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PNAS3He4He研究揭示印度板块在青藏高原下方的俯冲模式

  自 50 Ma以来印度与欧亚的陆-陆碰撞和持续汇聚,造就了世界最高峰——喜马拉雅山脉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这里是研究陆-陆碰撞绝佳的天然实验室。在陆-陆碰撞中,印度岩石圈在青藏高原下方是如何俯冲的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两种典型的模型有两种:第一种是印度岩石圈地幔以平板俯冲方式直接底垫在青藏高原地壳之下(McKenzie et al., 2019);第二种是印度岩石圈板片在欧亚陆-陆碰撞边界向高原下方地幔中俯冲,角度由西向东变陡(Li et al., 2008)。这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是青藏高原地壳与俯冲的印度岩石圈地幔之间是否存在热的软流圈地幔(图1)。
  图1 大陆碰撞的几何模式图和位置图(Klemperer et al., 2022)。(A、B)定义"平板俯冲"、"俯冲"和"地幔缝合线"(印度岩石圈与(A)青藏岩石圈或(B)软流圈的边界)的卡通图。蓝色:地幔岩石圈(冷);红色:软流圈(热);(C) 研究区域构造简图。黄色条带:图4中的横截面;红色条带:体波层析成像给出的地幔缝合线;绿色条带:接收函数显示的印度地壳前缘;蓝色条带:全波形成像给出的240 km厚印度岩石圈的北部边界;细灰线:缝合线/主要断裂带:MFT(主前缘断层);STD(藏南拆离系);YZS(雅鲁藏布缝合线);BNS(班公怒江缝合线);JRS(金沙江缝合线);主要走滑断层ATF(阿尔金断裂)、KF(昆仑断裂)和KKF(喀拉昆仑断裂)。粗黑线为活动裂谷:YR(亚热裂谷);TG(塔口拉裂谷);LG(隆格尔裂谷);TY(当惹雍错裂谷);PX(朋曲-申扎裂谷);YG(亚东-谷露裂谷);CS(错那裂谷)
  Klemperer et al. (2022)通过多年的努力,测量了青藏高原上225个温泉的3He/4He,使用该比值分析了青藏高原下方是否存在热地幔楔,由此限定了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地幔缝合线的位置,进而揭示了印欧陆-陆碰撞的深部过程,研究成果于2022年3月发表在PNAS上。
  3He/4He比值分析方法基于地壳流体中存在不同成分的惰性气体,通过测量不同惰性气体在地壳流体的含量,解析流体的来源和运移过程。4He是由地壳中U、Th等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而3He来自地幔,主要通过地幔熔融或交代流体流动释放,并通过断层、地壳流扩散以及岩浆侵入等方式运移到地表,主要发生在大陆伸展或岩浆活动区域内(Ballentine et al., 2002)。印度岩石圈是古老而冷的克拉通,4He丰度较高,但3He无法释放至地表。而位于印度俯冲板片上方的地幔楔和青藏高原Sn不发育区的上地幔都是热的,并且容易发生交代作用,因此这些区域的热泉中富集3He。
  Klemperer et al. (2022)对测量的3He/4He进行统计分析,RA表示空气中的3He/4He,R表示温泉样本中的3He/4He,RC表示对R进行大气贡献校正。标定古老而寒冷的印度岩石圈RC/RA< 0.06(""/"地壳"样本),初始熔融且含CO2和H2O的热青藏高原地幔RC/RA> 0.1("地幔"样本),地幔缝合线在地表的位置则为两者之间的过渡(图2)。结果给出了亚欧板块之间地幔缝合线位置(图3)。该边界与YZS近乎平行,东西跨越青藏高原1000多公里,边界以南分布中源地震(65-100 km)、上地幔顶部地震波速度高,以北分布第四纪火山,上地幔顶部地震波速度低(图3),地幔熔融或有流体流动。
  图2 青藏高原块体同位素数据(Klemperer et al., 2022)。纵轴为R/RA,横轴为(He/Ne)sample/( He/Ne)ASW, Field T。(He/Ne)sample/( He/Ne)ASW, Field T=10竖线分隔本研究中的高质量数据(圆圈)和不确定数据(六边形);三角形表示其他作者的高质量数据。采样位置:塔里木、柴达木盆地(蓝色);羌塘块体(橙色);拉萨块体(白色);特提斯喜马拉雅(灰色);大、小、亚喜马拉雅(黑色)。十字表示水样。""、"中间","地幔"标定分别对应0.5%和1%的地幔含量。红色、黄色、蓝色箭头和字母,以及绿色字母与图三中样本的颜色对应
