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航天日,一文带你看长征火箭发展史

  这些新闻你估计都看到过,有没有发现,虽然时间、地点、任务不同,但是火箭的名字却很相似?
  趁着中国航天日,大院er就来为读者们梳理梳理我国火箭的命名规则。
  千里之行
  1970年4月24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寂静的夜晚突然被一阵轰鸣声打破,紧接着,一枚长30米、直径2.25米、80吨起飞质量的火箭,用炽热的火焰划破了夜空,向南方飞去。
  15分钟之后,来自太空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播放着"东方红"乐曲向世界宣告:中国人也有能力进军太空。
  而承载着"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的,正是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
  "长征"——提起这两个字,很多人的脑海里肯定会想到这两件事情:一件是80多年前红军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再一件就是50年来不断将我国的卫星和航天员送入太空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火箭的命名其实与长征本身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我国运载火箭设计之初,新成立的七机部第一研究院(也就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前身)的同志们受毛主席《七律·长征》中表达出来的红军为实现革命目标不畏艰辛、顽强奋斗的精神启发,提出了将我国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的构想,并获得上级批准。
  "长征"之名,寓意着我国的运载火箭事业会像红军长征一样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星星之火
  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脱胎于1965年3月钱学森提出的"八年四弹"计划中发展出来的中远程导弹东风4型 ,在导弹的二级上面加装了一枚用于入轨的固体燃料三级,并先后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和"实践一号"卫星成功送入了预定轨道,实现了火箭与卫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长征一号火箭的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作者有加工)
  在此之后,我国开始对CZ-1进行改进以能够发射更重的载荷,先后发展了CZ-1A、CZ-1B、CZ-1C和CZ-1D四个后续型号,但其中只有提升了一级推力,将二级氧化剂由红烟硝酸换为能量更大的四氧化二氮,并更换更大、更先进固体燃料三级的CZ-1D型投入了实际发射中,CZ-1A、CZ-1B和CZ-1C型分别计划采用低温液体燃料三级、意大利制造的固体燃料三级与常规液体燃料三级,但由于种种原因,都只停留在了图纸上并未继续发展。
  虽然长征一号解决了我国运载火箭从无到有的问题,但是要发射更重的载荷,例如重达1.8吨的返回式卫星(或者往很远的地方送去好多件快递),以长征一号中远程弹道导弹的底子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为了能够发射更重的载荷,航天人们就从"八年四弹"计划中找出了刚刚发展成熟的,比东风4更粗更大的洲际弹道导弹,也就是东风5型洲际导弹,以她为蓝本,改进并发展出了长征二号(CZ-2)运载火箭。
  最初的长征二号实际上与东风5型洲际导弹并没有太大区别,甚至最早的几发长征二号就是直接用东风5型洲际导弹改装来的,只是把载荷换成了卫星而已。但是随着后续的改进,长征二号与东风5型差异越来越大,发展出了CZ-2C/D/E/F四个改进型号,此外长征三号和四号的都是以长征二号为基础或者直接采用了长征二号的一二级结构,使得CZ-2火箭成为了长征五号出现之前长征系列火箭的核心型号。
  长征二号改进型中的CZ-2C在CZ-2基本型的基础上加长了燃料箱,更换了更高性能的二级发动机和更先进的导航系统,2.4吨的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相比CZ-2基本型的1.8吨有了相当大的提升,其经过大量改进后仍然在役;CZ-2D是长征二号家族中比较奇怪的一个,她不是基于CZ-2C改进而来的,而是由CZ-4A去掉三级并延长二级燃料箱改装而来,LEO载荷比早期型号的CZ-2C更高,达到了3.1吨,但经历了多年发展后,CZ-2C与CZ-2D的运载能力日益趋同,均达到了约4吨的LEO运力。
  长征二号系列火箭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百度百科,作者有加工)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为了扩大航天工业的对外贸易,我国开始规划让长征运载火箭进入国际发射市场。然而我国在调研了国际发射市场之后,发现现有的火箭似乎不够大,同时我们又需要尽快给国外的客户拿出称职的火箭。这可怎么办?
