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和教育学告诉父母和老师,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中成长,才能培养出责任感、独立性、自律等良好品质,才能学会受益终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
  1.为什么要进行正面管教,什么是正面管教以及衡量它的四个标准。
  2.正面管教是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又如何依据自己的生活风格在教育上取长补短。
  3.正面管教的几个工具方法。
  大家好。今天要跟你分享的这叫做《正面管教》,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简·尼尔森,作为7个孩子的母亲,20个孩子的祖母和外祖母,简·尼尔森本身就有着超级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管教方法,而她的《正面管教》自从上世纪80年代首次出版到现在,已经成为无数家庭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这本书告诉父母和老师,孩子只有在和善而坚定的正面管教中成长,才能培养出责任感、独立性、自律等良好品质,才能学会受益终生的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
  第一天,我将为你解读为什么要进行正面管教,什么是正面管教以及衡量它的四个标准。第二天,我将为你解读正面管教是如何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父母又如何依据自己的生活风格在教育上取长补短。第三天,我将为你解读正面管教的几个工具方法,就是善用鼓励,积极的暂停和启发式提问。在第四天,我将为你回顾与复习前三天所讲的内容,把整本书的亮点穿成"串",让你做到融会贯通。
  好了,现在就让我们开始第一天的学习:
  在很多人的心里,养孩子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不就是桌子上多双筷子的事。但是现在的父母可不这么想,他们常常被孩子弄得灰心丧气,比如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孩子好好吃饭,怎么才能让孩子主动收拾玩具,怎么才能按时完成作业后再看卡通动画。父母们为了让孩子做正确的事,每天不断地提醒、威胁或者吼叫,如果这些招数都不好用的话,那就把孩子揍一顿。很多父母都在感慨:自己怎么就养了个"熊孩子"?为什么管教孩子这么累?想想当年的我们,那是父母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怎么孩子就不能像小时候的我们那么顺从听话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社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成年人已经不再是孩子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三四十年前,社会上顺从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在传统的大家庭中,父亲或者祖父往往就是一家之主,孩子看着母亲在家里完全服从父亲,或者父母在家里完全服从祖父母。在社会上,学生完全服从老师的安排,在单位里,下属完全服从上级的指令。但是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创造出大量的工作机会,教育的全面普及,个人意识的不断觉醒,人们都渴望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所以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中,我们都很难看到有人愿意继续扮演顺从的角色。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生率不断下降,多子女的家庭日渐稀少,尤其是城市的家庭构成,往往是4位老人加一对夫妻和一个孩子,家庭成员都会拿出所有资源和全部精力去照顾这一个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不可避免的对孩子保护过度,而父母也因为忙于工作,没有耐心去等待孩子自然缓慢地成长,更愿意大包大揽地把一切都打点好,因此孩子就被剥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经验和体会。父母和老人以爱的名义给予孩子太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照顾,很多人就变成了离不开父母照顾的,又缺乏责任感的"巨婴"。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不像从前那样顺从听话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对那些总为管教孩子而深感烦恼的家长来说,首先要理解为什么过去行之有效的手段对今天的孩子不起作用,其次要明白做父母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只有在彼此相互尊重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管教方法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和有上进心的孩子。
  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过去管教孩子的手段,为什么放到现在不管用了?中国传统理念是" 棒棍底下出孝子"以及"不打不成器",这是最常见的严厉型管教,家长主要用说教和惩罚来教育孩子。另一种常见的是骄纵型管教,父母给予孩子无限制的选择,不设立任何规矩,以及无条件为孩子付出。
  我们先通过以下场景看看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一天早上,妈妈问孩子:"你早餐想吃什么呢?面包加牛奶还是吃面条?"孩子选了面包加牛奶,但是孩子拿起面包咬了一口说:"不好吃,我不想吃了"。严厉型的妈妈可能就回一句"吃!"或者是"赶紧吃,不吃等着挨饿吧。"如果孩子没什么反应,妈妈接着会来一番说教的大道理,如果孩子还是磨磨唧唧不服从,严厉型的妈妈很可能上前把孩子揍一顿。如果孩子出去玩一阵回来跟妈妈说自己饿了,严厉型的妈妈还会补刀:你活该,总是这么没数。
  如果换成溺爱型的妈妈,她会在孩子说不好吃的同时立刻问到:那你到底想吃什么啊?煮面条吗?你等着我去给你做啊。接着又转身回到厨房忙乎一通,然后好话说尽,拿出各种哄孩子的手段,类似"你快吃啊,吃完了妈妈就奖励你一块糖"之类的。这样的妈妈不会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也让自己疲惫不堪。
