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答复农耕二叔凭什么说转基因是安全的?

  在今天已经发表过的文章《解剖民科:为什么他们很容易反转基因?》一文中,有一位网友,ID叫做@农耕二叔对我的说法不太理解,所以留言中有所质疑。我是一个耿直的人,心里有什么是憋不住的,看不惯就怼,觉得有错就纠正。这个就是我的性格。大概死之前是不会改了。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和这位@农耕二叔谈谈。当然,目的不是为了专门怼个别的人,没有这个必要。我是想借机阐述一些道理。
  农耕二叔:你的粉丝是怎么来的?你不要混淆转基因行不?粮食转基因从安全和口味上你认可吗?你一直在吃转基因粮食蔬菜吗?
  "怀疑探索者"答曰:
  我当然认可。"批准上市的转基因产品是安全的",这是科学界的主流意见。转基因粮食和蔬菜我也非常想吃,但是中国境内并没有上市。目前仅油是转基因的。我怎么可能混淆?你能力水平不够,当然容易混淆,但我不是你。我们不一样。
  至于我粉丝怎么来的,当然不是依靠像下三滥的自媒体一样制造谣言忽悠来的。像你们喜欢看的那些下三滥的自媒体,为了流量就欺骗大众,当然粉丝几十万几百万。我宁愿不要粉丝,也不做那种违背天良的缺德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这里,说说我在头条上的经历。我原先就是一些超大型科学论坛的管理者,有一次在酒席上,一位清华大学的朋友谈及杨振宁,说杨振宁老人被一些人污蔑,说到激动处拍案而起。于是我决定注册一个头条号,发一些为杨振宁正名的文章。大概是2016年入驻的头条,入驻后做了一些科普工作,专门反驳各类迷信思想。粉丝也就慢慢积攒起来。但我并不觉得自己的粉丝数量很多。因为我走的是一条"不讨喜"的路线。因为科普是得罪人的,而且属于绝对的冷门。朋友注册的是金融类,一个月随随便便发个什么,就可以入账上万。而我是基本没有什么收入的。不但没有什么收入,还要与各路迷信伪科学势力搏杀,是真正经常受委屈、过得很累,且吃力还不讨好。
  请看看那些"反转基因"的大号,随随便便发一些反科学的内容,就可以忽悠一大群人。它们不用查正规资料,不用严谨的推理分析,不用与科学界做任何交流,可以一边家里开着规模很大的高价有机农场,一边在转发些不三不四的谣文,于是轻松的在网络上收获几千几万的鲜花和掌声。记得有个公众号,因为写了一篇软文《X人某某某》,以煽情的手段力挺了一个反科学公众人物,一天就收获打赏17万。
  可以说,要捍卫科学、坚持真理,必定坐冷板凳,且不会得到什么好处。
  假设我当初直接进行反转基因,以我的能力,早就不是15万粉丝,而是50万粉丝。
  选择了走人间正道,就注定会与人气、富贵无缘。
  但是我高兴。就是高兴。昧良心的钱,我不要。
  我以我血荐轩辕
  钱是赚不完的。即使赚1000个亿,人也就活几十年,带不走的。要在人活着的时候,把正确的理念传播下去,让社会风气不再乌烟瘴气。我觉得这样就很好了。所以少一些名利,也就无所谓。
  为什么我这样有信心?
  很简单,我做了太多太多的调查。
  第一,是调查网络上一切反对转基因的内容。我会动用各种工具和人脉,仔细考察这些反对的内容是怎么出炉的,它们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漏洞,是不是捏造,它们的来源在哪里,那些所谓的"实验"或者"机构"是否真实存在,实验论文有没有被科学共同体验证认可。为此,我收藏了4000多个相关的网页,对其中的典型数百篇文章予以精细检索、逐个分析。结果是发现所有指责转基因的说法都是彻底站不住脚的。它们的主要错误在于:一是数据造假,二是逻辑错误,三是捏造事件,四是张冠李戴,五是步骤缺乏,六是不当对比,七是编造人物与机构,八是乱用哲学,九是曲解自然规律,十是煽动民粹,十一是临时结论,十二是妄想乱攀。
  中国转基因作物研究水准在国际上居于前列
  第二,是调查SCI上的实验论文。具体见《转基因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是什么样的人?记几件过往逸事》。1971年以来发布的SCI论文,跨度达半个世纪,目前已经全部确认转基因的安全性。仅在《科学》《自然》等高影响力因子的学术期刊上,20多年内没有发表过任何一篇证明"有害"的论文,反而有30多个国家的科研学者发表1095篇论文证明转基因的安全性。
  第三,是调查挺转和反两个阵营的职业、专业、学历、信仰、人员成分构成。挺转基因的仅诺贝尔奖得主就有接近160多个,还有全球几十个权威科学机构。而反转基因的,我别的不多说,随随便便举一个例子,之前有所谓的"100个书法家"聚会进行反转基因活动。搞书法的人反转基因,你们认为他们靠谱吗?
