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飞船已飞231。6亿公里,曾发回一组照片引人深思,人类有多渺小?

  宇宙无垠,星空浩瀚,自古以来,人类就对神秘的外太空充满好奇和想象。嫦娥奔月、七仙女下凡、天狗食月等传说,无一不传递着古人对太空的想象。现实里,古人对宇宙的探索也从很久以前就萌芽了。我国是最早观察宇宙星空的国家。早在遥远的尧帝时代,就有专职官员根据星象天文来进行事件推演。之后,历朝历代都对天文星象非常关注,流星、日食等现象被记录在册。
  自然现象成为了老祖宗计时的标尺。人们根据昼夜时长变化和四季更替,制定了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制作了计时用的日晷,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人类对外太空的观察探索从未间断。可是,探索宇宙对我们人类而言有什么意义呢?活在当下,着手眼前不好吗?为什么要耗费这么多人力、财力去探究这些遥不可及的事物呢?一张来自于64亿公里外的星球合影也许能给你答案。
  古人绘制的星宿图
  64亿公里外回望
  探索宇宙的同时,人类也在记录宇宙。除了我们勘测遥望其他星球的照片,我们也有回看地球的画面。通过这些画面,你能联想到什么?
  目前,人类拥有的最远距离拍摄到的地球的画面,来自于已飞行到231.6亿公里外的旅行者1号,尽管旅行者一号在外太空行驶的速度是子弹的20倍,但这段距离仍然花费了它44年的时间。
  尽管我们知道宇宙如此浩瀚,太阳系如此庞大,但我们仍旧无法窥其全貌。但是旅行者一号探测器曾为我们发送过"太阳系星球合影"。
  旅行者一号
  1990年,旅行者一号行驶到了64亿公里之外,它最后一次向地球传输影像资料,引发人们深深地思考。这组照片之中,旅行者一号逐个拍摄了太阳系的部分行星。
  大家耳熟能详的太阳、金星、木星、土星等天体均在其中,但不出意料的是,由于当时相机拍摄技术有限,再加上距离实在超乎想象地遥远,所以这组照片中的星体都只是一个个小白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NZSA)的科学家把这组照片按照各个星体所处的距离和位置,合成了在了一起,组成了一张太阳系"全家福"。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太阳系全家福
  遗憾的是,在这张黯淡的合影下,没有水星和火星的身影。光线、距离等诸多原因,这两个星球没能成功入镜。近乎黑色的背景下,图片的一半呈现出灰蓝色的过渡。
  一束白色的光线自此贯穿整张图片,而这束光线中,有一颗针尖大的白点,在灰白的底色中散发着微弱的光芒,像是黢黑土地上破土的嫩芽,渺小却充满生机。在这张图片中,地球仅占0.12个像素点。
  NZSA的专家在收到这组照片以后,将地球描述为"黯淡蓝点"。只占照片0.12个像素点的地球显然难以从图像中分辨颜色。
  估计科学家也是根据地球70%都是水,所以近距离观看地球时呈蓝色,这才将这粒针尖大的点称之为"黯淡蓝点"吧。
  旅行者一号拍摄的地球
  这组照片是无尽宇宙中的一小部分,像是亿万块拼图中的一片,像是亿万雪花中的一朵,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缕发丝,而其中渺小得几乎可以忽略的地球,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故土。
  人们仰望苍穹,不禁感叹人类的寿命何其短暂,人类对整个宇宙的影响又何其微小。这组照片宏大又微小,于人类而言意义非凡,于宇宙而言却微不足道。
  在苍凉与孤寂下,散发出了宇宙独有的浪漫。看到这组照片,你又想到了什么?是感慨科技实现了登天梦?还是惊叹生命的存在像是一场盛大的奇迹呢?
