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美国研究肖河9。11事件20年,美国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肖河:9.11事件20年,美国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作者:肖河,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来源:《世界知识》2021年第17期;世界知识
  微信平台编辑:周悦
  "光荣不再,梦想破灭",这是威廉·曼彻斯特在其现代美国史长卷《光荣与梦想》中的结语。在这位进步主义历史学家笔下,这段他所亲历的当代美国史,从富兰克林·罗斯福在大萧条的危急时刻推行新政开始,到理查德·尼克松在一群兴高采烈的作伪证者簇拥下为再次当选弹冠相庆而终,在前后40多年时间里,美国社会先是在危机和战争当中找到前进方向,进而又在漫长的冷战时期迷失自我,终于伴随着越南战争败局的到来而"尊严丧尽",于社会撕裂和对抗中失去了曾有的精气神。
  令人感慨的是,美国虽然距离曼彻斯特描绘的"历史画卷"渐行渐远,但却似乎在2001年9.11事件后又以一种"微缩"的方式重走了一遍《光荣与梦想》中的旅程。从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废墟边的团结一致,到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的同仇敌忾、万里黄沙,再到这两个海外战场的混乱不堪,"黑人的命也是命"运动和"桑德斯社会主义"在美国国内的兴起,直至共和、民主两党许多支持者们如今的势不两立……当年目睹两架被劫客机撞向双子塔的美国人可能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的国家会一步步变成现在这副样子:一面,共和党和民主党人在打一场涉及全社会的"准内战",另一面,又试图通过渲染外部"竞争"和"挑战"寻求支持和团结。对美国而言,这是一个曼彻斯特在他所经历的历史中都没见过的更糟糕局面,也是一个比以往更加危险的"十字路口"。
  2020年9月11日,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遗址点亮光柱,纪念9.11事件19周年。
  从"团结则存"到"四分五裂"
  在2001年9.11事件中真正失去挚爱亲朋的美国人并不多。对于那些"没有失去"的大多数,美国本土遭受的这次残酷袭击更像是一出"正剧"的开幕:虽有愤怒和悲伤,但更多展现的是即将拉开历史大幕的使命感。有人把9.11事件比作"第二次珍珠港袭击",认为它将把美国从冷战结束后的"庸常"状态中唤醒,把在文化和价值观上日渐疏离的美国人重新团结在一起。即使是在20年后的今天,对很多美国人而言,9.11事件所能提供的典型记忆仍是两党议员在国会大厦前合唱的"天佑美国",小布什在袭击次日发表的"反恐战争绝不会以此告终"演讲,以及那段时间美国大街小巷到处张挂的美国国旗。后来出任奥巴马政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的本·罗兹当年不到24岁,他回忆说,自己在目睹了9.11事件后"如蒙上帝亲炙",顿时感受到被从克林顿时代"琐碎政治"中解放出来的"宏大使命感"。在他眼中,2001年9月下旬的美国,人们齐声念诵着"团结则存"的建国箴言,朝着完成复仇和实现新的历史使命"一往无前"。
  然而,无论美国人抱有何种期待,2001年的纽约毕竟不是1941年的珍珠港,历史剧目不会为某一国家单独而机械地重演。美国社会之所以极度期盼外部威胁焕发内部团结,正是因为后者早已在由里根开启、克林顿"发扬光大"的"新自由主义"议程中日渐坍塌。在美国,所谓"新政"逐渐远离,财富分配中的失利者们逐日增多且哀告无门,阶级和种族矛盾的积累使得整个社会其实是在潜意识中"欢呼"9.11事件的到来。
  "赝造的危机"毕竟不能弥合真实的裂痕。很快,虚假的团结随着全球反恐战争的推进烟消云散。无论是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耗费的上万亿美元巨资,还是这两国民众承受的战乱折磨,都没有换来美国自身的"治愈"和政治更新。美国政府借反恐之机扩张了权力,但没有也不可能将这种"战争和监控"的权力用于弥合经济分化,而只能拿来煽动不同民族、种族和宗教之间的猜忌和恐惧,甚至可以观察到,美国社会内部对"他者"的迁怒在某种程度上是从所谓"全球反恐"当中滋生蔓延的。
