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52年了,东方红一号竟还在天上飞

  本文审稿:刘艳,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没想到,52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竟然还在天上飞?!
  要不是真有人拍到了,说实话我还有点不敢相信。
  就在几天前,一段"世纪同框"的视频让网友集体破防:
  图源:腾讯视频
  视频中,"东方红一号"卫星与中国空间站擦身而过,发射相差了近半个世纪的两个人造天体在夜空中"遥遥相望"。
  有网友感慨这相隔半世纪的两颗"星星"相聚的奇迹:
  但让更多网友惊奇的是,"东方红一号"竟然还在天上:
  毕竟,同时期美国、苏联和日本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都已经因为轨道、动力等各种原因坠毁。
  "东方红一号"本身的意义无需赘述,它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作为"两弹一星"中的"一星",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和初心。
  而"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更标志着中国对于太空的探索就此拉开序幕。
  在这之后,我国航天发展一路"开枝散叶"——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成为我国首任探月工程技术总负责人,开启了我国探月和深空探测之路;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担任神舟飞船技术总负责人,由此我国开始在载人航天上书写历史;
  "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系统技术总负责人陈芳允,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始人之一;
  ……
  但其实,这颗在太空中飞了52年的"东方红一号"卫星,最初是在从理论到工业几乎"一无所有"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5000多人,在2亿元经费的基础上,用笔和算盘一步步"手工"完成了卫星从设计、生产、制造到发射的全过程。
  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1970年,宇宙中第一次有了来自中国的声音——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
  因为卫星在太空中向全世界发出《东方红》的歌声而得名"东方红一号"。
  它重达173公斤,是一枚直径为1米的球形多面体,装有4根3米长的鞭状天线。
  该卫星升空后,绕地运行周期为114分钟,在用20.002兆赫频率播放乐曲《东方红》的同时,传送遥测参数和科学探测数据。
  如今每年的中国航天日,就定在发射当天——4月24日。
  但回顾当时东方红一号从0到1的研制,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正式提出要做人造地球卫星。
  在此之前,苏联已经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人造卫星。美国紧随其后,在1958年将探险者一号送上太空。
  而这时候的中国, 在经济、人才等方面距发射卫星的条件还距离很远。
  就连在1959年十周年献礼时,对外展出的卫星和火箭模型,都是年轻学者用手工敲打出来的。
  据央视报道,当时这些年轻人对火箭、卫星知识的了解,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
  而且即便模型做出来,还有一堆实际问题解决不了,比如设计参数无法抉择、测试条件差、所需生产加工设备供应不上……
  中国的科学家们也不是没有想过向老大哥苏联学习,还跑到了莫斯科去调研,但结果无奈遇冷。
  而且由于国力有限,他们决定先打基础,致力于火箭、高空物理探测等设备的研发上。
  直至东风2号中程导弹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基本上具备了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能力。
  在钱学森、 赵九章等人的带动下,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工作正式搬上了日程。
  图源:新华网,乐音装置
  他们还立了个起点更高的Flag:中国第一颗卫星要在100千克左右。
  当时苏联第一颗卫星重量83.6千克,美国的第一颗卫星仅8.2千克。卫星越重,对火箭发动机以及各设备的要求也就越高。
  但最终他们完成了,而且实际重量达到了173千克。
  直到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东方红一号的研制才正式搬上了日程——
  钱学森担任第一任院长,研制队伍超5000人,中央拨款两亿人民币。
  钱学森
  据新华网报道,"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回忆道:
