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史前动物为什么长那么大?科学家现在也不小,未来会更大!

  提到史前动物,大家首先会想到巨大,并且想当然地认为它们个个都比现代动物大得多。实际上,虽然许多史前生物的确非常非常大,但我们所熟悉的巨型史前动物并非同时出现的。巨大的恐龙,包括植食性的巨型蜥脚类恐龙如阿根廷龙、梁龙和捕食性的大型兽脚类恐龙如霸王龙,生活在中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大约从距今2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约4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始新世,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波巨型哺乳动物,包括像犀牛的犹因他兽和硕大的安氏中兽。长毛的猛犸象、几吨重的大地懒和威风凛凛的剑齿虎则是生活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距今约500万年前到1.2万年前。四足动物登陆已有3.7亿年历史,出现过这么几波巨型动物很正常,我们不能拿整个地质史来比今天这一个时期。
  毁灭刃齿虎是冰河时代的霸主
  史前动物并非都那么巨大,与恐龙同享中生代同一片土地的还有我们哺乳动物的原始种类,它们多数只有耗子大小;最小的恐龙——长着羽毛的胡氏耀龙体长只有40厘米。史前动物并不一定比今天的同类或近缘物种大。生活在6000万年前古新世时期的泰坦蟒,全长12.8米,比一辆大巴车还长,重达1.1吨,相当于一辆大众polo轿车的重量,比现存所有的蟒蛇都大得多。而与泰坦巨蟒大致生活在同时期的始祖马——今天马的祖先,却比现在的马小得多,它的肩高只有40厘米,仅相当于一只狐狸大小。
  有史以来最大的蛇:泰坦蟒
  始祖马:只有狐狸大小
  为什么部分史前动物能长那么大呢?早在19世纪科学家就发现,从化石记录的信息来看,动物总是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变大,这条规律我们称之为柯普法则。根据达尔文进化论,动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由于变异,它们的后代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然选择总是有利于大的动物。体型大意味着效率高,"大象-老鼠"曲线告诉我们,体重越大单位体重耗氧量就越小。无论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身高体大的个体在获取食物、抢占栖息地、抵御天敌方面都会占尽便宜,在求偶阶段也能得到更多异性青睐。因此,体型大的动物更容易活下来并留下更多后代,而由于遗传,大个体的后代也倾向于较大,生存和繁衍上的优势就得以保存并代代巩固。这样,在自然选择强大而持久的作用下,动物就朝着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了。那些巨大的恐龙和古兽,都是经历了几千万年的演化才出现的。
  霸王龙是恐龙时代的霸主
  自然界也一定存在一股反作用力阻止动物变大,否则我们今天早就满地巨兽了,重力就是这样一股反作用力。科学家推测,恐龙的骨骼和肺部生理学最有可能与鸟类相似,它们的骨骼上有气穴,减轻了重量,防止在体型增大时发生塌陷。它们的肺也非常强大,使它们呼吸和热交换更有效率,从而支持其长到更大的体型。现存最大的动物蓝鲸,也是有史以来最大动物之一,它们生活在海洋里,水的浮力能帮助它们支撑体重。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海中的动物通常能长得比陆地上更大。
  阿根廷龙:最大的恐龙
  当然,阻止动物持续增大最强大的反作用力当属生物大灭绝。在稳定安逸的环境中,动物总是不断变大,大型化往往伴随着特化,使巨型动物成为适应当前环境的"专家"。然而环境却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地球内外和太空中的种种因素都可能导致环境在短时间内剧变,这样首先遭殃的就是这些无处可逃、繁殖又慢的巨型动物。因此,大型化就是动物演化道路上的一个死胡同,带给动物的必将是暂时的繁盛与最终的消亡。当大灭绝到来,巨型动物灭绝,新的较小的动物取而代之,重走大型化之路,直到下一次大灭绝到来。
  长毛的猛犸象是冰河时代的巨兽
  很多人说过去的动物大是因为史前大气中含氧量高,这种说法缺乏科学道理。地球上含氧量最高的时期不是恐龙时代,也不是新生代的两次巨兽时代,而是恐龙出现前一亿多年的古生代石炭纪,当时大气中含氧量达到了35%。恐龙时代前夜的三叠纪是寒武纪大爆炸以来大气含氧量的最低谷,仅15-18%。恐龙时代的大气含氧量为15-25%,新生代是21-25%,并没有明显差异,可知恐龙的巨大与含氧量无关。不过,含氧量高虽不能刺激体型增长,但有助于支持动物更大的体型,尤其是对昆虫等无脊椎动物。昆虫只有气管没有肺,呼吸器官很不发达,需要空气中有很高的含氧量才能给较大的身体供氧。在石炭纪,蟑螂有家猫那么大,而蜻蜓大得就像海鸥。
  史前巨型蜻蜓有海鸥那么大
  还有人说过去的动物体型大是因为气候温暖。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根据贝格曼规则,在寒冷的环境中,恒温动物体型越大越有利,体型大意味着表面积/体积比较小,热量散失较少,可以不必将过多能量浪费在维持体温。而爬行动物则正好相反,在温暖环境中,体型越大越有利于隔绝热量,防止动物身体过热。今天的全球平均气温是15℃,明显比恐龙时代和古近纪的巨兽时代低,而又显著高于冰河世纪的巨兽时代,由此可知气温高低与巨型动物的出现关联不大。
