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在京开幕

  第十七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式
  2021年8月24日晚,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开幕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办。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出席并致辞。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军华与意大利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诺、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罗贝尔托·奇库托、意大利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发来视频致辞。
  据悉,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囊括杭州亚运村村长院、盘龙城遗址博物馆、北京2022冬奥村、"只有峨眉山"剧场、北京白塔寺胡同大杂院改造等项目,参展人包括声音艺术家朱哲琴、AI艺术家何宛余,6位杰出的中国建筑师和6位权威历史学者,以及150余位中国执业的优秀建筑师。
  张旭副部长致辞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张旭在致辞中表示,威尼斯双年展历史悠久,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盛事之一,也是各国展示文化发展水平和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中国自2005年起,以国家馆形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有代表性的中国艺术家和建筑师,向世界展示了根植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中国哲学思想、体现当代中国精神和价值追求的艺术语汇和优秀作品,以艺术为媒介,搭建起中外文化对话、交流、互鉴的平台。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主题,在深入挖掘"院落"在中国文化中从居住空间到社群到城市基本单元的不同内涵基础上,展现中国的集居智慧和"院落"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无限可能,对人类未来共同生活所呼唤的创新思维作出积极探索,既呼应了本届双年展"我们如何共同生活"的总主题,也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思考、分析和解答。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党委书记李金生主持开幕式
  策展人张利致辞
  据中国国家馆策展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介绍,本届中国国家馆以"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为主题,回应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我们如何共同生活",展览分为"共同理解I——灵感与干预""共同理解II——经典与诠释""共同设计——我的院儿""共同感受——听院儿"和"共同治愈——每个人的故事廊"五个部分,参展艺术家、学者和建筑师围绕主题进行传统的阐释与当代性构建,借助新型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进行组织和设计,力图通过近150件参展作品,为观众创造新鲜、独特,传统与现代、理念与实践交织的观展体验。
  意大利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发来视频致辞
  李军华表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合作源远流长,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不断推进更具特殊意义。威尼斯双年展作为中意文化合作机制的成员单位,也为此做出了积极贡献。受疫情影响,中意两国人民的正常交往受到较大影响,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务实合作并未止步。相信中国馆的开幕将让更多的意大利人了解中国的建筑理念、产品,也会让更多的中国民众更好了解威尼斯双年展的魅力与魔力。
  意大利威尼斯市长路易吉·布鲁尼亚诺表示,希望借此机会重申并巩固威尼斯与中国通过古丝绸之路建立起的友好关系,丝绸之路直到今天在经济、商业等活动方面依然有着标志性意义。今年中国馆主题"院儿——从最大到最小",不仅是向"院儿"这个空间致礼,也呼应了威尼斯居民的生活特点。中国馆所展示的空间和理念与威尼斯有着诸多共性。威尼斯居民在狭窄的街巷、小广场共同生活,孕育出坚韧不拔的性格,并成为这座城市的象征。正是秉承这种精神,即使面对疫情威尼斯也坚持举办双年展。感谢中方不仅继续举办中国馆展览,还以如此隆重的方式举行开幕式。
  崔愷院士致辞
  对谈交流
  现场,张利与参展建筑师代表崔愷,中国馆艺术指导吴洪亮、岳洁琼、赵鹏等围绕中国馆的策展理念、呈现方式、特色亮点等展开对谈交流,并与在威尼斯中国馆现场的都灵理工大学教授米凯利·博尼诺以视频连线形式进行了互动。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据悉,第17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原定于2020年举办,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推迟至今年举行。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展期将持续至11月21日。(图片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提供)
  来源:艺术中国
