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困在流水线,一个职校生的逃跑计划

  为什么很多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职业学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职校生未来的就业环境并不友好。果仁妈今天想分享一个"职校学生在工厂流水线上实习"的故事。专业不对口,缺乏保障,高强度的工作,工厂的严苛和压榨... ...学生们都想逃离,但这样的念头一次次被"小心拿不到毕业证"浇灭。
  这些职校生的实习现状,也在一遍遍地提醒着我们:职业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在留言区聊聊你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期待吧!
  丨
  本文转自"极昼工作室",ID:media-fox
  作者:魏芙蓉,编辑:王姗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一环。每年的毕业季来临前,大量的职校实习生走上工厂流水线。但校企逐利、缺乏保障下的实习,让一些学生成了廉价的劳动力。连续的夜班和加班后,今年7月,湖北十堰汉江科技学校一名17岁学生,在工厂实习期间跳楼自杀。经历了盘剥、可口和高强度劳动,一些职校实习生试图从流水线中挣脱。
  再也受不了了
  林阳义决定逃跑。两个月来,他在脑海里把步骤预演了好几遍:等这天下班,回宿舍收拾东西,工服不脱,混在人群里跑。他在灰白色的工服口袋里揣了一包软"中华",如果被工厂门口的保安拦下,就递上它。顺利的话,逃离这个地方,只要15分钟。
  这座电机厂位于山东省济南市,轰鸣声和机油味里,17岁的林阳义面无表情地站在传送带前,他左手拿起一台电机,右手攥着插头插入其中,用脚踩下启动器。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一套工序重复近5000遍。
  传送带载着电机缓缓向前,这条流水线上的23名工人,13人都是和林阳义同龄的学生,个个面无表情。
  他们都是济南一所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林阳义读机电专业,2019年,中专学习的最后一年,学校开展"产教融合"项目,林阳义和同学们被要求进入这所工厂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
  招生简章上,电机厂是常年和学校合作的本地知名企业。中专二年级的暑假,第一次听到关于这家电机厂的实习介绍时,林阳义很满意——每天工作八小时,每周休息一天,不加班,工资计件。他的父母都是工厂普工,他也计划以后当名电工, "靠手艺吃饭,工作不忙,工资也不错"。
  进厂之前,林阳义咬咬牙花40多元买了一包中华烟,他虽然不抽烟,但觉得进厂拜师,学好手艺,烟是少不了的。
  校企合作下的"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常见办学模式。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时间则不少于半年。
  在广西,17岁女孩杨晓林幼教专业,也被学校要求进工厂实习4个月。今年4月底,在班主任带领下,大巴载着杨晓林和近百名幼教专业的女学生们从桂林出发,十几个小时后,车辆在广州一工业区停下,杨晓林和同学们这才第一次被告知具体工作内容——制作和包装验孕棒。
  到工厂的第一天,跟车的班主任离开了。一个操着广州话、戴着劳务派遣公司工牌的陌生男人成了女孩们的"驻厂老师"。承诺的4人间宿舍变成了10人间;16元的时薪变成13元。后来在车间,杨晓林遇到了同样来自河南、云南和贵州的职校生,"一条线上,只有一个老员工,全是年轻的学生脸。"
  林阳义的兴奋劲在进厂第一天就消失了。没有任何培训,第一批到厂的100多名学生当天就被安排上了流水线,林阳义的任务是给电机铁芯刷上深蓝色涂料,涂料气味刺鼻,即使戴着口罩他也不住地咳嗽、眼睛涌泪。流水线一侧的板凳通通撤了,班长的解释是:坐着不方便干活。第一天过后,流水线上的学生就少了一个,"跑路了"。
  继第一批机电专业的学生之后,旅游、化工、计算机专业的,越来越多的学生被送进这家电机厂。日产量在林阳义刚进厂时还是3000,第一个月末就变成了4000,第二个月直接加到5000,最高的时候加到7000多。林阳义跟老员工打听,对方说往常产量最高的时候5000多。
  四天,林阳义磨穿了一双棉手套。工厂劳保用品发放更新慢,最夸张的时候,一次性口罩林阳义戴了半个月,"臭了,戴上都闻不到刺鼻的涂料味。"
  那包烟在他口袋里揣了几个月都没能派上用场,他的工作,"有手有脚就能做"。一旦上了流水线,一站14个小时,不能说话,手机上交,上厕所打报告。转子绕线、器件组装、电机测试,林阳义在十几条流水线上交叉忙活。
  "我X,老子不干了!"干了快一个月,流水线上一男生突然扔了手里的工具,头也不回地走出车间。
  进厂前的所有承诺最终都成了泡影。第二个月,学生们也要开始倒班了——中班凌晨两点半下班,夜班则天天是大通宵。不到一个月,跟林阳义同批入厂的学生又跑了十几个。
  林阳义决定逃跑的那天,在流水线上挨了批评:动作要标准!他的速度不得不慢下来,每天5000的产量要求又逼在眼前,他手忙脚乱,下游流水线的责骂和督促声稀稀疏疏在耳边响起来。
  他再也受不了了。
  晚上九点,班长刚通知完下班,林阳义跑出车间,顾不上买晚饭,直冲向宿舍,毛巾、裤衩、肥皂盒通通丢进行李箱。路费不够,他找同学借了50元。
  还没踏出宿舍门,舍友的一句话拉住了他:你不打算要毕业证了吗?
