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姜鹏中国天眼为何能吸引世界瞩目?

  (东西问)姜鹏:"中国天眼"为何能吸引世界瞩目?
  中新社贵阳11月22日电 题:"中国天眼"为何能吸引世界瞩目?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在他创作的长诗《天问》中面对宇宙星空发出惊天一问。面对未知的宇宙星空,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制作了一批又一批精巧、宏伟、雅致的天文仪器,从中国汉代落下闳的"浑仪"到1608年荷兰人汉斯用水晶造出的第一台望远镜,再到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等,拉近了人类与星空的距离。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有"中国天眼"的美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为何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天眼"总工程师姜鹏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上述问题进行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天眼"建设初衷是什么?
  姜鹏:FAST最初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弃用后,走上中国独立自主研发道路。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FAST的建设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最初从发展推动"十一五"大科学装置来立项,最后走到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建设的初衷就是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还能进行天文观测的时候进行天文研究。FAST最早起源于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在1993年京都举行国际无线电科学联合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前,建造新一代大射电望远镜,FAST是方案之一。当时主要有两个论点:一种是建一堆小的,口径10米、20米;另一种是建设类似FAST的大型望远镜。因为国际上认为单口径大射电望远镜风险较大且有区域限制等,FAST未被"LT"(大口径射电望远镜)实施方案选中。后来建一堆小望远镜成为国际主流,也就是"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
  中新社记者:与国外不同类型天文望远镜相比,"中国天眼"的特色和优势在哪里?
  姜鹏:FAST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收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
  FAST是一个全新的望远镜概念,它的设计方案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也是它能突破传统望远镜百米口径工程极限的前提。对望远镜而言,灵敏度是最关键指标之一。FAST巨大口径带来高灵敏度,探测暗弱信号能力更强,可以极大扩展可观测量样本数量,同时可以看到更遥远的天文学现象。
  FAST的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主要体现在反射面和馈源舱系统上。作为世界首创,FAST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促动器上,通过操纵促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FAST采用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馈源舱重约30吨。体积小带来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等多方面优势,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目前,FAST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FAST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精度,难度相当大。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阿雷西博,已经于2020年12月倒塌)的2.5倍以上,这是中国建造的射电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巡天效率。
  中新社记者:海内外科学家对"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寄予厚望,它的成果对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有何意义?
  姜鹏:FAST的落成启用将为海内外的科学家提供一个机遇,FAST具有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空间区域的能力。例如,目前FAST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5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4倍以上。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基于脉冲星测时研究,不仅有可能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还可能发现低频引力波,这将打开天文学观测的新窗口。
  目前,基于FAST高水平研究成果已超百篇,4篇研究成果已经在《自然》(Nature)发表或接收。目前较有影响力的成果是关于快速射电暴,其提示了磁层在快速射电暴现象中起到的主导作用。此外,发现的500余颗脉冲星,也是巨大的宝藏,未来我们将持续对它们进行后随观测,以揭开它们更深层的秘密。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更加重要的科学发现也是需要运气支撑的。我们扩展了可观测样本的数量,但那里是不是有我们想要找到的奇异天体,例如脉冲星黑洞双星系统或者亚毫秒脉冲星等,甚至我们是否真的能探测到低频引力波,包括对临近星系M31进行观测,能否最终帮助我们理解暗物质的性质,是否能找到第一颗河外射电脉冲星?这些都需要事实来检验。
  对于FAST,我们还在做一些技术方面研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性能,如发展新测量技术、提高频率、发展新接收机技术等来解决一些难题。在测量技术方面也有一些考虑,如采用微波测距技术代替光学测量系统,以做到全天候高精度测量控制,从而确保FAST稳定运行。
  中新社记者:"中国天眼"已对全球科学家开放,目前的申请观测情况如何?未来在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等方面有哪些构想?
  姜鹏:FAST向世界全面开放,彰显了中国与国际科学界充分合作的理念。在开放合作中,中国的科学重器将更好地发挥效能,促进重大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作出贡献。
  截至目前,国外科学家已有30余份申请约800个机时,已有一半左右的申请机时得到支持。国外的申请观测主要是探测脉冲星等,基本与国内关注的方向一致,都是基于FAST的基本功能,从研究方向上来说国外申请观测的分布比较正常,具体在观测细节上会有中外差异。
  国内外科学家在FAST使用及观测的科研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在FAST的调试阶段,中国的科研团队就已同国外科学家有很多接触,一些著名的研究员也是从国外引进以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可说,FAST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处于一个比较正常和理想的状态。
  国家指导下,FAST正在进行一些国际开放的工作。随着时间推移,FAST开放程度可能会越来越高,伴随科学家对FAST性能的理解,相信以后国外申请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天文学本就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学科,因为它是一个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学科,对人类现在的生存条件或者切身利益关联性不大。FAST的国际合作一直都有,包括现在一些项目研究,也有国外团队在做支撑。FAST的数据在合作开放后,国外科学家也可以有同等权利对数据进行分析。