  编辑:青青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太阳轨道器宇宙飞船捕捉到太阳上的巨大喷发这是有史以来在单张图像中观测到的最大的日珥喷发,以及整个太阳圆盘。太阳日珥通常与日冕物质抛射有关,谈到太阳不时发射的带电粒子的爆发。如果这些喷发直接指向地球,它们有时会干扰卫星电力首条人心鱼问世,能自动游泳108天!一周科技2。19知识分子TheIntellectual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撰文王烁油麦菜卡那霉素责编攸淇1hr化石证据显示,恐龙或因感冒而死感冒几乎每个人都得超声征象北极光现象北极光(auroraborealis)是地球上最为震撼的自然现象之一,是太阳离子和地球外层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太阳发出被称为离子的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随着被称为太阳风的等离子体(宇宙中最大的云!在星际空间中发现了神秘的气体质量最近,在一个相对靠近地球的超星系团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是一个巨大的气体云,让人想起牛角面包的形状。大家好!是的,那些云漂浮在星系间空间里。。即使是专家也不能完全弄清楚这些云这种宇宙航行可以将航天器以超高速爆炸到新的恒星系统多年来,物理学家一直在努力完善一种以五分之一光速发射太空探测器的方法。一个团队正在标记蓝图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地面激光阵列加速期间,艺术家对StarshotLightsail航天器的宇航员返回后,旁边的小屋子是干啥的?NASA只因前庭功能异常2015年6月11日,俄罗斯地面飞行控制中心11日发布消息称,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载着3名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在哈萨克斯的坦杰兹卡兹甘当地安全着陆。联盟15飞船,在北京时间18时18分与宇宙探索流星雨是怎么形成的呢?啊,流星雨,划破夜空你充满勇气,流星雨,你是宇宙的呼吸,尽情绽放自己燃烧的美丽小朋友们,听着这首动听的儿歌,你们的脑海中是否浮现出流星雨划过夜空的美丽画面呢?今天,就让我们乘坐飞船宇宙之轮回巨大的循环宇宙模型如图,宇宙是个巨大的循环,从微观去分析宏观,微观即宏观。宇宙是一个巨大且有限的右手螺旋球体。物质从球体核心的奇点,四维空间的奇点出发,奇点分裂成两个光子,然后两个光子相互纠人类所探访的最遥远的小行星,传回图像,科学家未见过如此星体太阳系当中有着无数的天体,它们组成了璀璨的星空。曾经因为人类的探索技术有限,所以只能探测距离我们较近的行星兄弟。随着航天科技的进步,我们的探索范围拓展到了更远的地方,这里的天体与我新发现!地球内部的冷却速度远超预期,地球变凉人类怎么办?地球的生机勃勃是37亿年来生命不断积累的结果,虽然在最近56亿年间,地球上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余次物种灭绝事件,但是生命的顽强让一切得以延续。随着时间的发展地球上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到底有多可怕?细数木星十大可怕之处为什么说木星很可怕呢?就算作为天文小白,人们只要使用一定倍数的望远镜,观测木星是最容易的了,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星体上的坑点和花纹。尤其当月亮躲避起来的黑夜,木星会成为最明亮的那颗星体
我国已具备全球空间碳监测能力本报北京8月17日电记者齐芳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研究员刘毅领导的研究组基于我国第一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中国碳卫星(TanSat)获取的大气二氧化碳含量观从空间站到月球车,在太空拍摄的照片,为什么都看不见星星?不知不觉间,中国空间站的三名航天员刘伯明,聂海胜,汤洪波,已经在太空工作生活两个月了。在这两个月里,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出舱活动以及设备安装,时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小时,创下了中国航天加密莱瑟塔档案2,恐龙灭绝之谜古生物学家认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只有微生物和细菌,直到至今5。3亿年左右,也就是地球的寒武纪早期,才出现了多细胞动物。航天员出个门要看天么?丨Calling太空编者按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未知的奥秘有待探索,为此,中科院之声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联合开设Calling太空科普专栏,为大家讲述有趣的故事,介绍一些与空间科学和航天相关的知识地球为什么会转,几十亿年了怎么没有停下来,它是永动机吗?李老师听到很多人问我一个问题既然物理学一直强调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谁宣称做出了永动机,首先迎来的一定是嘲讽。那为什么地球可以一直转下去呢?而且已经转了几十亿年还没有停下来,它泰山石敢当登上月球了!嫦娥五号表取采样区一石块被命名为石敢当近日,月球上一块石块被非正式命名为石敢当,该石块位于2020年嫦娥五号着陆点采样区附近。这也是2019年嫦娥四号着陆点所在的冯卡门坑内的中央峰命名为泰山后,泰山元素再次登上月球。据为什么夏季的星星比冬季多?如果你经常观察夜空,就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清朗的夏天,大上的星星似乎比冬夜的星星多一些,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日常见到的星星,多数是银河系内的星星。在整个银河系内有着1000亿颗以上女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保护自己的隐私?有私人地带,享用水优待作为世界大国,我国正在不断发展综合国力,各行各业的相关科学技术也在飞速提升。在航空航天事业方面,我国也在持续努力,并且获得了卓越的成果。2003年,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航标志着我科学家首次实现定量测量全球海洋碳循环就像陆地上的植物一样,海洋中微小的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这种生物转化被称为海洋初级生产力。近日,在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一项新研究中,美国蒙特里时间晶体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科学家对之十分着迷?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物质构成了充斥着地球方方面面物体的基本特征。不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逐渐意识到,宇宙中的有些物质,史前最大海洋生物霍夫曼沧龙,长达17。3米重16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常见到生物,更别说是海洋中的生物了。那么海洋中的生物最大的是什么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史前最大海洋生物沧龙类别名为苍龙类,是存在于白垩纪后期的海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