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西班牙最欢迎转基因技术的欧洲国家

  注: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袁越,著名的环保主义作家,发表于《三联生活周刊》,原标题是《转基因在西班牙》。虽然这是一篇旧文,2013年就已经发表过了,但今天来看依然具有参考价值。正如作者袁越所述:"西班牙特殊的气候条件,以及一批有识之士的坚持,使得西班牙成为欧洲支持转基因的大本营。"
  现在节选一小段内容。
  全文链接在:
  http://www.lifeweek.com.cn/2013/1217/43576.shtml
  袁越
  本文还可以参考袁越的其他文章:
  《转基因技术为什么在英国广受好评?》
  《袁越:为什么这么多人反对转基因?》
  《袁越:想保护生态环境,就不能推广有机农业》
  《绿色和平组织的本质:就是一个跨国公司》
  "转基因玉米的产量和传统玉米差不多,但胜在少打药,籽粒饱满没有破损,卖相更好一些。"罗密欧对本刊记者说,"在某些欧洲国家,传统玉米的卖价比转基因要贵一点,但在西班牙两种玉米价格完全一样,没有差别。"
  罗密欧必须感谢一个人,当初就是因为他的坚持才没有让种植转基因玉米的农民无缘无故地吃亏,此人就是西班牙饲料工业协会主席乔治·冈萨雷斯(Jorge Gonzalez)。早在2002年他就代表协会发表了一份声明,表示全体成员一致同意对所有饲料一视同仁,不给非转基因产品付高价,因为科学研究表明,两者无论是安全性还是营养成分都没有差别。
  生物学家海蒂·温克勒在提取转基因玉米植株样本
  "开头几年我的压力非常大,因为不断有人从法国考察回来后向我报告说,法国人喜欢吃有机的肉,用非转基因饲料喂养出来的家禽和家畜可以卖高价。"冈萨雷斯对本刊记者说,"但我经过仔细考虑后认为,这个市场太小了,不足以让我们牺牲原则。"
  据冈萨雷斯回忆,西班牙第一个公开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是法国的超市集团家乐福。当时西班牙有一家连锁店从美国进口了一种含有转基因成分的奥利奥饼干,家乐福为了和对手竞争,抓住这个机会大肆宣传,称自己出于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担忧,决定不出售这种饼干。绿色和平组织是被家乐福邀请来助阵的,没想到后来家乐福不闹了,"绿和"反而唱起了主角。为了阻止欧盟进口转基因饲料,"绿和"多次要求欧盟对转基因饲料喂养出来的肉类进行标注,但欧盟每次都以我们正在考虑为理由搪塞了过去。
  "当时西班牙电视台经常组织双方的人公开辩论,我每次都参加。一开始观众都站在‘绿和’那一边,而我这边找不到太多科学家愿意参与。好在西班牙有非常好的农艺学传统,这方面人才很多,我从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分别找来一位农艺师现身说法,从农民的角度解释这种技术好在哪里,为什么是安全的,渐渐地,舆论开始向我们这一方倾斜了。最后‘绿和’认为,他们在西班牙的反转活动彻底失败,只好转到葡萄牙去了。"冈萨雷斯说,"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满足感,因为我个人的努力,使得西班牙饲料业相比其他欧洲国家来说损失最小。"
  西班牙莱里达大学农作物与森林科学系教授克里斯托
  西班牙农业部分管农业技术的官员朱迪斯·拉丰特(Judithla Fuente)告诉本刊记者,1998年刚批准种植时候,整个西班牙只种了2万公顷转基因玉米,去年则增加到了11.6万公顷,占西班牙玉米种植总面积的1/3。预计2013年种植面积将达到13.9万公顷,比上一年又增加了20%。MON810虽然是孟山都的产品,但西班牙本土的种子公司得到了孟山都的授权,在这个基因的基础上培育出了超过100个新品种,使之在抗虫的同时更加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
  西班牙之所以成为欧洲最支持转基因的国家,除了气候炎热导致虫灾非常严重之外,还有一些历史原因。"西班牙经历过好几次大的战争,这些战争造成过多次大饥荒,所以全国上下都有一种紧迫感,希望农业持续增加产量,这一点已经成为西班牙人的共识。"冈萨雷斯对本刊记者说,"再加上近几年西班牙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很高,老百姓的钱包出了问题,因此西班牙人比欧洲其他国家的人更加务实。" "怀疑探索者"有话说
  "怀疑探索者"按:因为上面是一篇2013年的旧文,如今已经是2021年6月,国外的发展情况到了什么程度,需要我们获得更新的咨询。这里我仅引述"转基因"的百科词条上的几段内容,是没有任何修饰的转载(转载时间:2021年7月3日15:00):
  自然界中的转基因
  转基因现象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植物界的异花授粉、天然杂交以及农杆菌天然转基因系统等等。
  异花授粉植物的群体是来源不同、遗传性不同的两性细胞结合而产生异质结合子所繁衍的后代。异花授粉普遍发生于高等植物所有的科。
  天然杂种优势的应用是把已选出的个体或系统在隔离的田间种在一起,使之相互自由进行杂交。一般应用于紫花苜蓿等可进行无性繁殖的多年生作物。
  农杆菌天然转基因系统:农杆菌是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能在自然条件下趋化性地感染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受伤部位,并诱导产生冠瘿瘤或发状根。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的细胞中有一段T—DNA,农杆菌通过侵染植物伤口进入细胞后,可将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中。因此,农杆菌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系统。 [69]
  科学家还在草科植物中发现广泛存在侧向基因转移,表明自然界本来就在发生转基因。这些发现表明了高度不同物种之间的遗传交换表明转移几乎可以发生在整个草科。 [70]
  全球科研与推广动态
  国外情况
