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医生也救不了那个患抑郁症的女孩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还没跟上

  文 | 无才姐
  来源 | 女子无才便留德
  两份抑郁症报道
  前不久公众号「丁香医生」发表了一篇关于一位高中女生患上抑郁症的深度报道。
  主人公的姓名在文中没有提及,为方便叙述,我们暂且叫她 M。
  M 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就读于全省排名第一的重点高中,距离梦寐以求的重点大学仅仅一步之遥。
  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了。
  来源:丁香医生 /标题:《错把抑郁当成叛逆,我差点失去了女儿》
  自从高中住校后,M 从小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常常和同学发生争执,闹得宿舍鸡犬不宁。
  M 在电话中频频向妈妈求助,诉说自己被孤立、被欺负,而每一次妈妈都让她自己反省,因为「跟每个同学都搞不好关系,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
  而每一次接到班主任电话投诉后的访校,都以妈妈对 M 的责骂和对班主任的道歉而终结。
  此后 M 的状态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M 的父母被迫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
  陪读之后,妈妈惊恐地发现,女儿像变了个人一样。
  无心学习、谈起恋爱、嗜睡畏光、深夜哭泣、拒绝沟通,还常常无意识地抠自己的手指,抠得指尖遍布伤口......
  图片来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直到有一天 M 哭着回到家,说自己在学校好可怜,站在教学楼上就想往下跳时,妈妈才慌了神,决定带她去看医生。
  诊断结果为中度抑郁,轻度焦虑。
  而此时 M 的妈妈最关心的是,既然有药可吃,那么 M 什么时候病能好,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
  即使 M 苦苦央求休学,妈妈也不甘心就此中断学业,只是给她请了几天假就强行要求她继续上学。
  抑郁症,药物副作用,加上繁重的课业,这个柔弱的女孩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一天下午,她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吞下了所有的药片。
  图片来源:电影《蜂鸟》
  在医院洗胃时,M 的妈妈听到别的病房传来的家属的嚎哭声,彻底崩溃了,也彻底清醒了。
  此后,是长达两年的休学、治疗、陪伴和反思,直到现在。
  无独有偶,几乎在同一时间,公众号「全现在」报道了另一位 14 岁少女罹患重度抑郁的经过。
  主人公彭可欣(化名)不像 M 那样成绩优异,只是个非常普通的中学生。
  甚至连她的患病经过也没有清晰的因果可循。
  她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发生变化的,没有突发事件,也没有明显征兆。
  来源:全现在 /标题:《特别关注 | 一个14岁重度抑郁症女孩的困与退》
  唯一相关的猜测,是初一那个暑假妈妈把她的手机没收了,只许晚饭后玩一个小时。
  这一个小时根本不够她和同学联系,说不到三五句话时间就到了。
  与朋友失去联系的不安笼罩着她,她开始怀疑自己被大家排挤。
  她跟妈妈吼:别的同学暑假都有手机,不信你去问!
  而妈妈的回答是:期末考你排名降了 13 名,别的同学呢?
