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国科学家提出太空计划,寻找近邻系外宜居行星

  中国科学家提出一项通过太空望远镜开展的巡天计划,寻找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太阳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如果实施,这将是国际上首次专门在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寻找宜居类地行星的空间探测任务。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项目负责人季江徽近日向记者介绍, 探索太阳系外宜居行星是天文学的基础研究前沿之一,关乎"地球是否唯一"以及"行星如何成为生命摇篮"等重大科学问题。
  资料图
  季江徽说,目前人类已经发现并确认的系外行星有5000多颗,其中属于宜居带类地行星约50颗,但绝大多数距离地球遥远,达上千光年,"找到近邻的系外宜居类地行星将是人类的重大发现,也将为人类未来造访它们、拓展生存空间提供帮助"。
  季江徽介绍,"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将长期观测距离地球约32光年的约100颗类太阳型恒星,有望首次在它们周围发现宜居带类地行星,特别是"地球2.0"(与地球大小、轨道与环境非常相似的行星),实现"从0到1"的重大突破。据估算,这一计划预计发现约50颗类地行星。科学家将通过对太阳系近邻行星系统的细致普查,给出宜居行星及"超级地球"(数倍到10倍地球质量的系外行星)的数目、真实质量和三维轨道等信息。
  据介绍,美国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苔丝"卫星等寻找系外行星的太空项目采用凌星探测方法,目前人类已发现的系外行星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凌星法发现的,其原理是利用公转的行星从恒星前方通过时会导致恒星的亮度发生周期性的微弱变化。这种探测方法对行星的公转轨道有很高要求,行星需要正好通过恒星朝向地球的方向,但这种情况发生的几率很低,同时需要借助于其他探测手段的进一步确认。凌星法通常只能获得行星的半径,无法直接给出行星质量。
  季江徽说,中国的"近邻宜居行星巡天计划"将基于空间高精度相对天体测量技术,精确地测量目标恒星中心位置相对于6至8颗标准参考星的微角秒级别的星间距变化,基于这些细微的变化来计算目标恒星受行星引力扰动所发生的微小晃动,探测恒星周围具有真实质量的宜居带类地行星。
  "天体测量法是天文观测中经典的方法,但是将它用在探测宜居类地行星上是一种技术上的原始性创新。我们要找到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宜居带的‘地球2.0’,需要在测量技术上达到前所未有的精度,即达到微角秒级别,这相当于能在地球上分辨出一枚放在月球上的一元硬币。"季江徽说。
  "我们的探测方法不受行星轨道面的限制,任何轨道的行星都可以探测到,还可以直接测量宜居行星的质量,因此可实现对近邻类太阳型恒星周围的行星开展全面普查。这些研究将最终回答‘太阳系是否很特殊’或‘我们在宇宙中是否唯一’等科学问题,并让人类更深刻地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演化过程,充分地认识生命的本质和起源,进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自身。"季江徽说。
  根据计划,一枚口径为1.2米的高像质、低畸变、高稳定光学望远镜将被送入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的Halo轨道,并在该轨道维持至少5年的稳定运行时间,期间将对100颗类太阳型恒星进行科学探测,其中每颗恒星观测不少于50次。
  季江徽说,由于这一轨道受地球引力影响小,热辐射环境比较稳定,卫星消耗很少的燃料即可长期驻留,非常适合天文卫星开展全天时观测。此前中国的嫦娥二号在开展拓展任务时也曾航行至该轨道,因而技术相对成熟。
  据介绍,这一任务除了探测宜居行星外,对于暗物质、黑洞等前沿科学研究也会作出贡献。目前,由中国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支持下已开展了前期研究,攻克了主要的关键技术,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期待更多的天文学家参与。

量子技术新材料锰硅的电子能带结构的变化导致样品(明亮立方体)的磁性能发生变化。这些可以使用高灵敏度悬臂扭矩传感器(棕色)进行测量。图片来源MatthiasDodenhftTUM虽然传统的电子学依金星大气层中制造生命适合居住的口袋屋本周,金星云层中存在生命的诱人可能性再次引起行星科学家的轰动。麻省理工学院卡迪夫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金星大气成分中一些长期存在的异常可能可以用氨的存在来解释。但在那里发现2032年地球会毁灭吗是真的吗?或与神星或与地球擦身而过网传全球最著名的物理学家霍金曾经在某次访谈中提到过,在2032年会有一颗叫做毁神星的行星经过地球附近,存在一定几率与地球发生碰撞,而这很可能会导致大灾难的发生,那么到底是不是真的呢诡异的量子科学结论,人类将如何认知宇宙首先提示一下,本帖仅代表个人观点。量子科学得出的结论,本人细分为四个方面,可以说,彻底颠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文章略长,读完一定受益。礼物结论一量子是宇宙一切万物的最小组成单位,一切科学家实现了最精确的中子衰变测量,揭开早期宇宙的奥秘我们离解开宇宙的奥秘又近了一步根据最近共享给预印本服务器的一项研究,一组研究人员实现了有史以来对中子寿命的最精确测量。然而,测量方法之间的差异仍未解决。计算机生成的原子图像。最精确2021年突破极限的6大科学纪录迄今最古老黑洞J03131806质量相当于16亿个太阳,这是其艺术图。