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解密中国军工厂3

  晋绥火药厂
  晋绥火药厂又称晋绥军区工业部四厂,成立于1945年3月,是一个主要生产火药、炸药、火工品和总装炮弹、手榴弹以及复装枪弹的工厂​‍‌‍​‍‌‍‌‍​‍​‍‌‍​‍‌‍​‍​‍‌‍​‍‌​‍​‍​‍‌‍​‍​‍​‍‌‍‌‍‌‍‌‍​‍‌‍​‍​​‍​‍​‍​‍​‍​‍​‍‌‍​‍‌‍​‍‌‍‌‍‌‍​。
  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后,弹药的需求量大增,特别是需要爆破敌人碉堡和攻城用的炸药​‍‌‍​‍‌‍‌‍​‍​‍‌‍​‍‌‍​‍​‍‌‍​‍‌​‍​‍​‍‌‍​‍​‍​‍‌‍‌‍‌‍‌‍​‍‌‍​‍​​‍​‍​‍​‍​‍​‍​‍‌‍​‍‌‍​‍‌‍‌‍‌‍​。 为此,晋绥军区后勤部工业部决定成立生产火药的工厂,编为工业部四厂​‍‌‍​‍‌‍‌‍​‍​‍‌‍​‍‌‍​‍​‍‌‍​‍‌​‍​‍​‍‌‍​‍​‍​‍‌‍‌‍‌‍‌‍​‍‌‍​‍​​‍​‍​‍​‍​‍​‍​‍‌‍​‍‌‍​‍‌‍‌‍‌‍​。
  建设火药厂首先要学习工艺生产技术,调集人员。 当时,职工们不知道用什么工艺及设备制造炸药。 1944年8月,蒋崇璟奉晋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之命,带领寇润圻、康百川等人到晋察冀军区工业部,用了3个月时间学习制酸、硝化、配药的工艺、技术、设备制造及炸药配方,并带回4名制酸和硝化工人。
  工厂筹备初期,从工业部一厂和二厂调配了修理组的干部和工人; 从学校和地方调配和招收了学生和青年徒工共156人。 厂内实行厂长负责制,冯直任厂长,周明任副厂长,下设生产股、总务股、修理股、一股(制酸)、二股(硝化配药)、三股(皮革)。 厂址选在陕西省葭县李家坪。 由于建厂初期资金少,无原料,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给予了很多支援,由当地工匠打石头,职工当小工,将砖、瓦、木料从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背回来,建起了硫酸厂房、危险品工房和仓库。
  生产炸药从原料提纯、制酸、做酒精、提炼甘油、硝化,到最终产品等全过程都是在四厂完成的。 在生产中,制造硫酸的工艺是中心环节,铅室法(制造硫酸的工业生产方法之一,因以铅制的方形空室为主要设备而得名)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于是,四厂采取了以陶瓷代替铅室生产硫酸的方法。
  在机器设备及测量工具方面,一厂和二厂调给四厂几台小型皮带车床和简单工具,所用动力是从前方缴获敌人的汽车头,以木炭瓦斯发生器开动的。 另外,还在敌占区购买到制酸和硝化用的波美表、温度计以及化验用的器皿和药品,成立了一个能做定性定量实验的分析室。
  四厂在创业阶段突破了两项重要技术难关,即制造硫酸和硝化技术。 硫酸是生产火炸药的基础,它的主要原料硫磺矿是发动群众开采并向群众收购的,可以直接投入焚烧炉,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与催化剂二氧化氮混合进入陶瓷塔,经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与水蒸汽化合生成稀硫酸,最后经陶瓷坩锅蒸浓,成为浓硫酸。 有了硫酸,就可以把它与硝酸钠或硝酸钾反应,生成硝酸。 硝化工作是1945年9月开始的。 1946年6月,四厂以收购的卫生球为原料,经过粉碎硝化,生产出了黄色炸药,即硝基萘炸药。 这两项技术难关的突破为工业部生产火炸药奠定了基础。
  四厂利用瓷盆法生产出硝化甘油,配制出以硝酸钾吸收硝化甘油为主要成份的炸药,装入手榴弹后,有效破片达80~100片。 以后,用硝化甘油和硝基萘按不同比例配成炸药,分别装在手榴弹、82毫米迫击炮弹、地雷等内部,都达到了部队的使用要求,从根本上解决了弹药威力不足的问题。
  1948年11月7日,为纪念在战争年代奋不顾身、忘我工作、不幸牺牲的兵工烈士们,西北军工烈士塔在山西省临县林家坪落成。 毛泽东、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该塔题词。 毛泽东的题词为:"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 贺龙的题词见图片右侧
  四厂的生产、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职工们却奋不顾身、日以继夜地工作,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任务的完成,为抗日战争和革命胜利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1946年第二季度,工业部二厂组划归四厂,主要是扩充完成股,设在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负责手榴弹、炮弹及引信的总装任务。 李家坪时期,四厂共生产炸药45吨多,发射药250千克,复装枪弹50367发。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四厂迁至黄河东岸的山西省林县薛家圪台村,并以此为主要厂址。 此处距碛口镇和招贤镇较近,距工业部和二厂只有几千米; 完成股迁到距薛家圪台村约2千米的中庄; 制造肥皂及黄磷的生产部分位于距薛家圪台1千米的郝家塔村。 为了及时为前方供应弹药,四厂留下一部分人在李家坪坚持生产。
  为了扩大产量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职工们在建设新厂时,研究并采取了许多改进措施。 他们自办磁窑,改进陶瓷选料,采取加压成形措施,改进装窑方式,提高炉温,以减少陶瓷的杂质和提高质量; 加大硫酸反应塔的容积和增加塔数,即两套装置共28塔、每天可产硫酸2吨,每月最大产量可达50吨; 稀硫酸浓缩设备为蒸发皿式4排,每排34个,每天可得浓硫酸500千克; 还改进了反应效率和通风效果; 建成酒精蒸馏塔,增加动力设备和锅炉,安装发电机,用上了电,挖了山洞,可以在洞内近似恒温的环境中储存和净化硝化甘油; 加强化验能力,建立了定期定量分析制度和产品质量检验制度等。 新厂于1947年8月全面开工,各项生产及发电都是一次投产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生产效果。
  1947年8月,薛家圪台新厂址开工以后,李家坪的人员和设备搬迁到新厂址,到10月全厂共有职工575名。 此时该厂的内部组织机构有所调整,成立了厂党委,由厂长冯直兼任书记,由陕甘宁边区军工局调来陈希文任副厂长。 厂内新增设了工艺股和总务股。 一股的任务是制酸; 二股的任务是制造酒精、乙醚、甘油、雷汞、雷管、导火索、底火壳、发射药、炸药; 三股的任务是制皮件; 修理股的任务是动力供应、自制设备和修理、复装枪弹、制造电池; 完成股的任务是总装手榴弹、掷榴弹、75毫米及82毫米迫击炮弹、75毫米山炮弹; 肥皂股的任务是制造肥皂和黄磷; 陶瓷股的任务是制造陶瓷、玻璃。
  1947年9月,陕甘宁边区紫芳沟化学厂的机器工具、原材料、成品、半成品以及化验药品、化验仪器等共592种并入四厂,工业部一厂又帮助造了打浆机、胶化机、碾片机、切药机等。 有了这些设备,1947年10月,四厂开始研制发射药,为了节约原材料,充分利用收集来的轧制棉花后剩下的棉籽绒,成功地生产出单基药和双基药,月产量350千克左右。 从此,晋绥边区有了自己生产的发射药。
  薛家圪台时期,该厂生产各种炸药9.145吨,发射药9.25吨,炮鞍528副,枪炮衣7341件,这些产品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8~11月,四厂与九厂职工一起编为第四职工大队,寇润圻任大队长,裴亚东任政治协理员,除年龄太小的徒工由地方安排外,全部职工奉命奔赴西北,接受新的任务。
  解放战争时期的晋绥兵工厂
  1947年3月,国民党进犯延安,中共中央为了保存和发展军工生产,将陕北的兵工厂全部转移到黄河以东的临县、兴县、离石等地。 同年4月,在山西省兴县车家庄建立机械厂,称为工业部一厂。 在兴县张家沟建立二厂,生产迫击炮弹。 同年,宁武县馒头山炮弹厂初步建成,称工业部三厂,厂长郝继唐。 四厂由陕西省佳县李家坪迁至山西省临县薛家圪台,继续生产火炸药。 1947年5月1日,六厂在兴县城关镇后发达村建成发电​‍‌‍​‍‌‍‌‍​‍​‍‌‍​‍‌‍​‍​‍‌‍​‍‌​‍​‍​‍‌‍​‍​‍​‍‌‍‌‍‌‍‌‍​‍‌‍​‍​​‍​‍​‍​‍​‍​‍​‍‌‍​‍‌‍​‍‌‍‌‍‌‍​。 1947年7月,在山西省临县招贤镇水源村建成七厂,主要任务是炼铁、炼铜和提锌,黄沙任厂长。 1947年9月,在山西省离石县柳林镇(今柳林县)锄沟村成立八厂,生产手榴弹。 1947年9月,陕甘宁工艺实习三厂迁至临县后编为晋绥十厂,生产手榴弹、迫击炮弹。 1948年5月,九厂在山西省临县中庄成立,总装手榴弹、75毫米山炮弹、75毫米及82毫米迫击炮弹。 十一厂在山西省河津县固镇成立,生产手榴弹。 十二厂在山西省方山县关帝山和糜家塔成立。 陕西省延长石油厂改称工业部十三厂。 工业部五厂、十四厂的成立时间、地址及生产的产品未查到有关资料记载。
  齐鲁大地 烽火连天
  ——山东根据地的军事工业
  更云
  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 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山东各地的抗日武装起义风起云涌。 罗荣桓率领八路军115师主力一部挺进山东,与地方武装并肩作战,建立和发展了鲁西、鲁中、胶东、清河等抗日根据地。 这些抗日根据地的军事工业在抗日烽火中不断成长壮大,不仅为消灭日寇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了不朽功勋——