  这两种错误的教养方式问题出在哪里?先说严厉型,这种教养方式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孩子并非发自内心地认同父母的观点。孩子会短暂的服从,是因为出于害怕和恐惧的心理。其实想想我们小时候,被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之后,我们难道会想:妈妈骂我打我都是为我好吗。肯定不会,当父母责骂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难受,会气愤,觉得很不公平。其实孩子也一样,因为觉得委屈和痛苦,所以选择暂时服从父母。严厉型的管教的效果从长期看绝对是负面的,除了它不能解决教育的根本问题外,更严重的是在棍棒教育下,孩子会觉得"我不够好,爸妈不爱我,我是一个坏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而这样自卑消极的心理又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再说说娇纵型的父母,表面上看来他们对孩子宽容大度,实际上他们是通过不断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而变相地控制孩子,这不是真的要孩子变得更好。被宠坏的孩子虽然不会被打压自尊心,却也丧失了独立思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前段时间新闻上有个真实的案例,上海一位48岁的男士,从小就是妥妥的学霸,同济毕业后就读加拿大的名校并且取得博士学位。但是六年前回国之后却不肯工作,就靠着80岁的老母亲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现实的状况让老母亲懊悔不已,对着摄像机镜头坦言自己失败的教育:"我太惯他,从小就是样样都要现成的",这就导致儿子习惯于依赖母亲的帮助,也严重缺乏生存和社交的技能。所以娇纵型管教的负面结果是,孩子不仅在行为上依赖他人,在心理上还认为只有操纵他人才能获得价值感,如果得不到照顾就是不被尊重。
  不管是严厉型管教还是娇纵型管教,说到底都是父母借助外部手段,也就是暴力惩罚和物质奖励去刺激孩子,逼迫他们"听话"。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能培养出独立性和责任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正面管教。这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是以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为基础,不以任何责难,羞辱,或者操纵孩子作为教育手段,是父母把和善和坚定融为一体,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人生能力的教育方法。
  在正面管教中,父母和孩子可以共同制定对双方有利的规则,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共同决定找到有益的解决方案,如果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父母也不会采取暴力逼迫孩子屈服,而是和善而坚定地维护自己和孩子的尊严。
  还是拿以上吃早饭的例子来看,当孩子不想再吃牛奶加面包的时候,正面管教的妈妈既没有命令孩子一定要吃完,也没有重新做别的早餐,而是让孩子像平时一样去玩。过了好一会,孩子可能会跑来跟妈妈抱怨肚子饿,妈妈怎么回应呢?她没有说"你活该,就知道你会这样!"或者"乖宝宝,等着我马上给你去做"之类的话,而是和善地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肯定饿了,但我相信你能坚持到吃午饭的。"这种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开始似乎并不会有太明显的效果,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孩子强烈的不满。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使用这种方法,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的失败,从而慢慢收敛起暴躁或者试探父母等不良行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修正自己的态度。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不太了解正面管教,其实正面管教有4个标准,如果你能做到这4个标准,基本就没什么问题。这四个标准是:第一,你是否是和善与坚定并行?第二,你的教育是否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第三,你的方法是否长期有效?第四,
  是否能够让孩子获得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
  在这四个标准中,第一条的和善与坚定是正面管教的基石,我们和善地对待孩子就是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尊重,而我们坚定的态度就是要表达我们尊重自己,正面管教就是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之上。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个场景,以便加深对这四个标准的理解。
  这天妈妈在给女儿辅导作业,妈妈觉得女儿写得太慢,女儿突然不乐意了,开始大声顶嘴。按照常理,大人还没发火小孩子就开始发火,是不是想要挨揍啊?但是正面管教的处理方式是,母亲离开书桌,到另外一个房间去。你可能会问:这就行了吗?那孩子不尊重她妈妈是缺乏教养。正面管教中父母的退出,并不是就这样放过孩子,而是等到双方都平静下来的时候,父母能够有条理地对孩子说:"我知道你很生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接受你的做法,之后你再这样对我,我都会暂时离开。当你觉得你能够尊重我的时候,就来告诉我,我很乐意和你一起处理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把精力都用来找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这就保证了父母对孩子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接下来妈妈可以和孩子沟通,去探究一下为什么孩子会有那么大的怒火?孩子是否感觉妈妈不信任她?孩子是否觉得自尊受到了伤害?妈妈是否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接下来妈妈和女儿可以一起商量,根据现状看看有没有大家都接受的解决方案,把父母的权力也分一部分给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根源,拿出靠谱的方法。当孩子参与到"什么时候写作业,写完作业后可以干什么,不完成作业不能干什么"这些事情中,孩子就能体会自己在规则中的作用,就知道自己对这件事情要负有责任,也就愿意长期坚持,最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学到尊重自己以及尊重他人的必要性,还有沟通方式的技巧等等。