  2012年,俄罗斯联邦消费品监管局公布数据,目前在俄罗斯正式注册的转基因食品有67种,其中20种以植物为原料,47种以微生物为原料。这些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大豆、玉米、土豆、面粉、进口巧克力、饮料、香肠、肉类、奶制品以及食品调料等。
  目前在俄罗斯市场上出现的转基因食品多为进口食品,且大多从美国进口,例如美国的雀巢、好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以及达能等公司的食品。俄罗斯从中国进口的转基因食品主要为大米。 [66]
  至2013年,日本市场上进口的转基因食品,包括8种土豆、12种大豆、181种玉米等。《朝日新闻》推测,日本进口的约3000万吨谷物中,约有1700万吨来自转基因作物。 [72]
  2018年5月24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宣布,经过基因改造的黄金大米可以安全食用。至此,世界上已经有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力挺黄金大米。 [75]
  2019年7月26日,欧盟委员会宣布批准10种转基因产品在欧盟上市,其中9种用作食品或饲料,另一种用作观赏性切花。欧盟一直在批准转基因产品的进口。欧盟从来没有以转基因不安全为由来拒绝转基因。 [26]
  2019年9月,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自1996年以来增长了约113倍,累计达到25亿公顷,使生物技术成为全球应用最为迅速的作物技术。 [46]
  2020年12月15日澳新食品标准局发布通告称批准1项转基因玉米DP202216用于食品。该转基因玉米由陶氏公司研发,含有zmm28和pat基因,兼具耐草铵膦和提高产量的特性,旨在用于生产淀粉、油脂和甜味剂(玉米糖浆)等产品。 [61]
  2020年10月7日阿根廷农牧渔业部宣布批准具有抗旱特性的转基因小麦HB4用于种植,这是世界上首例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小麦。 [60]
  2021年1月8日菲律宾农业部批准了转基因大豆DAS81419-2×DAS44406-6用于食品、饲料和加工。该转基因大豆含有源于玉米的2mepsps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HD73的cry1Ac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aizawai的cry1F基因、绿链霉菌的pat基因以及食酸戴尔福特菌的aad-12基因,兼具耐草甘膦、草铵膦和抗虫的特性。 [59]
  2021年1月22日,欧盟委员会批准转基因玉米MON87427×MON87460×MON89034× MIR162×NK603及其子组合、MON87427×MON89034× MIR162×MON87411及其子组合、MON87427×MON89034× MIR162×NK603及其子组合,以及转基因大豆MON87751× MON87701×MON87708×MON89788和SYHT0H2等8项转基因产品用于食品与饲料。 [57]
  2021年7月1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政府解除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禁令。目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西澳大利亚州和北领地州没有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禁令,而南澳大利亚州的种植禁令现在仅适用于袋鼠岛。 [58]
  国内情况
  2010年3月,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团队与湖南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团队予以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 [48]
  2018年1月20日,中国华中农业大学培育的转基因水稻"华恢一号"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食用许可。 [64]
  2018年10月23日中国南京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关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在正常耕地和盐碱地条件下的生态适应性的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Front. Plant Sci.》。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如果扩散到自然环境中并不会比非转基因水稻具有更高的环境风险,这进一步证明了转基因水稻的生态安全性。 [65]
  2019年2月27日阿根廷农业产业部于批准了中国大北农集团研发的转基因大豆DBN-09004-6的种植许可。该转基因大豆由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具有耐草甘膦和草铵膦的特性。 [63]
  2019年7月8日中国台湾卫生福利部门批准了转基因大豆DP305423 × MON87708 × MON89788用于食品原料。该转基因大豆由杜邦公司研发,兼具耐除草剂和油酸改良特性。此外,该转基因大豆还被韩国批准用于食品和饲料,被日本批准用于食品、饲料和种植。 [62]
  2020年1月21日,中国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2019年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批准清单,批准192个转基因植物品种安全证书,其中包括两种转基因玉米和一种转基因大豆。这是国产转基因大豆首次获得安全证书,也是自2009年以来转基因玉米再次获得安全证书。 [74]
  附录:转基因与癌症有没有关系?
