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无法被断供的鸿蒙,正在筑起一座城

  作者/高飞 奇客故事(cybergushi)
  在美国断供华为的最新截止日9.15前夜,华为在其开发者大会(HDC)正式宣布,鸿蒙2.0版本之后,将正式开源,并在手机平台上商用,正式加入操作系统的主战场。
  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操作系统,乃竞争最激烈的技术战场。
  从1981年8月12日,微软正式发布面向个人电脑的MS-DOS操作系统算起,之后40年的时光,全球恐怕出现了成千上万个玩家,其中大多数别说走向成功,甚至都没能熬到产品映入消费者眼帘。
  满打满算,到目前为止,只有微软Windows、苹果iOS及MacOS、和谷歌Android三家公司的四个操作系统平台,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市场保有率,成功概率或可用一将成名万骨枯来形容。 操作系统战争:堪比登月的世纪工程
  对计算设备而言,操作系统是内核和基石。它是管家,主管着运行程序所需要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它是信使,控制着需要输入和输出设备的全部数据和信息;它是传令官,我们对设备的每一项操作、每一句命令,都需要经由它之手。
  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或许和石头没两样,宛若失去灵魂的"死物"。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功能的增加,开发一款操作系统的技术难度也呈现指数级攀升。个人计算操作系统发展40年,就让我们选择历史中期——以2005年微软发布的一款操作系统微软Vista为例,来说明操作系统之难吧。
  Windows Vista(Windows 7之前的版本)是微软开发耗时最久的操作系统之一。据统计,在大量既有Windows代码、开发框架、开发工具的基础上,微软依然为Windows Vista项目投入了上千名研发人员,耗时五年,最终完成了这版代码量高达1000万行(如果算上中间迭代修改的代码就算过亿行了)的操作系统。
  人力物力的倾注背后,是惊人的经费在燃烧。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在德国Etre Conference会议发言中曾总结,Vista开发工程的耗资,居然达到距今半个世纪美国登月计划的耗资水平(200-250亿美金)。如果把这笔钱换算成现在的购买力,再折合为人民币,这是一笔约2400亿人民币的巨款。
  尽管如此,技术仍不是操作系统难度指数的全部,毕竟对科技巨头来说,凡是能用技术解决的问题,还不算大问题,更难的在于如何运营一个操作系统的生态。 物理学的"熵":从有序到混乱
  要解释生态对于操作系统的重要性,我们先引入一个物理学概念——熵。
  最近听过"熵"这个词的同学,或许是因为诺兰执导的电影《信条》。
  《信条》在剧中假设了一条物理世界观:万事万物皆含有"熵",就像万事万物含有原子一样。然而,熵有「正熵」和「负熵」之分。凡是含正熵的物体,它的时间流向是正的,即时间是往前走的。相反,含负熵的物体,它的时间流向就是负的,在正常世界,就是倒行的。
  「负熵」概念,就好比我们在看一部倒放的电影,如果电影从第90分钟开始,到第0分钟结束,从你(观众)的角度来看,你就在经历电影世界的时光倒流。当然,如果电影世界中的主人公是真实存在的活物,那么从他/她的视角看观众,你也是倒放的:你在第90分钟从电影院出口到退回观众席,在第0分钟坐下来开始看电影。
  这里需要说明,尽管《信条》有诺贝尔奖得主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作为科学顾问,但电影中的"熵"和现实物理学中的"熵"是不同的。
  现实中的"熵"来自物理学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它是能量单位焦耳和热力学温度的熵。先无需理会抽象的公式,物理学"熵"有一个更通俗的解释:它是一个代表系统混乱无序程度的指标。你可以直白地将"熵"理解为"混乱"。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时规定,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的熵,如果没有外部力量干涉,其混乱程度总是倾向于自动增加。因此,万事万物皆有熵,万事万物皆熵增。
  我们同样举例说明一下物理学的"熵"。有这样一栋新房子,如果没有人去维护保养,假以时日,这栋房子一定会腐朽衰败而无法居住。我们可以用"熵"来描述整个过程,新房子整洁而有序,所以熵低。旧房子破败不堪,因此熵较高。
  因为热学第二定律只规定了"封闭系统的熵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却没规定"不能有外部能量的干涉"。因此我们有办法对付"熵",那就是为一个系统注入能量。还拿房子举例,如果路人小甲愿意买下刚才的旧房子,小甲可以投资重新维护翻新房屋,就可以让房子实现"熵减"。某种程度,如果房子有意识,或许它能感受到《信条》中的时光倒流,重返样板间的样子。