  所以说好的管教方法一定都是符合那四个标准,父母在用和善与坚定的态度聆听了孩子的心声,和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愿意改正,最终父母才能赢得孩子的合作。
  好了说到这里,今天的内容就临近尾声了。首先我们谈到了现在这个时代,管教孩子既不能用老一辈的棍棒教育,也不能用百分百的爱和自由。曾经的靠吼叫和打骂,或者依靠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来管教孩子,都对他们的成长毫无益处,只有采用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才能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激发孩子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了解了正面管教的基本理论之后,明天我们会为你说一说,正面管教帮助我们认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父母如何依据自己的生活风格扬长避短,让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敬请期待,我们明天不见不散。
  各位书友们大家好,我们昨天学到了《正面管教》的第一部分,也就是什么是正面管教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因为严厉型教育和娇纵型教育,说到底都并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控制孩子,因此很难培养孩子健康全面的人格,只有在和善和坚定的基础上,采取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正面管教,才能培养出孩子适应社会的责任感和自尊独立的意识。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内容:正面管教帮助父母认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含义,以及父母如何依据自己的生活风格教育孩子。
  都说中年父母有"三怕",怕失业、怕生病、怕孩子叛逆。其实叛逆行为并不是孩子本身出了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像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行为只是浮在水面的一角,至于行为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有着什么样的信念,都掩藏在海面之下。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要不断去学习和体会的知识。
  个体心理学大师德雷克斯在分析了几千个孩童案例之后,得到一个结论,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目的是想要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但是因为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能力很弱,缺乏必备的知识,缺乏应对社会的技能,当他们无法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时候,常常会陷入错误的观念,最后导致行为上的失控。
  本书作者简·尼尔森对此深表赞同,后来她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依据孩子行为中所隐藏的错误观念,简·尼尔森把孩子的不良行为分成以下四类:
  第一种是寻求过度关注,就是说孩子觉得只有得到父母的关注,他们才有归属感。第二种是寻求权力,当孩子觉得只有自己说了算才有归属感。第三种是报复,就是孩子受到伤害,找不到归属感和价值感,于是他想要让父母也受到同样的伤害。最后一种是自暴自弃,孩子觉得反正也这样了,干脆放弃,父母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针对这四种不良行为,作者给出了如何察觉孩子行为背后的"密码"以及应对之策,下面就让我来为你逐一揭示。
  先看第一个场景:妈妈在厨房里忙碌,孩子在客厅里大喊"妈妈你过来一下啊",妈妈回答说在做饭,孩子不停的喊:"出来陪陪我啊"。妈妈无奈地说你自己先玩吧。过上几分钟,孩子又大喊着妈妈的名字。这是典型的寻求过度关注。在孩子的脑海中,只要妈妈能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他,孩子就会觉得自己被重视,就是有价值的,而且他会不断反复这个过程,只要妈妈离开一段时间,孩子很快又故伎重演。
  如果说你面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异常烦躁或者是内疚,你就要明白孩子行为的目的是寻求你的关注。这背后隐藏的错误信念是:你只有关注我,我才感受到被爱和被重视。
  父母面对这样的孩子和行为,正确应对之策是让孩子参与到你做的事情来,或者让孩子承担某些任务,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用。比如说,你让孩子帮助你摘菜和洗菜,让他帮助你看表来计算做饭的时间,通过给孩子安排特殊任务去吸引他的注意力。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和孩子约定一个专属两人的特别时光,比如说吃完晚饭后一个小时,你会放下手机给他读书和他做游戏,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样你的孩子就会从心里感受到来自你的满满爱意。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场景:有个孩子在睡觉之前总会和妈妈发生冲突。妈妈说快九点了快睡觉吧,孩子回答说"不要,再等会。"过了十分钟,妈妈再一次说赶紧去睡觉,并且站在一边开始督促孩子。然后孩子开始和妈妈进行睡觉之前的拉锯战,磨磨唧唧地去刷牙,极不情愿地收拾玩具,各种理由层出不穷,直到让妈妈火冒三丈。这样的行为就是孩子向妈妈发起权力的挑战。
