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首登月球背面3周年!嫦娥四号辉煌背后的艰辛曾遇燃料泄漏

  3年前的1月3日上午10时26分,探月工程四期首个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成为人类首个软着陆于月球背面的探测器。着陆点精确坐标是"177.588 E,45.457 S",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中部冯·卡门撞击坑内。
  嫦娥四号着陆月球背面后着陆器避障相机拍摄画面
  成功登陆月球背面三年以来嫦娥四号任务取得了一系列原创科学探测成果,工程能力方面,玉兔二号巡视器也已经成为人类在月面部署正常行驶探测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玉兔二号月球车避障相机拍摄的月面
  嫦娥四号是我国航天史上第二次登月任务,它充分继承了嫦娥三号的着陆导航与控制技术,然而相较于后者,嫦娥四号的登月任务要艰难得多,此次任务的成功标志着嫦娥探月工程具备了全月面到达能力,意思就是可以根据探测需求任意选择着陆区。
  嫦娥四号探测器
  与嫦娥三号一样,嫦娥四号的登月过程也分为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下降段、着陆缓冲段,总计7个阶段,但是月球背面地形相较于月球正面更加崎岖,撞击坑分布密度更大,导致着陆区面积更为狭小,仅有嫦娥三号着陆区面积的5%。
  嫦娥四号预选主着陆区"冯·卡门撞击坑"
  为了满足着陆区面积狭小的着陆需求,嫦娥四号增加了两次环月轨道修正,逐次缩小轨控残差,进而缩小着陆点散布面积。
  除了着陆区狭小,着陆航迹下方还有着近万米的地势高度落差。如果沿用嫦娥三号那种相对平缓的下降轨迹,就会导致导航信息的跳跃,这将是着陆器控制系统难以承受之重,对此嫦娥四号修改了登月控制策略。
  万米高差
  比如,嫦娥三号主减速段的终点高度是3000米,嫦娥四号主减速段的终点高度则是8000米,而"主减速段"之后就是"快速调整段",此阶段控制目的是让着陆器姿态调整至垂直以衔接"接近段"。
  最终嫦娥四号在5635米高度进入姿态垂直向下的"接近段",此时探测器水平速度为零,后续也只是根据避障需求进行斜向或横向移动。
  5635米是什么概念?以坐落在我国一二级阶梯分界线上的祁连山为例,其最高峰团结峰海拔是5827米(或5808米)。
  嫦娥四号在距月面5635米上空开始垂直降落
  嫦娥四号着陆器姿态垂直下降的起始高度比嫦娥三号高出了三千多米,当着陆器抵达距月面近百米高度时还需要相较于嫦娥三号更长时间的悬停,以选择最终的安全着陆点。
  先是大高度垂直降落,接着又是长时间悬停,两项需求相结合意味着燃料消耗将更大,这就对主减速发动机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在嫦娥三号登月任务中经过实际任务检验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再一次进行性能提升设计,将比冲指标由308秒提升至310秒。
  7500N变推力发动机
  "比冲"是指发动机单位重量燃料产生的冲量,比冲越大燃料利用效率越高,意味着更节省燃料,所以别看只有2秒的区别,背后却是发动机性能的大幅提升。
  就是在这2秒比冲性能提升的帮助下,探月工程才拿到了执行月球背面复杂地形登陆任务的入场券,完成着陆任务后,嫦娥四号着陆器仍然有燃料节余,更进一步证明了7500N变推力发动机的能力。
  7500N变推力发动机试车
  相较于嫦娥三号,嫦娥四号任务还有一个显著不同,后者着陆区位于地球测控站不可见的月球背面,整个着陆过程必须全程依赖鹊桥中继卫星的测控,而这一测控又带来了不可避免的"时延",因此人为干预着陆过程的可能性非常低,对着陆器自主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鹊桥中继星服务嫦娥四号登月测控
  嫦娥三号成功登陆月球正面虹湾以东预选着陆区结束了人类无人探测器"盲降月球"的历史,所谓"盲降"指的是提前选择好大片开阔平坦区域并设计好弹道,然后按部就班地降下去,过程中没有避障设计,而最终落月点通常分布有大量的小型撞击坑,因为没有自主避障技术,所以人类以往的无人登月行动通常是胜败各半。
  NASA盲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知海的"勘测者-3号探测器"