  图3 "地幔"样本和""样本分布图(Klemperer et al., 2022)。(A)3He/4He比值(RC/RA)分布。白色细实线:首选的10 km宽的氦边界;白色透明虚线:氦边界的两种可能;白色小方块:莫霍面错断和上地幔速度突变的位置(连接方块的线);黑线:裂谷;蓝色/绿色/红色地球物理边界如图1C所示;(B) RC/RA是距离首选氦边界距离的函数(使用A中的北侧氦边界虚线,并根据地体亲和度进行颜色编码,如图1C和图2所示:蓝色(印度""样本);黄色("地幔"样本);绿色(过渡样本));(C)测量的[3He]和[4He]的丰度如主地图中的彩色编码,显示出明显的双峰性。(D) 地震体波层析成像结果在100 km深度的P波速度扰动。(E)伴随层析成像(全波形拟合)结果在80 km深度的S波速度扰动
  与青藏高原区域的多种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Klemperer et al. (2022)对地幔缝合线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球物理研究结果中的部分争议,地幔缝合线为研究印度板片的俯冲撕裂提供了新证据。在青藏高原南部分布有多条近南北走向的裂谷,裂谷的形成与印度板片撕裂、软流圈上涌有着密切的关系(Chen et al., 2015; Liu et al., 2020)。地幔缝合线在裂谷处发生分段,裂谷中富集的"地幔"样本与裂谷下方的莫霍偏移以及板片撕裂一致,意味着印度岩石圈在俯冲同时存在板片撕裂(图3)。比较特殊的是在CS裂谷,地幔缝合线相比地表缝合线YZS向南还偏离了 100 km,说明印度岩石圈地幔从地壳拆离(Shi et al., 2015)。
  地幔缝合线只在局部(85 E附近)与印度地壳前缘重合,而在高原西部80 E以西地幔缝合线向北西侧延伸至阿尔金断裂,标志印度岩石圈俯冲的北部边界。而在85 E以东,地幔缝合线与印度地壳前缘逐渐分离,在92 E至93 E向南撤退了 200 km至300 km(图3),标志印度俯冲板片在地幔缝合线处从印度地壳剥离并向深部俯冲,从西至东俯冲角度越来越陡。结合体波走时速度结构成像结果(Li et al., 2008)、全波形拟合成像结果(Chen et al., 2017)与剪切波传播特征(Barron and Priestley, 2009)等,Klemperer et al. (2022)认为青藏高原下方岩石圈地幔虽然已经被印度岩石圈地幔所取代,但青藏地壳和印度岩石圈地幔之间仍存在一层薄的、热的软流圈地幔(图4)。
  Klemperer et al. (2022)对印欧板块之间的地幔缝合线的定位,否定了印度岩石圈直接底垫在青藏高原地壳下方的平板俯冲模式,给出了印度冷的岩石圈地幔与热的或流动的软流圈地幔在高原下方叠置的模式(图4),同时有利于直接的研究大陆俯冲板片撕裂。这种陆-陆碰撞模式与现代纳斯卡海脊的平板俯冲有一定的几何相似性(Antonijevic et al., 2015)。
  图4 青藏高原横纵等比例的横截面(沿图1C中的黄色条带)(Klemperer et al., 2022)。所有实灰线都来自已发表的地球物理结果。地幔缝合线位于在地壳氦和地幔氦样本之间的边界正下方。黑色箭头显示印度地壳(绿色)和岩石圈(蓝色)相对于亚洲板块(灰色)的相对运动。俯冲板块的倾角不受氦同位素比值研究的限制,可能沿走向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地震衰减和层析成像研究,倾角为5 至30 。印度下地壳的前缘位置与地幔缝合线的位置沿东西向变化,由东向西,分别在地幔缝合线的北部、与地幔缝合线重合、或可能在其南侧。MHT:主喜马拉雅逆冲断层
  主要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Antonijevic S K, Wagner L S, Kumar A, et al. The role of ridges in the formation and longevity of flat slabs[J]. Nature, 2015, 524(7564): 212-215.
