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医生不是救命的?大作家莫言为何反科学?文科名流的通病?

  从莫言看文科类社会名流因何反智反科学?!
  昨天我写了一篇小文《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文科生往往因何反智反科学?!》,没想到这个小众话题也有不少条友感兴趣。
  今天再补充重要的两点:
  莫言曾经是我喜欢的作家,他之获诺奖也曾令我为之点赞。但他后来的小文《过好每一天日子》 却让我大跌眼镜!
  可以说,它是社会名流反智反科学的代表之作,却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广为传播,流毒甚远。
  莫言
  在此文中,他写道:
  (1)"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它毒药。"
  (点评:特别是"没有必要用么快的速度发"明显带着节奏,后面说:动植物的生长得快就有激素和毒药,就象说土鸡蛋比养鸡厂鸡蛋有营养一样没有科学依据。)
  一家现代化农场
  (2)"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
  (点评:这明显把社会发展中的某些问题强加在科学头上,借此污名化科学)
  (3)"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
  (点评:这种反科学的极端化言论出自文学名家之口,实在令我不敢苟同: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建国前的4、50多岁(不含战争原因),到今天的77.3岁,主要就是因为医疗水平的进步,而且生了病一定要让医生去救,千万别陷入养生骗局。
  "怀疑探索者"按:看过一则采访报道,80多岁的退休教师陈志祥在陕西西安长大。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年到头吃不上肉。疫病流行的时候,一旦染上,基本没得治。"那时候缺吃少穿,更谈不上什么医疗保障,很多人三四十岁就离世了,能活到60岁,就算是高寿了。")
  中国人均预期寿命
  可以这样说:现在社会上出现的文科类名人名流反智反科学,实在是祸害无穷!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他们的价值观决定的:
  (1)追求所谓的反思与反省一一哲学上的反思本来既包含有批判性的也包括建设性的,但到了这些人的脑海中就只剩下"批判性"反思了:见到什么都要反思批判一番,反智反科学就成了必然!
  莫言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2)追求所谓的独立人格一一"独立人格"既有正面的:洁身自好、自觉自律,也有我行我素、更有自以为是地指点人生江山一一很多文化名流恰恰缺乏前者而在后者爆棚,甚至信口开河,发表一些反科学的言论也是必然了!
  美国人唐纳德·普罗西罗的著作《美国的痛点:科学否定派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值得一看。他解释了科学的程序,说明了社会日益依赖科学——不仅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且是为了发现其他方法无法发现的可验证的真相!附录:《科学与艺术的差异:文科生往往因何反智反科学?!》
  爱因斯坦谈及科学与文学艺术的区别时指出:"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如果用有意识的思维难以理解而通过直觉感受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
  哲学家指出:科学与艺术本是同卵双生,都产生于神话,后来才发展成两支:一支成为宇宙学,发展成了自然科学,另一支发展成了史诗、音乐、图画、戏剧、文学等等。
  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各走各的路,相去逾来逾远。因此造成了文科生和理科生在方法、观念上的深刻差异。
  (1)从认知过程来看:
  科学是理性的提升,保持着科学认识特有的严谨冷静、客观、真实。
  艺术则是一种情感的提升,包含了个人的人生体验,需要鲜明的个性、主观性,甚至张扬。
  (2)从价值观而言:
  科学的价值是揭示客观规律,而艺术的价值是人性和美感。
  (3)从方法论来看:
  两者把握世界的方式和追求的目的是其最大的不同:
  科学强调理性,重实验、讲推理,主要靠理智,以逻辑思维为核心。
  艺术则强调主观感受,重想象,讲美感,主要靠激情,以形象思维为主。
  科学以"理性方式"来把握世界,而艺术则用"审美方式"来把握世界。
  施一公和他的学生们
  (4)群体差异:
  科学家群体关注于实验证据与逻辑推理,而人文学家群体则强调对具体对象上的审美直觉的把握。
  法国科学家庞加莱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广义而言:科学和艺术都在追求"美",但前者是不加修饰的美,后者则是人为创造的美。
  解决生产力及物质文明靠的是科学,而人们的精神文明也离不开艺术!
  (5)为什么很多文科生会反智反科学?
  斯诺(SNOW C.P),英国物理学家、小说家,在《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中指出:
  社会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科学和人文。
  由于科学家和人文学家在教育背景、学科训练、研究对象、基本素养、他们使用的研究工具等诸多方面的差异,使得他们在关于文化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判断上经常处于相互对立的局面。
  某著名反科学人士
  特别是一些人文类学者大V,习惯了向虚而为地打嘴炮。他们轻的会对科学说三道四;重的则反工业化反智反科学,使人们对人文学者越来越反感!
