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人类从未挖穿过地球,科学家为什么会知道地球内部结构呢?

  文/一更科普
  一直以来人类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从没有停过脚步,比如全球都在进行的太空探索,但其实人类对这个赖以生存的地球也很感兴趣。
  你知道吗?历史上人类有多次想要挖穿地球的想法甚至付诸了行动,之前有一期视频我们谈论过"地球能否被挖穿",就有网友问到:地球都没有被挖穿,是怎么知道内部结构的?本期视频来解开谜底。
  地球的结构
  在上学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地球像是洋葱一样一层又一层包裹起来的球体,大致上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但如果详细划分的话,地核又被分成两个部分:固态内核与液态外核,所以这样看就是4层结构。
  地壳作为地球的最外层,也是人类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个位置的地壳"厚度"不同,比如陆地上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这样的地区,最厚可达70千米,而最薄的地方只有几千米,比如深海的底部,但整体来说地壳的平均厚度在30--40千米左右。
  如果让你来探索地球的话,你最先会想到什么方式呢?
  正常情况下,我们想知道一个物质的内部结构,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把它拆开看一下,或者是打一个贯穿该物体的洞,取样本进行检测就清楚了。
  其实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也可以选择这个办法,但最大的难处就是地球太大,而且密度非常大,想要打穿地球成为了人类的"痴心妄想"。
  先别反驳,因为之前有国家证明了,在地球上打洞这个不明智的做法。上世纪60 年代的美国,计划在墨西哥海域的底部打孔。
  因为那里是相对来说地壳较薄的位置,想要通过钻孔到达地幔,结果只钻到地下100多米就放弃了,一方面是技术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后来苏联从1970年开始,在西伯利亚的克拉半岛花费20几年钻出一个12226米的深孔,这是目前全球最深的人工孔洞,但连地壳都没打透,更别说取其内部物质结构的样本了。 你知道科学家们是怎样探索地球的吗?
  1910年位于前南斯拉夫的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底下50公里位置时,出现了折射的现象,他觉得这个出现折射的位置,是地壳和下面一层不同物质结构的分界面。
  1914年德国的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这两个被发现的分界面都得到了证实。
  没错这就是地壳与地幔、地幔与地核之间的分界面,为了纪念发现这两个分界面的科学家,后人把这两个分界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震波作为一种弹性波,主要通过横波和纵波的形式在地球内部传播,所以科学家们就是利用地震波在不同深度、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传播特点推算出地球的背部结构。
  当然现在被我们熟知的地球内部结构也是一个大致的构造,在地球的最深处究竟是什么样,人类或许永远也不会知道。
  为什么世界"最深的井"会中途放弃?
  科学家们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时,连地下1米都没有挖,那么你知道当年前苏联坚持了20几年,已经挖到地下12千米,为什么会选择放弃呢?
  一方面是因为打这个孔洞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是挖到这个深度时,挖掘现场开始不断升温,温度达到了180度,当时的钻探工具在这样高温环境下无法进行工作,所以只能作罢。
  据说在挖前7000米深度的过程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基本都是土壤层,再往后岩石区就变得多了起来,难度也随之提升。
  毕竟岩石的坚硬程度,对钻头的磨损超出你的想象,虽然历时20几年打出12226米,但是你知道吗?在最开始的13年时间里,他们就已经打到了12000米,最后的200多米打了近10年。
  而且据说当时除了高温之外,科学家发现地下就像是有一股强大的力量阻挡着钻头继续前进,同时还散发出刺鼻的气味。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探头在挖到12226米的时候,出现了融化的迹象,苏联科学家想要一探究竟,便把耐高温的声韵传感器传送下去,但当"声音"传送回来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形容那个声音就像是来自"地狱的声音",之后便放弃了继续深挖。
  但其实不管是经费不足还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前苏联人的探索精神都是在让人佩服,创造出这个"世纪深孔"。
  科学家们表示,挖穿地球这个想法很可怕,他们通过计算得出一个非常可怕的后果,如果真的挖到地幔,地心的物质就会喷向地表,将地球表面的一切烧为灰烬,人类也将不复存在。
  今日话题:你觉得人类有能力将地球挖穿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全能创作家#

地球内核超离子态物质研究获进展丨自然超离子态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在超离子态物质中一部分离子如液体一般快速运动,而另一部分离子如骨架一般固定在物质结构中。1988年,人们预测冰在高温高压下会转变成超离子态。超离子态冰电单电子新实验有望将功率单位跟自然常数联系起来世界上最常用的测量系统国际单位制(SI)在2019年被重新定义。从那时起,单位需要以自然界的常数来定义即自然界固定的没有不确定性的规则如光速而不是以任意的参照物来定义。这意味着需要网络谣言粉碎机超光速旅行要来了?别急,听听专家怎么说相对论要求任何质点的速率都小于光速,这里的速率特指对质点做当时当地测量所得的速率,即定域速率。只要与这个速度定义不等价,超光速未必违背相对论。李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科宇航员大脑在太空中重新连接?美国趣味科学网站2月22日报道,科学家发现,宇航员的大脑在太空中重新连接。