  这是诱因吗?只能说也许。
  好像就是突然之间,这个小姑娘对身边的一切丧失了兴趣,整日整夜睡不醒,对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又特别容易暴躁,不受控制。
  初二开学时换了新同桌,彭可欣开始接连几天上课打瞌睡,被老师叫起回答不出问题。
  青春期的自尊、敏感、孤独......各种小情绪混杂在一起,压在她的心头。
  图片来源:电影《信任》
  她开始尝试自残,用刀尖划开皮肤,血流出来的时候「觉得舒服很多」。
  女儿的情绪异常,妈妈注意到了,曾经试图开点中药给她「去去火」。
  女儿手臂上的伤口,妈妈也注意到了,但觉得那是女儿「威胁我,跟我要手机」。
  直到一天,可欣情绪完全崩溃,大喊大叫,用脚踢门,最后瘫坐在地上抽泣着央求妈妈带她去看医生。
  她想被确诊为抑郁症——「想让妈妈重视我」「也不用再害怕别人说我是装的」。
  诊断结果为重度抑郁症伴有双相情感障碍,这个 14 岁女孩拿着诊断书泪如雨下。
  图片来源:电影《狗十三》
  之后是休学、反复尝试回校、多次住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面对女儿一次次自残和自杀冲动,拼尽全力学习「接住情绪」。
  「无论怎样,能救一次未必能救下一次。」
  但她们仍然在不懈地努力着。
  两篇报道看得人非常揪心。
  平心而论,两位妈妈都是好妈妈,她们都在努力接受孩子的病情,都对治疗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耐心,并且后来都对自己作出了反思和改变。
  M 的妈妈最终放下了对学业的执念,可欣的妈妈也终于开始学会夸奖孩子,两个女孩的病情都开始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
  可是,悲剧的发生总是让人忍不住要问一句「何以至此」?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积郁成疾」最要命的是这个「积」字。
  图片来源: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两个女孩都曾经一次次地向父母发出过求助的信号,却都一次次被父母无情地忽略了。
  于是,累积的情绪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压垮了她们,也压垮了两个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在女儿被确诊的那一刻,两位妈妈的表现出奇一致——不敢相信,不能理解。
  M 的妈妈感到无比困惑:
  我们父母付出了这么多,把她培养进了这么好的学校,她为什么那么不让人省心?
  可欣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我自己不也是这样长大的吗?
  一声叹息。
  两位妈妈谈曾经的「失望和困惑」
  请记住这两个问题,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困扰中国父母的问题。
  如果解不开它们,也就解不开孩子的情绪,更解不开亲子关系的死结。
  一切都变了
  M 的妈妈和彭可欣的妈妈,是两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妈妈,她们身上带着上一代父母的深深烙印。
  M 从小在妈妈的否定、要求、拒绝和指挥下长大,耳边永远是「别人家孩子怎样怎样」,身上背负着父母沉重的期许。
  学习如此出色的她,甚至从来没有被妈妈夸过一句聪明。
  M 小时候就不太合群,成长过程中时常被排挤和孤立,而妈妈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大声训斥她,甚至当众给她难堪。
  M 的妈妈提出的那个问题,可以说代表了一类中国父母的通病,那就是:
  把孩子的成绩归结于父母的培养,而把孩子的问题推给孩子自己。
  孩子好,都是父母的功劳,孩子不好,那都是孩子的错。
  他们剥夺了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同时又回避了父母的责任,不给孩子提供应有的援助。
  他们的孩子迷茫自责,形如困兽。
  彭可欣虽然和 M 生在不同的家庭,成长氛围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欣的妈妈反复回忆也记不起女儿和自己发生过矛盾,因为女儿从小顺从乖巧,很少会拒绝她的要求。
  和 M 的妈妈一样,她也从不夸奖女儿。
  她想起在确诊抑郁症之前,女儿想要「抱一下,亲一下」,她本能地抗拒。
  这种奇怪的「本能」,来自于对自己母亲(可欣的外婆)的记忆。
  记忆里的母亲对她永远没有表扬,永远盯着自己没有做到的地方。
  考了九十几分,母亲的第一反应是阴着脸问「你看看这几分是怎么扣的」。
  图片来源:电视剧《都挺好》
  曾经,她也在日记里写过「我恨妈妈」,一心想读大学是为了「我要快点长大,就能逃出去」。
  工作后在广州买了房,骄傲地带父母去看楼盘,母亲却只说了一句「你看看你,要还房贷了」。
  母亲的严厉管教令她变得「强大」,也在不知不觉中,令她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她怎么都想不通的那个问题,也正是如今的中国父母们普遍想不通的问题:
  我们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现在的孩子怎么就过不去了呢?
  的确,我国抑郁症低龄化趋势已经触目惊心,中小学生自杀事件近年来层出不穷。
  是现在的孩子集体基因突变,变脆弱了吗?