  学生工更好"拿捏"
  "一个学生工嘴上说要走,提了3-4次,一般都不会离开,到第5次或第6次才可能会真的走。"26岁的王寅对这些操作和心理变动可谓"熟门熟路"。
  两年前,以公司合伙人的身份,王寅加入到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主营校企合作外包业务。每年的6、7月份和11、12月份,大量像林阳义和杨晓林一样的"准毕业生"走出学校,进入工厂实习,王寅扮演的就是连接工厂和学校的角色。
  河南、河北、海南和东北地区的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王寅所在的公司一年要对接上百所,大多是民办类院校。
  "学生工"是劳务派遣市场上的香饽饽,中职院校的学生从学校无缝衔接到工厂,价廉、量大且稳定,有时比大龄社会工更能胜任工厂智能化的操作要求。一到夏季南方水稻收割期或临近过年,企业遇上了巨大的用工缺口,王寅总能接到工厂的电话,希望能尽快介绍一批学生工。
  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制定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中提到,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或有偿代理组织安排学生实习。
  但在王寅看来,这一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并不具备足够的约束力,"如果学校想从社会实践中抽成,一般都会选择跟我们合作"。劳务公司通常会换个"马甲"——以科技公司或咨询公司的名头出现,"学生表面上是签给了这些公司,实际上被派给了工厂。"
  每年王寅都会大量联系中职院校的招生老师,通过他们找到校长或校董——"电子商务专业的推荐到电话销售岗位;学计算机的就说这工厂靠智能化制造,需要电脑操作","很少是完全对口,大部分都是‘指鹿为马’"。
  "工时"、"工价"、"包车路费"都是劳务公司和学校最在意的因素。和同业公司竞争同一所学校的学生时,王寅代理的是一家工作时间10小时的电池研发和制造厂,在时薪一样的情况下,不敌另一家代理富士康的劳务公司——12-14小时的工作时间,意味着更丰厚的抽成空间。
  把学生送上流水线前,王寅经常需要扮演企业HR的角色进校宣讲。"10小时工作制"、"1.5倍加班工资"、"一周双休"是基本话术。为了让工厂生活更具吸引力,他还会准备一些诱人的工作餐图片,把工厂里为数不多的女性员工组一个大合照,"基本上都是吹得天花乱坠的"。
  王寅迎来第一笔"大"订单是在半年前。他把海南一家汽修技术学校的100多名学生送进了西安一家国产品牌汽车制造厂——学生每天工作8—15小时,基本工资1450元,8小时外加班工资1.5倍。
  按照当时的行情,劳务公司通常抽取500~600(每人每月)的管理费,劳务公司和学校各派一人驻厂,统计出工情况。这次的工厂加班"凶猛",因为花了不少功夫"安抚"学生,公司从学生工资中收取了1300元的管理费,学校则扣除了每人每月200元的"人头费"。6个月后收入管理费78万元,公司还不忘"给驻厂老师分一点,渠道老师分一点,学校也象征性给一点"。
  一年时间,王寅一人谈下的合作就有十几所学校,来自各地的职校学生,经他搭桥,大多被送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区,以及天津的自动化产业区。
