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一份送往太空的包裹!中国太空快递正式营业

  2021年5月29日晚,中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载着6.8吨的物资升空,成功与天和号核心舱对接。此外,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透露的信息,今年6月将实施神州十二号飞船任务,9、10月将分别实施天舟三号和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任务。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中国空间站,已经正式进入工程建设阶段。
  可以设想,未来随着中国空间站投入使用,以及可返回式飞船技术的发展,在太空收发"快递"将成为日常,甚至太空快递可实现当日达,比地球上的配送速度还快。届时,不仅地面的航天任务更加频繁,太空资源开发也将迎来新的局面。
  在地面收发快递,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要在天上收快递,那会是什么体验呢?今天,「哈工创投」带您了解。
  在空间站的建造和长期运营过程中,货运飞船扮演着基础和保障的重要角色。
  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的大型航天器,其本身需要不断地补充消耗掉的推进剂等不可再生能源,以及更换故障设备,从而延长空间站的在轨飞行寿命;而长期驻守在空间站中的的航天员,所消耗的工作生活用品也需要地面持续补给;空间站中的试验载荷也需要不断更新,在空间站建成之后,若要实现功能扩展,也需要地面运送平台和设施;此外,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工作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以及空间站中的报废设备也需要下行进行销毁。
  上述需求都需要依靠货运飞船来实现。因此,拥有一款技术成熟,且稳定高效的货运飞船是中国空间站建设和长期运营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货运飞船用途广泛
  货运飞船是从载人飞船演变过来的。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和美国开始发展体积大、寿命长、用途广的空间站。刚开始时,苏美两国都是用人货混装的载人飞船为空间站提供少量补给,每艘载人飞船1次只能为空间站运去几百千克的物资,因而大大影响了空间站的运行寿命和站上航天员在轨工作时间。
  随着苏联空间站的不断发展,对运货量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于是苏联航天专家奇思妙想,从1978年开始把联盟号载人飞船改装成无人货运飞船,即去掉了联盟号飞船上的座椅、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返回着陆和应急救生等与载人有关的系统,以便运送更多的货物。
  图 | 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实践证明,这种人货分开的运输方式,既能增加货物的运载量,又能降低成本,还很安全,可以说是苏联的一个创新。改装后的货运飞船称为进步号,每次飞行可为空间站送去2吨多物资。现在,俄罗斯每年向"国际空间站"发射4艘货运飞船,它们不仅为"国际空间站"运去货物,还带回大量的空间站垃圾,然后在再入大气层时烧毁。
  图 | 俄罗斯进步-MS号货运飞船与火箭分离,来源:航天大讲堂
  其实,货运飞船还有许多其他用途。例如,由于空间站是在低地球轨道运行,会受到残存大气阻力的影响而逐渐降低轨道高度,所以在空间站轨道高度降低到一定情况下要提升它的轨道高度才行,而携带较多燃料的货运飞船在空间站的轨道维持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国际空间站"主要是靠货运飞船提升空间站的轨道高度,以抵消大气阻力的影响,并使"国际空间站"与将要与之对接的天地往返运输器处于最佳对接位置。它有时也用于机动"国际空间站"轨道位置,以便躲避飞来的太空垃圾。
  图 | 国际空间站,来源:视觉中国
  "进步"系列飞船还曾2次用于试验"人造月亮"。1993年2月4日,"进步"货运飞船离开了和平号空间站,它携带一把折叠好的巨大"太阳伞"——"人造月亮"。12分钟以后,它在离空间站160米的地方被打开,然后用这把直径22米的"太阳伞",在距离地球350千米高的地方进行了人造月亮的照明试验,向处于黑夜的欧洲地区反射了一道宽约10千米的亮光,其亮度相当于月亮的2~3倍,从南到北扫过地球,依次照亮了里昂、日内瓦、慕尼黑和白俄罗斯。1999年的2月4日,俄罗斯用"进步"系列飞船再次实施了一次人造月亮试验。
  图 | 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来源:视频中国
