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武汉大学AFM单原子催化剂硝酸根还原制氨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2008533
  原文标题: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sts
  通讯单位:武汉大学
  研究背景
  选择性硝酸盐-氨电化学转换是解决硝酸盐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低温氨合成的较优策略。然而,目前对硝酸盐电还原法( NO3RR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基催化剂上,由于对催化机制的理解不足,这项研究仍具有挑战性。
  目前电催化硝酸盐仍缺少合适的催化剂,基于用实验方法筛选催化剂存在一定的限制,合成单原子催化剂(SAC)有一定的难度,基于此,武汉大学的郭宇铮团队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发表了"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 of SelectiveNitrate-to-Ammonia Electroreduction on Single-Atom Catalysts"一文,作者以石墨性氮化碳(g-CN)支撑过渡金属单原子为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证明了单原子催化剂进行 NO3RR 反应的可行性。
  本文亮点
  1.从TM/g-CN中筛选出Ti/g-CN和Zn-CN两种材料作为 NO3RR 反应的有效催化剂;
  2.最佳反应路径是通过N端进行反应;
  3.在Ti/g-CN和Zr/g-CN上进行 NO3RR 反应,能有效抑制副产物二氧化氮、NO、一氧化二氮和N2的生成;
  4.这项工作为SAC的应用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为 NO3RR 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结果与讨论
  图1.a)TM/g-CN的原子结构b)对NO3-、N2和H质子在TM/g-CN上吸附能的比较。c)TM原子的电荷转移与NO3-吸附能之间的比例关系。d)氮物质的Pourbaix图。e) NO 3  RR (阴极:TM/G-CN)和OER(阳极)所需电化学电池的图。
  如图1b所示,除了Pt/g-CN和Au/g-CN外,*NO3的吸附能ΔG值比*H更负,这表明 NO3RR 是比HER更有利的竞争反应此外, Ag/g-CN对硝酸盐的吸附非常差。根据结果,在进一步的研究中排除了Ag、Pt和Au/g-CN。另外,对于前期过渡金属SACs,ΔG*NO3比ΔG*N2更负,这意味着NO3RR 对氨具有更高的选择性。
  如图1c所示,TM原子的电荷转移与ΔG*NO3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系数(R2=0.86),可以说明TM原子的电荷转移导致NO3-的吸附更强。
  图1d为氮物质的Pourbaix图,在Pourbaix图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电极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浓度、酸度)达到平衡时,电位与pH之间的关系,所以也称为"优势区相图"。从图中可看出NH3/NH4+是负电极电位下热力学最稳定的产物。
  图2. a) NO3RR 的详细路径b)通过N端路径对NO3RR 在TM/g-CN上进行的限制电位总结。c)NO3RR 火山图 d)限制电位的轮廓图
  图2a中, NO3RR 的可能路径分别划分为到达氨的O端、O侧、N端和N侧路径。如图2b所示,UL值从左到右更负,Ti/g-CN和Zr/g-CN的UL分别为 0.39和 0.41V,这两种物质UL值最小,说明Ti/g-CN和Zr/g-CN有极大的可能性是NO3RR 的电催化剂。图2c中建立了TM/g-CN限制电位的火山图,选择ΔG*NO3作为描述符,其中Ti/gCN和Zr/g-CN正好位于火山顶部附近。NO3的强吸附导致从*NH2到*NH3的能垒较大,而吸附过弱会发生从*NO到*NOH这一速率决定步骤。从图2d可以看出Ti/g-CN和Zr/g-CN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
  图3. a、b)分别通过Ti/g-CN和Zr/g-CN上的N端通道的 NO3RR 的自由能图。c、d)分别吸附在Ti/g-CN和Zr/g-CN上的NO3RR 中间体(通过N端途径)的相应结构。
  作者进一步分析了Ti/g-CN和Zr/g-CN上 NO3RR 的反应自由能图,以验证这两种催化剂对NRA反应的性能,如图3a、b所示。NO3RR 中间体的相应结构见图3c、d(通过N端进行反应)。可以清晰看出,在NRA中使用Ti/g-CN和Zr/g-CN这两种催化剂,具有优异的选择性,副产物NO2、NO、N2均较难生成。
  图4. a、b)分别吸附在Ti/g-CN和Zr/g-CN上的NO3 的部分态密度(PDOS)和投影晶体轨道汉密尔顿群(pCOHP)。EF表示费米能级,指的是0eV。c、d)分别吸附在Ti/g-CN和Zr/g-CN上的NO3-的电荷密度差异。等表面为0.004eVA 3。e、f)Ti/g-CN和Zr/g-CN在 NO3RR 过程中的电荷变化。1、2和3部分分别为底物g-CN、TM-N2和吸收分子。g、h)Ti/g-CN和Zr/g-CN的能量和温度与AIMD时间的演化。AIMD模拟在500k时持续10ps。
