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大立科技精准拿捏融资节奏,未来业绩能摆脱怪圈吗?

  大立科技的主要业务涵盖红外热成像芯片、红外热像仪及其他光电系统和巡检机器人等三大领域。
  2020年上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续爆发,公司作为工信部疫情防控重点物资生产企业,疫情期间一直持续"零库存"满负荷生产,业绩大增。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亿元,同比增加169.63%;营业利润3.33亿元,同比增加410.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净利润")2.92亿元,同比增长399.55%。
  业绩大增,股价飙升,大立科技趁机推出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7亿元(含本数)的非公开发行预案,日前,已经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通过。
  趁机再融资
  一方面喊着缺钱,另一方面却回购股份。2019年12月,大立科技披露《回购报告书》,表示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部分社会公众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
  截至2020年9月末,大立科技累计回购股份数量336.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3%,回购总金额为7010万元。已达到股份回购总金额的下限。
  新冠疫情给公司业绩带来高增长,但大立科技没有必要募集资金扩产,一是疫情突发性需求不太可能长期持续;二是疫情期间,行业的产能已经大幅增加,面临过剩危险。三是疫情期间,公司的产品供不应求,回款速度前所未有,2020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3.52亿元,超过以前所有年度的总和。
  当然,股价大涨,确实是再融资的好机会,大立科技账上如果多了近10亿元,每年利息收入都有数千万元。
  大立科技对融资的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2007年业绩大增,2008年顺利IPO。2014年第一次定向增发成功,也是业绩大增。目前,2020年定向增发已经十拿九稳,业绩大增也基本上板上钉钉。
  不过,融资之后的业绩普遍都不理想。
  2009年、2010年,大立科技的净利润还能增长十几个百分点,2011年大降42.01%。为了提振业绩,大立科技曾经尝试重大资产重组未果。低迷的业绩持续至2014年,这一年大增近五成,突破5000万元,于是2015年策划重大资产重组,拟收购一家互联网大数据应用企业来拓宽经营模式,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效带动公司业绩增长。但收购未果,业绩大幅下降。2015年至2017年净利润都在3000万至3300万元之间徘徊。
  2020年,大立科技又要融资了,未来的业绩能摆脱之前的"融资到位-业绩下滑"怪圈吗?
  事实上,2020年比较特殊,大立科技的爆发性业绩难以持续很久。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已经给出了答案。2020年前三个季度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05亿元、3.61亿元、1.5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77亿元、4649万元。前两个季度的爆发性增长势头在三季度已经消失。
  而且,2020年三季度,大立科技的表现落伍不少,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环比分别为-56.57%、-73.79%,同行业的高德红外(002414.SZ)这两项数据分别为16.29%、-22.67%,睿创微纳 (688002.SH)分别为-12.30%、-29.98%。
  稍纵即逝的产能紧张窗口期
  据公司披露,本次募集资金净额拟投资于以下项目: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9374万元、年产30万只红外温度成像传感器产业化建设项目2.27亿元、研发及实验中心建设项目1.45亿元、光电吊舱开发及产业化项目2.58亿元、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47亿元。
  全自动红外测温仪扩建项目是公司对本次新冠疫情持续时间、传播力度、 波及范围等方面进行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针对性部署,旨在提升公司抗疫相关红外产品的生产能力,同时确保公司其他种类红外产品的正常生产,进一步增强公司整体的抗风险能力。
  为了显示募集资金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大立科技在产能紧张上面大做文章。
  大立科技实行"以销定产"的订单生产模式,按照获取的订单组织生产。公司披露了红外热像仪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产销率以及探测器的产能利用率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2020年之前,大立科技产品销量不温不火。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产能紧张是不争的事实,但三季度时已经不紧张了,从营业收入大幅下降就可以看出来。在2020年10月披露的反馈回复中为何对三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避而不谈?上半年的供不应求是偶发性事件,但大立科技拿捏非常精准,近10亿元募集资金很快就会成为囊中之物了。
  募投项目各种变动
  如果产能不再紧张,募投项目继续实施的可能性有多大?在这方面,大立科技经验丰富。第一招就是不断拖延。2014年非公开发行股票的募投项目原计划两年完工,一直拖到2020年上半年才完工,毕竟又开始新一轮融资了,再拖下去估计也不好交差了。大立科技给出延期的理由:募投项目所需的新厂房建设因涉及原有建设用地容积率、规划调整等问题导致进度较计划延迟。