  Ballentine C J, Burgess R, Marty B. Tracing fluid origin, transport and interaction in the crust[J]. Reviews in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2002, 47.
  Barron J, Priestley K. Observations of frequency-dependent S n propagation in Northern Tibet[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9, 179(1): 475-488.
  Barron J, Priestley K. Observations of frequency-dependent S n propagation in Northern Tibet[J]. Geophysical Journal International, 2009, 179(1): 475-488.
  Chen M, Niu F, Tromp J, et al. Lithospheric foundering and underthrusting imaged beneath Tibet[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 8(1): 15659..
  Chen Y, Li W, Yuan X, et al. Tearing of the Indian lithospheric slab beneath southern Tibet revealed by SKS-wave splitting measurement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5, 413: 13-24.
  Klemperer S L, Zhao P, Whyte C J, et al. Limited underthrusting of India below Tibet: 3He/4He analysis of thermal springs locates the mantle suture in continental collision[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2, 119(12): e2113877119.
  Li C, Van der Hilst R D, Meltzer A S, et al. Subduction of the Indian lithosphere beneath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Burma[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08, 274(1-2): 157-168.
  Liu Z, Tian X, Yuan X, et al. Complex structure of upper mantle beneath the Yadong-Gulu rift in Tibet revealed by S-to-P converted waves[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20, 531: 115954.
  McKenzie D, Jackson J, Priestley K. Continental collisions and the origin of subcrustal continental earthquakes[J].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19, 56(11): 1101-1118.
  Shi D, Wu Z, Klemperer S L, et al. Receiver function imaging of crustal suture, steep subduction, and mantle wedge in the eastern India–Tibet continental collision zone[J].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2015, 414: 6-15.
  撰稿:李聃聃,田小波/岩石圈室
  美编:陈菲菲

科学家绘制了河西走廊沙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地理格局中国科学院资料来源UnsplashCC0PublicDomain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玉强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绘制了中国北方河西走廊沙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生物地理格局这些数据是否是火星上生命的关键?美国宇航局寻求新的方法来分析大规模的光谱数据集,以确定火星上是否存在外星生命。对于那些相信数据就是生命的人来说,这里有一个利用数据来潜在地发现另一个星球上的生命的机会。美国宇航局正NASA发现10颗系外行星6颗比木星还大据英国太阳报2月17日报道,2022年才刚刚过去6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已经开始对遥远而神秘的世界进行探索了。自今年年初以来,NASA已经发现了10颗系外行星。系外行星是玉兔二号又有新发现,月球上找到半透明玻璃球,火星也有类似物体去年12月,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发现一个神秘小屋,引起了大家极大俄关注,最终证实是一块外形像兔子的石头。而就在最近,玉兔二号又有了新发现,它在月球背面找到数颗半透明的玻璃球,直人类第一批星际宇航员候选者不是人?看来这些才是最强的地球生物人类无不渴望飞出太阳系甚至飞出银河系进行星际探索,但在可见的未来,人体的脆弱和科技的预期进展都让大部分人心灰意冷。