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银河系遍布外星飞船,只是人类发现不了?另一种可能更难以接受

  从诞生的那天起,浩瀚的宇宙星空就一直是人类不断追寻的探索的目标。
  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古人的"追寻和探索"更多体现在想象和歌颂上,那一篇篇令人神往的传说故事就是最好的证明。
  二战之后,得益于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宇宙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索。随着各种各样探测器的不断升空,人类在一点点掀开宇宙神秘面纱的同时,也在宇宙壮美瑰丽的外衣下发现了一些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外星人和外星文明。
  上个世纪50年代,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在和友人的一次闲聊时,提出了一个"折磨"科学界大半个世纪的悖论:如果银河系中有大量先进的文明,应该到处都有他们的痕迹,可我们为什么没有任何发现呢?
  就在这一悖论提出后不久,人类就正式开始了对外星文明的搜索行动。搜索的方式很简单,就是用射电望远镜"聆听"宇宙中非自然原因产生的无线电信号。
  在探索计划进行的几十年中,只有几个自主序星的候选信号,但这其中并没有有意义的重复信号。
  一些科学家曾指出,靠现有的"聆听"技术,人类可能已经忽略或错过了很多有意义的外星信号。
  在这种有些"尴尬"的情况下,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寻找思路——直接搜索科技成果,比如收集恒星能量的戴森球或戴森云、超高速飞船对周围环境的扰动痕迹,以及冯·诺依曼式探测器或布雷斯韦尔探测器。
  在科普井喷的当下,戴森球和扰动痕迹可能很多人都有所了解,但对于冯·诺依曼式探测器和布雷斯韦尔探测器了解的应该都不是很多。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冯·诺依曼式探测器(Von Neumann probes)。它是一种可以利用周围环境中现有的材料进行自我复制的无人探测器。
  而所谓的布雷斯韦尔探测器(Bracewell probe)其实就是冯·诺依曼式探测器的拓展,这种探测器在发现原始生命或低级文明时会主动选择蛰伏或接触,甚至通过某种方式干预生命或文明演化。
  除了发现生命或文明后的选择之外,布雷斯韦尔探测器和冯·诺依曼式探测器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通常情况下都讨论冯·诺依曼式探测器。
  由于冯·诺依曼式探测器能够自我复制,有科学家曾做过计算,如果这种探测器真的出现了,它仅需50~100万年的时间就可以遍布整个银河系。
  不过,从冯·诺依曼式探测器的概念被提出的那天开始,就有许多人对这个很科幻但人类已经掌握其原理的探测器不看好。
  在他们看来,这种探测器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开枝散叶",但如此高效率的分裂复制需要庞大的资源支持。在不加以限制的情况下,只需要小几百万年,这种探测器就能够将全银河系的可利用资源消耗一空。
  按照智慧生命正常的思维,仅为了探索未知就消耗了可能的未来(资源),这肯定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
  更有甚者指出,在漫长的时间和极速的复制中,可能会导致某个环节出现不可逆转的错误,从而导致探索未知的"开拓者"变成疯狂的"破坏者"。所以归根结底这种探索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性。
  我们都知道,科学就是在不断颠覆中迎来发展,第比利斯大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扎扎·奥斯曼诺夫(Zaza Osmanov)去年的一项研究,彻底颠覆了人们以往对冯·诺依曼式探测器的认知。
  奥斯曼诺夫在研究中指出,可复制的探测器不用追求大体积,从原理上来看只需要1~5纳米的体积能够满足任务需求,这也将极大降低它们自我复制时对资源的消耗。
  按照计算机模拟,100个探测器分散到3.3光年区域内时,数量将达到惊人的1X10 ^33个(10后面33个"0")。
  奥斯曼诺夫表示,探测器的体积虽然很小,但依然遵循着宇宙中基本的物理规则,在意味着它们大量聚集在一起时会发出能被仪器观察到的光,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类似于彗星的结构。
  因此,如果在宇宙中发现了光度异常并且移动速度很快的天体,那这个天体很有可能就是类似的探测器。
  其实随着冯·诺依曼探测器概念的日益完善,有人提出了一个细思极恐的猜测——人类是一种高级的冯·诺依曼式探测器。
  这种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去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伊卡洛斯》(ICARUS)上的一篇论文曾指出,人类可能在演化过程中遭到过干扰。
  论文作者表示,这种干扰影响的是DNA层面,并且不一定要在地球完成,可以通过远程指令影响本土生物,使之沿着预设好的模板或方向演化。
  最后,虽然这种推测让人难以接受,但有些事实并不会因我们的难以接受而发生改变,所以努力找到事情背后隐藏的答案,才是最当下首先要做的事情。

双一流异地办学,谁是最大赢家?在国内双一流高校里有一股风潮异地办学,经久不衰。1984年12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联合共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开创了中国名校异地办学的先河,自此拉开了中国高水平大学异地办学的帷幕2021年强基计划来了,名校抢人大战开始2021年3月30日,北京理工大学公布了2021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正式拉开了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的序幕。图源北京理工大学公众号3月31日,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高现在的大学生一边抱怨996,一边挤进互联网大厂互联网大厂,是年轻人最为熟悉的词汇之一。中国互联网产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中势如破竹,诞生了一批以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为代表的龙头企业,以及无数的中小企业。大厂大厂,大就大在规模业务三星堆惊艳世界,这些大学团队功不可没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三星堆遗址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时隔35年,三星堆遗址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此次发掘实现了科学性考古多团这个省的高教,或将触底反弹近期,山西师范大学迁建省会太原的消息一出,山西高教的关注度也持续升温。