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地球能否被挖穿?苏联曾用了24年试验,最终得出结论

  1945年9月2日,日本人在美国这里签署了投降协议书,这个举动代表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
  但与此同时,世界迎来了两极争霸的局面,就是 美苏冷战 。
  美苏冷战
  美国和苏联此时 在各个方面都要暗暗较劲 。苏联把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美国就要把阿姆斯特朗送上月球。
  在1949年-1953年时段,苏联和美国又开展了核武器的比赛,互相比较谁的核弹头数量更多。后来又相继攻打阿富汗,911事件之前是苏联和阿富汗动粗,911事件之后就是美国和阿富汗暴力对抗了。
  除此之外,在当时两个超级大国还要比较人造卫星、火箭等等方面,各种烧钱各种 不计成本 。
  苏美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
  后来美国和苏联对外太空竞争不感兴趣了,又开始了掘地三尺式竞争—— 比赛看谁能先挖穿地球 。
  这项竞争甚至要追溯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也就是1961年, 美国 提前动手启动了一项超级大哥式工程,就是钻穿地球莫霍层的 莫霍计划 。
  "莫霍计划"
  遗憾的是这个计划 仅仅执行了5年,就被迫终止了 。终止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 这项计划的执行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挖掘地面又是极其烧钱的活儿。所以在1966年8月27日,美国通过议院的投票表决,一致否认了这项烧钱的运动,而且由于被迫停止,美国也没能挖掘到地球的莫霍面。
  那么人们到底可不可以挖穿地球呢?挖穿地球会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这件事苏联的操作给出了参考答案。
  地球真的能被挖穿吗?
  所以本期科普内容,就为大家讲一讲美国和苏联冷战时期,苏联掘地三尺这些事儿。 探秘地球内部
  为了更好地理解挖穿地球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先试着详细了解一下地球的构造。我们都知道,地球的结构是层状的,地球主要是由 地壳地幔和地核 来构成。
  如果从物理层面上细致的划分,还可以划分为大致五个部分,依次是 岩石圈、软流层、地幔、外核和内核 。
  地球由不同的圈层构成
  从地面向地球内部看,最表面的那层叫 地壳 。也就是 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地壳的深度大约是在五公里到三十五公里之间。
  比较厚实地叫做大陆地壳,其主要成分是含有硅酸盐和钠钾氯的岩石构成的。也正是因为大陆地壳的 主要元素是硅和铝 ,所以以名归名,这一层也被叫做 硅铝层 。
  而在海底部分就是比较薄的 岩石层 了,这个岩石层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镁和硅酸盐的岩石组成,所以理由同上,海洋地壳就叫 硅镁层 。
  "地球剖面"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算下来也就只有 17公里 ,这对于整个地球的半径来说,是非常薄的一层了。而地壳上层是花岗岩,地壳下层是玄武岩,这些岩石统称 岩浆岩 。
  再说地幔,地幔就是地球的中间层,地幔深度可以到达2890公里。地幔最底部的压强非常非常的大,可以达到 140万个大气压 ,意思就是 一个电子都能挤出全部原子 。
  地幔主要是 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 ,这属于地球内部质量最大,同时体积也最大的一层。地幔的岩石也是含有铁和镁的硅酸盐岩石组成,这个和第一层的地壳很相接近。
  深下地幔高导电的超离子态
  虽然地壳属于固体,但是由于 高温 ,使得硅酸盐拥有了很强的 延展性 ,可以在很长时间内进行非常 缓慢地流动 。
  地幔内部的游动表现在地壳,也就是地表上就变成了 板块运动 。通常地幔的熔点和粘性会随着压强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从地幔开始越向下压力越大,而地幔下部分要比地幔的上部分更牢固,地幔的上部分比地幔的下部分更加容易流动。