  还在继续"旅行"的旅行者一号
  宇宙有多浩瀚?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直径有139万千米,即使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有生之年能够环游世界的人依然屈指可数,更别说大部分人这辈子都没有走出自己的国家,甚至没有走出过自己出生的地方。
  但是对个人而言,这样庞大的地球,在茫茫宇宙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和其他天体的体积相比,地球只能算是个 "弟弟"。
  太阳是我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天体,与太阳相比,地球实在笑得可怜,因为太阳的体积比地球大130倍,哪怕是按质量算,地球也不过是太阳质量的33万分之一。
  尽管太阳直径139万千米,已经如此庞大,但太阳的体积仍然比宇宙中90%的星球都要小。虽然太阳不够大,但太阳系就够大了吧?如果说太阳是沧海中的一粒沙,那星系就是宇宙中的一粒粟。
  太阳系模拟图
  宇宙的浩瀚程度从宇宙的组成就可见一斑。宇宙由巨大超星系团组成,每个超星系团都有无数个本星系群组成,每个本星系群都有无数个星系团组成,每个星系团都有无数个星系组成。
  每个星系里都有各类天体,比如行星、彗星等。比如太阳系周围的天体以太阳为中心进行运转,无数天体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太阳系,而星系周围则是没有任何介质的太空。
  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科学家推测,整个宇宙诞生在138.2亿年前,宇宙的直径应该在930亿光年,而且宇宙还在不断膨胀,这个直径还在不断扩大。
  广袤的宇宙想象图
  人类有多渺小?
  别说放眼宇宙,就算在整个太阳系中,地球都只不过是一粒沙,更别说仅仅在地球上居住的人类了。
  从体积上来说,人类不是地球上体型较大的生物,不论是草原上的雄狮猛虎,还是森林里的黑熊犀牛,再或是海洋里的鲨鱼鲸鱼,随便说出一种生物,体积都比人类大得多。
  从生命的顽强性来说,人类更是脆弱得多。很多动物一出生就可以站立行走,部分动物需要一段时间的喂养才能独立生存。
  唯独人类需要1年以上的抚养才能生长,经过漫长的18年以后才算成年。哪怕是一个成年人,只要他独自置身自然,一条蛇、一朵蘑菇、一次雪崩、一只野猪都能轻而易举地杀了他。
  人类并非地球上最大的生物
  有人也许要说,人类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体积大小或者野外生存技能与否,而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科技和进步。但是我们经过数千年积累的知识文明,对地球又会起多大的作用呢?
  人类历时多年,耗费巨大的万里长城有2万多米长,比世界上最长的河流,6670米的尼罗河都要长3倍多,但在万米高空俯瞰地球,万里长城不过是地球上的一根 "头发丝"。
  哪怕是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用最高新的技术,最快的速度,也不可能在有生之年活着飞出太阳系。面对浩瀚的宇宙,区区人类还敢自称伟大吗?尽管我们如此渺小,但探究宇宙的脚步却从未停止。
  人类与地球相比都非常渺小
  中国天眼
  除了发射探测器,登上外太空以外,科学家也从地球上观测宇宙。一开始,人们只能使用望远镜来观看天体星球,但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迭代,望眼镜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镜面望远镜了。
  位于贵州省的"中国天眼"就是世界上第一大的单口径射电镜,这个外形酷似网眼密集的锅状网筛的望远镜,于2011年动工,2015年竣工并进行测试,2016年落成启用,整个建造项目就是FAST。
  FAST项目与德国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 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10倍。其探测能力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FAST项目主要有台址勘察与开挖系统、主动反射面系统、馈源支撑系统、测量与控制系统、馈源与接收机系统、观测基地建设构成。
  中国天眼
  它超强的观测能力正是来自这6大系统之间紧密的配合。可以说,它的存在有可能成为我们"寻找外星人"的重要密码。
  中国天眼有超强的观测能力,它接收信息的面积足足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是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精密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
  自投入使用以来,截止2021年5月,中国天眼共计观测了约300余颗脉冲星,其中有一百余颗是新发现的脉冲星。
  除了探测星体,FAST今后的应用领域还将涵盖空间飞行器的测控与通讯、脉冲星计时阵和自主导航、非相干散射雷达接收系统以及高分辨率微波巡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天眼将会给我们新的更大惊喜。
  中国天眼
  探索宇宙的意义
  探索宇宙不仅仅是解答疑惑,既是科学科技发展的证明,也是在地球资源日益枯竭的情况下,寻求新发展的途径,更是人类进步的必由之路。
