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熵增定律最令人绝望的定律

  熵增定律 - 最令人绝望的定律
  写在前面:之前看B站,逛知乎听到不少人说到过熵增定律,一番了解后,只觉豁然开朗,好像抓到一丝宇宙运行的轨迹。 一、熵增定律关于熵增定律的一些解释
  1. 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德国人克劳修斯和英国人开尔文提出的理论。克劳修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换种表述方法为: 在孤立的系统里面,热量肯定是从高温流向低温,此过程是不可逆的 "。引申一下就是: 在一个  孤立系统  里,如果  没有外力作功  ,其总混乱度(  熵  )会不断增大。记住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这两个条件。
  2. 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3. 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必然会从有序到无序,直至死亡。世间万物都是这样。这是对熵增定律比较好理解的解释。延时死亡就必须要有反熵增的思维。
  4. 熵增的热力学理论与几率学理论结合,产生形而上的哲学指导意义:事物的混乱程度越高,则其几率越大 。 热力学第二定律真正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热量传导的方向性,而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 事物一定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因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 ,生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坏习惯和不规律,公司越大组织越臃肿, 员工会变得官僚化  ,国家越封闭越落后,等等,都是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
  屋子不收拾会变乱,电脑手机会越来越卡,马路会越来越脏,交通会越来越堵,太阳会不断燃烧直至热寂,等等,都是非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 熵增定律 。
  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 相对地,如果你要变得自律,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熵增定律,它一直被认为是令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因为它断绝了人类对于宇宙永恒的幻想,宇宙不是永恒的,灭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最终归宿。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我常常会变得不清醒,浑浑噩噩, 现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因为没有做功,熵增加了,  生命是需要自律需要做功需要熵减的 。
  上面讲了这么多熵增定律,却没有详细描述"熵"的含义,因为觉得能否真正理解熵对于理解熵增定律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放到下面讲,方便自己理解。
  熵(Entropy),可以理解为, 系统中的无效能量,说的简单点就是被浪费的能量,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   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举个例子,比如以你家作为一个系统,你花了100J的能量把凳子从餐厅搬到了客厅,这个过程中能量并没有100%被转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这个系统中,比如摩擦力做功,这部分能量被留在了你家地板上等等。 这部分能量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这就是熵。 那么再细想一下就能得出,若以你家作为的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没有其它外力做功,那么在你家中,熵是在不断增加的。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推断出 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 是熵增定律的唯二限制条件。
  那么若把系统放大到这个地球呢,放大到太阳系呢,到宇宙呢,确实很令人绝望啊。 二、反熵增
  当然,熵增定律是针对真个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针对 地球,针对一个国家,针对一个企业,针对某一个人,则要加上两个限制条件——   封闭系统 无外力做功。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熵增定律被称为最让人沮丧的定律。它不仅预示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生命终将消失。
  而且,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左右着 国家和企业 的发展规律,让组织变得臃肿,缺乏效率和创新;它左右着 个人 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安于懒散、难以坚持、难以自律……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或者说企业,组织等小系统,该如何对抗熵增呢?从定义来说,熵增的条件有两个: 封闭系统 无外力做功。 只要打破这两个条件,开放系统 + 引入外力,我们就有可能实现熵减。
  生命系统是熵增的特例,纵观已知的整个生命系统,在漫长的数十亿年历史当中,越来越复杂,但却越来越有序。
  当我们人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会是一部艰辛与精彩共存的史诗。
  我们的始祖是一种"蛋白质 RNA"的聚合体,科学家将它命名为LUCA。
  LUCA通过吸收能量来大量复制,但是问题来了, 宇宙的熵总的来说是增加的,所以LUCA的减熵会导致环境的急剧熵增。
  环境恶化,LUCA无奈只能进化,变得更高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于是DNA聚合体诞生了。
  DNA比RNA更稳定,也更加智能。但是这样一来,消耗的能量更大,吸收的物质更多,导致环境的熵增比以往更大。
  所以DNA聚合体被逼着向单细胞演化,同样,环境的熵增再次增加,于是单细胞又向更高级的多细胞进化,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诞生了。
  又因为孤立系统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所以多细胞 开始移动 ,并且产生了 感知能力 ,比如视觉、嗅觉、听觉等等。
  从此,生命走上了智能的进化之路。
  这一过程,也被王东岳称为 递弱代偿 。
  即 生命的熵减过程,会加剧环境的熵增,于是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生命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必须变得更加智能 ……
  大概总结一下,生命在减熵过程中,其实一直在做三件事。
   第一,努力保证能量的供给。 比如,从化学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结合体;到多细胞生物。
   第二,努力开放系统。 细胞从无法移动,到进化出游动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飞行能力。