  所以地幔又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 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有一个软流层,就是容易流动的部分,这里由于大量的放射性元素聚集,所以这些元素会 把岩石熔化成岩浆 ,所以说,这里也是 岩浆的发源地 。
  岩浆喷出
  而下地幔前文科普到了,相对于上地幔压力更,所以也更坚固密度更大,因此这里是非常坚硬的固态。
  最后就是 地核 。地核的密度要比地表的每平方米多出两千千克。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地球最核心的区域要比地表有着密度更高的物质。同时这里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巨型的 核反应堆 。
  地球内核
  地核由两个部分构成,属于 固体 的 内核 以及被包裹在外面的 液体外核 。固体内核半径为1220公里,而它们俩合在一起的总半径是 3400公里 。固体内核和液体外核的主要成分是铁和镍。
  这是由于在45亿年前的最早时代地球,那时地球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大火球 ,不像现在是一枚水球。火球时期高温熔融状态就使得 比较重的物质逐渐下沉到了地球的核心 。而比较轻的就逐渐漂浮在地表上,也就是现在地壳。在这样的过程被叫做行星分化。
  地球变"火球"
  所以由此可以推断出地核的主要成分就是80%的铁和镍,还有一些重元素例如铅和铀,当然更有一些其他的轻元素。
  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地球最内部很可能富含 铀金、铂还有其他的亲铁元素 。
  而地核的温度非常高,地幔于地核的交界处温度就已经达到三千五百摄氏度了,而外核于内核的交接温度更是有六千三百摄氏度, 核心为六千六百摄氏度 ,这个温度 快和太阳温度持平了 。
  地核的温度几乎可以融化一切物质
  所以我们可以看得出,如果挖掘地球,地壳薄薄的一小层算是很好挖掘,如果挖过了充满岩浆的软流层,继续向下地幔进攻,就会发现那里 又硬又坚固 , 非常难以挖掘 。
  那么前苏联又是怎么做的呢? 苏联24年挖掘历程
  由于当时美国人已经率先开启了挖掘莫霍面的行动,于是苏联也展开了对决。在 1970年 ,苏联在科拉半岛附近开启了挖掘计划,这个计划就叫做 "科拉超深钻孔计划" 。
  这个计划里的超深二字一看就体现了前苏联的野心程度。于是在那一年的5月24日,计划开始了。
  挖穿地球的计划开始了
  地上打井可以说轻而易举。但是前苏联想要进行任务可是 挖穿地球 ,这就已经不仅仅是深度问题了,还要考虑岩石的坚硬程度,以及地幔地区的压强,甚至是 越往地球内部温度越高 的问题。
  这十分考验钻地材料。所以在当时,苏联的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材料对比,最终合成了十几枚号称钻天钻地的探头,这些钻头 能够在316摄氏度的高温下进行正常作业 。
  一开始还好,这是几个钻头非常威猛,但是 到达地下深层的时候,钻头明显没有那么好用了 。
  苏联钻井工人
  经过科学家们 24年 的坚持不懈,直到1993年,前苏联人挖掘到 12262米 的时候,彻底挖不动了。于是 计划彻底结束在1994年 。
  这时人们对于计划彻底结束的原因议论纷纷,大多的推测都不靠谱,其实真正挖掘不下去的原因共有三点。 经费严重不足
  首先说前苏联这个挖穿地球计划,要比勘探石油更加费钱一百倍,钻头是 易消耗品 要时常更换, 成本极其高 。如此看来,这个挖穿地心的烧钱项目,简直就是一个超级销金窟或者无底洞,根本就填不满。
  而且当时苏联在和号称帝国坟场的阿富汗打仗,这张战争花了将近 一千亿 间接导致了 苏联解体 ,所以在此之前更没有钱分给钻地工程了。
  在阿富汗战场的苏军
  技术不达标
  其实钻地面还算是比较容易的了,当挖掘到一万多米的时候,钻杆看似钢铁之躯能无坚不摧,实际上它 在一万多米的地下就像面条一样柔软 ,说断裂就断裂,丝毫没商量。
  这就是典型的技术问题,那时的苏联 钻探设备已经不足以支持继续向下挖了 。而瑞典作为出身在矿上的国家,对挖地工程非常熟悉,所以技术方面也很先进。
  钻探设备
  当时苏联特意向瑞典请教, 花大价钱购买瑞典的挖地技术 ,这让瑞典狠赚了苏联一笔。然而遗憾的是,即使购买了瑞典的技术也是个徒劳, 根本就挖不动 。 效益不理想
  苏联为什么要进行挖地球比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想要试一试自己和美国到底谁是老大,你这个领域出色,那么我在这个领域同样不落后。所以美国进行挖地计划之后,苏联也紧跟而来。但是这个科研项目的 收益其实非常不理想 ,就是典型的劳民伤财。
  所以当苏联面临解体,经济状况恶化的时候,就更没有兴趣进行挖地球了。
  深度止步于12226米地球到底可不可以被挖穿?