当大众将目光投向山西的高等教育时,难免不感慨这个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晋商文化源头,如今竟然沦为了网友口中的高教洼2021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排名(2021年4月26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今日正式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占据主榜(即综合性大学排名)前三位。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独家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系列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排名4月26日,软科正式发布了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自从2015年启动双一流建设以来,双一流高校便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关注度最高的名词之一。在这其中,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中国最贵大学,值不值?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与境外高校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所采取的一种形式,经过将近40王牌来袭!这是中国高校最强阵容2021年是强基计划实施的第二年。去年起,各高校取消了自主招生政策,实施强基计划,并在首批36所一流大学A类高校中试点实施,各高校都拿出了本校基础学科的王牌专业招揽强基人才。近日,独家发布!2021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系列双非高校排名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首轮双一流建设即将迎来定论。第二轮名单呼之欲出,哪些高校有望入围可谓备受关注。此前双一流建设主管部门负责人就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国家再圈100所中西部高校,谁能上车?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版图上,中西部高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半数之多,是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然而,受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影响,中西部高等教育总体上与东部存在较大差距。3月11日,十三届
敲响警钟!超三分之一高温死亡是人类自己作的从工业革命以来,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全球气温不断升高,与之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数。据媒体报道,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新研究指出,所有与高温有关的死亡人群科学家研发新材料能大幅提升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电气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能大大提高普通光镜分辨率的新技术,从而可以直接用来观察活细胞中更精细的结构和细节。在应用这项新技术之后,能够将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变成所时间漏洞存在吗?在另一空间是否生存着另一个你呢时间漏洞如果真实存在,那么,现在在另一空间,是否生存着另一个你,由于种种细微介质的变化,产生不同的结果,奇妙的系列时间漏洞现象是否在像我们召示着什么?时间漏洞可以让时间静止,让时间软体动物牙齿中出现罕见矿物,或可辅助进食石鳖的齿舌前端及牙齿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石鳖(chiton)是一种生活在多岩石海岸线上的大型软体动物。当地时间5月31日,美国西北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论文称,他神秘宇宙冷知识合集!这个星球能看到活火山?从婵娥奔月到夸父逐日,我们不难看出,人类对于宇宙追逐探索的历史相当深远。到今天,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我们终于揭开了不少宇宙谜题,下面,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宇宙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计划再次推迟来源环球网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6月1日,外媒Engadget发布消息称,NASA将进一步推迟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发射时间,计划改在今年冬季升空,但NASA方面尚未决定具体的发射日期学我测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知识原子吸收光谱法常用知识1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根据被测元素基态原子蒸气对其原子特征辐射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元素定量分析的方法。原子吸收分析过程试液喷射成细雾与燃气混合后进入燃烧的火焰中,被哪些动物将在气候变化中生存?科学家利用基因组测序进行预测据外媒报道,气候变化正在加剧诸如栖息地丧失和温度波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将许多动物物种推向了灭绝的边缘。但是,科学家能否预测哪些动物将能够适应和生存?麦吉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组太空城市国际空间站也许你在科幻片里看到过太空城市,不过,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这个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在2000年10月31日,一艘俄罗斯宇宙飞船载着一名美国宇航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飞上太空,他们的一个月内连续出现两次日食!好奇号拍摄到火星日食罕见画面趣味探索讯日食是一种罕见天文现象。在科学界,日食现象也已被科学家解释得一清二楚,再也不是过去迷信认为的天狗食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能亲眼目睹地球日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因为现在还有很来看火星日食啦好奇号在火星上捕捉到两次日食!当美国宇航局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2012年着陆时,它带来了日食眼镜。桅杆照相机(桅杆摄像机)上的太阳能过滤器使它可以直视太阳。在过去的几周里,好奇号通过传回由火卫一和火卫二(火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