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焦点访谈丨太空出差路程过半

  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到今天,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三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驻留的时间已经过了三个月,超过了神舟十二号的三名航天员,王亚平也即将打破聂海胜的纪录,成为在轨时间最长的中国航天员。从现在开始出差三人组在太空里的每一天都在创下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新的时长纪录,每一天都在开创新的历史。为期半年的太空出差,他们既要紧锣密鼓地开展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完成各种太空科学实验,也要保障好自己每天的生活和锻炼;既要照顾好太空之家,也要照顾好自己。现在出差时间过了一半,他们的任务完成得怎样了?
  绕地飞行三个月,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每天会经历十六次日出星落,却少有时间仔细欣赏这壮丽的景色。出差行程的前半段,他们的任务可以说安排得满满当当。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二个乘组,也是最后一个乘组,他们计划中的各项任务完成结果,对各类设备和系统的操作使用感受,将成为后续空间站能否顺利进入建造阶段的关键。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说:"在这个阶段结束的时候,我们需要对我们的天和核心舱在轨进行一次评价,各方面性能是否满足于空间站的任务要求,评估结果满足要求才可以进入组装建造。"
  对于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来说,他们要在神十二航天员已经完成试验的基础上,向更复杂的任务不断发起新的挑战。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高速飞行,每一次任务都在不断拓展航天员和空间站能力的边界。1月8日的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就是其中之一。
  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就是在无人飞行器要和空间站交会对接时,由空间站里的航天员遥控靠近的飞船完成这个动作。人来操控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是自动交会对接的重要备份保障,对空间站建造和后续运营都至关重要。早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刘旺就已经成功操控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过手控交会对接。不过这一次,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人在空间站,要控制的却是迎面飞来的天舟货运飞船。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罗文成说:"神舟飞船手控交会对接就跟咱们开车一样,咱们自己坐在自己的驾驶室开自己的车,遥操作对接就是坐在别人的车里开自己的车,实现两个车交会对接。"
  要在离地面400公里的太空完成这样一个动作,就好比是万米穿针,既要保证航天器之间的信号传输流畅,又要求航天员操控精准。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张强说:"在传输的过程中,图像不能断,不能卡死,这是致命的。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时延,时间会延迟,航天员在核心舱里控制手柄,控制完指令还得发回去。"
  为了感受分毫之间的差别,保证对接一次成功,航天员们在一遍遍地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磨炼自己的手感。
  台下十年功,台上只有一分钟。当天上午7时35分,在三名航天员的精准控制下,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通过手控遥操作,再次准确对接在了空间站组合体前向对接口。
  不管是每一次重大任务,还是日常工作的每一天,在地面都有航天人24小时和航天员一起努力,他们和航天员一起,为了实现中国空间站建造的目标,创造一个又一个第一次。
  2021年11月7日,王亚平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第三套舱外服首次亮相;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进行中国空间站的第一次太空授课;2021年12月26日,翟志刚、叶光富完成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第二次出舱,第一次验证舱外携物转移;2022年1月6日,空间站机械臂转位货运飞船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为后续实验舱转位验证可行性;2022年1月8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完成第一次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实施得都非常顺利,建造的关键技术完成了比较充分的验证,现在所有的指标表明,我们的空间站的功能性能满足要求,指标有很多方面显著超出了设计预期,为今后空间站的建造和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次次天地紧密配合的任务中,出舱活动是对所有系统要求最高的项目之一,也是对航天员挑战最大的项目。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的两次出舱活动,是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舱的基础上,积累更多的经验。
