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中国十大航天顶尖科技

  中国航天不断创造世界奇迹,中国航天在新型火箭首飞、卫星导航系统、月球与深空探测与商业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2021是中国航天的超级2021,中国航天高光时刻值得铭记。
  特别是2021年6月17日,中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将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俄罗斯航天研究院院士、火箭和空间技术领域专家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表示: 中国一直研究载人航天、太空行走及与其他航天器对接的技术,当中国载人飞行计划启动后,可以看出准备工作是非常成功的,为中国宇航员和工程师感到高兴,祝愿他们取得新的成就。他称,在太空探索过程中逐渐延长了在轨停留时间,人类走了很长一段路。现在中国航天员正在这一方向上努力。之前中国航天员在轨停留纪录是33天,现在是90天,他们未来有能力继续延长飞行时间。
  莫斯科航天俱乐部主席、俄罗斯航天研究院院士谢尔盖·茹科夫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独立载人计划的国家,中国在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希望在下一代载人空间站或载人任务中,比如在探月计划中,俄罗斯航天员和工程师能够与中国同行开展合作。他说:中国一直在研发运载火箭技术,发射事故率很低。中国正在发展卫星星座,其在轨有效寿命表现优异;中国有月球车;中国已经成为第二个成功登陆火星的国家。中国一直在进行航天专家的培训,创建从事太空探索的商业公司。因此可以毫不含糊地说,中国在太空探索和商业航天领域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下面分别介绍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超级成就如下:
  一、嫦娥五号—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嫦娥五号,是负责嫦娥三号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采样往返卫星。它将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等多个部分组成。早在 2004年,嫦娥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计划通过""绕、落、回""三步走发展战略全方位研究月球。目前已有嫦娥一号、二号、三号、四号、鹊桥号、五号T1试验器等完成任务,并且完整突破了环绕和着陆两大月球探索使命,实现了人类首次软着陆月球背后和巡视的壮举。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发射成功,挑战月球采样返回,时隔44年(1976年苏联月球24号),它将为人类再次带回月球样品。
  重要的是,嫦娥五号的任务流程高度复杂,属于无人探月的极致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总重达8.2吨,采用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联合的方式探测月球,是人类无人探月史上最复杂最重的探测器。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成功返回,最终收获了1731克样本,超过了苏联三次无人采样任务采样总重量(301克)。在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后,中国终于告别了仅有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赠送的1克月球样本的历史,并全面掌握了无人地月往返系列技术。
  值得关注的是,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五大首次技术突破:
  1.地外天体自动采样封装;
  2.地外天体起飞并精准入轨;
  3.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4.携带月球样本高速(近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5.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长征系列火箭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6月24日演讲中说: 中国探月计划从2004年1月23日立项到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历经16年完成"绕、落、回"任务,七战七捷、创多个世界第一!
  中国将会在2024年前后,嫦娥六号计划从月背南极取样返回,嫦娥七号、嫦娥八号将开展相关资源探测,2030年前后中俄计划合建国际月球科考站。
  二、北斗系统成功建成——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所谓北斗,"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2018年12月26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2019年9月——北斗系统正式向全球提供服务,在轨39颗卫星中包括21颗北斗三号卫星:有18颗运行于中圆轨道、1颗运行于地球静止轨道、2颗运行于倾斜地球同步轨道。2019年9月23日5时1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七、四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2019年11月5日凌晨1点43分——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12月16日15时22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至此,所有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
  2020年3月9日19时5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54颗导航卫星。
  2020年6月23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5颗卫星搭乘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北斗系统,历时26年研发,经历了三代系统、共计发射了59颗卫星,最终完成全部组网星座发射任务,正式建成。
  在理论上,卫星导航系统能无限量为用户提供全球覆盖、全天候、全天时的高精度定位与授时服务,可以说是事关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等十分重要领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大国必须掌握的核心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斗系统采用三种轨道。整个北斗建设过程分成了三步走策略,对应北斗一号、二号和三号系统。其中,一号主要为试验系统;二号为区域服务系统;三号为最终定型的全球服务并带有区域增强的系统。
  北斗三号系统的30颗卫星包括3颗为GEO(静止地球同步轨道)卫星,3颗为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24颗为MEO(中远地球轨道)卫星,是人类现有导航卫星系统中最独特创新的设计,能通过高轨卫星导航和短报文功能重点为亚太地区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天问一号——全球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