  显然不是。
  恰恰相反,只有孩子还是孩子,而他们周遭的一切都已经完全改变。
  就连有意无意地秉承着上一代教育理念的我们,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也早就不是上一代父母了。
  ▎最焦虑的父母
  以我为例,成长在包邮区一座经济繁荣的十八线小城市,我们的上一代大多经历过十年浩劫,错过了受教育的最佳时机。
  在我读小学到高中的这段时间,班里同学的家长以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最为普遍,高中学历已属少见,本科学历没见过一个活的。
  当我就读于省重点高中时,班里以农村上来的寄宿生为主,父母很多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
  图片来源:电视剧《大江大河》
  而我所在的班级,几乎所有人都考上了本科,一半人上了 985、211。
  这些同学绝大多数都在一二线城市定居,买了学区房,要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我们和上一代父母一样吗?
  学历不一样,学历引起的心态差别更是巨大。
  在我读书的时候,父母可以接受孩子在学习上的任何状态,也可以接受任何出路。
  别说考不上大学,考不上高中都没关系,能养活自己就好。
  父母辅导不了孩子功课,也就放任自流,心态一个比一个坦然。
  而当我们这一代人成为父母的时候,谁还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考不上大学吗?
  如今在我的家乡,那座十八线小城市依然民风淳朴,小学可以零基础入学,而我的同学们所在的大城市呢?
  图片来源:电视剧《小欢喜》
  上海的朋友告诉我——孩子所在的小学不仅要通过重重考试,还施行末位淘汰制,最差的学生会被劝退。
  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孩子所在的班级家长最低学历是硕士,她一名校硕士在一群常青藤归国博士面前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而最可怕的是,每个班级永远都有最后一名,管你父母是硕是博,是龙是凤。
  所以比起我们的父母,我们这一代人对教育有一种无法掩饰的焦虑,捂住嘴巴也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这焦虑藏在我们陪写作业的怒气中,藏在我们拿到试卷的失望中,藏在我们看待孩子时挑剔的眼神中,最终变成无形的压力,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当我们抱怨孩子变脆弱的时候,有没有审视过自己,给孩子传递了怎样的情绪?
  ▎最单一的价值观
  春节期间我和女儿们一起看一个国内的视频讲座,里面的老师问学生:
  我们怎样才能让妈妈开心呢?
  下面一年级的小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
  考一百分!考双百分!考全班第一!
  两个女儿面面相觑,看看我说:
  这还不简单?我们亲亲妈妈她不就高兴了吗?
  说完就齐齐把我扑倒,亲得我满脸口水。
  我挣扎着爬起来,故意逗她们:你们能不能做点有意义的事,让我更开心?
  她俩争着回答:帮你做家务!给你做好吃的!给你按摩!陪你聊天!反正你都会开心!
  我想起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父母非常好哄,叠个被子刷个鞋,他们就眉开眼笑了。
  那时候父母们凑到一起谈论孩子,总爱聊孩子成长中的趣闻,刚刚 get 到的家务技能,让父母倍感骄傲的优秀品质,学习最多一带而过。
  而现在每次回国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只要孩子上了学,父母的喜怒哀乐仿佛就自动和成绩挂钩了。
  孩子考得好,父母扬眉吐气,孩子考不好,父母唉声叹气。
  M 的妈妈就曾多次提到 M 考上全省排名第一的高中,对此有多骄傲,面对 M 的病情时就有多纠结。
  她对 M 感到失望的一个原因是——家里不愁吃喝,连袜子都不用洗,有什么好烦心的呢?
