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我是如何14岁上大学的?袁岚峰

  关注风云之声 提升思维层次 导读
  我们现在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小学、中学人为地压低了学习的速度,让许多人以为只能按照这种蜗牛一般的速度来学习。
  许多人都知道,我是14岁上的大学。每次我出去讲课,听众都很感兴趣我是怎么上学的。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刚好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http://www.gov.cn/xinwen/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校外培训消失了,那么同学们应该如何学习?我的这些经历,也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一个很容易产生的想法是,我上学肯定特别早。但其实不是,我上学的年龄是——7岁。我6岁时曾经到一个小学去面试过,但被拒了,他们说我年龄没到!好吧,没到就没到。于是第二年,我去了另外一个小学。
  在上学前,我在家里就学过一些东西。我外公带着我读古典小说,我最重要的启蒙读物就是《西游记》。不是小人书《西游记》,而是吴承恩的原著《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厚本。所以我在上小学之前,就认识几千个字。
  《西游记》
  我妈教我小学数学,多位数的加减乘除之类。我记得清楚,多位数的乘法是我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的。当时还颇费了些精力,一开始搞不懂乘法的竖式是怎么回事,多做了几次练习就明白了。
  乘法竖式
  因此,我在小学一年级唯一可学的就是汉语拼音,这是家里没学的。花了两个月学完汉语拼音后,发现数学还在教"1 + 1 = 2",语文还在教"人口手马牛羊",这些都是我早已知道的。于是我父母来找小学校长,说我们家孩子在一年级没什么可学的了,能不能到二年级试试看?校长说:那就到二年级试试看吧,不行再回来嘛!这位校长十分开明,我一直非常感谢他。请注意我上小学是在1985年,那时全国的氛围都是支持跳级的,而现在反过来了,这是对培养人才十分不利的。
  到了二年级,立刻发现更没有什么可学的。一年级至少还能学个拼音,而二年级的语文我早就知道,数学只是多位数的加减法,我也早就知道。于是我父母又来找小学校长,说我们家孩子在二年级没什么可学的了,能不能到三年级试试看?校长说:那就到三年级试试看吧,不行再回来嘛!就这样,我在一年级待了两个月,二年级只待了20天。
  在三年级学完了第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期中考试时,我又考第一了。我父母又来找小学校长,说我们家孩子在三年级没什么可学的了,能不能到四年级试试看?校长说:那就到四年级试试看吧,不行再回来嘛!就这样,我在第一个学年结束的时候,来到了四年级。我第一次正常升级,是从四年级升到五年级。
  五年级到了最后两个月,我父母又来找小学校长,说我们家孩子在小学没什么可学的了,能不能到隔壁的初中一年级试试看?其实我妈就是隔壁初中的英语老师。校长说:那就到初一试试看吧,不行再回来嘛!那时小学是五年制的。于是我小学的最后两个月,是在隔壁的初中度过的。
  豆油藕粉
  初一的语文和数学教材,我自己读一下也都会了。唯一不会的反而是英语,因为我妈原来只教过我26个字母,并没有教我英语单词。于是乎,我在英语课堂上总是稀里糊涂地跟着念"豆油藕粉",还纳闷这些人为什么老是吃豆油藕粉。后来才知道那是"Do you often"!