  两亿人民币在那个时候,真是不容易的。
  因为除了经费,老一辈航天人几乎一无所有。
  期间的很多困难都是用"土方法"来解决的。
  比如像卫星制造中的一道重要工序——铆接,因为当时卫星厂是由科学仪器厂转产,没有干过这事儿,而且也没有铆枪和固定工件的桁架。
  工人们就靠一把小锤,用自己的身体当桁架,将铆钉一个个敲上去。
  在这种条件下,他们解决了多项工艺问题,之后就来到了多个环境模拟试验阶段。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曾回忆起当时夏天试验的时候,因为卫星厂没有低温试验室,就穿着大棉袄去到海军的冷库里进行试验。
  图源:宇宙高歌《东方红》
  条件是艰苦了些,但是技术却始终在不停迭代。
  1967年研究院成立前夕,中国摩擦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学术带头人党鸿辛,和团队一起解决了一个卫星传输的关键问题。
  他们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导电干膜,成功解决了-100 至100 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输困难的问题。
  地球之所以能接收到东方红一号的音乐信号,就少不了党鸿辛团队的功劳。
  视频源:宇宙高歌《东方红》
  信号的问题解决了,但卫星本身还要经受住极端温度变化的考验。
  放在当时,这还是世界公认的难题。
  为此,中国科学家们研制出了一套完整的温控系统来平衡卫星内部的温度,但系统正常运转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而卫星携带的电量很有限。
  最后,他们想到利用其他仪器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帮助卫星控制温度,其外部材料采用的是按照温控处理的铝合金材料,如此一来解决了耗电大的难题。
  很快在两三年之后,他们就完成了首颗人造卫星的目标。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搭载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完成为期二十多天的探测任务,至同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
  中国至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从正式立项到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完成的时间仅不到五年。
  而且时至今日,东方红仍在太空中飞行,俯瞰这中国航天的发展。同时期的卫星大多已坠入大气层当中去了。
  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为何东方红一号仍在轨运行
  还得从当时整个技术方案说起。
  当时设计东方红一号卫星,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以及大气层密度。
  因而在轨道设计上是一个近地点在441公里左右,远地点在2368公里左右,与地球赤道平面成68.5度角的近地椭圆轨道。
  我们知道,卫星在太空绕地球飞行不需要动力,完全靠惯性飞行。理论上,如果没有任何阻力,就没有能量消耗,会永久飞行下去。
  但实际上,太空并非空无一物,尤其是在地球近地轨道上仍然有痕量的气体存在,越靠近地球气体分子越多,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空间站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主动升轨的原因。
  上面我们提到,东方红一号运行在近地点441公里,远地点达2368公里的轨道上。
  作为比较,目前国际空间站运行在420公里高的轨道上。由此可见,即便东方红一号的近地点也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还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在轨道上运行受到的阻力很小。
  至于另一种更普遍的归宿——进入到大气层(100公里~300公里左右区间)烧毁解体,那也是要等待猴年马月的。
  据最新数据显示,东方红一号卫星最新近地点高度为428公里,远地点高度为2030公里。
  也就是说,经过半世纪的运行,东方红一号的近地点仅降低了13公里。
  但要发射这么高轨道的卫星并不简单,起初"长征一号"的理论基础东风四号导弹,并不具备将卫星发射到400多公里高度的动力。
  因此,"长征一号"在东风四号基础上进行了大幅优化,包括将火箭升为三级等……最终成功将东方红一号送到指定的轨道。
  而这次任务的成功,也为我国后续航天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半世纪的中国航天路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结束,中国航天之旅才刚刚启程。
  在往后的50年里,最初参与"东方红一号"卫星项目的科学家们,带着摸索出来的航天技术深入更复杂的领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的任务——
