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完美学霸张一得之死,一场成王败寇的教育悲剧

  3岁学完小学课本;
  5年级能用英文写物理学论文;
  高中获得国际学校全额奖学金;
  国际精英英语辩论大赛前八;
  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
  13岁独自日骑上百公里,16岁作为业余选手在国际专业自行车公路赛获得名次;
  作为守门员,获得第一工业园杯足球杯赛MVP;
  18岁考入有"南哈佛"之称的美国藤校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哲学系;
  …
  文理双强、全面发展、个性独立、热心公益、阳光帅气…少年张一得几乎满足了所有中国父母对"别人家孩子"的想象。
  他的父亲张岳因为离异后辞去高管职务全职在家带娃、经常在网上分享教育经验、接受媒体采访而在广州妈妈圈拥有一定知名度,被称作"育儿专家"、"网红爸爸",一度受到追捧。
  《广州日报》
  (2019年8月)
  《南方都市报》
  (2019年9月)
  然而,张一得的生命在19岁这年戛然而止。
  2021年3月5日,这位美好的少年选择了与这个世界诀别。
  只留下他那一夜老去的父亲,承受着满世界铺天盖地的流言和指责。
  知情人透露,得知儿子死讯后的张岳一度无法入睡进食,被担心其安危的好友接到家中进行24小时轮流看护。
  对于网友激进的言论,他表示"人们只是通过网络平台,发表各自的感想,并没有触犯法律…尊重所有从各自角度的各种演绎就好。"
  "我们父子永远同在就好了, 不需要解释什么 。"
  我不知道大家看到这则新闻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感到有那么一瞬间,好像有什么东西轰然倒塌。
  同样为人父母,我们都明白一个如此优秀的孩子身上倾注了家长多少心血。
  当这些心血突然之间付之东流的时候,对父母来说,无异于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也随之灰飞烟灭。
  这种心碎别说感同身受,就是稍微想象一下都令人感到窒息。
  张岳写下的《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
  所以我很理解那些将矛头对准张岳疯狂攻击的人们。
  只有找出他的破绽、证明他的错误、控诉他就是害死孩子的凶手,我们才能减少一些内心的恐惧。
  只要证明了孩子的死是父母的极端行为造成的,我们就能松一口气,安慰自己道:
  我没有这么极端,所以我的孩子会好好的。
  我们从内心根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
  哪怕父母做得再好,孩子也有可能不快乐,也有可能选择一条完全让我们失望的路。
  教育并非万能,孩子的人生有我们根本就无法控制的部分。
  all - in之前请三思
  对张一得自杀的原因,我不敢妄自揣测,强行评论。
  据广州日报全媒体报道,他的好友艾力透露,自己很早就得知一得患有抑郁症及患病原因。
  "我们不想再让任何人再受到伤害,但看到网上的舆论,我不得不站出来,那些诋毁和揣测,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二次伤害。"
  据一得高中毕业面试美国大学的视频显示,在面试最后,他曾提及想要在18岁生日之后做一个墓碑图案的纹身,以纪念他从小学到中学最好的朋友。
  这个最好的朋友在初三那年毫无征兆地自杀,原因成谜。
  这也是他最终决定选择学习哲学,探求生命终极意义的重要原因。
  有记者发现,在一得的个人音乐账号中,有个歌单收纳了九首他最喜爱的古典纯音乐,关键词为"葬礼"。
  而在他定格于2021年2月14日的那条朋友圈写着"生活还要继续" ,配图是在石头上摔碎的酒瓶。
  一得最后一条朋友圈
  一切,并不是没有端倪。
  当话题绕回到"抑郁症"这三个曾经在我的历史文章中多次出现的字眼时,这一次,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沉重。
  常常有读者和我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对于这个医学上争议不断、尚无定论的话题我只能表示无能为力。
  虽然有许许多多的病例都显示和患者的童年阴影或者家庭环境有关,可以找到直接或者间接的诱因,但归根到底这是一种病。
  是病,就可能没有道理可讲。
  就像我们很难解释为什么有人天天运动养生还是患上绝症,有人天天喝酒熬夜照样可以长命百岁。
  这就是为什么心理学界有一派的观点认为,抑郁症是生物因素引起的,和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有关,个体差异很大。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只是努力预防、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而没有办法完全掌控这件事。
  也许让很多人失望了,一得的父亲张岳并不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暴君,父子关系也并不像一般人所揣测的那样充满压迫与斗争。
  相反,他的教育智慧可能远远超过大多数普通父母,亲子关系甚至比普通家庭更融洽。
  父子二人在家门口的合影
  他没有只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是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鼓励他从小就追寻自己的热爱。
  他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认为家务劳动会让人增加对生活的认知,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
  他支持孩子投身慈善事业、选择哲学专业,丝毫没有世故和功利性目的。
  艾力始终记得,好兄弟张一得只要一提到父亲,言语里都是满满的爱。
  在去年一档访谈节目中,主持人问一得:
  "你的父亲把你培养成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对父亲说‘爸爸,我在苏格兰牧羊也很幸福’,你觉得他能接受吗?"