  正εd值意味着Ti(Zr)原子与NO3-之间存在相当强的相互作用。在图4a、b中,TM的d轨道和NO3 的2p轨道的杂化能级分裂成成键状态和反键状态,而吸附强度由反键状态决定,当NO3 吸附于Ti/g-CN和Zr/g-CN上,只有少数反键状态低于EF。此外,在图4c、d中观察到从TM原子到NO3 转移的电荷(Ti/g-CN和Zr/g-CN分别为-0.71和0.74e-),为NO3 的吸附提供了有力的线索。图4e、f中有三部分之间的电荷变化,其中步骤0被定义为NO3 吸附期间的电荷变化。结果发现,Ti/g-CN和Zr/g-CN的电荷变化趋势类似。也就是说,TM-N2(第2部分)获得电荷,并且始终保持不变(Ti/g-CN和Zr/g-CN分别为0.42至0.78和0.07至0.47e-)。同时,电子由g-CN基底(第1部分)提供,通过TM-N2组(第2部分)并转移到吸收物(第3部分)。如图4g、h所示,从头算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证明了Ti/g-CN和Zr/g-CN的动力学稳定性。总能量在初始条件附近振荡,因此,Ti/g-CN和Zr/g-CN可以作为高效的高稳定性选择性合成氨的 NO3RR 催化剂
  总结
  整篇文章均是采用理论计算来完成,所用到的测试包括:
  (1)进行了Bader charge分析,定量地描述了电荷的变化;
  (2)用LOBSTER计算了预测的晶体轨道汉密尔顿种群(pCOHP),分析了TM原子与中间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3)为了说明动力学稳定性,AIMD模拟在500K下进行了10ps;
  (4)应用的理论和工具:在广义梯度近似(GGA)下,利用Perdew-Burke-Ernzerhof(PBE)泛函进行了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DFT)的计算,为了描述电子特征函数的展开式,采用了投影仪增广波(PAW)方法;
  (5)采用Grimme的DFT-D3方法实现了范德华力的校正。作为VASP代码的预处理和后处理程序,采用vaspkit来得到DOS图形。

质量惯性质量质量是物质的含量。因为牛顿定律,质量和加速度以及万有引力形成了物理数学关联,在物理方程中,成了一个物理要素。质量真的等同于引力质量和惯性质量吗?答案是否定的。质量和引力质量没有直接为什么SpaceX火箭通过推进器着陆,而不用看似更简单的降落伞呢?为什么SpaceX的火箭是通过推进器着陆的,而不使用看似更简单的降落伞呢?其实,他们是研究过助推器降落阶段用降落伞回收的,但最终还是决定让助推器喷射(推进式)的方式来着陆回收。从理光与电磁波的区别光很早就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了。牛顿使用三棱镜把日光分成了彩色光带。牛顿认为光是微粒构成的。而电磁现象也早已被人类发现和使用了,直到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系统的研究了电磁现象。电磁感应逐像火箭科学家那样思考4探月思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冷战,双方都迫切需要做成几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实力,这就开展了太空争霸。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第一个到达太空的人。美国总统肯尼迪再也受不了总是落后苏联的局面,所以他要马斯克的星舰原型SN15发射后稳稳着陆,终于不再爆炸了不少人都知道马斯克有一个移民火星的梦想,这几年他也一直在努力着,此外他也在积极布局星链项目,带领着SpaceX公司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发射多颗卫星布局太空互联网。此前,SpaceX4年前科学家向宇宙发射信号,现在比邻星传来回信,要回复吗?夜空中的繁星每当夜晚,天空中无数繁星闪烁,我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闪烁的星辰基本都是恒星,代表一个以恒星为中心的天体系统,那么在宇宙中的某处,是否会有外星生物和我一样在默默的看SpaceX公司猎鹰九号一级火箭完成10次回收目标按照目前发射频率来看,可以说SpaceX公司今年航天发射任务非常之多,就在今年3月份SpaceX公司成功发射推迟已久的星链Starlink17卫星。大概过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在3月中星舰终于成功了!SN15稳稳地降落,马斯克称将征服月球火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恐惧自己的霸主地位不保,屡次对华开展挑衅性的活动。如今,中国在太空领域的探索佳绩频传。美国也不甘落后,紧随其后爆出自家喜讯,醋味十足。