  当父母感觉自己的权威不断被孩子挑战或者受到威胁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被激怒或者是挫败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再看孩子对你怒火的回应,如果是不肯改变并且变本加厉,你就可以判断孩子的行为目的是在寻求权力。
  如何解决呢?父母首先要从这场战争中退出来,当孩子发现自己的争夺行为没什么意思的时候,反抗的劲头就没那么强烈,然后父母要告诉孩子,自己的界限在哪里,并且会坚定地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比如说孩子睡觉这件事情,你不用和孩子争辩,也不用向他们妥协,平静的告诉他们还有15分钟的时间来刷牙洗脸上厕所。不管完成与否,到点了你都会选择把家里的灯熄灭。孩子会因为你首先退出和他的斗争感到没乐趣可言,接着他会从你的行为中发现大人的确是言出必行。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三类不良行为,也就是报复,孩子让父母受到伤害并从中寻找价值感和归属感。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感到失望,甚至有厌恶的感觉,觉得"你怎么能说这些伤人的话,做那些不顾后果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可以断定孩子的行为目的是要报复。
  举个例子,青春期的孩子要出门,父母说"你下周还要考试啊,先复习完等到考试结束后再出门。"孩子不听,于是父母两人一前一后说服孩子,这时孩子冲进屋里撕碎了课本,并且威胁说自己再也不会去上学。父母内心的痛苦完全可以想象,但是父母也要看到孩子内心的潜台词,那就是没有人真正在乎我的感受,父母们只在乎我的学习成绩。既然我被伤害了,那我也要伤害别人,这样才能得到补偿。
  当孩子出现报复行为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不还击,如果此刻选择了还击,事情就会进入恶性循环。父母先退出,然后猜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进行反射式的倾听,观察孩子,再把听到的感受反射回去。比如上面案例的父母可以说:看来这事让你很生气,你能告诉我到底为什么这么生气吗?让孩子多说心里话,这个时候父母不要过多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无论孩子说什么都要站在他们的角度上,重新建立孩子的信任,如果父母察觉到自己的行为也有过失,那么该道歉的时候要道歉,该弥补的就要弥补。
  第四种不良行为是自暴自弃。当你发现自己用尽各种方法,孩子还是觉得不行,并且希望你能远离他,不愿接受你的任何帮助,这个时候孩子的表现让你感到十分沮丧和无助,那么他们行为背后的潜台词就是:反正我也是个没什么用处没什么价值的人,就这样混着吧。父母们要明白一件事情,没有哪个人真的会彻头彻尾地放弃自己,那个让人绝望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看看以下这个场景,有个9岁的女孩一直练习钢琴,但是有段时间练琴成了全家人的噩梦,女孩只要一坐上琴凳就非常沮丧,此刻妈妈还在一边不断督促:怎么回事啊,手型不对,坐姿不对,又弹错了,怎么又不弹了。到最后女儿任凭妈妈磨破嘴皮子都无济于事,就是坚决不练琴。因为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想法是:只有放弃才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父母想要改变孩子消极的态度和逃避的念头,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去训练孩子,比如把任务细分到最小步骤,简化孩子要做的每一件事,让孩子感受到细微的成就感,要多看重孩子的优点,哪怕孩子只有一点点的成果,家长都要鼓励他们的不断努力。同时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家长也要明白必须保持长期的耐心和毅力,因为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不要半途而废。
  通过以上内容,你可以看到每种不良行为都有其针对的办法,但是有一个大前提是不变的,那就是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充分地理解和尊重孩子,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爱,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你才能够真正地看见孩子,接纳孩子,信任孩子。
  除此之外,身为父母的我们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和习惯,简·尼尔森把这些统称为"生活态度取向",而父母们不同的生活态度取向又会影响他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方式。具体来说,常见的生活态度取向有下面四种:
  第一种是安逸型,有些父母喜欢舒适自在的生活,特别讨厌来自他人的施压和期望,他们会把孩子的喜欢和感受看得高过一切,这就意味着他们对孩子往往非常宽容,但是过度的关心和没有规则的自由,就会让孩子变成被宠坏的熊孩子。
  第二种是控制型。有些父母希望自己可以控制生活和工作上的每一个细节,对外他们有很强的领导力和组织力,对内他们也习惯对孩子设置各种规矩,要求孩子严格遵守。他们可能会过度控制孩子,总觉得孩子要被不断地"修剪"才能长成"大树"。
  第三种是取悦型,有些父母看起来善解人意,但是在潜意识里,他们可能会通过讨好周围的人来获得认同感。他们告诉孩子懂礼貌,重视他人的意见,简单来说这样的父母不能真诚地表达内心的感受,这也注定他们不会认真地倾听自己的孩子,他们很可能在无意中把孩子培养成看重他人评价而不重视自我感受的"老好人"。
  第四种是力争优秀型,这类父母有很强烈的进取心,出色并且不容许有任何失误,他们自己就是孩子的榜样。这样的父母最大的问题是不可避免地对孩子抱有完美的幻想,势必要求孩子力争上游,但是在高期望的意识下,他们可能会给孩子带去巨大的心理负担,长期下去,孩子会因为经常达不到父母的期望而灰心丧气。
  其实无论哪一种取向都没有好坏之分,只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风格一定会影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而这样的方式又决定了孩子性格的形成和未来的行为。当我们很好地认识自己之后,就可以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健康向上的内在动力。