  熵是诺兰电影的灵感来源,我们对操作系统生态的分析,也会从"熵"说起。
  就让我们把目光从物理学之熵移回到操作系统生态。 操作系统的"熵":生态比技术更关键
  还记得"万事万物皆有熵"的物理学断言吧,拿代码写出来的操作系统自然也不会例外。我们假设一个刚刚写好的操作系统,一个簇新的软件,将最终被安装到电脑上。这台电脑,就经历了一个熵减到熵增的过程。
  首先是熵减过程。
  这台电脑的硬件部件是由混乱无序的沙子、铁矿石等原材料,经过复杂的加工制成的,这是熵减的过程之一;这部电脑的操作系统代码,是字符串根据一定的规则连接而成,这也是熵减的过程。
  但当电脑交给用户时,系统就转变为熵增的过程。
  为便于理解,我们假设拿到电脑的用户小乙是第一次用电脑。
  在硬件层面,由于电脑零部件无时无刻不在老化,由有序变无序,这是熵增。
  另外一方面,如果小乙学不会用电脑的操作系统,看似有序的编程代码和用户界面,对于小乙来说是混乱不堪的天书。于是,小乙把电脑闲置,假以时日这台电脑终会成为一堆电子垃圾。这台电脑对世界而言,就变成了无用的"废品"——电子垃圾,无可避免的彻底混乱无序化,熵增到爆炸。
  反之,如果小乙是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之人,不仅精心维护电脑,学用电脑的操作系统,还在业余时间学会了编程,开发出基于该操作系统的办公软件,最后吸引了其他同事也开始学用此操作系统,购买同款电脑。
  小乙的这些投入,就是在为这台电脑的操作系统注入外部能量。操作系统的价值因此将得到提升,并实现"熵减"。
  所以,开发一个操作系统固然很难,但是能否让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开发者,使用系统,开发基于系统的更多应用,推动生态"熵减",才更难。
  一家公司再强,能量也是有限的。只有无数合作伙伴带来外部能量,做强做大操作系统的生态,操作系统生态才能最终得以运转。
  在这方面,曾经的诺基亚手机,有过惨痛的教训。自2007年开始,面对iPhone的竞争,诺基亚手机先后通过将原有塞班系统改版,与英特尔联手开发MeeGo,并委身微软实现Windows Phone软硬件一体化三种方式以求复兴,前后相关方耗资数十亿美金。但是这些举动,始终没能给开发者一个加入生态,提供外部能量的理由,诺基亚手机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后借品牌授权方式复出另当别论)。
  操作系统的顶级玩家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他在谈及Vista等软件开发时曾透露这样一个公式:"外部软件合作伙伴对操作系统的投入,是微软自身投入的20倍"。如果Vista的投资是200亿,那么外部合作伙伴为该系统生态所投入的资金,就是4000亿美金之多。
  这些真金白金的投入,是注入微软操作系统生态的外部能量,也是推动其熵减的左膀右臂。  "耗散结构":从厚积薄发到开放合作
  于是,鸿蒙的前途问题,到这里就可以转化另外一个议题:华为究竟能否对抗熵增,让合作伙伴为其注入外部能量?
  其实对于系统熵增的难题,华为并不陌生,甚至有专门的研究。
  在《下一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本记录华为发展史的官方授权著作中,供职2012实验室技术思想研究员秘书处的丁伟为此书作序,其中就记录了"熵"对于华为企业管理发展的影响。
  书中这样写道: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次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伟交流管理话题时,黄教授把热力学第二定律发给了他。任正非发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同样的规律,对于企业而言,发展的自然法则也是熵由低到高,逐渐走向混乱失去发展动力的过程。
  序言继续写到,要对抗企业熵增,有科学的方法。科学家普利高津(Ilya Prigogine)发现了一种「耗散结构」,可在不违背热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对抗熵增。
  普利高津因发现这种结构,阐明了生命系统的进化过程,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是一种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它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在耗散过程中产生负熵流,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这种新的有序结构就是耗散结构。