  节选自《转基因水稻专家张启发院士是什么样的人?记几件过往逸事》。
  全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945988678418186784/?group_id=6945988678418186784
  那么,为什么网络上会出现种种"证实"转基因"有害"的报道呢?这些报道的可信度如何呢?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瑞法对转基因的"争议"很感兴趣,打算通过课题研究找出真相,经过批准,他组建了一个"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课题组",自己担任组长。课题组的研究成员们通过对境外《科学引文索引》论文(SCI)中有关转基因农作物的全部9333篇论文进行逐一分析,发现仅有32篇论文提出"可能有风险",而且论文作者都标注这是临时性结论,有待做更多样本实验。课题组成员又重点对这些论文的后继进行了追踪,对其后续研究进行分析。分析的结果是,所有提出"可能有风险"的论文,尽管一开始都引起强烈关注,但由于全球科学共同体的重复实验接踵而至,最终都推翻了原先的结论。而这些作者也承认原先的实验存在科学标准不规范,样本数量太少等缺陷。胡瑞法据此在《转基因农作物生物安全:科学研究进展与网络观点溯源》的研究报告中做出总结:通过研究人员对全部论文最终结论的系统分析,结论是,所有得出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结论的论文,最后均被证明是错误的。
  北京大学校长、国际著名植物生理学家许智宏院士则表示,检索了关于转基因的所有论文,没有一篇说"有害"的论文最终被证明成立。许智宏院士还指出,目前的转基因动植物,转进的基因大都是动植物自身的基因,而这些动植物食品,人们平常就可正常食用。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
  这里有两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卡昂大学的塞拉利尼团队在杂志《食品和化学毒物学》发表了文章,说给老鼠喂养转基因玉米可能造成健康损害,但事实上就在同一期杂志上,同时还发表了一篇中国的中国农业大学研究团队的相关毒理学研究论文,结论和塞拉利尼的说法截然相反。随后《食品和化学毒物学》编辑部又特地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对塞拉利尼论文的谬误之处专门撰文说明,并发表在该杂志最醒目的位置上。此外,日本京都大学、俄罗斯萨拉托夫国立农业大学等全球120多家生物实验室做了大规模双盲重复性试验,全部推翻原先的结论。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和荷兰六个欧盟成员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都得出了相同结论,一致否定塞拉利尼的研究结果。欧洲食品安全局作出了塞拉利尼实验结果不能被其数据支持的最后结论。《食品和化学毒物学》最终决定将塞拉利尼的论文撤稿。
  但塞拉利尼团队并没有被打压,恰恰相反,欧盟机构还继续拿出300万欧元资助为期两年的转基因食品饲养老鼠的试验。但他随后的一系列试验再也没有重复之前的结论。
  但欧盟依然不放心,有"强迫症"的法国及欧洲当局又展开三项研究计划,历时六年之久,三项研究于2018年均已结束,共耗资1500万欧元。所有的研究结果被公开披露在多个期刊及近期的法国植物生物技术协会的报告上。这个最终的结论就是:参与实验的转基因玉米品种在动物实验中并没有引发任何负面效应,也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风险,更没有发现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关的毒理学效应。一句话,就是塞拉利尼团队的结论是不成立和错误的。
  第二个例子,知名反转人士陈一文于2011年10月22日发布了一篇译文,据称"哈佛医学院确认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转基因食品健康风险观点。"但事实是,"美国环境医学科学院"是一个受宗教组织资助,与任何政府或大学或科研机构都没有联系的民间机构,该机构的主要宗旨就是收集、散发不利于转基因的文章。在该机构任职的人员没有一个是从事生物学科研工作或者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士。
  陈一文又把外文中的"哈佛医学院乔斯·B·马丁中心"翻译和直接等同于"哈佛医学院",而这个"哈佛医学院乔斯·B·马丁中心"并非教学楼,也不是科研组织,纯粹是一个供大众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和讲座的大楼,任何人或者组织只要缴纳费用,都可以在此进行报告。换言之,任何人都有权租用学校的大礼堂念一些文章,文章的观点与学校无关。而且,按照惯例和相关规定,历史上的哈佛大学医学院绝对不会以校方身份公开表态支持什么观点。
  被念的这篇论文是曾经在《国际生物科学》上发表过的。但是,第一,《国际生物科学》后来将这篇文章撤稿,宣告其论点不成立。第二,仅仅是念了一遍,并不能代表"哈佛大学医学院"确认"。第三,原论文作者在文章中明确表示,这仅是一个临时的结论,而且仅仅说存在"毒性的征兆",并没有证明存在毒性。作者说,我这个实验还不是最后的定论,不能证明所用的转基因食物有害,更不能证明所有的转基因食物有害。因为我的样本数量太少,恳求科学界进行更长期的实验(2年),使用三种以上的动物模型,来重新确认实验的结果。