星舰着陆,马斯克发中国建造空间站,美国已按捺不住,渲染火箭残骸危害,再次秀下限中国在3月29日进行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发射,当天长征5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将天和核心舱送入了预定轨道,这个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的的开端。根据计划在5月份还会进行天舟恐龙灭亡的真相你知道吗?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深埋在地层中的形形色色的化石以及科学家们的思考。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恐龙这种史前生物的灭绝一直有很多猜测究竟研究发现细菌DNA可以向前读,也可以向后读根据伯明翰大学(UniversityofBirmingham)的新发现,细菌的DNA信号具有对称性,可以前后阅读,这对现有的基因转录知识构成了挑战。生物体的dna代码被分成几个部分
奥伯斯佯谬亮如白昼的夜空?奥伯斯佯谬为什么夜空是黑的?这个著名的佯谬是由1823年一位德国天文学家奥伯斯提出,不过相信不少读者朋友在看到这个问题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科学家吃错药了吧!夜空不是黑的还能是什么?大开脑洞引力列车,全球范围内快递42分钟达科技的进步促使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就以交通运输为例,古时候人们的交通出行莫过于人力畜力或者是借助于风力等等,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新的动力层出,比如蒸汽燃油电力等,加快了世界各地文想在太空中看到长城?不可能的除非是超人,否则以正常人类裸眼是不可能看到长城的。如果能从太空上看到长城,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以国际空间站为例,轨道高度是400公里,而长城的宽度是10米。在这种情况下,如同让原来哈勃望远镜拍的都是黑白照片!哈勃望远镜来看看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几幅绚丽的太空照片但这都是后期加工出来的照片下面以著名的创生之柱为例,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原始照片是黑白的,就如下图模样是不是很意外!其实这是下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绿的不行吗?当我们躺在草地上,微风拂面,蔚蓝的天空映入眼帘,身心感到放松时,你有没有想过,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呢?为什么不是其他颜色,比如粉色绿色呢?就是这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背后隐藏的如果用一条不会断的绳子将一个人放入黑洞,还能拉出来吗?如题所言,在理论上进行一个假设,如果存在一条非常坚韧的绳子,将一个人捆住,之后放入黑洞中,试问我们还可以通过外部手段将其拉出来吗?可能有人说了,绳子和黑洞相互矛盾啊,黑洞的属性是吞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的诞生(二)上篇文章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的诞生提到了,太阳诞生的第一个步骤是原始星云的坍缩,但星云的坍缩真的就意味着星云中心会出现太阳吗?答案并非这么简单,我们知道,有时一个星云的直径可以达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类木行星的诞生(二)上篇文章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类木行星的诞生中,我们讲到了三种关于类木行星形成的假说,前两种假说已经做了介绍,还剩最后一种没有说,而这一种假说也是十分有趣,有些科幻的味道。上世纪八十年火星探索(一)2020年7月23号,我国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升空,一切顺利的话,将于明年二月份抵达火星,毫无疑问,这必将是我国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咱们今天就以火星为主题,写几篇相关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类地行星的诞生上一篇文章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三)我们把太阳系的凝聚理论大概的讲了一遍,但细节之处并没有仔细介绍,为此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下八大行星的形成,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星子,是如何形成并累积成行星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的诞生前面几篇文章中,我们分别介绍了太阳系形成理论的发展,具体讲解了八大行星的诞生,顺带介绍了小行星带柯伊伯带以及奥尔特云的出现过程,但唯独没有对太阳系的核心太阳,进行仔细的讲解,更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