  1937年冬,山东省党的地方组织先后在鲁中徂徕山、胶东天福山、清河黑铁山等10多个地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组建了许多抗日武装部队。 到1938年秋,中共山东分局将称谓繁杂的抗日武装部队整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下设9个支队。 同时,为使山东成为八路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基地和联系华中新四军的战略枢纽,中共中央于1939年3月委派罗荣桓等人率八路军115师师部及第343旅686团进入鲁西地区,先后在樊坝、陆房、古梁山泊等地重创日伪军,逐步在山东建立和发展了冀鲁边、湖西、鲁西、鲁中、胶东、清河等抗日根据地。
  罗荣桓领导山东抗日军民,采用他提出的"敌人打过来,我们就打过去"的"翻边战术",多次挫败日伪军的扫荡。 到抗日战争胜利时,罗荣桓麾下已经拥有27万正规军,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集团,毛泽东曾赞誉"换上一个罗荣桓,山东全局的棋就下活了"。
  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罗荣桓
  七律·吊罗荣桓同志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这是毛泽东所作唯一悼念元帅的吊唁诗。 1963年12月16日,罗在北京不幸逝世。 当噩耗传来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正在开会,东带头起立默哀。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亲自到医院向罗荣桓遗体告在随后的几天里,毛泽东怀着沉重的心情写下此诗。
  在山东根据地建立及发展过程中,山东军民在鲁西、鲁中、鲁南、胶东、清河、滨海、渤海等地区成立了许多随军修械所及兵工厂。
  图中左下方的大刀为1937年12月天福山武装起义时,起义人员使用的武器之一; 图中右侧的土枪、匕首、梭镖是1938年1月徂徕山武装起义时,起义人员使用的武器。 这些武器均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内
  鲁西金山兵工厂
  金山兵工厂的前身是八路军115师独立旅供给部在鲁西根据地成立的金山修械所。 1939年7月,115师成立独立旅,该旅设有供给部,供给部于1939年冬在鲁西东平湖西畔大金山村、小金山村(今戴庙乡东金山村、西金山村)创建金山修械所。 1940年8月,鲁西军区成立时,金山修械所与冀鲁边区随军修械所合并,组成金山兵工厂。
  金山兵工厂初建时期,下设修械所、机器排、迫击炮弹装配班、复装子弹班、刺刀班、翻砂制造手榴弹班。 兵工厂分布在3个村的群众家里,修械所驻大金山村,机器排驻郭楼(今属银山镇),其他单位驻小金山村。
  该厂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支,复装枪弹,制造手榴弹和刺刀。 初期,工厂使用沿湖一带农民扫盐土熬制小盐过程中附带产生的芒硝、青麻杆灰配制火药(旧时老百姓吃不起大盐,便自制小盐吃。 自制小盐的过程称为"扫盐土",盐土就是盐碱地或土屋老墙根处晒起的白色"粉末"。 盐土淋晒、熬制成盐时,也产生芒硝)。
  1940年初,开始生产地雷、枪榴弹,每月分别生产300多枚。 同年秋,试制成功82毫米迫击炮弹,月产60多发。
  1941年7月,为打通鲁西根据地与冀鲁豫根据地的联系,鲁西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新的冀鲁豫军区,金山兵工厂随即西迁到河南省范县根据地,此时工厂分为炸弹所、修械所、电料所3部分。
  1942年春,该厂开始试制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弹,11月试制成功。 1944年夏,经反复试验,成功制出雷汞,为大批生产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弹和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弹提供了原料。
  1944年,根据抗日形势和军事上的需要,上级决定将修械所一分为二,成立炮弹所,赵慕三任所长。 同年,炮弹所试制成功75毫米山炮弹。
  胶东第一兵工厂
  胶东第一兵工厂的前身是山东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3大队于1938年4月在山东黄县(今龙口市)圈杨家村筹办的兵工厂,因地名亦称圈杨家兵工厂。
  1937年12月,中共胶东特委发动文登县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 1938年4月,第3军西进到蓬莱、黄县、掖县(今莱州市)地区,与鲁东抗日游击队第7、8支队和胶东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一起,创建了莱黄掖抗日根据地,并开始筹办兵工厂。
  起初,厂址选在黄县县城内,后改在黄县南部山区文基镇的圈杨家村,因为这里比黄县县城要隐蔽、安全。 周吉隆任厂长。 第3大队队长范心然向私人借了500元法币做流动基金,并向私营工厂借用26部机床等设备,同时还没收了一批敌伪财产。 1938年5月,第3军军部修械所和第3军2路部队的修械所并入圈杨家兵工厂。 到同年秋天,工厂已发展到500多人。 由于人员增加,8月,工厂在附近的下院村设分厂,称为南厂,原圈杨家兵工厂称为北厂​‍‌‍​‍‌‍‌‍​‍​‍‌‍​‍‌‍​‍​‍‌‍​‍‌​‍​‍​‍‌‍​‍​‍​‍‌‍‌‍‌‍‌‍​‍‌‍​‍​​‍​‍​‍​‍​‍​‍​‍‌‍​‍‌‍​‍‌‍‌‍‌‍​。
  1939年1月,伪军在日军飞机配合下,疯狂进攻蓬黄掖抗日根据地,工厂奉命迁至平度县涧里村,部分设备和人员散失,人员减至200余人。 7月,圈杨家兵工厂改名为山东纵队5支队第一兵工厂,亦称胶东第一兵工厂。 8月,工厂迁至隆夼(也称老庙后)。 10月,又迁至蓬莱县黄泥沟。 11月,在栖霞县北路家沟村成立的蓬黄战区指挥部兵器厂并入该厂。
  1941年12月,工厂遭敌人3次袭击,厂房烧毁,人员和机器被迫迁至栖霞县沙家村、尕(gǎ)玉庄、杨家一带。 此时5支队第五兵工厂并入,全厂职工又增至500人。 从这时起至1944年,该厂主要复装枪弹,修造枪械,生产手榴弹、地雷、81毫米迫击炮及其配用的炮弹、掷弹筒和掷榴弹、75毫米炮弹等。 兵工厂曾仿制出汉阳造7.9毫米步枪。 1941年4月仿制成功2挺捷克式机枪。 1942年开始试制仿捷克式机枪,1943年月产量5~6挺。
  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旧址之一——位于山东省沂源县的织女洞,现已成为著名的牛郎织女风景区
  工厂从1943年开始研究试制掷弹筒和掷榴弹。 掷弹筒和掷榴弹试验成功后,在1944年11月长沙铺战斗中试射了200发,随后,工厂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开始大批量生产。 长沙铺战斗后,工厂迁至乳山县眉豆夼、稍村、地口一带,主要任务是生产掷弹筒和掷榴弹。 1944年12月,胶东军区后勤部召开生产会议,决定以生产弹药为主,要求提高高级炸药的生产能力,加强专业化生产和科学分工,并对胶东各兵工厂进行调整,将胶东第一兵工厂的子弹部并入胶东第三兵工厂,第三兵工厂机工部并入第一兵工厂。 调整后的第一兵工厂专门生产掷弹筒和掷榴弹,并将厂属3个部改为掷弹筒和掷榴弹两个部。
  胶东第一兵工厂生产的采用木质后盖的手榴弹
  到1947年,在支援孟良崮战役中,全厂职工7天7夜不休息,突击生产,支援前线,月产掷榴弹36507发。 1948年全年生产掷弹筒2553门,掷榴弹504780发。 1949年全年生产掷榴弹506770发。 这时胶东第一兵工厂职工达886人,机器设备达170多台。
  该厂在生产武器产品时进行了许多创新和改进,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手榴弹的革新 最初的手榴弹爆炸破片只有5~6片,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破片大幅增加,提高了杀伤力。 为解决出手早炸的问题,1942年冬,孙宪义等人研究出在拉火管周围用棉花蘸上蜂蜡塞紧的方法,解决了拉火帽发火后火焰从木柄与壳体接缝处泄出引爆的问题。 改进后,未再出现出手早炸事故。
  复装枪弹的革新 为了复装枪弹,由孔宪义等人试制出模具; 于鸿春等人设计并制出各种压力机10多台; 无烟药是用旧电影片或照相胶卷脱胶制成的。
  地雷的改进 1942年,为了提高地雷在运输和布雷过程中的安全性,采用将地雷拉火装置装在一个木塞内,木塞插入雷体的分装方式。 在埋设地雷时,再将拉火装置放入雷体内。 地雷的引爆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先是生产电引火雷,采用电灯泡钨丝为发火头,后因钨丝、电线、电池缺乏,逐步研制出拉火雷和绊线雷。
  掷弹筒和掷榴弹的革新 1944年长沙铺战斗后,根据战斗实践,将掷榴弹延期药柱的燃烧时间由7.5秒延长到8.5秒,解决了在最大射程出现空炸、早爆问题。 刘凤山等人改进了钻掷弹筒泄气孔的工具,由一次钻1个孔改为一次钻6个孔。 他们还改进了车引信管的专用工具,由每班车30个,提高到每班车800个。 另外,还解决了掷弹筒淬火的难关。
  迫击炮及其炮弹的研制 起初,迫击炮的炮筒由玲珑金矿的旧机器大轴加工而成。 第一门迫击炮打靶试验成功后就开始生产,1938年下半年每月生产2~5门。 1942年,为了保证炮弹的运输安全,每个炮弹配有一个无撞针的安全帽和一个有撞针的撞针帽,运输时安装上安全帽,发射时再换上撞针帽。
  1949年7月,根据中央减产会议精神,该厂部分人员和设备转入烟台机床附件厂,其余转入徐州兵工三厂。 至此,胶东第一兵工厂建制撤销。
  胶东第二兵工厂
  1938年12月,山东抗日救国军第3军和胶东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合编为山东纵队第5支队。 1939年7月,第5支队在掖县李家庄、连儿夼一带组建胶东第二兵工厂,又称八路军山东纵队第5支队兵工厂。 1941年2月,该厂奉命迁驻栖霞西部喇叭沟,1942年初迁到牙山腹地,牙山抗日根据地军民习惯称其为牙山兵工厂。
  1942年初,该厂有职工200余人,各种机器设备车床18部,这些机械设备大多是缴获国民党蔡晋康部队的。 工厂除生产地雷、手榴弹、枪弹外,还制造82毫米迫击炮及其配用的炮弹、75毫米山炮炮弹。