  结果,陈一文略去这些关键部分,把"毒性的征兆"直接说成是"确认有毒性"。
  据了解,自1971年以来,在全球有据可查的超过100000篇涉及转基因的SCI论文,其中提出"可能有风险"的论文一共为30多篇。而这些论文全部都是这类情况,不但结论后面全部被证明是错误的,而且作者本人也承认实验程序有种种严重的设计缺陷,不符合科学规范。而在代表科学界最高权威的《科学》《自然》等高影响力因子的学术期刊上,最起码20多年内没有发表过任何一篇证明"有害"的论文。恰恰相反,有30多个国家的科研学者发表1095篇论文证明转基因的安全性。
  据科技媒体的资深记者调查,凡是"证明"转基因"有害"的"科学机构",没有任何例外,都不属于正规科学机构,它们与任何的高等院校、科研所、国家科学院等都没有丝毫关系。而在这些伪科学机构中,他们所谓的"科学家",没有任何一个人从事过分子遗传育种或者生物基因领域的工作。即使有个别的"职业科学家",也是已经退休多年不再从事科研作的人,而且其在退休前也不从事相关直接领域的研究工作。
  有一个例子,反转人士金微经常提到一个反转基因的国际著名科学家何美芸,其所宣称的"有机体物理学""香港ChanKaiMing生物学奖""美国国家遗传学基金会""英国社会科学院""转基因与食品安全研讨会",要么是子虚乌有从未存在过,要么是仅有一个人的野鸡机构,或者是把名称故意模仿正牌机构。所谓的反转基因的"科学家"何美芸女士原来不是真正的科学家,而是反进化论,信仰"水有意识",提倡顺势疗法伪科学的一位"民间独立学者"。
  除了正规的论文没有一篇证明"有害",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某些自媒体个人通过混淆概念和编造数据来进行反转活动。而这种对事实明目张胆歪曲的行为,是最能煽动的,造成的危害性最大。绝大多数反对转基因的网民就是直接受到了他们的蛊惑。
  比如,某网民在2010年2月24日发表了一篇文章,在文章引述"2004年7月27日美国科学院发表的 《Safety of Genetically Engineered Foods: Approaches to Assessing Unintended Health Effects》 研究报告",说该研究报告证明"转基因食品可导致难以预见的主基因(Host DNA) 破坏,而用现有的审核和监测系统,美国各政府机构不能发现这些破坏"。还说某种"从未发现过"的"嵌入基因产生的蛋白""可能遗传给下一代"。
  但研究人员找到了美国科学院的研究报告的原文,对内容进行逐条的阅读和分析,结果发现报告全文中丝毫不存在该人士所述的那些内容的任何一条。恰恰相反,这份研究报告提出,即使非转基因技术的传统农业改造技术,是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的。该报告的第42~44页还具体列出了通过传统方法选育的蕃茄、马铃薯和芹菜品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案例。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有过一段表述,说"不同的转基因生物,是以不同的方式基因插入。这意味着在转基因食品的具体安全应评估个案中,不可能用通用语句表述所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通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不太可能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已消费转基因食品的国家,未发现其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还是同一个人,直接将这段话中的"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已通过安全评估的转基因食品,不太可能对人类健康的风险。已消费转基因食品的国家,未发现其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截取抽掉,将"不可能用通用语句表述所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这句话,故意篡改为"世界卫生组织说,不可能确认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这样,意思就截然相反了。
  如此云云种种,例子太多,难以枚举!本人考察了关于转基因的4000多个网页,对其中的322个负面消息予以分析,发现全部是无稽之谈。
  反转人士一个很普遍的操作手法就是,把历史上某一个反对转基因人士(往往是非自然科学工作者)讲过的原话,通过改名换姓和文字拼嫁,硬套在国内具有极高信誉度的大科学家身上,就变成"袁隆平说""钟南山说"。但实际上,真正的科学家不会反转基因。就说钟南山院士,早在1982年就以实验论文《转基因因子研究》获得过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2013年7月,钟南山作为我国参加联名信的61名院士之一,请求尽快推进转基因水稻产业化:"推动转基因水稻种植产业化不能再等,再迟缓就是误国!"