  "学生工通常比社会工更好‘拿捏’",王寅知道,这也是工厂喜欢用学生工的重要原因。遇到一些"刺头"学生时,"他们(学校)可以记为旷课、开警告处分,乃至是劝退",和学校接触时,有老师曾告诉他。
  事实上,一张毕业证就足以"震慑"住他们。进厂之前,杨晓林曾跟老师提出过申请,希望能自己找幼儿园进行实习。可班主任的回答却让"自主实习"听来困难重重——要经过学校审批,还要去教育局签字。对方不忘提醒她,"不实习的话拿不到毕业证,就算考到大专也不能读"。杨晓林最终接受了统一安排。
  在制药厂实习的日子,劳务公司的中介承担了学生们的督工工作。每天早上不到七点,男中介都会用钥匙开门进入女生宿舍,叫醒学生,清查宿舍,确保每人都上了工。
  超过10小时的日工作时间,通宵夜班,身体过敏……不到一个月,杨晓林就动了回家的念头,但身份证和银行卡被中介以"登记发工资信息"的理由收走了,迟迟没有发还——这在教育部的文件中是被明令禁止的。
  林阳义的逃跑计划也卡在了毕业证这关。他在进厂之前就被老师告知:不完成实习,不能拿到毕业证;工厂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打分,评分低的,也拿不到毕业证。
  至于那些最早逃离流水线的学生,他后来得知,有人辗转被送到了其他工厂,"一样是上流水线,一天干12小时";有人则是直接被告知拿不到毕业证。
  那天晚上,面对身后舍友的发问,林阳义犹豫了——在学校待了两年,就为了这个毕业证,一走就什么都没了。父母比自己更看重这张毕业证,"你跑,你爸妈也会打死你的",舍友进一步劝他。林阳义只能搁置了逃跑计划。
  "好像从世界上消失了"
  对林阳义来说,"留守"并不意味着服从,反抗从未停止,因为压榨每天都在发生。
  车间里的工人通常分为三类:正式工、小时工和学生工。下午5点,小时工下班了,6点,正式工也走了,流水线上只剩下实习生,为保证流水线不停,实习生需要持续工作,等到18:30的夜班员工接班,晚上9点,他们才能下班。
  加班是流水线的常态。如果要平稳度过一天休息日,那意味着要提前把产量干足。2019年的国庆节林阳义得到了一天假期,在那个假期到来前,午饭时间被取消了,他一连加班五天,只有第一天吃了午饭。
  一路飙高的日产量让人难以负荷。有时候中午吃顿饭的功夫回到流水线,林阳义发现传送带转得更快了,自己"拼了命干也跟不上"。他很快发现了端倪——传送带下藏着的速度调节按钮,班长总趁员工离开时调快它。后来只要发现不对劲,林阳义就偷偷调回常速。
  工厂生活里,有时候比劳累更难忍受的是恐惧。体验过十几种工序,林阳义最不想去的是仓库。遇上叉车不够的时候,实习生们就会被派去仓库徒手搬箱子——一个装满了电机的木箱重上百斤,六个男生合力才能搬动一个。在这里,林阳义曾亲眼见过学生被木箱砸中;也有手推车倾翻撞倒学生。受伤的实习生们被送到医院,好在只是皮外伤,休息一下午,第二天就被催着上了流水线。
  林阳义是实习生里出勤多,干活快,处罚少的那类。第二个月末,他拿到了人生第一份工资——1400元,林阳义难以接受,他找其他同学打听一圈,也都1500左右。
  林阳义的母亲在电子厂工作十几年,总碰上工资少发的情况,因此母亲总是自己计件,一旦少了就去找领导,领导大多会表示,"算错了,补上补上"。这之后,林阳义也给自己计件,但没想到,下个月他干得更多,到手的工资却更少了。
  因为工资问题,林阳义没少跑主任办公室。"你算错了",最初对方还会平静回复他。但去的次数多了,主任便怒了:你干活不行,毛病不少,不想干就别干了!