  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语文和数学都没问题,只有英语没法考。最后初中的校长说,让你妈给你补习一个暑假的英语吧,回来再考,如果考过就上初二,考不过再回头上初一。就这样,我妈教了我一暑假的英语,回来就考过了,我在9岁的时候进入了初二。
  这就是我跳级的经历,小学和初一总共上了两年,一共跳了四级。所以我的同年级同学一般比我大四岁,有很多师弟师妹年龄比我大,我对此早就习惯了。
  后来我就没有跳级,一路正常地上到高三,14岁高考来到科大。还有一点值得解释的是,许多人以为我是少年班的,其实不是。少年班招的是高三之前高考的学生。我14岁的时候已经高三了,我是正常高考进来的,上的是化学物理系。
  科大化学物理系简介(https://dcp.ustc.edu.cn/4492/list.htm)
  许多人以为少年班是少年大学生的统称,这是误解。实际上,少年班学院是一个跟化学物理系并列的院系,我属于"少年班之外的少年大学生"。这样的人在科大是很多的,开玩笑的说法是"车载斗量"。例如我所在的92级化学物理系,总共30多个学生,其中就有3个人只比我大一岁,15岁来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的,跟同学们玩得很愉快。
  科大少年班学院(https://zsb.ustc.edu.cn/2017/0510/c13075a181694/page.htm)
  少年班是一个院系,但不是一个专业。这话的意思是,少年班学院的同学前两年不定专业,做宽口径的培养,打好数理基础,三年级以后自选专业,跟相应的院系一起上专业课。因此,少年班出来的可能是数学专业,可能是物理专业,可能是化学专业,等等。
  而我一开始就对化学物理专业很感兴趣,所以我直接就选择了化学物理系。大家可以想想看,一般学校的物理系就不学化学,化学系就不学物理。只有科大的化学物理系是个例外,它是全国唯一的数理化并重的系。我是因为对数理化都很有兴趣,所以选择了这个系,由此选择了这个学校。
  以上讲完了我上学的经历,下面来跟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教育、对学习的思考。
  最基础的道理是:学习、思考一定要专注。打个比方,认真地学一个东西,可能一个小时就学会了。而如果专注度不达到某个阈值,三心二意,有口无心,就可能花再多时间都学不会,反而产生一大堆的错误。
  专注是最基础的能力,但许多人做不到。我遇到过这样惊人的例子:我讲解一道数学题(https://www.toutiao.com/w/a1695737852097540),已经把答案、解法、要点、容易犯的错误都清清楚楚地写出来了,但在评论区仍然有许多人视而不见,非要选择那个错误的答案!
  两个公司招聘,哪家收入更多?
  坚持选择错误答案的网友
  这个惊人的例子说明,许多人缺乏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连最基础的看懂别人说什么的耐心都没有。由此可见,只要你端正态度,稍做努力,就足以超过90%的人。我经常在科普作品中说"了解这个知识,你就超过了90%的人",其实超过90%的人是非常容易的事!
  下一个层次的思考是:学一个学科最快的办法,就是去读这个学科的教材。我跳级的基本办法,就是去读高年级的教材,读懂了当然就掌握了。
  说到底,教材的信息密度应该是最大的,知识应该是最成体系、最有条理的。至少好的教材应该是如此。当然实际有很多教材编得不好,那是另外一个问题。但无论如何,看教材总比看教辅材料、网络文章、视频、漫画效率高得多。
  因此,我一直有个疑问:小学的数学为什么要学这么久?以前是五年,现在成六年了。其实小学数学说来说去只是多位数的加减乘除,加上一点自然数的性质,这按照大学的进度只是几节课的内容而已。
  大家不要笑,其实大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习的进度变得飞快。例如看看微积分的进度,一学期下来你在数学方面的视野、语言、思维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实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甚至仅仅为了在大学的时间内能学会几百年前的科学,就必须采取这种学习速度,这才是正常水平。
  我们现在一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小学、中学人为地压低了学习的速度,让许多人以为只能按照这种蜗牛一般的速度来学习。等到进入大学,一下子变得很不适应。我们需要强调一下,现在小学、中学的学习速度是被人为压低的,其实完全可以快得多。
  我的感觉是,并不需要特别出类拔萃的智力,只需要正常的智力,一路学到初中的数学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大多数孩子应该都能学会。这其实是最节约时间、最适合培养人才的做法。但很可惜的是,我们的教育部门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宁可用低水平的重复刷题占满学生的时间,浪费他们好奇心和记忆力最强、最适合学习的年华。这实在是我不能理解的。美国卡我们的脖子,我们这边还不愿意好好培养创新人才,这简直是自己卡自己的脖子!