  1944年,胶东的日军依仗坚固的碉堡、工事垂死挣扎。 为解决八路军的攻坚武器问题,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向军区各兵工厂发出了研制平射炮(平射炮是当时对弹道低伸火炮的统称)的命令。 该厂于同年6月开始研制平射炮,但当时可供参考的只有从画报上剪下来的一张平射炮图片,以及从敌人手里缴获的十几发八八式穿甲炮弹。
  造炮时没有炮筒钢材,就用拆城隍庙时留下的一根钢柱; 搞不到用于减小后坐力的弹簧,就用汽车弹簧来代替; 车床长度不够,就加长中心支架进行加工; 没有大型冲压机,就用车床加工铸钢制造炮弹壳; 炮弹头用内挖外车的方法加工,弹头前部的引信造出了瞬发和延发两种。 全厂职工经过3个月的昼夜奋战,第一门平射炮和十几发炮弹试制成功。
  沈阳兵工厂制造的十三式7.92毫米步枪,四五式步枪外形与其相似,系参照该枪与日造三八式6.5毫米步枪而研制的,口径6.5毫米
  1944年8月中旬,胶东军区司令部决定,调这门炮参加拔除水道据点的战斗。
  "四五式"步枪枪机与机匣特写,机匣上方刻有五角星及四五式铭文
  1945年春,该厂又改进了平射炮的助推器,许世友司令员亲自到广饶县鞠家庄(弹药部驻地)观看改进后的平射炮实弹演习。 3声炮响,3个目标连连开花,许司令员拍手叫好,并当场将平射炮命名为"牙山炮"​‍‌‍​‍‌‍‌‍​‍​‍‌‍​‍‌‍​‍​‍‌‍​‍‌​‍​‍​‍‌‍​‍​‍​‍‌‍‌‍‌‍‌‍​‍‌‍​‍​​‍​‍​‍​‍​‍​‍​‍‌‍​‍‌‍​‍‌‍‌‍‌‍​。
  1945年春节,八路军攻打国民党投降派赵保原的老巢——万第据点。 胶东军区司令部调用"牙山炮"、重型迫击炮等10多门,将城墙炸开两三个大口子,城墙上的岗楼也被炸塌。 攻城部队迅速冲进突破口,万第据点被攻克。 自此,"牙山炮"的威名更加远扬。
  胶东第三~第七兵工厂
  1941年1月,山东纵队第5旅后勤部在昆嵛山辛庄成立第三兵工厂,在栖霞县牙山成立第四兵工厂。 9月,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工业研究室成立。 1943年7月,东海军分区工业研究室秦月斋等人从钙皂中成功提取出甘油,先后试制成功硝化棉、硝化甘油、乙醚、丙酮等,年底生产出单基和双基发射药,并投入生产。
  1945年8月,胶东军区后勤部成立胶东军区兵工总厂,胶东第一、二、三、四兵工厂和胶东工业研究室划归胶东军区兵工总厂领导。 9月,胶东军区兵工总厂召开生产会议,贯彻以生产弹药为主的方针,调整了组织机构,使生产专业化:一厂生产机枪和炮弹壳; 二厂生产迫击炮及其配用的炮弹; 三厂生产枪弹; 四厂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 新建第五兵工厂,生产军用化工原料和火炸药。
  1946年12月,胶东军区兵工总厂成立第六、七兵工厂。 六厂生产步枪和手榴弹; 七厂生产九二式步兵炮和重型迫击炮。
  从1947年3月开始,胶东军区要求六厂生产四五式步枪,4月即生产出100支,1947年全年共生产了3188支。 该枪参照沈阳兵工厂制造的十三式7.92毫米步枪和日本三八式6.5毫米步枪而研制,口径为6.5毫米。 因是1945年研制成功的,故命名为四五式6.5毫米步枪。 现存于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四五式步枪有两种款式,一种设有阅兵钩(阅兵钩用于在阅兵时固定枪背带),另一种取消了阅兵钩。
  1947年5月,胶东军区兵工总厂改编为胶东军区军工部,仍辖7个工厂和一个研究室。 同年9月,胶东战役开始,胶东军区军工部化学总厂成立,扩大硫酸、硝酸、硝化甘油、硝化棉和炸药的生产。
  1948年7月,华东财办工矿部在鲁中博山召开兵工会议,决定设3个局。 其中第二局由胶东军区军工部所属工厂整编,辖7个工厂,局长范心然。
  在胶东的地方抗日武装中,也成立有许多兵工厂。 如1938年2月,蓬莱人民抗日武装起义后,在蓬莱南部艾崮山区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3军第2路部队,2路部队在大埯子皇姑庵创立"八路兵器厂",制造地雷、弹药等。 1944年春,海阳县武委会在牛岭山建立海阳兵工厂,职工80人。 起初主要修理枪械,后来开始制造枪弹、手榴弹、枪榴弹和"单打一"步枪、"土压五"步枪。
  胶东军区兵工总厂第六厂生产的四五式6.5毫米步枪
  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
  1938年1月,中共山东省委发动在鲁中徂徕山起义,成立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 随后,第7、第8支队和第5支队一部分由清河地区和胶东地区进入鲁中地区,山东纵队领导机关也由泰山地区进入鲁中山区。 从此,鲁中成为山东抗战的中心地区。
  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旧址之一——沂源织女洞外景。 洞外的沂河美景如画,势若游龙
  1938年7月,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修械所在鲁中地区益都县(现青州市)石匣峪成立,该修械所又称石匣峪兵工厂。 修械所曾迁往博山县刘家南峪、蒙阴县千人洞、沂源县织女洞。 1938年12月,山东纵队成立,山东抗日游击队第4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4支队。 同时,该支队在织女洞的兵工厂改称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又称山东纵队第4支队兵工厂。
  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82毫米迫击炮弹及刺刀,设有机修、翻砂、红炉、弹药装配、木工等生产班组,生产设备有4部车床、1部钻床。 为了保卫兵工厂的安全,山东纵队司令部调来100多人的回民连担任警卫。
  1939年6月,日军"大扫荡"到达兵工厂附近的鲁村,厂领导决定将全厂100余人和警卫连分两路转移:第一路向南,由厂长孙世铭带领技工队伍经桐峪、柳枝峪到达胡家庄,分散隐蔽; 第二路向东,由政委杨兴忠、指导员郑香山带领回民警卫连向沂山一带转移。 当回民连队行至沂水绳庄时,与1000多名日本兵遭遇。 激战中,杨政委、郑指导员、丁排长和十多名战士壮烈牺牲。
  日军"大扫荡"给兵工厂造成巨大损失,加之国民党山东吴化文的部队与八路军摩擦日益加剧,兵工厂在织女洞已无法进行正常生产。 山东纵队第一兵工厂随即结束。
  山东纵队第二兵工厂
  山东纵队第二兵工厂的前身是八路军鲁中抗日游击队第7、8支队兵工局,地点在黄县城内城隍庙。 局长张善德,指导员何凤鸣。
  起初,兵工局只有一些简单的机加工设备,后动员私人铸造厂厂主李奎星带着柴油机、化铁炉、化铜炉及全套翻砂设备和7名工人参加了兵工局。 1938年5月,兵工局转移到掖县郑家庄,职工增至200余人,拥有车床10部,钻床2部,烘炉4座,虎钳50余把,柴油机2部。 生产组织比较配套,划分为车工组、烘炉组、修械组、铸工组、木工组、制药组、装配组等。
  1938年7月,兵工局向鲁中迁移。 在搬迁中,抢修了一批枪支,生产了75毫米炮弹近100发,还制造了许多地雷、手榴弹。 同年12月,何凤鸣任局长。 1939年1月,兵工局越过胶济路,经益都至临朐,再到沂水县西部桃峪。
  1939年2月,兵工局仿制成功捷克式轻机枪,至年底生产出4挺。 此后,每月生产2挺,直至1940年3月。
  1939年3月,以该兵工局为基础,合并了其他几个支队的兵工局,成立山东纵队第二兵工厂​‍‌‍​‍‌‍‌‍​‍​‍‌‍​‍‌‍​‍​‍‌‍​‍‌​‍​‍​‍‌‍​‍​‍​‍‌‍‌‍‌‍‌‍​‍‌‍​‍​​‍​‍​‍​‍​‍​‍​‍‌‍​‍‌‍​‍‌‍‌‍‌‍​。 该厂先后驻沂水县桃峪、公家庄子等地。 从这时起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该厂修理各种枪械、复装和制造枪弹,制造刺刀、地雷、手榴弹、75毫米迫击炮弹等。
  1940年初,山东纵队后勤部在山东纵队第二兵工厂基础上成立山东纵队兵工总厂(亦称鲁中兵工总厂),驻沂水县南瓦庄村,辖3个分厂,1个修械所和1个子弹组。 4月,一分厂技师曹曰岚等人试制出日本歪把子轻机枪。
  抗战胜利后,山东纵队兵工总厂进行了较大调整,成为生产手榴弹的专业厂,驻莱芜县苍山观。
  1946年冬,国民党李仙洲部进驻莱芜城,工厂迁至蒙阴县贾庄。 1947年5月,国民党军进占孟良崮山区,工厂奉命停产备战,并开始向渤海区转移。 1949年2月,工厂改编为华东财办第一军工局直属厂。 这时职工有400余名,主要任务是为军工局各厂修理车床、制造机器设备及各种工具。 1950年1月,该厂划归山东省人民政府工矿部兵工局管辖。
  鲁南兵工厂
  1939年10月,115师师部及主力686团进入鲁南费县抱犊崮山区,与在枣庄、微山湖地区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会师。 同时,115师供给部生产社在鲁南费县抱犊崮黄山口村成立,主要任务是修理枪械,复装枪弹,生产手榴弹,缝制军服及枪弹袋。 1940年10月,鲁南军区成立,115师供给部生产社与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1总队修械所合并,改编为该军区军工科,设有子弹厂和炸弹厂,子弹厂月复装枪弹500~600发,炸弹厂月产手榴弹200多枚。
  1945年春,鲁南军区又在费县建立无烟药厂,鲁南各军分区也建有制造手榴弹的兵工厂。 1946年10月,鲁南军区后勤部撤销军工科,成立鲁南军区军工部,分设兵工厂有:葛家峪兵工厂,生产手榴弹; 大邵庄兵工厂,生产火炸药、枪榴弹及修械; 九女山兵工厂,生产地雷、刺刀等。 1947年1月19日,华中军区军工部一部与鲁南军区军工部合并,组成新的鲁南军区军工部,设5个厂,共1800人。 同年冬,鲁南军区军工部改为鲁南军区后勤部军工处,辖4个工厂。 1948年7月,鲁南军区后勤部军工处所属厂整编,归华东财办工矿部第一局管辖。
  清河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
  1938年2月,临淄抗日游击第3大队(后编为山东纵队第3支队10团,隶属清河军区)在临淄县訾家郭村(今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訾李村)建立修械所,又称临淄兵工厂。 修械所分红炉、木工、装配、修械4个组。