  对于安逸型父母来说,要下决心给孩子设立一些目标和规矩,让孩子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他还小"这样的借口就纵容孩子。不要给孩子买过多的玩具,不给孩子太多的选择,让孩子在一个有规则的界限内享受充分的自由,在有限的选择中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控制型父母来说,要敢于下放手中的权力,让孩子自己决定可以做的事情,比如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如何度过这个周末,对孩子幼稚的想法抱以温和宽容的态度,并且常常鼓励孩子参与到有关家庭事务的讨论中,如果孩子的想法合适,父母也要积极地接纳。
  对于取悦型父母来说,应发自内心地欣赏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引导孩子说出真心话,大胆地表达内在感受。在外人面前多给孩子支持和肯定,哪怕他们有缺点会做错事情,也不要轻易否定孩子。
  最后对于力争优秀型父母来说,要有接受孩子平凡的心理准备,意识到追求完美有时会伤害孩子,会破坏亲子关系,鼓励孩子努力并没有错,但是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强求孩子做他们不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你的梦想很可能不是孩子的梦想。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二天的内容就讲完了,今天我们介绍了孩子都渴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我们要看懂孩子不良行为的背后的真实目的,然后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对症下药。同时我们也要认识自己的生活风格,理性地对待孩子,当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懂自己,看懂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养育孩子也有很多快乐,而且你的教育也越来越卓有成效。那么明天我们将为你讲述正面管教的几个非常实用的具体方法:善用鼓励,积极的暂停,启发式问题。
  我们不见不散。
  昨天我们学习了如何看懂孩子行为的"密码"以及如何用正面管教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也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是会影响孩子,我们认识了自己生活风格的长处和短处,就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扬长避短。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进行第三天的学习,运用和掌握正面管教的好方法:善用鼓励、积极的暂停和启发式提问。
  美国有一位教育学家说过"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 。恰当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恢复信心和勇气,能让孩子积极地看待自己,能够唤醒孩子内心的生命力,从而让他们不依赖他人和外在的评价,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但是中国的父母往往不太会鼓励孩子,很多家长在孩子希望获得鼓励的时候会不咸不淡地来一句"下次考得再好点"或者是"怎么才98分,满分不是100分吗?"因为我们的传统是信奉"满招损,谦受益",所以父母生怕孩子骄傲翘尾巴,宁肯打击也不愿意鼓励。要是孩子表现不好,还会立刻补刀"这孩子就这样,没啥大出息"。貌似只有这样做才能激发孩子向上的心。我们回想自己童年的经历,经过父母打骂嘲讽之后,你真的获得进步了吗?毫无疑问没有,越是失败我们越是希望得到来自父母的鼓励。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也不愿意花心思去帮助孩子,又不会鼓励孩子,那怎么可能激发出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呢?
  个体心理学大师德雷克斯说过:鼓励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孩子需要鼓励就好像植物需要水分一样,只不过很多家长不会浇水,要么浇水太少,要么浇水太多。如果家长能用鼓励去支持和帮助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事情所带来的成就感,就能够激发他们内在的力量。当一个孩子内心足够强大,面对挫折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抗压能力,因此要想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家长一定要学会鼓励孩子。
  举个例子,有个孩子在人多的场合下总是不敢当众发言,在幼儿园甚至连老师点名这样的小事情都不敢大声地回"到"。如果是过去,很多父母可能就是一句话:我们家孩子天生就是怂。但是这位妈妈的是怎么做的呢?她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有些害怕,但是也知道你其实很努力,你是不是觉得那个到字已经在嗓子眼了? "孩子点点头。妈妈又说:"明天你让那个字再上升一点点,后天再上升一点点,很快这个"到"字就自然而然地蹦出来了"。孩子又问妈妈:"他们说不能大胆地举手回答问题的就不是男子汉,我就不敢举手,所以我不是男子汉吗?"这位妈妈说:"只要肯努力改变自己的人都是男子汉,妈妈也知道你在一次次地尝试去改变,这就是最大的勇敢"。后来有一天男孩终于回应了老师的点名,也能在班上主动举手发言,这就是鼓励的力量。
  当孩子不再纠结于别人对他的看法,就能更加自由地做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然后继续坚持做喜欢的事情,也只有当父母愿意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耐心等待,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陪伴,才能看到孩子鼓舞人心的变化。
  有人可能会说我也给孩子很多鼓励啊,每天恨不得夸他二十遍"宝宝你做的真棒""宝宝你越来越好了"。这几年有一种"夸赞教育"就是给予孩子绝对的肯定,大家也认可孩子需要被关注被鼓励,于是不管孩子做什么事情,父母都要给他竖个大拇指。要知道这不是鼓励而是赞美,而这样无节制的赞美因为缺少足够的依据,时间长了也会有负面作用,要么让孩子变得盲目自信,要么会给孩子带去无形的压力,而且那些"你真棒,你太优秀了"听到最后都像是敷衍,最后受伤的还是孩子自己。