在地球上,随着我们成长,我们的大脑会发生变化。但是在太空中呆了很长时间后,人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欧洲航简语明心1。5,生物物种的演化规律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是从自然界中的低等生物演化而来的。尽管人类的智力水平,远远高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种,但在很多生命的基本性质上,人类仍然和其他生物物种,具有很大的相同点和相似点。因此基础假设不需要真实有人可能会不服气地说我是不自私的!经济学假设我是自私的,这是错的!然而,科学里的假设公理都是不需要证明的,也就不需要是真实的,或是正确的。但它们需要经受事实的验证,那就是在它们的基火星上发现一个人造物,像火花塞,毅力号零件被抖落了?美国宇航局(NASA)的毅力号火星车,已经登陆火星一年多了,完成了释放火星直升机采集样本等任务,但最近,一位网友却从它发回的照片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东西人造物体,立刻引发了强烈的脑63年前的今天,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李政道(左)杨振宁(右)在63年前的今天,1957年2月22日(农历1957年1月23日),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恒定律。宇称守恒是指在任何情况下,任何粒子的镜象与情系航天人中国航天梦今天我们大多数人觉得登上月球太简单了,可是有谁能想到,从1958年四月开始修建第一个火箭发射场,到2008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进入月球预定地点,整整花了50年的时间呢,在这50年的21世纪见证武媚娘计划54321,点火!2016年8月16日1时40分,世界上首颗量子科学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了!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量子通信时代!在国家科学院的大厅里,潘博士正在讲解量子技术的最新研究成生命是如何开始的?是如何从非生物起源的化合物中诞生?早期地球的环境条件和导致生命产生的化学物质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现在,地球科学家和前生命化学家正在以新的方式展开合作,试图了解生命最初是如何出现的。已知最早的微体化石保存在太
高中物理微专题引力半径和轨道半径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的公式中,万有引力公式和向心力公式中都有半径r,但是半径r表示的意义并不相同前者表示的是引力半径,后者表示的是轨道半径并且在很多情况下,引力半径如果地球有一天不在适合居住,我们该何去何从?你是否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不再适宜居住,我们该去哪里?负重的地球或许很多人会想到,距离我们的太阳较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首先在没有掌握光速飞行前,距离近的恒星系死里逃生!美阿波罗13号在太空爆炸,宇航员如何返回地球的?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一共先后6次登上月球,不过,当人们都感叹于美国的登月奇迹时,却鲜少有人知道,事实上,美国一共是筹备了7次的载人登月,之所以只成功了6次,是因为其中有一新研究称霸王龙有另外两个物种自一个多世纪前被首次发现以来,古生物学家们长期认为霸王龙只有一个物种。然而周二发表于进化生物学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却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声称我们所认为的霸王龙,可能分属于三种截然不同的乘坐203处故障飞船升空,明知必死无疑,返回地球时仅剩一块足骨科马洛夫美苏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两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主要的一项就是航空航天技术,也就是发射载人飞船。苏联在发射载人飞船方面领先一步,该国在1961年成功发射东方1号宇宙飞船进入ASC科研探索新研究中解释了渐进过程的达尔文理论动物进化的突然转变生物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大小或形态长期以来一直是包括达尔文在内的理论家面临的挑战。现在,一篇新发表的研究论文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即使是这些突然的变化,也是由连续增美国发射第三颗下一代气象卫星新华社华盛顿3月1日电美国航天局1日发布消息说,当天下午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宇宙神5型运载火箭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升空,将美国第三颗下一代气象卫星送入太空。据美国航天局漂亮!土卫六从卫星中脱颖而出了,自带光环卫星中的第一站土星土卫六是一颗橙色的星球就像我们从卡西尼紫外照相机(彩色)上看到的那样。(图片来源美国国家宇航局喷气式推进实验室)你最后一次在剧院看悬疑电影时,读一本好的悬疑小说,你好!大女生青年科学家唐立梅的科考浪漫之旅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孕育和支持生命的天体。我们对自己的家园又有多少了解?本期你好!大女生邀请地质学博士青年科学家唐立梅一起深入探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质学是什科学证实目前全球已确认的陨石坑190个,中国只有1个陨石坑(Impactcrater)是行星卫星小行星或其它天体表面通过陨石撞击而形成的环形的凹坑。直径超过4公里的陨石坑中心可能会形成中心锥。陨石坑内可能会因降雨等原因充水,形成撞击利用虫洞回到从前基恩索普的思想实验在上篇文章中(如何利用黑洞回到过去?光锥可以解释其中原理),我们已经提到了如何使用黑洞裸奇点进行通往过去的时间旅行。裸奇点是一个由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某些解产生的对象,这是一个没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