  红炉组将生铁熔化后,倒在沙模里,制造出手榴弹弹体。 铸成的弹体表面带有铁刺,工人们就用手拿着弹体在砂石上磨掉铁刺。 后来,工人们开动脑筋,在水磨盘的中心孔内穿上木轴,然后将磨盘架起来,用手把摇着转动,做成土砂轮,提高了磨铁刺的工效。
  木工组将刀具安装在简易镟床上,将木料镟成手榴弹木柄,再钻出中心孔,然后装配。
  装配组将火药装在弹体内,将导火索装入木柄内,再用一个大型木杠杆进行弹体和木柄的装配。 杠杆的一端用人力拉动,另一端往弹体内压入木柄。 为了防止装配时出现手榴弹爆炸伤人事故,在装配手榴弹的杠杆端部附近设有一眼水井,旁边一人注目而视。 一旦发现手榴弹要爆炸,用木棍将手榴弹立刻打入井内,以免伤人。 弹体与木柄装配好后,旋上木柄后盖,制造就完成了。 当时每天能造手榴弹100多枚。
  1938年夏天,郑家辛庄发现了"韩阎大战"(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时,韩复榘部与阎锡山部之间的山东之战)时遗落的50多枚迫击炮弹。 上级指示试制迫击炮,修械组群策群力,用水车流水管外套铁箍加固做成炮筒,并想方设法加工出膛线。 1938年8月,在10团围歼国民党顽固派陈瑞符部时,该迫击炮显示了巨大威力。
  1939年初,修械所成立复装枪弹组。 工人们用改制的铁管收缩旧弹壳; 用铁片卷起来焊成弹头,再灌上铅; 用废电影片子剪碎制成发射药; 用雄黄和灰锰氧(高锰酸钾的俗称)制成底火药。
  1939年6月,清河根据地遭受日伪军严重破坏。 随后,修械所与广饶县琚高、张谈一带的工厂合编为3支队兵工总厂,下设手榴弹厂(也制造地雷)、炮弹厂和修械厂,厂长訾梅村。 訾梅村等人曾将许多闲置的旧迫击炮弹改制成拉火式地雷。 如1938年5月下旬,3大队在淄河店车站至普通车站间,展开铁路"破袭战"。 訾梅村改制的地雷发挥了极大威力——掀翻钢轨,炸毁车辆,阻绝了敌人的运输。
  清河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的工人们正在制造迫击炮弹
  1940年9月,3支队改编成山东纵队3旅,兵工总厂隶属3旅领导。 1941年春,兵工总厂转移到广饶北部王家岗一带。 1942年3月,山东纵队3旅兵工总厂整编为清河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驻博兴县康家坊,1942年秋,转移到垦利县八大组(现地名永安镇)。
  1943年夏季,总厂仿制成功捷克式7.9毫米轻机枪、日式50毫米掷弹筒,还自制出82毫米迫击炮并将迫击炮改造成平射炮。 自制的手榴弹弹壳上铸有"山纵三旅"字样。 该厂还用铁轨制成枪榴弹,战士们用枪榴弹专打敌人碉堡的观察孔。 根据实战需要,还将步枪上的片状枪刺改制成锥形枪刺,因锥形枪刺有利于拼杀,受到前线战士的欢迎。
  1943年11月,日军对山东清河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清河军区后勤部兵工总厂工具、材料损失80%,被迫停产。
  其他兵工厂
  1942年3月,山东纵队滨海独立军分区成立。 山东纵队2旅手榴弹厂改属滨海军分区,除生产手榴弹外,增加地雷和枪榴弹的生产​‍‌‍​‍‌‍‌‍​‍​‍‌‍​‍‌‍​‍​‍‌‍​‍‌​‍​‍​‍‌‍​‍​‍​‍‌‍‌‍‌‍‌‍​‍‌‍​‍​​‍​‍​‍​‍​‍​‍​‍‌‍​‍‌‍​‍‌‍‌‍‌‍​。 1943年3月,滨海军区成立。 4月,原滨海独立军分区手榴弹厂与115师供给部军工科及所属工厂合并成立滨海军区兵工总厂,隶属军区后勤部。 1943年秋,总厂驻莒南县峧山区高家柳沟,职工约1000人,设有机器厂、炮弹厂、炸弹厂和修械所。
  1944年1月,山东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军区合并组成渤海军区。 清河军区兵工后勤部总厂所属4个生产部改编为渤海军区后勤部军工科炸弹厂、炮弹厂、子弹厂和铁工厂。
  大江南北 热血铸英魂
  ——新四军军事工业
  更云 浑忠民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8省的红军游击队和红军第28军改编为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叶挺被扣,项英遇害,新四军6000余名将士壮烈牺牲。 皖南事变后,陈毅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新四军代军长,部队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 此后,华中的抗日力量迅速发展,新四军的军事工业也在抗日烽火中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吴运铎、秦永祥等一批兵工英模,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利用仅有的条件或自力更生创造条件,研制生产新四军需要的各种武器弹药,在人民兵工史上写下了彪炳千秋的恢弘篇章——
  图为周恩来(中)与新四军军长叶挺(右)及副军长项英(左)在1939年的合影
  新四军初创时期,全军1万多人,只有6千多支枪,弹药奇缺。 加之国民党当局对新四军武器弹药的补充采取限制政策,使新四军处于"军装不备,弹药不充,枪械不补"的困难境地。 但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支持下,从1938年4月创办皖南军部修械所开始起步,其所属部队在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和浙江等省陆续建立了几十个修械所和兵工厂。 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新四军的兵工人员已达上万人之多,建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工业体系。
  新四军军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皖南军部及所属部队修械所时期、盐城军部军工部时期、各师各旅的军工生产时期及黄花塘会议之后军工生产大发展时期。
  皖南军部及所属部队修械所时期
  皖南事变之前,新四军创办了近20个修械所和兵工厂,其中主要有皖南军部修械所及一、二、四、五、六支队修械所、江南指挥部修械所、江北指挥部修械所及其修械厂、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修械所、浙东游击纵队修械所等。
  这一时期,新四军修械所和兵工厂共生产手榴弹数千枚、刺刀4000余把、步枪400余支、改装手提式机关枪(旧时对冲锋枪的称谓)4支,还修理了大批枪械。
  皖南军部修械所
  1938年4月,新四军军部在安徽省歙(音shè)县岩寺上渡桥畔江家祠堂组建军部修械所,史称"皖南新四军修械所",所长朱遵三(后为李友生),副所长贾冠军,全所约30人。 该所在修理枪械的同时,还试造了少量汉阳式步枪。 叶挺军长曾多次视察该修械所,赞扬工人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试造步枪的精神,并参加生产劳动。 8月,军部机关迁驻安徽省泾县云岭罗里村,修械所也随军部搬到泾县小河口的麻岭坑关圣殿内,人员增加到50多人,以修理枪械、制作刺刀为主。
  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第1、2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 陈毅(右)、粟裕(左)分任正副指挥。 统一领导第二团、第四团、新三团、新六团、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丹阳游击队以及全区的地方武装,共14000余人
  1938年9月,新四军副军长项英视察军部修械所,要求修械所自力更生修建厂房,坚持生产。 随后,该所在麻岭坑兴建了1000余平方米的简易厂房。 11月,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叶挺及其夫人陪同下,参观军部修械所,观看了修械所自制步枪的打靶试验,并进行采访拍照。
  位于安徽省泾县小河口的麻岭坑的皖南军部修械所旧址
  1939年2月,周恩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向敌后发展的指示,与新四军领导商定新四军的战略方针是"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 同时,在叶挺军长陪同下视察了军部修械所。
  1940年12月,为了顾全团结抗日的大局,中共中央决定将皖南新四军调驻长江以北。 军部修械所的人员从皖南向苏北转移途中,在江苏省句容县被日军包围,40余人壮烈牺牲,其余人员先后到达盐城县。
  一支队修械所
  1938年3月,陈毅领导的新四军第一支队以原豫、鄂、皖、赣红军游击队修械所为基础,在安徽省泾县黄村组建修械所,全所15人。 4月,该所并入军部修械所。
  二支队修械所
  1939年5月,军部修械所派焦立德等10余人到张鼎丞、粟裕领导的新四军第二支队筹建修械所。 8月,在安徽省宣城县狸头桥正式成立修械所,焦立德任所长。
  三支队修械所
  张云逸、谭震林领导的新四军第三支队因在皖南事件中损失较大,其建立的修械所档案无记载。
  四支队修械所
  1938年1月,高敬亭、戴季英领导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在皖中舒城建立修械所,所长汤跃武,全所10余人。
  五支队修械所
  1939年8月,罗炳辉领导的新四军第五支队在皖东来安县半塔集建立修械所,所长王茂林,全所10余人。
  六支队修械所
  1939年底,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在安徽省涡阳县的白庙、小宋庄先后成立了手榴弹制造所和枪械修理所,李仲麟任手榴弹制造所所长。