  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5月15号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于当天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中国探测器首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引发全球各国航天机构和舆论的高度关注与赞叹。中国专家对《环球时报》称:中国无意参与所谓的"太空竞赛",正如一句歌词所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天问一号是中国第一个行星探测器,也是中国首次进行火星探测的仪器平台,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的重量高达5吨多,是迄今为止全球所有国家行星探测器中重量最大的一个,即使美国发射了很多行星探测器都没有超出这个重量。
  天问一号探测器整体最宽处的直径4米左右,高度超过4米,个头是最大的,其上搭载了13项有效载荷,其中环绕器上有7种载荷,着陆器上有6种载荷。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同时也在与全球其他一些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比如欧洲空间局(ESA)、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奥地利研究促进署(FFG)以及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也参与其中。
  比如法国国家空间研究中心(CNES)提供了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此仪器的作用是通过激光的能量将火星表面的土壤进行灼烧,从其光谱中分析其成分;
  比如奥地利研究促进署提供了火星磁力仪,可在环绕器上分析火星磁场情况。
  比如阿根廷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提供了内乌肯深空站部分时段的通讯功能,相对于中国,阿根廷完全在地球的另一面,在中国深空观测站被地球挡住的时候,阿根廷的观测站可以正常观测并提供通讯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内乌肯深空站基本都是由中国进行投资和建设的,耗资超过3亿美元,可以为中国的探月和行星探测,等航天活动提供必要的观测和通讯功能。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称:中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了不起的成就",因为这项任务极其艰巨。报道称,在火星着陆一直是一项令人畏惧的任务,但是中国有信心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在最近的太空探索中中国显示出了极大的能力。在此之前,只有美国真正实现了在火星成功着陆,其他国家也曾进行过尝试,但其探测器要么坠毁,要么降落在火星表面后就失去了联系。
  ——全球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援引意大利科学家奥罗塞的话称,这一成功对中国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因为中国在一次任务中就完成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此前花费数十年、历经多次任务才实现的目标。
  ——美国著名的NASA在推特上转发其副局长祖布钦的推文称:"与全球科学界一样,我期待中国本次火星任务,能够为人类了解这颗红色星球作出重要贡献。"
  ——欧洲航天局及其下属的火星探测团队分别向中方表示祝贺,并祝愿中国火星探测接下来"走得更远"。
  ——俄国家航天集团公司总经理罗戈津称:"这是中国太空探索计划的巨大成功。"他认为,俄欧ExoMars火星探测器将于2022年发射,"我们确认愿为共同推动宇宙探索加强国际合作"。
  ——美国广播公司(ABC)称,中国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火星,这是中国朝着其雄心勃勃的太空目标向前迈进的最新一步。这一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壮举比登陆月球要更复杂和困难。
  ——《自然》杂志称,探测器着陆火星是迄今为止中国太空探测能力的最大考验。在火星上着陆必须由探测器自动进行。"每一步只有一次机会,行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存在任何缺陷,着陆就将失败。"
  ——《航空知识》主编王亚男表示,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是一次里程碑式事件。这是中国航天探测器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太阳系主要行星上着陆,而且中国探测器首次进入火星轨道就完成"绕、着、巡"三项工作,这样复杂的任务架构在过去是从来没有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为止,全人类共实施47次火星探测任务,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仅25次,成功率刚过50%。在火星上着陆的任务,目前共实施22次,算上这一次仅成功10次。
  俄新社5月16日称:中国此前曾将月球土壤样品带到地球。中国探索火星计划的下一步可能是将在2030年左右再次发射探测器,该探测器会将火星土壤样本送回地球。到2050年,中国科学家有望实施载人火星飞行计划,目前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中。除了登陆火星外,中国正在开始建设自己的轨道空间站。至于对火星的探测,这并不是中国太空探索的极限。据透露,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国计划将太空探测器发射到距地球约150亿千米的太阳系边缘进行科学研究。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专家的话称:"这是中国的加冕时刻。它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中国已经在星际探索能力上赶上美国,可能取代美国在太空领域的领导地位。"
  屈原曾在长诗《天问》中发出了""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和""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的旷世之问,其中""荧惑""(火星)始终是中国古人们最关心的行星之一。历时走入现代,火星不仅是人类研究行星科学和太阳系演化史的核心参照,也是人类未来走向深空的突破目标。
  中国航天正式启动了行星探测计划——""天问""。执行第一站任务的就是去往火星的天问一号。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搭乘长征五号遥四火箭,从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开启前往火星数亿千米的旅程。
  它将在这次任务中挑战在火星""绕""(环绕)、""着""(降落软着陆)、""巡""(移动巡视)三大工程目标。组合体携带13项科学仪器,计划对火星进行全方位研究,是近几十年来人类火星探测技术复杂度之最,将打破人类探测火星新纪录。
  四、高分专项建设收官—全天候、全天时、全覆盖对地观测能力
  高分专项工程,是中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简称高分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于2010年批准启动实施。"十二五"阶段,高分专项建设成绩斐然。值得一提的是,高分一号、二号、四号卫星发射升空,实现了亚米级高空间分辨率与高时间分辨率的有机结合。高分专项在网络上被称为"中国人自己的全球观测系统"。
