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每天消耗1650升,3位航天员在轨183天,所需氧气从何而来?

  人离开了空气,也许只能存活2 3分钟,我们在地面上每时每刻都在呼吸,大气层的存在让我们忽略了空气的价值。但如果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之中,空气就成了最宝贵的东西了,因为那里是一个真空的环境。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三位航天员也在按照既定的规划执行太空任务,他们要在空间站内生活六个月之久。
  从他们在空间站生活的视频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航天员除了要"飘着"之外,在其他方面似乎跟在地面上没什么不同。
  他们虽然不能打火锅,但航天食品也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三位航天员不同的口味需求。虽说睡觉需要把自己"绑起来",但作息时间还算规律,而且周末会有自己的私人时间……总之航天员在空间站上的生活,都是尽可能跟在地面上类似。
  不过有一个问题往往会被人们忽略:空间站所处的太空环境,是完全真空的一种状态,没有任何空气。但是三位航天员每天要消耗1650升左右的氧气,那么这些氧气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下这个问题。空间站内空气的主要成分
  人们对空气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呼吸,甚至都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只知道空气可以提供氧气,而不知道它的另外一个作用:气压。
  在在大气压强下的沸点是100摄氏度,随着压强的降低,水的沸点也会下降。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水的沸点接近0 ,这意味着人体内37 的体液会瞬间沸腾,所以人体必须在一定的空气压强下才能生存。
  另外,人只能呼吸氧气,而且已经适应了地球大气中氧气占比21%的环境,氧气含量过高或者过低对身体都有害。
  人类最早的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器采用的是低压纯氧环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航天器的重量,节约发射成本,然而现实给了航天科学家们重大的打击。
  我们知道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苏联的加加林,但在他之前,苏联年龄最小的(23岁)宇航员瓦连京•邦达连科才是第一人选。不幸的是邦达连科在一次纯氧舱环境测试中发生重大事故牺牲了,造成事故的原因就是充满纯氧的实验舱失火后难以扑灭,将他活活烧死了。
  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美国的阿波罗计划上,1967年阿波罗1号的三位宇航员在地面测试纯氧舱,因突发火灾而牺牲,否则他们极有可能成为第一批踏上月球的宇航员。
  纯氧环境特别容易发生火灾,一丁点火星都有可能造成事故,而且火灾难以扑灭,要知道在纯氧环境下,金属都是可以燃烧的!
  科学家们意识到了低压纯氧方案的危险性,于是在1973年的天空实验室规划中,采用了75%氧气和25%氮气的低压环境,但这并不是最佳方案。
  后来到了国际空间站,航天科学家们采用了跟地球大气一样的空气环境:78%氮气、21%氧气以及部分二氧化碳;气压采用标准大气压,也就是101300帕斯卡。
  这个方案大大降低了载人航天事故发生的概率,跟地面一样的空气成分和大气压强,有利于宇航员快速适应太空环境。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空间站内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是地面的十倍,但这并不影响宇航员们的正常生活。
  总之在今天,无论是国际空间站还是我国空间站,都是采用的跟地面上一样的空气成分和大气压强: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这是吸取历史教训后作出的最佳选择。
  空间站内的氧气从何而来
  空间站任何一次发射任务的成本都是巨大的,比如美国主导的国际空间站,原计划预算的费用是500亿美元,但是后期的运营花费竟然高达1100亿美元,其中火箭发射的成本占了主要部分。
  所以每次发射任务,都要以尽可能少的成本,运送尽可能多的物资进入空间站,航天员在太空生活所需的每一种物资,都是经过认真考量和详细计算的。
  早期载人航天时,太空舱采用低压纯氧的方案,就是为了节约发射成本。现在我们知道,低压纯氧的方案并不行,空间站内的空气环境必须要跟地面上一样。
  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一天24小时,大约要消耗550升的氧气,也就是说我国空间站三位航天员,每天要消耗1650升氧气,在轨六个月所需氧气超过了30万升,这相当于375升液氧,换算成重量的话约为427公斤。
  那么空间站内的氧气都有哪些来源呢?在搜集了各种资料后,目前最主流的方式有两种:
  1、从地面运送上天
  我国空间站载人飞船发射之前,一般会提前发射相对应的货运飞船,提前运送物资。比如天舟三号为神舟十三号运送的物资当中,就包含了航天员在轨六个月生活所需的食物、水源和氧气。
  而在国际空间站内,由于已经处于长期有人照料的运营阶段,宇航员所需物资都是通过补给飞船运送,物资当中也包含了氧气部分。
  所以空间站内的氧气,有一大部分都是来自地面补给,都是通过货运或者补给飞船带上去的。
  2、电解水获得氧气
  我们知道水在电解之后会生成氧气和氢气,相比携带液氧上太空,携带液态水要更加方便,也更加安全。
