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为了在太空利用地磁发电,一根20公里长的金属绳被甩进了电离层

  1996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太空中释放了一颗绳系卫星,卫星与航天飞机之间连接着一段将近20公里长的导电绳索,利用绳索在地磁场内作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了3安培电流。
  电力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依靠蒸汽动力,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可以被称为电力革命,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并且现如今还依旧保障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运行。
  电力的重要性也体现在电磁学在咱们的中学物理中是个重点,有句话叫做:"电生磁,磁生电",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通电导线附近可以产生磁场,而变化的磁场也可以产生电场,"电生磁"咱们不多说,那么"磁生电"有什么方式可以实现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家可以在任意一本相关的物理教材中找到,磁生电的关键点在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为了使磁通量产生变化,可以通过下面两种方式:
  第一种就是磁场大小的改变,比如让一个条形磁铁从一组线圈中快速通过,对于每一个线圈来讲,它附近的磁场并不恒定,那么线圈中就会由电流出现。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让金属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也就是所谓的"切割磁感线",然后导体内就会产动生电动势,之后再构成回路就有电流出现了。此时我们想到,咱脚下的地球就是一块大磁铁啊!能不能利用地球发电呢?
  这个想法很新奇,虽然理论上却是行的通的,但由于地球的磁场并不是很强,而且金属导体在陆地上没法无障碍的移动下去(这里的原因在于,地磁感应强度只有5×10负五次方特斯拉,非常小,所以想要产生可观的电动势,就需要导体的长度足够长,速度足够快,但地面障碍多,长导体没法持续不断的移动),因此一些科学家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太空。
  我们都知道太空是浩瀚无垠的,如果我们能将金属导体放到太空,并且能在地球轨道上运动,那么就无需担心导体运动的问题了,不但没有阻碍,而且能够长时间的运动下去。
  而最后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的是来自意大利的科学家们,他们在上世纪末借助于美国的航天飞机"亚特兰蒂斯"号和"哥伦比亚"号进行了两次绳系卫星发电实验,主要装置就是在航天飞机内携带一颗由导电绳索系着的卫星,将卫星抛出航天飞机,绳索的走向同地球磁力线垂直,也就是绳索的一端指向地心。
  实验的大致原理:航天飞机在赤道轨道上方运动(这样的位置可以使得切割磁感线时,绳索与磁力线的方向是较为接近垂直的,这样一来获得的电动势也是最大的),可以长时间环绕地球,此时放出由导电绳索系着的卫星,绳索作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而为了构成回路,航天飞机需要在地球大气中的电离层释放这颗绳系卫星,因为电离层内的部分区域呈现电离状态,通过装置可以在卫星、导电绳、航天飞机、电离层这四者之间构成回路。
  1992年利用亚特兰蒂斯号进行了第一次发电实验,不过意外的是卫星只放出去了二百五十米左右,就因为装置故障被卡住了,但好在航天飞机的飞行速度快(每秒7.5公里,毕竟电动势等于磁感应强度、导体长度、导体速度着三者的乘积),这段250米长的导电绳还是产生了40伏的电压以及1.5毫安的电流。
  很显然,科学家们对这次的结果并不满意,毕竟他们原本打算是放个20公里长的导线,这才250米.....不行,于是在1996年,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来执行这次任务,这次就顺利多了,导体绳被放出去了19.3公里(这个长度已经很长了,毕竟你很难想象在陆地上,你咋可能牵着一根将近20公里长的绳子奔跑,而且还要弄个回路出来)。
  虽然长度是可以了,但倒霉的是长度定格在了19.3公里,为啥?因为绳子断了,但好在19.3公里距离原定的20公里也没差多少,至少也能算是成功了一半吧,而且产生的电流也达到了3安培左右,如果不发生意外,那么提供的电能还是比较可观的。
  对于这次绳索断裂事件,一开始是以为过程中产生的张力超出了绳子的极限而引起的,而实际上在航天飞机将装置带回地面后才发现,原来是因为绳子熔化了,注意一点,这里的熔化并不是因为大气摩擦导致的,而是电流所致。
  虽然这个实验并没有很顺利的完成,但至少证实了在太空利用地球磁场发电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但遗憾的是,咱们现在的航天器的电力供应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说的有点马后炮了),毕竟有现成的太阳能为啥不用呢?不但便捷,而且相比于这种绳索发电,成本也低,风险也低。
  此外还有一点原因,就是绳索内部的电流会导致安培力的出现,它会不断的降低整个装置(包括航天飞机)的动能。不过反过来讲,我们是不是可以借助于太阳能帆板提供的电能,让绳索产生反向的安培力来提供航天器的动能呢?说到这,个人感觉这种方法还不如多带些燃料,或者提高火箭性能来得划算些。
  总的来说,这个实验可能实践了很多人的想法,说不定在有了一些成熟的技术保障之后,将来还真有可能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取电能。
  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阅读!
  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精心准备的通俗科普长文!期待您的点评和关注哦!

