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近地小行星轨道中的异类分子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除了八大行星之外,还到处游荡着个头在米级到百公里级的小行星和彗星,我们统称它们为太阳系小天体。截止到目前,已发现的太阳系小天体已接近120万颗(绝大部分没有观测到活动性,属于小行星) ,且数量仍然在逐年增加。
  目前已发现的内太阳系小行星的轨道位置分布 | 图源:作者
  绝大部分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称为主带小行星。一般来说,这些可爱的小行星们会在自己的绕日椭圆轨道上安全运行,各自相安无事,但总存在一定的概率发生相互碰撞,并产生轨道各异的大量碎片。此外,在大行星的引力扰动以及复杂的热物理效应作用下,小行星的轨道可能发生迁移,甚至迁移到近地空间。天文学家把近日距小于1.3 au(au为天文单位,即日地平均距离) 的小行星归类为近地小行星。
  相比于主带小行星,近地小行星恐怕就没那么可爱了,因为它们的轨道在演化过程中会发生更为剧烈而频繁的改变,甚至与地球轨道相交而存在撞击地球的风险(其中直径在140米以上且与地球最小交会距离在0.05 au以内的称为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目前已发现2275颗) 。因此,各国天文学家对近地小行星十分关注。
  目前已发现的潜在威胁近地小行星轨道分布 | 图源:作者
  最近的2022年3月11日,一颗编号为2022 EB5的近地小行星在坠入地球大气前两个小时才被观测到,还好这颗小行星只有1米左右大小,进入大气后就烧毁了,让我们虚惊一场。
  2022 EB5撞击地球前的轨道(为更好地体现三维效果,画出了小行星轨道往黄道面上的垂线)| 图源:astorb.com
  正因为近地小行星对地球能够造成潜在的安全威胁,因此对它们的轨道进行精确测定与预报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不过这方面的内容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主要想带领一些感兴趣的读者来了解一下近地小行星的轨道构型,特别是一些比较奇怪有趣的案例。
  事实上,天文学家们已经根据近地小行星的椭圆轨道半长轴,近日距和远日距将其分为四类:阿莫尔型、阿登型、阿波罗型和阿蒂娜型。这里我们不对这些分类作展开,感兴趣的读者百度一下就能了解到它们的区别。本文主要关注一些有趣的、具有极端轨道特征或特殊轨道几何构型的近地小行星。
  2017 UR52——三项记录保持者:轨道最扁,周期最长,远日距最大
  首先,让我们祭出一颗打破了三项"世界记录"的近地小行星2017 UR52,该小行星直径大约200米,由卡特琳娜巡天计划所属的望远镜发现于2017年10月29日,发现时该小行星已接近到达近日点,日心速度达37公里每秒。2017 UR52的轨道周期超过5000年,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长(意味着半长径最大) 的近地小行星;此外,该小行星的偏心率达到0.9957,是目前发现的轨道最扁的近地小行星;最后,综合其最大的半长径以及最大的偏心率,可推断出它也是目前发现的远日距最大的近地小行星,达到了584 au,是海王星平均轨道半径的19倍。事实上,2017 UR52的轨道类型与长周期彗星比较类似,不过由于在抵达近日点附近时未发现它存在活动性,因此没有被归类为彗星。
  近地小行星2017 UR52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2005 HC4——两项记录保持者:近日距最小、跑得最快
  2005 HC4是一颗由洛威尔天文台发现于2005年4月30日的近地小行星,直径约为250米。该小行星的偏心率也很大,达到0.961,近日距则达到0.071 au,是目前发现的近日距最小的近地小行星,是水星与太阳距离的0.23倍(想象一下到近日点时那得多热) 。考虑到其半长径为1.821 au,可以计算出它在近日点时的速度达157公里每秒,是目前已发现的日心轨道瞬时速度最快的近地小行星。
  近地小行星2005 HC4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2021 PH27——轨道周期最短
  与2017 UR52恰恰相反,于2021年8月13日发现的近地小行星2021 PH27(直径约为1公里) 则具有最短的轨道周期,其半长径为0.462 au,偏心率为0.712,轨道周期仅为0.314年。该小行星完全位于地球轨道以内,因此也被称为地内小行星。然而,从地球观测者来看,由于该小行星与太阳的相对夹角较小,因此观测机会比较少,一般只有在该小行星到达远日点附近且地球也恰好位于适当的位置时,才能在接近黎明或黄昏的时候观测到它。
  近地小行星2021 PH27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风雨逆行者"——逆行近地小行星