  一得笑着回答:
  " 他一定能接受,他一定能。 一直以来,他对我没有功利上的要求,他对我当然有要求,但他只要求我三观要正,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对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够成为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人, 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好了 。"
  这样一位在教育理论上懂得比绝大多数人都多、实际上做得也比绝大多数人多的父亲,却偏偏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张岳为儿子一得打造的"家庭庄园"
  儿子生前他是"教育大神",儿子死后他成为千夫所指。
  当各大育儿公众号在热火朝天地探究一得离世和家庭教育的因果关系时,有没有人想过,是否存在一种可能,两者之间或许并无关系呢?
  儿时玩伴自杀留下的阴影,19岁还未完全消退的青春期,深陷哲学迷思的虚无感(读几本哲学书你就会明白),还有美国混乱而漫长的疫情中来自生存和学业的压力…
  这些都有可能,才是真正的元凶。
  前不久在我的读者群中,就曾有朋友发出求助信息,请求大家帮忙协助一位罹患严重抑郁症的留德学生回国。
  事实上在德国,在反反复复的疫情封锁中,民众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激增,甚至最近有媒体报道,目前有20%的中小学生在谈论自杀,表现出轻重不同的抑郁倾向。
  父母要对孩子负责,但我们无法将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都推给父母。
  而张岳最大的悲剧,在于他是全职爸爸,育儿是他人生的全部。
  早在张一得一岁父母离异,张岳辞去高管职务决定为儿子献出所有的爱时,培养孩子成才就成了他唯一的事业。
  他的微信名是"一得爹",头像上有"一得他爹"四个字,这是他的标签,也是他的骄傲。
  他花18年收集孩子当天的《广州日报》,作为孩子的成人礼物;
  花16年编写孩子的书《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
  张岳以"一得他爹"的名字出版书籍《诗一般的生活,诗一般的父子》
  建立"成长博物柜",记录孩子从小到大每个重要时刻;
  为孩子拍摄了20多万长成长照片,如果以17年计算,相当于每天要拍32张,拍坏整整5部相机;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十年里每天为儿子做的菜,从未重复…"
  来源:"一得他爹"微信公众号
  他没有工作,为了生活,他带年幼的一得一起开荒种菜,卖鸡卖鱼,甚至捡废品。
  为了让孩子去苏州读国际学校,他卖掉了房子。
  而张一得高昂的学费大部分来自于妈妈粉、好心人的帮助…
  他为孩子放弃一切,付出一切,无怨无悔,可歌可泣,就像赌桌上all-in的赌徒,结局只有大获全胜或者满盘皆输。
  我无意评论他的所作所为是对是错,只是想真诚地提醒大家,所有的孤注一掷本质上都是一种疯狂,都意味着难以承受的后果。
  如果他还是个高管,那么现在他是一个失去儿子的高管;而他是个全职爸爸,所以现在他是一个失去一切的人。
  因为爸爸这个身份,是依附在孩子身上的。
  一个为孩子倾其所有的父母,人生将不可避免地与孩子捆绑在一起,成为共生关系。
  他不再有独立的身份,也不再有自己的人生,而他的孩子无论表面上多么独立,也能无法真正拥有自己的人生。
  张岳把微信名改回自己的名字,来源:广州日报
  标题:就读于名校的儿子离世,知名育儿博主回应争议
  这就是我为什么也常常提醒自己,适当节制对孩子的爱,永远也不要all-in。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所谓的育儿博主,这么多年来我从未以某某妈自称,也从未用孩子的照片作过头像,甚至在公众号特意开辟了两个远离育儿的话题,谈论生活与时事,就是在极力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我们和孩子,只是因命运而相遇,彼此陪伴一段时间,最终都要奔赴各自的人生。