  想要提升火箭的运力,那就要把火箭搞得更大;同时又为了尽快拿出新火箭,那就只能在既有火箭型号上面下功夫。
  想把既有的火箭做的更大,常用的办法是箭体直径不变,把燃料箱加长以多装燃料,俗称"拉皮",燃料装的越多,发动机工作越久,可以运载的载荷就更大。但同时火箭的总重也会越来越大,当拉皮拉到了一定程度,现有的火箭发动机推力就不够了,时间又不允许重新设计更大的发动机了,怎么办?
  说来也简单,多装几个发动机就完事了,但是现有的火箭箭体空间有限,装不下——那就在现有的火箭侧面捆上几个装着发动机的小火箭!
  于是CZ-2E,也就是俗称的"长二捆"诞生了,主要改动就是把CZ-2C的一二级分别加长,并捆绑设置了4个助推器,连捆绑带拉皮,一顿操作直接将2C原本2-3吨的LEO运载能力提升到了9.2吨,加装固体燃料上面级之后更是可以将3吨的载荷送入同步转移轨道(GTO),顺利地向国外的卫星制造商交出了合格的作业。
  而在"长二捆"的基础上进一步有针对地提升可靠性和安全性,我们就得到了别称"神箭"的CZ-2F型运载火箭,她以13次发射全部成功,100%的完美发射成功率将11艘神舟飞船、11名航天员和两个空间实验室送上了太空,实现了我国千年来的载人飞天梦。
  读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上文说到的长征二号系列为什么从长征二号基本型直接跳到了长征二号C?A、B型去哪里了?
  目前关于这两个型号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CZ-2A为基于CZ-2基本型的小幅度改进产物,只发射了两次,后来为方便统计,将其归入了CZ-2C中。
  另外一种说法是根据当年七机部制定的项目名称,长征二号甲(CZ-2A)与长征二号乙(CZ-2B)分别为投送GTO载荷而设计的两种基于长征二号的改进型,CZ-2A为东风5加装常规液体三级的火箭,CZ-2B为加装液氢液氧燃料三级的火箭,两个方案同步推进,最终CZ-2A发展成了长征四号系列火箭,CZ-2B发展成为长征三号系列火箭。
  同气连枝
  长征三号(CZ-3)火箭是我国最早采用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的火箭 ,最初的CZ-3仅仅是在CZ-2C上面加装了一个2.25m直径的液氢液氧燃料三级,看起来十分细长,运载能力也一般,GTO运力仅1.6吨,但是这也足以把当时咱们自己研发的东方红二号同步轨道通讯卫星发射上去了。
  然而随着后续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提升,卫星越来越重,基本型CZ-3已经难以将更重、更大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上,所以后来在CZ-3基本型的基础上拉长了燃料箱,重新设计了一个3.0m直径的三级,并且更换了性能更先进、推力更大的氢氧发动机——金牌火箭"长三甲"系列就此诞生。
  长征三号系列火箭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百度百科,作者有加工)
  "长三甲"系列火箭包含了三个子型号,长征三号甲(CZ-3A)、长征三号乙(CZ-3B)和长征三号丙(CZ-3C),其中CZ-3A发展的最早,总体上就是基本型长征三号更换了一个更好性能的三级,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2.6吨。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0月24日,CZ-3A成功的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揭开了我国探月工程的帷幕。
  为了能够实现一箭多星和更大质量同步卫星的发射,CZ-3B在CZ-3A箭体的基础上捆绑了4个"长二捆"的助推器,使得其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5.1吨,成为了我国在长征五号出现之前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
  长三乙在1996年首次发射之后经历了20多年的改进历程,目前已经到了改三Z型,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方案,可靠性和运载能力均得到了提升,GTO运力达到了5.5吨,从2017年10月到2020年3月,长三乙25次发射全部成功,在嫦娥探月计划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还获得了"劳模"的外号。
  此外,有一些用CZ-3B发射的卫星没有办法完全"喂饱"她5吨多的运载能力,会造成浪费,这种时候就需要做一点"减法",比如把四个从"长二捆"那里拿来的助推器还回去两个,只装两个2.25m助推器,就成了长征三号丙(CZ-3C)。她3.8吨的同步转移轨道运力在长三甲的2.6吨和长三乙5.5吨之间,可以把用长三甲没法打、用长三乙太浪费的卫星更经济、更实惠地发射到轨道上去。