  鼓励绝不是空泛地给孩子贴上标签,而是客观地描述孩子的行为,不是说你真能干,而是说我看见你自己穿好了衣服,穿好了鞋子,你今天没有让妈妈催促真的是很大的进步,鼓励就是要我们从细节去多多描述孩子做的有多好。也就是说,当你希望孩子做到更好的时候,就一定要用尊重事实的方式去对待孩子,找到孩子值得鼓励的每一个小细节。举个例子,孩子举着一幅画让你看,而你一边看着手机一边飞快地瞟了一眼说:好棒啊。这个时候你的敷衍绝对欺骗不了孩子。正确的方式是尽量挖掘孩子画作中的闪光点,你可以对他说"画的很有想象力"或者"我很喜欢你的配色"或者是"宝宝你画了这么长时间,你一定很为自己自豪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说那种" 我看到你今早上把书都做了归类,很不错哦"或者"你今天帮助妈妈收拾了阳台"这样的话。因为只有这样的话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尊重。好的鼓励一定要走心,因为不走心的赞美谁都可以脱口而出,所以不要一味苍白地赞美,而是先看到孩子努力的地方,并且详细地描述出来。只要父母能够睁大眼睛去关注孩子的优点,用支持的行动和鼓励的话语去帮助孩子,让他们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随时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孩子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他们的内心也会变得越发强大。
  再为大家介绍一个很好的正面管教的工具,那就是"积极的暂停"。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我们会陷入伤心和沮丧的心情中,人在这个时候很难处理和解决问题,此时我们的情绪远远胜过我们的理性,所以我们会大喊大叫甚至攻击孩子。
  这个时候你需要学会积极的暂停,因为你的愤怒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家庭教育中我们可以提前和孩子约好,让他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在那儿他们可以平息自己的情绪,正面管教称之为"暂停角落",不仅是孩子可以有,父母也可以有这样一个平复心情的角落。
  一旦你察觉到孩子和你争夺权力或者是要报复你,你可以说:现在妈妈太生气了,需要到暂停角去冷静一下,等我变得不那么恼火,再回来和你好好谈一谈。因为父母的行为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孩子能看到积极的暂停发生在父母身上的变化,孩子们也会主动去使用。
  要知道就算是最和睦的家庭,最好的亲子关系,都会出现双方看法不一致的时候。当父母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想着立刻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先处理情绪,再处理具体的问题。同时你也要明白,积极的暂停不是为了要惩罚谁,不是为了对孩子说:"你给我到那里站着!"而是我们寻求一种方式,找到一个空间,让大家冷静下来,尽快地让自己从情绪中恢复过来,冷静后的下一步还是要解决问题。
  父母也需要训练孩子找到他们恢复情绪的方式,比如说看书、折纸、拼插积木等等,同时让孩子自己布置自己的暂停区。暂停区可以是客厅的一块地方,也可以在孩子的卧室,让孩子布置的原因就是要让孩子感觉舒服满意。最后父母和孩子约定好,当情绪平复以后,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大家要一起商量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找出弥补的方案。
  当我们执行过积极的暂停,开始和孩子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时候,你需要掌握另一个正面管教的工具,就是"启发式的提问"。简单来说,你的问题一定是鼓励孩子自己思考,让孩子考虑他们的选择和行动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在漫长的教养过程中,有时候用积极的暂停就能中断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你希望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启发性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这样的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能让孩子自己把事情想清楚,确定什么东西对他们很重要,什么是他们不能接受的,最终的结果是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
  注意启发式的提问的关键在于孩子的答案,你可以问"你当时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对当时发生的事情你的感觉如何?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那件事情的发生?现在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想法?"
  因为这样的问题才能让你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不要预设任何答案,如果你对自己的答案做了预设,你就只是希望孩子接受你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激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给大家讲个活生生的例子,作者简·尼尔森曾经写道,青春期的女儿玛丽告诉她:自己要在同学聚会上来个一醉方休。当时的简听到后差点晕过去,但是她稳了稳神,平静地问玛丽:"能不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要那么做?"玛丽说:"我看过有些人那么做,感觉他们喝醉后很开心。"
  简努力克制自己想要训斥女儿的冲动,接着问:"我记得你是从来不喝酒的,关于这件事情,你的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玛丽回答:"他们都说我自制力很强,觉得我非常厉害"。简又接着问:"如果这一次你喝醉了,那朋友们会怎么说你呢?"玛丽想了好一会,说到"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也不过如此,说不定还会对我很失望。算了吧,我才不会傻到喝醉呢。"
  让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简对女儿采取的是说教、训斥、禁足、严加看管,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激发女儿的叛逆心理"你越是不让我喝酒我越要喝",玛丽很可能会偷偷摸摸地喝醉。但是当简采用启发式的提问,在探讨了喝醉后给女儿带来的负面后果,女儿自己停止了那个错误的念头,因为启发式的问题能让孩子去考虑"什么对我很重要"。
