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想要在太空中加速其实并不简单

  太空是浩瀚而空洞的——各大行星、恒星相距甚远,星体间的空气中空无一物,近乎真空。而且太空中引力较弱,物体都是呈漂浮状。貌似只要轻轻一推,物体就能很容易地飞跑起来,再加上没有空气阻力,在太空中高速运动似乎并不难。但现实并不是如此,于是有人提出了疑问:人类的飞行器为什么不能轻易地在太空中加速,实现光速飞行?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去解释这个问题。
  传统火箭推进完全做不到!
  我们所想象的"轻轻一推"就能将太空中的物体推飞其实是一个错误的印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一个一定质量的物体,要使其获得很高的加速度,必须给这个物体很大的外力,在太空中这个定律也成立。这就说明,虽然物体在太空上是悬浮的,但是要想使它快速地运动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巨大的推力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获得的。
  目前唯一能帮助人类突破地球引力的束缚而进入太空的工具是火箭。飞行器之所以能飞行,其原理是尾部火箭燃烧喷出气体,从而使自身获得反冲力。要想获得持续的加速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火箭燃料。但靠增加燃料载荷来提升最终速度的话,燃料质量的增速远大于最终飞行器速度的增速。因为火箭是分级推进的,很多燃料被用于火箭自身的加速了。举个例子,假设飞行器后面安装了100根火箭。最后一根火箭用于前面所有火箭(此时是99根)和飞行器本身的加速。最后一根火箭脱落后,倒数第二根火箭面临同样的问题,以此类推。所以,火箭本身的质量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所以,增大火箭质量的效果不佳。举个例子便可说明这一点——假设飞行器的质量为m飞,燃料的质量(即所有火箭的总质量)为m燃,以尾气喷出速度2600米/秒的典型化学火箭为例:当m燃/m飞=1时,即燃料和飞行器的质量一样重,最终能将飞行器加速到1802米/秒;但当m燃/m飞=100,即燃料的质量为飞行器的100倍,飞行器最终能被加速到12000米/秒。可见,即使火箭的质量增大了100倍,往往只能带来几倍的速度提升,这个性价比是非常低的。
  有专家通过计算表明:假设飞行器的速度仅1克,要将这1克的飞行器加速到光速的0.2倍,所需要的化学燃料的质量远远大于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的质量。而且,即使人类可以造出特别巨大的火箭,建造可供火箭发射的基础设施的工程量也相当大。
  "代达罗斯"计划
  传统燃料不可行,那么使用核燃料呢?核反应分为核裂变和核聚变。一些像铀、钍和钚等质量非常大的原子,它们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中子以后分裂成两个或几个质量较小的原子核,同时放出2 3个中子和巨大能量,这就是核裂变。核聚变则是轻原子核(例如氘和氚)结合成较重原子核(例如氦)且放出巨大能量的过程。
  核反应的威力可比传统化学燃料燃烧大多了,可以为飞行器提供巨大的反冲力。那么,使用哪一种核反应方式好呢?从材料来源上看,铀、钍和钚在自然界的含量很少,而氘和氚的含量很多,达到10万亿吨。从环保上看,核裂变会产生很多核废料,造成很大的环境污染。而通过很好的控制,可以使得核聚变做到基本无辐射。
  于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英国科学家提出了"代达罗斯"计划——以核聚变火箭为推进方式,将飞行器加速到近光速,几十年就可以探测到邻近恒星。该计划预备建造一艘长达190米的宇宙飞船,飞船的总质量为5.4万吨,其中火箭的重量是5万吨,有效负载质量为450吨。该火箭为二级火箭,故加速过程被分为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持续2.2年,由第一级火箭负责加速,使航天器达到光速的7.1%。第二阶段将持续1.8年,由第二级火箭负责加速,最终使航天器达到光速的12%。然后关闭发动机,进行46年的巡航。总共50年后,飞行器就可以到达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之一——距离地球约6光年的巴纳德星。
  且不说5万吨的核燃料如何取得,5万吨的核动力火箭本身制造难度就相当大了。人类目前制造的最重的火箭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也不过才2900吨。现在谈"代达罗斯"计划,无异于"纸上谈兵",还不具备可行性。
  当然,人类可不会停止想象,更新颖的光帆和引力弹弓的加速方式被提了出来。
  光帆和引力弹弓