  钟南山院士
  至于袁隆平院士,对转基因的态度更加明确清晰,他不但支持科研,更身体力行的支持应用推广。
  这里稍微举例几处:2010年3月12日,袁隆平院士团队和张启发院士团队开展合作,共同研究转基因水稻。在合作交流会上,袁隆平称,为了消除公众对转基因抗虫稻米安全性顾虑的问题,他愿意作为第一个志愿者来吃!袁隆平在报告会上就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为什么能够减少除草剂用量等问题与张启发院士进行了讨论,并表示支持政府关于转基因作物研发的决策。2015年,袁隆平曾经对记者表态:"关于转基因的问题,我曾经对很多人说过,不要再问我了。因为我的观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转基因技术是不可避免的技术,它是利国利民的。我坚决反对一谈转基因就色变,那是缺乏了解。"2018年4月14日,袁隆平院士在海南参加农业工作会议,在接受凤凰财经记者胡玲的采访时,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包括转基因大豆,都是没有问题的。他说,"美国转基因大豆加入的是除草基因,这个对人体无害,中国每年从美国进口几千万吨大豆,这个完全没问题。"袁隆平还明确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就这样多次在不同公开场合表态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居然也被某些人写成了反转基因的主将,如果要评价这种捏造科学家言论的造假人士,只能说他们是:罔顾事实,断章取义,捏造数据,篡改原义,混淆是非,玩得真溜!本人是普通农民,一个70岁的老庄稼汉,经过我在田间地头的实地调查,发现现代农村老鼠之所以"稀少",与城镇化运动、噪音污染、乡村马路水泥硬化工程、鼠药投放数量、捕鼠工具先进性提升、储粮仓改造、房屋结构变化、乡镇农村卫生运动的实施、农村改厕运动等要素有关。
  —— 任志林 普通农民 原坚定的反转人士,现为转基因支持者
  很多网民往往会问,科研人员吃不吃,他们的家人吃不吃?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如果稍微懂得一些科学常识,就会知道,这些所谓的"问题"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在我本人来看,这等于是问一个清华大学的数学系主任,"你会不会十以内加减乘除?"即使回答"我会",也感觉智商受到了侮辱。回答"会",能证明什么?证明这个数学家"技高一筹"吗?其实,吃转基因食品本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就和喝水睡眠一样稀松平常,就算吃了,也不值得炫耀,更非什么壮举。笔者身边的朋友,每一个人都会食用转基因油,但并不会刻意去吃——因为在他们眼中,根本不值得关注是不是转基因——而是哪种便宜就用哪种。
  之前提到过,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拿转基因大米给教师们发福利,结果一传十十传百,外院的人也找上门来索要,弄得供不应求。而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也是情况类似。笔者虽然知晓提出"您和学生、家人吃不吃"属于侮辱智商的提问,但依然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好奇心",去专程询问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柳小庆博士。柳小庆博士对我表示:"目前我国的转基因食品主要是是转基因木瓜和转基因大豆油、菜籽油等。木瓜我们经常吃,转基因大豆油我自己既买也吃,老师和学生也吃。我本人就连续食用了10多年以上。餐饮大量使用转基因大豆菜籽油,我们在外买早餐,或者在外聚餐就会吃到转基因大豆油等转基因产品。全球超过几十亿人食用了20多年,并没有发现一例问题。"
  转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过严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不计算实验室时间,仅进入安全评价阶段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时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主任委员吴孔明表示:"现在国际上对转基因的评价基本上是两种模式,美国模式是对产品进行评估,欧盟模式是对技术过程进行评估,而中国既对产品、又对过程进行评估,此外还增加了大鼠三代繁殖试验和水稻重金属含量分析等指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国的评价体系是全球最严的。"
  吴孔明院士还表示,"我家吃的油就是转基因的。"吴院士指出,原则上转基因农作物从开始研究到进入市场,至少需要20年,其中用于转基因的时间大约5年,剩余15年则用于环境、食品安全性评估。在实践中,实际上要远远超过20年,比如张启发院士团队的科研成果明明已经拿到了安全证书很多年,但27年都没有批准应用。迄今为止,我国尚未有任何大作物转基因品种获得商业化许可。
  可以说,国家对转基因产品要求之严苛,比所有的药品都要严格很多倍。
  让人费解的是,医院和市面上超过40%的药品都是转基因产品,大家直接服用了几十年却毫无怨言,为什么对转基因食品却如此担忧?关键之处在于,药品是必需品,人一旦生病了就得用。像胰岛素(全部是转基因的),不用则后果很严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杨晓光指出:"转基因食品推到市场之前须经过严格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这套评价体系相对于传统食品而言更加严谨甚至苛刻。其中就包括了对人体长期健康效应的评价,在试验过程中采取的是超常量试验,即大大超过常规食用剂量。之所以采用超常量试验,就是考虑到了长期效应,科研上的模型相当于长期效应试验。"
  我在之前的文章也指出过,"世界上所有的啤酒、奶酪都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的,全球人食用多年也未见任何一例可以证实的不安全案例。1989年瑞士政府批准的第一个转牛凝乳酶基因的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奶酪,到现在人类已经食用了有32年的历史;1994年,转基因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迄今27年的历史;1996年,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大规模生产应用,迄今也有25年的历史。这些产品经过几十亿人上千亿份的大规模长期食用,没有发现一例食用安全问题。在实验室里,很多科研人员自80年代就开始长期食用,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用转基因产品去喂养动物,有些动物吃了至少上千代,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全球的农民用转基因大豆喂养鸡鸭鹅等家禽,也喂养了很多年、很多代,鸡鸭鹅的数量也没见少。"