  可这个连袜子都不用洗的小孩,却令我感到无比心疼。
  因为她无法通过洗袜子这件小事获得小小的成就感,也无法通过洗袜子这件小事,来让妈妈开心。
  图片来源:电影《我们的世界》
  她唯一证明自己价值的方式,只有学习,考出让妈妈满意的成绩。
  如今有很多父母以包揽了所有的家务、连牙膏都帮孩子挤好引以为傲,觉得自己尽职尽责,孩子只需要安心学习就好。
  殊不知, 他们剥夺了孩子作为家庭成员的价值感, 令孩子沦为一台功能单一的学习机器。
  学好了,是报答,学不好,是辜负。
  孩子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自己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最孤独的孩子
  我们小时候课业也相当繁重,周末有补课,每天有晚自习,高中三年更是拼得骨瘦如柴,面如菜色。
  但我仍然觉得自己要比现在的孩子幸福得多。
  学习之外的时间尽管很少,但全部都可以自由支配。
  写完作业就可以在家门口呼朋引伴,疯跑疯玩。
  假期骑着自行车可以逛遍全世界。
  图片来源:电影《纯真年代》
  闺蜜二三,聚到一起就有着说不完的八卦和秘密。
  哪怕是高考前最紧张的阶段,我房间的电视每周末都可以想看多晚看多晚。
  如今那个十八线小城市已经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城市化把每个人的空间都压缩得极小。
  不再有孩子结伴走着上学,也不再有孩子骑车去把同学家逛遍。
  孩子们的课余时间被各种兴趣班和网课填满,小伙伴渐渐变成手机里的短信、视频和联机玩游戏时的队友或者对手。
  而手机和电脑,又常常是家长的眼中钉。
  大城市的孩子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似乎永远都在路上奔波。
  就连在小区下楼玩一会儿,也有可能被业主们自发组织的纠察队抓到,赶回家写作业,因为升学成绩会影响小区房价。
  图片来源:电影《无人知晓》
  总有人说现在的孩子身在福中不知福,条件这么好还不知足。
  可我常常觉得,物质丰富了,快乐却变得稀缺了。
  现在的孩子不再有我们小时候吃一次巧克力的狂喜,也不再有我们小时候穿一次新衣服的望眼欲穿。
  当最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时,人自然而然地,会对精神产生更高的要求。
  这就是为什么抑郁症在发达国家出现得更早、更普遍的原因。
  而我们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我们国家的孩子,手足朋友更少,竞争对手更多,学习压力更大,离大自然也更远。
  这一代的孩子,心理空间最小,也最孤独。
  图片来源:电影《西小河的夏天》
  ▎最疯狂的时代
  我们这代人的成长中没有互联网,没有朋友圈,也没有家长群。
  闭目塞听的父母们很容易满足。
  即使有「别人家孩子」,那也是看得见摸得着,几分钟就能走得到的人家的孩子,能神奇到哪里去?
  而互联网奔涌而来时,几乎在一夜之间,把全世界的孩子都拉到了一个赛道上。
  某个老母亲一时兴起晒了个娃,就可能点燃了一群老母亲熊熊的斗志,哪怕她们实际距离八千里,哪怕这个晒娃只是自娱自乐,水分很大。
  我们小时候,最多和同班、同年级学生比,而现在的孩子,动不动要和全国乃至全世界孩子比。
  时代的疯狂令成年人都措手不及。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令我们寝食难安,「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令我们纠结不已。
  图片来源: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这样的我们,又怎么忍心去指责孩子,你为什么这么脆弱?
  又怎么好意思抱着上一代人古董般的教育观念,继续打压、否定和控制孩子,然后问他们:
  我就是这样长大的,你为什么不可以?
