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直径达1。4公里的小行星,正向地球奔来,会撞上地球吗?

  笔者 东邪
  2013年2月,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陨石撞击事件。根据俄罗斯紧急情况部门的说法,当时从天而降的是一颗陨石,它在穿越大气层的过程中发生剧烈的摩擦和燃烧,产生了大量碎片,形成了"陨石雨"。最后陨石主体和陨石雨都在车里雅宾斯克坠落,导致该区域许多建筑的窗户玻璃被砸碎,导致1200多人受伤。
  虽然地球过去也多次遭遇陨石、小行星的撞击,但人类亲眼看到、亲身经历过的小天体撞击事件并不多,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当时震惊了全世界,让人类将目光重新聚焦在那些有可能威胁地球安全的地外天体上。根据国外天文学家的观测发现,目前有一颗小行星朝着地球的方向飞来,将于8月21日到达近地点。
  那么这颗小行星到底是什么来头?它是否会撞上地球?人类有什么办法可以提前防御地外天体的撞击吗?这颗小行星是什么来头?会撞上地球吗?
  实际上这颗小行星并非今年才被发现,夏威夷哈雷阿卡拉天文台的全景巡天望远镜早在2016年就发现了它,科学家因此为其编号为2016AJ193。从那之后,夏威夷天文台的科学家就对它保持关注,因为他们观测到2016AJ193的直径达到1.4公里左右,比不少山脉的海拔都要高,这在小行星中还是比较少见的。
  近4年来,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观测发现,2016AJ193在不断地朝着地球的方向靠近,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了小行星的轨迹,推测它可能在今年8月到达近地点。如果2016AJ193最终撞击了地球,会发生什么灾难呢?以1.4公里的直径来看,至少将直接摧毁地面上百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
  倘若小行星撞到了地球"脆弱"的部位,那么很可能引发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其中大规模火山爆发的影响最为恶劣,因为喷发出来的火山灰以及其他有害气体会涌入大气层,随着大气环流扩散到全球,最终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那么2016AJ193是否会撞上地球呢?
  关注其动态的科学家表示暂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它在近地点与地球的距离也还有342万公里,而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约是38万公里,也就是说2016AJ193与地球最近的距离也是地月距离的9倍。如何提前防御小行星的撞击?
  虽然近百年来地球未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外天体撞击事件,但不少空间科技比较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部署方案来提前防御小行星的撞击。据了解,美国宇航局早在20年前就开始针对地球附近的空间情况建立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囊括了地球周围50万公里天体的数据,这些数据包括了天体的轨迹、大小、形状、质量等参数。
  当然,并非所有小行星都一直待在距离地球50万公里的范围内,有些小行星"不辞辛苦,远道而来",NASA科学家也考虑到这种情况,将所有可能进入监测范围的小行星也纳入"近地天体数据库"中。从数据库目前的数据来看,还未有哪一颗小行星会直接和地球相撞。此外,NASA还会组织召开行星防御会议,例如在2019年就召开了一次。
  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在会议上就对小行星、彗星等小天体撞击地球前的轨道和轨迹进行模拟,让公众了解小天体撞击地球的整个过程。如果未来真的有不速之客,目的地直指地球,那么人类又该如何进行防御呢?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还无法直接在太空中将小行星摧毁,但可以通过无人飞行器撞击小行星的方法带偏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这种负责撞击小行星并导致它轨道偏航的无人飞行器被称为"动能撞击器",它的大小和一个大衣柜差不多,但可以肩负起拯救地球的责任,真是不可思议。
  总结
  在防御行星撞击方面,美国的确走在所有国家前面,但单靠一个国家也无法做到对地球的全面防御。因此未来地球防御地外天体撞击的部署还需要更多国家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个时候需要大家携手合作,放下以往的矛盾和纠纷,毕竟地球是全体人类共同的家园,如果家园毁了,那么一切都将化为乌有。

新理论也许根本不存在暗能量多数科学家支持的理论认为,我们周围的宇宙由5的普通物质25暗物质和70的暗能量构成。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ofCopenhagen)的科学家最近提出,也能根本不存在暗能前沿量子理论推动热动力学研究3月5日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期刊的研究,探讨了有150年历史的热力学吉布斯悖论(Gibbsparadox)的量子理论版本,发现热力学系统在经典120亿年前宇宙网被发现数十亿个矮星系现踪科学家透过模型探索约120亿年前宇宙样貌,首次看到氢气密密麻麻光亮丝线构成的宇宙网不仅限于此,他们还发现宇宙网的亮光,来自先前未被观测到的数十亿个矮星系。中央社援引法新社与美国有线杂交进化是地球生命进化的惟一原因如果没有生殖隔离,地球会怎样?我看许多的回答都说如果没有生殖隔离,一种病毒就有可能摧毁地球整个的地球圈。这种说法就不合情理了。且不说整个的地球生命圈,就说单一物种吧,从古至今,有一美到让人窒息的超现实自拍,它被想象成太阳系外的旅行图文摄影师FeliciaSimion我周游特内里费岛,捕捉超现实的自画像穿越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摄影之旅,被想象成太阳系外的各种行星之旅。