  基于对耗散结构的理解,任正非曾赋予华为两个发展理念:一个是厚积薄发,另一个是开放合作。「厚积薄发」讲要远离舒适区,坚持长期艰苦奋斗;「开放合作」,是指要与外部交换能量,对外赋能,并吸收外部能量,保持组织活力。
  巧合的是,鸿蒙的出现和运营,就可以看作对这两种发展理念的践行。
  首先是鸿蒙的厚积薄发。
  鸿蒙看似横空出世,但其实并非一蹴而就。
  去年华为开发者大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接受采访时透露,鸿蒙相关技术的研发储备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已有5000人的团队投入其中。
  在鸿蒙系统的开发思路上,华为也并非是为应对短期的断供,而是有长期的思考。
  此前,我曾与华为消费者业务软件部总裁王成录对此有过较长时间的交流。鸿蒙最鲜明的技术特色,就是原创性的在操作系统领域提出了"软总线"的概念,将支持分布式设备作为其最终使命。
  通俗理解,就是鸿蒙通过网络,将不同类型的设备,用一套体系(软总线)连接到一起,并统一调度管理。与此前的各种操作系统相比较,这是革命性的改变。
  因为以前的操作系统再怎么更新,也是一个操作系统管一个设备,或者一个操作系统管理一群同类型的设备。
  但在鸿蒙系统中,不同设备的软硬件资源,只要功能上可以关联,哪怕相隔万里,也会被视为一个整体,通过软总线一体化。
  我们可以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如果有一部手机,一个无人机,一台电视,由鸿蒙系统统一管理。我们就可以实现站在院子里,用手机APP,调用远方空中无人机的摄像头拍田野,然后投放到房间内的电视屏幕上看田野。
  手机APP+无人机摄像头+电视机屏幕,在鸿蒙的调动下,组成了可视为整体的虚拟单一系统,让万物在本质上实现互联和呈现全场景的智慧。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勇刚也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的采访中坦言,因为操作系统的设备单一性,以往的技术生态也都是单一产品生态,比如PC生态,比如智能电视生态,但基于鸿蒙理念的全场景生态,实现了设备间的全联接,在商业上又将重新激活万亿级的市场规模。
  华为的"厚积薄发"也不尽体现在鸿蒙上。假如没有鸿蒙,华为手机上的安卓也不再是纯粹的谷歌安卓。
  王成录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这样说道:"我们(华为)给整个安卓生态系统贡献了太多创新想法,包括调度引擎,文件系统,还有UI手势导航,安卓平台有太多的创新思路来自于华为。"
  所以,鸿蒙和安卓的关系,在华为语境中,其实不是产品的取代,而是思路的换代。
  思路换代常见于技术世界的公司竞争中。比如从谷歌搜索吸走流量的不会是另外一家搜索引擎,而是Facebook的社交网络;让Facebook风光不再的,也不会是另外一个交友社区,而是一个短视频平台——TikTok。
  从这一点上看,鸿蒙具备了跻身操作系统迭代竞争者的创新气息。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投入目光,并将能量注入生态的核心理由之一。
  当然,提到能量交换,也需要生态本身具备类似的思路,这就不能不提到鸿蒙的开源了。
  于是这次,我们也确实看到了鸿蒙的开源与开放。
  在今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余承东在主题演讲中高调宣布,将把鸿蒙操作系统源代码捐赠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项目命名"OpenHarmony",赠送的内容包括了蒙源代码、文档和开发环境。
  在大会的一场对话上,坐在我左边的华为开发团队同事眼神难掩疲态,当我问他对鸿蒙有没有信心的时候,他立刻目光如炬:"我们搞的特别好,昨晚,我们的开发板(开源硬件)全卖光了!"。
  丁伟在序言中这样总结"耗散结构"三个特点:远离平衡、开放性和非线性。
  于是,美国的断供,表面上当然是坏事。但却极大程度地动摇了华为手机业务日常熵增的平衡状态,改变了华为的技术路线图,推动了华为终端软硬件的非线性发展。而华为将鸿蒙交予开源基金会运做的决策,显然又强化开放合作。
  从这个角度看,断供威胁,未必不是助益华为耗散结构的机遇。
  8月份,任正非带队连续访问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随后有关方面,放出了任正非在高校座谈时的发言纪要,题目为《如果有人拧熄了灯塔,我们怎么航行》。
  任正非在发言中这样说,"美国的一些政治家希望我们死……但是求生的欲望使我们振奋起来,寻找自救的道路。无论怎样,我们永远不会忌恨美国,那只是一部分政治家的冲动,不代表美国企业、美国的学校、美国社会。我们仍然要坚持自强、开放的道路不变"。
  基于"耗散结构"的两大发展理念——厚积薄发与开放合作,在任正非的一言一行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星星之火:从被断供到无法被断供