  2018年7月31日11时,成功将高分十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019年11月28日7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是中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专项之一,主要依靠卫星系统实现全天候、全天时、全球覆盖的对地观测能力。
  高分一号卫星2020年12月6日,中国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从2013年4月26日发射高分一号至今,中国在7年内发射了十四个系列、二十余颗卫星组成高分卫星网络,其分别分布在地球静止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
  中国科学家历时七年,在高分卫星专项系统建设上成功收官,它们几乎覆盖了航天领域所有对地观测方式,比如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为我国长期稳定地获得高分辨率全球遥感信息提供重要保障,战略意义十分明显。
  高分卫星专项由天基观测系统、临近空间观测系统、航空观测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等组成。 国防科技工业局将进一步加强高分一号、二号卫星,以及其他民用遥感卫星观测的统筹协调工作,加强数据区域应用推广,加大成果转化、技术扶持等工作力度;加强对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商业化增值服务,加速推进我国空间信息产业发展 。
  五、长征五号B火箭——中国近地轨道 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长征运载火箭是航天事业的基石,决定了国家航天发展的能力之上限,尤其长征五号是中国十分强大的重型任务运载火箭。它将长征火箭家族近地轨道运力上限从8吨级提到25吨以上,能将东方红五号平台这类大型载荷发射到高轨,能执行大型月球探测和火星探测任务等,并且是一个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大型运载火箭平台。
  中国最重要的航天工程之一,载人航天起步于1992年,2021年将迎来最为关键的时刻——全面建造天宫空间站。因此,长征五号要专门定制一个型号,负责实施近地轨道20-25吨级重载任务,这就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相较于长征五号,它采取一级半的""矮胖紧实""布局,采用更大的整流罩,重点服务于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和实验舱。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为2021年全面开启天宫空间站建设创造了条件。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又称"大火箭""胖五" ,是中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要 ,且弥补中外差距、在2006年立项研制的一次性大型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 ,它是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长征五号系列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 ,设计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思想 。系列由二级半构型的基本型长征五号运载火箭(CZ-5)、不加第二级的一级半构型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CZ-5B)以及添加上面级的长征五号/远征二号运载火箭(CZ-5/YZ-2)组成,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将分别达到14吨级、25吨级 。中国未来天宫空间站、北斗导航系统的建设,探月三期工程及其它深空探测的实施都将使用该火箭系列。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由此成为中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
  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其中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E、长征三号、长征四号甲5个型号已退役;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长征二号F、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长征三号丙、长征四号乙、长征四号丙、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和长征十一号12个型号在役。另有长征五号乙、长征六号甲、长征七号甲、长征八号、长征十一号5个型号在研,长征九号1个型号论证中。
  长征火箭具备发射低、中、高不同地球轨道不同类型卫星及载人飞船的能力,并具备无人深空探测能力。 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达到14吨, 太阳同步轨道(SSO)运载能力达到1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14吨。截至2019年3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300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33%。
  六、新载人飞船—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
  新华社北京2021年6月18日电:6月17日,3名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飞天,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驻人员,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多国航天机构对此表示祝贺。
  神舟十二号,简称"神十二",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二艘飞船,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2021年4月,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船箭分批安全运抵酒泉卫星发射中心。6月报道,根据规划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3名航天员将成为 "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并在轨驻留3个月,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6月15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1年6月17日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公司17日在其官网发文说:"我们祝贺中国同行成功发射飞赴天和核心舱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中国坚定地迈出新步伐,俄罗斯与中国将在长期开发太空领域成为可信赖的伙伴。"
  ——欧洲航天局17日在社交媒体发帖:"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把3名航天员送上天和核心舱,祝贺中国国家航天局!"