  虽然苏联由于经费以及技术种种原因,停止了对地心的挖掘。那么 人类真的能挖穿地球吗?
  答案是:以目前人类所能掌握的技术来说, 无法挖穿地球 ,就算技术和经费双重允许的情况下,也 不允许人类挖穿地球 。
  有科学家提出了很多假设。我们的地球包裹着厚厚的大气层,大气层的成分是 20%的氧气和大量的氮气 。而地球的模式就是封闭型的一层又一层,越往核心走就会面临越大的压强,直到最里面的地核是类似于核反应堆和岩浆的物质。
  地心岩浆示意图
  如果这个时候地心被穿透了,那么 压力会泄露 ,就会导致地核最里面的 岩浆物质以及核反应堆再也不受控制 ,那时将会像摇晃过的可乐,只要一开盖直接喷出地球表面向大气层冲去。
  那么再配合大气层中的氧气等易燃气体,引起地球从里到外的 大爆炸 那简直是分分钟的事儿。
  然后漫天的大火从天而降,人类也成功 "喜提灭绝" 。
  因为地球被钻穿了,压强改变了气体也燃烧的差不多了,此时 地球的质量就会发生改变 ,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变得不知道是快了还是慢了;而且地球也更会偏离原来的自转轨道,就像酒驾的人摇摇晃晃开车,地球 或将和哪个星球来一个亲密"拥抱" 。这个结局简直是太可怕了。
  地球行星相撞

周智伟前沿技术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研究了脂肪量和脂肪位置与飞行员脑连接的关系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全脑方法,研究了军用直升机飞行员身体中总脂肪质量和内脏脂肪组织与脑白质完整性之间的关系,表明适度的脂肪能增强脑连接。缺乏运动郭宇美国防部副部长阐述工业界持续支持国家安全优先事项的方式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美国国防部网站2021年9月1日报道美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第30届宾夕法尼亚州商展会上表示,美国的工业政策依靠的是市场信号和明确的投资重点,国防部研究国防工业美总统行政办公室提出加强美国科研体系安全和完整性的举措建议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2021年1月14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第33号总统备忘录美国政府支持国家研发安全政策(NSPM33),以加强美国研发活动抵御国外干涉和破坏的能力。为此大国军力美国哈德逊研究所提出美海军未来兵力结构发展建议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2020年6月,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在众议院军事委员会海上力量与兵力投送小组委员会召开的美国海军未来兵力结构需求会议上,公布了面向2045年的美海军兵力结构评估技术时代的身份恐惧文胡喆技术时代的身份恐惧余生也晚,余学也粗,加上最近搬家。以至于要援引一段看过的掌故的时候,竟然找不到原书,所以只有写个大概。这掌故来自于高拜石先生的古春风楼琐记。高先生字懒云,笔医疗圈版的后浪推出,新时代医生要说什么?文当下君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没有看到8。19日澎湃新闻发布的一则短视频新时代医生说,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天是中国的医师节。这就要说到,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也就是山海经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有可能是人类丢失的时代曾经有人说过山海经不仅仅是一本小说,无论从古历史学还是一些杂文上来看,山海经有可能是人类丢失的一个时代。通常人们一直认为山海经的第一部分南山经这一卷记录的东是从浙江的舟山群岛到湖南专家建议已经治愈的的人员最好100天后再考虑备孕现在疫情可以说影响深远,就从现在全世界将近200多个国家发现了确诊患者就可以发现这次疫情已经超过了当年非典的影响力,传播速度之快,一旦扩散就很在很快时间内把它稳定下来。目前从世界总前沿技术用于冰霜监测的微波谐振传感器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受加拿大国防部资助,奥提根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微波谐振传感器,可快速准确检测装备表面的结冰情况。