  由于发展起步晚,又有各种条件受限,中国计算通讯产业(ICT)可谓苦"缺芯少魂"久矣(芯、魂分别代表计算芯片和操作系统),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但一直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案。
  而美国的断供和鸿蒙的开源,仿佛一点星光,照亮了华为接下来的发展道路;而华为的开放合作理念,似乎又将吸引点点星光,加入到鸿蒙操作系统的生态中来。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专家、硅谷连续创业者,也是知名的Go公司创始人Jerry Kaplan(杰瑞·卡普兰),曾和微软在操作系统领域有过一番正面较量,他设计出全球第一款平板电脑,却在和微软等巨头的竞争中败下阵来。
  不过商业的失利,让他更加理解操作系统的生态重要性,他对操作系统的游戏规则,有过一段令人难忘的解释,被同在斯坦大学工作过的知名技术作家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uffi)写在他的《硅谷百年史》中:
  当一家公司创建一个(操作系统)的API(应用程序接口)时,就像试图在一片土地上建设一个城市。首先,该公司要说服其他开发者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业务(开发自己的程序)。有了它们在这块土地上所建成的"商店"(软件),就会吸引客户/用户来此地生活(消费者迁移)。这反过来会吸引更多的程序员来这里构建应用程序,到这个空间以便贴近客户。这个过程如果顺利,这个城市就会比其他竞争者发展得快。
  如果操作系统是这样一座城,在华为看来,不仅有希望亲手参与中国版操作系统的技术从业者在照亮这座城,还有更多的星光将能量洒向"鸿蒙城"。
  一部分耀眼星光来自传统产业。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我们正进入一个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但其实还有很多传统产业的人正站在时代的墙外。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勇刚用生活中常见的电器举例:当一线城市的房子成百上千万的时候,一个家用电水壶的市场价格,却从几百块跌到了几十块, 当家电越做越便宜,越做越没有附加值,如何与科技结合则是电器公司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家电厂商美的就在开发者大会的发言中,表达了与鸿蒙合作的期许。
  鸿蒙对这些尚未联网的电器厂商而言,是赋能的机会。反之,这些家电厂商多年来了解消费者需求,解决了具体生活场景的问题,它们生产的"鸿蒙"电器,其实也是在用自己的能量为生态提供"熵减"的能量。
  除了传统产业力量,在数字产业里,一些中小企业也是耀眼星光。
  经过多年的数字化、网络运动,强者恒强的效应,互联网大平台正在更加轻易的通吃世界,小型服务商却因此而没落,这样的开发者在海外市场尤其多。
  华为正在将目光投放在它们身上,在欧洲,老牌的导航服务提供商TomTom,正在因与华为的合作,在与谷歌地图的竞争中重新赢得目光。
  数字世界需要一场新移民运动,很多产业已至转型燃点,只差些许星火,合作伙伴和华为完全可以"Play together"。
  这一周,9月15日,华为走到美国新断供的新路口。
  而断供的前一周,9月10日,华为在它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了鸿蒙商用及开源计划,并在屏幕上打出"汇聚天下开发者的星星之火"的口号。
  有意思的是,以软件代码形态出现的鸿蒙,却是华为一个无法被断供的产品。开源的代码是自由流动的,只要华为在对外赋能时不设门槛限制,那么也将无人可以限制华为自身的自由。
  虽然华为往往被看作一家硬件公司,作为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感受到的产品也是硬件产品。但其实软件,才是一个设备的灵魂所在,操作系统才是计算设备、智能设备,区别于石头,等其他非人造物的关键所在。更何况,华为也一直名列中国软件业百强榜首。
  试想,在软件世界里,不会被断供的华为,假以时日,又将创造何种能量,耗散于物理世界、数字世界,创造出更大的回响?
  熵,一个火字旁,加一个商。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可讲。
  1923年,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到中国讲学,他第一次在中国学术界提到"熵entropy"这个概念,负责翻译的中国科学家胡刚复教授突发灵感,将"商"字(熵是热量除以温度的商)加了一个火字旁,将"entropy"意译为"熵"。
  故事发生一百年后,一家公司,正在以"星星之火"的内外部能量,对抗某种举国之力的"断供之伤"。
  开放代码既无签证,鸿蒙何不可燎原?