  第四,是考察国内国内转基因管理机构是否健全,有没有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我举一个例子,我国专门建立了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国家相关部委推荐遴选的跨学科、跨部门的权威专家组成,以保证我国转基因安全评价科学规范、严谨权威。我国于2001年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厚达上千页。其中的条例和规定全面涵盖了农业转基因的研究开发、试验生产、加工、进出口等各个环节,实现了全程化的评价和管理。2002年,农业部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制定了强制化的标识目录,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的大豆、油菜、玉米、棉花、番茄5类17种转基因产品进行强制定性标识。这是给了高度的知情权。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该方案强调了研究试验、南繁试验、品种审定、生产经营、进口加工、标识管理等六个监管重点环节,覆盖了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全流程。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为管理转基因出台了不亚于30部法律法规,做到了面面俱到,其管理之严苛,在全世界也是非常罕见的。
  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
  第五,是调查挺转基因人士有没有吃,调查全世界范围内人们吃的情况。就我的调查,所有的专业生物学家都至少吃了20年以上。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地区,包括欧盟、俄罗斯、日本、美国,没有一个地方拒绝转基因食品。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统计,截止2019年,全球食用转基因食品的人数超过40亿,其中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连续食用超过25年。
  农耕二叔:你个XX不反对转基因,你觉得转基因的蔬菜口感比不转基因的好吃是不?
  "怀疑探索者"答曰:
  大自然界有几十亿年的转基因历史,没有转基因就没有生命存在。有史以来所有的蔬菜都是转基因的。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畜禽的产量,长期以来人们通常采用杂交的方法来选育新的作物、畜禽品种,将一些品种中的有益基因转移到其他品种中。这种方式实际上也是一种转基因的过程。我们人类有史以来就在长期食用转基因食品。只不过杂交的转基因比较低效,一次性转50000多个基因。而现代转基因比自然界转基因更加安全、精确,因为仅需要转1个基因即可。至于你所谓"口感",人工改造的肯定比原始的要出色。以西瓜为例,以前的西瓜多子且小,现在的无籽西瓜就甜且大。当然,转基因蔬菜我国没有进口,你就是想吃,也是吃不到的。
  虽然我们目前暂时吃不到转基因蔬果,但是可以从逻辑上进行一些合理的推理。比如,这是转基因粉菠萝(看图片),已经在国外上市了,价格比较贵,是普通的2倍。我们思考一下:假设其口味不如普通水果,那肯定卖不动,这样价格也不会更高。既然价格比普通高2倍,说明在口味和营养上必有过人之处。不懂不要紧,没有谁天生就包懂一切,但我们可以学习、推理、对比、分析、询问、考察。
  但是那些反转基因人士就是不愿意学习啊!他们所谓的"学习",就是到某些不良自媒体上去猎奇,去迷信种种的阴谋论。但对于真正的科学,他们却弃之如履。君不见,有无数反转基因人士的口头禅是"迷信科学"。把科学等于"迷信",可见这些人的认知能力和世界观被歪曲到何等程度!
  在国外上市的转基因粉菠萝
  在这里,我倒有两个问题要反问一下朋友们:
  第一个问题:把科学污蔑为"迷信",请问,就这样认识的人,他们是反转基因的主流,他们还能靠谱吗?
  第二个问题,著名的民科郭英森反转基因,请问,就这些妄想界人士,他们也参与反转基因,他们还能有几分靠谱?
  截图:民科基本都反转基因
  进而思考:既然社会上反转基因的人士基本上就是这类不靠谱的"货色"构成,那么凭什么我们还要信这些货色在自媒体上散布的反转信息?
  买货还要比三家。一边是正规科学机构发布的信息,一边是不伦不类的反科学自媒体发布的信息,有脑子的人都应该知道如何正确的选择。在这样简单选择上还不能正确的人,呵呵,看看他们的发言动态就你就明白了。
  最后,我还是重复那句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知识分子圈里反转基因,是很丢人现眼的。相当于清华大学教授的工作群中突然混进一个指手画脚的文盲。稍微有点文化的圈子都不可能反转基因。你之所以还在迷信自媒体上的反科学谣言,仅仅是因为你层次不够,接触不到真正的知识圈。当然,那些家里开有机农场的既得利益者根本不希望人民群众获得真相。要不然还怎么收智商税呢?