  防患于未然
  因为气候寒冷日照少等多方面原因,德国是一个抑郁症多发国家,抑郁症甚至有「国民疾病」之称。
  也正因为如此,德国对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都更为成熟先进。
  德国人对抑郁症的预防,是从婴儿时期开始的。
  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每年对孩子的成长评估中,有一部分就是对社交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评估,如果孩子出现过于孤僻或者攻击性行为,老师会建议家长求助于心理治疗。
  从孩子六岁以后的 U10 体检开始,每年儿科医生都要求家长填写一份表格,以便于对心理异常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女儿在U11体检中的心理问卷
  我觉得这份表格很有价值,对于大多数对心理疾病没有经验的普通家长来说,是非常实用的参考。
  建议大家收藏,在孩子 6 到 13 岁期间每年拿出来自测一次。
  您的孩子在最近六个月中有无出现以下情况(如正在服药,请排除药物影响):
  如果孩子出现表格中的某些行为表现,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患上了抑郁症或者某种心理疾病。
  其中有些是婴儿期的行为滞后,有些是青春期的行为超前,不排除随着年龄增长自然消失的可能性。
  但我们可以把这 66 条看作孩子的 66 种求助信号。
  当信号出现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该是对孩子进行训斥或责骂,而是要意识到, 孩子正在承受着某种精神压力,他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以及更多的心理空间。
  比如啃手和尿床,是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的问题,只要大人不过度反应,适当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问题自然就会解决。
  图片来源:电影《奇迹》
  但也有听说过因为大人的打骂和强制性措施,导致孩子啃手啃到见骨、尿床尿到成年的极端现象。
  M 和彭可欣的患病经历如果回过头再去看,有很多的细节都可以修补,如果不是积重难返,也许悲剧可以避免,实在令人惋惜。
  她们的妈妈都习惯于用发泄愤怒的方式,来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寄希望于孩子自动觉悟、自动改正。
  她们不明白,孩子并没有这个能力。
  愤怒只会令孩子产生更大的精神压力,令问题更加严重化和复杂化。
  理解他们的无助,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孩子们得救,往往就在得到父母理解的那一刻。
  树妈说:
  我觉得养育孩子,其实也是父母修行的过程。不能放手不管,也不能严苛控制。掌握好度,找到适合引导的方法,孩子才会成长得更好。

小儿感冒了,多喝水真的有用吗?总听别人说,感冒了要多喝水。感冒了多喝水真的有用吗?孩子感冒的时候,最突出的症状是流鼻涕鼻塞和咳嗽。对于小孩而言,由于鼻塞,呼吸不畅,可能会被憋醒鼻塞加上咽喉痛,水分的摄入可能会出36岁,怀一次孕,才发现自己是一个如此孤独的人怀一次孕,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孤独。怀孕后,身体各种不舒服,要命的是孕吐严重,身体指标不正常,住了两次院,出院也是什么也无力气去做,头晕目眩,稍不注意就引发吐。我很着急自己这样,想快快这碗ampampquot毒面条ampampquot饱了肚子毁了人生,很多家长还在喂,现在改还来得及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他们给予孩子的爱却是不同的。有的父母知道如何正确地爱孩子,但有的父母对孩子的爱却是极尽溺爱。这样毫无原则的爱,最终只会害了孩子。虽然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在日益改善保护孩子的味蕾,12岁前看着孩子跟着爸爸一起吃辣椒油,突然一个想法萌发了出来。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低糖低盐低油脂的食物,是不是她现在将来也会更倾向于粗茶淡饭的饮食?因为从小,没有刻意给她准备更清淡的饮食,所针对爱玩游戏的家人怎么办?我家孩子已经27岁了,虽然也在上班,但是玩游戏的瘾仍然比较大,建议她戒掉游戏,她是坚决反对。由于我们当父母的无知,平常对孩子管理关照的不细致,我估计从初中开始她就在开始接触到游戏,治疗小儿多动症,从睡好觉开始教育听我说今天早上听了梁冬访谈吴清忠老师的一段视频,吴清忠老师讲了一个在美国的故事。他说孩子有多动症,到美国去看医生,医生会建议每天晚上九点让孩子按时入睡,有充足的睡眠,如果保证不全职宝妈第三十四天2022年3月26日星期六多云今天我家老大今天12岁了,我当了12年的妈妈了!12年前的今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按压子宫!