  尽管我们不遗余力地学习更科学的教育方法,想要成为更好的父母,但始终需要明白一件事:
  父母不是神,每个孩子有自己的造化。
  我们更需要明白,生儿育女只是我们人生的阶段性任务而不是唯一任务,每一个人都有自身价值要去实现。
  只有我们独立了,我们的孩子才有可能真正的独立。
  孩子的天赋和父母的野心
  "他生来从不平庸。"
  张一得的追悼会上,高中班主任如是说。
  他曾是那个所有父母梦寐以求的孩子,智商情商无可挑剔。
  当一个人拥有超常天赋的时候,其实很难说是幸还是不幸,因为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超常本质上是一种异常,而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对异常有着本能的排斥性。
  所以聪明人往往比普通人更孤独也更脆弱。
  他们对世界的感觉更敏锐,对自我的期望值更高,更容易具有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倾向,俗称钻牛角尖。
  教育界有一种说法叫做"天才的诅咒",就是指智商超群的人更容易因为脱离现实世界而产生心理问题,人生充满不幸,甚至才华也因此埋没。
  所以,如果你有幸拥有一个天才孩子,请别急于沾沾自喜,你有更大的责任呵护好这块美玉,既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又要让它接上地气。
  被称为百年一见之奇才的华裔数学家陶哲轩7岁读高中,9岁上大学,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银铜牌最年轻得主记录保持着,21岁获博士学位,24岁成为UCLA数学系终身教授,31岁获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而他的父母最感到骄傲的,是终于把孩子培养成了"快乐的普通人"。
  当无数家长忙着培养天才的时候,这位天才的父母却为了让孩子拥有普通人的生活竭尽全力,实在值得我们深思。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
  "菲尔茨奖"获得者;"艾伦·沃特曼"奖获得者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天才是极其罕见的,也根本不是"培养"出来的,那是上帝而不是父母能够决定的事。
  我们通常见到的,是父母眼中的"天才",他们天资可能比同龄人更聪颖些,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更强些,仅此而已。
  而孩子灵光一闪的天赋,却往往能激起父母无穷无尽的虚荣和野心:
  学得多一点,再多一点,学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甩开同龄人你就是"天才"!
  张一得无疑是早慧的,可他是天才吗?恐怕还要打一个问号。
  他最早甩开同龄人的是英语,一门语言。
  语言的学习需要什么呢?记忆力和反复练习。
  只要孩子记忆力好,对学习不排斥,家长又愿意花精力,语言学习是最容易"出成果"的。
  这样的孩子我只能说太熟悉了,家里就有一个。
  大麦一岁多的时候我教她背古诗,一天一首,毫不费力;两岁多一点教她认字,三岁已经可以自主阅读;八岁给了她一套金庸,她读得如痴如醉;五岁的时候教她拼音,她顺带就自己学会了拼读德语,从此开始德语自主阅读;三年级学校才教英文,五年级已经读完了中德英三套《哈利波特》…
  看上去很厉害对不对?只有老母亲自己知道,她就是个喜欢读书的普通小孩而已,中文字不太会写,德语写作还没上路,英语词汇量还差了老鼻子远,一切都还太早太早。
  大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被她的学习状态惊呆,曾经问过要不要跳级,事实上在德国,华人孩子经常面临跳级这种选择,为什么呢?