  我国空间站进入建造、运营阶段后,航天员出舱将是一个高频动作,这样的反复验证是对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能力和相互协调的不断考验。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罗文成说:"包括平台的支持,航天服和人的技能也需要进行验证,都需要通过次数和经验的积累来完成,对后续的任务还是必须的。"
  虽然是积累出舱经验,每次出舱的任务并不是只走个过场。在神十三乘组第一次出舱时,航天员翟志刚和王亚平就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接件安装工作,这个转接件将关系到中国空间站建造另一项关键技术——机械臂。
  在这几次的出舱活动中,每次都有一名航天员享受到了乘坐机械臂遨游天地的体验,相比神十二乘组,神十三乘组的航天员更是享受到了加速服务。
  太空驻留行程过半,航天员们对中国空间站的熟悉也在加速。之前神十二乘组已经完成了对各种系统的初始设置,这次三名航天员操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尤其是各种移动设备的使用,为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导航事业部宇航产品室主任张佳培说:"空间站的通信速率相对其他航天器更高,是传统航天器1000倍,是国际空间站的10倍,它需要支持我们航天员展开科学实验,还要出舱活动,还有一些长期驻留需求。"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主任设计师李皖玲说:"航天员带的手机,实际上是一个非常便携的信息处理终端。包括图像,我们的显示,还有一些报警状态、一些天地通话需求,还有照明控制在手机上都可以完成,使用频率比上一个乘组更高了。"
  驻留的后半程,航天员们还有许多与平台照料、太空实验等相关的工作,在这些工作之余,作为空间站的长期住户,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们还要面临更多生活上的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侯永青说:"因为密闭环境会产生微生物,以前微生物不是问题,因为时间短,时间长了以后,微生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是面临的新的挑战。"
  在太空长期驻留,航天员们不仅要时刻注意收集产生的垃圾,平时还要经常大扫除,定期还要对各种生活必需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环境一切正常,才能保证接下来十年各个乘组的航天员在空间站的正常生活。更长的驻留,除了来自环境的考验,更大的挑战来自航天员自己。他们将面对的是中国人在太空长期驻留身体和心理的挑战。
  航天员王亚平说:"失重环境会导致血液分布和地面不同,会影响我们的健康。"
  航天员翟志刚说:"会导致肌肉萎缩,骨钙流失,长期狭小密闭环境会让我们的心里产生孤独感、烦躁感。"
  让人放心的是,航天员们每周、每月都会相互检查各类身体指标,地面的医学支持和评估也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更重要的是,不管工作有多忙碌,他们的健身锻炼从不懈怠。
  航天员翟志刚说:"我们在轨工作之余积极进行身体锻炼,主动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在后续任务中,我们还可能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但是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在完成任务落地以后,让全国人民看到,我们归来之时,依旧感觉良好。"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已经开启太空之旅的下半程,继续刷新中国航天员的新纪录,航天员将接受长期在轨的新挑战,也将刷新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
  制片人丨李作诗
  主编丨刘宁 喻晓轩
  编辑丨陆宇佳
  摄像丨阮红宇
  责编丨刘小萍 时瑶
  剪辑丨郑昱

观赏壮美银河,六月正当时来源科技日报天象早知道李鉴进入6月,暑气渐盛,夜长更短,不过观星时也不再有受冻之虞了。6月不仅将上演一场堪称未来9年之绝唱的日偏食,还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三垣星官的好时机。水星在5月日冕观测进化史日食太少,我们就造一个出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夕日缺亏弯似月,百年不遇现皇都。日食是一种比较稀有的天文现象,日全食就更为罕见。作为日食中最完美的现象,每一次日全食都是一场天文盛宴,被世界各两颗巨大的小行星飞向地球5月27日和6月1日,将有两颗巨大的小行星在离地球很近的距离飞掠地球。这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新闻处通报的。根据科学家们估算,第一个小欧洲航天局计划开发月球通信与导航卫星星座欧洲航天局计划开发月球通信与导航卫星星座欧洲航天局已提出月光倡议,鼓励欧洲航天公司建造与发射一系列月球通信与导航卫星。建设专用于月球通信与导航的系统,能降低探月任务设计的复杂程度,ASR研究表明被综述引用,会让研究性论文总体引用减少期刊论文被某篇文献综述引用可以看做来自学界的一种肯定,这说明论文有人看,但有研究表明,这有可能会破坏该论文未来被引用的机会。美国的研究人员对过去三十年中近600万篇论文进行了分析,美国OSIRISREx成功从小行星取样返回地球最近中国祝融号登陆火星成功,全中国都处于喜悦之中,甚至让美国OSIRISREx成功从小行星取样返回地球这一信息被完全忽视。