  前景无限好的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及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原计划投资3.50亿元,实际投入2.62亿元,2020年上半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
  第二招是减少投入。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项目实际投入金额比承诺投资总额少1911.54万元,完成项目投资总额的82.28%,主要在于,一是该募投项目原有部分进口设备,因近几年人民币升值较快,相应节省了部分资金投入;二是由于受到公司目前生产经营场地的限制,公司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需要,调整了部分设备的投入进度,致使实际投入金额小于承诺投资金额。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实际投入金额比承诺投资总额少4082.39万元,完成项目投资总额的83.14%,主要是公司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对相关设备进行了必要的优化调整,致使实际投入金额小于承诺投资金额。这些原因与IPO募投项目红外热像仪产业化升级项目实际投资未达承诺总额时的说辞一模一样。
  第三招是终止项目。比如,鉴于公司所处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公司战略规划的调整,从稳健经营的角度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实施智能型嵌入式硬盘录像机产业化项目。
  项目是否有真实需求?
  既然如此,为何2014年大立科技要非公开发行股票?
  大立科技在相关公告中这样描述:随着市场需求量的不断上升,公司生产和检测设备日益不足,现有的生产条件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制约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满足当前及今后市场进一步扩大的需要,提升市场份额,公司提出并实施"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项目的实施,形成年产 6000 台各类红外热像仪产品的生产能力,将提升公司红外热像仪的开发及生产能力和品质控制能力,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公司还表示,世界上主要有美国、法国、日本、以色列等四个国家拥有非制冷焦平面商业化生产的能力。公司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实施 "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国产化"项目后,具备了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研发和制造能力。但随着红外热像仪市场需求的增长,公司依赖国外进口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而由于受技术管制及出口国许可制度的限制,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公司红外热像仪业务的发展。所以,通过新建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生产车间以及购置相关生产检测设备及配套设施,形成年产13000只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公司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的供应瓶颈。
  这两个项目累计投入2.90亿元,其中2760.83万元为设备,而2.62亿元为房屋及建筑物,其中有40万元在2015年由在建工程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剩余在2020年上半年同样转入固定资产——房屋及建筑物。
  按此前披露,公司不是购买先进设备提高产能吗?怎么设备的金额这么少,在价值2.62亿元的车间安装不足2800万元的先进设备?这样的车间到底豪华到什么程度?大立科技的房屋及建筑物原值从2019年年末的5414.24万元增加至2020年6月末的3.16亿元。
  红外热像仪建设项目和非制冷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器建设项目建设期都为2年,项目达产后,两个募投项目预计每年新增加营业收入5.72亿元及净利润9130元。
  也就是说,2760.83万元设备就能带来营业收入5.72亿元?公司2019年末专用设备原值1.30亿元,这一年的营业收入才5.03亿元。从新增设备的金额来看,募投项目不太可能带来这么多营业收入,但从房屋及建筑物的金额来看,募投项目带来的营业收入太少了。两个募投项目的房屋及建筑物的原值比2019年年末多388.35%而营业收入仅仅比2019年多7.83%。
  以2019年年末相关数据计算,平均每一元的专用设备原值贡献营业收入为4.09元,而平均每一元的房屋及建筑物对应的营业收入为9.87元。按照预计营业收入来计算,两个募投项目的每一元的专用设备原值可以贡献营业收入20.72元、每一元的房屋及建筑物对应的营业收入2.18元,分别为2019年的数据的506.62%、22.08%。
  这两个募投项目于2020年2月完工,提供了多少产能不得而知,2020年上半年产能没有增加。2020年之前尚未贡献效益,而在2020年上半年就贡献效益1.28亿元。怪异的是,2013年就开始采购设备,为何到2019年设备一直没有贡献收益。
  综上所述,这两个募投项目的真实性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独门秘笈——软件退税
  一直以来,大立科技获得巨额的增值税返还款,自2015年以来,大立科技收到增值税返还款上亿元,是利润的主要组成部分,这是其独门秘笈。同行业的高德红外及睿创微纳的实力并不比大立科技差,这两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甚至还超过大立科技,为何这两家公司没有享受到增值税返还款的待遇?