  因为德国不提倡学前教育,小学又教得简单,进度很慢,而华人家庭多多少少都会给孩子开小灶。
  即使像我这样除了中文其它一概不教的,孩子也比懵懵懂懂的德国娃更早进入学习状态、更容易取得好成绩。
  这不是天才,这是"假装天才"而已。
  别人不清楚,父母自己心里能没有点数么?我们没有跳级。
  但我也非常理解其他父母的心情。
  当一个孩子塞什么都能吃进,学什么都不反对的时候,这种诱惑确实是难以抗拒的,很容易令家长斗志满满,产生莫名其妙的目标感,超英赶美,一路奋进。
  一得的父亲张岳为了让孩子学好英语,10年间用配菜雕刻成20多万个字母,拼在餐盘上;
  他规定孩子三岁之前不能说中文,只能说英文;
  三岁以后提要求光说不行,还得写下来,书面交流…
  这样是否更能促进孩子学好语言,见仁见智。
  我的感觉只是,太急了,没有必要。
  当年我教大麦中文,每天也就亲子阅读十分钟左右,她一旦坐不住了就停,没有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能学多少就多少。
  就连很多过来人警告过的一定要让孩子在家只说中文,也没有强行规定。
  书写更是到了五岁之后才开始,因为那时候孩子的小手才能控制笔。
  后来教小米中文的时候就更随意了,她天生不爱读书,对语言不感兴趣,我天天坚持亲读也仅仅是为了培养她的阅读习惯。
  事实证明,这就足够了,她在学习上的表现丝毫不比姐姐逊色,小时候落下的,都在一点点追回来。
  所以人生那么长,我们到底是在急什么?
  另外我还想提醒大家一点,对于父母施加的压力,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反抗,你永远也不知道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会作出怎样的牺牲。
  大麦六岁的时候,曾经仅仅因为我的几句鼓励就去参加了游泳比赛,之前最多只游过几十米的她,那天竟然一口气游了十几个来回,游完之后连爬上岸的力气都没有了。
  天生反骨、平时练琴嘻嘻哈哈从来没个正经的小米,曾经为了准备一场演出接受了高强度训练,在当天贡献了无懈可击的表演之后,晚上就完全虚脱,发起了高烧。
  这两件事让我深深意识到,父母的期待对孩子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它有可能给予孩子正面的激励,也有可能变成对孩子毫无节制的榨取。
  孩子没有反抗,并不表示他们心甘情愿,他们心甘情愿,也并不表示就理所当然。
  我不知道张一得有没有对他的父亲说过"不",也不知道他的父亲如何处理这样的"不"。
  相依为命的父子,奉献一切的父亲,这对善良的孩子来说,任性可能是一种罪恶。
  我不知道张岳到底做错过什么,只知道哪怕他什么也不做,这份爱仅仅是放在那里,就已经是沉甸甸的。
  打破"完美"的执念
  我能够理解张岳的绝大多数行为,也认同他的很多教育理念,唯一不能接受的,是那20多万张照片。
  以17年来换算,平均每天要给孩子拍32张照片从不间断,这让我真正感到毛骨悚然。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通常来说孩子大约从五六岁开始,拍照就变得越来越不自然。
  他们学会了摆姿势,也学会了假笑。
  拍完照片他们一定要审查一遍,把不好看的删掉。
  他们不愿意父母随便把照片po上社交网络。
  再大一点,他们甚至拒绝拍照,不是跑掉就是狂做鬼脸。
  他们反感父母晒娃,也不喜欢父母在背后谈论自己,揭他们的短那是万万不行,夸他们好也未必领情。
  孩子虽小,却也知道维持人设有多么不易,知道帽子有多大,也就有多重。
  所以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生活在镜头之下,事无巨细都被晒上网的张一得到底是怎样的。
  他躲过镜头吗?他干过糗事吗?他说过脏话吗?他邋遢过淘气过失控过吗?
