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首都博物馆这里有70万年人居史3000年城市史800年京都史

  首都博物馆,1953年开始筹建,1981年正式对外开放。
  原馆址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
  新馆位于西长安街的西延长线上(地铁木樨地站出来,往东南方向走300米左右即到达),2001年12月奠基兴建,2006年5月18日正式开馆。
  首都博物馆藏品丰富,功能完善,保存与陈列着北京约70万年的人居史、3000多年的城市史、800余年的京都史的珍贵遗存,也收藏和陈列着众多中华文明的瑰宝,总数超过20万件。
  首都博物馆内部,分为互不连接的两部分。一个叫方厅,里面有北京历史文化常设展览、老北京民俗展、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古代佛像艺术精品展。
  另一个叫圆厅(暂时还没有开放),陈设有北京古代佛塔文物展、燕地青铜艺术精品展、古代玉器艺术精品展。
  圆厅建筑外观是仿青铜器型,露在外面一部分,使得整个建筑非常别致:
  下面是首都博物馆的部分馆藏精品。1、克罍与克盉
  北京是我国最早的城市之一,但最初建在哪里,一直没有定论。
  1986年,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遗址1193号大墓出土了这两件文物:克罍(lei)与克盉(he),才有了个实锤的说法。
  克盉,通高26.8厘米,口径14厘米。酒器,圜顶盖,盖顶正中置半环形钮,盖沿处置一半环钮,上有环链与鋬相连。侈口、方唇、直颈,前有管状流,后有兽首鋬,鼓腹、分裆,下接四圆柱足。盖钮两端各有一对凸目和角组成的兽面,盖沿及颈部均饰以云雷纹为地的四组长尾凤鸟纹,腹部光素。
  克罍,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酒器,弇口,圆肩,鼓腹,圈足,有盖。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
  在克盉和克罍的内壁,铸刻着相同的43字铭文,主要内容是讲周王在分封仪式上,褒奖了太保召公奭(shi)的功德,并且将召公分封在燕国作侯;但是实际就封的是"克",同时还赐予了一些部族由燕国来管辖。
  太保召公奭(shi)与太师周公旦都是西周开国重臣,共同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治理国家,地位非常高。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周王将燕国封给太保召公奭,但太保要继续留在都城辅佐王室。
  于是,召公长子克代替他成为第一代燕侯。"克"非常荣耀,将这件事记述在青铜器的铭文中,克盉与克罍也由此得名。
  "克",是最早建立北京城的人,而琉璃河一带就是最早的北京城所在。
  2、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
  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
  菩萨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
  3、元代青花凤首扁壶
  元代青花凤首扁壶,1970年出土于北京旧鼓楼大街豁口元代居住遗址。出土时,碎为48片。2003年,国内著名古陶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先生受首博之托,对凤首扁壶进行修复。
  此器高18.7厘米,口径4厘米。壶体扁圆,直颈小唇口,浅圈足,底足在沙胎上挂一层很薄的护胎釉。
  该壶以昂起的凤首作流,以卷起的凤尾作柄,凤身绘在圆形壶体上部,双翅垂至壶体两侧,壶体下部则装饰盛开的牡丹,呈现一种凤鸟飞翔于牡丹丛中颇富情趣的情景。白地兰花,色彩鲜艳,清新雅致,主题突出,更增添了几分艺术感染力。
  凤首扁壶采用多种制作工艺:壶流采用模制成型,壶柄以手捏塑成型,壶体为雕镶成型法,最后琢成整体,是一件具有很高历史艺术价值的珍品。
  4、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北京海淀区出土。此僧帽壶束颈、鼓腹、圈足,鸭嘴流,扁平柄,通高19.7厘米,口径16.3厘米,底6.7厘米。
  此壶颜色白里透青。柄上贴塑云头形花片,壶盖卧入佛冠形口内。胎质细腻,釉面莹润。
  僧帽壶是元代创新的品种。僧帽壶是蒙藏地区佛教僧侣做法事时的用器,寺院所藏多为明清时烧制的。
  元代景德镇烧制的僧帽壶,目前国内收藏仅此一件。
  5、景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
  景德镇窑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瓶,清雍正时期制作,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底8.2厘米。
  通体以珊瑚釉作地,以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和颈部各有一只小鸟,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
  该瓶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装饰及工艺技术等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彩绘讲究、造型秀美、纹饰细腻、构图考究,表现出了雍正时期珐琅彩发展特点和官窑器物的整体风貌。
  如此瓶形制纹饰,国内仅此一件,为首都博物馆镇馆之宝。
  6、乾隆御制碑
  在首都博物馆前广场的东北角,矗立着一块高6.7米、汉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乾隆御制碑分为碑身、碑帽、碑座三个部分,帽和座各有两个,一共五件。全碑总高6.7米,重40多吨,汉白玉石材,保存非常完好,碑身上全部是少见的乾隆正楷手书《皇都篇》《帝都篇》,由满汉两种文字写成。