  大立科技在软件退税方面的操作可谓轻车熟路。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软件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的有关规定, 自行开发生产销售的软件产品可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根据杭州市滨江区国家税务局文件《关于浙江大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软件产品增值税超税负退税的批复》,2015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实际收到增值税返还款分别为1912.69万元、1635.16万元、1380.48万元、1687.42万元、2806.73万元、2175.80万元,合计1.16亿元,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分别为671.12%、-61.61%、41.46%、28.00%、18.61%、5.62%。增值税返还款长时间内成了大立科技主要的利润来源,2016年经营亏损,导致比例出现负数。以增值税返金额来测算,对应的软件收入在9亿元左右。
  一家以生产红外产品为主的公司,何来如此多软件收入及增值税返还?比很多专门从事软件开发的公司还要多。
  奇怪的存货
  作为"红外第一股",大立科技的存货周转率一直不如同行, 2020年上半年是消化积压存货的绝好机会,存货周转率跃居首位。为何大立科技的存货周转远比同行慢?要知道,存货周转慢面临的风险不小,一是科技的进步导致存货的价值减少,二是占用大量的资金。
  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大立科技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40亿元、2.11亿元、2亿元、2.64亿元,各期末的存货分别为3.81亿元、4亿元、3.90亿元、3.81亿元。随着营业收入的增加,营业成本呈上升趋势,但存货比较稳定。2020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几乎是2017年的两倍,而存货余额相当。
  再往前三年,2014年至2016年,其营业成本分别为1.95亿元、1.58亿元、1.73亿元,各期末的存货分别为2.71亿元、3.53亿元、4.37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分别为1588.79万元、1788.63万元、3076.61万元。营业收入下滑营业成本减少,而存货大幅增加,2016年的营业成本比2014年减少,而存货增加了1.66亿元,主要是原材料增加,2014年年末原材料1.18亿元,2016年年末2.33亿元。
  存货越多,占用资金越多,跌价风险越大,大立科技的做法挺另类。

永劫无间天人模式大揭秘网易云游戏无需配置助你快速上分永劫无间将会上线天人模式,这是官方在公测开启时就公布的消息,不少玩家一直对这个新内容保持着满满的期待。日前,官方终于在FAQ里透露了关于天人模式的具体玩法,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虚拟现实?什么是虚拟现实?我们常说的虚拟现实一词其实包含很多技术分支,如ARVRMR等。AR是AugmentedReality的缩写,通常被称为增强现实。AR的定义广泛,技术种类多样。目前,华为P50被迫4G背后,中国射频技术到底卡哪了?文章来源芯东西IDaichip001上周华为P50系列刚刚发布,一部搭载麒麟9000顶级旗舰5G芯片的P50Pro却只能作为4G手机用,发布会上余承东苦笑背后的无奈,所有人都看在眼创新湾硬科技投融资周报(2021。09。272021。10。03)硬科技投融资周报由创新湾每周整理发布,聚焦关注全国范围硬科技投融资事件,硬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湾第73期硬科技投融资周坚决不造车的华为,有着更大的交通野心文章来源AI掘金志IDHealthAI每隔一段时间,华为就会发一次声明,表示不造车的决心。这家ICT大厂,在汽车领域的每一次动作,都会掀起热议。即便华为高管多次公开表示不造车,是华创新湾硬科技投融资周报2021。09。1309。19)硬科技投融资周报由创新湾每周整理发布,聚焦关注全国范围硬科技投融资事件,硬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湾第71期硬科技投融资周创新湾专访酷凌时代朱元成沉淀技术,领跑微环境降温行业出品创新湾(IDEnnoBay)访谈静远作者夏至头图Pixabay本期科创之星采访嘉宾由深圳市智胜高技术研究院院长唐波博士推荐。创新湾导读传统降温是对大环境进行整体降温,微环境降温从高新制造业到寻常百姓家,机器人应用场景日益拓展文章来源中国机器人网IDrobotchina工业制造离不开机械臂餐厅运营需要送餐机器人居家生活有了扫地机器人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过去存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里的机器人正逐渐融入人们的生创新湾硬科技投融资周报(2021。