  一切不得而知,映入我们眼帘的只有"完美"二字。
  张岳过去为一得拍的照片
  我对"完美"这个词始终保有一种警惕。
  完美的圆只存在于理论之中,现实世界里是绝对找不到的,完美的人也一样。
  人性总有AB两面,一面阳光,一面阴暗。
  即便我们再如何追寻阳光,也不可能消灭自己的影子,除非我们先消灭了自己。
  所以,一个无法接受自己B面的人会永远拧巴,难以自洽。
  而一个无法接受孩子B面的家长会永远偏执,无法理解什么才是无条件的爱。
  我们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变得更无私、更智慧、更强大、更豁达,从来就不是要教他们把自己的自私、笨拙、脆弱和狭隘隐藏起来,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弱点共处。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不是在教做人,而是在教表演。
  在过去的文章中我曾经说过,表演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天赋。
  他们从很小开始就已经在扮演"社会人"的角色,努力适应规则,循规蹈矩,待人接物,讨好着形形色色的大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花费很大力气去压抑自己的天性。
  如果回到家中,他们还需要继续营业,扮演"乖小孩"的角色,那么他们情绪的最后一个出口也被堵死了。
  那些情绪不会自动消失,而会随着时间推移慢慢积累,直到不堪重负,彻底爆发。
  这就是为什么性情温顺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发作时,往往并没有明显的刺激性事件发生,让人感到"无缘无故"。
  所以,请让家成为一个可以彻底放松的地方,让孩子成为孩子。
  在假的"乖小孩"和真的"坏小孩"之间,选择后者,给他们温暖的怀抱,这才是爱的意义。
  我们还需要记住,孩子不是我们的作品,他们是自己的作品。
  作为父母,我们即使付出了再多心血,也需要适当克制自己内心过剩的自豪感。
  把镜头从孩子身上移开,挡住那些投向他们的好奇和关注,让他们躲过诋毁也躲过羡慕,这是对他们最大的保护。
  去爱孩子,不要去晒孩子,无论怎样的舆论本质上都是对成长的干扰。
  当我们从"完美"的虚拟世界走出来,放下执念的时候,不仅放过了孩子,也放过了我们自己。
  关于教育,我最喜欢的有两句话。
  一句很现代:
  人类之所以会进步,大概是因为下一代都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
  另一句很古老: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牛马。
  相信教育,但不要迷信教育,也许是这个时代焦虑的父母们最需要明白的事。
  养孩子最大的乐趣从来就不是看着他们长成我们希望的样子,而是看到他们未来的无数可能性。
  在他们的人生中,家庭教育只不过是众多变量中的一个,作用不该被过分夸大。
  做父母啊,差不多就可以了。
  话题 TOPIC
  如何看待张一得的死亡?

电车骑行中爆炸着火,被烧伤的父女喊口渴,医生说千万别给他们喝水7月18号,杭州一辆正在骑行中的电车爆炸着火。据了解,车上是一对父女,事发太过突然,8岁的女孩和42岁的爸爸在火球中被严重烧伤。父女两人被送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紧急救治,其老人吃饭易噎食,医生解释可能是食道病变,生活中要注意这4点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器官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从最先开始的牙齿脱落,到逐渐的身体内部器官退化,消化系统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减弱。不少老人都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消化不良,还有老人会出印度又暴发真菌感染,致死率已达50,专门攻击鼻眼脑肺印度疫情一直令人头疼,原以为数月之前的毛霉菌病经报道后,印度医疗机构应该会调整用药方式,谁能料到如今印度感染毛霉菌病的人群已经超过4。5万人,光死亡人数就有4300人之多,有专家预从南京到张家界,传播链蔓延7省16市,调查发现了3个漏洞南京禄口机场的疫情传播链还没弄清楚,新的疫情聚集点又出现了。因南京疫情涉及七省十多个城市的超级传播链中,已经出现无南京旅居史的患者。这就证明,这些特殊的患者应该是在其他地点被传染新为什么宫颈糜烂患者越来越多?早期如何发现?宫颈糜烂对于女性来说并不陌生,它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主要类型,多见于育龄期妇女,和性生活有一定关系,在分娩流产或阴道手术后,病原体侵入宫颈引起炎症,由于宫颈管内膜柱状上皮薄,抵抗力差孕事一箩筐患了妊娠糖尿病,会长期高血糖吗?