  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引入了宇航员的人为控制策略,其安全着陆点的选择均由宇航员判断。
  比如,执行首次载人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1号,鹰号登月舱在距离月面仅有几十米高度时航线前方出现了一个直径180米的撞击坑,如果按照既定程序降落,他们将撞在这座撞击坑的环形山上,宇航员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及时的手动干预。
  阿波罗11号任务鹰号登月舱在月球上空拍摄的月面
  嫦娥四号继承了嫦娥三号的避障方案,这套方案的关键就是基于机器视觉理念的避障控制系统,在微波测距/测速敏感器、激光测距敏感器、光学避障相机、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以及惯性导航系统的助力下,确定着陆器的状态并生成制导目标,进而控制发动机进行推力控制,实现避障降落。
  嫦娥四号激光测距敏感器
  具体而言,在着陆器呈垂直向下姿态的"接近段",通过光学避障相机识别较大的障碍物进行粗避障,嫦娥四号在向4130米高度降落过程中向北移动77米,避开了一个直径约200米的撞击坑,在向1495米高度降落过程中向西北方向移动44米,这里的撞击坑规模相较于前面遇到的撞击坑缩小了一倍,整体地势相对平坦。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
  当下降至99米高度时进入悬停段,此时一台关键的设备开机工作,就是"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发射16个激光波束,并在250毫秒时间内绘制一张三维立体图像,并基于螺旋搜索法快速选定安全着陆点。
  激光三维成像敏感器作业效果图
  选定安全着陆点后嫦娥四号进入精避障段,探测器继续向西南方向移动12米,期间穿过了直径25米的撞击坑,当到达距离月面30米时,探测器开始缓速垂直下降,最终在距离月面2至4米高度时发动机关机,进入缓冲着陆段,此时四条着陆腿将吸收最后的着陆能量,最终成功落月。
  嫦娥四号着陆轨迹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冯·卡门撞击坑预选着陆区约12小时后,玉兔二号月球车于当天22时20分许驶离着陆器至月球表面。
  通过着陆器监视相机成像画面判读,在距离着陆器坡道前十几米处就有一个直径29米的撞击坑,后来通过两器互拍以及避障相机拍摄图像进一步判读,着陆点周围有多达5个撞击坑对嫦娥四号形成包围态势,而着陆器几乎是降落在撞击坑边缘延伸的坡面上,月球背面地形之复杂由此可见一斑。
  玉兔二号身后就是直径29米的撞击坑
  嫦娥四号着陆器
  嫦娥四号代表人类首登月球背面辉煌成就的背后也并非一路坦途,因为火箭将其送入轨道之后不久便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危机。
  三年前,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四号送入近地点约205公里、远地点40万公里、倾角28.5 的地月转移轨道后约6个小时就发生了燃料泄漏险情。叶培建院士披露,整个泄漏过程约20秒钟,燃料泄漏量大概有20公斤。
  嫦娥四号与长征三号乙"器箭分离"
  燃料泄漏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后续登月任务使用的燃料还够不够?再就是更加迫在眉睫的难题,着陆器有4个燃料储箱,一个储箱燃料泄漏将导致探测器姿态失稳。
  由于嫦娥四号着陆器在轨飞行时间短,并没有配置用于姿态控制的动量轮,因此姿态控制完全依靠姿控发动机喷射,这会让控制系统做出持续修正探测器姿态的操作,意味着将消耗更多燃料。
  地月转移
  怎么办?办法总是比问题多。
  首先是通过储箱单侧供给方案解决姿态控制问题,再之后是取消7500N变推力发动机在轨推力标定环节,并重新设计一条节省燃料消耗的优化轨道,将月球捕获轨道设计为近月点100公里、远月点430公里。
  进入绕月轨道
  通过多个燃料节余操作,最终确保了嫦娥四号在执行落月任务时有充足的燃料储备,整个地月转移与环月飞行阶段没有动用哪怕1克用于着陆器动力下降的燃料储备。
  当完成落月任务后发现着陆器还有3公斤的燃料节余。(有人会说,多出这些燃料,不是恰恰证明设计不够精准吗?笔者请这些人想想,着陆器着陆过程的随机情况千变万化,如果没有冗余,当需要进行机动规避障碍物时没有燃料怎么办?)