  航天科技日益壮大,航天技术所带来的变化显而易见。围绕地球运行的气象卫星不断监测大气层,并且时刻将信息反馈至地面,这才有了天气预报,规避了很多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
  卫星导航系统精准定位到地球的每个角落,这才让我们的汽车和飞机有了精准的导航功能,让我们用手机地图代替了纸质地图。
  中国气象卫星
  最常见的方便面蔬菜包,一开始也源自于航天科学。为了让宇航员能够在外太空也吃到蔬菜,所以研发出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
  随后,这种技术被进一步改善和推广,广泛应用在食品加工领域,成为了保存蔬菜最方便快捷的方式之一。微波炉、笔记本电脑、条形码等近年来新生的事物,也与航天工作密切相关。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500多项航天技术被其他行业推广应用。除了新生事物,航天领域的新技术也让医疗行业也焕发新的生机。
  冷冻脱水蔬菜最开始是为宇航员准备的
  为了监测宇航员的身体健康状况,航天科技研发出全面监测人体健康的仪器,与之相关的技术及产品很快被运用在了医疗行业,并且成为了大家熟悉的重症监护室。
  人造心泵这种医疗器械,一开始也是由航天飞机燃料泵衍生而来。航天技术给人类医疗行业带来的进步不一而足。
  此外,探索外太空能量以及外太空资源也是科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航天技术的日益精进,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探索外太空将成为每个人类都能实现的梦想。
  重症监护室最开始是为宇航员准备的
  结论
  论寿命,人类不及宇宙的百亿分之一,论活动范围,即使距离我们最遥远的旅行者一号探测器也依旧处在太阳系的"靶心位置"。
  即使无数人前赴后继地扑向航天事业,无数人穷极一生都在探索未知宇宙,但真实的情况也许是:我们这一代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够离开太阳系。
  做不到就不尝试了吗?答案一定是不!即使知道做不到我们也要坚持,坚持探索我们能够探索到的一切事物;坚持用办法扫除探索宇宙之路的一切障碍;
  坚持流淌在血脉之中的求知欲;坚持用科学推动人类共同进步发展。用愚公移山般的意志,坚定地开辟出通向宇宙的道路。
  人类将在未来继续探索宇宙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阿波罗号宇宙飞船美国阿波罗计划中的宇宙飞船。总高25米,总质量约50吨。由四部分组成(1)登月舱,多面体,最大高度约7米,宽4。3米,质量14。516吨。又分上升段,有可载两名宇航持续17年的重力观测显示地球的水循环是如何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速的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研究了17年对我们星球的重力观测,以了解全球水循环是如何变化的。2003年至2019年间,植物和陆地表面向空气中释放水分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有所增加。这些过程被统称为什么温度没有上限可以无限提升,却有一个绝对零度的下限值?对于温度相信朋友们并不陌生,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在跟温度打交道。那么这个温度是如何来的?其实它也是随着宇宙大爆炸的发生而出现,在宇宙没有诞生之前,空间,时间,温度等统统都不存在。直你确定地球是圆形的吗?关于地球的7个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实对于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很多人都有一定的概念,了解一定的信息。例如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自转的同时会围绕着太阳公转。只是,你能够确定你所知晓的一切都是完全真实的信息吗?你还想要知道更多太阳系中最奇怪的行星土星土星是肉眼可见的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行星,也是1781年之前所发现的最后一颗行星。土星是一颗气态行星,与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一样,属于类木行星。太阳系内的八大行星,四颗是固态(类地)行在300万年内,最有可能对地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天文事件有哪些?在300万年内,最有可能对地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天文事件有哪些?地球在宇宙中已经存在46亿年了,期间一次次的遭遇宇宙中的一些事件攻击,能保存至今非常不易。宇宙中的哪些事件会对地球的生浩瀚星河,541个新疏散星团以四川高校命名它们是如何被发现的?来源红星新闻网5月4日,由西华师范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天文系何治宏博士领衔发现并以CWNU(西华师范大学)命名及编号的541个新疏散星团,在国际顶级刊物天体物理学增刊(TheAstr新发现宇宙或很快停止膨胀并收缩,咋回事?