  ——美国航天局局长比尔·纳尔逊17日在美航天局官网发表声明说:"祝贺中国成功发射(载人飞船),把宇航员送上了他们的空间站!我期待着接下来的科学发现。"
  ——巴西航天局发表声明说:"巴西航天局就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向中国国家航天局表示祝贺。我们祝愿中国在这项充满挑战的航天任务中一切顺利。"
  ——阿根廷国家空间活动委员会控股的航天工程企业VENG航天事业部负责人巴勃罗·霍拉尔17日对记者说,中国再次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是全球瞩目的成就。神舟十二号飞船的各项功能较此前的系列飞船有了长足进步,并且首次承担空间站往返载人运输任务,这与中国科研发展成就密不可分。
  神舟飞船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功勋飞船,采用三舱式(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构型。中国航天人通过11次任务成功掌握了载人航天的各项核心技术。
  2020年5月5日,新载人飞船试验船随着长征五号B火箭成功首飞。它采用最新的两舱式(推进舱、返回舱)布局,效率更高,技术更先进,容量更大、最多能搭载7名航天员、拥有较强载货能力,在太空中使用寿命更长。
  特别是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可以通过更换隔热模块实现多次低成本重复使用。群伞气囊缓冲设计,也使得回收过程舒适性和安全性大幅提升。为适应不同任务需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了大、小两个版本。
  飞船整体隔热能力大幅提升,完全可以适应包括载人登月在内的载人深空探测计划。这些优势远远超过了神舟飞船的核心指标,也使得新载人飞船成为目前世界最先进的新一代载人飞船之一。
  七、长征八号火箭—中国首个实现火箭一级回收技术的火箭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工程于2017年由中国国家航天局批复研制立项并组织实施,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运载火箭系统。火箭采用芯级捆绑2枚助推器构型,全长约50.3米,起飞质量约356吨,起飞推力约480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小于4.5吨。
  长征八号火箭是中国首个研制中未开展全箭模态试验的中大型火箭,采用虚实结合的模态分析技术。长征八号火箭的研制探索,可为后续其它大型、重型火箭的模态综合技术奠定基础,大幅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费用。
  中国长征火箭家族目前处在从传统的二/三/四系列火箭逐渐更新为五/六/七/八/十一等的过程中,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是在太阳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的运输能力和性价比较低:一个方面,主要负责的长征二/四很难实现中型以上(3吨)载荷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需要大幅改进(2020年首次通过改型突破了这种轨道)且未来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用重载的长征五/七等发射成本过高,也需要改型。
  事实上,全球同行已经开始布局使用火箭回收等技术进一步降低成本,并且计划占领商业发射市场份额。这两种轨道事关核心的遥感、资源、气象、科研、低轨通信等卫星类型,任务众多业务量大,我国急需对应火箭来弥补这些空白。
  比如2020年12 月 22 日,长征八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它主要依托长征七号和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技术,取长补短,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用更加环保高效的液氧液氢和液氧煤油推进剂组合,定位于中型载荷发射。尤其在运力方面,重点针对这两种轨道实现不低于4.5吨的发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长征八号将在未来逐渐验证火箭可回收技术,并通过高可靠性、通用化、准备周期短、发射频率高等设计,集中于高性价比的商业载荷发射任务,是长征火箭家族图谱的重要支撑力量。
  八、长征十一号火箭——中国首次实现一箭九星之壮举
  中国长征系列火箭主要依托于各类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液氧液氢、液氧煤油等纯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应用还有待开发。由于储存时间长、准备周期极短,固体推进剂火箭主要在特殊情况时做应急使用。
  若从发射场的角度,海上发射无火箭残骸落区问题、可移动、可靠近赤道,能最大限度利用地球自转惯性,是各大国都会储备的重要火箭发射技术。
  纯固体推进剂的长征十一号火箭填补了上述空白。乍一看它是个""小不点"",火箭长21米、直径2米、重58吨,运力在0.5-0.7吨级别(太阳同步/低轨轨道),因此,它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
  长征十一号火箭的绝活在于能以很低成本执行小型载荷的一箭多星任务,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种陆地固定发射场、移动发射场和海上发射场等环境。在2020年,长征十一号在酒泉、西昌、黄海(移动平台)均进行了发射,其中依托海上平台为第二次发射,实现了一箭九星的壮举。目前,长征十一号火箭共计发射十一次,成功了十一次,令人赞叹。
  九、嫦娥探月工程—世界上唯一着陆月球背后的着陆器和巡视器
  中国在2004年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重返月球,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中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将是我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