  FAST的预期目标,就是加大前沿方向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将努力"用好""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中新社记者 张伟)
  受访者简介:
  姜鹏,1978年12月出生,固体力学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射电天文技术。目前担任"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总工程师,全面负责FAST望远镜运行和维护的相关技术工作,是长期工作在该工程一线的青年代表,为推动FAST通过国家验收做出重要贡献。目前,姜鹏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已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近30项;组织出版FAST调试运行期间的相关成果专刊2部。

MIT科学家研究表明含氧光合作用的地球起源2021年9月29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上发表了对蓝藻和含氧光合作用的研究,对地球的首次起源时间有了精确的估计。通过采用一种新的基因分析技术,表明今天生活的你怎么解读我们认知的宇宙在我们的认知中一切事物均由长宽高,那宇宙是什么,按我们的认知来讲假设他有长宽高,那么我们所处的宇审就会有边界,可能他是一个球体亦或许是个不规则多边形,无论他是什么形状,那么就一定会下次太阳风暴什么时候来?科学家预测大概率还有5年左右1859年9月1日早晨,当时还是业余天文爱好者的理查德卡林顿(RichardCarrington)通过望远镜观察时,在天空中发现了两道强烈明亮的白光。卡林顿的观测之后,全世界发生了又一颗卫星升空,对我军或有巨大贡献?美专家中国成为科技大国据我国媒体报道,近日我国已经成功发射一颗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随着卫星进入轨道,宣布这次发射已圆满成功。随着我国一颗又一颗卫星发射成功,让全球认识到中国在航天领域技术领先地位,令气候危机改变了地球的轴心草根影响力新视野法兰瓷编译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自然资源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自19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气候升温导致冰川大量融化,进而使得地球自转轴发生了明显变化。科学家们表示,白令海峡因俄罗斯的失误,导致两块大陆无法相连如果从太空俯瞰地球,除了无常住人口的南极洲和孤悬海外的大洋洲,剩下的世界按习惯被划分为所谓的旧大陆与新大陆,旧大陆是指在人类历史上联系紧密的欧洲亚洲和非洲,新大陆就是指15世纪西方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移除20年历史的码头舱段IT之家6月3日消息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和NASA的消息,俄罗斯两名宇航员昨日顺利完成持续7小时的太空行走,移除了国际空间站上拥有20年历史的俄罗斯码头舱段。执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名天体物理学新研究可能有助于阐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佛罗里达理工大学天体生物学助理教授ManasviLingam与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和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最近完成了论文在天体物理环境中检测星际泛生的可行性,该论文已被海王星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风?人类的目光,很少投向太阳系的边缘。冥王星退出太阳系行星行列后,海王星就成为了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最外层。人们对海王星的了解非常之少,只知道它一定是一颗寒冷的星球。但实际上,科学家们发现1。29亿个物体包围地球,速度比子弹还快,我们的卫星遇到了大麻烦根据欧洲航天局(ESA)最新的统计数据,地球周围大概存在了1。29亿个物体。其中大约有34000个大于10厘米的物体,以及多达1。28亿个直径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的物体。这些物体飞奇怪的伽马射线爆发出乎意料一个科学团队对伽马射线爆发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好的观察,伽马射线爆发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类型。天文学家认为,其中一些爆炸发生在一颗质量相当于太阳5倍或10倍的大质量恒星爆炸时,突然变成
军工股中的核心公司名单军工股可归入特殊科技股范围。因其受益于稳定的国防需求,因而存在一个相对的安全边际。由于行业特殊性,市场空间受限。所以,军工股不会如一般意义上的科技股那样涨幅巨大。军工股切忌买入投机为了确保人类永存诺亚方舟开始建造,只有这些人可获得入场券地球300号,这是一艘旨在成为用于科学研究的诺亚方舟版超级游艇。它旨在解决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尤其是环境和生态问题,从而确保人类可以一直生存下来。具体来说,这艘船背后的团队渴望解决动物为何会养大人类小孩?这些孩子真的能变回人类吗?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类小孩被狼带入森林,一直与狼群一起生活,在被人类找到并带回人类社会中之后,无法融入。他的生活习性还是和狼一样,吃生肉,并会发出和狼一样的叫声。人类真的活在虚拟世界里?有一部非常经典的科幻片叫异次元骇客,这部电影的故事非常有意思,生活在1999年的科学家,通过电脑技术模拟,竟然创造出来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这个虚拟的世界背景,选定为了1937年的洛杉真的有四维空间吗?如果人类进入其中会变成什么?答案细思极恐相信大家都知道,人类被称作三维生物,我们生活的世界,被称作三维空间,也就是所谓的三次元,而漫画等其中的世界,则属于二次元,也就是二维空间,严格意义上来说,是由我们这些三维世界中的智金星的气球探测(第二季)里奇克莱斯特地震在2019年Ridgecrest地震之后的余震期间,喷气推进实验室的AttilaKomjathy和他的同事通过释放两个天芥菜气球领导了这次活动。根据研究合著者新墨西节食或营养不良对肠道的影响柏林夏里特医学大学和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极低热量的饮食会改变人类肠道中微生物群的组成。研究人员报告说,节食会导致特定细菌的增加尤其是艰难梭菌,它与抗生素引起的腹最早的鲨鱼受害者报纸经常报道可怕的鲨鱼袭击事件,但在今天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牛津领导的研究人员透露,他们发现了一名3000岁的受害者在日本群岛的濑户内海遭到鲨鱼袭击。考古科学杂志报告上的研究表明,这跳楼跳到一半,如果在半空中反悔了,怎么做才能存活下来呢?当你站在几十米的高空中,望着下面的车水马龙,或许这个决心你花了很长时间才决定的,可这对于永生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你渐渐走向天台的边缘,打开双手,享受着生命中最后的一丝阳光,和空气中收空运钱走陆运,导致金毛siri死亡,陆运究竟对宠物多大折磨?最近一则新闻可以说是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一度登上微博的热搜榜首位,截至昨天10时16分,讨论已达20。1万次,阅读次数高达10亿次,而故事的主人公却是一只在运输中不幸死亡的金毛狗250多年无人问津,为何辣椒在古代是贫民食物,有钱人从来不吃?提到重庆,很多人都会先想到红油翻滚的火锅。地地道道的辣椒,似乎成为了南方人的标配。对于他们来说,辣椒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如今,辣椒已经成为人类种植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在公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