  早在2011年纪念9.11事件十周年时,美国社会的看法就已逐渐泾渭分明。主流媒体和保守派仍在大张旗鼓宣传"美国的牺牲和荣耀",奏响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高歌,而在不少自由派人士眼中,9.11事件的悲剧性不在于恐怖袭击本身,而在于美国以反恐之名对其他国家施暴。两派力量、两种纪念,只隔着曼哈顿几个街区,却有着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全不同的理解。在本·罗兹看来,不论是奥巴马还是特朗普,如果没有9.11事件,他们都当不上美国总统。如果说奥巴马在2008年的当选是得益于彼时人们的"反思"占了上风,那么特朗普在2016年的胜出则要感谢美国人当中的"迁怒"情绪占了上风,这前后是普通美国民众的经济条件在"没有尽头的战争"当中持续恶化。到了2019年底的大选,这两股力量终于由"此起彼伏"变为"分庭抗礼",政治对抗由选举延伸到冲击国会、诉诸法院试图更改结果,以及在野的民主党以"支持暴乱"为由发起对即将离任总统的弹劾,其间应对疫情这种"非政治事务"也要让位于党争,围绕疫情是否真实存在、疫苗接种是否是联邦政府"阴谋"也要争论一番。
  邪恶的土壤上开不出正义之花,操纵虚假的威胁也带不来发自心底的团结。9.11事件20年来,美国社会所期盼的团结不仅"昙花一现",而且模糊了本应解决的问题,最终适得其反地把国家推入更加"四分五裂"的状态。
  从"全球反恐"到"大国竞争"
  "全球反恐"是9.11事件之后小布什政府打造的优先议程。"他们为什么恨我们?是因为这里有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这一直截了当的自问自答将实现复仇、促进"民主"和保障本土安全"完美地"结合起来。也正是因为这种"完美",9.11事件后的历届美国政府很难走出全球反恐议程。
  小布什政府亲手挑起了两场战争,编写了"9.11时代"的基本剧目:无休止的"反叛乱"战争和国家重建。在伊拉克,高调宣布"使命完成"的志得意满很快被再度增兵的惶惑不安代替,代价是小布什本人赔上了之前取得的所有政治资本,以"最不受欢迎总统"的评价黯然离场。继之而起的奥巴马政府虽然早已看出继续全球反恐战争殊为"蠢事",但在"反恐、民主、安全"三位一体"金字招牌"之下,面对新崛起的"伊斯兰国"也只能勉强将"蠢事"划分为"正确的战争"和"错误的战争"两类,维持前者,撤出后者,同时避免在利比亚或叙利亚犯下"新的错误"。或是正因为此,对奥巴马政府"没有战略"的批评陪伴其任期始终。
  特朗普则要比奥巴马轻松得多。作为美国社会极端保守派的代言人,这位"明星总统"无论选择何种战略,都能免于来自右派的批评。特朗普早就断言,"阿富汗(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重建美国比重建阿富汗更重要"。然而,即使是特立独行的特朗普,要想摆脱全球反恐的"魔咒"也并不容易。他推动的撤军、和谈方案屡遭强硬派反对和破坏,2019年秋一度因美国与阿富汗政府和塔利班"戴维营会谈"临时取消而差点胎死腹中。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内反对继续阿富汗战事的同一拨人开辟出了伊朗、也门等新的战场,导致波斯湾数度剑拔弩张,甚至一度走到对伊朗动武只等特朗普本人拍板的"最后关头"。到下台前最后一天,特朗普也没能实现让驻阿美军"全部回家"的竞选承诺,他的反对者们则将希望寄托在拜登团队中的建制派能"拨乱反正"之上。而拜登这位被美前国防部部长罗伯特·盖茨称作"过去40年间在几乎所有重大对外政策和国家安全议题上都犯了错误"的前副总统,领导的是一个经历了"特朗普主义"狂飙之后更加左翼和激进的民主党,他选择的不再是奥巴马式的"谨慎平衡",而是大胆翻开"新的一页"。
  至此,由9.11事件拉开大幕、小布什政府奠定基础的"全球反恐时代"终于行将落幕。在这个"时代"里,对"他者"的恐惧和遭受袭击的担忧萦绕着整个美国社会,甚至发展到了神经质的程度。有评论家说,9.11事件后平均每年在美国本土死于恐怖袭击的不过六人,却有335人淹死在自家浴缸中,民众却总是将防止前者作为政府和国会的头等重要议题。在这种气氛中,就连全球反恐的终结方式也颇具悲剧性:推动其终结的并非美国社会恢复了安全与平和,而是找到了新的、更加严重的恐惧源,也就是"中国威胁"。不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在试图从全球反恐泥沼中抽身时,无不试图强调反恐模糊了真正的战略重点、浪费了宝贵的战略资源,其结论不言自明,那就是结束反恐,一心一意遏制中国。然而,美军根据拜登的指令速撤后,阿富汗以出乎美国军情界预料的方式迅速"变天",为这一苍惶转向预置了失败的注脚。