  这两篇文章是这个巨型石碑最大文物价值,是研究和展示北京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实物文献。碑座为束腰须弥座,刻有卷草花纹,精美异常。
  该碑曾立于北京天桥十字路口西北方的"斗姆宫"内,1915—1919年间被移至先农坛。后因种种工程,碑的各个部件陆续被埋到地下,直至2005年才被重新发现。
  7、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
  北宋定窑白釉童子诵经壶,高27厘米,口径3.3厘米,北京顺义辽代净光舍利塔基出土。
  壶体是一个坐着的童子形象,头戴莲花形花束冠,身穿对襟长袍,长袍的袖口、衣褶和飘带都清晰可见。
  这个童子五官端正,双目微闭,神态自若,手中捧着一本经书。
  他可能在回味经书里所写的内容,不过更有可能是背书累了,闭上眼睛睡觉了。
  童子的身体中空为壶腹,莲花形头冠上设计有壶口,用来注水。童子所捧经卷上端的长方形孔就是壶嘴,而壶柄则在童子的身后。
  这件执壶以儿童作为壶的整体形状,把壶的各部分功用都巧妙地融合在人体各个部位里面,器物造型、功用颇费一番功夫,是北宋定窑瓷器中匠心独具的一件作品。
  8、乾隆缂丝十二章龙袍,乾隆皇帝曾经穿过
  清代皇帝服饰,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龙袍又称为吉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的,也是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
  十二章龙袍,最为珍贵之处是在袍服的衣领双肩、前胸后背、前后身下幅的不同部位,缂织了象征最高统治权力的十二章纹。据说乾隆皇帝真的穿过这件龙袍,但只是一回。
  首都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龙袍,是清代皇帝吉服的代表。长150厘米 通袖宽200厘米。
  以明黄色缂丝卍字纹为地,施三色捻金线缂织龙、蝙蝠、灵芝云、十二章、海水江崖、立水八宝纹饰,以黄色三枚团龙江绸为里;形制为圆领,右衽,四开裾马蹄袖,直身长袍式。龙袍缂丝细腻,缂工精湛,质地紧密,构图规整。
  以下几件镇馆宝物,因圆厅并未开放,所以未能亲睹(图片来源首博官方网站)1、伯矩鬲
  伯矩鬲,西周青铜器,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是首博的镇馆之宝之一。
  它上面有十五个文字,对确认燕国的位置有重大意义。伯矩鬲上面共有7个牛头的形象。
  2、班簋
  班簋并非燕国器物,原主人是西周时期的毛伯班,故称"班簋"。
  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造型奇特罕见。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这一史料与秀丽的文字都具有重要价值。
  出土于北宋年间,被视为簋中之宝而为历代皇家珍藏,曾为乾隆皇帝的爱物,一直珍藏在清宫内,收录于《西清古鉴》,但在清末战乱中失踪1972年,北京市文管处从通县一处即将熔炉的废铜堆中抢出,方使国宝重见天日。
  3、翠扳指
  扳指由古代的韘(音shè,《说文》曰:"韘,射也",说明此器为骑射之具)演变而来,初见于商代,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十分流行使用扳指了。到清代已演化为纯粹的装饰品。
  此扳指高2.5厘米,直径3厘米,通体光素,琢磨细腻,绿色鲜亮浓艳,极为精美。
  这是当年戴在太监李莲英大拇指上的,在李莲英墓出土,颜色翠绿,透明度极佳。

天上的星星距离我们有多远?比我们想象地还要远N倍自人类诞生已来,夜空里的星河就一直是向往和好奇的来源。夜晚抬头向上看,满天繁星,浩瀚宇宙,你或许也会有这样的疑问?这些星星到底离我们有多远?那边其中一颗星星有像我们一样的望星者吗?阿联酋拉希德号月球车计划明年登月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4日消息,阿联酋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MBRSC)与日本月球探测初创公司ispace合作,将于2022年发射拉希德号月球车。阿联酋的探月任务旨在了解更多关蓝色起源成功发射并回收新谢泼德号火箭首次载人即将成行看看新闻Knews综合202104151506当地时间4月14日,美国蓝色起源公司在得克萨斯州西部沙漠对新谢泼德号火箭进行了又一次试飞,该火箭成功发射并顺利回收。这是新谢泼德号第1火箭在太空中一直加速,能够超越光速吗?两种方法或许可以在人类探索地球和宇宙时,速度是一个重要辅助。古代的人,正是因为缺乏高速的交通工具,没有高速的优势,对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当人类进入科技时代,在科技的帮助下,人类发明了先进的交通工具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将于2022年送月球车上月球日本月球机器人公司宣布,将在2022年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设计的月球车送上月球。日本月球机器人公司近日表示,明年将把一艘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无人探测器拉希德号送上月球。并将使用SpacNASA宇航员分享壮美震撼的太空夜景延时视频据外媒CNET报道,美国宇航局宇航员迈克霍普金斯(MikeHopkins)是目前在国际空间站上的10名机组成员之一,他在周一分享了一段令人惊叹的延时视频。