凌妈妈怀孕之前身体好好的,备孕检查也做了,都没任何问题,结果怀孕之后却被查出患有妊娠糖尿病,这可如何是好啊?秦女士我现在孕期也被查出有妊娠糖尿病,其他孕妈说等生了娃就会恢复正常的,药物流产有没有年龄限制?众所周知,由于药物流产简单易操作,其深受意外怀孕女性的欢迎,那么药物流产是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用?药物流产有没有年龄限制?现代妇产医院医生有话说。医生表示药物流产须符合三大指征1女宠物小精灵成为了退休人员的累赘现在,养宠物之类,成为了年青人的一种时尚的习惯。其实,在工作之余,有时间,养养宠物小精灵,这倒无妨。养养宠物,也可调节一下自己的的心情,这也是一种放松的方式之一。养宠物之事,各人喜刮宫和清宫有什么区别?意外怀孕或因产妇身体因素,部分人选择终止妊娠,但有很多女性因为做了不正当的流产手术,导致妊娠组织残留在子宫内,需要再次刮宫或者清宫。这时,很多女性对于刮宫与清宫的区别,傻傻分不清。南京本土确诊者仍在增加,病毒源头或已锁定,再次给大家提了醒7月20日,南京某机场按照惯例做核酸检测时,发现结果中出现阳性。随后南京某机场开始上报当地防控中心,并于当日下午在机场工作人员中发现有9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随后,南京市开始进行大一张嘴就能把人熏跑?口臭的诱因可归为4类,看你属于哪一种在我们身边经常会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每天都随身带着口香糖,这类人群要么是特别注重形象,要么就是有严重的口臭!提起口臭相信大家都从别人的嘴巴中感受过那令人窒息的味道,可是往往自己嘴巴里
关于腺样体肥大,家长需要了解的有哪些?腺样体肥大对于儿童来说,是危害性极大的疾病,这也是许多家长头疼的,一般好发于10岁以内的儿童。孩子由于鼻塞,导致长期张口呼吸,尤其以夜间为重,还会出现睡觉时打鼾的症状,由于炎症的反亲情账户开通第290天践行中觉知在践行过程中,我逐渐发现自己已有觉知了。一对于赵先生当我发现他身上问题的时候,我会批评他,但是我却没有做到怎么去处理问题,所以我现在只是处于觉知之中,而没有想到解决办法。亲情账户开通第250天践行中英语启蒙学习心得从负能付能还是赋能三个词而想到的今天听小老师课程培训,讲到三个词,负能付能赋能负能负能量,不停的抱怨,说出来的全是否定的词,自己情绪不好,时刻让孩子感受到付能诺必行婴宝教你经验贴家有宝宝也能安全养狗通常情况下,家里的宠物会在妈妈怀孕的时候被送走。宝宝出生后,大多数家庭都不允许小狗存在。长辈担心小狗会传播细菌,带来弓形虫,甚至伤害宝宝。但是在有宝宝的家庭里,养宠物真的会成为禁忌诺必行婴宝教你穷养儿子但这4种品格要富养一位宝妈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为了女儿,我什么都想买最好的,不是海淘的,不是名牌的。对于儿子来说,情况正好相反。衣服是亲戚朋友送的,东西用了就能用。大家都笑着叫他。你儿子用电话费寄养育感恩孝顺娃,父母教育掌握平衡,收放自如是关键你家孩子真懂事,长大了肯定很孝顺当父母听到有人这样夸自己家的孩子,别提心里有多高兴了。因为抚育孩子本来就是一件难事,能够培养一个听话孝顺的孩子很多父母想都不敢想,他们可以看到孩子健宝宝6个月内都不能喝水?别迷信万能准则,有这3种状况赶紧喂水闺蜜哭哭啼啼地给我打电话说她又和婆婆闹矛盾了,原因是给宝宝喝水的问题,闺蜜在网上看了很多育儿知识,里面都讲孩子出生6个月之内不能喝水。可闺蜜的婆婆却坚持说,不给孩子喝水根本不行,而宝宝说话晚是语言发育迟缓?真相父母引导好宝宝说话早和同事小高聊天,说起了关于孩子的事情,小高显得愁眉不展,问其原因才知道小高家的宝宝已经两岁了,可是只会喊爸爸妈妈或者一些简单的叠词,一句整话都说不出。小高有点担心害怕孩子是语言方面想要二胎,间隔多久生育最合适?并非越晚越好二胎这个话题已经被大家说了很多年,当然,大部分的家庭都在国家开放二胎政策后步入了再次生育的行列,只不过两个孩子之间的年龄差成了人们比较关注的焦点。有不少老一辈人觉得,一胎降生不久后孩子老爱和你抬杠?父母巧用诱导转向,合理利用娃的质疑能力邻居最近比较苦恼,孩子已经长大了,也开始犟嘴。他说什么孩子总要顶一句。有一次他叫宝宝吃饭,宝宝正在玩手机,他就来了一句叫你吃饭你不吃,一直在那玩手机。没想到,孩子之间顶了他一句你平我生2胎都那么费劲,哪还敢要3胎!生育率再次跌破红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策鼓励生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仅限于农村地区。放眼全国各地的大城市,能够支持三胎践行三胎的夫妻少之又少。很多年轻人抱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