  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探月是我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又叫做嫦娥工程。国务院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后,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将工程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主要用于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而根据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 并计划在月球建立研究基地。
  嫦娥系列月球任务,不仅以非常浪漫的""嫦娥""(轨道器和着陆器)、""玉兔""(巡视器)、""鹊桥""(嫦娥四号中继星)和""广寒宫""(嫦娥三号着陆地)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而著名,还以它们不断实现的新纪录而广受全球科技界重点关注。
  其中,嫦娥三号在2013年着陆月球,至今保持一定程度的工作状态。2019年初,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着陆月球背面,一直正常工作至今,完成了超过25个月球日夜(月球的一天约为地球上的28天)的工作。不仅如此,它们还是人类唯一着陆月球背后的着陆器和巡视器。玉兔二号行驶距离超过600米,服务于它们的中继卫星——鹊桥号也一直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发射的嫦娥五号任务轨道器,在完成运送返回器和月球样本到地球附近的任务后,又利用剩余推进剂,继续前往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点。
  嫦娥探月工程,获得了人类航天众多新纪录,并且这些记录每天都在更新。2020年的嫦娥探月,是人类航天近些年载入史册的亮点之一。
  十、商业航天快速崛起——中国首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在进入21世纪后,商业航天开始快速崛起,并且成为60多年人类航天事业高速发展中的一大重要亮点,特别以Space X和蓝色起源为代表的新秀甚至成为搅动整个航天事业的""超级鲶鱼""。中国是当之无愧的航天大国,同时孕育出了一批优秀的商业航天企业。
  2020年是中国商业航天不断突破的一年。比如星际荣耀、蓝箭航天、星河动力、九天微星等企业获得了数亿乃至十余亿人民币的巨额融资,不断突破纪录。
  特别在业务领域,星河动力""谷神星一号""卫星首飞成功,且进入太阳同步轨道,长光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星座进展迅速,银河航天5G通信低轨卫星成功测试,天仪研究院等进入民用SAR卫星领域。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0月7日12时13分,中国航天事业迎来历史性时刻,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系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航天遥感应用领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尤其在发展潜力方面,星际荣耀、蓝箭航天等公司在不断突破液氧甲烷火箭可复用发动机的试车进展,将于2021年首次发射液体推进剂火箭,是中国商业航天的重大进展。星际荣耀成立于2016年10月,总部位于北京。曾计划为全球小卫星市场提供运载火箭发射服务解决方案,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民营火箭公司。此前,星际荣耀已经完成了两次亚轨道火箭的发射,为本次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入轨发射进行支撑。星际荣耀曾经在2019中国国际大数据融合创新·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获得第一名,成为首个在人工智能全球大赛中进入决赛并夺得冠军的航天企业。星际荣耀曾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年"50 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
  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是从事火箭研制和运营的民营企业,国际宇航联合会(IAF)会员、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致力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 2020年12月,蓝箭航天的液氧甲烷火箭"可回收"神器——针栓式喷注器试车成功。意味着火箭发射从有去无回升级成可重复使用,火箭发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商业航天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美国航天70多年的发展,不但形成了发展商业航天完备的产业链,还培养了发展商业航天的人才技术储备
  从1962年颁布了《国家通信卫星法》开始,到2015年来颁布的《鼓励私营航空航天竞争力与创业法》,美国商业航天今天的蓬勃发展,是半个多世纪不断发展的结果。因此 ,中国的商业航天潜力巨大,大有可为,未来势必有行业爆发的一天。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秘书长曾经表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总计在轨运行卫星约350颗,2019年发射约80颗,其中微小卫星发射占比高达67.5%,商业卫星公司参与的卫星比重稳步增长。他保守估计,未来5年至10年中国的商业小卫星发射需求大于4000颗,商业卫星制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2021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天宫空间站将全面开建、长征火箭家族将继续扩容(长六甲等)、数型民营火箭和卫星也将有新突破,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航天超级2021。