当她降落在美丽的火山海岸表面时,她开始想知道双减时代,不妨试试机器人编程教育,让孩子受益无穷如果说,十年前高考的爆款专业是计算机,那么近年来高考的爆款专业非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莫属。自2015年东南大学首次获批建立机器人工程专业以来,机器人相关专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据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告诉孩子,这些事,不能忘记有些日子,注定无法忘记,不能忘,也不敢忘。今天是9月3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这是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一半国土奇葩说之上帝说如果说是上帝创造了我们的这个世界,那么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上帝已经设计好了的吗?世界讯息万变,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似乎是讲不通的。依据混沌原理,在物质世界任何一点微小的追溯中美建交,展望世界和平在中美建交的时候,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还没放弃阶级斗争的总路线。而美国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从社会主义中国诞生的那一刻起,中美之间就注定了是不可调和的敌对的阶级矛盾的关系。很奇怪不能出国旅行,看看这些照片也能过过眼瘾旅行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想做的事情。不幸的是,最近的疫情让这些梦想破灭了。我们必须等待,才能看到世界上所有令人惊叹的地方,拜访其他国家的家人,或去我们迫切需要的假期。这位意大利摄影师戴他花10个月拍一棵树,记录下它春夏秋冬的模样摄影是一种爱好,很多人热爱摄影,并且把摄影当成一种业余爱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生活应该是享受的,但是并不是只有放松的生活节奏才是享受,紧张刺激也是一种生活中的享受,而只要给我们的
NASA苔丝号新发现土星大小的系外行星研究恒星的天文学家们正在为寻找行星提供有价值的帮助,这些天文学家正在追求美国宇航局新苔丝号(TESS)任务的主要目标。事实上,星震学家(研究恒星亮度变化时产生震波(或星震)的恒星天古人类史重要发现,日本早期人类原是从台湾迁徙而来日本科学家试图复制3万年前从台湾到日本的航程2015年1月,在台湾附近海域发现了一种被认为是来自早期类人的颚骨。集集社报道据该组织介绍,从澎湖海底航道打捞上来的下颌骨,距离台湾西海云南天文台发表部分电离环境下磁重联研究进展综述应英国皇家学会会刊(ProceedingsoftheRoyalSocietyA)的邀请,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太阳活动与CME理论研究团组倪蕾副研究员,撰写了综述论文部分电离环境下磁国际最新研究翼龙部分羽毛有多种色素可用于调温和展示来源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4月21日电(记者孙自法)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关于翼龙羽毛可能的颜色模式古生物学论文认为,一些翼龙的部分羽毛拥有多种色素,可用于温度调节和展示。最新观测显示,太阳黑子群直径可吞噬地球科幻网4月21日讯(刘亚珠)最新观测显示,太阳表面出现了两个直径大于地球的太阳黑子群,一些较大的太阳黑子甚至能吞噬掉整个地球。黑子群是太阳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阳活动的基本迹象。国际最新研究大气极端条件令南极冰架更脆弱2008年1月25日大气河流登陆卫星图像,这次登陆引发拉森A和拉森B海湾陆上快冰解体(图源论文作者)施普林格自然供图中新网北京4月15日电(记者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开放获取专业守护冰川净土每个人的低碳努力都有意义冰川是一种多年存在并具有沿地面运动状态的天然冰体,也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和北极,在其它地区只有高海拔的山上才能形成冰川。众所周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的消融日渐国际空间站一直有人,我国空间站两个月接班期无人值守,有小偷吗中国的三位宇航员乘坐着返回舱已回到地球,那么意味着中国空间站无人值守。空无一人的空间站安全吗?会不会有小偷进入?想要了解无人值守的中国空间站是否安全,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的空间站美国龙飞船载4名宇航员飞赴国际空间站新华社洛杉矶4月27日电(记者谭晶晶)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载人龙飞船27日凌晨从佛罗里达州发射升空,搭载美欧4名宇航员飞往国际空间站。美国东部时间27日凌晨3时52分(北京时间2亚海王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的?来源科学网近期,一支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利用我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并结合国际上的盖亚(Gaia)和开普勒(Kepler)空间望远镜数据,得到了行星半径分布随宿主恒星年龄和金属你知道太阳系中行星的顺序吗?人人能科普,处处有新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阳等天体都是围绕着地球转动的,随着人类对宇宙的不断认知,在过去的60年里,人类已经开始认真探索我们的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