  安氏兽: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食肉兽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我们见不到像恐龙和安氏兽、猛犸象这样的庞然大物了呢?柯普法则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在这几批巨型动物出现的巅峰期之后,地球经历了生物大灭绝事件。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大灭绝消灭了恐龙,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末灭绝事件杀死了包括安氏兽在内的大多数大型哺乳动物。大灭绝之后,巨型动物重新出现可能需要数百万年乃至上千万年的时间。恐龙灭绝以后,巨型哺乳动物用了1500万年才演化出来。最近一次灭绝事件发生更新世末期,猛犸象、剑齿虎等巨兽纷纷倒下,这次灭绝距今只有12000年,还没有时间演化出新的巨型动物。今天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犀牛、美洲野牛、北极熊和老虎等,都不是新形成的物种,而是那场灾难的幸存者。
  现存最大的陆地动物:非洲象
  从理论上讲,我们今后一定可以再次看到恐龙大小的陆地动物。毕竟,我们正在与有史以来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共享一个星球。蓝鲸的体型超过了有史以来所有陆地动物,包括恐龙在内,曾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中只有中生代的巨型鱼龙能与之比一比大小,如此说来,我们也没有理由抱怨今天看不到巨型生物了。
  现存最大的动物:蓝鲸
  按正常的生物演化规律,几百万至几千万年后陆地上必将出现达到甚至超过恐龙大小的巨兽。然而,人类活动正在阻止这一切。近几百年来,多数大型动物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分布退缩和数量锐减,这种情况下大型动物能活下来就不错了,更别说增大体型了。在这个人类代替自然选择起作用的时代,动物会发现小型化才更有利。在生境破碎化和食物缺乏的环境状况下,体型小的动物容易活下来,而人类的滥捕滥杀也更多地针对身高体大的动物。近一二百年,东北虎、咸水鳄、大白鲨和抹香鲸等动物的体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恐龙和猛犸已死而不能复生,为了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再发出"为什么见不到大型动物"的感叹,我们应该保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好我们的动物伙伴。
  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咸水鳄
  了解动物知识,关注动物博览。

科学家猜想黑洞戴森球可能成为地外文明的能量来源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一直持续增长,当我们的能耗接近甚至超过地球上所有可用能源总和时,麻烦就来了。而早在1960年,物理学家FreemanDyson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从英国科幻作家Ol科学家提出杀死恐龙的小行星可能起源被称为Chicxulub的小行星直径约为9。6公里,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砸出一个直径达145公里的巨大陨石坑。这场天地大碰撞不仅消灭了恐龙族群,同时也杀死了地球上约75的动物物种。脑筋急转弯男女全都有,婴儿却没有,打人的一身体器官脑筋急转弯分类比较广泛有益智类,搞笑类,数学类,成人类等。脑筋急转弯是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字游戏,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吧!开胃菜男女全都有,婴儿却没有,打人的一身体器官?今天还是信用分70的日子今天还是信用分70的日子,纪念下。不给涨也就算了,大不了不玩了。2021年6月8日,英特尔释出了微码更新,缓解多个潜在安全漏洞,其中之一是CVE202024512,英特尔缓解该漏洞科学家研发出尘埃大小的超级电容德国科学家研发出至今为止最小的微型超级电容器,体积甚至不及一粒尘埃。它不仅能安全应用于人体之内,还可提供与7号电池相当的电压输出。此前人类开发出的最小生物超级电容器体积为3立方毫米为何动物会惧怕屠夫?难道杀生之后,身上真的会有煞气存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种让人们觉得害怕而又血腥的职业屠夫。人们常说宰杀动物的屠夫,他们身上具有一种煞气,当他们靠近动物时,动物便会显露出惊慌失措以及害怕的神情,即使是再凶猛的烈性光子以光速撞到人身上,会有哪些伤害?答案让人不可思议宇宙是一个由物质组成的巨大空间,目前人类能够探索的宇宙范围大约是900多亿光年,这个距离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遥远,相当于光在宇宙中行驶900多亿年,不过这还不是宇宙的全部,宇宙可能比我一个国家社会民族的发展,不该把希望只寄托在尖子生身上我们的教育,对尖子生超常儿童天才儿童的天赋潜能实施的是打顶抹芽,即短嫩巅的教育。