  江南指挥部修械所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该部在苏南溧阳水西村建立修械所,二支队修械所并入江南指挥部修械所。 1940年7月,江南指挥部迁驻苏中紫石县(今海安县)改为苏北指挥部,其修械所随之改为苏北指挥部修械所。
  江北指挥部修械所及其修械厂
  1940年6月,江北指挥部在来安县大刘郢建立修械所,所长路德胜,全所30余人。 8月,新四军第五支队修械所并入江北指挥部修械所,在江苏省盱眙县杨家洼合编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修械厂,厂长王茂林,指导员李庆林,有40余人。 12月,成立江北指挥部后勤总厂,厂长刘叔行,辖修械、被服两厂。
  豫鄂独立游击支队修械所
  1939年夏,李先念、陈少敏领导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在鄂中丁家冲组建修械所,所长严春山。 1940年秋,独立游击支队扩编为豫鄂挺进纵队,以该修械所为基础建立纵队修械处,共有50多人。 修械处成立不久,纵队司令部决定在平汉路西侧的赵家棚成立后勤部,变修械处为后勤部兵工厂。 此时,陈鹏任厂长,全厂有60~70人。
  新四军第2师军工厂生产的轻型迫击炮与迫击炮
  浙东游击纵队修械所
  1941年1月,苏鲁战区淞沪游击队暂编第三纵队修械组改为修械所。 8月,改为第3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修械所("三北"即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地区)。 1944年1月,改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修械所。
  其他修械所
  1939年秋,叶飞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常熟东塘市一带组建修械所。 1940年10月,八路军第五纵队(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第一支队解放阜宁县东坎镇以后,缴获国民党顽固派1个修械所,有近百名工人和一些设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第一支队修械所,田汝孚任所长​‍‌‍​‍‌‍‌‍​‍​‍‌‍​‍‌‍​‍​‍‌‍​‍‌​‍​‍​‍‌‍​‍​‍​‍‌‍‌‍‌‍‌‍​‍‌‍​‍​​‍​‍​‍​‍​‍​‍​‍‌‍​‍‌‍​‍‌‍‌‍‌‍​。
  这一时期,新四军的修械所和兵工厂以修理枪械,制造大刀、手榴弹等武器弹药为主。 由于军工人员无固定厂房,加之材料短缺,主要用钳子、锉刀、钻头等工具在百姓家中、渔船上以及野外场地进行生产,行军转移时用骡马、毛驴驮上工具材料,到达驻地时修理枪械,所以新四军早期的军事工业被称为"家庭修械所"、"马背修械所"、"水上兵工厂"、"露天兵工厂"。
  盐城军部军工部时期
  皖南事变以后,新四军军部于1941年1月底在江苏省盐城县重建,军工部也同时在该县岗门镇成立,史称"盐城军部军工部"。 韩振纪任部长,吴师孟、孙象涵任副部长,军工部设立4个科:工务科、材料科、总务科、人事科。 军工部下辖7个工厂:1厂为机工厂,2厂为手榴弹厂,3厂为枪弹厂,4厂为铸造厂,5厂为引信底火厂,6厂为木工厂,7厂为修械厂。 到1941年7月盐阜根据地反"扫荡"前,军工部所属工厂职工增加到400人左右,每月可生产枪弹2500余发、迫击炮弹60多枚,手榴弹600枚。
  1941年重建新四军军部后,陈毅代军长、刘少奇政委与奥地利籍医生罗生特(中)在苏北盐城军部的合影
  军工部成立不久,日本飞机轰炸岗门镇,军工部迁往盐城以东的大佑棉垦三区继续组织生产。 驻盐城南洋岸的3师7旅修械所遭日军飞机轰炸后,也迁往大佑棉垦三区,并入军工部。 1941年5月,军工部又因日机轰炸迁往盐城西部小阜庄一带。 军工部各厂在小阜庄时期生产了大批地雷、手榴弹和82毫米迫击炮弹,并着手铜制弹头的研制工作,专门成立了铜弹头加工车间; 工务科增设火药组,火药组在组长马步青的带领下,在配制雷汞、改进黑火药及研制硝化棉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7月,日伪军17000余人,对以盐城为中心的盐阜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军工部所属工厂无法继续集中生产,遂将笨重的机床设备沉入湖塘水底或埋入地下。 经过1个月的反"扫荡"后,军工部奉命迁往阜宁西南的小陈集、董家舍一带集结待命。
  1941年8月5日,陈毅、刘少奇指示:敌人扫荡后,根据地缩小,工厂不宜集中生产。 军工部随后撤销,设备、人员就近分配到1师、2师和1师。 各师各旅开始自行开办兵工厂。
  军工部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8个月的时间,但其培养了吴运铎、马步青、李仲麟等一批军工技术骨干,这些骨干对以后各师发展军工生产起了重要作用,如研制成功枪榴筒及枪榴弹,用雷汞起爆、装黄色炸药的82毫米迫击炮弹,以及解决枪弹铜制弹头壳的冲制技术等问题。
  各师各旅的军工生产时期
  军工部撤销后,军工生产由各师各旅独立组织,这是新四军军工事业的一大特色。 同时,军工生产由以往的修理为主转为以制造为主,并进入生产和研制相结合的新阶段。
  1师军工部
  1942年4月,新四军1师在启东县海复镇成立军工部,罗湘涛任部长,后程望任部长。 军工部设立工务科、材料科和总务科。 生产部门设有修械所、子弹厂和榴弹车间,职工约100人。 军工部成立不久,便从海复镇迁往东台县枯树洋。 同年9~10月间,日伪军"扫荡"苏中地区,军工部被迫转战兴化、如皋、盐城、阜宁一带,先后在姜家碾米厂、老黄河口大淤尖和苴镇、三乐仓等地进行军工生产。
  1943年6月,部队缴获日军一门37毫米平射炮和数十发炮弹壳,师部要求军工部制造弹头,与炮弹壳配装成炮弹。 当时没有适合加工弹头的圆钢,就用钢轨经镦粗制造出一部分钢弹头; 另外也用铸铁制造出铁弹头。 装配成炮弹后,到师部驻地做射击试验,结果这两种弹头都能击穿一砖半厚的砖墙,而钢弹头的杀伤效果比铸铁弹头更好。
  在此期间,地方政府在海滩发现一批漂来的日造水雷。 军工部派人拆下10多枚水雷的触发装置,共得炸药2000多千克,解决了迫击炮弹炸药储备减少的难题,水雷的内外壳体也为以后自制轻型迫击炮提供了材料。
  1943年7月,粟裕指示军工部制造轻型迫击炮,用于摧毁敌人机枪火力点。 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军工部派张渭清等人去上海,利用吴淞口"宝丰鱼行"的帮会关系采购军工物资,同时利用地下党组织的关系将300门迫击炮的炮尾、6根炮管,在上海一家机器厂秘密加工后运回军工部。 张渭清等人在1942~1944年共采购钻床、铣床、刨床20多台,无缝钢管330多米,白口铁管3300多米,还先后动员150多名技术工人来1师军工部工作。 由于张渭清等人在上海采办的无缝钢管有两种规格,多数内径为2英寸(51毫米),少数为2.75英寸(70毫米),工厂研究决定生产口径为52毫米和73毫米两种迫击炮。
  两种迫击炮的口径确定以后,开始制造炮弹。 因为当时缺乏TNT炸药,只能用自制的黑火药代替,其爆炸威力较小。 炮弹的装药量和弹壁厚度,包括发射药量等,均通过试验确定。 炮弹和炮的设计图纸出来以后,工厂召开有经验的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会议,讨论加工方法和制作刀具、模具、夹具、台架的设想。 9月,所有的验证试制工作均胜利完成,正式投入生产。
  电视剧《51号兵站》中"小老大"梁宏的原型即是张渭清
  10月,军工部胜利完成粟裕师长的轻型迫击炮生产任务,共生产73毫米迫击炮70多门,52毫米迫击炮270多门以及一批炮弹。
  新四军第1师军工部生产的73毫米迫击炮,左5为该师军工部部长罗湘涛
  工厂在生产上述迫击炮及炮弹的同时,继续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和20多套82毫米迫击炮的平射击发扳机,使该炮可以平射曲射两用; 还自制了5台小钻床和数台专用车床。 工人们在车床上改进刀架,使用多把车刀,研究完善夹具,缩短停车和辅助工作时间,想方设法提高工效。 当年12月,工厂生产了1万余发迫击炮弹,供粟裕率部南下浙西开辟新区。
  1944年1月,军工部从枯树洋搬迁到宝应县林上庄。 这时军工生产迅速扩大,开始以柴油机为动力,用电灯照明生产,并生产了大量轻型迫击炮和炮弹,创造了1师军工生产的全盛时期。 此时,冷纫兰技师制造成功一台研磨机,取代手工粉碎硝石、木炭、硫磺和TNT炸药; 刘志祥制成一台落锤重约50千克的剪板机,替代手工冲剪炮弹尾翅。 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使生产炮弹工效成倍提高。
  1945年1月,工厂继续突击生产82毫米迫击炮弹6000发。 为预防敌机轰炸,1945年4月军工部搬迁到林上庄北边的邱家墩。 在邱家墩半年多时间,生产出一批52毫米、73毫米、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弹。 这时部队还缴获了20发无引信的75毫米山炮弹,徐厚梓等人试制成功离心保险引信,使这批山炮弹能发挥作用。
  9月,1师攻下兴化城,军工部接收伪军刘湘图1个修械所并收集大批军工物资,得到20余台设备和一批可制造炮弹尾翅用的柴油桶,以及大量白铁瓦顶、房架、梁柱、砖瓦等建房材料,还接收了一部分技术工人,此时职工约570余人​‍‌‍​‍‌‍‌‍​‍​‍‌‍​‍‌‍​‍​‍‌‍​‍‌​‍​‍​‍‌‍​‍​‍​‍‌‍‌‍‌‍‌‍​‍‌‍​‍​​‍​‍​‍​‍​‍​‍​‍‌‍​‍‌‍​‍‌‍‌‍‌‍​。 10月,为了解放盐城和沿河的敌人据点,军工部用19天时间,完成7000多发82毫米迫击炮弹的生产任务。
  1945年12月,程望、罗湘涛等骨干调往山东。 1946年4月,1师军工部并入山东军区军工部。
  2师军工部
  1941年8月,吴师孟率朱遵三、吴运铎、马步青等200余名职工到2师组织军工生产。 同年9月下旬,在江苏省盱眙县旧铺乡翟庄成立2师军工部,吴师孟任部长,军工部下辖一厂(子弹厂)、二厂(榴弹厂)和三厂(修械厂),吴运铎任子弹厂厂长,郭浩然任榴弹厂厂长,朱遵三任修械厂厂长。