  我们知道,太阳系内的大行星大部分轨道倾角接近于0 ,以"顺行"的方式绕日公转,该现象与太阳系早期形成时大部分物质集中在原行星盘内有关。大部分的近地小行星也是"顺行"公转的(轨道倾角小于90 ) ,不过仍然有小部分近地小行星在复杂的机制下出现大于90 的轨道倾角,称为"逆行"近地小行星。目前已知的此类近地小行星有五颗:2014 PP69(倾角93.7 ) ,2017 UR52(倾角108.3 ) ,2019 EJ3(倾角139.8 ),(343158)  Marsyas(倾角154.4 ) 和2020 BZ12(倾角165.5 ) 。
  有研究表明小行星与木星的3:1轨道共振(即木星与小行星的轨道周期之比为3:1)有可能是产生此类小行星的原因,也有学者认为逆行近地小行星与高偏心率彗星的轨道演化有关。事实上,除了近地小行星之外,太阳系内已发现的其他类型的逆行小行星总数已达122颗,这些"逆行者"让天体力学领域的研究者十分感兴趣,对它们轨道的起源与迁移机制,轨道寿命,分布特征等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近地小行星2020 BZ12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内切"/"外切"型近地小行星
  接下来我们来考虑两种轨道几何上有点特殊的近地小行星:"内切"和"外切"型近地小行星。这里的"内切"或"外切"是相对于地球轨道而言的,即小行星轨道远日点或近日点与地球轨道相切(远日距或近日距在0.983~1.017 au之间) 。比如(325102)  2008 EY5与(100085)  1992 UY4分别属于前者和后者一类。虽然在轨道几何上看似很"漂亮",但它们对地球安全是不折不扣的潜在威胁者。考虑偏心率大于0.2的情况,则目前已发现的"外切"型近地小行星的数量已达2319颗,而"内切"型的数量只有66颗,前者是后者的35倍。这么悬殊的数量差距与它们的真实数量分布有关,但也可能与观测上的"选择效应"有关。
  近地小行星(325102) 2008 EY5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近地小行星1992 UY4的轨道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2016 HO3——地球"准卫星"
  如果某颗近地小行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非常接近,即形成1:1轨道共振,就被称为地球共轨小行星。由于地球轨道存在一定的偏心率,因此其绕日运动角速度并不恒定;而考虑到小行星轨道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心率,这最终导致在日地旋转坐标系下看来该小行星相对于地球的运动可能出现循环往复的现象。而若该循环往复的中心位置恰好在地球附近(若中心位置位于地球轨道前后60度附近的日地三角平动点上,则该小行星被称为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则从地球视角看来该小行星是"绕着"地球转的。此类小天体被称为地球"准卫星"型近地小行星,这是由于此现象主要是一种轨道几何上的效应,其实际地心距远远大于地球引力范围,因此并非像月球那样真的是在地球引力主导下作围绕地球的轨道运动。
  目前地球"准卫星"小行星已经发现了五颗,最有名的当属直径大约为40米的(469219)  Kamoʻoalewa(或称为2016 HO3) ,该小行星是我国未来深空探测的目标,按计划将会在该小行星上着陆并采集研究样品带回地球。2016 HO3是目前已发现的五颗准卫星中轨道稳定性最好的,预计在未来300年仍然能保持为"准卫星"状态,且在未来1百万年仍然与地球共轨。
  图 近地小行星2016 HO3未来100年的轨道在日地旋转坐标系下的示意图 | 图源:astorb.com
  2020 CD3——"迷你月亮"
  如果某颗近地小行星以相对较低的速度闯入地月系,其有可能被地月系捕获而成为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不过由于被捕获后的小行星轨道能量依然比较大,一般来说会随着时间演化最终逃离地月系引力的束缚,因此,此类小行星只能算是地球的临时卫星。
  由卡特琳娜巡天计划于2020年2月15日发现的2020 CD3即属于此类近地小行星(据估计该小行星直径仅约为3米) 。通过对其轨道溯源计算发现,该小行星大概是在2017年9月左右被地月系引力所捕获的,然后在复杂的引力环境下绕着地球做轨道运动,并在2020年5月离开地月系。该小行星发现后引起公众极大的兴趣,一度被称为地球的"迷你月亮"。
  2020 CD3(紫色)被地球(蓝点)俘获后的轨道运动,黄色表示月球轨道。 | 图源:wikipedia
  2010 TK7与2020 XL5——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在地球轨道面上,与地球共轨且位于地球前后60 夹角的位置称为日-地三角平动点(或称为日-地拉格朗日L4、L5点) 。若某颗小行星在日-地三角平动点附近往复运动,这样的小行星被称为地球特洛伊小行星。相比于日-木三角平动点,日-地三角平动点的稳定性较差,因此一般来说小行星难以在此停留较长时间。人们一度以为地球不存在类似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直到2010年10月美国的WISE空间望远镜在L4点附近首次发现了一颗地球特洛伊小行星——300米左右大小的2010 TK7。研究表明,2010 TK7可能是约1800年前被"俘获"到地球L4点附近的,而在15000年后可能迁移到L5点附近,也可能"逃逸"不再成为地球特洛伊小行星。