   第三,努力变得更加智能 。生命为了花更少的能量来获取更多物质和能量,进化出了感知能力,比如当时的霸主奇虾,就有很大一对眼睛。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减少更多熵的耗散。
  这三点正好是企业和个人的进化条件。  三、企业反熵增
  1. 主动做功
  许多公司在创业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战略和组织的进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做大和成熟,员工就会慢慢懈怠下来,组织会变得臃肿,制度会腐旧脱节。所以,要努力保证企业的活力。比如采取扁平化的结构,让团队各自为战,回归创业初期时的热情。记住, 舒适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张王牌 ,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一旦减少了能量的投入,企业的熵增就会立马回来。
  2. 开放系统
  关于开放系统,再引入伊里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原理。普里高津是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的耗散结构理论的物理内涵为:一个 远离平衡态 的 非线性 的 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产生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它有三个特征:
   ①开放性
  可以理解为, 系统把无用的熵排出去,然后吸收新的可用物质、能量和信息。
  注:熵有三种,热力学熵(物质熵、能量熵)、信息熵,在相对论里物质和能量是一回事,但是为了理解,这里把它写出来。
  比如你每天的新陈代谢,比如你通过锻炼减去一身的赘肉,比如你看一本好书。
  基于此,企业也可以得到启示。
   企业要想对抗熵增,就必须开放,把那些衰败为熵的东西全部排出系统。
  比如腐败的制度、无产出的员工、落后的信息等等;然后吸收新鲜血液,比如先进的理念、新的人才、前沿信息等等。
  华为就是最推崇这一理念的,任正非把这个耗散结构作为华为的底层逻辑,事实上华为任正非是国内第一个将熵增定律引用到企业科学层面的企业家。
  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封闭系统。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特别是硬件体系更要开放, 不开放就是死亡。"
  与此同时,华为每年淘汰干部10%,员工淘汰5%。每年18万人会淘汰5千人到9千人来激活这个团队。
  ②远离平衡态
  可以理解为,当熵逐渐增大,虽然系统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 但是这种结构却更稳定,这种稳定就是平衡态,你要远离这种平衡态。
  比如一个企业做大了,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种非常稳固的结构,这种结构很可能就是官僚结构。
  企业想要推行新的理念,引进新的人才,吸收新的信息,都会非常困难。
  解决办法就是, 打破这种平衡态,让系统内部流动起来。
  这方面韩都衣舍很牛逼,他们采取小团队模式,每个团队2-3人,包括设计师、页面制作专员、货品管理专员。员工自己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团队,也可以自己组建团队。通过分成、授权、竞争、淘汰等一系列机制,来进行充分的内部流动。
   最后无能的员工(熵)被淘汰出局,剩下的精英继续流动、重组,变得更加强大。
  ③非线性
  可以理解为, 一个微小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一个巨大的突变。 (与此相关的实验有 贝纳尔对流 )
  比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你给一壶水加热,前面99 都没有沸腾,可是你再加热1 它就沸腾了,这就是非线性。
  同样企业也如此,可能你前面做了很多努力,效果甚微,但是不要气馁,打破熵增的要素是非线性的, 总有一天,你一个微小的投入就会带来巨大的突变。
  比如亚马逊,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失败最多的企业了,但他们对失败非常包容,因为他们不断在赌"每次小的努力和尝试,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超额惊喜"。
  在阿里巴巴5周年庆的时候,马云曾经提出一个新的目标:"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PS:SuperCell中台,阿里中台战略。其实像所有的大公司都有一样的通病,等大到了一定的体谅之后,管理层、中间层越来越多,办事流程越来越多,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像Intel,尾大不掉,这应该就是说了几个月我要去上海,到现在电脑还没批下来的根本原因,小声bb。)
  四、个人反熵增
  熵增定律也同样适用于你个人的发展。比如工作、生活、学习、心情、成长、人际关系等等都与此相关。
  就拿生活来说,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涌来, 如果我们任由其发展,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之后我们要想恢复到有秩序的状态,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价才行。
  这样的例子身边比比皆是,生活一团乱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改变现状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这种状态就是生活陷入了极度的熵增状态,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 ,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情绪。很多时候,我们感到难过、烦躁、焦虑, 其实是因为情绪太过混乱,很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让你无从下手。心理学叫这,情绪颗粒度。
  再比如专注这件事,好像高中之后我们就很难专注了。原因是因为,大脑里面整天要想的事情太多,一会要做这个,一会要做那个,一会这种情感,一会那种情感。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堆积在一起,就会扰乱我们的注意力 ,让我们无法的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类似的还有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懒散等等,都是因为事情总趋于熵增。
  如果我们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生活就会脱离我们的掌控。
  那要怎么办呢?解决办法仍然是:
  1. 主动做功
  你不能等到生活脱离了你的掌控,才后知后觉的介入。
  你要每天都保持清晰的思绪,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理清你的情绪,理清你每天所做之事,理清你想要的是什么。
  有一招比较好,叫做 清空干扰 。
  把当下所有情绪和事件都清空,然后把它们都记在一个备忘录里,你可以叫它 追踪系统 ,然后 脑子里永远都只装3件事 。
  比如,我今天的3件事是写文章、Coding、总结。
  其他的还有洗衣服、取快递、清理微信收藏等各种事情,就都先全部放到追踪系统里。
  如果还有一些突发的情绪,比如突然想起某件尴尬的事,都统统丢进去。或者突发的事,比如某人发来的微信消息,你感觉不是一两分钟就能解决,也丢进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首先你的大脑里永远只会有3件最重要的事,不会东搞搞西搞搞。
  而且你还放心,因为你已经把事情记下来了,你不用为此担心,做完之后你会有时间来处理的。
  再比如学习这件事,当我要开始学一个新知识时,大脑是一片浆糊,怎么办呢?