  上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感到航天事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结合上海较为先进的工业水平,提出"上海也能搞东风导弹",实施"两条腿走路"的战略。受到周总理指示的鼓舞,上海机电二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前身)开始研发"风暴一号"(FB-1)火箭。
  作为承担我国首次"一箭三星"发射任务的风暴一号火箭,是我国火箭家族中少有的不以"长征"命名的火箭之一,但实际上它与长征二号都是以东风5型洲际导弹为蓝本改进而来。二者性能、结构和技术指标都非常相似,从某种意义上说,CZ-2是北京版"东风5"改,FB-1,是上海版"东风5"改。
  风暴一号与长征二号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风暴一号的二级火箭发动机与长征二号略有不同,但是风暴一号的二级发动机可靠性并不是太好,多次导致发射任务失败,所以后来使用了长征二号的二级发动机。但此时风暴一号与长征二号已无太大差别,风暴一号的发展就此停止。
  不过风暴一号的技术成果并没有被白费,上海机电二局以风暴一号为基础,成功开发了服役至今的长征四号系列和长征二号D型运载火箭。
  最初的长征四号(CZ-4)运载火箭其实是与长征三号竞争发展的一个项目名称为长征二号甲的方案,都是为了将卫星发射到同步转移轨道(GTO)上去。由于当时国内没有研制液氢液氧燃料发动机的经验,担心火箭会拖慢同步卫星的发射进度,所以,另外指示上海发展了一款火箭作为兜底。这款火箭是在风暴一号(也就是东风5)的基础上加装一个常温液体燃料的第三级,用于发射同步轨道卫星,最早的长征四号诞生了。
  后来,长征三号发展颇为顺利,但作为另一方案的长征四号进度也很快,为了不浪费现有成果,同时为了发射太阳同步轨道(SSO)气象卫星风云一号,便将长征四号进一步改进为发射SSO载荷的长征四号甲(CZ-4A)型火箭,其SSO运力达到了2.5吨。
  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百度百科,作者有加工)
  在此之后长征四号系列发展成为了专门用于发射SSO载荷的运载火箭,在CZ-4A的基础上发展了CZ-4B/C两种改进型火箭;CZ-4B改进了二级发动机、采用了更大尺寸的整流罩,其SSO运力达到了2.65吨;CZ-4C为了进一步提升运载能力,在CZ-4B的基础上更换了可以二次启动的三级发动机,SSO运力大幅提升至3.1吨。
  当然,CZ-4系列发射高轨道的"老本行"其实也没有被放弃,2018年5月,鹊桥号地月中继卫星就是由长征四号C型火箭发射的。
  继往开来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三乙等一系列火箭的首飞,中国完善了火箭体系,但同时既有的长征火箭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燃料成本高昂且剧毒、直径偏小、型号偏多和型谱重叠等。例如尚在服役的CZ-2C与CZ-2D,二者的LEO运载能力近似,均为3-4吨,却一直作为两个独立的型号存在,这就是一种航天资源的浪费。
  同时,随着卫星小型化、微型化技术的发展,微小卫星因为制造成本低、研发速度快等优势,在卫星领域异军突起,成为了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为了适配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发射成本低、运载能力合适的小型火箭也成为了新的发展目标。
  此外,随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持续推进,未来的空间站以及其它大质量卫星的发射需求也超过了当时"老长征"火箭的运载能力,研发新型火箭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到了2002年,为了解决"老长征"火箭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航天部门提出了"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想法,并且根据这个想法确定了"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的发展思路以及"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思想,这在2006年新火箭立项开始研制时公布的方案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最初的设计方案中,新一代火箭长征五号只需要设计三个模块:5m直径液氢液氧燃料的火箭芯级、使用液氧煤油燃料的3.35m直径模块和同种燃料的2.25m直径模块。外加新型50吨推力的YF-77氢氧燃料发动机和120吨推力的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它们共同构成了最初长征五号的设计方案。