  "工资计件"、"不上夜班"、"不加班"……进厂前自己得到的所有承诺都变了。最初几个月,抱怨和质疑常常在实习群里刷屏。实习群由带队老师建立,所有实习事宜都需要跟他沟通。林阳义印象里,那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头,一两个月才在工厂露个面。
  "同学们啊,你们实习是来学技术的,不是来享福的啊",带队老师总是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不实习拿不到毕业证啊"。
  "那为什么骗人?"和很多提出异议的学生一样,林阳义的消息刚发出,就被踢出了群。
  实习生们的意见最远曾被反馈到了系主任处,但得到的回复是:听带队老师和领导安排。问题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
  在又一次请假要求被拒后,隔壁流水线上的实习生闹了一场罢工。十几个实习生聚集在宿舍讨论,试图跟工厂提出:"提高工资"、"真正按件计费"、"每个月休息两天"。但罢工计划在实施前就传到了车间领导那里。大部分学生扛不住压力,在宿舍里坐了一个上午就放弃了。只有少数几个人坚持了四五天,后来被记为旷工,遭工厂开除。
  林阳义也尝试过组织罢工。他有一次给自己流水线上的二十多个人发消息,但最后应邀来到宿舍的只有两人,"其中一个还是来看热闹的"。林阳义并不意外,"没有人真正愿意罢工,害怕拿不到毕业证,这个小地方,大家都不想惹事。"
  在工厂,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比想象中更弱。宿舍六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却因为上不同的班次,总是凑不到一块,偶尔在食堂碰见,彼此打声招呼。一天下来,林阳义说过的话不超过10句。他有时候忙得忘记充话费,手机被停机,就彻底断了和外界的联系,"感觉像从世界上消失了一样"。
  重复劳动和超负荷的工时不断啃噬他的耐心。林阳义越来越觉得自己像个机器人,"没有思考","麻木了",很多次在流水线上,轰地一下,他发现车间突然安静下来,等到人群走出车间,他抬头一看:晚上九点多了,"原来是下班了"。
  如果说前半年还有抗争,林阳义后半年的生活就只剩下了忍耐。"让加班我就加班;让罚我款就罚款;领导批评干活不行,我立马道歉"。他不再反驳,"因为要罚款你怎么反驳都没用,不管干多少,工资只有那么一点。毕业证最重要。"
  父母了解他在工厂的遭遇,"全国的工厂都是这样的",他们淡淡地安慰他。
  压抑情绪得不到释放。有段时间他变得易怒——食堂免费的绿豆汤没了,他发脾气;被扣钱了,他闷声走进厕所,一脚甩向门板。又一次被车间领导训斥后,林阳义失控了,他含着眼泪,"疯了一样"冲上宿舍五楼的天台——
  视野之下是一条通向车间的小道,想象着自己的身影如何从这里坠落,林阳义朝着眼前的水泥围墙一步步靠近。
  林阳义待过的电机厂仓库
  逃不出的流水线
  回想起当时,林阳义庆幸自己没有跳下去。因为恐惧,他退了回来,转过身,呆呆地靠在水泥墙上。
  高强度劳动极易粉碎一个人的意志。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及时"刹住车"。
  今年6月,湖北十堰丹江口市汉江科技学校90多名学生根据学校安排到深圳工厂学习,经历了高强度的劳动和昼夜颠倒的作息后,实习的第15天,该校一名17岁中专生在深圳工厂宿舍楼从6楼跳下,不幸身亡。
  去年11月,山东省沂水县职业学校一名16岁学生,也在学校安排的工厂实习时坠楼身亡,警方称疑因"有心理问题自杀",此次实习也被指存在强制加班、实习岗位内容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等情况。
  林阳义觉得自己和他们的区别,只是差了最后一跳,"亲身经历了才能感受到那种绝望"。
  2016年,教育部等五部门曾制定《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要求职校生实习岗位应与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除相关专业和实习岗位有特殊要求,不得安排学生加班和夜班;不得扣押学生身份证。遗憾的是,近年来,有关职校生实习中的"高危工种"、"加班夜班"、"收取人头费"等问题依然频繁见诸报道。
  看到汉江科技学校自杀学生的报道,杨晓林哭了,"看那些细节,都像在看我自己"。在厂里连上夜班后,她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呕吐、发烧、食欲减退。她想请假,总不被批准,后来索性旷工。今年6月,从制药厂离开后,杨晓林的精神状况并未得到好转,需要靠药物入睡,前不久,她被确诊重度抑郁。凭借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学校同意她中止实习。