  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就是降低信息的混乱度 。
  但是这个过程真的极其痛苦,我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有的地方要反复改。
  痛苦着痛苦着,突然「熵增定律」闯进了我的脑海,让知识变得有序的过程不正是熵减的过程吗?
  所以痛苦是必然的,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虽然很痛苦,但还是得主动去做这件事。
  2. 开放系统
   ①开放性
  你要一直保持与外界交流的状态, 把过去的熵埋葬,然后拥抱新的明天。
  什么是过去的熵?
  比如打翻的牛奶,腐朽的认知,回不去的人。
  什么是拥抱新的明天?
  比如去 新的环境(旅行),获取新的认知(读书),结交新的人(社交) 。
   ②远离平衡态
  我们极容易陷入平衡态,即使你尝试了一件新的事情,认识了一个新的人,你也会很快熟悉,并待在这种状态之下,认知里面叫 "舒适圈" 。
   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很久没有波澜了,想必你已经掉进平衡态了。
   你要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③非线性
  非线性,其实就是 复利效应 。
  也许你此刻做的很多努力,看起来杯水车薪,学习、生活都没有改变多少。但是请不要灰心,继续坚持熵减, 等到有一天,你只需要一丁点努力,就会开启你开挂的人生。
  3. 智能化
   最后,还想谈一点,也是所有熵减方法里面最强大的一个东西。
   它不仅适合任何组织的进化,也契合我们个人的进化。
   这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生命的演化里面的第三点——智能化。
    整个生命的减熵史,就是一个不断变得智能的历史。
  从生命的演化来看,似乎都是在朝着这条路发展。为什么生物非得需要智能化呢?难道外力做功和开放系统都不足够我们生存的吗?
   因为一旦你熵减了,那么你的环境就会加剧熵增 ,也就是说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
  如果生物要生存,就需要更强的减熵能力。这种更强的减熵能力从何而来呢?显然光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开放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RNA聚合体会进化成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进化成有限生殖,进化成猿人,进化成智人,进化成今天的我们。
   这种智能化的过程是必然的。 只是我们非常有幸,也许在某个外太空,是类似海豚这样的生物具有智慧。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很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存我们就需要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比如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因为环境熵增了。」最直观的感受是相较于过去,现在被要求学的东西更加多且深入了。
  好了,现在懂了, 减熵的终极方向是智能化。 那么如何智能化呢?
   答案是降低信息熵。
  什么是信息熵?它被用来度量信息的不确定度,信息熵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
  在你变得越来越智能的过程中,就获取了更多信息,消除了一些不确定性,所以熵减少。
  前面提到熵有两种, 热力学熵和信息熵 。其实这两种熵是可以用公式做等号的,因为获取信息需要能量。
  改变
  香农熵会导致
  热力学熵的改变。
  改变
  香农熵所需的最低能量是
  焦耳。  又因为 消除 信息熵 =  获取 信息,即,改变信息熵等同于改变信息,因此: 写入/删除
  信息会导致
  热力学熵的改变,消耗
  焦耳能量。  因为传递的信息不得不克服由随机振动造成的噪音干扰,所以消耗的能量无法避免的随温度
  的升高而升高。 (兰道尔原理,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T  为环境温度 )
   所以当你信息有局限的时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产生更多的熵。
  比如做同一套试卷,学霸跟学渣做题所需的时间和能量肯定是不同的,学霸一个小时就做出来了,学渣可能做了三四个小时还做不完。
  比如炼钢厂,小炼钢厂要花很多时间和能量,而且材料利用率低, 而大企业因为掌握更多信息,不仅耗能更少,效率也更高 。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伟大的企业家 都博览群书的原因。想起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智能充当的角色,就是从无序中发现有序,减少大量的瞎几把做功。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维度俯视世界, 光做功和开放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在信息上,上升一个维度,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 眼界和认知 。
  如果你想在此生有所建树的话,那么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让自己变得更智能吧。 五、个人见解
  1.在家里整理东西打扫卫生的时候,因为家里人多东西也多,所以总感觉很乱很麻烦,而一个人在外面住的时候就会相对简单。
  我觉得在生活中最有效地减少熵增,避免混乱的方式就是极简主义。
  2.我在日常的工作中或者啥中,常常会逛各种论坛,有技术的,有非技术的... 当看到某些很吊的技术的时候,我就会驻足观看,然后收藏,期待着自己有空来完成一下,往往并不会,这样看到的技术会被某个也是这样看到的技术所取代。
  怎么样能更高效的工作呢,怎么样在新技术前做取舍?