人类面临危险?1998年,科学家发现并得到了大批高红移Ia超新星数据,这些数据证明我们的宇宙正在加速膨胀!与此相关的三位物理学家,也因此荣获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最近一篇发表在美国国参与Crew3航天任务的4名宇航员返回地球中新社旧金山5月6日电美国东部时间6日,参与代号Crew3航天任务的4名宇航员搭乘SpaceX载人龙飞船顺利返回地球,结束为期近半年的太空生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其官祝融号准备在火星过冬记者6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截至5月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在轨运行651天,距离地球2。4亿千米,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工作347个火星日,累计行驶1921米,两器累计获取约940GB太阳形成假说的争论在一段时间里,康德的星云假说总算使天文学界暂时相安无事。但是,星云假说中存在的严重缺陷毕竟使人无法心安理得,于是在进入20世纪以后,围绕着太阳系起源的争论又战火重燃。经过几十年的时
鼎阳科技IPO,国内行业领军企业解决高端仪器卡脖子问题随着HM事件的发酵,新疆棉花相关词条一度几乎占据了热搜榜,引起国内一片哗然。继芯片被卡脖子之后,新疆棉花也被用来卡脖子?这背后的逻辑,让人不寒而栗。这一次是抵制新疆棉花,下一次又是2021年一季度仪器仪表新品盘点,福禄克优利德纷纷上新2021年上新,各大仪器仪表厂商纷纷推出新品,其中,优利德鼎阳科技福禄克虹科电子艾睿光电铱泰科技利利普等都进行了产品迭代。近期上市的仪器仪表新品有哪些亮点?一起看看。优利德新推爆品2021年12月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633。3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所发布的2021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140。1亿元,同比增长1。79倍,比2019年12月份增长7数字示波器寻源录仪器行业中浪访谈(上)科学源于测量,没有测量,就没有严谨的科学。门捷列夫1测量的科学观科学总是探索和解读客观世界的新现象,研究和掌握新规律,总是在不懈地追求真理。科学是严谨的客观的可重复的可量化的实事求专家观点我国工业基础传感器急需破解核心器件产业化难题作者刘沁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传感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我国传感器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适应国家工业发展需要,特别是能源化工交通航空航天等特殊领域针对传感器的需求,从上一起来认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行业中,力温度流量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几种传感器。在当今快节奏的人类社会里,因科学及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不同的行业技术应用中对经典物理量的监测相比以往都出现了更高的频次和不同自动驾驶为车用MEMS开辟新赛道,传感器融合是竞争关键从吉利携手百度组建智能汽车公司,到微软投资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再到供应链传出特斯拉与三星合作5nm自动驾驶芯片的消息,自动驾驶成为近一个月的高频热词。如果说主控芯片是汽车之脑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涉及仪器仪表及传感器近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中明确提到,本重点专项按照产业链部航裕电源核心技术助力汽车电子与新能源未来拟赴科创板IPO编者按4月1416日,2021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新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电子行业的多家知名企业在展会上盛装亮相,展示行业新气象,探索行业发展新路。今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吸ZLG致远电子为工业测量领域提供优质增值服务4月1416日,ZLG如期赴约2021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这次展会,ZLG展位设有芯片工业互联网及高端测试仪器三大主题展区。其中,高端测试仪器面向采用新一代半导体技术的电力电子行德国EA加大在中国的投入力度,提供更经济实惠的产品编者按4月1416日,2021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在上海新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来自国内外的电子行业的多家知名企业在展会上盛装亮相,展示行业新气象,探索行业发展新路。今年慕尼黑上海电子展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