但科学家不能被此吓到,依然在做出各种尝试和努力,往前一步一步地走,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火山爆发不仅会破坏建筑吞噬生命,造成恐怖和灾难,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首先,火山爆发会影响气候的变化。以皮纳图博火山的爆发为例,火山爆发喷出来的研究描述了探测高频引力波的挑战和机遇江苏激光联盟导读研究描述了探测高频引力波的挑战和机遇。电磁(EM)波和引力波是唯一可以在大尺度上研究宇宙的方法。几千年来,只有前者可以被使用,在古人基于可见光接收的肉眼天文观测中,空间站为何只在400公里的高度飞,不再飞得高点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着飞入太空,遨游宇宙的梦想。因此,人们对于与航空航天有关的新闻总是显得格外的关注。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也向我们揭示了,只要努力,那些梦想都是有可能实现的。载人飞船好奇号拍摄到火星表面金灿灿的一大片,遍地都是,会是黄金矿吗?太阳系宜居带有三颗行星,分别是金星,地球和火星,虽然这三颗行星都是岩质行星,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它们的表面环境却有着巨大的差别。金星是一个炼狱星球,有着厚厚的大气层,主要成分是二氧宇宙诞生于奇点的急剧膨胀(大爆炸),那么奇点外面到底是什么?宇宙大爆炸,相信很多人都有所了解。该理论表明,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然不是如今我们通常所说的爆炸,更严谨地说是膨胀),138亿年前的奇点突然发生爆炸,然后逐步演化到恐龙的简史恐龙统治了地球大约1。74亿年,以下是我对它们历史的了解。北美平原上生活着霸王龙埃德蒙顿龙和三角龙恐龙作为一个种成功的动物群体,出现于2。4亿至2。3亿年前,并统治着世界长达1。7
NASA最具开创性的15项任务自从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研究夜空以来,人类就一直渴望探索太空。我们在过去63多年中取得的成就,需要无数人的奉献毅力和想象力。虽然许多国家已经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许多任务中提供了帮助液氢泄漏后NASA结束为ArtemisI月球火箭提供燃料的第三次测试尝试在观察到位于移动发射器底部并连接到火箭核心级的尾部服务塔脐带上的液氢泄漏后,美国宇航局(NASA)的ArtemisI团队在美国东部时间4月14日下午5点10分左右结束了湿式彩排测试燃料泄漏,美国登月火箭发射演练再中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新一代登月火箭太空发射系统14日出现燃料泄漏问题,原计划当天进行的发射彩排中断。这是太空发射系统第三次因出现故障中断发射演练。据美联社报道,工作人员当天为太空发射美国宇航局取消第三次为SLS运载火箭加注燃料4月14日,美国宇航局取消了执行阿耳忒弥斯1(Artemis1)月球任务的太空发射系统(SLS)运载火箭燃料加注的第三次尝试,这是该任务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KSC)进行的发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再出新成果科学家解析月球表面太空风化作用机制我国科学家通过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的研究发现,月球表面的太空风化作用主要受到微陨石撞击太阳风及宇宙射线的辐照等因素共同作用。科学家解析了月球表面不同矿物的太空风化作用机制,对更好认识究竟是什么原因形成的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处于大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这座世界上极为罕见的花岗岩石林的神秘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冰的杰作。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一小撮月壤在美国拍卖,成交价50万美元!为什么月壤会流落民间?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同时也是目前人类到达的最远地外星球。截至目前,只有美国通过阿波罗计划,共将12名宇航员送上月球。也只有三个国家从月球上取土返回,其中美国在1969年至19天文学家发现新型恒星爆炸近日,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甚大望远镜首次观测并确认一种新型的恒星爆炸,其强度约为新星爆发的百万分之一,暂命名为微新星。这一全新机制丰富和加深了人们对恒三维光场非线性调控理论研究取得进展近期,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曾健华团队及其合作者在三维光场的非线性调控前沿理论方面取得两项研究进展,分别以Matterwavega谁的太空,大家觉得合理吗?专家推测地球的近地面大约可容纳60000多颗卫星,而如果老美的星链计划进展顺利,那么老美独自就能占据4。2万颗卫星的份额。马斯克提出在20192024年发射约1。2万颗卫星至近地轨中国造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领先世界30年,探索宇宙奥秘变得简单图为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中国的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接收到疑似外星人的信号,引起世界轰动。FAST天眼射电望远镜是中国造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也是全球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技术领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