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1960年,科学家利用穆斯堡尔效应,验证了相对论引力红移现象

  在中学物理中,我们都学过多普勒效应,比如呼啸而过的小汽车,如果小车开着喇叭,我们会听到喇叭声由低到尖再到低,而多普勒效应的本质原因是波源与观测者之间的相对运动。
  多普勒效应
  除了机械波,其实光(电磁波)也存在这种多普勒效应,如果光源与观测者相互靠近,那么光谱就表现出蓝移,反之就是红移(这种蓝移红移本质原因都是相对运动,因此一般都称呼为红移)。那么我们不经要问,是否所有的光谱红移都是因为相对运动而导致的呢?
  在上篇文章物体下落时速度会增加,那么引力能使光加速吗?中我们提到,如果一束光从地球表面发出,在远离地球的同时,它自身的速度(实地测量)不会发生变化,这一点从牛顿力学来看是不可思议的,难道光子在逃离引力场时,动能不会发生变化吗?
  首先光子没有牛顿力学式的动能,只有E=hv,这是量子力学里的公式,可以代表一个光子的能量,由于光子不存在静止质量,所以你也可以认为光子的全部能量就是它的动能。而光子能量的变化全都体现在频率的变化(或者波长的变化)。
  这里我们需要注意,即便是光子能量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速度却一直是个常量(但这个速度必须是指实地测量),这一点是相对论的体现。同样的,所谓红移,不过是光子能量,即频率或波长的变化。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一处光源静止于地球表面,在光源的垂直上方设有一个静止的超灵敏接收器,可以测出光子能量的变化,那么光子能量到底会不会变化呢?
  这样的实验其实科学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完成,利用的是穆斯堡尔效应,再介绍这个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穆斯堡尔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
  鲁道夫·穆斯堡尔
  1957年,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观测到了某些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释放的特定伽马射线被同类原子核吸收,这就是原子核的共振吸收。最关键一点,如果发射出的伽马射线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其频率发生了变化,那么就会导致共振吸收的程度下降。
  理论上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去完成之前的光子能量变化实验,于是在1960年,由科学家潘德和里布卡进行这次实验,他们将含有特定原子核的两块晶体放于不同高度,一个发射一个吸收,最后发现吸收程度没有达到最高值,说明光子能量确实发生了变化,而为了进一步得到数值上的结果,他们利用光的多普勒频移,使两块晶体做相对运动,以抵消引力对光子能量的影响,使吸收达到最高值,再利用测得的移动速率,便可定量的给出光子红移的具体数值结果。
  由此说明,即便光源与观测者不存在相对运动,也能产生红移现象。
  那么这种红移现象背后的原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红移现在可以明确的告诉大家,原因是因为引力场的缘故。
  第一种解释:而在很多科普文章中,给出的解释是利用狭义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等效原理。具体来说是这么一回事:
  光子在远离引力源时,势必要消耗能量(能量减少就表现为红移),而消耗的能量可以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算出,其中要用到引力质量与惯性质量相等的等效原理,再结合狭义相对论的质能方程,最后能在理论上给出计算引力红移的具体公式。
  虽然公式计算出的结果和科学家们做的实验结果符合的很好,但我们要知道狭义相对论、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等效原理,这三者并不全是同一框架里的理论,如此结合在一起,多少有些显得奇怪。
  第二种解释:说到这估计大家就想到了,能涉及这三者的理论不就是广义相对论吗?那么广义相对论对引力红移又是如何解释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在广义相对论中,钟慢效应仍旧存在(毕竟是狭义相对论的推广),但这里的钟慢就不全是因为相对运动才导致的了,因为广义相对论是一个描述引力的理论,而引力则被解释为时空弯曲,因此就有一个被称为引力钟慢的效应。
  有了这一点,解释引力红移就顺理成章了,如果有朋友已经知道狭义相对论是如何在光的多普勒效应中起的作用,那么我就可以不用解释了,因为引力红移的产生于此类似,都是因为光源与观测者两者之间的时间流逝不一致所致。
  就以上文我们假设的那个实验为例,由于引力钟慢效应,处于高处的接收器,其时间流速要比位于地表的光源快,而时间流逝上的差异就会导致周期出现差异,而周期一旦不一致,频率、波长都会跟着改变,这不就是意味着光子能量出现变化了吗?这就是引力红移产生的原因。
  至于之前说的第一种解释为什么也能符合实验结果,那是因为第一种解释得来的公式与广义相对论给出的公式只是一级近似下相同,如果再提高精确度,二者是不相同的,但从科普的角度,第一种解释推广难度较低。
  本篇文章的内容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阅读!