  俄罗斯的"进步"系列飞船在2001年和平号空间站寿终正寝的坠落中也发挥过重要作用。当时,与和平号对接的"进步"系列飞船通过多次点火,使和平号空间站的飞行速度不断降低,最终成功地把和平号推离原运行轨道坠入大气层,落到被称为"航天器坟场"的南太平洋某一区域。
  由此可见,货运飞船的用途越来越广。因此,欧洲、日本、美国、中国也陆续开始发展货运飞船。
  图 | 美国"天鹅座"(Cygnus)货运飞船抵达国际空间站,来源:神秘的地球
  各国货运飞船盘点
  除了俄罗斯(苏联)的"进步"货运飞船外,欧洲的货运飞船叫"ATV"是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货运飞船,从2008年起到2014年共发射了5次。
  形如双层巴士大小的"ATV"有四类用途:向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在货物卸载后,可以用作空间站的附加活动室;提升"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用作垃圾箱,把6.5吨空间站产生的废弃物资带回地球烧毁。
  图 | 欧空局ATV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日本的货运飞船名为"HTV"(H-2转移飞行器),比欧洲稍晚,从2009年开始首发。
  "HTV"由加压货舱、非加压货舱、电子设备舱和推进舱4部分组成。其特点是,飞船舱门大,与空间站的接口各边均加宽到约1.2米,所以它可以搬运其他货运飞船无法运送的大型装置,货物运输能力强。其满载后总重达16.5吨,货物运载能力约为6吨。
  另外,HTV还是唯一一种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加压与非加压货物的无人飞船,包括安装在站外的外部实验和在轨更换装置。
  从2009年9月到2016年12月,HTV成功完成了6次空间站补给任务。目前也已退役。
  图 | 日本HTV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美国有两款货运飞船:货运"龙"飞船和"天鹅座"货运飞船。 与以上飞船都由政府投入研制不同,"龙"飞船和"天鹅座"飞船都是由商业公司研制。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选定的私营商业公司自行投资,研制用于"国际空间站"天地往返运输的飞船和火箭,然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以"下订单"的模式租用飞船,把货物运往"国际空间站"内,从而降低天地往返运输的费用。
  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的"天鹅座"飞船于2013年9月18日进行了首次验证飞行,此后正式投入使用。它由加压货物舱与通用服务舱组成,加压货物舱基于意大利"多用途增压后勤舱"研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要求采用2模组、3模组、4模组的加压货舱,分别对应2000kg、2700kg和3400kg的运载能力。
  图 | 美国天鹅座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龙(Dragon)飞船来自于埃隆·马斯克领导的Space X公司,它既能无人飞行搭载货物,又可以在未来增加载人飞行的功能。龙飞船由两个舱段组成,位于飞船前方的锥形加压舱用来运输一般的补给品。位于飞船尾部的非加压舱,用来运输安装在空间站外部、不需要运进空间站加压环境内的货物。
  图 | 美国龙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长期进行各类空间科学实验是空间站的重要功能,实验中获得的样品一般要运回地面的实验室中进行分析。和其它货运飞船相比,龙飞船有一项独门绝技,就是能通过加压舱运载比较多的货物返回地球。这是因为该飞船带有热防护罩,可在返回时耐受极高温安全降落,而其他飞船不具有热防护罩,只能在再入大气层时烧毁。
  图 | 被国际空间站机械臂捕获的美国龙飞船,来源:科普中国
  龙飞船的加压舱,可以一次携带3吨左右的货物返回地面,是目前货运飞船中下行运载能力最强的。
  图 | 返回地面后被回收的龙飞船加压舱,来源:科普中国
  不可否认,可回收式飞船在技术上比不可回收飞船更高一筹,且可复用的特质也使得飞船的使用成本能得到大大摊薄。但即使这样,国际空间站也没有放弃使用其他一次性的货运飞船。
  图 | 各国货运飞船参数对比,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为什么呢?以货运"龙"飞船为例,其理论最大运载能力为6吨,载荷比为40%,即满载后货物占飞船总质量的40%,而现役的货运飞船载荷比多数已超过45%。此外,由于它在返回时也需要通过燃烧推进剂来调整姿态、控制下落速度,因此便无法再对空间站在轨补加推进剂。
  "中国-太空快递"正式营业