  1943年2月,2师军工部实行精简整编,撤销军工部,3个工厂划归路东军分区(淮南苏皖边区津浦路东军分区的简称)。 军分区成立军工科,吴运铎任该科科长,秦永祥任子弹厂厂长。 这一时期,除复装枪弹,生产地雷、手榴弹以外,吴运铎、秦永祥等人还研制成功枪榴筒和枪榴弹。 1943年4月,路西军分区也成立军工科,科长为程远,下辖子弹厂、炮弹厂和榴弹厂3个工厂。
  1943年8月,遵照谭震林、罗炳辉的指示,在江苏省盯眙县费庄又重建2师军工部,王新民任部长,同时撤销路东军分区军工科,将路东各厂划归军工部领导。 军工部下设工务科和材料科。 吴运铎任工务科科长,程远任材料科科长。 此时,2师军工部修械厂试制成功60毫米迫击炮,榴弹厂与子弹厂合作研制成功60毫米迫击炮弹。
  1944年4月,军工部下辖4个工厂:一厂负责生产枪榴筒、枪榴弹、迫击炮弹、平射炮弹,厂长秦永祥; 二厂负责生产地雷、水雷、手榴弹,铸造各种弹壳,厂长郭浩然; 三厂负责生产掷弹筒、60毫米迫击炮和炮弹,并复装各种枪弹,厂长朱遵三; 四厂负责生产平射炮,厂长洪泽。 同年8月,四厂试制出2门37毫米平射炮。
  2师军工部所属工厂规模比较大,产品比较多,质量比较好。 1944年末到1945年上半年是生产的鼎盛时期,曾生产手榴弹、地雷、7.9毫米步枪弹、6.5毫米步枪弹、驳壳枪弹、信号弹、82毫米迫击炮弹、45毫米枪榴筒及其枪榴弹、50毫米掷弹筒、60毫米轻型迫击炮及其炮弹、平射炮及其炮弹以及刺刀、大刀等武器。
  1945年9月,王文值任2师军工部长,吴运铎任副部长。 12月,路西军分区军工科及所属工厂并入2师军工部。
  值得重提的是,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兵工楷模吴运铎及他所创办的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第一厂(子弹厂)。 不仅吴运铎的个人事迹催人奋进,而且该厂的业绩卓著,是人民兵工奋发图强、忘我献身的一个典范。
  吴运铎撰写的《把一切献给党》一书
  2师军工部第一厂
  该厂亦称淮南仙墩庙子弹厂,成立于1942年2月,初建时只有20~30人,后增至200多人。 该厂从创建到1946年6月北撤山东,历时4年多,在敌后险恶环境和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生产了数十万发枪弹和枪榴弹。
  1941年10月,2师军工部调修械厂子弹股股长吴运铎,带领2名钳工、1名锻工、2名车工及2名勤杂工,到江苏省高邮县一带勘察建厂地点,师领导给他的任务是创建一个年产60万发枪弹的兵工厂。 经过实地调查,选定高邮县闵塔区平安乡(今江苏省金湖县金沟区)的仙墩庙作为厂址,并于1942年2月正式建厂,由吴运铎代理厂长,洪泽任指导员。
  仙墩庙周围百余里无日伪军据点,是发展兵工生产的好场所。 但建厂初期,由于人员缺乏,设备严重不足,一时不能进行生产。 后师部陆续调入70多名青年战士,并由上海地下党组织介绍来几名技术工人,生产技术力量得以加强。 与此同时,师军工部又调给工厂3台旧设备,其中有6英尺皮带车床1台、12英寸牛头刨床1台、立式小钻床1台。
  职工们以这3台旧设备为基础,开始自制工具和设备。 图纸由吴运铎设计绘制,材料大部分是从蒋坝镇附近的南三河中打捞出来的钢材(当时,国民党官员治理淮河,准备在高良涧一带建水闸,从南京等地运来一批钢材。 但在新四军到来前夕,他们将全部钢材沉入蒋坝镇附近的南三河)。 吴运铎等人组成打捞队,捞出一根根圆钢,成为工厂宝贵的原材料。
  在加工子弹冲床的立柱丝杆时,因没有拉床、铣床,吴运铎等人用土办法先将丝杆螺纹绘成展开图贴在圆钢上,用圆冲冲出眼线,再用錾子錾、锉刀修,硬是将丝杆做成了。 经过半年的努力,他们先后自制出手扳大冲床3台,小冲床、装药机、紧口机等加工枪弹的专用设备10多台,为复装枪弹创造了条件。
  随着人员的增多和生产的开展,1942年6月,工厂健全了组织机构,厂部下设车工、钳工、子弹3个股,厂部还配备有会计、材料管理等行政业务人员。 当年上半年的任务主要是制造工具,下半年开始复装枪弹。 动力是靠民工摇动大木轮带动机器生产,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
  1942年初夏,该厂试制复装枪弹成功。 起初参照日本三八式友坂圆头枪弹,弹头制成圆头形状,使用效果不好。 经吴运铎、吴昆等人研究,重新设计弹头模具,8月即生产出合乎标准的尖头流线型弹头。 在敌人的重重封锁下,发射药原料找不到,吴运铎等人想方设法寻找代用品。 他们将火柴头刮下来,用酒精泡开,制成火药。 没有酒精,就用老烧酒蒸馏后,代替酒精使用。 后来红头火柴用量大,根据地供应不上,就从药店里买来雄黄和洋硝,混合配制。 9月,复装枪弹全面投产,当月产量便达到1万发。
  1942年10月,工厂接受了军工部下达的生产地雷和修复一批迫击炮弹的任务。 由于没有加工地雷壳和炮弹壳的专用设备,由吴运铎绘制图样,工厂又自制出手摇钻床2台和2英尺小车床4台,充实了生产能力。 同年,吴运铎等人还研制出定时地雷、脚踏地雷、拉发雷,并投入批量生产。
  1944年5月,新四军第2师军工部研制成功37毫米平射炮,该师军工部长王新民与兵工模范吴运铎(左)合影留念
  在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时,吴运铎从报废的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4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开,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昏迷15天​‍‌‍​‍‌‍‌‍​‍​‍‌‍​‍‌‍​‍​‍‌‍​‍‌​‍​‍​‍‌‍​‍​‍​‍‌‍‌‍‌‍‌‍​‍‌‍​‍​​‍​‍​‍​‍​‍​‍​‍‌‍​‍‌‍​‍‌‍‌‍‌‍​。 苏醒后,他躺在病床上不能下地,却坚持在床上画武器的设计草图,导致伤口迸裂,鲜血直流,但他浑然不觉,医生不得不没收了他的钢笔和小本子。
  在吴运铎所著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中,有关于他在2师军工部一厂时拆炮弹的心灵自白:"如果我不拆,就得别的同志来拆,不是同样也会碰到危险吗? 临阵脱逃,不仅是怯弱,而且卑鄙。 即使是‘死亡’又有什么可怕呢? 任何工作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它不过是一种重大的代价就是了。 许多同志因为战斗需要,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难道在这严重考验的时刻,我竟迟疑不前吗? "
  1942年冬和1943年春,日伪军对淮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两次大规模的"扫荡",兵工厂是敌人进攻的主要目标之一。 工人们在对敌斗争中坚持生产,一有敌情,便化整为零,迅速掩埋好机器设备,分散成几人一组,进入附近农村打游击。 一旦敌情解除,便马上恢复生产。 1942年11~12月,工厂紧急疏散便有5次。
  到1942年底,该厂共计生产枪弹3万多发,修复迫击炮弹300多发,还制造了一批定时地雷。 70多名青年工人经过老师傅的传、帮、带,技术上有所提高,基本上都能独立操作,为工厂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943年2月,2师军工部撤销,工厂划归路东军分区领导,吴运铎调任路东军工科科长,秦永祥任厂长。 3月,2师师长罗炳辉要求军工科尽快研制一种新式武器——枪榴弹,吴运铎随即到该厂主持研制。 厂长秦永祥带领参加试制的职工,积极配合吴运铎,克服设计、材料上的困难,当年5月,碰炸枪榴弹和枪榴筒试制成功。 枪榴筒与枪口相连,并固装在步枪刺刀座上。 枪榴筒内装枪榴弹,利用步枪击发空包弹实施发射。 由于其射程只有220米,吴运铎不满意,重新设计出弹体弧形加大的枪榴弹,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同时配制了燃速更快的无烟发射药,使射程达到450米。
  枪榴筒和枪榴弹的研制成功,增强了部队的火力配备。 罗炳辉、谭震林等师领导观看了枪榴弹的实弹射击后,当即表扬了吴运铎、秦永祥等参加试制的职工,并要求尽快扩大生产,装备部队。 1943年8月,日伪军1000余人,向淮南六合根据地"扫荡"。 2师5旅奋起抵抗,在桂子山战斗中,首次使用枪榴弹,毙伤敌300多人,显示出枪榴弹的威力。 为此,2师5旅成钧旅长将缴获的一支手枪奖励给吴运铎。
  1943年8月,2师军工部重新建立,经过调整,仙墩庙子弹厂被命名为2师军工部第一厂,专门生产枪榴弹和枪榴筒,枪弹的生产交给军工部第三厂。
  1943年底至1944年春,国际反法西斯战线形势好转,师部要求各厂把握时机,抓紧生产,支援部队,迎接反攻。 一厂响应上级号召,从1944年初起,掀起了劳动竞赛高潮。 1944年1~6月,共生产出枪榴筒197具,枪榴弹44499发,枪榴弹半成品64191个。 9月,枪榴弹的月产量达到7500发,比1943年下半年的月产量提高6.2倍,枪榴筒月产量达到30具,比1943年月产量提高77%。
  在产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一厂还根据部队的反馈意见,在碰炸枪榴弹的基础上,又造出空炸榴弹(对付沙地、沼泽地目标)和燃烧弹。 枪榴弹改进后有两种规格:一种长400毫米,射程为250~650米; 另一种长250毫米,射程为200~450米。 两种规格的枪榴弹口径均为45毫米。
  鉴于日伪军在淮南津浦路四处修筑碉堡群,步枪、手榴弹难以对付,1944年5月,吴运铎等人又设计制造出专门攻坚用的简易37毫米平射炮。 在1944年11月攻打占鸡岗(现为占岗)的战斗中,36门平射炮一齐开火,碉堡即刻土崩瓦解。
  1945年1月,日军又在淮河至运河的两岸地区发动"扫荡",为免遭敌人的破坏,一厂从仙墩庙迁到盱眙、来安两县交界的上何郢。 此时一厂承接了军工部下达的试制平射炮弹钢制弹壳任务。 5月,秦永祥厂长等3人在研究拆卸一枚日式山炮弹引信时不幸引爆,英勇牺牲,由郭树森接任厂长。 11月,一厂迁到泥沛湾一带的姚庄,此时有职工200余人,约40台机器设备,是2师军工部实力最强的兵工厂。
  1945年9月2日,日寇无条件投降。 按照师部部署,11月,津浦路西军工科所属子弹厂并入一厂,由张忠望任厂长。 此时工厂职工已达200多人,各种机器设备约40台。