那个酸爽,唉,痛到下半身麻木!现在想起来还能感觉到疼。老二信和传统乐园相比,全息互动儿童乐园的优势有哪些?近些年在国内诞生了越来越多的儿童乐园,但从玩法到结构上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新意。相信很多有孩子的家长都会有以上思考。从权威数据调查报告里来看,传统儿童乐园正在丧失其吸引力,基于全息互复述是最好的学习昨天夜晚,陪娃写作业。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题有点儿难,好不容易给他讲明白了,他却又要给我讲一遍,我心甘情愿地听他讲完了。心里暗暗高兴,因为他完成了知识转换成能力最重要的一环,跟我现在如果孩子有4种特质,更容易受到幼儿园老师的偏爱,家长要注意通常孩子上幼儿园后,作为妈妈,除了担心孩子能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另外还会担心孩子能不能受到老师的喜欢,毕竟孩子越是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欢,就会越喜欢上幼儿园,孩子也会变得更开心快乐大宝是个儿子,二胎全面开放后,再生还是一个儿子,依然幸福快乐二零一六年一月一号二胎全面放开后,老公和我商量,想要一个女儿,因为公子有了一枚,还缺一个小姐,可以整天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可可爱爱的,老公在幻想着有个漂亮女儿的时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暗示焦虑来袭?弄清焦虑思维,与焦虑友好相处6岁女孩快乐的走进泳池,当水滴溅到脸上时,她气急败坏的哭了。9岁的男孩在过道与妈妈吵嚷,突然不愿意游泳,只想回家。12岁的女孩跳水之际,发现对手是同组里数一数二的高手,犹豫之下发挥我们为什么被霸凌揭开隐秘的真相,我们能做什么霸凌,翻译自单词Bully,它所带来的伤害与实施手段通常隐秘而不易发现。随着网络的发展,霸凌事件渐渐进入大众视线,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作家陈岚深夜发表于网络的文章小孩子的残酷迅速成小兔子学存钱胡萝卜教你发现存钱秘诀,耐心又不放弃快乐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句网上流行甚广的话语一语道破了钱的重要性。对于钱财的诱惑成人尚且有把持不住的时候,那么如何给孩子做好财商启蒙呢?由加拿大知名作家插画家辛德斯麦克霸座女叫嚣曝光就曝光,只要不脱光,结局极度舒适近日,一则视频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视频中一女子在火车上霸占他人座位,当他人到来时,还拒不让座,乘客无奈,只能找来民警处理,民警到后仍然劝该霸座女让座,谁知霸座女仍然拒不让出座位,面对西安的哥停车后亡身车内,交警贴罚单后离开5月1日,陕西省西安市一司机将车停靠路边后,身体不适,后来没有了身体活动反应,不久交警路过,因车辆所停位置处于违章地带,交警在车身上贴罚单后离开,却未留意车内司机已无身体动作反应,国庆假期实录30日上午从南京出发,去盐城市建湖县,在长深高速堵了四十五分钟,顺利到家。下午开始走访亲戚1日去丈母娘家玩一天,和大姐,小姨侄女,平淡却快乐充实2日中午小侄子十岁生日,晚上奶奶八十湖州两女孩打骂一女孩逼其下跪叫妈,打人者称其母男友是民警近日,一则打人视频在网络上传播,视频中两女子打骂一个女孩,另外还有一人录制打人视频,视频中打人女子十分嚣张,一边打人,一边自报家门,自称其男友是消防队的,其妈妈的男友是民警,在网络北京一女孩家十套房,男孩条件差却不想娃随母姓,被质疑软饭硬吃当今社会,随着民风开化以及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一个家中两三个宝宝的情况越来越多,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多子多福嘛然而也有人因此有了不少的烦恼,比如孩子多了,是否跟母亲姓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湖南一女子离婚,岳父补偿女婿18万元加1套房,好心还是有隐情?一般来说,闹到离婚收场的,往往是夫妻双方感情破裂,双方早已是势同水火,又怎么会给对方补偿现金加房子呢?湖南的这对夫妻之间又有何隐情呢?这里聊聊他们的故事丁力35岁,曾是叉车司机,同葫芦岛歪脸女孩的逆袭,从病患孤儿到开价百万年薪,她怎么做到的近日,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孩自幼家门不幸,而自己也因为疾病导致脸部变形,一度没有自信,羞于见人,而如今那个脸部变形的女孩已经走出阴霾,变成了活脱脱的大美女,并且有很多网红浙江一男顾客扇女服务员耳光,扇完竟哈哈大笑,怎么回事?近日,一则视频在网上发酵,视频中一男子去餐厅吃饭,结果在吃饭中途,跟餐厅服务员不知何故起了冲突,男子不由分说,当场扇了服务员耳光,扇完之后还非常嚣张地哈哈大笑,令人不由得气愤难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