  杨晓林提供的诊断证明
  劳务派遣公司的王寅不否认这其中的问题。从业之初,他原希望推动"三方共赢"局面。可他也发现,"越来越多时候,我们要去跟学校强调你们一定不能让学生跑,然后跟企业保证你们怎么压榨都可以",察觉到从业"心态变了",今年年初,他离开了这个行业。
  林阳义在2020年的夏末迎来了工厂生活的尾声。8月的一天,他去车间上班,四五辆大巴车停在工厂路边,穿着蓝色校服的学生拖着行李箱从车上下来,他意识到,实习快要结束了。林阳义擦着学生队伍经过,看着他们打闹谈笑,"像大学放假的感觉",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实习正式结束的三天前,在微信群里,林阳义和同学们才被正式通知了离厂日期。
  那天中午,看到手机屏幕上车间主任宣布的日期时,所有人都沸腾了。林阳义有些不敢相信,他问带队老师,又跑去问班主任,得到肯定答复,最终放下心来。那天下班后,林阳义一个人去小卖部买冰红茶、干脆面、辣条,蹦跳着回到宿舍,舍友上夜班了,他一个人独自庆祝。
  流水线上的生活晃过一年,到这时,他所在的实习微信群里,48人已经剩下不到20人。
  重获自由的那天,凌晨四点半,天空还没放白,林阳义拎着箱子逃出了宿舍。
  他终于从学校捧回了那本毕业证,朱红色的封面,他揣在包里,如获至宝。他和同学一起约着报名了大专考试,少数几个同学去当了保安,总之就是"打死都不想进厂了"。
  继续求学的念头在这一年里越来越强烈。之前在车间,有好心的老员工总喊他一起吃饭,"你跟我姑娘一样的",有一天他告诉林阳义,自己姑娘也17岁,刚上大学,"你这个年纪也应该在读书,不应该在工厂"。看林阳义总打两块钱的土豆丝,那天他给林阳义加了个鸡腿,五块钱。
  但父母首先站出来反对他。夫妻俩都在工厂兢兢业业干了十多年,他们仍希望孩子进厂,找一份有退休金的工作。
  和父母僵持、争吵了数十天,最终,林阳义读书的计划止步于父亲的一顿毒打,他妥协了。
  那张毕业证也没有发挥他期待的作用。因为中专学历,他连续遭到两家工厂的拒绝,"最少要大专的"。最终,第三家电子厂接收了他。
  兜兜转转这两年,他又成了流水线上的一员。
  *文中人物为化名,实习生徐朝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 END -
  本文转载自【极昼工作室】
  作者丨魏芙蓉
  关注查看更多故事
  |作 者 招 募 & 投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投稿邮箱:Kids@guokr.com
  点亮"在看",做更有远见的父母

狂咽口水500次小龙虾和湘菜的混搭风,最近在广州火了今年七夕你过得怎么样?今年我的七夕是跟小龙虾一起度过的都不知道谁给老公出的七夕锦囊妙计说爱她,就带她去吃小龙虾吧10斤小龙虾才能剥出一斤肉满满诚意还说会因为吃撑一个大份小龙虾要走两什么?!不补钙,不查微量元素,那我怎么知道宝宝缺钙补钙这个问题真的是每个新手妈妈都会不厌其烦地深挖了解,新生儿要吃什么,之前已经普及过维生素D,鱼肝油的区别了。一步教你分清维生素AD维生素D维生素D3鱼油和鱼肝油我们妈妈群会讨论要龅牙地包天!原来是奶瓶带来的危害说到奶瓶,相信各位宝妈都离不开的吧。当初为了她能喝奶,我自己入手的奶瓶就不下4,5款,其实奶瓶看起来虽然一样,但是一些设计还有奶嘴头还是有区别的。至于奶瓶的挑选,我以后来给大家讲一母乳如金!掌握这些大法,让你不再白白浪费奶水一说到母乳就是一个大课题,很多粉丝也让我赶紧来开课讲讲自己的额经验,没错,我是一个母乳拥护者,宝宝喝新鲜的母乳是最有营养最安全的,母乳是一种活性物质,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乳糖蛋白钙和九言愿你活在世间,满目皆是温暖遇到事,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情绪处理不好,事情会更糟。爱自己就是尽力地使自己,活成一个自己会喜欢的人,并且用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虚度光阴,那只是活着利用时间,这才算生活。没有人在不完美的生活中收获幸福1hr不完美是人生的常态,幸福则是一种心态。一来自不完美,才美1连麦小伙伴的爱心肋学,积极学习,奋发进取精神值得学习。她通过自学考试,从一个摆地摊卖书的小姑娘,变成一名小学教师。读我的2020,爱与温暖相伴我的2020,爱与温暖相伴我的2020,爱与温暖相伴,生活依旧平凡而美好。每每站在新一年的起点,我们总有很多的愿望,2020这一年,我没有很贪心的想要很多,当时想的就只是1顺顺利利奶奶的爱经历过的人都懂,曾经温暖你的童年你的心我是一个80后,现在产假在家,照顾两个孩子,一个两岁半,一个四个月,受疫情影响宅在家快两个月。老公复工后不是加班就是出差,连和我说几句好话的时间都没有。