  收发快递是人们最熟悉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提供一个地址,下单之后,就能在家坐等快递上门。但收发太空快递呢?前提当然是也需要有一个地址。
  这就是过去(2017年发射的"天舟一号"为实验性飞行)为什么中国不发射货运飞船的原因——没有建空间站,没有我们自己的太空"地址"。"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后,这个问题解决了。
  图 | 中国空间站示意图
  太空快递要运送什么货物?在电商高度发展的地面,快递运送的东西五花八门。但在太空则不同。货运飞船运往太空的货物中,占比最大的是生活物品,尤其是水,此外还有食物、科研设备,以及为空间站加注的推进剂等。
  此次"天舟二号"携带的货物包括:科学设备和传统的中式美食。科学设备包括航天员的宇航服、空间站建设器材,中式食谱上则有人们熟悉的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等,这些要在航天员进入空间站之前提前运送。
  在空间站建设阶段,建设物资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建成之后,生活物资将占较大比重。推进剂并不占用货物仓,因此每次都可以尽量加满。
  在空间站建成后,未来的太空实验样品也可以"快递"到地面,这时就用到可返回式货运飞船。到时候,拆太空快递的心情岂不比今天拆网购快递激动百倍?
  中国载人航天
  "天舟二号"是中国空间站计划的一部分。1992年中国正式提出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第一步,能上天;第二步,能出舱;第三步,建立小型空间站。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和2008年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两项任务,相继完成了上天和太空行走的前两步计划,此后中国的空间站计划便拉开了帷幕。
  2011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了第一个先导试验型空间站——"天宫一号"。作为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完成多次空间交会对接,并于2016年终止数据服务。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此后,货运飞船才开启了飞行性业务。按照规划,2021~2022年,我国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三步"的任务目标。
  为了满足空间站前期建设需要,"天舟"货运飞船就需要有较大的运力。"天舟"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其中货物舱用于放置各类货物、设备,推进舱为货运飞船提供电力能源、推进控制动力并装载推进剂。"天舟二号"上行最大载货重量达到6.9吨,是目前世界现役货运飞船中载货能力最强的飞船。从历史上看,也仅次于欧洲ATV(自动转移飞行器)货运飞船的7.6吨,但ATV已在2014年退役。
  从载荷比看,"天舟二号"已达到51%,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由于在宇宙飞船上每增加1千克的有效载荷,都必须为它耗费不少能量,因此载荷比越高,意味着飞船以最小的结构重量运更多的货物,更划算。
  人类走向太空
  人类走向太空的下一步怎么走?不只是中国,全世界航天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
  2019年2月,美国首富,商业航天公司蓝色起源老板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在纽约一间俱乐部的活动上,与《太空新闻》资深编辑福斯特(Jeff Foust)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一场精彩对话。
  贝索斯直接否定了马斯克等人所鼓吹的火星大规模殖民,调侃有类似情结的人们,可以先在珠穆朗玛峰顶定居一年时间,因为和火星的自然环境相比,珠穆朗玛峰顶简直堪称天堂。
  图 | NASA拍摄的火星照片,拍摄于1997年
  贝索斯随后开始阐述他的理念,这位全球首富,敏锐感受到人类发展与地球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矛盾,工业革命曾经为人类打开的增长空间,随着基础理论和重大应用技术创新的减速,出现了重新向马尔萨斯循环闭合的迹象,贝索斯悲观地举例,人类能源需求哪怕按几个百分点的速度复合增长,未来地球的表面积全部贴满太阳能电池板也已无法满足,出于保护蓝色母星的目的,人类必须要走向太空。
  既不能停在地球,移民其他行星又极不现实,人类的出路何在?贝索斯给出的答案,是在近地空间建设大规模人工殖民地。