  卡脖子
  由此可以引出下一层的思考:越深层的道理,越容易理解。许多人觉得道理说得浅点容易理解,对深奥的道理有种本能式的害怕。例如对我的科普作品,最常见的评价就是"通俗易懂"。但其实这是个错误的思维导向,"通俗易懂"也远不是我的科普作品中最重要的特点。正确的理解是,很多事情是道理说深了容易理解,说浅了反而糊涂。
  例如小学时为了解鸡兔同笼等问题,需要讲很多技巧,让人晕头转向。一旦明白这些都可以用方程组来解,立刻就豁然开朗了。一个技巧代替了无数的技巧,不但是数量上的巨大节约,而且能看出原来那么多技巧之间的内在联系。
  鸡兔同笼
  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有一段格言:"数学中每一步真正的进展都与更有力的工具和更简单的方法的发现密切联系着,这些工具和方法同时会有助于理解已有的理论,并把陈旧的、复杂的东西抛到一边。"所以想要把事情简化,最好的办法往往是学得更深,而不是更浅。这从另一个层面阐明了我的问题:小学的数学为什么要学这么久?
  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1862 - 1943)
  我还有另一层面的经验。每当我为了科普去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时,学得越多越深,我写出来的就越生动活泼。如果我所知的很有限,那么我能写的就只有这一点点,那还能有什么趣味?
  由此可以引出下一层次的思考:人类的知识是一个树状结构。极少量的树根、树干,比大量的树枝、树叶重要得多。
  为什么有些人读书能获得深入的理解,而有些人读书只是获得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因为前者读的是树根、树干,后者读的是树枝、树叶。你如果只读树枝、树叶,你的思想就永远是支离破碎、不成体系的,达不到高的境界,缺少原创能力。而如果你先读通了树根、树干,你就可以建立起成体系的思想。当你对某些树枝、树叶有需要时,你去读它们就可以高屋建瓴,一鼓而下。你还可以生发出新的树枝、树叶。
  一个有趣的例子,来自历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
  陈寅恪
  1912年,陈寅恪留学归来,拜访前辈历史学家夏曾佑先生。夏曾佑对陈寅恪说:"你是故人之子,从国外学了那么好的学问回来,很值得庆贺。我自己则只能读中国书,外国书看不懂。不过,近来已觉得没有书可读了。"这话令陈寅恪很是不解:世上的书无穷无尽,怎么会无书可读呢?但几十年后,陈寅恪明白了。他说:"中国真正的原籍经典也只不过一百多部,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已。"
  夏曾佑
  这些道理很容易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这么做?因为对大多数人来说,树根、树干很难读,一看就头疼。一边是无脑爽文,一边是经典著作,你愿意读哪个?
  但你如果是个有追求的人,你就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品味,跟惰性做斗争。如果你能达到看到高水平的文章就亲近,看到低水平的文章就排斥,你就有希望了。就像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出师表》
  用武侠小说作比喻,读树根、树干就像练正宗内功,开始进步缓慢,但根基扎实,后期不可限量。读树枝、树叶就像练邪派武功,开始进步神速,但很快就到了瓶颈。其实这个比喻还有点不确切,因为大多数人根本就没有练功的意识!
  马钰教郭靖内功
  下一个层次的思考是:怎样才算真正理解一个知识?回答是:当你能用多种方式对别人解释的时候。
  这个答案包含两个要点。一个是,只有当你能对别人解释,才算是理解了一个知识。这叫做费曼教学法,又叫做费曼学习法,其实教学就是学习。有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一门课教下来,收获最大的往往不是同学们,而是教师自己。
  理查德·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 - 1988)
  第二个要点是,人的思维是一张网络。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能记住这么多东西,回答很简单:只有当你能把一个事物放到你的思维网络中,跟其他事物建立联系,在很多其他场景下都能想起它来,触类旁通,你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它。例如我前边引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你注意到了吗?