  十字路口的抉择
  过去20年间,过去的联邦议员、如今的白宫主人拜登或许是美国决策层当中在全球反恐问题上"犯错"最少的人。他自2005年起就公开承认后悔当初在国会参议院投票赞成小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并一以贯之地在政府内外将推动美国从战争泥潭中抽身作为自己的"政策标签"。无论是发自内心还是迫于形势,拜登正与民主党的左翼密切合作,推动一系列以"重建美国"为宗旨、带有"进步主义"色彩的法案。
  拜登政府试图寻找从内部弥合分歧、治愈美国的方式,但显然无法完全摆脱9.11事件所开启的反恐时代负面遗产。拜登团队不仅不敢在中美关系的很多关键议题上妥协,反而机会主义地利用"中国威胁"来推动旨在激励创新、重整基建的重要国内立法。对此,就连前不久公开撰文批评"华盛顿危险的对华共识"的民主党左翼旗手伯尼·桑德斯也不能"免俗"。他力主中美应避免零和博弈,呼吁美国集中精力应对自身问题,同时附和了要应对中国"竞争"、维持美国"领导地位"的调门。无论如何,美国徘徊在自身兴衰成败的"十字路口",这背后又是包括中国崛起在内的全球大势。中国有耐心和余裕面对美国的踯躅,有能力和决心应对美国的遏制,也有诚意等待其找到真正符合美国人民利益的国家之路。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数字经济智库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别敲西瓜,西瓜不会回应你敲西瓜一个神秘的挑选仪式这可谓是人类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任何有西瓜的地点但意大利某超市却对这伟大的智慧结晶发起了挑战它是这样说的不要再敲西瓜了,它们不会回应你的意大住在路边也不怕,有理有据的房屋隔声小Tip客厅好吵,卧室好吵,卫生间也好吵!!给自己的房子做隔声,成了拥有优质生活的必经之路。噪声怎么进入房屋声音进入建筑有三种形式1通过孔洞直接进入2声波撞击到墙面引起墙体振动而辐射声音3电视机的怪声音听说只有小孩才能听见你有听过电视机的怪声音吗?A当然听过,不过最近听到这种声音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还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电视还是那种体积很大的电视,一通电源,就听得到噗的一声,等到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的ASMR,没听过就亏了ASMR搞声音的,不能不知道的ASMR现在最火的声音体验仅通过耳朵,感受颅内刺激什么是ASMRASMR,全称为AutonomousSensoryMeridianResponse,中声临其境为声音存在声临之前我们曾谈过声音可以从主观的角度分成两种,一种是乐音,另一种是噪音。人的身体本能的接受乐音而抗拒噪声,也就决定了我们面对噪音要治理,对乐音则是欣赏更多。声临其境,中国首档原创每个人,都是澡堂歌手!在澡堂里,每个人都是歌手今天说一种很奇妙的现象,进浴室必唱歌的奇妙现象。我想,应该没有人能抗拒在浴室唱歌的魅力吧,3D环绕自带混响,原本不出彩的嗓音却在浴室的水汽下显得格外的有质感又长胖了??别急,可能是噪声的问题已经很努力在控制腰围,但似乎效果还是不好。别太怀疑自己的努力,你的游泳圈也许是噪音惹的祸。职业与环境医学发表了一份详细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对多个地区的噪音情况(道路轨道航空噪音)进行酸洗和钝化工艺金属合金(即由铬,镍和钼等多种元素制成的金属)的铬含量大于12(重量)(某些文献提到铬约为10。5)时,通常被认为是不锈钢。),其余为铁,合金含量更高的不锈钢具有更高的铬含量。铬通为何最好的绿松石比钻石更有价值绿松石数千年来,世界各地的文化都珍视绿松石,这就是为什么这种不透明的矿物出现在非洲亚洲南美和北美社区的历史和现代艺术中的原因。化学家通过化学式CuAl6(PO4)4(OH)84H2如何设计冷却塔?冷却塔的计算空气冷却塔是工业上使用最广泛的过程设备之一,但也出现在常规空调建筑物中。1。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冷却塔使用环境空气来冷却水流,该水流在工厂的其他地方用于冷却另一个过程。待冷却的水注入冷低迷的经济背景下,日本能够取消奥运会吗?阅读前点击关注,每天我们一起成长。当前,经济动机已成为申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主要推动力,奥运会亦是如此。日本对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所以如此重视,主要还是经济考虑。目前日本面临内需和外