  在贝索斯的梦想中,大量经典奥尼尔构型人工天体密布在地月空间,人工重力环境下,每个殖民点都能容纳上万乃至更多人口定居生活,依靠接受太阳能量,从月球和小行星采掘物质加工,形成可长期自持的生态循环。这样的殖民地,将使人类完全从地球环境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人类文明,将进化为一种典型的卡达肖夫II型文明,即能够有效利用其所在星系的恒星能量。
  图 | 杰拉德奥尼尔经典的圆柱形太空殖民地构型
  在那个时候,人类种群的规模将完全突破数十亿量级,贝索斯甚至认为可以达到万亿规模,在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下,原本可能百年一遇的天才,将层出不穷涌现,从而空前提高人类社会的科学和艺术发展速度。
  贝索斯描绘的人类文明未来蓝图,无疑还很遥远,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近地轨道空间站,就是人类"走出地球"的第一步。俄罗斯和美国,相继迈出了这"第一步",但接着一个缩了回来,另一个,在迈步向前还是退回去之间游移不定。
  中国人在太空中定居的"第一步",即921载人航天工程,即将圆满收官,无论下一步迈向哪里,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人,只会向前,向前,在人类文明向太空迈进的征途里,中国人,绝不会缺席。
  本文综合转载自"甲子光年"、" 科普中国"、"科工力量"、"赛先生"等,为分享前沿资讯及有价值的观点,「哈工创投」转载此文,并经过编辑。如文中图片或文字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中俄将联合举行万人军演,震慑美国及其附庸,压过欧一头中国绝不让普京孤身作战,两军本月底举行万人军演,压过欧一头。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压城城欲摧,俄罗斯到了最危险的情况,原本以为拜普会举行完了以后,美俄关系会有所缓和,但按照目前的情势宇航员又一次发现UFO踪迹,2张照片清晰可见,外星人到底想干啥?导语今年的四月份报道过一篇文章,国际空间站在进行直播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不明飞行物在云层之间来回穿梭。而这段视频被一些网友发布到网上,立刻就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各种各样的说法在网上为什么星球可以浮在宇宙中?它们会掉下去吗?牛顿大炮告诉你答案天文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57年,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从此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篇章。当我们走出地球之后,才终于看清了地球的真面目,同时也看到了许多其他的星球,通过观测银河系中心异常明亮,4000亿颗恒星都在围绕它旋转,里面是什么?导语太阳系是非常广阔的,它是地球的家园,但在太阳系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那就是银河系,太阳系已经足够广阔了,它广阔到人类至今都无法走出,但人类的好奇心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满足科学家可能离了解鸟类如何利用量子物理学导航更近了一步研究人员怀疑一些鸣禽使用一种量子罗盘来感知地球的磁场,帮助它们在每年的迁徙中分辨方向。新的测量结果支持这一观点,即鸟类眼睛中一种叫做隐色体4(CRY4)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一种磁传感器火星惊现怪异蜘蛛,NASA科学家拍摄到了,并对其进行研究随着我国祝融号的成功登陆,国内有不少火星爱好者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讨论最多的就是火星上有生命吗?或许找到火星上的水源对于发现生命会更进一步,但是这些都没有。一个神秘的词语出现太阳系有一颗黄金小行星,质量达2。41亿亿吨,价值7万亿亿美元天文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黄金这种贵金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的价值从古至今都位于前列,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人们都将黄金当成一种可以保值升值的物质。那么地球上的黄金储量丰富吗?黄为什么人类要研究探索系外行星?它们是地球的历史和未来天文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古时候的人们对于地球和人类同样有着无比的兴趣,想要搞清楚这个世界的来历,搞清楚人类的起源。