  如果孩子的错误行为已经发生,父母也可以用这样的提问或者类似头脑风暴的方法,与孩子讨论怎么做可以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也会让孩子从错误中得到学习。比如说孩子因为贪玩把西瓜扔到邻居家的车上,妈妈知道后并没有责骂,她问孩子:"假如我们家的车被别人砸了,你会是什么感受呢?"孩子们认真想了想说:"我会觉得很生气。"于是,妈妈又进一步引导孩子,"那怎么做你才会不生气呢?"孩子又说:"除非他们跟我道歉"。就这样孩子向邻居道歉,并且得到邻居的原谅。所以你看,启发式的问题可以让孩子在不受惩罚和屈辱的情况下,就能意识到错在哪里并且敢于承认错误。
  听完今天的内容,这本书的全部精华就为你讲完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是正面管教非常实用的几个方法,善用鼓励,积极的暂停,启发式的提问,这些看起来不同的做法其实又是彼此相通的,它们让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做到真正关注孩子的内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体会孩子的感受,只有父母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正面管教,才会和孩子一起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收获更好的孩子。
  第一天我们谈到了什么是正面管教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正面管教。
  传统观念的"不打不成器"的严厉型管教方式,和把孩子捧在手心里,一切围着孩子转的娇纵型的管教方式,短期内可能会让父母看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期来看,势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独立性,也会让孩子缺少责任感和主动性。真正有效的教养方式就是正面管教,是一种对孩子既不惩罚也不娇纵,是父母采取和善而坚定的态度,把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传给孩子的教育方式。正面管教既给孩子自由也给孩子设立界限,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教会孩子自我控制,培养孩子的优秀的品格以及发展人生技能。
  正面管教也有四个标准,就是父母的教养是否和善与坚定并存?是否能让孩子体会到价值感和归属感?教养方式是否长期有效?是否能给予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这四个标准又给了我们一把尺子,来衡量和对照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
  在第二天的内容中我们谈到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的秘密,父母的生活风格对孩子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扬长避短。
  根据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作者分成以下四类:一是寻求过度关注,二是争夺权力,三是报复,四是自暴自弃。父母对于每种错误目的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对寻求过度关注的孩子,引导他们做有建设性的行为,让他们承担责任;对权力争夺的孩子,父母应主动退出权力之争,给孩子一些时间去冷静处理,尽可能地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对于选择报复的孩子,父母要做到不还击,关注孩子的内心,多问启发式的提问;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要花时间对孩子进行训练,把那些他放弃的事情分解成很小的步骤,鼓励孩子一点点地前进,肯定孩子的每一次进步。
  父母也有自己的生活风格,简单来说可以分成安逸型父母、他们对孩子宽松大度,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但是却容易宠坏孩子;控制型的父母,可以很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却容易过度控制;取悦型的父母的孩子懂礼貌,善解人意,却容易变得讨好他人;力争优秀型的父母会督促孩子上进努力,追求完美,却也会挫伤孩子的信心。
  不同风格的父母,需要采取适当的策略来发扬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板,比如安逸型的父母要学会给孩子设定规则;控制型的父母要大胆放手,和孩子分享权力;取悦型的父母要充分信任孩子,引导孩子敢于表达自己;力争优秀型的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多多鼓励孩子。
  在第三天我们谈到正面管教的几个好方法:善用鼓励、积极的暂停以及有启发的提问。
  鼓励不是说对孩子所做的所有事情进行赞美,真正的鼓励是帮助孩子培养勇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接受挑战,并且能够享受生活,鼓励是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和态度进行挖掘,不要用华丽的辞藻和夸张的语言,而是应该具体到位地描述一件事情,久而久之能帮助孩子建立内在的自信。
  积极的暂停就是父母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到舒服的角落去平静情绪,这是一个帮助孩子好起来的体验,因为孩子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更好,等到孩子冷静下来大家再一起解决问题。
  启发式的提问,就是父母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让孩子自己把事情想明白,帮助孩子们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最终目的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对孩子的提问引发思考,从而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分析能力以及判断力,最后激发孩子的独立性和智慧。
  说实话,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的一场修行,我们需要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和善和坚定地用时间和耐心,陪着孩子一同成长,父母的爱经过千锤百炼,一定会开花结果。