  在博物馆听解说的时候,如果你向解说员提问,你经常会发现他只能重复一遍解说词。这说明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自己讲的内容,只是死记硬背了一套说法。而一个好的科普作者,应该能回答观众的各种问题,从观众的提问中就能判断出他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他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然后组织语言,给出对他最适合的回答。因此,我对每位提问者的回答都可能不一样,这才是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
  孔子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我的科大师叔、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曹则贤老师的一个非常精彩的论述和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
  曹则贤(右)
  每个人都有自己读书的范畴,包括四个维度:一,用什么语言读(中文、拉丁文、希腊文、英文、法文等);二,读什么领域的书(数、理、化、天、地、生、文学、艺术等);三,读什么深度的书(从泛泛的介绍到最高深的专业巨著);四,为什么目的读(是休闲阅读,还是掌握专业知识,还是成为领域专家,还是为中华民族之崛起,为拓展人类文明)。
  比如说,刘备先生的读书范畴是,用中日西法俄语,读世界文学的经典著作剖析,目的是给研究生开课。关羽先生的读书范畴是,用中英德俄语,读磁流体力学的专业研究杂志,目的是空间科学研究。张飞先生的读书范畴是,用自己的母语,读情感科学、心灵鸡汤的小报和网络洗稿文,目的是……恐怕他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啥,探索人类未来婚姻结构?
  关公读《春秋》
  你觉得,自己的读书范畴更像刘关张哪个人呢?大概跟张飞同类的是最多的!
  张飞:俺也一样!
  一个人如果能总结和反思自己的读书范畴,就是进步的基础。 扩展阅读:
  减负之问: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袁岚峰
  中国为什么缺乏顶尖科学家的钱学森之问,或许该从基础教育上找答案 | 袁岚峰
  深奥才简单——对研究生和大学生的一些建议 | 袁岚峰
  事情总要有个限度,社会主义终于对"教育培训生意"说话了 | 陈经
  假如往日重来,我会如何读书丨曹则贤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袁岚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系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长,"科技袁人"节目主讲人,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入选"典赞·2018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归,知乎@袁岚峰(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种群数量不到50只它们是地球上最与世隔绝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世界上最干燥的环境之一,美国莫哈韦沙漠的心脏地带。这张图片包括了此物种的全部自然分布范围,具有所有脊椎动物中最小的地理分布。面积大小只有6米长3米宽,是它们摄食和产卵的唯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黑洞诞生导语WM凯克天文台观测到第一次观测到黑洞诞生,它坐落在距离我们2亿光年的星系CGCG137068的一角。去年6月,天文学家注意到大力神星座出现了一个神秘明亮的天体。在两周多一点的时观测宇宙那些事,太空望远镜是如何帮助科学家观察宇宙的呢?写在前面眼睛是我们心灵的窗户,因为有眼睛的存在,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万千世界,无数的光芒通过眼睛成为了一次次美好的回忆,比如爱人的笑容,母亲的面庞,父亲的严肃的眼神等等但是天文学上,宇英媒NASA称有望很快发现火星生命英媒称,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吉姆布里登斯廷说,可能很快就会发现外星生命。据英国每日邮报2月22日报道,布里登斯廷当天在华盛顿对听众说,他的专家团队可能会有历史性的发现。在天涯海角迄今最清晰的照片传回地球这张照片由新视野号拍摄的9张天涯海角的照片综合而成。来源美国太空网科技日报记者刘霞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视野号探测器拍摄的天涯海角(Ultima深入地球内部,揭开地球深处钻石形成的秘密!博科园本文为地球科学类了解全球碳循环为科学家提供了有关地球可居住性的重要线索。这就是为什么与金星相比,地球有温和稳定的气候和低二氧化碳的大气层。例如,金星处于失控的温室状态,表面温10亿年前太阳系曾有三颗地球,为何如今仅剩一颗?