  当时的长征五号一共有6种不同的构型,它们以直径5米的芯级为核心,通过将3.35m和2.25m两种直径的助推器进行类似于搭积木一样的互相搭配,覆盖了LEO10-25吨、GTO6-14吨的巨大运力范围。
  例如使用5m直径一级捆绑4个2.25m助推器的一级半构型,LEO运力就是10吨;把助推器换成4个3.35m直径的大助推器,LEO运力就能达到25吨。
  又或者使用5m直径的一级再加一个二级,捆绑4个2.25m直径的助推器,就能实现6吨的GTO运力;把助推器换成3.35m直径,就能实现14吨的GTO运力。
  新时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过程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百度百科,作者有加工)
  除此之外,还可以将3.35m和2.25m模块单独作为火箭芯级使用,成为新的中、小型系列火箭,以替代使用剧毒燃料的"老长征"系列。
  此后,长征五号火箭的方案经历过一些更改,到了2009年与2010年,原本作为长征五号系列中衍生型号的小、中型火箭分别独立出去,形成了长征六号与长征七号两个新系列,长征五号系列中仅剩下5米芯级直径的大型火箭。 同时为了避免像过去CZ-2C、2D运力重叠的情况,长征五号最初的6个方案中只保留了LEO与GTO运力最大的两个方案,就是现在的长征五号和刚刚成功发射的长征五号B火箭,其他运力范围的发射任务由后来发展出的长征六号与七号承担。
  长五B发射
  (图片来源:江程杰)
  长征六号设计之初为长征五号计划中的小型运载火箭,后于2009年从计划中独立出来单独发展,采用了长征五号计划中研发的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YF-100,和利用同样技术开发的YF-115,同时配合2.5m、3.5m两种直径模块。
  相比起长征五号追求最大运力,长征六号的目标则是轻小载荷的发射。其最大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只有1吨,解决了我国没有小型运载火箭的问题,满足了微小卫星的发射需求,此外,她还具备较低的发射成本和快速准备能力。
  低发射成本并不代表不可靠,长征六号设计时遵循着"简单即可靠"的设计原则,搭配以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其可靠性达到了0.98,比承担载人任务的"神箭"CZ-2F的可靠性(0.97)还要高。
  随后,研究人员们在基础型CZ-6的基础上将一二级尺寸加大,二级直径加粗至3.35米,并捆绑了四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就变成了我国首型"混合燃料"火箭——长征六号改。
  拥有固推鲜明特色尾焰的长征六号改
  (图源:新华社)
  长征七号(CZ-7)最早的计划其实是在CZ-2F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项目代号是CZ-2F/H,"H"就是"换发"的意思,即将老旧的使用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剧毒燃料的YF-20系列发动机更换为CZ-5项目中正在研制的性能更好、燃料无毒还便宜的YF-100和YF-115型液氧煤油发动机。
  与CZ-5早期发展方案类似,CZ-7也可以通过类似于搭积木的方式搭配不同的助推器与二三级,形成不同子型号,以发射多种不同重量等级的卫星。
  为了方便区分之后有可能出现的不同模块搭配的火箭子型号,对其进行了重新命名,名称为CZ-7XYZ。
  其中X是级数,Y是助推器个数,Z是助推器类型。
  使用固体燃料助推器的构型用S表示,对液体燃料助推器省略。
  有上面级的构型增加/上面级加以区分,其中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构形,增加(HO)加以区分。
  例如捆绑2个2.25m直径的液体燃料助推器,芯二级采用氢氧发动机的2级半构型命名为CZ-722(HO),后续发展成为CZ-8运载火箭。而归功于"模块化"、"组合化"的设计思路,CZ-8也可以取消两台助推器变为2级构型(此时构型即CZ-720HO),无需大规模更改设计,可以更高效的满足任务要求。
  两种构型的CZ-8运载火箭
  (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又比如把长三甲系列的氢氧燃料三级装到CZ-7基本型上,就成了长征七号改(CZ-7A),代号CZ-734,可以用于发射6-7吨重的GTO载荷。遗憾的是,2020年三月CZ-7A的首次发射就遭遇了失败。
  但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仅仅一年后,2021年3月12日CZ-7A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201工位发射升空,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除了长征五、六、七号之外,利用新型固体燃料弹道导弹技术改进的长征11号、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以其快速响应、快速发射的优越特性,与同样可以快速发射的CZ-6在近年来的小卫星发射活动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可谓"固液两开花"。