探测器近距离拍到太阳低层大气最清晰图像,比4K视屏好十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轨道飞行器发回的数据创建了迄今为止分辨率最高的太阳低大气层图像,最终的图像总共包含8300多万个像素,其分辨率比4K电视屏幕所能显示的要二氧化碳成黄金一夜之间,二氧化碳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价值可比黄金。也一次性解决人类粮食危机。也使人类文明越级成功。成为宇宙的高级文明。先说重点。我国科学家用二氧化碳还原淀粉。这决对打破了人类北冰洋在过去的2020年融化了三分之一的冰块,今年比去年薄10厘米北极季节性海冰在2021年内比2021年减少约1。5英尺。在过去18年里,北冰洋海冰的体积减少了三分之一新的泛北极积雪深度表明,之前对海冰厚度的估计可能被高估了华,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机器人复制我在以前的文章或者评论中,构思过人类应该怎么样整合现有的生产力,制造更加大型的宇宙飞船,去到月球火星,或者更远的深空,探索未知的领域!今天又来畅想一下人类应该怎么样,应用大型宇宙飞太阳中传播速度极快的新型波令科学家困惑太阳正在发生一些奇怪的事情。太阳中的一些波浪的传播速度超出了它们应有的速度。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波,它通过太阳的等离子体向后传播。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的ChrisHanso美媒我们能把月球推离轨道吗?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5日刊发题为可以像在电影月亮陨落中那样,把月球推离轨道吗?的报道,报道分析了把月球推离轨道的可能性,全文摘编如下在电影月亮陨落中,失控的月球威胁着地球。数十亿年航天员在天上眼泪流不下来吗在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样的天气网讯,我国的三名宇航员仍在太空出差中,经常会通过视频给我们科普一些宇航知识。据说,航天员在天上眼泪流不下来,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呢?那么,到底在空间站里流眼泪是怎样的呢?根据宇航物理学家报告第一个可编程量子传感器时间可以通过纠缠原子上的复杂计算方法更精确地确定。来自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物理学家已经开发出这种技术。图片来源因斯布鲁克大学哈拉尔德里奇原子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好的传感器。今天,它们可九霄逐梦新时代,追求不懈行神舟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不止步,1999年,神舟一号飞船升空,于电石火花间寄托着国人对太空的无限向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就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扬帆起航,逐梦九天,太空探索之路薪火延续,代冰封下的南极竟然还存在另一个世界在地球的某个地方,可能还存在第二个世界。它就在南极洲的千米冰层之下。作为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国家的南极洲,它总是被无限遐想。一块冰冻的大陆,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科学家的兴趣,极地冰层之宇航员也要被除籍?美国反俄真够可笑前两天,笔者浏览到一桩相当搞笑的新闻世人皆知的著名宇航员被称作太空第一人的加加林,被美国人除名了。事情是这样的美国太空基金会发布一份声明,将一项原名为尤里之夜的筹款活动重新命名,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