  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和深空探测任务,朝着星辰大海一步步前进。
  提出运载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技术方案、并组织将之研制出来的王希季,在东方红一号任务结束后,再次撑起了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技术总负责人的重担。
  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并回收成功,成功走出了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这之后,"东方红一号"卫星测控系统技术总负责人陈芳允,与合作者共同提出"双星定位系统",成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要理论基础;
  "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人之一戚发轫,受命担任神舟飞船技术总负责人,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无人飞船试验,还有无数次地面试验。
  2000年,2颗北斗导航实验卫星成功发射,中国终于拥有了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杨利伟成功升天,中国第一次真正实现载人航天飞行任务。
  负责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将军"胡世祥,在当时也担任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副总指挥,见证了我国从发射第一颗卫星、到成功载人航天的历史进程。
  也是这一年,"东方红一号"技术总负责人孙家栋出任中国探月工程技术总负责人,进一步将我国的航天梦从近地轨道延伸出去。
  2007年,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成功进入环月轨道并绕月飞行,我国正式开启探月时代。
  2008年,"神舟七号"发射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实现太空行走,掌握了空间出舱活动技术。
  2017年,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重要一步;2020年"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并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同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就在前几天,一段东方红一号与中国空间站"同框"的视频引爆全网。
  它由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天文爱好者》杂志主编朱进,和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专业博士王卓骁共同拍摄,采用的是长焦跟踪和广角短曝光的方式。
  左为朱进,右为王卓骁
  这天刚好是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日期,也是朱进生日。每年这个日子里,他都会去看看东方红一号是否过境。
  而在前2天,朱进恰好也拍到了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与东方红一号同框的照片。
  照片中,东方红一号与中国空间站的轨迹被共同定格于夜空,这也被网友们称为传奇般的"世纪同框"。
  当谈及这些年我国太空探索的进展和影响时,朱进感慨:
  这些年,中国的深空探测、探月还有载人航天有了不少的发展,也影响了一些小孩儿去关注星空,进而可能去关注天文。
  期待我国航天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

数学公理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今天要写的数学公理方面的故事,又是我们普通人忽略了的数学内容。对于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基本都没有提到这方面的知识。然而,这方面内容引发的争论,是数学其它内容都不可比拟的,而现代数学在召唤每个人很多人都认为数学是枯燥的,因为里面没有情感纠葛,没有权利的游戏。然而数学有数学的精彩,它的精彩主要体现在人类应该如何理智逻辑地看待世界。跟许多人的想象相反,理智看世界更需要极大的激面对现代数学中国的早期天才为什么都选择了放弃前六篇文章反响都远远超过伟岗的预期,特别是朋友同学赞赏的力度是伟岗在发公众号文章之前不敢想象的!在这里,伟岗再次感谢各位的打赏,这个非常重要!今天伟岗把题目换了,故事还是昨天的延续对称与结构数学家眼里的自然界科学就是为了探索自然界,在自然界千奇百怪的现象中找规律,可以说是科学家肩负的使命。数学家又必须走在很多其他类别科学家的前面,因为数学家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抽象出来的自然界,抽象世界肯定黎曼猜想真的被证明了吗9月21号这一天网上突然被黎曼猜想刷屏,原因是有个英国的大数学家宣布黎曼猜想被他证明,并说将在9月24号公布证明结果。