  在月球背面持续进行原位探测的嫦娥四号着陆器
  航天探索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国力、是技术、是人才,但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经验"。
  以嫦娥探月工程为例,每一次任务几乎都是凿空之旅,嫦娥一号突破绕月工程难题,而后进行环月遥感探测,并为嫦娥三号提前验证部分登月控制技术;嫦娥二号突破地月直接转移技术,持续深化月球遥感探测,继而又奔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之后又代表人类首次近距离探测了图塔蒂斯小行星,紧接着持续迈向深空多个距离节点验证深空测控网技术;嫦娥三号实现人类首次自主避障登月;嫦娥四号代表人类首登月球背面;嫦娥五号实现人类首次基于自主交会对接方案的月面采样返回任务……
  嫦娥二号拍摄的图塔蒂斯小行星
  正是有了这些实际工程任务的摔打磨练,我国航天才有了更加充足的准备以挑战更多不可能的任务。例如,天问一号探测器一次发射就实现对数亿公里外火星的绕落巡探测,这是人类以往地外天体探测任务中所从来没有过的,该探测器就继承并发展了大量来自嫦娥探月工程的货架产品与技术。
  祝融号火星车
  目前,行星探测工程已经立项,它将与嫦娥探月工程后续任务齐头并进,小行星探测、火星采样返回、木星探测、嫦娥七号、嫦娥六号、嫦娥八号等等这些任务,都将在接下来的十年之内接续实施。我们不仅有星辰大海的梦想,更有实践梦想的充足准备!

汽车轮毂生产工艺中这个环节很重要轮毂是汽车零部件中重要的安全零件之一,它分为钢制轮毂和铝制轮毂。轮毂承受着汽车本身和所载物体重量的压力,受车辆在起动制动时动态扭矩的作用,还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弯凹凸路面路面障碍PE管道焊接质量该如何检测?聚乙烯管道已广泛用于天然气输送和分配,农业灌溉,矿山细固体的输送和分配,供水,污水排放以及油田,化工,邮电等领域。调查和研究表明,天然气管道中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是管道与管道之间的汽车轮毂作为常见的压铸件如何检测内部缺陷?有人说轮子在人类历史上只被发明了一次,而牛可能被驯化了有三次。是的,轮子的基础原理很简单,关键是加工工艺,轮毂是否接近标准圆等,否则走二里路就散成渣了,所以车轮不是一个发明,而是一推荐一款可以检测LED灯条质量缺陷的设备随着市场消费者的需求,LED灯条的生产工艺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产品质量,企业需要不断增加研发和生产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并保持竞争优势。LED灯条广泛用于电视,计算机和让你快速了解X射线检测设备的辐射性和防护能力提到X射线,大部分人想到的就是辐射危害。在人们的认知中,会对辐射产生不自觉的恐慌和抵触,错误的认为只要接触辐射就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然而事实上,在人类生存的大自然环境中,本身就存在一保险丝的缺陷,拍个X光一目了然PTC自恢复保险丝是电路板行业中常用的一种电路保护装置,在生产PTC自恢复保险丝时,由于其生产工艺中运输存储过程中的碰撞及其他因素影响,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不良品,在光学检测无法做出BGA封装焊点缺陷如何检测?MT在1990年代进入了成熟阶段。然而,对电子组装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电子产品正在向便携性和小型化迈进。其中,BGA(球栅阵列)封装是一种高密度的组装技术,已进入实用阶段。焊X射线检测技术中的成像原理及成像器选择20世纪20年代X射线检测技术进入工业应用以来,X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已有9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在工业应用领域已形成了由X射线照相技术X射线实时成像技术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构成的用工业CT帮你的汽车进行xray体检身体出了小毛病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诊断治疗。你知道吗?汽车零件也有属于自己的工业CT,工业CT是一种高度集成的检测设备,通过X射线能够穿透物体的原理,拥有火眼金睛,实现对零件缺陷和焊缝是铸件工业领域最难的课题?在人类能源发展史中,核能不仅给人类带来了惊喜,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种种核泄漏事件不断警示着我们,中国的核电领域发展较晚,不过科研人员不断努力,潜心研究,完成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推荐一种金属焊缝缺陷的有效检测方式在金属焊接过程中,焊缝过宽焊脚尺寸过大,不但焊接接头受热严重,引起焊缝晶粒粗大,塑性韧性下降,而且焊接热影响区较大,易产生焊接应力及变形再者浪费材料增加成本。反之,焊缝过窄焊脚尺寸