古籍名句宋史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古籍名句尚书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古籍名句公羊传谷梁传名言合辑,文案必备干货一键收藏公羊传又名春秋公羊传,儒家经典之一。上起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十四年,与春秋起讫时间相同。其作者为卜商的弟子,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起初只是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由公崔始源宠物狗咬伤邻居致死,其父发文引起公愤韩国偶像团体SuperJunior成员崔始源所养的法国斗牛犬,咬伤了邻居,6天以后,对方因为败血症死亡,崔始源21号发文致歉向痛失家人受到冲击以及悲伤的遗属们再次低头致歉。身为主人地球上真实存在过,最大的蛇有多大?桂花真的不是我20世纪初期,欧洲贵族掀起了一场巨蟒风。德国动物商人卡尔哈根贝,1000英镑重金悬赏9米巨蟒,现今其价值高达250万。随后很多人纷纷效仿,时至今日,依然无人问津。也不知道民间传闻中刚出生两天就要跳百米高崖,曾被当作海鲜的藤壶鹅是有多猛?40层楼高的悬崖边缘,有5只毛绒绒的藤壶鹅幼崽,它们刚出生两天却要面对一生之中最大的挑战绝壁求生。白颊黑雁是一种中型雁,属鸭科黑雁属,又叫藤壶鹅。成年体长5570厘米,翼展1。30五星连珠意味着什么?中国历史上出现9次,封神演义将其彻底神化从天文学家角度看,五星连珠只是行星运行到某个点出现的排列现象,因为连珠比较不寻常,所以就被蒙上了神秘面纱。公元前1059年发生的五星连珠被记录下来,这是因为当时商灭周兴,时间是在公1大爆炸宇宙整个宇宙一开始是一个体积无限小,质量无限大的点(Singularity),在大约138。2亿年前,这个点突然开始以超越光速的速度扩张,大爆炸开始了,原始粒子形成。经过漫长的岁月,最4地球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涉及一系列未解之谜,如生命起源的时间地点,当时的地球环境生命有机分子来源及生命形成过程等等。探索生命起源的时间,最好的证据是化石。化石是保存在岩石中的远古(一般指一万年以前宝知道一键Get宝石镶嵌工艺近些年,彩色宝石在国内市场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去了解彩色宝石相关知识。颜色净度切工重量产地决定了一颗宝石的价值,但是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无论你是购买裸石还是成品,最终考虑的宝石科普翡翠为什么会有光泽?在选购翡翠的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翡翠的光泽度很好,翡翠的刚性很足,但是对于新手来说,翡翠的光泽是很难判断的,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翡翠光泽的知识让大家选购翡翠不再迷茫!翡翠是一种多晶质
嵩山之嵩阳运动嵩阳运动是全球构造三大运动之一,也是形成嵩山的重要一个阶段。在地球演变的编年史上,地球的年龄约在46亿年左右,而嵩山距今已有36亿年的历史。当整个世界还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时,嵩科学家在中国发现了地球上10万年前最大的陨石坑(图片来源NASA地球观测站图像,由LaurenDauphin使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Landsat数据提供。中国东北的一个新月形陨石坑保持着过去10万年中形成的地球上最大的撞击坑的记新的太阳能电池板设计利用浪费的能源从空气中获取水据CNET报道,在产生绿色能源的同时,太阳能电池板通常会产生多余的热量而不被使用。但是,通过一种新的创新的设计,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来利用这些宝贵的剩余热量,使发电者有了第二继哈勃望远镜之后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它的第一颗恒星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着陆时,听到的似乎都是坏消息延迟重新设计成本超支。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自从推出以来,团队的所有辛勤工作都得到了回报。发射进行得巴塔哥尼亚在有史以来最大的冰川调整中迅速上升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地球上融化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随着这些冰川的消失,曾经位于它们下方的地球正在以比预期快得多的速度向上反弹。现在,科学家们已经确定了大约1800万年前开始在现在缩小的凯斯勒综合症是什么?图片来源johan63GettyImages在低地球轨道上的所有人造卫星中,95是太空垃圾火箭推进器废弃卫星以及碰撞和爆炸碎片。如果我们找不到清理方法,所有这些碎片都会对活跃的卫星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本报北京2月28日电(赵永新刘明)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28日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等十大科学进展入选。其他入选科学进展有中国空太空探索(Spaceexploration进行太空探索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在地球上通过强大的望远镜观测太空二是发射航天器对天体进行近距离观测。无人空间探测器是探索太空的主要工具。1959年,月球3号空间探测器首次发回了月建立一个太空遮阳伞来应对全球变暖,这可行吗?随着我们地球持续升温的原因,温室气体水平持续上升,许多人对缺乏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战略感到遗憾,尽管由海洋酸化和其他温室气体增加引起的其他问题将无济于事,但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方法人造卫星(Satellites)我们把围绕行星旋转的天体叫做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地球还拥有许多人造卫星,它们是人类发射的绕地球旋转的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人类2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被命名为人造地球2022年3月2日每日一图我们的太阳怎么了?上个月,它产生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日珥以及完整的太阳盘。这张有特色的记录图像是由绕太阳运行的太阳轨道飞行器在紫外光下拍摄的。静止的日珥是由太阳磁场保持在太阳表面上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