  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淮南根据地新四军部队开始向苏北和山东转移。 1946年6月,一厂在厂长张忠望带领下,转移到苏北阜宁县张家墩,与师军工部第五厂合并划归华中军区军工部领导。 至此2师军工部第一厂结束。
  2师军工部第二厂
  1941年7月,新四军2师为解决部队弹药供应困难的问题,在津浦路东来安县东北的上何郢(yǐng)村组建榴弹厂,开始生产手榴弹。 该厂初建时以新四军第4支队修械所为基础,从南京、淮阴等地聘请14名技术人员和工人,加上从师部警卫连抽调的20多名青年战士,全厂共有50多人。 郭浩然任厂长,汤跃武、赵锡林任副厂长,常毅、任承康任正、副指导员。 工厂下设3个股,翻砂股驻上何郢村,装制股和木柄股驻盱眙县旧辅乡。 由于翻砂股与另两股之间相距近20千米,运输产品不方便,11月,翻砂股也迁到旧铺乡。
  建厂初期,技术力量非常薄弱,并缺少大型化机器设备,工厂只能用铁匠炉化铁水铸弹壳,因其容量小,速度慢,无法进行批量生产。 后来用砖砌成一座冲天炉(3节座式化铁炉),并改制出一个长150厘米、高60厘米、宽50厘米的大木风箱。 但由于土高炉的炉膛过大,风箱的风量不足,铁水温度上不去,浇铸的弹壳废品率很高。 后由汤跃武设计制造出一个小炉膛的铲炉(掀式化铁炉)和一台离心式手摇鼓风机取代风箱,经几次试验,取得成功。 在改进化铁炉的同时,工厂对弹壳的铸模也进行改进​‍‌‍​‍‌‍‌‍​‍​‍‌‍​‍‌‍​‍​‍‌‍​‍‌​‍​‍​‍‌‍​‍​‍​‍‌‍‌‍‌‍‌‍​‍‌‍​‍​​‍​‍​‍​‍​‍​‍​‍‌‍​‍‌‍​‍‌‍‌‍‌‍​。 铸弹壳开始是用砂模,效率太低,每班只能生产十几个手榴弹壳,后来改用生铁硬模,弹壳产量提高十几倍。 据统计,榴弹厂在成立后的4个月里,共生产手榴弹16480枚,月产量最高达4000~6000枚。
  1941年1月,新四军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领导苏北军民多次粉碎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军的进攻。 图为抗日战争初期,黄克诚(左一)同邓小平(左二)等人在一起
  1942年4月,为增加产量,2师决定增强各兵工厂的生产能力。 榴弹厂调入几十名青年战士,全厂职工人数增至近100人。 为使这批新工人迅速掌握生产技术,榴弹厂采取短期培训的办法,由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任教师,使大部分新工人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独立操作。 6月,军工部向榴弹厂下达生产地雷壳和迫击炮弹壳的任务。 榴弹厂和子弹厂、修械厂通力协作加工出地雷,在年底生产出一批地雷。 最初铸造的迫击炮弹壳质量达不到要求,主要问题是浇铸的弹壳厚薄不均。 后来郭浩然厂长和技术工人一起改进浇铸方法,将两层砂箱改为三层,终于生产出合格的迫击炮弹壳。 在材料供应及时的情况下,日产迫击炮弹壳50多个。
  1942年是淮南抗日根据地最艰苦的一年,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根据地开展了"精兵简政"和大生产运动。 为减轻负担,工厂精减部分非生产人员和临时工,人员虽然减少,但生产未受影响,截至9月份,榴弹厂共生产手榴弹50448枚。
  1943年8月,榴弹厂改称军工部第二厂,除负责手榴弹和地雷的生产以外,还承担2师各兵工厂产品的翻砂任务。 1944年4月,第二厂迁至盱眙县黄花塘赵庄,职工发展到100多人。
  从1944年起,第二厂的生产进入大发展时期。 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其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制订了生产、材料、技术培训、安全生产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特别是安全生产制度的订立,降低了伤亡事故发生率。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为配合部队扩大解放区,第二厂掀起生产高潮,产量猛增。 上半年第二厂生产手榴弹48532枚,手榴弹弹壳74661个,各种地雷近千枚(含第一厂生产的)。 与此同时,第二厂的技术人员还加强产品的改造和研究工作,他们将氯酸钾与麻油配制的高爆黑火药装入手榴弹,大大提高了手榴弹的杀伤力。 此外,他们还研制出一种内装300克TNT的大威力手榴弹,这种手榴弹可震塌几寸厚的碉堡墙,可打击小型坦克。
  新四军兵工厂制造的地雷
  1945年6月,第二厂的翻砂任务加重,军工部从厂内抽调一批工人,在旧铺乡杨家洼成立军工部第五厂,专门负责翻砂。 年底,路西榴弹厂并入第二厂。 1946年6月,解放战争爆发,第二厂全体职工由厂长鲁文炎带领撤往苏北连水响水沟,与6师16旅兵工厂合并成为华中四厂,归华中军区军工部领导。
  2师军工部第三厂
  1940年8月,江北指挥部军需处按照指挥部的命令,在津浦路东盱眙县旧铺乡的杨家洼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修械厂,王茂林任厂长,李庆林任指导员。 修械厂以新四军第5支队修械所人员为主,加上指挥部修械所部分人员和招聘的工人,共40多人,主要担负部队的枪械修理任务,并打制刺刀和大刀。 皖南事变后,江北指挥部所属第4、5支队整编为新四军2师,修械厂归属2师领导。
  1941年9月,2师按照军部指示,成立军工部,吴师孟任部长、方中立任政委,下辖修械、榴弹两个厂。 同月,修械厂从杨家洼迁到天长县的小朱庄。 当时,修械厂自制出铣床、钻床,并与榴弹厂、子弹厂互相协作,仿制出几部车床,使刺刀由手工生产转入半机械化生产。
  1942年,朱遵三接任修械厂厂长。 1943年9月,2师军工部对津浦路东兵工厂生产机构进行调整,子弹厂的枪弹生产转交修械厂。 这时的修械厂已于8月由小朱庄迁驻盱眙县东的龙王墩,改称军工部第三厂,以生产枪弹、60毫米迫击炮和炮弹为主,枪械修理任务转交津浦路西兵工厂。
  1944年,第三厂工人杨如富改革枪弹的装配工具,使枪弹装底火、装弹头、紧弹口等工序实现了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此,杨如富被2师授予"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
  同年,随着对日寇反攻的逐步展开,国民党军队也加紧对2师根据地进攻。 为适应战争形势的变化,军工部加强产品的开发研制和改进工作。 第三厂试制出60毫米轻型迫击炮,曲射射程1200米,平射射程300米,共生产80门。 此后,第三厂又试制出60毫米迫击炮曲射弹、平射弹、空炸燃烧弹,并在平射弹的基础上又制造出穿甲弹,还试制出拉发火平射、曲射两用掷弹筒。
  1945年9月,厂长朱遵三率领部分工人北上山东临沂。 1946年,第三厂余下人员由副厂长柴占泉带领到淮南军区。 同年7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淮南,工厂所有人员和机器设备安全转移到苏北淮阴。
  2师军工部第四厂
  2师攻打碉堡的主要武器是枪榴弹,而面对墙厚且坚固的碉堡,枪榴弹很难奏效。 为此,2师首长命令军工部尽快研制出能摧毁敌人碉堡的武器。 1944年4月,2师军工部在盱眙县翟庄建起平射炮厂,编为军工部第四厂,任命洪泽为厂长,江峡为指导员,吴运铎主持整个设计和制造工作。
  新四军兵工厂的工人正在生产枪支配件
  4月5日,从第三厂抽调的部分设备运到翟庄,6日开始安装,10日开工生产。 平射炮厂设有车工股、钳工股、锻工木工股3个股,全厂有100多工人。 6月下旬,平射炮图纸送到厂内,试制工作正式全面展开。 在试制平射炮的过程中,该厂技术人员克服材料、设备缺少的困难,炮架、炮管用钢轨、火车车轴做成,炮弹壳用生铁铸造​‍‌‍​‍‌‍‌‍​‍​‍‌‍​‍‌‍​‍​‍‌‍​‍‌​‍​‍​‍‌‍​‍​‍​‍‌‍‌‍‌‍‌‍​‍‌‍​‍​​‍​‍​‍​‍​‍​‍​‍‌‍​‍‌‍​‍‌‍‌‍‌‍​。 最困难的是加工炮管内的膛线,吴运铎想出一个办法,先做出一个橄榄形的钢柱,在钢柱上刻有凸凹线,利用这个钢柱挤出膛线。 样炮做好后,经实弹试验效果很好。 到1944年秋季,平射炮厂共生产了36门平射炮。 在同年11月占鸡岗战斗中,这36门平射炮大显神威,将敌人的碉堡一举摧毁。
  最初生产的平射炮射速为每分钟2发,有效射程为1000米。 后来,炮厂技术人员听取修改意见,对后坐器、炮轮以及炮栓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平射炮射速提高到每分钟10发,有效射程提高到4000米,大大增强了杀伤力。
  2师军工部路西兵工厂
  该厂位于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津浦路西地区,即津浦、淮南铁路之间,南临长江,北抵淮河。 根据地初建时期,路西地区经常遭到日伪军的"扫荡"和国民党桂系军队的袭击,环境险恶,无法开展军工生产,路西地区部队的军火主要由路东兵工厂供应。
  1942年夏季,2师军工部奉命从路东兵工厂抽调8名工人到路西成立榴弹厂。 榴弹厂成立后,发展很快。 据2师军工部1942年9月工作报告中记载:"只要材料供给得上,增加一些小工,每月最低可生产手榴弹1000颗,最高可达3000颗。 "
  1943年4月,为加强军工生产领导,路西部队成立军工科,设生产技术股、材料股及财务股。 同年秋季,路西共建起榴弹、子弹、修械3个厂,有职工300余人。 榴弹厂驻定远县藕塘集西南的龙王庙,主要生产手榴弹和制造迫击炮弹; 子弹厂驻藕塘集北的大贾村,主要复装枪弹和加工迫击炮弹壳体; 修械厂驻大贾村北的马家村,以修械为主,后期改为生产迫击炮弹。 为了保密,这3个厂对外称一、二、三分队。
  这3个兵工厂在创建初期,生产条件相当简陋,除从国民党工厂搜集来的几台破旧车床外,大部分是自已制造的土设备和工具,有小车床、小冲床、手摇钻、台虎钳、锉刀等。 没有动力设备,车床、冲床都是靠手摇大木轮子来带动。 生产的材料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在根据地内收购废铜烂铁; 二是由部队收集枪弹壳、哑炮弹; 三是拆卸铁路钢轨、火车车轴。