  工作的时候尽量只做一件事,不要三心二意。面对新技术时产生想去摸索一下的感觉应该是正常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技术并去深入研究,目前的各类技术并非随意一瞟就能学会的,每个技术都需要很深入才能有实际的作用;其次确定你当前的需求,是为了解决当前的什么问题,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导致绕远路;第三点就是如果你想学的新技术与你要深入研究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不能马上去钻研这个技术,那就别收藏了,直接跳过,你收藏了之后也绝对不会想起来要做的。
  六、其它
  1. 熵增无好坏之分
  看起来,整篇文章都在避免怎么熵增,似乎熵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
  但是须知道,对于宇宙而言,熵增只是一个法则,没有好坏之分。
  好坏只是人为在道德上的定性,这个定性对于宇宙来说,毫无意义。
  2. 意义是针对参考系而言的
  意义是针对参考系而言的。对于宇宙而言,人类的存在确实没有意义;但对于人类而言,你的存在就有意义。
  熵增定律 - 最令人绝望的定律
  写在前面:之前看B站,逛知乎听到不少人说到过熵增定律,一番了解后,只觉豁然开朗,好像抓到一丝宇宙运行的轨迹。   一、熵增定律关于熵增定律的一些解释
  1. 熵增定律,也叫热力学第二定律,这是德国人克劳修斯和英国人开尔文提出的理论。克劳修斯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为: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换种表述方法为:   在孤立的系统里面,热量肯定是从高温流向低温,此过程是不可逆的   "。引申一下就是:   在一个   孤立系统   里,如果   没有外力作功   ,其总混乱度(   熵   )会不断增大。记住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这两个条件。
  2. 孤立系统总是趋向于熵增,最终达到熵的最大状态,也就是系统的最混乱无序状态。但是,对开放系统而言,由于它可以将内部能量交换产生的熵增通过向环境释放热量的方式转移,所以开放系统有可能趋向熵减而达到有序状态。
  3.   在任何一个封闭的环境,里面的任何事物,必然会从有序到无序,直至死亡。世间万物都是这样。这是对熵增定律比较好理解的解释。延时死亡就必须要有反熵增的思维。
  4. 熵增的热力学理论与几率学理论结合,产生形而上的哲学指导意义:事物的混乱程度越高,则其几率越大   。   热力学第二定律真正的内涵,并不仅仅是热量传导的方向性,而是一个颇有哲学意味的结论:   事物一定会自发地向混乱、无序的方向发展。
  为什么熵增定律让好多人一下子顿悟了,因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终极规律,这个规律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   ,生命里又包含着个人和群体的演化规律。
  个人生活中的各种坏习惯和不规律,公司越大组织越臃肿,   员工会变得官僚化   ,国家越封闭越落后,等等,都是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
  屋子不收拾会变乱,电脑手机会越来越卡,马路会越来越脏,交通会越来越堵,太阳会不断燃烧直至热寂,等等,都是非生命的熵增演化过程。
  这些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一个定律来解释——   熵增定律   。
  因为事物总是向着熵增的方向发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适,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 相对地,如果你要变得自律,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熵增定律,它一直被认为是令全宇宙都绝望的定律,因为它断绝了人类对于宇宙永恒的幻想,宇宙不是永恒的,灭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最终归宿。
  之前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我常常会变得不清醒,浑浑噩噩,   现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因为没有做功,熵增加了,   生命是需要自律需要做功需要熵减的   。
  上面讲了这么多熵增定律,却没有详细描述"熵"的含义,因为觉得能否真正理解熵对于理解熵增定律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放到下面讲,方便自己理解。
  熵(Entropy),可以理解为, 系统中的无效能量,说的简单点就是被浪费的能量,最早在186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提出,    用以度量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   举个例子,比如以你家作为一个系统,你花了100J的能量把凳子从餐厅搬到了客厅,这个过程中能量并没有100%被转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这个系统中,比如摩擦力做功,这部分能量被留在了你家地板上等等。   这部分能量不可逆,无法被再利用,且永远在增加,这就是熵。   那么再细想一下就能得出,若以你家作为的系统是一个封闭系统,没有其它外力做功,那么在你家中,熵是在不断增加的。由此也可以进一步推断出   孤立系统无外力做功   是熵增定律的唯二限制条件。
  那么若把系统放大到这个地球呢,放大到太阳系呢,到宇宙呢,确实很令人绝望啊。   二、反熵增
  当然,熵增定律是针对真个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针对   地球,针对一个国家,针对一个企业,针对某一个人,则要加上两个限制条件——    封闭系统 无外力做功。   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熵增定律被称为最让人沮丧的定律。它不仅预示了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生命终将消失。
  而且,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左右着   国家和企业   的发展规律,让组织变得臃肿,缺乏效率和创新;它左右着   个人   的方方面面,让我们安于懒散、难以坚持、难以自律……
  那么对于我们个人或者说企业,组织等小系统,该如何对抗熵增呢?从定义来说,熵增的条件有两个:   封闭系统 无外力做功。   只要打破这两个条件,开放系统 + 引入外力,我们就有可能实现熵减。
