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国燕子每年飞南方过冬?科学家是南非

  家燕是我们最熟悉的鸟类之一,它们每年都会有几个月时间将巢筑在我们房屋内,或者屋檐下。每天是抬头不见低头见,说它和我们同吃同住也不过分,在我们小的时候无论是语文课本里,还是儿歌里,都会对这种小巧可爱的鸟类有很多描述。我们从小就知道燕子每年春天都会来到我们家里做客,到了冬天以后,它们又会飞回到南方过冬,在我们的印象里燕子一直都是在国内完成迁徙。
  不同于家燕,在北京有一种燕子叫做雨燕,因为喜欢在中国古代建筑楼内筑巢,又被称为楼燕。虽然同为雀形目燕科,可并没有很近的亲属关系,雨燕的体积也更大,飞行能力更强,飞行高度更是家燕可望不可即的。同样是每年要飞往南方过冬,但是燕子要去的南方指的究竟是哪里呢?近期就有科学家研究发现,不论是雨燕还是家燕飞往的南方,其实并不是我国的南方,而是地球的南方。
  在500多年前的中国人就发现,这种每年春天都要到北方筑巢,然后在冬季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鸟类一直保持这种状态。这种掌心大小的雨燕,看似平平无奇,却有着极强的飞行能力。北京雨燕是最接近《阿甘正传》里的"无脚鸟"的鸟类之一,它们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用来飞行迁徙,短短的一生中不是在飞行,就是在筑巢繁衍下一代,除了睡觉以外,连进食也是在飞行的过程中捕捉昆虫,哪怕是"相爱"也是在飞行中完成的。
  每年的4月下旬,雨燕都会如期而至,在高空中盘旋俯瞰着这座有着古老历史,又充满新生活力的城市。它们在北京城的古老建筑物上,寻找到了自己的心仪的筑巢点,在每个清晨和日暮,它们纷纷相约在房檐下,屋脊上追逐吵闹,数百年来已经成为北京的特色。到了8月份前夏季酷暑正热情释放的时候,雨燕又开始准备长达数月的迁徙了,目的地究竟是哪里呢?
  在2014年之前因为科技手段有限,使用的原始环志观测手段效果很差,原地回收率仅30%左右,而且在数万公里的路程中,很难有效记录雨燕的活动轨迹。而比原地回收更有研究价值的异地环志回收率却极低,甚至在1998年到2015年之间的异地回收率接近为0。通过科技手段无法实时收集雨燕迁徙数据,在其迁徙的路径中,也并没有针对性地安排人员记录雨燕飞行信息,所以多年来对雨燕的迁徙情况一直无法有效研究。
  一直到光敏地理定位仪的出现,才改变了无法有效研究雨燕迁徙的现状。这种仪器质量更轻,待机实际更长,记录数据更多样,是研究雨燕迁徙最好的方式。在2014年当雨燕重新返回北京的时候,我国的观鸟协会成员在31只雨燕身上安装了定位仪。第二年的同时期该组织在北京回收了这31只雨燕其中的13只,另外又在25只雨燕身上安装了定位仪。
  经过研究人员对光敏定位仪中记录的数据研究发现,北京雨燕的最终目的地是南非和纳米比亚。一年一次地来回将近三万公里的路程,中间风雨无阻要经过两个大洲,飞过20多个国家,在它短短十年的寿命中飞行的距离达到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雨燕先是飞往内蒙古,然后转道西北方向飞往中亚,最后穿过阿拉伯半岛,在11月份到达南非。主要集中在喀拉哈里国家公园地区,这里有广袤的草原,生活着大量的昆虫,可以为雨燕在11月份到次年2月份提供充足的食物。第二年的2月份它们又重新飞往中国,路线几乎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在通过它们的飞行轨迹可以看出,在路线选择上它们规避了高山和海洋。因为跨海和翻越高山会有极大的能量消耗,在遇到天山和喜马拉雅山等高海拔的山脉时,雨燕会果断选择绕路避开,到低海拔或者盆地地区做修整。
  2015年的研究发现,在迁徙到北京的雨燕数量仅在3000余只,当时由于对雨燕的了解甚少,所以一系列保护措施效果并不好,比如在2008年时观鸟协会提议修建雨燕塔,但是修建好的雨燕塔最终沦为了"麻雀塔"。所以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弥补了我国雨燕迁徙数据的空白,通过详细研究雨燕的生活习性达到保护雨燕和其栖息地的目的,也能更好的了解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其他动物的生活。
  中国燕子每年飞"南方"过冬?科学家:是南非
  燕子过冬的"南方"在我国?错,是1万公里远的南非

国际最新研究在陨石中发现DNA主要成分或由陨石带来地球中新网北京4月27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行星科学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在陨石中发现DNA的主要成分,他们认为,对组成DNA和RNA必不可少的嘧啶碱基光速让人难以理解,证明时间其实不对称,专家曾观测到19倍超光速光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它无处不在,充满宇宙的每一个角落,我们无时无刻都不在与光打交道,没有光我们的眼睛就会完全失去作用,即便你的眼睛拥有2。0视力,那也和瞎子没什么区别。光(图表)星空有约4月29日将迎2022年观测水星最佳时机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4月27日图表4月29日将迎2022年观测水星最佳时机4月29日,神秘的水星将打开观赏窗口。天文科普专家介绍,这是今年水星的第三次大距,也是第二次东大距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空间站的四颗行星在天空中排列的光弹图像4月27日,行星木星金星火星和土星与月球一起在罗马上空闪耀,而中国天河一号空间站则于当日穿越天空。国际空间站和中国的天河一号站在清晨的天空中为意大利天体物理学家吉安卢卡马西拍摄了四NASA发布未来十年重要探测任务来源科技日报几十年来门可罗雀的天王星可能会迎来访客。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将向天王星及其卫星派遣探测器。