  长征11号运载火箭的起飞质量仅57.6吨,SSO运载能力400-700kg,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超短的发射准备时间,只需要24小时就可以完成星箭技术准备和发射任务,实现卫星的快速组网和补网,可以满足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急快速发射的需求。除此之外,很多微小卫星需要发射的轨道差异较大,同时安装在中型火箭上通过"搭车"的方式发射升空又要等很久,但如果直接使用小型火箭发射,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定制轨道参数,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卫星发射升空,这在商业卫星领域的诱惑力是巨大的。
  中国运载火箭发展"科技树"
  (图片来源:火箭原图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百度百科,作者有加工)
  从长征一号到长征十一号,中国航天事业历经了50年的艰难长征,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实践"、"风云"、"神舟"、"北斗"、"嫦娥"、"天宫"、"天舟"、"悟空"、"墨子"……这些熟悉的名字经由"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托举,进入了广阔的太空之中。可以说,一代代"长征"火箭,是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回忆。我们在发射前期待满满,我们在发射时神情紧张,我们在成功后欢欣鼓舞。
  进军太空的旅程又赋予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个新的含义——突破群星间的距离,将是一场更加遥远艰险的长征。但我们依然对广袤的宇宙心驰神往。
  更大、更先进的火箭呼之欲出,它,可能也将冠以"长征"之名。
  我们正在建设自己的"天宫"空间站,取回了来自月球的第一抔土,还向火星送去了"天问一号"探测器…
  我们将要前往更加浩渺的星际空间,飞出小行星带。我们还会在未来载人登月,新时代的"嫦娥"将踏足广寒。
  始终不变的,是"长征"火箭的呼号,是我们长征太空的梦想!
  本文于2020年5月6日首发于科学大院,稍有修改。
  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_学术社群已经组建,添加微信:xpcztym邀请您进群

北欧无人机公司推出StaakerBG300铁路北欧无人机推出的BG300铁路无人机应用,可以在在铁路轨道上交替使用无人驾驶飞行器和无人驾驶地面车辆,进行铁路维护和检查。这两天幼儿园都开始陆续开学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也是人生太阳能无人机可连续飞行90天很快,天空就可能会被自主飞机所主宰,甚至不需要停下来加油。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美国海军一直在开发一种无人驾驶的太阳能无人机,能够连续飞行长达90天。该项目是与西班牙裔的美国公司Sk植保无人机,开启智能农业新时代植保无人机,顾名思义是用于农林植物保护作业的无人驾驶飞机,该型无人飞机由飞行平台(固定翼直升机多轴飞行器)导航飞控喷洒机构三部分组成,通过地面遥控或导航飞控,来实现喷洒作业,可以喷改变传统打农药方式,植保无人机受青睐目前中国最常见的喷洒农药的方式,中国有大量的喷洒农药的方法都是非常粗放的,不仅包括大农场,还包括那些山地和偏远的地区。但是我们看到另外一边的信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中国改革开放从1莫迪彻底慌了!塔利班正建立新政权,接下来会不会算总账?一向都很支持阿富汗政府军的印度,眼看着塔利班正在积极的建立新政权,终于知道慌了!果然,两军交战,莫迪保持过度清晰的支持立场,这到底算不得是什么好事!据外媒报道,伴随着阿富汗总统的逃安理会中国强硬发声!耿爽对塔利班亮明红线,敢越雷池后果很严重从今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要从阿富汗撤军开始,代表阿富汗长达20多年的战争结束,而后塔利班迅速向阿富汗政府发起进攻,并占领其首都,随后阿富汗的总统和他们的亲属迅速撤离。目前阿富汗正被塔特朗普将成最大赢家?