打顶抹芽是适宜于烤烟的种植技术。打顶,指的是摘去烟株顶部幼嫩的花蕾或花序。这就好比短嫩巅。短嫩巅原本从天才身上看问题,除先辈的指引之外,灵感和汗水同样重要怎样催生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那么,百分之一的灵感怎样产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归国的留学生不再是香饽饽,月入3000元,原因竟在自己身上留学本是一项好事情,留学生通过海外深造获得高技能,不仅可以为自己谋取一份稳定职业,在相应条件下也可以为祖国付出自己的一份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我们国家就开始了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不想上班,只想躺平。来看看国外这个小镇上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吧厌倦了工作上的各种压力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每天回家只想躺床上一动不动。现代社会的这种生活方式让很多人疲惫不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反而成为了很多人的向往。在国外有这样一个小
被冷落的金星,曾经可能也是一颗宜居星球,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哪一颗?就是金星,它与地球的最近距离只有约4050万公里。那么,与地球最为相像的行星又是哪一颗?还是金星。金星与地球的相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貌,二是行为。在太阳熄灭后,人类要多久才能感知到太阳为什么会熄灭一句宇宙中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永恒的,我想是不够解释太阳会熄灭的原因。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太阳。我们通过观察太阳在主序带上的年龄,再经过恒星演化以及太初最新研究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消费活动气溶胶气候效应相近中新社北京2月18日电(记者孙自法)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气所)获悉,中国科学家最新完成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发达国家消费活动相关的硫排放量仅为发展中国家科学家首次发现吃化石的动物北冰洋的一座海底山上,海星聚集在一块死去(或垂死)的海绵旁,上面覆盖着白色的细菌垫,科学家们在那里惊奇地发现了数千只海绵。照片ALFREDWEGENERINSTITUTEPS101恐龙也会感冒发烧吗?那只恐龙一定有过悲惨的经历。发烧咳嗽鼻塞等疾病折磨着他,甚至有可能失去了生命。古生物学家凯瑞伍德拉夫感慨道。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梁龙骨架化石2018年,美国蒙大拿州恐龙博物馆的古生物(地理知识)太阳系的八大行星行星则需要具备一下几个条件一是必须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质量足够大,能依靠自身引力使天体呈圆球状三是这个轨道附近没有其他物体。根据这样的区分方式,太阳系的行星就只有水金地火木土,加全球水下生物声音图书馆揭示深海语言科学家们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储存大量水生噪音,以帮助监测海洋生物识别物种甚至发现地方方言唱歌的单眼小丑鱼躲在海葵有毒的触须中从小须鲸的嗡嗡声到红食人鱼的鼓声,科学家们每年都在我们世界的我国学者在太阳暗条研究上取得突破新华社合肥2月18日电(记者周畅)记者17日从安徽大学获悉,该校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教授张军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侯义军等合作,第一次找到了太阳色球纤维向暗条提供物质和磁地球地面如果升高1米如果地球升高1米,很多人都以为是过一段时间就会升高,有可能不是这样的。如果与小行星撞击有关,但是必须要很大很大才能增加,但是只能增加纳米微米如果很小可能只有普朗克距离。如果增加1米ASOS卫星工程LST爆发模式触发及终止方案探究摘要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计划于2021年底或2022年上半年发射的中国首颗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LST)作为ASOS的有效载荷之一,具体包括莱曼阿尔探寻西昌航天从开门红到满堂红的制胜密码来源人民网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两座高耸入云的塔架在群山环抱间巍巍屹立。离塔架不远的山脚下,一排鲜亮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颗颗螺钉连着航天事业,小小按钮维系民族尊严。这句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