08。302021。09。05)硬科技投融资周报由创新湾每周整理发布,聚焦关注全国范围硬科技投融资事件,硬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湾第69期硬科技投融资周百度智能云为何是适合跑AI的云?文章来源Alter聊科技IDspnews7月29日的智能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CTO王海峰在致辞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百度智能云的云,不仅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安全稳定弹性灵活的云计算服务,1颗芯,30万人,北斗26年的逆袭征途文章来源36氪ProIDkrkrpro1989年,美国发射了第一颗GPS(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从此打开了天眼。一年后,海湾战争打响,还未完全建成的GPS系统向世界展示了全球定位系统
日本拟与美国合作打算抱紧大腿抢在我国之前登月?5月23日国总统拜登在东京同日本首相岸田举行会晤后宣布将第一位日本人送上月球。美日两国在一份联合声明中说美国和日本将在人类和机器人登月任务上加大合作,包括将一名日本宇航员送上月球两散人嗝言(六二五)实现星际旅行的理论基础(10)鉴于宇宙超大尺度的现实,人类要想以现在的速度甚至以光速旅行都是不现实的,无法实现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虫洞,虫洞连接两个不同的时空,人们借助虫洞就可以完成星际旅行。这个破纪录的黄金标准明星与我们以前见过的任何明星都不一样星星里有什么?好吧,如果你是一个高度进化的标本,它的生命即将结束,命名为HD222925,实际上是相当多的。科学家们对这个暗淡的物体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65个不同的元素。这是在太阳江苏华林科纳半导体GaAs在氯化钠异丙醇溶液中的表面钝化和形态引言原子平面的制备是半导体基板上原子尺度操作的必要前提。由于自组装现象或使用原子探针技术操纵单个原子,只有原子平面的表面才能产生可重复制造纳米级原子结构的机会。原子平坦的表面也应该来自前一时期气候变化的古代磁铁化石可以为未来提供线索5600万年前的化石能否让我们深入了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五千六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变暖了58C,这是全球变暖事件,与我们的星球目前正在经历的事件相似。新的陆地哺乳动物进化,热带森林扩62年前,2名探险家抵达马里亚纳海沟,在海底9千米听到敲门声在科技堪称发达的现在,很多人觉得地球似乎已经被人类研究透了。其实在太平洋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依然是一块神秘且凶险的处女地。马里亚纳海沟虽然在地球上,但探索难度丝毫不亚于前往其他星球全球变暖究竟多可怕?地球3亿年前就经历过央广网北京5月3日消息全球变暖令人望而生畏,但气候变暖将导致什么后果,届时地球上的生命将何去何从,人类并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京古生物所)与南京大欧洲航天局发布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图像中的太阳刺猬科学家们正在调查一种在太阳表面看到的神秘太阳刺猬(solarhedgehog)。欧洲航天局(ESA)公布了其太阳轨道飞行器拍摄的大量图像。NASA和英国航天局也为该项目做出了贡献。人类的出现不是机缘巧合,而是一场有目的的实验?苏美尔文物的出土,为西琴老先生的外星文明创造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文物中的苏美尔王表。王表中记录的是苏美尔每位国王的统治时间。而在这其中,前八位国王统治的时间远全球变暖结局如何?地球3亿年前给出参考答案全球变暖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地球上的生命将面对怎样的生存环境?当前的第四纪大冰期与全球变暖会产生冲突吗?近年来,全球气候问题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那么,气候的变迁是否真的会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中的怪家伙们恒星是宇宙中最主要的成员,仅在我们银河系中就有上千亿颗恒星。当然,它们中多数是泯然大众,或多或少遵循着既定的生命轨迹演化,天文学家也基本掌握它们的演化规律。但我们也会不时遇见一些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