这段短视频显示,黑蓝相间的高速星恒星中的博尔特,一秒钟400千米,未来可能逃离银河系银河系数以千计的恒星中,大部分都在以每秒几十或上百千米的速度运动着,我们最熟悉的太阳,运行速度是每秒250公里,但这样的速度只能算中规中矩,有一些恒星就比较另类,它们基本上是以每秒北极发现5。7万年前尸体,可能还有更危险的东西,人类要警惕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很多种,全球不同地区的气候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北极地区的气候终年寒冷,北冰洋也在寒冷的气候之下成为了一片浩瀚的冰封海洋,冰封下的世界就像浩瀚的宇宙一样,充满着神秘和一项前所未有的新研究开始了,俄专家到处收取雪样,新发现来了人类使用塑料仅仅只有100多年的历史,但是今天,塑料成为全世界最普遍最受欢迎的一种物质材料,到处都是,不过麻烦很快出现了。2019年,一份厚达700页的科学报告称每年约有800万吨嫦娥四号完成第28月昼工作科研成果揭示巡视区石块来源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3月21日2时和3月20日17时09分结束第28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自称火星人的男孩,今年已是25岁,他的预言到底能否成真?大家应该都听说过火星男孩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小男孩在无人教授知识的情况下竟然精通天文物理。更令人惊奇的是他还能洞穿整个人类的文明历史。难道这个小男孩真如他所说是火星人吗?一些报
地球轨道变,气候会怎样?光明图片视觉中国计算机模拟可以帮助科学家重建远古气候变化情况。光明图片视觉中国1。在人类活动并不成为威胁的地质历史上,气候为什么也会剧烈变化?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史不仅仅是中外科学家共建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社南京11月10日电(记者杨颜慈)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0日消息,该所与中外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了全球甲虫化石形态数据库,重建了甲虫的早期演化历史。研究发每百亿原子仅含一个杂质迄今最纯砷化镓半导体面世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人员在自然材料杂志报告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迄今最纯净的砷化镓。该砷化镓样品的纯度达到每100亿个原子仅含有一个杂质,纯度甚至超过了用于验证一千克标准的世界上最昆虫如何响应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中外学者合作研究有新发现早二叠世至中三叠世甲虫系统发育树(A)和蛀食类群占比生态变化曲线(B)。研究团队供图中新网北京11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作为现今地球上多样性最高的生物,昆虫自石炭纪开始繁盛,二叠世界首次!我国完成量子模拟领域重要实验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彭新华研究组和华中科技大学吕新友教授合作,通过引入反压缩操作,借助于高精度的量子控制技术,首次成功地在核磁共振量子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相对论错了?在现代物理学中,地位崇高的广义相对论自发表之初,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讨,虽然大部分人十分相信其中的理论,但某些科学家依然对其中的细节抱有怀疑。直至今日,我们依然试图证明它的对与行空时评是什么阻碍了创新?中国人真的不擅长创新吗?(上)行空时评,空哥带你看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最近,科技领域不断有好消息传来,有何玄机,下面,空哥带你看一看。9月24日,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发表论文表示,研究团队在不只是侵略地球?最新研究表示,外星人的污染更危险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这份新报告还研究了人类是如何污染太空的。宇宙航行听起来相当刺激且振奋人心,但它同时也伴随着危险。尤其是在当下,在太空中航行所导致的外来污染就是一项潜在研究第一块陆地出现在地表的时间比人们想象的要早5亿年大多数人都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只占地球表面的30,其余部分都被海洋覆盖。陆地的出现是地球生命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尤其是因为它们是大多数人类的简陋居所。但我们仍然不清楚这些陆地地全球气候变暖一些动物开始进化适应气候变化的方式在一个变暖的星球上,动物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可能是生存与灭绝之间的区别。现在研究人员发现某些物种通过改变形状来适应。随着全球气温升高,他们的身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通过改变身体日测试太空电梯缆绳材料原标题日测试太空电梯缆绳材料创新连线日本日本太空电梯设想利用长9。6万公里的缆绳连接地球和太空,用带轮子的轿厢升降机,沿着穿过大气层的缆绳运送物资和人员。为实现这种从地球向太空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