  作者:怀疑探索者

人类知道世界的终极真理后会疯掉吗?找到了道理,也就找到了法人类,探索世界的终极真理,至少可追溯到上万年以前,这么漫长而久远的人类文明的终极发现,怎么能会让人疯掉呢?只有瞬间知道了惊天的真相的人,才能疯掉!其次,人类,探索世界终极真理的过程还记得国际空间站漏气事件吗?俄媒称是美国女宇航员故意钻了个孔美俄这两个航天大国最近因为一件三年前的事情开怼上了!说起来这事儿非常奇葩,简直是刷人三观还记得2018年8月时国际空间站上的气体泄漏事件吗?最近俄罗斯塔斯社给出了事件调查后的答案一监测碳排放中国碳卫星获取首个全球碳通量数据集8月1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测数据,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获太阳突然消失,地球和人类将因此毁灭炎炎夏日,当你还在大街上抱怨天气这么热的时候,突然天空一片漆黑,这是太阳消失后的8分20秒后,原本晴空万里的世界,骤然间狂风大作一片漆黑,失去引力的地球将如同一颗没有目标的子弹一样气温上升,海平面猛涨!极端天气今年为什么这么多?这几年天气越来越反常,各种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不是太冷就是太热,就拿今年来说,天气就明显比往年热的多,更别提在河南下的暴雨引发的洪灾了,其实今年夏天不光河南发大水,欧洲等地也都发生了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又有新进展世界最亮同步辐射光源安装电子枪怀柔科学城的大科学装置群建设又有了新进展。日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立项支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担建设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首台科研设备电子枪完成安装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增强器二极一起来看秋天的这场烟花秀新华社南京8月11日电(记者朱筱邱冰清)立秋刚过,北半球夏季最值得期待的天象之一英仙座流星雨将在夜空中连续上演。天文科普专家介绍,8月13日3时左右,英仙座流星雨将迎来极大,届时如皮秒时间分辨率的非视线成像不同系统对字母重建的比较。作者王斌等。传统的光学成像策略通常只能对摄像机视场内的目标物体进行成像。然而,通过记录单光子飞行时间信息的非视线(nonlineofsight,NLOS)NASA在线可视化工具提供关于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大量数据美国宇航局(NASA)的海平面变化小组已经创建了一个海平面预测工具,使公众可以很容易地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获得关于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大量数据,并使每一个与规划近代史上最热月份出现,极端气候的变化,将导致灾难性的可怕未来2021年7月获得了一个可怕的荣誉,那就是它成为了人类有记录以来世界上最热的月份。现在的地球是真的发热了,甚至科学家警告,温室气体排放正在推动我们走向由极端气候变化引发的灾难性的可如何黑进地球,阻止气候变化?产生温室气体,而温室气体会捕获热量。地球的气温正在缓慢而稳步地升高,如果我们不做些什么,在未来的十年里,人类将会自己走向消亡。这里是天文在线未解之谜,今天我们将会回答这个特殊问题我
都说明朝处于小冰河时期,三百年多前的中国,到底有多冷?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小冰河时期只存在与久远的传说中,但是实际上,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曾经4次进入过小冰河时期很多人都觉得小冰河时期是耸人听闻,如果世界真的进入一片冰冻,人类将不复存在突破星空计划能顺利完成计划中的旅程吗?在整个人类历史上,踏上星际之旅似乎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由于太阳与任何恒星邻居之间的巨大距离,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技术,也需要数万年的时间才能到达太阳系外嫦娥五号新发现,1吨月壤含约120克水,美国50年前为何没发现最近,从我国发射的嫦娥五号探测数据中,一条最新消息又引起了热议,数据显示在1吨月壤中大约含有120克水,1吨岩石中大约含有180克水。毕竟关于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的问题已经争论了半个月球至于看不到背面,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是月球无类似于地球自转。如果月球说有,那么月球的自转轴应在月球绕地球公转平面内。只有像个车轮绕地球公转,月球才不能被人见到。但在弦月时月球上下方向相反,如果不是,那么可以认定5。2亿年前海葵是怎么狩猎的?近日,中科院院士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团队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欧强团队合作,在新出版的创新(TheInnovation)上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报道了目前已知最早的宏噬捕食行为的直接证据。你能认出珠穆朗玛峰吗?珠穆朗玛峰高29032英尺,在地球上几乎不可能不被发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员马克范德黑在国际空间站(ISS)上拍摄了一张令人惊叹的珠穆朗玛峰的照片,这张照片正翱翔在地球表面25LAMOST彬彬有锂迎新纳贤宇宙大爆炸后20分钟,太空中是什么样貌?看似离奇的问题,一位目击证人或许能解答,它就是古老的锂元素,穿越138亿年时空,携带着演化的古老密码,来偶遇我们。然而,有性格的锂元素不喜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开发具有成本竞争力的储能解决方案由导电混合物(糖蜜的稠度)制成的电池有助于解决脱碳难题中的一个关键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个跨学科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称为半固态流动电池的电化学技术可以成为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变可再生能源木卫二有可能成为太阳系第二个生命星球,人类想要探索却非常困难自从人类在科技的帮助下,走出地球认知到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探寻地外生命就成为了我们探寻宇宙奥秘的重要部分。相信只要是看到浩瀚宇宙的人们,都会非常好奇宇宙有没有第二颗生命星球,有没有像人类登陆月球,真实发生过吗?如何反驳阴谋论?这是一篇我在头条问答的解答,现在搬运到这里。怀疑人类有没有登月是非常正常的,要是没有人怀疑就不正常了。玉兔号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嫦娥探月是一个工程技术史上的著名事件,当时有几十个国降雨影响经济?国际最新研究称雨天数量增加或致经济增长减缓中新网北京1月13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气候变化全球研究的论文发现,一个地区雨天数量增加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减缓。这些发现突出了人因气候变化对全球经济的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