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奥地利科学院的物理学家测得迄今最小引力场。一种新发现的翼龙能使用其能对握的爪子攀爬树枝和国内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国内科学十大进展。第一空间站组装全面展开。第二天舟系列常态化飞行。第三航天员长时间空间生存并定期往返。第四天问1号着陆并探测火星。第五高能物理取得高能光子等新发现。第六悟青藏科考地质新发现共同构成长约4000千米巨型锂矿带中新社西宁12月23日电(记者张添福)中新社记者23日从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获悉,地质科研人员在马尔康雅江喀喇昆仑巨型锂矿带的青海省巴颜喀拉地区,发现印支期稀有金属锂铍和钨锡成矿相关的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太空探索的重大进展科技日报记者唐芳回望2021年的浩瀚星空,中华民族迸发了最耀眼的华彩天问登火羲和探日银河巡天天宫览胜这一年,探寻宇宙信息的大科学工程亦是硕果累累,中国天眼发现201颗脉冲星拉索观测打造天象大片!北京天文馆较劲团队打破球幕影片国外垄断世界浩瀚,宇宙无垠。面对头顶上的这片苍穹,人类毫不吝啬地倾注深情与想象,从未停止过梦想和渴求然而,真正有机会遨游其中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球幕影片的横空出世,让宇宙星系不再遥不可及置身NASA鼹鼠挖不动了?洞察号火星车出马简介美国航天局的洞察号火星着陆器携带了数种探测仪器登录火星,其中有一组叫鼹鼠的自锤式探测器,会自行下挖,然而一年多过去了似乎鼹鼠一直没有进展,在洞察号的助推下鼹鼠6月成功进入火星地
最小时间单元大于普朗克时间物理学家在聚精会神地研究时间结构,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影响了量子力学和量子哲学的进展,自然科学研究者关注时间的量子物理学含义,社会科学研究者重视时间哲学的意义。理论上的时间概念可以分为银离子,纺织神奇新搭档中华儿女多奇志,飞船直上九重霄。昨天,三位宇航员在太空历时三个月后,终于从太空启程,飞向地球。三位宇航员精神抖擞,完美着陆。而我对宇航员身着的宇航服,印象尤其深刻,我感觉高科技的元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研发无能源浪费原子级薄半导体澎湃新闻记者邵文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AustralianNationalUniversity,简称ANU)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只有原子般薄的半导体,厚度只有一张纸的10万分之一量子点凝胶中原子分散的Pb离子位点增强了室温二氧化碳传感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备受关注,这推动了对二氧化氮检测和修复的研究。现有的低成本室温二氧化氮传感器通常存在ppb级灵敏度低或恢复时间长的问题,这反映了传感去年10吨重陨石坠落我国青海,为何各国都羡慕,美国也抢着合作十吨重的陨石降落到了我国的青海广袤地区,事情发生之后,为何各国不是表示担忧,而是纷纷的祝贺中国,说这是宇宙送给中国的一份大礼。这颗陨石到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让很多国家不惜旧日恩怨星空有约金星迎来观测季,12月4日将达全年最亮近日,在晴朗的黄昏时分,西南方低空有一颗异常明亮的星星熠熠生辉,惹人注目,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金星。天文科普专家提醒说,9月至12月,金星迎来观测季,其中12月4日,金星将达全年最亮。航天员平安回家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图为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图为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图为新华社记者任军川摄图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新华社记者琚振华摄9月17日13时34分,一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邱冰清朱筱新华社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将至,赏月是重头戏之一。今年中秋十五的月亮十五圆,最圆时刻为9月21日的7时55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介绍,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9月20日下午,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新华社海南文昌9月20日电(记者李国利黎云黄一宸)9月20日下午,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日15时10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9月20日下午,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当日15时10分,搭载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发射,约597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快递成功送达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20日22时08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