日本正研究将竹纤维用于卫星零部件IT之家5月16日消息,日本共同社5月16日报道,大分大学正在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展共同研究,争取把从大分县产竹子里抽取的纤维用于人造卫星的零部件。与以往材料相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我们经常在一些科学视频和文章下看到这样的评论,比如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甚至声称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还指出很多科学家在晚年开始研究神学。爱因斯坦真的说过这句话吗?神学真的是科学的尽头天文学家外星文明在39光年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纪念碑行星系的特殊轨道模式可能是一种信标。外星文明距离我们可能只有39光年?NASAJPLCaltech在茫茫宇宙中想要向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以光速向外发送信息,效再创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浮空艇升空9032米,这意味着什么?又是一个好消息!在5月15日凌晨,我国又创下了一项全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的浮空艇,以平均30米每分钟的速度,在持续上升3个小时后,终于达到了9032米的上升高度,这是什么概念呢9032米!我国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5月15日凌晨1时许,极目一号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4时40分,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执行此次月食是从哪一边开始的你知道是右边还是左边?你知道月食是从哪边开始的吗?月食从东方开始,因为月球从西向东绕地球运行。所以月球的东(右)侧首先进入地球的阴影。也就是说,月亮的右侧首先变暗。但是当我们站在地球上观察月食时,由于我太阳系出事了?神秘气泡包裹住了太阳系,什么时候开始的?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系更大,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太阳系正好位于太空中一个相对空的区域的中心。这个空腔的粒子密度极低,至少比我们银河系中星际介质的平均密度低10倍,但同时它包含一层薄薄你知道吗?为啥深海有这么多巨兽?海洋深处,极其寒冷的地方,生活着一些体积巨大的海洋生物,它们大多为无脊椎动物。鱿鱼海蜘蛛蠕虫等多种动物能长到让世界各地其它物种相形见绌,这种现象叫做巨大化。资料显示,亚南极水域的大宇宙脉动,量子杠杆(二)量子位于高维空间的部分具有质量特性,质量是一种静的力量,倾向于让宇宙走入有序,合而为一。量子位于三维空间的部分具有能量特性,能量是一种动的力量,倾向于让宇宙更加无序,丰富多彩。三维宇宙为何有光速限制?当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宇宙中的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那么光速是不变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光速不变理论,即真空中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而且任何物体的速按照太阳系行星到太阳的真实距离来画太阳系,会怎么样?想法很不错,但是,这个只能一直是个想法,永远无法实现,因为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在宇宙的空间里面,基本上无法容纳真实距离比例。假设我们用一个直径为1毫米的球代表木星,以太阳直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