图片来源英国自然杂志网站今日视点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美国行星科学家发布了科学家们正在解决土卫六难题以寻找外星生命在离你坐的地方约10亿英里,在土星的岩石环附近徘徊着一颗卫星,那里有着丰富的湖泊和河流。在它的天空中,有云彩,在它的土地上,有有机分子。包围着这个球体的则是密集的大气层。阿它是迄今元宇宙是什么?13个常见问题指南说明白元宇宙概念FAQ(综合指南)回答有关元宇宙的13个常见问题近来,元宇宙成为科技和资本领域的热点话题,在过去几个月时间里,主要的科技公司已经投入了数百亿美元来建设元宇宙并开发与元宇宙相关的技术中外航天科学家宇航员博物馆馆长科幻作家连接人类和宇宙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天问一号总设计师张荣桥与NASA火星项目科学家AmitabhaGhosh如何解密人类对火星的情有独钟?王亚平在浩瀚太空出差时对地球说了什么?网红院长单霁翔所从事的文化遗产和博物SpaceX发射乘员4任务,使用一艘新的载人龙飞船发射时间2022年4月27日1552发射地点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发射火箭猎鹰九号B1067。4发射载荷自由号载人龙飞船北京时间周三下午,SpaceX的四手猎鹰九号火箭将四名宇SpaceX全新载人龙飞船送4名宇航员前往国际空间站澎湃新闻记者张静美东时间4月27日3时52分,NASA宇航员谢尔林德格伦(KjellLindgren)鲍勃海恩斯(BobHines)和杰西卡沃特金斯(JessicaWatkins)新华全媒全年计划发射次数602022年中国航天依旧繁忙2022年中国航天日宣传海报。(国家航天局提供)此时此刻,离地近400公里的轨道上,天和核心舱感觉良好,已接待两拨来客,等待着今年空间站建成那一刻36000公里,这个轨道高度上,北
东南大学的这项新成果有望助力未来建造月球及火星基地现代快报讯(记者阿里亚)嫦娥登月祝融探火天宫遨游中国航天的追梦之旅一刻未曾停息。想要到达更远的地方并建立基地,利用太阳能是重要的选项。近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陈震教授团队与美国加1天两度展开发射,中国航天密集射火箭,向世界传递出一个信号8月24日23时41分,对于中国航天事业而言又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距离上一次融合试验卫星0102星发射仅仅相隔了4个多小时,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再度成功点火升空,将通信技术试验中国航天创下新纪录4小时连续两次发射成功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邱晨辉)北京时间8月24日23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七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早已布局!半世纪前,钱学森就已提出空天飞机三步走的计划由于战争流行病气候变化等原因,人类越来越担心它们在地球上的灭绝。因此,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空间技术,希望尽快开发太空。虽然中国的航天技术起步较晚,但它现在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员发现一座短命岛屿地球最北新岛屿科幻网8月31日(康文颖)据报道,丹麦6名研究人员在前往欧达克岛(1978年被发现,被学者认为是地球最北岛屿)采集样本时,由于导航出错,直升机降落在欧达克岛以北780米的一小片陆地木星卫星木卫三发现水蒸气天文学家使用哈勃太空望远镜的档案数据发现了木星卫星木卫三大气中水蒸气的第一个证据,这是水蒸气从月球冰冷的表面热逸出的结果。木星的卫星木卫三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是第九大天体。它容日媒日本科学家在北冰洋发现浮游植物可合成燃料取代石油中国小康网8月30日讯老马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JAMSTEC)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和日本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生理学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北冰洋发现了一种浮游植物,能合成与石油同等的燃料。过去奥伯斯佯谬证明可怕事实?爱因斯坦凭什么认为宇宙是四维的?哲学受制于常识,而科学突破常识。宇宙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困扰了哲学家们几千年的谜题。德国的天文学家星云起源说的假设者康德,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时空悖论,早期地球对生命来说真的很可怕自大约45亿年前形成以来,地球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最初,它是一个熔球,但最终,它冷却并分化了。月球是由地球与名为Theia的原行星(可能)碰撞形成的,海洋形成,并且在大约40亿年前苏联挖穿地球的梦想止步于12262米,我们能挖穿地球吗?很难上天入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而从人类认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天什么是真正的地后,想要达成梦想的心情就越发强烈了。什么是天?天就是宇宙深空,什么是地?地就是脚下地球。上天很难,因为要121亿光年外的一个星系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早期宇宙与高红移星系团组通过分析哈勃空间望远镜(HST)著名深场GOODSS的观测数据,发现了一例121亿光年之外(红移3。8)具有莱曼电离光子逃逸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