  生命系统是熵增的特例,纵观已知的整个生命系统,在漫长的数十亿年历史当中,越来越复杂,但却越来越有序。
  当我们人从无机生命到有机生命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会是一部艰辛与精彩共存的史诗。
  我们的始祖是一种"蛋白质 RNA"的聚合体,科学家将它命名为LUCA。
  LUCA通过吸收能量来大量复制,但是问题来了,   宇宙的熵总的来说是增加的,所以LUCA的减熵会导致环境的急剧熵增。
  环境恶化,LUCA无奈只能进化,变得更高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于是DNA聚合体诞生了。
  DNA比RNA更稳定,也更加智能。但是这样一来,消耗的能量更大,吸收的物质更多,导致环境的熵增比以往更大。
  所以DNA聚合体被逼着向单细胞演化,同样,环境的熵增再次增加,于是单细胞又向更高级的多细胞进化,于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诞生了。
  又因为孤立系统无法获取足够的能量,所以多细胞   开始移动   ,并且产生了   感知能力   ,比如视觉、嗅觉、听觉等等。
  从此,生命走上了智能的进化之路。
  这一过程,也被王东岳称为   递弱代偿   。
  即   生命的熵减过程,会加剧环境的熵增,于是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生命为了生存,为了获得足够的能量和物质,必须变得更加智能   ……
  大概总结一下,生命在减熵过程中,其实一直在做三件事。
     第一,努力保证能量的供给。   比如,从化学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结合体;到多细胞生物。
     第二,努力开放系统。   细胞从无法移动,到进化出游动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飞行能力。
     第三,努力变得更加智能   。生命为了花更少的能量来获取更多物质和能量,进化出了感知能力,比如当时的霸主奇虾,就有很大一对眼睛。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减少更多熵的耗散。
  这三点正好是企业和个人的进化条件。   三、企业反熵增
  1. 主动做功
  许多公司在创业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进行各种战略和组织的进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做大和成熟,员工就会慢慢懈怠下来,组织会变得臃肿,制度会腐旧脱节。所以,要努力保证企业的活力。比如采取扁平化的结构,让团队各自为战,回归创业初期时的热情。记住, 舒适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张王牌 ,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一旦减少了能量的投入,企业的熵增就会立马回来。
  2. 开放系统
  关于开放系统,再引入伊里亚·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原理。普里高津是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他的耗散结构理论的物理内涵为:一个   远离平衡态   的   非线性   的   开放系统   ,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系统内部某个参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通过涨落,系统可能发生突变,即产生非平衡相变,由原来的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新的稳定的宏观有序结构,由于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或能量才能维持,因此称之为"耗散结构"。它有三个特征:
     ①开放性
  可以理解为,   系统把无用的熵排出去,然后吸收新的可用物质、能量和信息。
  注:熵有三种,热力学熵(物质熵、能量熵)、信息熵,在相对论里物质和能量是一回事,但是为了理解,这里把它写出来。
  比如你每天的新陈代谢,比如你通过锻炼减去一身的赘肉,比如你看一本好书。
  基于此,企业也可以得到启示。
     企业要想对抗熵增,就必须开放,把那些衰败为熵的东西全部排出系统。
  比如腐败的制度、无产出的员工、落后的信息等等;然后吸收新鲜血液,比如先进的理念、新的人才、前沿信息等等。
  华为就是最推崇这一理念的,任正非把这个耗散结构作为华为的底层逻辑,事实上华为任正非是国内第一个将熵增定律引用到企业科学层面的企业家。
  任正非说:"我们一定要避免封闭系统。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特别是硬件体系更要开放, 不开放就是死亡。"
  与此同时,华为每年淘汰干部10%,员工淘汰5%。每年18万人会淘汰5千人到9千人来激活这个团队。
  ②远离平衡态
  可以理解为,当熵逐渐增大,虽然系统会变得越来越混乱无序,   但是这种结构却更稳定,这种稳定就是平衡态,你要远离这种平衡态。
  比如一个企业做大了,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一种非常稳固的结构,这种结构很可能就是官僚结构。
  企业想要推行新的理念,引进新的人才,吸收新的信息,都会非常困难。
  解决办法就是,   打破这种平衡态,让系统内部流动起来。
  这方面韩都衣舍很牛逼,他们采取小团队模式,每个团队2-3人,包括设计师、页面制作专员、货品管理专员。员工自己可以自由选择任何团队,也可以自己组建团队。通过分成、授权、竞争、淘汰等一系列机制,来进行充分的内部流动。
     最后无能的员工(熵)被淘汰出局,剩下的精英继续流动、重组,变得更加强大。
  ③非线性
  可以理解为,   一个微小的变化也有可能导致一个巨大的突变。   (与此相关的实验有   贝纳尔对流   )
  比如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你给一壶水加热,前面99 都没有沸腾,可是你再加热1 它就沸腾了,这就是非线性。
  同样企业也如此,可能你前面做了很多努力,效果甚微,但是不要气馁,打破熵增的要素是非线性的,   总有一天,你一个微小的投入就会带来巨大的突变。
  比如亚马逊,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失败最多的企业了,但他们对失败非常包容,因为他们不断在赌"每次小的努力和尝试,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超额惊喜"。