  以后还会不断更新精心准备的通俗科普长文
  本文由赛先生科普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天问一号中国空间站等入选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2月28日电(赵竹青)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比月球还近!我国发现一颗近地小行星,下月将飞掠地球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近日发现一颗正在向地球飞来的近地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其编号为2022AA,预计它将于2月4日飞掠地球。这也是2022年全球范围内我国发现今年首颗近地小行星,下月将飞掠地球记者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该台近地天体望远镜近日发现一颗正在向地球飞来的近地小行星。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其编号为2022AA,预计它将于2月4日飞掠地球。这也是2022年全球范围内高密度高成功率2021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2021年12月30日零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了圆满句号。据统计,2021年全年我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5中国行,我也行!印度夸口建空间站,今年载人上天,2030定能成功文闲田现如今,国际空间站事故频出,即将面临退役,而中国空间站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在此情况下,印度欲与中国试比高,他们计划在2030年前建成自己的空间站以追赶天宫。印度防务专家对此极研究刷新哺乳动物进化时间线(图片来源PixabayCC0PublicDomain)2021年12月22日发表于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哺乳动物进化时间线。这项研究阐述了一最新研究表明太阳系位于一个泡泡内,直径约1000光年我们知道,地球位于太阳系内,太阳位于银河系内,但天文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在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似乎还存在一级宇宙结构。天文学界把这个介于太阳系与银河系之间的结构称为本地泡,它的直径在温差效应发电机想想科学家告诉我们的太空知识,在一些星球上,存在很多地方,那里的温度,白天和夜晚相差几百度,所以非常荒凉。在哪里,利用太阳能发电进行探索,所获得的能量提供的动力非常有限。依靠从地球833公里!中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中新社合肥1月19日电(记者吴兰)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实现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发布地震学训练数据集谛听转载近日,国家地震科学数据中心发布了地震学训练数据集谛听。该数据集由赵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白家疃地球科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肖卓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有没有见过打孔云?它是由喷气机机翼造成的,直插云霄行踪诡异你可能对航迹云很熟悉,它是由高空喷射废气形成的一片片纤细云朵,但打孔云,也称为雨幡就不同了,它看似高积云层中突然出现的圆隙,具有不同的云特征,直插云霄行踪诡异。那么,打孔云又是如何
曾是全球最大的天眼,花2。6亿修建,如今却杂草丛生锈迹斑斑虽然一切都在时代的变迁之下发生了变化,但是关于太空的探索,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息。美国俄罗斯中国等的航天计划,形象的体现了人类对于太空的憧憬。其实,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关键在于顺利返回地球日本亿万富豪前泽友作完成12天太空游据塔斯社莫斯科州科罗廖夫12月20日报道,俄罗斯航天飞行管理中心20日宣布,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及其助手平野阳三已搭乘联盟MS20号飞船返回舱,在哈萨克斯坦的草原上成功着陆。俄罗斯3D打印纳米磁铁揭示磁场中的图案世界科技日报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张梦然)据21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的一项研究,由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领导的国际团队使用先进3D打印技术制造了磁性双螺旋,就像DNA的双螺旋一我国未来的空天飞机也能在机场起飞和降落超越美国的腾云我国某军事杂志报道我国的航天技术可能已经超越了美国,新的航天器可以在没有火箭推进的情况下发射太空飞机。这意味着我国未来发射空天飞机将不需要发射场,能够在机场进行起飞和降落这一节省成五百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发现五百零九颗脉冲星自2017年10月10日首次对外宣布发现脉冲星以来,截至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已发现509颗脉冲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总数的4倍古生物学英格兰北部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巨型千足虫化石在英格兰北部的海滩上发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巨型千足虫化石和汽车一样大。生物的化石遗体被称为节胸属从石炭纪dates,约3。26亿年年前,恐龙时代100多万年前。化石显示,节肢动物是有哈勃望远镜继任者发射在即哈勃太空望远镜继任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定于美国东部时间24日7时20分(北京时间20时20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肩负起观测宇宙形成后最初出现的星系搜寻地外生命迹象这就是天文领域最重要的影像周一知古通今周二牧夫专栏周三太空探索周四观测指南周五深空探测周六茶余星话周日视频天象编译毛明远校对牧夫天文校对组后台董腾晨,李子琦来源Forbes宇宙大爆炸专栏,作者EthanSi冷冻电镜成果,登Science研究背景冷冻电镜是电子显微镜技术的衍生技术,其工作原理是将蛋白质保存在非常薄的液体层中,然后将它们冷冻。通过电子枪以光速发射电子穿过样本,然后一个专门设计的相机捕获电子以形成图像。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地球,还有哪些星球有水?有水就有生命吗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水,水是存在生命的证据之一。近些年来,科学家对于太空的探索,到底有没有发现水的迹象呢?如果有水是不是就有存在外星生命体的可能呢?木星土星海王星这三颗星球距离太阳很解开90年来的太空之谜为什么彗星的头部可以使绿色的而尾部却不是?每隔一段时间,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就会向我们抛出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的银河雪球。这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46亿年的遗留物。这些雪球或者我们所知道的,彗星在穿越天空时经历了五颜六色的蜕变,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