  五个日-地拉格朗日点示意图,L4和L5点分别位于地球前、后60 角位置。 | 图源:wikipedia
  地球特洛伊小行星的搜寻并未停止,2017年美国的OSIRIS-REx和日本的Hayabusa 2小行星探测器在飞行过程中对地球的L4、L5区域进行了搜寻,不过遗憾的是一无所获。可喜的是十年后的2020年12月12日,美国的泛星计划发现了第二颗日-地L4小行星:2020 XL5,这颗小行星的直径更大,达到了1.2公里。轨道计算表明该小行星大概在500年前被"俘获"为地球特洛伊小行星,而在4000年后将离开目前的轨道。
  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近地小行星,这两颗地球特洛伊小行星对地球的安全威胁要小得多,最起码几千年内不用担心它们会撞上地球。不过在科学上此类小行星受关注程度则相当高,这是由于它们独特的动力学特性有助于为我们提供对太阳系早期形成历史的关键线索。此外,有学者还注意到,由于低倾角的地球特洛伊小行星可到达性很好,它们可以成为探索太阳系的太空基地,甚至可能作为太空资源开发的对象。
  在日地旋转坐标系下2010 TK7小行星的轨道 | 图源:wikipedia
  综上,我们注意到,近地小行星的轨道确实千奇百怪,对它们的轨道特性、轨道起源和演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太阳系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环境,也有助于人类研究如何防御威胁地球安全的近地小行星。
  参考资料:
  1. https://www.minorplanetcenter.net/
  2. 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462/4/ 3441/2589984
  3. http://trs-new.jpl.nasa.gov/dspace/bitstream/2014/ 31429/1/95-1108.pdf
  4. https://academic.oup.com/mnras/article/446/2/ 1867/2893013
  5. https://central.bac-lac.gc.ca/.item?id=TC-BVAU-37251&op=pdf&app=Library&oclc_number=1033018583
  6. https://astronomical.fandom.com/wiki/2020_CD3
  7. http://www.astorb.com
  作者简介
  胡寿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行星科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副研究员。研究领域:太阳系小天体动力学与形成演化。
  轮值主编:王英

塔林轰炸三月轰炸1941年1944塔林轰炸1941年1944年塔林轰炸,又称三月轰炸,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纳粹德国空军和苏联长程航空部队数次轰炸爱沙尼亚首都塔林。其中包括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所引发的夏季战争以马来亚战役马来亚战役1941年12月8日1942年1月31日马来亚战役是二战时日本和英国在马来半岛展开的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战役中,英军的防线被日军快速攻破,一退再退,日本只付出了很小的代价敖德萨围城战苏德的一场战役敖德萨围城战1941年8月8日1941年10月16日敖德萨围城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苏战争中的一场战役,爆发于1941年8月8日至1941年10月16日。苏军独立滨海集团军和黑海舰队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双方围绕斯大林格勒展开的一场城市攻防战。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解放巴黎解放巴黎8月19日起,至8月25日德国守军投降为止解放巴黎1944年8月19日1944年8月25日解放巴黎战役,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第二次法兰西战役期间的一次行动,此战解放巴黎8月19日起,至8月25日德国守军投降为止。19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夏季攻略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1943年8月3日1943年8月23日第四次哈尔科夫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红军对德国国防军实施的夏季战略进攻行动之一,旨在夺回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地区,并摧毁德罗斯托夫战役(1941)罗斯托夫战役(1941)1941年11月5日1941年12月2日罗斯托夫战役是苏德战争初期,苏联南方面军为粉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团军而实施的进攻战役。