  某书法家也是反科学人士
  ("怀疑探索者"按:到了20世纪末期,美国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人文学科专业的毕业生,他们与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收入的差距,达到了40%。由于双方收入差距的下降,不少人文学者感觉自己社会地位的下降,由此对科学有所不满。他们鼓吹的某些口号是,世界上不能只有科学,科学必将毁灭人类。归根到底,这其实是利益之争,文科生或者人文学者企图抢夺逐渐失去的话语权和资源分配权。见文章《为什么人文学者特别容易走上反社会、反科学之路?》,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786576092598632960/?group_id=6786576092598632960 。
  还可以参考《人文知识分子是如何输给科学家的?》,见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738159376898458119/?group_id=6738159376898458119 。
  1959年,有一个科学家,C.P.斯诺,在剑桥做了一个讲演,题目叫作"两种文化与科学革命",斯诺站在科学文化一边,对人文学者的流行态度提出质疑。
  当时所谓人文主要是指文学,在当时的大学里,文学教授很骄傲很自豪,看不起科学,觉得学科学的没什么文化,不懂莎士比亚,不会引用荷马,懂点专业,怎么算有文化呢?技术你可以到专科学校去学,而大学应该是要学文化的。
  斯诺反对这种态度,他认为,我们现在生活在科技的世界里,科学揭示了关于世界的很多新的真理,你们人文学者却连科学的基本常识都不知道,怎么算是合格的学者呢?科学和科学家在大学里应该有更高的地位。
  清华大学教授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文学者为什么总是厌恶科学?其实道理很简单:所谓科学与人文的冲突,根本原因在于科学不许胡说而人文允许胡说。人文关起门来自己胡说自然不干科学的事,而人文如果对着科学胡说,科学就不得不告诉人文:"你这是胡说"。
  王小波
  作家王小波也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上的那所大学的哲学系以科学哲学著称。众所周知,科学哲学以物理为基础,所以哲学系的教授自以为在现代物理方面有很深的修养。忽一日,有位哲学教授自己觉得有了突破性的发现——而且是在理论物理上的发现,高兴之余,发帖子请人去听他的讲座,有关各系的教授和研究生通通都在邀请之列,我也去了,听着倒是蛮振奋的,但又觉得不像是这么回事。听着听着,眼见得听众中有位物理系的教授大模大样,掏出个烟斗抽起烟来。等人家讲完,他把烟斗往凳子腿上一磕,说道:"wrong story !"(错误的故事)就扬长而去。既然谈的是物理,当然以物理教授的意见为准。只见那位哲学教授脸如猪肝色,恨不能一头钻下地去。"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人文学者都会反科学呢?社会上有诸多人文学者负面的典型,但也有正面的例子。"怀疑探索者"就曾经介绍过一位极具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历史作家——张宏杰。见文章《历史作家张宏杰:国内罕见的具有科学精神的人文学者》,链接: https://www.toutiao.com/i6759784299169317388/?group_id=6759784299169317388#p=1 。)附录:图书《美国的痛点:科学否定派如何威胁我们的未来》简介
  关于气候变化、儿童免疫接种、艾滋病病因、替代疗法、石油短缺、人口增长及科学在国家中的地位等问题的论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程度。不少人与机构不遗余力地曲解或断然否认可论证的科学现实,以图保护他们的非科学意识形态、权势及底线。唐纳德·普罗西罗解释了科学的程序,说明了社会日益依赖科学——不仅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而且是为了发现其他方法无法发现的可验证真相。他描述了整个科学界所认可的一些重要科学设想(进化、人类造成的全球变暖、免疫接种、HIV导致艾滋病,等等)如何遭到完全不科学的论点和方法的攻击。普罗西罗辩称,科学否定派给社会造成重大威胁,因为他们企图颠覆真相,并因此使科学遭到广泛漠视,增加了全球遭遇灾难的风险,增加了疾病传播造成的死亡率,而这些死亡本可以避免 。
  唐纳德·普罗西罗(Donald R. Prothero):
  从事大学地质学教育33年,现为西方大学(Occidental college)地质学教授、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地质生物学教授。
  作者:欧阳雨晴

科学家们阐明了沙雕的形成机制环境中的水蒸气会在多孔材料内部或接触表面之间自发地凝结。但由于其液层只有几个分子厚,直到现在,人们仍对这一无处不在的重要现象缺乏了解。图片来源Pixabay由诺奖得主AndreGe人类起源问题有望盖棺定论?讲讲关于人类进化丢失的过渡化石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个问题无论是从哲学上还是生物学上都困扰着不少研究者。但这次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生物学,即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不少化石证据表明,我们是他是最年轻的获奖者,在北大打开时空之门!在2021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中1988年出生的唐铭是年纪最小的一位他是北京大学地空学院的研究员在大陆地壳形成与演化这一领域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作一粒沙子,代表了什么?在唐铭老NASA将向极光活跃区发射两枚火箭以展开研究3月23日,NASA计划将两枚火箭送至地球上空100英里处,每枚火箭都将完美地冲过大自然最非凡的艺术作品之一北极光。