  反转人士有一种阴谋论,即所谓的"万一种子公司不再给种子了怎么办?"我以印度为例做出反驳:
  首先,转基因种子都是完全可以留种的。所谓的不能留种,与转基因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因为采用了杂交育种技术。比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不能留种的。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并没有生物学上无法留种的转基因作物上市,所谓的不留种只是公司为了保护知识产权而签的法律协议约束。而且这些协议只在部分国家生效。
  其次,万一真的不给种子了,也可以通过破解技术来迅速国产化。转基因产品的信息都对应它的DNA序列,测序后就可以进行数字化存储和传播,所以很容易破解并且大量的复制,世界上任何一家公司都无法对转基因封锁技术。这种破解技术并不特别难,破解后就可以提供给国内本土公司。
  第三,印度国内仿制药品是合法的,印度政府完全可以宣布这些种子专利不再具有法律效力,逼迫外国企业坐下来重新谈判,得以保障本土棉农的利益。
  第四,印度本土也在积极进行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印度德里就设立有专门的生物科学研究机构,获得了不小的进展。
  至于所谓的"癌症"问题,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够证明转基因食品和癌症之间存在关联性。癌症与几个因素有关,最主要就是人均寿命的延长,人的寿命越高,癌症发病率就越大。2018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了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全国癌症发病率为278.07/10万人(城市302.13/农村248.94)。按年龄分布: 0-14岁~0.59%,15-44岁~10.4%,45-59岁~27.7%,60-80岁~49.2%,80岁以上~12.3%。由此可见,年龄增长是癌症发病率的最绝对因素。其次,与人的膳食结构有关,比如接触到亚硝胺、黄曲霉毒素、苯并芘等致癌物,中国有超过6000万人喜欢咀嚼槟榔,而槟榔就是一种高发致癌物。还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长期吃过烫的食品,或者盐分过多,也会增加患癌的概率。公共卫生学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学分析,也证明转基因与癌症无关。比如,鼻咽癌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在转基因食品进入国门以前,广东地区本就属于已经高发区。我国的卫生部做过调查,广东、青海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在全国属于最低的档次,而这两个地区是转基因大豆油的消费最集中的区域。也就是说,消费转基因大豆油最多的两个省份,癌症发作率反而为全国最低。
  再看看国际上的调查数据。1996年以后,英国在1996年以后为极少转基因食品消费的国家,所以把美国和英国同期的8种肿瘤发生率做了比较,结果是大量食用转基因食品的美国与吃转基因食品很少的英国,二者的癌症发生率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也就是说,吃与不吃转基因食品,都不会对癌症发生率造成影响。
  癌症发病率走势图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联合发布《2018年世界癌症患病率总排名》,中国排在第70名。癌症发病率前十名的国家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匈牙利、美国、比利时、法国、丹麦、挪威和荷兰。这些国家都是人均寿命名列前茅的地区,正好符合"寿命越高,癌症率越大"的科学判断。每十万人中统计癌症患病人数,澳大利亚468人,第十名荷兰334.1人。而我国癌症患病率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发病率为271.7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国家都基本上没有种植转基因作物。这都证明癌症发病率与转基因毫无关联。
  2017年的排行榜,中国未进入前20位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每年都会发布最新的致癌物名单,转基因食品这一大类并没有出现在致癌名单中。跨物种转基因现象在地球上存在了几十亿年,比比皆是
  来源:生物国防
  全文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953875230360191492/
  (本文为节选)
  首先,转基因技术仅仅是传统育种技术的延续,并没有创造出任何一种新的物种。
  一个物种在漫长的时间内有很多基因发生突变,当突变的基因代代累积到一定程度,综合性状发生改变,才会形成新物种。每一个农作物皆有好几万甚至十几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技术仅仅是增加了一个基因,顶到天也最多就是加入三个基因,即使把这些视为基因突变,也才是一个或者三个基因突变,而不是几万个基因突变,也根本改变不了综合性状,所以转基因技术不会产生新物种。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不可能是新的物种。2012年5月,陈君石院士曾经指出:"人们担心转基因不安全是由于不了解转基因技术。实际上,传统农业中的杂交技术,使无数基因发生了改变,而现代转基因技术,一般情况下,只是导致了1~2个基因发生了改变。"
  最关键的在于,修饰是针对目标作物有效的启动子。其转入的基因,仅仅是细胞里面的一个结构,也就是细胞里面发生了一丁点儿的变化,对整体性状有很微弱的改变而已。
  其次,转基因技术主要针对植物,植物哪来的"伦理"?植物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伦理。
  第三,其实自然界早就有天然的转基因植物。天然的转基因没有违背生殖隔离。