  电解水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少量的水就可以电解成大量的氧气。一升水完全电解之后,可以生成620升氧气,完全足够一名航天员一天呼吸使用。
  当然了,空间站内的水资源同样是非常宝贵的,不过这些水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空间站上有完整的水循环系统,航天员生活产生的废水,比如汗液、洗澡水甚至尿液等,全都可以收集起来蒸馏净化之后重新使用。
  另外,电解水生成的氢气也不会浪费,而是收集起来,借助催化剂的作用,在特制的反应器装置当中,与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重新生成水,只留下甲烷作为废气排当空间站外。
  所以空间站内氧气的第二个来源就是电解水,水资源是循环利用的,氧气也可以部分循环利用。
  总之空间站内的氧气,一部分通过货运飞船或者补给飞船从地面运送上天,另一部分则在空间站上通过电解水来获取,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完全可以为航天员提供足够的氧气。
  神舟十三号空间站任务所需的氧气从何而来?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前面不是已经叙述了空间站氧气的来源了吗,怎么还要单独用一个章节来说明神舟十三号任务的氧气来源呢?
  这是因为很多朋友对我国空间站内氧气的来源问题有误解,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在说我国空间站的一部分氧气是通过电解水获取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所需的所有物资,包括氧气在内,都是通过天舟三号提前运送到空间站的。
  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总重约为13.5吨,其中物资部分总重不到5吨,这些物资一共分成200多个包裹,涵盖了航天员生活物资、航天饮水、气体补给、卫生用品、应急储备物资、出舱消耗品、维修备件以及实验载荷等。
  其中携带最多的是航天员生命基本物资,如果按照每人每天所需约2.5公斤水、0.6公斤食物、0.9公斤的氧气来计算的话,满足三位航天员在轨生活183天需要超过2.3吨的这部分物资。载人航天工程的专家表示,天舟三号携带了将近3吨的生命保障物资,其中加压气体多带了一些。
  也就是说,神舟十三号三位航天员,在轨六个月所需所有基本物资水、食物和氧气,全都通过天舟三号运送到空间站了,而且加压气体还多运了一些。我国空间站目前所需的氧气,都来自于地面运送。
  结语
  神舟十三号已经成功发射一段时间了,三位航天员已经按照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每天的太空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航天员在轨六个月所需的水、食物和氧气,都是通过天舟三号运送至空间站的。
  我国空间站目前正处于初期建造阶段,在空间站整体建设完成之前,很多方面的任务都要稳妥谨慎。因此航天员呼吸所需的氧气,目前以地面运送为主,未来当然也会通过电解水来获取。
  @科普有料#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金属资源的临界性评价金属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对确保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21世纪,关键金属的消费急剧增加,导致全球金属资源的供需风险更大。为了应对未来矿产资源的潜在供应风险,许多国晚舟归航,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晚舟归航,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文马凯祖国有力量,民众有依靠。经历1028个日日夜夜,在中国政府不懈努力下,在亿万祖国亲人的期盼中,孟晚舟,终于回家了!北京时间25日,她新发传染病发展为晚期流行病的早期预警诊断历史上可以看到由于旅行和贸易引起的传染病传播,无论是早期定居者还是旅行商人。日益全球化使传染病迅速传播到世界不同地区并引起广泛感染。对最近爆发的SARSMERS猪流感和COVID1中科院化学所突破透明墨水实现全彩图像打印结构色(structuralcolor)又称物理色,是由微观物理结构与自然光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散射干涉衍射等)所产生的颜色。结构色并不陌生,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如绚丽的彩Chem。Rev。分子光致动器的研究进展分子光致动器可以控制它们嵌入的响应系统的形状和化学或物理特性。这些效应通常由超分子相互作用介导,并且可以放大以在微观和宏观尺度上执行工作,例如,在材料和仿生系统中。虽然许多研究都集我国学者在桥环化合物的高效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作者周荣付雪峰发布化学科学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1971105)的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李闯创研究团队与理论计算化学家K。Houk团队合作,在桥环化合物的合成领域取得重JACS一种给体受体共轭微孔聚合物用于光驱动二氧化碳还原利用可见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学原料是缓解温室气体和减轻化石燃料持续消耗造成的气候变化的一条很有前途的途径。