  在阿巴巴5周年庆的时候,马云曾经提出一个新的目标:"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PS:SuperCell中台,阿里中台战略。其实像所有的大公司都有一样的通病,等大到了一定的体谅之后,管理层、中间层越来越多,办事流程越来越多,效率也会越来越低,像Intel,尾大不掉,这应该就是说了几个月我要去上海,到现在电脑还没批下来的根本原因,小声bb。)
  四、个人反熵增
  熵增定律也同样适用于你个人的发展。比如工作、生活、学习、心情、成长、人际关系等等都与此相关。
  就拿生活来说,每天会有各种各样的琐事涌来,   如果我们任由其发展,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越来越混乱。   之后我们要想恢复到有秩序的状态,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价才行。
  这样的例子身边比比皆是,生活一团乱麻,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想改变现状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
  这种状态就是生活陷入了极度的熵增状态,被无数的混乱的事情牵着走   ,丧失了生活的掌控权。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情绪。很多时候,我们感到难过、烦躁、焦虑,   其实是因为情绪太过混乱,很多感情交织在一起   ,让你无从下手。心理学叫这,情绪颗粒度。
  再比如专注这件事,好像高中之后我们就很难专注了。原因是因为,大脑里面整天要想的事情太多,一会要做这个,一会要做那个,一会这种情感,一会那种情感。
     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堆积在一起,就会扰乱我们的注意力   ,让我们无法的专注的做一件事情。
  类似的还有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懒散等等,都是因为事情总趋于熵增。
  如果我们不主动投入能量做熵减,生活就会脱离我们的掌控。
  那要怎么办呢?解决办法仍然是:
  1. 主动做功
  你不能等到生活脱离了你的掌控,才后知后觉的介入。
  你要每天都保持清晰的思绪,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理清你的情绪,理清你每天所做之事,理清你想要的是什么。
  有一招比较好,叫做   清空干扰   。
  把当下所有情绪和事件都清空,然后把它们都记在一个备忘录里,你可以叫它   追踪系统   ,然后   脑子里永远都只装3件事   。
  比如,我今天的3件事写文章、Coding、总结。
  其他的还有洗衣服、取快递、清理微信收藏等各种事情,就都先全部放到追踪系统里。
  如果还有一些突发的情绪,比如突然想起某件尴尬的事,都统统丢进去。或者突发的事,比如某人发来的微信消息,你感觉不是一两分钟就能解决,也丢进去。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首先你的大脑里永远只会有3件最重要的事,不会东搞搞西搞搞。
  而且你还放心,因为你已经把事情记下来了,你不用为此担心,做完之后你会有时间来处理的。
  再比如学习这件事,当我要开始学一个新知识时,大脑是一片浆糊,怎么办呢?
  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的就是降低信息的混乱度   。
  但是这个过程真的极其痛苦,我需要不断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有的地方要反复改。
  痛苦着痛苦着,突然「熵增定律」闯进了我的脑海,让知识变得有序的过程不正是熵减的过程吗?
  所以痛苦是必然的,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虽然很痛苦,但还是得主动去做这件事。
  2. 开放系统
     ①开放性
  你要一直保持与外界交流的状态,   把过去的熵埋葬,然后拥抱新明天。
  什么是过去的熵?
  比如打翻的牛奶,腐朽的认知,回不去的人。
  什么是拥抱新的明天?
  比如去   新的环境(旅行),获取新的认知(读书),结交新的人(社交)   。
     ②远离平衡态
  我们极容易陷入平衡态,即使你尝试了一件新的事情,认识了一个新的人,你也会很快熟悉,并待在这种状态之下,认知里面叫   "舒适圈"   。
     如果你发现你的生活很久没有波澜了,想必你已经掉进平衡态了。
     你要不断超越自己,给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计划。
     ③非线性
  非线性,其实就是   复利效应   。
  也许你此刻做的很多努力,看起来杯水车薪,学习、生活都没有改变多少。但是请不要灰心,继续坚持熵减,   等到有一天,你只需要一丁点努力,就会开启你开挂的人生。
  3. 智能化
   最后,还想谈一点,也是所有熵减方法里面最强大的一个东西。
   它不仅适合任何组织的进化,也契合我们个人的进化。
   这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生命的演化里面的第三点——智能化。
      整个生命的减熵史,就是一个不断变得智能的历史。
  从命的演化来看,似乎都是在朝着这条路发展。为什么生物非得需要智能化呢?难道外力做功和开放系统都不足够我们生存的吗?
     因为一旦你熵减了,那么你的环境就会加剧熵增   ,也就是说环境会变得越来越恶劣。
  如果生物要生存,就需要更强的减熵能力。这种更强的减熵能力从何而来呢?显然光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开放系统是远远不够的。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了为什么一个RNA聚合体会进化成单细胞,进化成多细胞,进化成有限生殖,进化成猿人,进化成智人,进化成今天的我们。
     这种智能化的过程是必然的。   只是我们非常有幸,也许在某个外太空,是类似海豚这样的生物具有智慧。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很变得越来越艰难,为了生存我们就需要更强大的生存能力。
  比如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到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到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今天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大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我们变得越来越焦虑的原因,因为环境熵增了。」最直观的感受是相较于过去,现在被要求学的东西更加多且深入了。
  好了,现在懂了,   减熵的终极方向是智能化。   那么如何智能化呢?