  比如,红薯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植物。2015年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全球各地的291种红薯品种中都含有农杆菌的基因,也正为农杆菌的侵入,红薯的根块才膨大,变成了适合人类的食物。科普作家洪广玉指出:由于科学家进行转基因操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借助农杆菌侵染,因此可以说,"转基因"其实是自然界已经发生的现象。但要注意,虽然农杆菌可以侵入多达数百种植物,但侵入后它的基因能在这种植物中驻扎并繁衍起来的,目前还只有红薯,也可见"转基因"并不容易,不同物种间的"基因转移"并非可以轻易发生,完全不用恐慌。
  红薯:我就是天然的转基因
  可能有人会说,天然的转基因是安全的,人工的转基因就不一定安全,但这个说法完全是不懂装懂。实际上天然的转基因未必就是安全的,也曾经出现过很多原本没有毒性的植物,在天然的转基因之后就拥有了毒素。而且天然的转基因过程,每次都是大幅度的转基因,可以转上万个甚至几万个基因。而人工转基因技术,是有针对性地靶向修饰,每次只加一个基因,属于超高精确度的操作,所以完全具有风险可控制性,这样才是最安全的。对于转入的基因,科学家早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构、功能和作用机理都是清晰明确的,产生的效果是可预期的。当一个科学家做一项转基因之前一定知道这个基因的结果、功能表达的产物。早在2010年3月5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焕明就讲过:"转基因本身没有毒,它们同别的基因有什么相互作用也被研究得一清二楚。"
  既然天然的转基因没有伦理问题,比天然的转基因更加安全可控的人工转基因,更加不可能有伦理问题。像现在绝大多数的疫苗就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如果转基因违背伦理,请你们干脆就不要打好了。
  据了解,1986年,全球首例转基因乙肝疫苗就被开发出来。如今获得批准使用的转基因疫苗已经超过了110种。除了乙肝疫苗,还有戊肝疫苗、宫颈癌疫苗、部分轮病疫苗、部分带状疱疹疫苗、部分流感疫苗,它们统统都是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2017年7月,最新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清单中就有几项被允许国内生产应用的转基因疫苗。
  除了很多疫苗都是转基因的,连胰岛素也是转基因的。正因为有了转基因疫苗,价格才从十几万元一支降低到目前普通人可以承受。如果你们认为转基因违背伦理,大可以不使用它们即可。
  很多疫苗都是转基因的,其成分都会进入人体
  第四,自然界亿万年来,不仅仅有大量的天然转基因植物,还有很多天然的转基因动物。而且这种进程还在继续之中。天然的转基因动物同样没有违背生殖隔离。
  比如,章鱼、鱿鱼、乌贼,它们就是从几亿年前就开始了天然转基因的过程。这是海洋里面的。在陆地上,有一种叫做蜘蛛羊的牛科动物,它们可以从自己的乳腺里面产生类似蜘蛛丝的物质。这个就是典型的陆上天然转基因动物。还有一种翡翠海参,看起来像一片树叶,而不是黏滑的腹足软体动物,但它却是一种在自然演化过程中发生转基因现象的物种。据我的了解,在自然界中,这样发生天然转基因的动物种类繁多,比比皆是。也没见有人说它们违背伦理,更不会有什么所谓生殖隔离的说法。
  第五,不仅有天然的转基因植物,有天然的转基因动物,更有兼具动物和植物性状的跨界的天然转基因动物。
  比如,祖母绿海蛞蝓就是一种天然的跨界的转基因动物。这种动物在幼年时期,和普通的海蛞蝓样貌差不多,当它吃到一种线状的藻类之后,由于摄入了其中的叶绿体,它的身体就逐渐改变,到了成年体之后就变为和树叶一样的扁平形态。这时候,它和植物一样,开始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来汲取营养,维系自己的生存。只需要每天晒太阳,吸收一点水中的二氧化碳,祖母绿海蛞蝓就可以悠闲的生活下去。这里有一个介绍祖母绿海蛞蝓的视频,见:
  https://ishare.ifeng.com/c/v/v002sKkoliixYjT6ajekV0wHQXfvsGolGGyzLlWlftcfOs8__ 。
  转基因植物不违背伦理,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转基因动物不违背伦理,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现在连跨界的转基因物种都有,即是动物,又是植物,当然也不违背伦理,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既然以上诸物种没问题,比它们更加安全可控的人工转基因作物,更加不可能违背伦理,更加没有生殖隔离问题。
  第六,没有通过驯化的手段来改变农作物的基因,就没有人类今天可以吃到的所有主要食物。如果这算是违背伦理,人类就不会生存。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转基因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正常现象。从生物演化的进程来说,没有物种之间的基因转移,就没有世界上的生物多样性,转基因并不违反自然规律。小麦叫做异源六倍体,是三个物种的基因凑起来的。如果没有基因的组合,就没有小麦。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自然的食品",所有的食品都是人类通过长期艰苦的选育得到的。
  除了小麦,还有一个常见的玉米。对于人类来说,玉米是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它是由一种类似丑八怪的野生杂草驯化而来的。而人类在这种驯化过程中,大概改变了其中的1200个基因。
  所以说,自然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基因的改变,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且与所谓的生命伦理、生殖隔离都没有关系。