太阳系一直都只有一颗地球,10亿年前太阳系曾有三颗地球的说法纯属谣言我们的太阳系诞生于46亿年前坍缩的分子云中,高速旋转的恒星盘在产生恒星后,剩余物质在太阳引力作用下慢慢凝聚成星球地球上为什么有这么多水,这些水都从哪里来?水资源地球上约30是陆地,却有约70是海洋。在南极和北极也有大量的水冻结成冰,这些水从哪里来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科学家们对此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我们仍然不太确定,但它可能是两个地方的超光速真的可能存在!你应该知道的科学真相2011年9月22日,自然杂志报道了一条科学新闻,意大利格兰萨索实验室的奥佩拉项目的研究人员在接收730公里外的发射的中微子束时,发现中微子速度达到了299798454米秒,这比光国际空间站将首次迎来阿联酋宇航员央视网消息当地时间25日,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在迪拜宣布将于今年9月将一名阿联酋宇航员送入国际空间站,这也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阿联酋宇航员。在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穆人类不能指望太阳活动减弱摆脱气候变化问题!新的研究表明人类不能指望太阳活动减弱能在不久的将来帮助我们摆脱气候变化问题。太阳活动的盛衰以11年为一个周期,科学家们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通过仔细追踪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上黑暗的
古籍名句太白阴经文子人物志名言合辑,收藏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又称太白阴经,道家著作,中国古人认为太白星主杀伐,因此多用来比喻军事,太白阴经的名称由此而来。作者为唐朝的李筌。中国古代重要兵书。唐代宗时河东节度使都虞候李筌撰。李新年献词2021,凛冽岁月中把自己活成一把伞从青岛回成都,飞机刚降落,在一个财经微信群里,看见深圳女孩这个词,瞬间被击中。速度转发给闺蜜S,看看,是不是你的真实写照?这几天,全国都在谈论深圳女孩。事件起因是微博上有个大V休闲中美金牌苦斗胜负看今天作者刘安远东京奥运田径赛事昨天结束了在田径场内的全部比赛,美国在男女4X400米接力中都以绝对优势赢得金牌。这样,在奖牌榜上,中国以38金领跑,美国36金紧随其后。东京奥运将在今天太空那么大想去逛逛不?维珍银河290万元太空航班机票开售(华盛顿综合电)英国富豪布兰森的公司维珍银河周四重新开放航天机票销售,票价从原先每座位25万美元(约162万元人民币)大幅提升至45万美元(约292万元人民币)。该公司表示,首次商背叛妻子后和妻子同房时是什么感受?介绍在婚姻中,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忠诚。但并非所有的夫妇都是这样。有些夫妻因为关系个人思想或环境的改变而背叛婚姻。那么,如果一个男人背叛了他的妻子,当他和妻子睡觉时,他会有什么感资本运作金融理财,坑了太多想不劳而获的人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身上连1000块钱都没有,却觉得100万都是小钱,总觉得自己发财只是迟早的事情。有的人天天嘴里说的上百万上千万元的大生意,吃顿饭都要逃单动不动都是保时捷只有知道未来什么最赚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希望,在黑暗生活中的一盏明灯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希望中,我们都相信未来会更美好,所以无论现在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努力奋斗着!一现在的商业模式太落后了!我们都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无论你2020年懂得的道理不要听别人说什么,一定要看他在干什么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教着你怎么赚钱的!有教你自媒体创业的,如何一部手机就能月入过万有理财专家股市大V要带着你一起赚钱的,投资理财睡后收入年赚百万的还有哭着喊着给你指导迷津带你走上人年轻人不应该拿命换钱,996不是福报2021第一周,拼多多摊上了大事,去年才入职的23岁员工的猝死,然后知乎的一篇声明把拼多多迅速推上风口浪尖,虽然拼多多火速删掉声明并指出这是个人行为,但这已经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从不让养猪到不让生火,种地又不赚钱,农民还能做什么?你有没有看到这个消息一些农村不让农民烧煤取暖,在北方夜间零下十几度了禁止烧煤取暖,只能使用电和天然气。因为专家说使用土灶烧煤会污染环境,农民应该响应国家的号召,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消费者没钱消费,无论是实体店还是电商,都没有钱赚都要倒闭实体店和电商的争论,其实是利益之争最近网上关于实体店和电商的争论,可以说已经达到白热化的程度!互联网电商说自己提高商业效率,降低商业交易成本,让更多的人实现了创业就业实体店老板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