     答案是降低信息熵。
  什么是信息熵?它被用来度量信息的不确定度,信息熵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
  在你变得越来越智能的过程中,就获取了更多信息,消除了一些不确定性,所以熵减少。
  前面提到熵有两种,   热力学熵和信息熵   。其实这两种熵是可以用公式做等号的,因为获取信息需要能量。
  改变
  香农熵会导致
  热力学熵的改变。
  改变
  香农熵所需的最低能量是
  焦耳。   又因为   消除   信息熵 =    获取   信息,即,改变信息熵等同于改变信息,因此:   写入/删除
  信息会导致
  热力学熵的改变,消耗
  焦耳能量。   因为传递的信息不得不克服由随机振动造成的噪音干扰,所以消耗的能量无法避免的随温度
  的升高而升高。   (兰道尔原理,  k    为玻尔兹曼常数,   T    为环境温度   )
     所以当你信息有局限的时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生更多的熵。
  比如做同一套试卷,学霸跟学渣做题所需的时间和能量肯定是不同的,学霸一个小时就做出来了,学渣可能做了三四个小时还做不完。
  比如炼钢厂,小炼钢厂要花很多时间和能量,而且材料利用率低,   而大企业因为掌握更多信息,不仅耗能更少,效率也更高   。
  这也是为什么历来伟大的企业家 都博览群书的原因。想起查理·芒格的一句话:"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读书之多,我读书之多,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
     智能充当的角色,就是从无序中发现有序,减少大量的瞎几把做功。
  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维度俯视世界, 光做功和开放是不够的,你还必须在信息上,上升一个维度,做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   界和认知   。
  如果你想在此生有所建树的话,那么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认知,让自己变得更智能吧。
  五、个人见解
  1.在家里整理东西打扫卫生的时候,因为家里人多东西也多,所以总感觉很乱很麻烦,而一个人在外面住的时候就会相对简单。
  我觉得在生活中最有效地少熵增,避免混乱的方式就是极简主义。
  2.我在日常的工作中或者啥中,常常会逛各种论坛,有技术的,有非技术的... 当看到某些很吊的技术的时候,我就会驻足观看,然后收藏,期待着自己有空来完成一下,往往并不会,这样看到的技术会被某个也是这样看到的技术所取代。
  怎么样能更高效的工作呢,怎么样在新技术前做取舍?
  工作的时候尽量只做一件事,不要三心二意。面对新技术时产生想去摸索一下的感觉应该是正常的,首先要做的就是选好一个自己喜欢的技术并去深入研究,目前的各类技术并非随意一瞟就能学会的,每个技术都需要很深入才能有实际的作用;其次确定你当前的需求,是为了解决当前的什么问题,不要为了技术而技术,导致绕远路;第三点就是如果你想学的新技术与你要深入研究的技术没有太大的关系并且不能马上去钻研这个技术,那就别收藏了,直接跳过,你收藏了之后也绝对不会想起来要做的。   六、其它
  1. 熵增无好坏之分
  看起来,整篇文章都在避免么熵增,似乎熵增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
  但是须知道,对于宇宙而言,熵增只是一个法则,没有好坏之分。
  好坏只是人为在道德上的定性,这个定性对于宇宙来说,毫无意义。
  2. 意义是针对参考系而言的
  意义是针对参考系而言的。对于宇宙而言,人类的存在确实没有意义;但对于人类而言,你的存在就有意义。

零度以下的水分裂标志着太阳能制氢的新曙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太阳能系统,在20下将水分解了。这项技术可以作为高海拔和极地环境中的可再生燃料来源。将化石燃料分配到气候寒冷的偏远地区,如南极洲的研究站,带来了许多挑战。这其中包诗歌中秋抒情月色模糊了双眼却隔不断如丝的思念总有许多无奈的愁绪在心中流淌无心去听水也无心去看山因为一看高山就看到了父亲魁梧的身影一听水声就听到了母亲深情的呼唤(1994。09。19)注这是我参iPhone13Pro将有多种新颜色包括日落金苹果公司预计将在今年9月推出iPhone13系列,预计苹果会发布更多的颜色,但我们不确定苹果是否计划推出新的颜色选项。然而,一个新的消息指出,iPhone13Pro机型将采用哑光黑曾经让你感动得热泪盈眶琼瑶剧水云间现在回顾整个人都不好了都说男人喜欢看金庸,而女人喜欢看琼瑶,姑且不说这两位作家的作品谁更经典,单单是从选择演员这个方面来说,似乎是琼瑶阿姨更胜一筹。在当年,赚足观众眼泪的琼瑶剧也是火遍大江南北,而琼瑶阿爱吃豆腐做不好?教你一新吃法,豆腐不碎又入味,下饭堪比回锅肉豆腐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食材,它可以常年生产,不受季节的限制。