结冰会对给运输业造成严重损失,现有的冰霜检测系统通常量子纠缠的本质是什么?下一场科学大门即将被打开量子纠缠是一种神奇的自然现象,两个处于量子纠缠状态的电子,一个在火星,一个在地球,当他们其中一个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就会瞬间知道其中一个的状态,好像两者之间的这种神奇异地信息传递,已前沿技术溶液处理法制备铁电尼龙薄膜获取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高分子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低成本的溶液处理法合成了奇数铁电尼龙薄膜,并制成了电容器。奇数尼龙(尼龙的重复单元具有奇数个碳原子)材料具有铁电性
第一份嫦娥五号带回月壤研究论文,发表在国外杂志上,大家再等等科学的事情,只有专业的人才能明白,为何会如此。大家都知道,我国的学术领域在近两年已经有了很大的动向,其中对于学位职称以及工作岗位的评定,将会降低相关论文在其中所起到的比重。不过,此戴森球是宇宙二级文明的标志?科学家为什么一定要制造戴森球呢1960年科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戴森球的概念,这种神奇的人造天体似乎成为了宇宙二级文明的标志。作为能够开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戴森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归根结底,这只是一个假想中的Lucy(露西)发射倒计时!NASA在金融危机到来前的狂欢?NASA宣布将于10月16日将发射名为露西的航天器,对木星上的特洛伊小行星带进行研究,以进一步了解45亿年前太阳系的形成过程。露西号航天器效果图至2007年9月,已经确认的特洛伊小金星伴月10日再现天宇,这幕星月童话浪漫依然天文科普专家介绍,继9月10日后,金星伴月这一美丽天象将在10月10日再次上演。届时只要天气晴好,全国各地感兴趣的公众凭借肉眼都能目睹到秋日里这幕浪漫唯美的星月童话。按离太阳由近及地球是圈养人类的动物园?太阳系有4道墙,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出去地球是圈养人类的动物园?太阳系有4道墙,我们或许永远无法出去?大家都知道,从远古时期开始,人类便开始对于宇宙的探索,由此也衍生出了许多的神话故事,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人类一种新的理论来测试外星行星探测的假设和方法光学成像系统(模拟成一个薄透镜)用来区分两种假设。假设H0只有恒星存在。假设H1存在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与恒星相比,行星的强度要弱得多。资料来源HuangLupo。无数天体物理学家和卡戎让冥王星失去了九大行星的地位!这是怎么回事?小时候我们在学习天体知识的时候,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地球太阳系银河系猎户座等等星体,让人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我们身处的太阳系。在这个天体系统中存在着一颗恒星(太阳),九颗行星。不过等我上核武器摧毁小行星?如果地球真的被撞击,核武器能拯救人类吗?自从被发明出来的那一天起,核武器就成为了悬在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的两颗原子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以至于谈核色变。所以才会有那句非常著名的言论如果真的爆发如果我们能够成功建立虫洞,那会怎样?当然,我们能探索到的宇宙的地方受限于我们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一方面,我们知道,无论能推动我们的引擎有多快,它永远也没有办法超过光速。另一方面,我们都普遍认为,由于类似祖父驳论这样无冰封地球地球这么大,该如何冻住?又该如何解冻?雪球地球又称为全球冻结,是为了解释一些地质现象而提出的假说,指的是大部分的地球表面都被厚厚的冰覆盖。1992年,来自美国的约瑟夫柯世韦因克首次提出了这个假说。随后,同是来自美国的保首次在中国发现混翅鲎化石板足鲎(hu)是生存于古生代的一类重要的节肢动物,是现代蛛形纲的近亲。因其形似蝎子,故俗称海蝎。板足鲎最早出现于奥陶纪,在志留纪达到多样性的巅峰,之后走向衰落,于二叠纪末全部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