情绪变化从忧郁到暴躁再到坦然将录取通知书寄给爷爷!这份爱太温暖据悉,6月14日,为了让爷爷开心,江西九江的小余专门将通知书邮寄回家,江爷爷收到后,如获至宝,亲自拆开孙儿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露出满脸笑容。同时,小余表示,其实自己可以提前拿到通知世上最完美的爹娘郑委老师在朋友圈里看到这篇文章,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泪流满面,我今天就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我想说,人间自有真情在,家是讲情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希望普天下的家庭都能生活在爱与幸做足够好的父母,而不是做完美的父母(三)前面,我们谈到了两点。一点是陪伴,一点是沟通。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看最后一点适当放手,给自己和孩子都留些空间。有一种爱叫做放手作为父母,我们在与孩子的陪伴和沟通中,需要掌握一个度适
大寒过后,7道汤换着喝,滋补润燥又营养,增强体质,健康迎新年大寒过后,天气寒冷又干燥,日常生活中,除了多喝水以外,别忘了多喝汤。这7道换着喝,滋补润燥又营养,增强体质,健健康康迎新年!喝汤进补,营养又好消化,这7道汤里面,有润燥的甜汤,也有6道新年蒸菜,提前做好准备,一锅同时蒸几道,过年不用忙蒸菜,寓意蒸蒸日上,象征着生活和事业一天比一天好,是新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菜肴。蒸菜,提前准备好食材,一锅可以同时蒸几道,家宴待客都不用慌,端上桌好看又好吃。给大家推荐6道适合新年吃江西人的年夜饭,走红朋友圈,网友全是硬菜,没有六百下不来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家家户户都会摆上平日里舍不得吃的,或是寓意吉祥的菜品,这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江西人的年夜饭,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满满一大桌,全是好吃的。晒过年别忘做这个吃,无需烤箱,一蒸一卷即可,软糯又拉丝,真好吃马上就过年了,除了大鱼大肉以外,可口的点心也不能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零难度的点心,不需要用烤箱,一蒸一卷即可,外皮软糯又拉丝,馅料丰富口感好,吃起来非常过瘾。我们家一年四季都爱吃过年待客,上一盘这个,开胃解腻,3分钟就光盘了,比肉更抢手今天家里有客人,婆婆让我帮忙做几道小菜。过年期间,餐餐都是大鱼大肉,大家肯定都吃腻了。要想不剩菜,还得做点不一样的,在婆婆的柜子里找了一袋土豆淀粉出来,还是去年婶婶带回来的,婆婆一这菜,被称为营养模范生,2元一斤很便宜,春天吃正是时候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春天来了,饮食上要以养肝为主,多清淡,少油腻,保健康。春天万物生长,这时候正是绿叶蔬菜蓬勃之时,物美价廉营养高,当然是不能错过啦!最近我们家吃江西六口之家的晚餐,在朋友圈火了,好吃接地气,不需要假精致江西六口之家的晚餐,在朋友圈火了,好吃接地气,不需要假精致。婆婆做的菜虽然不好看,但是特别好吃,每次回家都会胖几斤。今天元宵节,老公也回来了,婆婆特意多做了几道菜,菜上桌的时候,婆晒江西人的宴客菜,成本不足300元,好吃接地气,不需要假精致奶奶年纪大了,姑姑们回娘家,都是婆婆和婶婶招待,公公是老大,一般都是先在我们家吃饭。晒晒我们江西人的宴客菜,成本不足300元,好吃接地气,不需要假精致。一起看看吧!这是烟熏腊肉,过一人午餐我爱这么吃,8分钟出锅,低脂营养又饱腹,过瘾还不囤肉老公上班,孩子上学,都不回家吃午餐。中午我一个人在家吃饭,不点外卖,也不会将就。我从小就不爱吃米饭,总是爱吃粉条年糕面条这一类的主食。我一个人吃饭的时候,特别喜欢做这些主食吃,比做孩子长身体多吃它,加四季豆炖一锅,软烂入味又补钙每年的3月至5月,是孩子身高增长的快速期,比其它月份长得快两倍以上。到了5月,阳光充沛,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增多,维生素D可在体内得到转化,促进钙吸收,对孩子长高是非常有利的。所以5晚餐不想吃太多,不妨试试它,简单上锅蒸一蒸,低脂饱腹还营养快立夏了,天气越来越热,又到了吃凉皮凉粉的时候了。想吃凉粉不用出去买,在家就能做,好吃易消化,比肉还香,总也吃不腻。家里每年都种很多红薯,以前都是用来蒸红薯酒,留着过年待客,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