在C1原料中,甲烷是基本常规燃料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甲烷也是最清洁的燃料我国学者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与管理研究领域取得进展来源管理科学部作者俞剑吴刚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18740037193400272122001)等资助下,北京大学刘民教授与合作者基于重大传染病大数据揭示了我国孕妇人群乙有机薄膜光伏电池光化学反应与器件性能衰减研究马昌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有机薄膜光伏电池因其质量轻柔软可弯折以及超高的重量比功率密度等优点,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临近空间飞行器以及物联传感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铜纳米晶上沉积超薄氧化铝以实现高度稳定的CO2电还原成乙烯基于Cu纳米晶体(NCs)的催化剂用于电化学二氧化碳到C2的高活性转化已引起相当大的兴趣,但稳定性差和单一C2产品的选择性低仍然是实现可持续碳中和循环的障碍。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我国学者在新型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方面取得进展作者岳秦康强发布化学科学部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34003,21805044,22075050)等资助下,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在高分子纤维器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
盐城中科无人驾驶车的普及之路作者周雅前言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GSMA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IN)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访谈,携手新媒体平台科技行者,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借助区块链,石油巨头也能变身碳友好企业位于北海的JohanSverdrup油田蕴藏(NTBScanpixAFPviaGettyImages)在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巨大的北海新油田中,成千上万个传感器正在将数据讯琥科技5G边缘的一小步,运营商转型的一大步作者周雅前言技术创新要通过赋能千行百业而体现,更需要无数创业者以新思路来呈现。GSMA5G创新与投资平台(5GIN)推出创业者说系列访谈,携手新媒体平台科技行者,分享创业者的创新故一加9系列,何以刷新你对高端机的认知作者周雅高端机,这个词不知何时起成为了手机圈的高频词。早在2019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进入存量市场。一时间,手机圈不再流行性价比,而是把目光放到了高端市场。与之而来的是手机更高为了碳中和,石油大亨用AI减少碳排放为了保证在21世纪下半叶仍有生存空间,石油与天然气企业必须找到一条能够大幅削减甚至彻底消除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的运作新道路。而在这方面,人工智能(AI)技术将成为能源行业实现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是自动驾驶卡车安全行驶的关键司机的驾驶经验越丰富,在行驶过程中引发风险的几率就越低。有研究表明,人类驾驶员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实操,才能成长为胆大心细尽职尽责的交通参与者。同样的,卡车司机们的见闻越广博,引发严谁将是2021守望先锋最强者?IBMWatson有答案IBM公司正使用WatsonAI生成一份权威的守望先锋联赛选手实力排行榜我们人类似乎天生就对排行榜这东西情有独钟,喜欢把各类选手或团队按照一定指标罗列成清晰的榜单。但排名总会引发争如果AI有了嗅觉,它能干什么?让机器获得视觉识别与分析能力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如今的传感器已经能够捕捉大量视觉信息,并据此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快速做出下一步操作决策。但说起机器嗅觉,大家又会联想到什么?作为事实胜于苹果应用商店面临挑战合法否?垄断否?接下来两周内,苹果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菲尔席勒(PhilSchiller)将在加州地方法庭里待上一阵。这里距离苹果库比蒂诺太空船总部只有50英里。席勒最大的功绩,当数13年前协助推出了VR将为企业运营协作架设起一座桥梁2020年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企业的运营方式,也颠覆了团队协作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渠道。不必身陷拥挤的会议室,也无需在办公室里与同事们争个面红耳赤如今,全球交流开始大规模转移至极端天气预警连连,为何工人仍在高空作业?天灾下的人祸更应重视5月10日,武汉局部遭遇10级雷暴大风,两名工人在对三阳路幕墙工程进行保洁作业时,吊篮被吹起摆动,撞击大楼幕墙。两名工人被救出后送医抢救无效死亡。项目负责人已被控制。事故视频在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