拜登或因特殊原因下台,美国将陷入一片混乱美国作为目前全球经济军事第一的国家,所发生的任何变动都吸引着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拜登刚刚上任的那段时间里,很多美国选民关注的并不是拜登曾经的政绩,而是在关注拜登78岁的高龄,十分害怕人人自危!3个坏消息先后传出,拜登约翰逊莫里森均陷危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会有报应出现,近段时间西方多个大国均出现了严重问题,拜登约翰逊和莫里森都陷入了危机。拜登除了近段时间一些反常举措外,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拜登的伊丽莎白号被锁定引发哗然,英国网友称严重误判对方不是伊拉克随着中美竞争的局势愈发激烈,美国的小圈子也开始倚仗美国来南海地区耀武扬威,近日英国航舰伊丽莎白号就在美国的指使下开始了南海航行,可惜结果并不像英方想象的那么美好,差一点有去无回,吓阿富汗局势重新洗牌,中国或成最大赢家,美印彻底沦为局外人阿富汗局势的动态似乎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热门话题,塔利班虽然已经宣布将逐步接手政府军政权并恢复重建,但是其中屡屡出现的意外还是令人担心。不过此前有专家就表示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塔利班未放心吃美味生鱼片!日本发明新的杀虫技术日本熊本大学准教授浪平隆男等人开发出了一种新的杀虫技术,可以杀死引起食物中毒的寄生虫异尖线虫(Anisakis)。方法是瞬间通入大量电流,相较于冷冻和加热方式,通电不会破坏生鱼片的
TomOverton围产期奶牛健康的十大关键点精确的日粮管理,加上对奶牛舒适度的关注,可以使奶牛更健康地进入泌乳期。围产期奶牛健康的好处不仅仅是不必处理酮病或真胃变位的情况。在围产前期,正确的管理会使牧场得到更多的牛奶,更好的AGP被禁后,亚太地区如何替抗的?建明亚洲区肠道健康项目负责人ThongJinKoh(TJ)博士作为一名兽医,常年工作在亚洲饲料与养殖业前线,对亚洲国家无抗进程及方案有着深刻的认识,他通过建明中国平台向行业人士介绍成渝地区一体化的突出问题和政策建议(作者何建武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成渝地区(四川省和重庆市两地全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推动成渝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审视我国南北经济格局变化来源财新中国改革新高区域发展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贾珅首先界定本文中所述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范围。以秦岭淮河为界,本文所指的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傲骨行走于人生,我们只要保持自我,不趋附于权势者我们只要坚守原则,不畏惧于威逼者我们只要秉持傲骨,乘风破浪,尽显人生风流,足矣!今天就带大家回顾下我国历史上八大刚正不阿的铮铮傲骨们。一一些乱七八糟的日常(二)真的很想拥有啊哈哈哈哈哈,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这么有创意昨天刷到的表情包,感觉很不戳最近在玩的游戏,名字叫皇帝成长计划(后宫成长计划)说实话玩久了就没啥意思了。这个雪糕很好吃,味道也影响仔猪对蛋白消化吸收的关键Dr。CliffordAdams全方位营养创始人Dr。CliffordAdams在2019年全方位营养大会上指出,日粮中的氮元素只有50或更少在猪和禽中沉积,母猪日粮中75的氮被排724份全球数据证明油脂能值差异比营养师想象的还大甘油三酯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US比值)和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是影响油脂表观代谢能(鸡)和消化能(猪)的三个主要因素。通过油脂化学成分来预测油脂能值具有重要意义。围产期奶牛管理检查清单以下是围产期关注点清单,牧场可对照此清单一样一样的仔细对照检查。分群调圈目标尽可能的维持牛群稳定,减少改变来降低社会,环境和代谢应激。保持简单,避免不必要的调群。每次圈舍的改变都会围产期过瘤胃氨基酸需求的八大原因奶牛围产期阶段是牧场关注的焦点,在围产期上,我们大多关注奶牛产后能量负平衡低血钙瘫痪等代谢性疾病,但奶牛围产期上的蛋白质负平衡并未得到关注,且很多牧场在做低能日粮的情况下忽略了蛋白拜登急忙召开芯片大会!他真是芯急!国产芯片喜讯连连当前的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放在几十年前,谁敢料想就因为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美国会联合一众盟国对我国围追堵截,欲掐断我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强劲发展苗头。然而全球的半导体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