背景在1941年9月唐诗三百首中,含有哪个字的句子最多?这个字你能想到吗?唐诗三百首中,有一个字,在诗句中出现频率最高,谁也想不到,居然是不字多达121句。你能挑出更多的句子吗?不愁日暮还家错不得到辽西不敢高声语不敢过临洮不及汪伦送我情不见浣沙人不觉鸟声阿富汗反塔利班力量应该采取游击战术分而消灭有生力量灵活机动塔利班意外闯入不设防的喀布尔,急于称王。为了维持秩序和防止反塔利班偷袭,一定会抽调部队,保卫喀布尔。塔利班也不过几万人,在山地国家,很难完全控制全国各地。反塔利班萨利赫,应该运用有一听塔利班实行酋长制,高兴坏了!契合了心灵心愿,正中下怀塔利班进入喀布尔后,俨然觉得自己已经推翻了政府,自己要执政,掌管天下。不仅宣布成立阿富汗联合酋长国,还强调不实行民主。塔利班当然不希望两院立法,总统签署才能执行这么麻烦。也不希望多30多亿年前的酝酿,地球最大谜团之一生命为什么能从无到有?地球最大谜团之一是地球如何逐渐地从一个贫瘠的岩态星球,转变成为孕育生命的摇篮的?地球科学家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拼凑相关线索,来识别和研究地球这颗行星复杂的地质过程大气动力学和化学循环的
地球资源非常丰富,为什么科学家一直要探索太空?目前地球的总人口约为80亿,其实已经接近地球资源的临界值,目前人类获得能源的主要方式,是消耗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在地球的存储量是有限的,而地球化石燃料能够提供的能源上限,大约只能提2。5亿年后,超级盘古大陆将会重新出现,地球会发生什么变化?你听说过超级大陆盘古大陆吗?大约在11亿年前,罗迪尼亚超大陆在地球聚合而成,经过了3。5亿年的变化,罗迪尼亚超大陆分裂成两半,到了5。5亿年前,两大板块相撞,形成了潘诺西亚大陆,后探索物理学的极限,宇宙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万物都是具有内部结构的,换句话来说就是,它们都是由更小的物质构成的,那么宇宙中最小的物质是什么呢?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一直在致力于探索物理学的极限,试图找到这个问匪夷所思的宇宙冷知识!一朵云的重量近50万公斤?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热情从未消散,无论是嫦娥奔月时期的古代阶段,还是当下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都无法放弃对星辰宇宙的追逐。那么,作为地球人的你到底有多了解宇宙呢?一起来看看。在防热黑科技护体天问一号度过恐怖9分钟来源科技日报图为火星探测器着陆火星表面模拟图(5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5月15日,天问一号在火星着陆。着陆前,天问一号经历了恐怖9分钟着陆器高速进入火星大气层,与大气层摩我国的火星车用太阳能,美国的火星车用核动力,比美国差多少呢?当美国在火星不断传来好消息时,中国也是立马赶上了美国的步伐。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携带祝融好火星车也已经顺利登陆了火星,我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速看!你有一条来自火星的未读消息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作为中国火星探测工程战略合作伙伴北京越野祝贺中国航天再立里程碑经过4。65亿公里的长途跋涉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台积电研发出新材料,有助实现1nm以下芯片制程近日,台大与台积电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研究超3奈米前瞻半导体技术取得突破。三方共同发表突破二维材料缺陷的创新技术,首度提出利用半金属铋(Bi)作为二维材料的接触电极,成功大幅降低电SpaceX德州发射场已安装ampampquotStarbaseampampquot标志,看起来就像一个太空港德克萨斯州南部的博卡奇卡海滩村有一天将成为SpaceX公司的太空港,大型星际飞船运载火箭将从这里升空,前往月球火星和其他地方。这家航空航天公司正在迅速将这个小村庄改造成一个火箭工厂跨越黑色九分钟,盘点天问一号落火三大难点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郭超凯朱晨曦)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天问一号任务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大漠雄鹰祝贺天问一号首次成功着陆火星七律向火星出发祝贺天问一号首次成功着陆火星文杜兴华屈原天问又歌行,驰箭银河上火星。古拜嫦娥腾奔月,今登荧惑祝融庭。中华圆梦参北斗,玉兔欢呼跃碧穹。船自百年航宇宙,汉霄炫彩九州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