  1943~1944年,路西各厂的主要产品有木柄手榴弹、7.9毫米复装枪弹、82毫米迫击炮弹等。 手榴弹、炮弹的火药大部分用自制的黑火药,枪弹发射药则采用TNT。 TNT无法自制,主要来源于拆卸的炮弹炸药。 拆卸炮弹的危险性很大,稍有不慎,即会引起爆炸。 1945年,修械厂厂长杨应森即因拆卸炮弹时引起爆炸而牺牲。
  1943年冬,路西各厂生产的弹药便能基本上满足路西主力部队的需要。 到1944年,3个兵工厂的产量成倍增长,子弹厂月复装7.9毫米枪弹1万余发、刺刀200把、大刀50把; 修械厂月产81毫米、82毫米迫击炮弹200发,还能生产一部分枪榴弹; 榴弹厂月产手榴弹近万枚、地雷300余枚。 除此以外,各厂还承担了大量的修械任务。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路西根据地从事军工生产的职工已达400余人,拥有大小设备几十台。
  新四军兵工厂生产的60毫米迫击炮弹
  新四军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壳及木柄手榴弹
  抗日战争胜利后,路西主力部队和党政机关全部撤到路东,路西军工科及下属3个兵工厂于1945年12月与2师军工部及下属各工厂合并,军工科并入2师军工部,子弹厂与第一厂合并,榴弹厂与第二厂合并,修械厂与第四厂合并。
  3师军工部
  1941年2月,活动于苏北盐阜、淮海和皖东北地区的八路军第5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彭雄任参谋长(后由洪学智担任)。 同年8月,3师军工部在苏北阜宁县大施庄成立,孙象涵任部长,职工有200余人,有4部老式皮带车床,2部小钻床和10余台虎钳。 3师军工部机关设总务科、工务室、研究室、材料科,生产部门有3个厂:一厂为机工厂,焦立德任厂长; 二厂为铸造厂,孙允三任厂长; 三厂为子弹厂,朱培荣任厂长。
  军工部在1941~1942年驻大施庄期间,除修理枪械,生产地雷、手榴弹以外,还干了几件大事:一是研制成功射程达200多米的碰炸式带尾翼枪榴弹; 二是研制成功铜制弹头壳,为复装枪弹的纯铅弹头加装铜壳,克服了纯铅弹头发射时同枪膛粘连的缺点; 三是改进黑火药,提高雷管的质量。
  1943年2月,日伪军2万余人对盐阜地区进行"扫荡",军工部奉命转移到阜东县(现滨海县)老黄河口勾股甸一带,在此地研制出用枪榴筒发射的枪榴弹。 在反"扫荡"的关键时刻,军工部准备从海上乘帆船转移到山东。 但日本鬼子步步逼近,海上有日军舰船监视,天上有日军飞机,在这种情况下,军工部为避免海船、物资被敌方利用,决定炸毁船只,人员即行转移。 工厂人员由孙象涵、田汝孚带领分别转移到射阳河以东地区和盐东地区打游击。
  新四军兵工厂的工人们正在制造手榴弹
  1943年4月,反"扫荡"结束后,孙象涵部长率领的人员在阜东县南湾集中,收集散失的设备,恢复生产; 田汝孚、金岗等人在盐城东北部射阳县组建手榴弹厂。 1943年底奉师部命令,军工部由南湾迁到阜东县侉二庄(今滨海县振东乡夸二村)。 在此地健全组织机构,扩充人员设备。
  3师军工部在侉二庄的近两年中,其军工生产进入全盛时期,生产方面有几项较大的工作:一是研制成功枪榴弹空炸引信,由此生产出空炸枪榴弹,并试制成功浇铸枪榴弹壳的钢模,开始大批量生产空炸枪榴弹; 二是提高82毫米迫击炮弹质量; 三是将82毫米迫击炮由曲射改平射,可直接命中敌人的碉堡,代替战士送炸药包,从而减少了部队伤亡,在攻坚战斗中发挥很大作用; 四是研制出37毫米平射炮; 五是制造出拉发、踏发两用地雷。 这些新研制的武器弹药受到3师师长黄克诚和师参谋长洪学智的表扬。
  3师军工部在1944~1945年两年中共生产迫击...

推荐一个神仙捏脸网址,超多画风,可以自己捏头像了阿饼昨天刷到一个神仙捏脸网址,玩了一个下午泪奔泪奔巨好玩啊!特别精良,我都不敢相信那是一个网站能捏出来的,这不比下载一个捏脸软件快乐吗?!灵光一闪灵光一闪我先发出我捏的成果,各位看人间真实系列。麻烦把我家的监控拆掉,算了,开个美颜吧是我了,被烫的直吸气泪奔泪奔是的,并且我觉得有奇效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救命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泣不成声太过真实了泣不成声泣不成声我真的会拨弄梳子泪奔泪奔泪奔是我了,每次都有想打的冲动泣不成我该怎么办?08年我再婚,妻子比我小十几岁。婚后我一直让着妻子。由于很小的一件事情发生了争吵,妻子便叫来了他家里人过来和我争吵。我道了歉。她家里人说要想往下过,就得把以前的房产证改成妻子的名字笑裂了家人们,网络拽哥拽姐小学生的爆笑中二聊天我是阿饼,关注我,拯救你的不开心灵光一闪灵光一闪又开始给我桀骜不驯了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这个真的笑死哈哈哈哈哈哈你怎么不禁说呢?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泪奔发饼有麦色发饼有麦色文金泽香月近中秋,遥遥似有酥饴之味。古人待月恭敬,逢八月中秋,设案摆盘,祈请庇佑,月饼为其中一味。习俗流转,月饼从肃静高台落入碗盏。月上中天,家家户户欢聚一堂,不负佳节。中国历史上的5大姓氏,是正宗的皇室血统,看看里面有你吗?大家都清楚,名字都是由两部分来组成名字和姓氏。姓氏是代代相传的血脉代号,意味着此人是家族成员。我们的祖先一直有录音的习惯。为了记录整个家族的起源,家家户户正常来说都是个族谱一直遗传就广州腾跃公司化妆品质量安全负责人被从重行政处罚企业公告广州腾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告企业公告详情近日,就广东省药监局关于广州腾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质量负责人因提供了产品价格信息和产品召回证明材料有误,而导致原质量负责人其本人被监管部门进虽然我们很相爱,但我们不能在一起,只恨我们认识太晚一晃应该快有十年了吧,记得那时还是流行QQ聊天的时候,当时我正好失恋。感谢腾讯,我们在QQ上认识了。那时的我正是年少轻狂的年龄,刚和你聊天的时候,我的吊样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刚开腌咸鸭蛋,不用找黄泥,学会这个方法,简单零失败,个个流油起沙导语腌咸鸭蛋,不用找黄泥,学会这个方法,简单零失败,个个流油起沙说起咸鸭蛋,我以前并不爱吃,上大学的时候专门买过一个,吃过后感觉不好吃,从那之后再也没有吃过,直到见到婆婆,才知道好九月抓紧时间吃四季豆,再不吃就老了,分享三种吃法,快来一起做导语九月抓紧吃四季豆,再不吃就老了,分享三种吃法,快来一起做现在已经是真正的秋天,夏天里长的蔬菜不再适合这个季节生长,比如四季豆正是如此,它在夏季里长势很好,几乎两三天可以摘一次,石榴怎么挑?记住三个挑选方法,保准个个都鲜甜好吃,不花冤枉钱导语石榴怎么挑?记住三个挑选方法,保准个个都鲜甜好吃,不花冤枉钱九月份了,又到了可以吃石榴的季节,这时候正是石榴大量上市的时候,新鲜又便宜,爱吃的朋友别错过!小时候的记忆中,邻居家
不让蚊子骚扰孩子,只需花上1分钟最近有些来看病的孩子,脚上或手臂上总是一串蚊子包,问家长孩子怎么被蚊子咬成这样,家长也很无奈,说蚊子总是防不胜防,孩子又特别招蚊子。也有很多家长问目前市面流行的中药驱蚊香囊,究竟有应对夏季高烧,安宫牛黄丸如何正确使用上个月我做了一场讲座,现场有位家长提问,说她两个月大的宝宝有些咳嗽,家人给宝宝用了安宫牛黄丸,这样做合理吗?有关安宫牛黄丸的使用,不时有家长问。我心里很惊讶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敢随便给入伏之前,给孩子吃颗小豆子马上要入伏了,准备在伏天给孩子温阳补气的家长,这段时间要积极帮孩子做好准备,管理好消化情况,重视健脾祛湿。今天要介绍给家长一颗不起眼的小豆子,不仅能很好的应对眼下孩子湿热脾困,一年孩子过敏体质,家长要特别警惕一件事这个月我们开始讲过敏,家长的留言非常热烈,很多家长才知道孩子的一些表现已经是过敏性疾病的早期表现,更多家长稀里糊涂,不知道是自己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导致孩子得过敏性疾病。家有过敏儿的家必备的藿香正气,家长真的会用吗?马上就会进入一年之中最热的阶段,每年这个时候气温都会高达30度以上,雨热交融,孩子最容易中暑。很多家长都知道,家里要常备一些解暑药,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就是常用药之一,但是藿香正气口小儿推拿真的有用吗?小儿推拿现在很红火,很时髦,加上现在儿童用药安全性和规范性都还有待改善,许多家长都热衷于运用小儿推拿给孩子治病防病。家长经常问小儿推拿真的有用吗?应该怎么用?这个话题很值得和大家说夏天让孩子错过榴莲,那是真可惜!经常有家长来看病的时候说,孩子是因为昨天吃了点榴莲,今天就上火感冒发烧了。每每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为榴莲这个水果之王鸣不平,这明明是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功效也是非常不错的,却总是背月子是女人唤醒自己的时候当你没当妈妈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你的人生会像开了挂一样,之前那些人说的那些话你就会完全看清楚他们的嘴脸,坐起来奶孩子么。孩子睡着你也睡一会么。有事叫我么。月子期间什么都不能吃,只能吃点夏天给孩子喝什么好?夏天到了,我们不建议喝冷饮不让孩子多喝凉茶,家长就在后台留言,那孩子可以喝什么呢?之前我们介绍了简单的陈皮泡水无花果泡水,今天来介绍一个非常可口的饮品,能够帮孩子消积醒胃,对经常咳流汗改善孩子体质要把好的第一关天气越来越热,孩子流汗越来越多,这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情况。但是,孩子有些汗,却不见得都是正常的,只是家长不懂,不察,不防。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夏天孩子流汗,家长应该关注的一些问题。孩子湿疹为什么总是好不了湿疹实在是困扰太多宝宝和家长了!大家治疗湿疹大多也都不得法,基本是从表层的外用药入手,治标不治本,所以,今天好了,明天又爆发,反反复复非常难受。对于湿疹,怎么用药才会安全而有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