特别的奋斗成就特别的梦想2021年9月17日13时3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二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安全回家细数哈工大技术力量东北网9月18日讯(记者许诺)9月17日13时30分许,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返回地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太空家园背后你一样重要丨可以在太空用的收纳袋,到底有多神奇?科技日报记者叶青三名航天员顺利回到地球的画面,还在热传。而不久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们一边工作一边吃苹果的太空吃播也曾引起大家围观。脑洞大开的网友们直问苹果核扔哪?别说,这还真是要严从地球到太阳,天体为什么都是球体,宇宙中有不规则的星球吗?地球月球,金星火星这些名称不同的天体在质量和体积上都有很大区别,表面环境也各不相同,但在众多不同点中它们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是球体,或者都近似于球体。而且根据天文学家的元宇宙是什么?为什么有人说它是第三次生产力革命?最近元宇宙突然火起来了,很多小伙伴可能和我一样之前没有听过这个东西,突然火起来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可能又是一个股市里炒的概念,又有一波韭菜要被割了。但是仔细看了一些资料之后,公元1181年短暂地照亮了中国和日本上空900年来,学者和观星者一直试图解释一个明亮的宇宙物体,它在公元1181年短暂地照亮了中国和日本上空的天空。一项新的研究可能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该星云霸30名为帕克的明星,在银河系如果太阳系中行星平衡被打破,将会发生什么?太阳系早期并不像如今一样稳定,在太阳诞生初期,经常发生天体碰撞,许多行星也没有稳定的运行轨道。数百颗行星在不断碰撞之中,诞生了新的行星,比如一颗火星大小的行星撞击了地球,就诞生了早NASA宇航员发起趣味挑战你能从图中看到人造物体吗?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永远无法离开地球,但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和照片换个角度来看我们赖以生存的蓝色星球。近日美国宇航局的马克托马斯范德黑(MarkThomasVandeHei)在个人Twi宇宙广阔,在发现跟我们相似的外星人后,会发生什么?人类如果在另一个星球被发现的话会发生什么?在得到答案之前让我们先来做一些假设我们或是他们都有办法快速到达对方的地方(比如通过星门,虫洞,超光速驱动器,曲率驱动器)。我们外貌很相像,马里亚纳海沟每年吞噬30亿吨海水,为何海平面没有下降?地球正在吞噬大量海水,仅仅全球最深的马里亚纳大海沟每百万年吞噬近3000万亿吨海水,每年就是吞噬掉30亿吨海水。这到底是咋回事?马里亚纳海沟正在吞入海水2012年,华盛顿大学圣路易美司令臆测美俄中太空冲突,鼓吹中国要下手,正研制杀手卫星去年和今年是中国航天丰收的两年,中国航天人完成了多项重大突破。去年6月,经过多年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12月,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从月球表面成功带回月壤标本。今年5月,天
关于土星环你所不知道的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里,木星是体积最大的行星,而土星则仅次于木星。很多看过土星图片的人都会觉得土星是一个美丽的星球,因为土星的外围有一圈美丽的明亮的行星环!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神秘的这张兵马俑的脸部特征独一无二,至今无人能解,现今禁止出国展览通过考古我们可以对以前那些朝代了解的更透彻,虽然现在有很多影视作品讲的是以前的事情,但是这些影视作品的内容不能全信,为了吸引观众,导演可能会对一些故事情节做一些修改,了解历史的最好如何看待应届生拒绝996被申通快递辞退不知道在哪个时候996变为了一种上班努力的标志,现在有很多公司领导的认知就是不加班就不是好下属,可是有些人在上班时间磨磨蹭蹭,下班在领导眼皮下才开始假装认真工作,这样的工作方式真的刚刚,毅力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已传回首张火星照片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导读北京时间2月19日凌晨4时55分,毅力号(Perseverance)火星车不经变轨直接突入火星大气层,并成功着陆。毅力号登陆火星想象图图片来源NASA秒每一双渴望知识的眼睛,都应该被平等对待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有一个行业贯穿了文明的从始至终,这就是新一代高频UPS完美匹配供电颗粒度,为数据中心提供可量化价值前不久,在思无界设享未来维谛技术(Vertiv,NYSEVRT)2020设计院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高级工程师李成章维谛技术(Vertiv)中国区ACP解决方案部总经理李旭,数往知来看生态十年之变2011年,华为正式进军企业业务,目标要成为做中国ICT市场的领导者。10年时间里,华为凭借压强投入所形成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优势,丰富多元的生态系统,无微不至的服务架构,深入行业需求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联通数科如何让国有企业大象起舞数字化转型浪潮浩浩汤汤,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不是数字化转型的发起者,但是他们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却决定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底色,他们就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中国经APEX从愿景走向现实,戴尔按动了数字化转型的快捷键我们正处在科技创新的大时代。AI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悄然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数字化变革的重要性在疫情等黑天鹅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面前,企业依旧有着漫长的探索求北森完成2。6亿美金融资,一体化低代码引领HR数字化风潮5月11日,中国最大的一体化HRSaaS及人才管理平台北森在京举办F轮融资暨春季产品发布会,宣布完成2。6亿美元规模F轮融资,同时发布2021年春季系列新产品新特性,以一体化HRS一云多芯三V一体麒麟信安云虚拟化方案助力信创轻松上云上云是常态,不上云是例外。国际上IT架构已从计算机网络向云端演进,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整个IT行业带来了巨大变革。据专家观点,到2023年,中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率将超过60,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