虽然登陆小行星的难度并不比登陆火星高,但是我们必须承认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发射卫星,卫星退役后的太空垃圾如何处理?俄罗斯正计划向月球金星和木星发射核动力宇宙飞船。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宣布,其研发的太空拖船计划于2030年发射,开始执行星际任务。当这些发射的卫星或者航天器退役或者老化掉就会产生许多的SpaceX发射新一批星链互联网卫星入轨卫星数达1737颗5月2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三下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发射新一批60颗星链互联网卫星。美国东部时间周三下午2点59分,SpaceX的猎鹰9号火箭从佛海洋二号D卫星成功接收数据本报讯5月19日,海洋二号D卫星成功发射,迎来了我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三星组网时代。5月25日0时51分,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海南牡丹江3个卫星地面接收站执行第一轨载荷数据接收计如果小行星再次碰撞地球,世界又会发生什么样的灾难?我们大家都知道这样一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科学家们提出假设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宇宙中的小行星碰撞地球产生了大爆炸,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然而消灭恐龙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都发生了什么?让我宇宙大爆炸第一微秒发生了什么?大爆炸近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物理快报B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中,他们阐述了有关宇宙大爆炸后一微秒内出现的一种特殊等离子体的研究结果。这种等离子体是宇宙诞生以来出现的第
波音公司的商业太空出租车无限期推迟波音公司的Starliner(商业太空出租车)太空舱在过去几天因一系列延误而无法起飞后被搬离发射台。美国宇航局和波音将采取很长时间来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似乎商业太空出租车可能永远无实验揭示自由电子激光物理过程自由电子激光具备超快时间分辨超高空间分辨和超强峰值亮度等特点,是目前最先进的研究工具之一,促进了生命科学化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国际上,已先后有8台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破纪录的极热和极冷事件可能源于类似的物理过程地球上有史以来可核实的最高温度2021年7月9日加利福尼亚州死亡谷的54。4摄氏度(130华氏度)这是在亚洲和美国各地录得创纪录的最低温度后仅几个月后出现的。在闷热的天气里,地球迅火星探测器失联载人飞船发射推迟,印度航天早习惯了一切随缘最近,印度航天同时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本月12日早晨,他们将用GSLV运载火箭发射一颗间谍卫星,这是近两年的疫情中,印度航天第四次发射,虽然远远低于2019年之前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将完成哪些使命?又有怎样的意义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从后避障相机拍摄到的两道车轴痕,都是人类为迈向宇宙而努力的蹒跚之路,稚嫩跌跌撞撞却又生机勃勃无比坚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or设计机构?你不了解的NASA!提到NASA,最深的印象可能在美国大片,新闻中遇到,或许很多人依旧叫不出NASA的全称,大家想到的都是各种航天项目,卫星航天飞机火星车,但是今天我们聊到的是NASA在各种项目的视觉物质的密度有极限吗?在现代科学的理论体系下,物质的密度是没有上限的!在自然界中,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厘米,或者说1吨立方米,但这有一个温度条件,因此如果要准确的描述水的密度特性时需要如此定义1gcm或者三种密度最高的天体,第三名一立方厘米的质量就超过8000万吨任何物质都是有一个密度的,密度高的物质,质地坚硬,单位体积下质量较重。而密度低的物质则质地柔软,单位体积下质量较轻。任何物质都是有密度的,一砖一瓦如此,一草一木也是如此,宇宙中的天22年前,美火星探路者拍到火星海洋溢出的壮观景象,不过可惜了趣味探索讯在很多人印象中,火星可能是一个贫瘠荒芜的红色星球,没有水,没有大气,也没有生命。当然,这里所指没有并不是绝对没有,而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尽管人类对火星探索已有几十年历程了NASA的卡西尼号到底做了什么?当然是拍摄了土星的许多美图先驱者镀金铝板安装在先驱者号上的特殊铝板,在两艘无人驾驶太空探测器先驱者10号及先驱者11号上,一块载有由人类发出的讯息的镀金铝板。铝板有男女画像,太阳与银河系的相对位置,版的底部真的有星球在流浪!科学家发现了一组孤儿行星,他们没有母星什么流浪地球?天文学家在蛇夫座Rho云中发现了许多孤星它们没有像我们的太阳这样的母星。问题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太阳,这令人人不寒而栗这样的行星不容易被发现它们不会被星星照亮或加热。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