水凝膜宣传的天花乱坠,防摔能力并没比钢化膜强手机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物品,买来后基本都是又贴膜又带手机套。随着曲面屏的问世,市面上还出现了一种水凝膜。据说比钢化膜更防摔,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实际上水凝膜并不比钢化膜防摔。1抗轻华为matepad10。8和pro看似差不多,实际区别还挺大华为matepad10。8和Matepadpro都是电脑平板二合一的产品。CPU都采用了7nm工艺的麒麟990旗舰芯片,屏幕也都是10。8寸的IPS触摸屏,前后摄像头也都是800万一文了解恢复出厂设置带来的后果恢复出厂设置,顾名思义就是将设备恢复到出厂状态。这操作会给我们带来很严重的后果,会删除使用设备过程产生的所有数据。具体包括如下账户信息会丢失账户信息包括手机的锁屏密码保密文件柜的密华为共享设置,无需数据线,轻松实现文件的无线共享将手机上的文件共享到电脑端,有很多种办法。有人用QQ微信来传,也有人用传统的数据线来传。但华为手机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方法,那就是华为共享。通过它,可以实现无线传输文件到电脑,详细操免费视频铃声的设置方法,值得一试智能手机性能越来越好,很多人觉得音乐铃声太普通,想玩点更好玩的视频铃声。那该如何设置呢?下面就以华为手机为例,带大家认识一下视频铃声的设置方法。1打开手机设置,选择声音和振动选项进一文看懂强电和弱电之间的真正区别在工作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强电和弱电。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也经常听到强弱电要分开。那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下面就带大家详细认识一下。1用途不同强电和弱电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用途不同。强四招就能将word文档排版好,简单实用平时比较少写文档的人,一提起写文档就头疼。好不容易写出内容来,排版很差直接被领导唾弃。那有没有快速简单的排版技巧呢?当然有,这里就介绍四招简单实用的排版技巧给大家。1正文格式化正文假如发生地震,飞机真能逃过一劫?看完原理明白,就差试试了!地球上每天发生上万次地震,多数都是小震,破坏性大的地震少之又少。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大片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8451。猪肉为何越来越不香?黑猪减少,白猪变多是原因在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孙少平去原北县中学找工作,被要求参与杀猪,剧中的猪,就是一头浑身黑色的中国土产猪。这个情节,可以证明电视剧很考究,因为那个时候,中国养的猪确实是以一文看懂OLED和AMOLED的区别OLED又称为有机发光半导体。是一种利用多层有机薄膜结构产生电致发光的器件。OLED分为PMOLED和AMOLED。早期量产OLED屏都使用的PMOLED,自然就比AMOLED差。CZT晶体究竟有啥大本领?CZT,中文名叫碲锌镉,英文名叫CadmiumZincTelluride(CdZnTe),是CdTe和ZnTe固溶而成的宽禁带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晶体。晦涩的化学式少扯,CZT晶
地球轨道变,气候会怎样?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计算机模拟可以帮助科学家重建远古气候变化情况。光明图片视觉中国1。在人类活动并不成为威胁的地质历史上,气候为什么也会剧烈变化?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不仅仅是中外科学家共建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0日消息,该所与中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重建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史。研究发每百亿原子仅含一个杂质迄今最纯砷化镓半导体面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杂志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迄今最纯净的砷化镓。该砷化镓样品的纯度达到每100亿个原子仅含有一个杂质,纯度甚至超过了用于验证一千克标准的世界上最昆虫如何响应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外学者合作研究有新发现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甲虫系统发育树(A)和蛀食类群占比生态变化曲线(B)。研究团队供图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昆虫自石炭纪开始繁盛,二叠世界首次!我国完成量子模拟领域重要实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吕新友教授合作,通过引入反压缩操作,借助于高精度的量子控制技术,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相对论错了?在现代物理学中,地位崇高的广义相对论自发表之初,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讨,虽然大部分人十分相信其中的理论,但某些科学家依然对其中的细节抱有怀疑。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试图证明它的对与行空时评是什么阻碍了创新?中国人真的不擅长创新吗?(上)行空时评,空哥带你看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最近,科技领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有何玄机,下面,空哥带你看一看。9月24日,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表示,研究团队在不只是侵略地球?最新研究表示,外星人的污染更危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这份新报告还研究了人类是如何污染太空的。宇宙航行听起来相当刺激且振奋人心,但它同时也伴随着危险。尤其是在当下,在太空中航行所导致的外来污染就是一项潜在研究第一块陆地出现在地表的时间比人们想象的要早5亿年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30,其余部分都被海洋覆盖。陆地的出现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尤其是因为它们是大多数人类的简陋居所。但我们仍然不清楚这些陆地地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动物开始进化适应气候变化的方式在一个变暖的星球上,动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能是生存与灭绝之间的区别。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物种通过改变形状来适应。随着全球气温升高,他们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通过改变身体日测试太空电梯缆绳材料原标题日测试太空电梯缆绳材料创新连线日本日本太空电梯设想利用长9。6万公里的缆绳连接地球和太空,用带轮子的轿厢升降机,沿着穿过大气层的缆绳运送物资和人员。为实现这种从地球向太空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