这个数学家是英国著名数学家迈克尔阿蒂亚(MichaelAtiy哥德尔一个企图唤醒装睡之人的悲剧英雄1931年,是人类最应该反思的年代。而且那个年代思想家科学家也是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最多的年代(也许除了古希腊时代)。拿数学家来说,97个对数学发展有巨大影响力的数学家,很多都活跃在那阿蒂亚逝世前留给后人的一点故事前段时间,阿蒂亚的一个断言兴奋了整个中国科普届,真没想到中国人那么关心数学的发展。众多十万加的文章纷纷出笼,不知是喜是悲?大家好,今天伟岗跟大家聊聊伟岗对费马猜想跟黎曼猜想的一些感五次方程没有根式解及置换群上篇关于群论的文章收到很多朋友同学的鼓励和打赏,多谢!有些朋友甚至提到期待下篇,这令伟岗有些感动!今天就来聊聊群论的一些具体内容,算是对上一篇的补充。由于内容有难度,伟岗也是自学成黎曼猜想蕴藏着深奥的数学理论数学家的想象力是惊人的,他们能把貌似完全没有关系的概念连接到一起,而且这样的连接还是有逻辑,有严格证明的,而不是凭空瞎想。黎曼猜想就是这样连接的典范。大家好!伟岗今天跟大家聊聊黎曼给想学数学同仁(包括家长)的一点建议这篇文章算是对柳智宇文章的一个结语。文章开头还是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没有大家的支持,伟岗也不可能坚持写下去。很显然,我们探讨柳智宇现象,并不是为了责备柳智宇,更重要的是为了后来人如数学故事之数学的开始万物皆数文明还是野蛮,人们常常问这个问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愿意选择文明,然而野蛮却占据了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文明和谐的社会真的很难。几百年一个轮回,大的野蛮事件总是会发生。人类有很长一段
日俄领土争端再起,中国要求日本遵守二战成果,承认北方四岛属俄日前,日俄领土争端再起。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当地时间7月26日,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登上南千岛群岛(日称北方四岛)中的伊图鲁普岛,视察了岛上的医院和水产加工厂,并提议在岛上设立特美军模拟台海军事冲突,结果美国遭遇惨败,美高官得出两点教训近年来,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以及中国军事实力的提升,美国已经将中国视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尤其是中美关系当前比较紧张,多个领域存在分歧和争端的大背景下,双方在局部爆发小规模军事冲突的中俄都行却难倒美国!美高超音速导弹测试两连败,网友国运转衰我们知道,在全球主要国家中,印度是在武器研发方面最拖拉的,一款战斗机搞三十多年才能形成初始战斗力这样的事情,放在他们那里再正常不过。不过在最近的几年,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美国好似也染上魔戒来了,12月26日环食,尽管你可能只看到日偏食对于仰望星空派来说,今年最大圣诞礼物来了太阳魔戒。圣诞节后第一天迎来的日环食!尽管大部分地区人们只能看到日偏食。这次日食,东西横跨经度大约6090度,西至中亚,东眺西太平洋,南抵澳中国目前最高火箭首发失败视频加载中选定3月16日发射并没带来升要顺的好运,中国目前最高火箭长征七号甲(箭高60。13米,比胖五高出3米),昨晚2134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201发射位首次发射升空,结果失败,SpaceX超快速发射第四批1。0星链,可惜了火箭着陆失败2月17日,SpaceX今年第4次发射,打出第四枚一箭四飞火箭,首要任务完成今年高频部署星链卫星模式的第三发,挑战性顺利部署。次级任务一级火箭与海上平台失之交臂,垂直着陆失败。这让美国宇航局首次总动员1。7万人,3月6日演练在家办公新冠病毒疫情正在威胁全美,联邦部门拉起警报!美国宇航局和美国空军将在本周五进行远程工作测试,以便为疫情大爆发做好准备。根据NASAPolitico政客新闻网等多渠道信息显示,NASSpaceX赢得深空货运第一单,却为何现造飞船,不仰仗未来星舰?新冠病毒笼罩地球,也无法阻挡人类奔向月球之路,最近SpaceX最开心了。美国宇航局上周五宣布,选定SpaceX为月球轨道空间站提供太空货运服务,合同总价高达70亿美元。如果没有其他今年最大号月亮来了,为啥又叫超级粉红月?2020年最大最亮的超级月亮来了,再叠加所谓的粉红月,就构成了超级粉月亮!SuperPinkMoon就在今晚显现。超级月亮所谓超级月亮(SuperMoon),月球处在近地点附近时,星链竞争对手喜忧参半一箭34星成功部署,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3月22日,拜科努尔打出全球今年第22发,巨型星座OneWeb喜在天上第二次成功发射一箭34星悲在地上遭遇资金链断裂,准备申请破产保护一网星座是否就是最后一发,化作句号?发射速览发SpaceX遭遇最后一秒发射中止,一箭第五飞暂时戛然而止一箭第五飞不太顺溜。暂时让现场观者网络观众失望了。美东时间3月15日922(北京时间3月15日2122),SpaceX既定发射第5批1。0版星链,但在发射升空T0(即倒计时最后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