  风帆承受风吹,进而驱动帆船前进。所以对于风帆来说,风是帆的动力。顾名思义,光帆则是一种以光为动力的帆。为什么光能当作动力呢?光由光子构成,光子虽然没有静态质量,但是光子有动量,它们以光速快速飞行。当光子撞击到光滑的平面上时,可以像从墙上反弹回来的乒乓球一样改变运动方向,并给撞击物体以相应的作用力。
  专家表示,使用光帆技术,将1克的物体加速到光速的20%,也需要相当于400多吨TNT炸药的能量。这也就意味着,二战时美军向日本长崎投下的"胖子"原子弹,其能量最多也就只能将50克的物体加速到光速的20%。可见,耗能是光帆技术的问题之一。光帆技术还面临另一个问题——人类是利用在地球上发射的激光给光帆提供光子,所以光帆的面积必须足够的大,才能有效地接收到光子。此外,光帆的质量也要尽可能的小,这意味着光帆要做得很薄。有人经过计算,认为光帆的厚度最好低至几十纳米才能极大地节省能源。如何保证光帆在如此薄的情况下不被烧毁,也是一个问题。
  除了利用光帆,还有人建议利用引力弹弓给飞行器加速。引力弹弓利用了天体(行星、恒星或者黑洞)的引力。飞行器飞向迎面而来的天体并进入天体的特定轨道,就能实现360度旋转,朝与初始速度差不多相反的方向以更大的速度飞出。这个方式的相关理论还在验证,飞向一个遥远的大天体是一项耗能巨大的项目,然而更大的难度还在于飞行器难以进入天体的特定轨道。
  物体真的能够以光速飞行吗?
  目前,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也只能将带电粒子加速到光速的99%。这是什么情况呢?这是相对论所限制的。在经典物理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变的,但在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是随着速度的改变而改变的。假设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为m0,运动时的质量为m,当速度为v时,m=m0/(1-v2/c2)1/2。根据这个公式,如果v接近于光速,则1-v2/c2接近于0,m就会变得无限大。一个质量无限大的粒子,加速器是无法将其加速的。
  即使飞行器能被加速到光速,根据上文,我们也很容易知道,穷极整个宇宙的能量,也不一定能达到加速到光速所需要的最低能量。而且,以光速运动的物体,即使一个原子,都能对其产生非常大的撞击,这个物体早晚会撞碎成小的不能再被其他粒子撞击的纳米微粒了。
  目前,能够以光速运动的物质只有电磁波,光波就是电磁波的一种。电磁波由不能频率运动的光子组成,而光子的静止质量为0。换句话说,目前只有没有质量的物体能够达到光速,有质量的物体是无法加速到光速的。

春节期间,中科院高能所的科学家在做什么?大年初四晚8点开始,我在对撞机直线段值夜班。凌晨的时候,听到了一次硬件故障报警声,我确认了故障原因后,设备很快自动恢复正常。这是新年过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魏彦茹第一次超级木星距地球约325光年,质量是木星的11倍,地球的3000多倍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其中四颗是气态行星,四颗是岩质行星,木星是当之无愧的行星老大,它的质量达到了1。9亿亿亿吨,其他七颗行星的质量全部加起来,也不到木星的50,可见木星有多么的大。木看不见的丝状结构银河系ampampquot骨骼ampampquot中的磁场银河系的星体形成主要发生在沿旋臂延伸的长而密集的气体和尘埃丝中。这种结构被天文学家形象地称为骨骼,这是因为它们划定了银河系最密集的骨架螺旋结构,这些丝状物的特点是至少比它们的宽度长经过十年搜寻天文学家发现将在轨道上跟随地球四千年的特洛伊小行星在经过十年的搜索后,由来自阿利坎特大学和巴塞罗那大学宇宙科学研究所(ICCUB)的研究员ToniSantanaRos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证实了迄今为止已知的第二颗地球特洛伊小国际空间站2031年将脱离轨道坠入南太平洋无人海域澎湃新闻客户端图源视觉中国国际空间站将于2031年1月脱离轨道,随后坠入南太平洋。据NBCNews日前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计划2031年让国际空间站退役坠入南太平洋深海生物脱落的DNA揭示了一个充满微小生命形式的黑暗深渊研究人员在全世界数百个地点扫荡海底,揭示了在我们星球最深处和最黑暗的地方繁衍生息的微观生命的惊人多样性。对在每个地点收集的沉积物进行了环境DNA(eDNA)分析,这些海洋动物在生活与木卫一的火山爆发的磁性拔河如何创造木星的极光木星的极光围绕它的两极跳舞的光是我们太阳系中最独特的,比地球的极光亮一千多倍。现在,一项新的研究证实,这些超凡脱俗的极光来自一个独特的来源太空熔岩。木星的卫星木卫一是太阳系中火山活如果月球被人类长期管理,月球会变成什么样?月球作为地球的天然卫星,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的重点目标之一。