据说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他经常琢磨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药等一些灵丹同样是水果,为什么榴莲那么贵?看了采摘后,网友扔不好就爆头我第一次见榴莲的反应和大部分人一样,心想这东西是不是从粪坑掏出来的,这简直就是生化武器啊!但没过1个小时,真香定律就是出现了!其实我刚开始是拒绝的,但奈何我耳根子软,经不住别人劝。如果没有命名颜色,它们还存在吗?ZeRobot利维坦按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三视锥动物,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负责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进而引起神经活动。所以,当我们说叶子是绿色的时候,只不过是因为叶子反射了波长介于520强韧颜色的生物蓝图在亚洲一只小虫子的外骨骼中发现的新的机械和光学特性可能为如何发展新的成功的生物推进的进步提供一个令人振奋的新的理解。一组全球研究者,包括埃克塞特大学的教授率先进行了新的探索,他们发150公斤大猩猩遇到60公斤花豹,谁会赢?事实证明,大自然不公平说起大猩猩,给我们留下最深印象的当属那几部风靡一时的电影金刚和人猿星球系列。在这些影视剧中,大猩猩被塑造成自身力量强大,同时又兼具智慧的荧幕形象。其实在现实中,大猩猩也的确有着非常云南普洱糯扎渡自然保护区出现一头大蛤蚧?云南普洱糯扎渡自然保护区5月14号竟然出现五爪金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是一头大蜥蜴。经过4天的蹲守,终于拍到了1只大蛤蚧活动的珍贵画面。经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一杯奶茶能解千愁?检测仪器合力破奶茶局暑气腾腾,一杯奶茶解千愁。跨城代购的新闻让茶颜悦色又火了一把你爱我,我爱你,米雪冰城甜蜜蜜广为传唱。现如今,奶茶遍布大街小巷,饥饿营销再现,排长队买奶茶已成为生活日常芝士桃桃葡萄酪
法国马拉松运动员太龌龊,扫掉整桌水,让身后选手没水喝疫情下的东京奥运会昨天闭幕,这是一届并不容易的运动会,但大多数参赛选手们都展示了他们良好的体育精神,不过就在最后一项比赛里,法国马拉松选手莫哈德。安姆杜尼(MorhadAmdoun相扑雕塑的大屁股吓到了马儿,东京奥运会的相扑选手雕像被移除相扑并不是正式的奥运会项目,但这并没有阻止这项日本传统运动在东京奥运会上成为头条新闻。马术竞技场上,日本主题围栏花样繁多,围栏上有真人大小的武士和巨型寿司,还有一个逼真的相扑选手。上海本周完成二手房价格核验!上海房价要降了?7月16日,记者从沪上多家头部经纪机构处获悉,自上海公布实施二手房源价格核验机制后,各中介机构正抓紧对系统内部房源挂牌价格进行核验。实施二手房源价格核验是为了进一步规范整顿房地产经一声巨响后,墨西哥惊现天坑!外星人干的?官方得出结论今年5月底,墨西哥曾发生神秘现象,普埃布拉州传出一声巨响后,当地农田惊现一个巨大的天坑,且以肉眼可见的惊人速度在扩张。据当地民众回应,起初这个洞只有约10米宽,几米深,然而这个巨坑中华田园猫有哪几种,中华田园猫的价格很多人都听说过中华田园猫,但是中华田园猫是什么猫呢很多人就不是特别清楚了,其实中华田园猫指的就是中国的本土猫,中华田园猫包括了橘猫,狸花猫,三花猫等一些不同的种类。中华田园猫是什么玉米价格接连上涨小麦蠢蠢欲动粮价大涨动力如何?自从去年粮价开启上涨模式以来,全球各地的抢粮行动争相涌现。近期小棉袄从网络上了解到,已经有两个机构发出警告,多个国家将会在数月后面临更加紧张的粮食短缺困境。也有很多人关心,我国粮食鸡蛋价格上涨多地接近5元斤还会继续涨吗?随着近期各地形势的变化,食品价格的变化也在悄然影响着老百姓的餐桌。近期的肉类和菜类保持在相对平稳的价格,但是鸡蛋价格却有明显上涨,多地的鸡蛋价格甚至已经突破5元斤。鸡蛋贵了是最近很区块链航天工业,向祖国航天工程致敬2021年6月17日,全国瞩目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进入太空轨道。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婴幼儿的营养看过八九十岁的老兵,虎气仍在,铁骨铮铮,现代人少有。想想那个年代缺衣少食,身子骨却如必硬朗,想到我们的婴幼儿营养观念是不是错误的就拿种植来说,氮长叶,干涸长根,所以不管种什么都得练外卖要ampampquot变天ampampquot了!字节跳动进军外卖,抖音内测心动外卖7月14日,有媒体独家获悉,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于近期成立了一个针对外卖业务的团队,并于近期在抖音App内开展了测试。目前,抖音的外卖业务名为心动外卖,据消息人士透露,心动外卖大概率月亮是怎么引起地球上海洋潮汐的潮汐是人们熟悉的一种自然现象,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就能够常常见到潮汐。那么很多人也都知道潮汐现象是由月亮引起的,然而月亮又是如何引起地球上的潮汐呢?下面大家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月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