可是由于古人缺乏科学的指引,无法真正进入探索的殿堂,于是幻想出许多火星地壳内依然掩藏着大量水?NASA又一个发现,或推翻之前的推论天文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自1957年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4年,在这64年的岁月里,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步伐在不断加快,不仅让我们对太阳系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且还将2017年,有游客称在埃及金字塔拍到外星人,还拿出两项客观证据引言在论语述而之中有这样一段话子不语怪力乱神。这句话是儒家思想的一种体现,也就是说孔子主张不要将所有的事情都带入怪力乱神的行列之中。而现如今人们所收获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就应该认真的男友保持少年感的秘密,竟然是它每到一些情侣节日或者是男友的生日,作为女朋友的我们,总是不知道该送些什么礼物。再加上学生党经费又不是特别的充足,如何选取一款男朋友既喜欢又价格合适的礼物,真的是难上加难。很多女孩子
荷兰国王王后迎接奥运奖牌得主荷兰国王和王后将于下周二在海牙的诺代恩德宫迎接所有荷兰的奥运奖牌得主。截止到今天上午,荷兰已经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取得了27枚奖牌。奥运会闭幕式将于本周日举行。但实际上很多运动员都荷兰这是怎么了?枪击,绑架层出不穷上周四被绑架的56岁荷兰男子今天在代尔夫特被发现。当他被警方发现时,其身上有明显的伤痕。据荷兰警方通报,昨晚他被绑架者踢下了行驶中的汽车。现在,他已经回到了Hoofddorp,与家7月荷兰限制租金涨幅显示,欧元区通货膨胀高于荷兰荷兰中央统计局(CBS)周四报道,荷兰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为1。4。这低于6月份的2。荷兰通货膨胀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自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租金上涨限制。与去年同期相比,过去一个月的租金荷兰宣布解除校园限制据荷兰媒体周五报道,首相马克吕特将于晚间宣布,大学校园可以在下一学年重新正常开放,而无需保持社交距离。届时首相吕特和卫生大臣雨果德容格将表明荷兰为应对疫情的下一阶段将需要做什么。尽全球瞩目!联合国IPCC2021年气候变化报告重磅出炉荷兰人特别关心的气候报告终于出炉了!那么,荷兰在未来几年里,到底会不会被淹呢?未来气候变化走向又是怎样呢?地球在不断增温,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正带来各种各样的后果。若是我们不改变荷兰750人一起狂欢成为可能?荷兰看守内阁于作出决定,为期一天的室外小型节日活动(最多750人且无固定座席),将从8月14日开始在严格的前提重新成为可能。为期一天的大型活动仍然不被允许举行。节日活动必须是在室外哥伦比亚变体会不会是下一个Delta?尽管已完全接种疫苗,比利时弗莱芒地区一家住宿护理中心的7名居住者在那里新冠病毒爆发后死亡。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感染的是B。1。621变体。据当局和专家称,这种所谓的哥伦比亚变体无需特荷兰股市牛啦!再次创下新记录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指数(AEX指数)今天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午间上涨0。9至766。58点,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化学品分销商IMCD的良好业绩。另外近期荷兰芯片公梦想成真,还是距离产生美?非西方移民对荷兰政府更有信心吗?荷兰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篇最新研究,描述了在荷移民的居留时间与他们对政府机构信任之间的关系。移民往往对他们要去的国家抱有很高的期望,这也反映在对公共和私人机构的高度信任上。但是,来自气候报告后续思考荷兰居民未来何去何从?最新IPCC气候报告显示,全球变暖加剧,北海海平面成米上涨,莱茵河和马斯河当然也难逃此命。同时,拦海大坝后的格罗内哈特(GroeneHart,下图区域)地基也在不断下沉。而荷兰还计荷兰呼吁重启线下教学,高等教育现在必须而且也应该开放了!到今天,大学生已经在家待了一年半了。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执行委员会主席MirjamvanPraag呼吁内阁开放高等教育,重启线下教学。VanPraag对此有多少信心?她自己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