尽管我们对这样的灯光秀有相当多的了解,但在我们的知识库中仍存在一重启探月时代?NASA展示新月球火箭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日报道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月球火箭,近期在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发射台首次亮相,并在接下来几周展开最后一轮测试,以决定何时可以执行重返月球的阿尔如果地球上的冰川全部融化,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向大气中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地球的臭氧层在不断变大,全球气温不断上升,导致全球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高温极端天气变的越来越多,1975年美国科学家布人造肉是一场食物革命,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文悠然阅读近年来,不断有声音提出地球超负荷问题。2019年11月,全球超过1。1万名科学家联合在生物科学上发出警告称,整个世界正面临气候危机,若不作出深信且持续的改变,世界将面临数加加林出征太空的第一人,却丧命于空难,原因至今未明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1934年3月9日1968年3月27日),前苏联航天员,获得过苏联英雄称号。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9时07分,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飞194亿公里后,旅行者2号反而在靠近地球?6月初会近5000万公里你可能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美国宇航局(NASA)1977年发射的两艘飞船,旅行者1号和2号,已经冲出了太阳系,驶向浩瀚无垠的星际空间,离我们越来越远,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嗯,听起来非地球上森林的面积增加1倍后会出现什么?科学家后果将很难承受前言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相比以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不论是大到宇宙的航天月球还是小到生活中交通饮食等等的这些琐碎,都有了更加方便更加人性化的改变。这些都在证明着我们人类的进步,黑洞可不是个黑窟窿!而是宇宙中最亮的天体据国外媒体报道,黑洞被认为是看不见的天体,传统观点似乎暗示了黑洞无法被察觉到,但事实并非这样,黑洞其实能够被发现,尤其是那些超大质量黑洞。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一种神秘的天体,这
杭州电动车在行驶爆燃烧伤女孩病危已筹得善款超200万现在马路上的电动自行车越来越多,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也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近日,浙江杭州的一辆电动车在马路上正常行驶的时候发生爆燃,女孩和其父亲被严重烧伤。截止目前,受伤女孩已东京奥运会5日看点乒乓女团中日对决,跳水田径有望冲金8月5日,东京奥运会将在田径皮划艇静水摔跤空手道场地自行车乒乓球跳水等项目产生27枚金牌。中国军团在乒乓球跳水和田径男子20公里竞走等项目具备冲击金牌的实力。田径男子组三级跳远决赛奥运29日看点8项17金!乒乓球冲首金,张雨霏冲金,女排生死战7月29日,东京奥运会进入第六个正式比赛日,8个大项将产生17枚金牌。在乒乓球体操游泳飞碟等项目上,中国选手有望冲击金牌。29日,乒乓球将首先进行男女单打半决赛,之后女单进行决赛,国际乒联最新排名孙颖莎反超伊藤美诚东京奥运会已经圆满落下帷幕,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取得了巨大成绩,4金3银完美收官。东京奥运会结束后,国际乒联公布了新一期的世界排名。男单胖龙蟒(樊振东马龙许昕)包揽前三,马龙在卫冕奥运梅西或在8月30日与兰斯的比赛中上演法甲首秀梅西预计将会在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2点45,巴黎圣日耳曼客场迎战兰斯的比赛中上演自己的法甲首秀。梅西在周一参加了球队的训练,这也是他在转会来到巴黎圣日耳曼之后的第三次训练,已经逐国足中国与日澳决战卡塔尔多哈不知不觉,离世预赛12强赛的第一场比赛仅剩下10多天的时间了。国足的前6轮12强赛,至少一半比赛放在多哈进行,如果11月份还回不了主场,国足将有5场比赛在多哈作战。然而,明年世界杯西班牙人客场00战平奥萨苏纳武磊表现亮眼随队重返西甲的武磊,在新赛季的首轮比赛就获得首发的机会,并且迎来他在西班牙人的第100场里程碑之战。尽管武磊没能完成破门,最终西班牙人客场与奥萨苏纳互交白卷,但是武磊在这场里程碑之武磊启程与国足汇合卡塔尔北京时间8月27日凌晨,国足锋线王牌武磊在个人社交平台晒出了一段视频,他正启程前往卡塔尔多哈,即将与国足会合,李铁率领的中国男足即将凑齐最强阵容,他们将全力冲击2022年世界杯。国国足26日或出征多哈备战十二强赛!武磊直奔卡塔尔会合为备战即将于9月初揭幕的卡塔尔世预赛亚洲区12强赛,中国男足将从8月18日开始在上海展开新一期集训。据了解,由于12强赛首轮澳大利亚队主场与中国队的比赛大概率将安排在卡塔尔多哈举行FIBA更新男篮世界排名,中国男篮排名上升北京时间8月13日,FIBA(国际篮联)更新了奥运会后的男篮实力榜,前三位次并未发生变化,美国排名第一,西班牙位居第二,澳大利亚排名第三。斯洛文尼亚飙升12位,排名第四,中国男篮排东京奥运会闭幕展望北京冬奥会8月8日晚,随着东京奥运会主火炬徐徐熄灭,当奥运会的五环会旗由东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再由巴赫交给下届奥运会东道主巴黎市市长伊达尔戈,推迟一年顶着巨大压力举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