这次你迟到十分钟,下次我接你班也要晚到十分钟,扯平了按时接班,是一个护士的基本职业素养在医院里各科室内,护士们通常需要24小时翻班。也就是你接班,我才能下班,每天需要23个护士轮流值班,来完成一天里的这24小时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都减肥最常见并发症被这个28岁女人遇上了6招教你如何预防健康科普挑战赛这个28岁女患者的电解质结果出来了,血清钾3。18mmolL,低血钾症!凌晨五点多钟的时候,急诊室里来了一男一女。前来看急诊有病的是女的,28岁,说是浑身无力,心里难围绝经期出现拇指腱鞘炎?有可能是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健康科普挑战赛同事华姐是一名药房司药,49岁,有些发胖,已经进入了围绝经期,月经早就紊乱了,有时候不来,偶尔地,还会光顾。经量也明显减少,颜色也发黑。不仅是月经出现了变化,她脾气也自服头孢10粒还要不要洗胃?洗胃五大风险让你望而却步健康科普挑战赛24岁女孩为情所困,一气之下跑到附近药店买了一整盒头孢一把服下,足有10粒,值班时遇到这样的药物过量患者,要不要洗胃?急诊室里,总是上演一些突如其来的抢救!救治记录2会吐泡泡的胃管,有两种可能头条健康胃管是在特殊情况下帮助不能吞咽的患者输送必要的水分和食物,以达到患者对营养的基本需求。留置胃管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正确判断胃管位置是置管成功与否的关键。当教科血红蛋白低至70,需要输点红细胞来补补吗?血常规的化验结果出来了,血红蛋白不到70,吃了一个月的食补也没涨上来,是不是需要输点红细胞来补补呢?输哪种红细胞,输多少合适呢?1。什么时候需要输血?因个体生理病理差异,以及对贫血鼻部压疮你见过吗?5招教你有效的预见性护理一例留置胃管引起的鼻部压疮的案例分析一病例简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患者因头晕复视声音嘶哑以脑梗死收入院,患者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欠清晰流利,吞咽困难,洼田饮水试验5级,右上肢肌力4护士这六不做,你都清楚吗?护理工作需要细致再细致,但是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或者其他原因,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小编综合了六个最常见的错误和一些建议,好好看哦!护士是医疗系统的支柱。人们用医生的嘴,护士的腿生动每个护士,都要准备一个备忘录,随时记下有用的东西每个护士,都要准备一个备忘录,随时记下有用不想忘记的东西。无论是护士,还是护士长。话题方方我们在急诊科,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上次我看到楼上某领导过来问我们护士长,ICU里的电脑和电用开塞露解除便秘不顶事?那是因为你没做到这一步应用开塞露,尽可能的让灌肠液多飞一会儿吧!我最大的苦恼就是老是出现便秘,而且大家都说用开塞露,用开塞露,可我用开塞露怎么不灵?用了还是不行?!怎么办?发出这个哀叹的,是熟人A姐。A救护车一车接三人,是按人头还是按救护车收院前急救费?昨天的急救工作中,有个特殊情况。晚上2028分的时候,在军华路与团结路口,有个车祸伤呼救救护车,救护车到达的时候,现场有三名交通事故受伤的伤员。一男两女,一名中年妇女,两个1314
孩子双商高的表现,看你家孩子占了几条,优秀父母为孩子培养双商文阿布妈妈聊育儿父母都对自家孩子都抱有很高的期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变得优秀。智商和情商都是孩子的硬核实力,双商高的人往往能够把握住机会,让自己脱颖而出。妈妈,鱼儿在水里游来游去远离屏幕,iSandBOX幼教设备开启幼儿新世界越来越多的家庭担心屏幕成为孩子最喜爱的伙伴。没错,屏幕代表的是就你也难以抵挡的手机平板电脑。你可能以为孩子与它们在一起只会玩游戏,但其实孩子们都太聪明了,他们会上网聊天看视频浏览小辛巴与保安叫板,与商家闹掰,洛克菲勒孩子,豪门应该是什么样文一凡辛巴又上热搜了!大名鼎鼎的超级网红辛巴,这一次是和酒店的保安发生了冲突。当时,在酒店门口,由于粉丝聚集太多,造成酒店门口交通堵塞。已经十几分钟了,粉丝还是不肯离开,这时候,酒幼儿园超前教育的危害会在孩子二年级体现出来吗?听过来人怎么说文一凡01。是否选择超前教育,家长很纠结一次带孩子去医院打预防针,遇到了一位妈妈。当聊起孩子教育的话题,这位妈妈仿佛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往外倒。原来这位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上一年级,男孩被姐姐欺负跳河要求道歉姐弟关系处理不好,小心二胎成仇人文一凡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当一个家庭有了新的生命诞生,家庭的焦点就会聚集到这个新成员的身上,手足矛盾由此便会展开。网上刷到这样一个视频浙江宁波一男孩,突然跳进了一条河里,只见他紧紧抓爸爸,你对别人的暖烫伤了我,父亲须知养育女孩要知道的事文一凡很多中国父母经常说养儿难,其实,养育女儿更加地不容易。女儿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和担忧。通常情况下,女孩小时候要比男孩懂事听话和乖巧,但是却也非常的敏感和脆弱。父母稍不注意脱口而出爷爷幼儿园接走别人孩子,还带他去医院打针!老师和家长都懵了文一凡成龙在一次访谈中讲自己接儿子的故事。他说,一次,为了给儿子一个惊喜,他特意到小学门口去接儿子放学,可是左等右等,学生都走光了,也没见儿子出来。回家一看,儿子早就到家了。儿子抱黄冈中学公示拟聘用教师名单引热议,普通师范专业毕业生很迷茫文一凡又是一年应聘季,各个高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等都开始奔波于各个城市的招聘会上。虽然现在早已实行了网上报名投简历,但是很多招聘单位都要求,既要网上招名,也要现场报名。特别是各个中怎样培养孩子的眼力见和心眼?家长不妨试试这3个小方法文一凡单位有一对夫妻,是对老实人,从来没跟别人红过脸。在单位,别人不愿意干的活,他们就去干在家里,兄弟姐妹很多,他们也最谦让。现在他们儿子6岁了,快要上小学了。可能是受父母的影响,小学学历,从小跟外婆赶鬼,她凭什么2次入围诺贝尔文学奖文一凡小蚊子的爸爸和哥哥去山里采药时从悬崖上失足掉下来摔死了。小蚊子是在母亲鞭子的教训下长大的。几乎每天,邻居都可以听到他家传出比赶尸鬼还要凄厉的惨叫,男孩的小腿上总是伤痕累累。只东北孩子大学毕业,为什么扎堆往南跑?人才逐年南迁背后的原因文一凡同事的孩子去年大学毕业在无锡找了一份工作,感觉特别满意。同事说,那里工资高,环境好,孩子上班只要专心把自己的业务做好就行。该给你的福利都会正常给你,不用去巴结领导托关系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