随着人类航天技术的发展,居住并管理月球,也逐渐成为探索宇宙的可行方案,NASA阿尔忒弥斯计划中俄合作项目,都期待在月球建造人即使是垂死的恒星也能孕育出全新的行星当年轻的恒星从一团氢分子云中凝聚出来时,一个被称为原行星盘的剩余物质盘围绕着它们。这个圆盘是行星形成的地方,天文学家在观察这些隐蔽的环境和观察胚胎世界的形成方面做得越来越好。但年轻中国发现新型清洁能源,储量可用4千年,为何没有大力开采出来图为地热能自从节能减排概念提出后,全球都在寻找可以替代化石燃料的能源,而中国地下就埋藏了大量的宝藏能源,预计总储量可以供人类使用4千年,它就是地热能,或许能够彻底代替石油,对于中国五十四。地球呼吸地球吸入的是大气层中的混合空气,呼出的是新鲜氧气。那么,地球是怎么自动呼吸的呢?因为地球中心磁核运动方向,选择的是相互对立,相互对抗,相互排斥这一运动方式。在相互对抗中,二元各自发
垂死的恒星可能孕育新的星球行星通常比它们围绕的恒星年轻就如同我们的太阳,它形成于16亿年前不久之后地球就形成了,然而鲁汶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情况也有可能发生。有些类型的恒星在濒临死亡时仍然能NASA宣布首次重返月球任务推迟至今年5月份发射2月25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其重返月球计划的首次任务Artemis1将被推迟到5月份发射。Artemis1任务原定于4月份进行,它将使用巨大的运载火箭太詹姆斯韦伯望远镜完成初步校准,十八幅图像合而为一当我们本月早些时候看到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的第一张图像时,它由18个主镜面对同一颗恒星的18幅成像组成。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拍摄的最初照片,同一颗恒星的18幅成像,显得杂乱无章经过第一科学家首次通过一颗摇摆的恒星,探测到类似塔图因的行星首次通过一颗摆动的恒星探测到类似塔图因的行星并非所有的行星系统都是一样的。在广阔的银河系中,已经发现了许多不同的配置,其中一些与我们的太阳星系大不相同。其中包括恒星系外行星或系外行普林斯顿大学在量子叠加态中观察石墨烯晶体中的电子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们使用创新技术来观察石墨烯晶体中的电子。石墨烯具有单原子层的碳原子。他们发现,高磁场中电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促使它们形成不寻常的晶体状结构。这些晶体表现出与处于量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第一动力展现蓬勃生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空间站迎新春过大年,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持续刷新传统认知,一大批新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让冬奥更精彩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取得重量级成果和进展,柴达木盆地沉积始于3000万年前(记者崔雪芹)近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刊发中山大学张培震院士团队关于青藏高原东北缘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与构造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结果揭示,柴达木盆地自大约30Ma(百万年)前开海洋湖泊之谜海水是从哪里来的?连绵不绝的水分布在地表广阔的盆地中,面积约3。62亿平方公里,占地表面积的71。海洋含有13。5亿立方米的水,占地球水的97。有人说地球应该被称为水球,但是这些水从何而来?因为海洋科学家把电子晶体想象成量子叠加石墨烯晶格两个位置的图解。图片由研究人员提供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正在使用创新的技术来观察石墨烯中的电子,石墨烯是碳原子的一个原子层。他们发现,在高磁场中电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促使它们记忆生成的时候大脑会发生改变?研究团队开发的特定软件绘制出了3D显微镜下突触的特定位点和大小地图。通过比较学习前后的突触地图,研究人员能识别学习过程中新产生或消失的突触。右侧图片的红线就是脑区中突触总体增加和总生物圈2号对人类有什么启发?科学家们把人类休养生息的地球称为生物圈1号。为了试验人类离开地球是否能够生存,美国从1984年起在亚利桑那州的荒漠中开始建造几乎密封的生物圈2号实验基地。这个基地是一个大型玻璃和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