行测复习技巧资料分析解读职测中的比重变化资料分析是职测中常见的题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就是资料分析里一个知识点如何判断比重变化。判断比重的变化常用方法就是根据题目找到部分增长率和整体增长率。直接比较两者大小即可。判定政审会被刷掉吗?你的疑问我来解答纵观事考之路,其轨迹大概是这样的现在2021江苏事业单位统考已经进行到体检政审阶段了,经过了竞争力度最大的笔试面试考验,大家终于要看到了光明的未来了当然政审环节也不能轻易放松,不信行测复习技巧数量关系实用的3招解题方法行测考试中,最费时费力的题目当属数量关系,而且经常有小伙伴们反映这类题需要消耗不少时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今天中公教育分享给大家3个实战方法,让你在考场上1分钟内快速解决数量题,不知考研考编还是打工?暑假即将到来,吹着空调,躺在床上,没过一会就被麻麻敲开房门问我怎么还不学习规划自己的暑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些准大四毕业生也要好好规划自己的人生。01hr选择考考编的同学,主要抱117人!全部入编!宿迁市泗洪县事业单位招聘为及时补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优化人员结构,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相关规定,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17名(正式事业编制)。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招聘面试技巧现场模拟题目如何才能与众不同各位同学,我们在四川事业单位考试题目中常常出现一种题型现场模拟题。这类题目大家是否都会有一种感觉,题目答起来很简单,但是每次答完过后总感觉和其他同学答得差不多,拉不开差距?那怎样才2021江苏事业单位招聘公基备考资料法律知识居住权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2021江苏事业单位招聘公基备考资料法律知识居住权,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2021江苏事业单位招聘公基备考资料政治知识马哲的前世今生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2021江苏事业单位招聘公基备考资料政治知识马哲的前世今生,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马哲,学名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信大部分同学对它都不陌生2021江苏事业单位面试技巧备考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导读中公事业单位为大家带来2021江苏事业单位面试技巧备考时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随着当前面试考试愈发测查考生综合能力的新形势下,面试考生该如数量关系巧解多者合作问题行测数量关系中工程问题是类常考题型,对于工程问题有类特殊的考点叫做多者合作,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工程问题是类比较简单的题型,但还是有学生在方法上陷入困境,那么怎样能够方便快速的解决此79人!往届大量有岗!部分学历要求低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需要,宜兴市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79名。岗位表点击大图查看报名程序1。报名网址宜兴人才网,报名专栏窗口将于报名当日开启
美FAA推迟发放许可证SpaceX星际飞船首次太空之旅再次延期据CNET报道,要想让SpaceX公司的星际飞船获得进入太空的绿灯,至少还要等两个月。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本周表示,在向SpaceX发放星际飞船首次轨道飞行的发射许可证之前日本实验室中发现大磁石磁场江苏激光联盟导读日本大阪大学最新研究,在实验室中实现大磁石磁场。最近,大阪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三维粒子模拟,成功地证明了巨磁级磁场的产生。MT磁场的强度是地磁距地42光年,超大型超级地球被发现,科学家却担忧不已科学家预言,未来人类会面临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生存危机,能源枯竭生存空间减小自然环境恶化都将成为毁灭人类的可能因素。终有一天,地球会变得无法再居住,人类会离开这个摇篮。但是,离开了地球2021年科技民生大讲堂第3讲把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总共分几步?第3讲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总共分几步?主讲人李春来国家天文台副台长,月球与深空探测研究部主任,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一期二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探月工程地球真的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吗?科幻网12月29日讯(王子钰)地球是我们赖以为生的家园,但你知道在太阳系乃至银河系当中,地球处在一个什么样地位呢?我们都知道在太阳系当中,有八大行星。月球做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可章鱼可能并非地球本地鱼?科学家研究后认为章鱼应该来自外星章鱼是一种海洋当中十分常见的生物,通过烹烤煎炸等方式食用它的人们或许没有亲眼见过活章鱼,但是对它的味道和口感却印象深刻。不过,章鱼奇怪的模样也使得它成为不少人的心理阴影。比如说克苏基础科学有多烧钱?科学家动辄上百亿元,而且不一定有成果我们对科学的探索离不开数据的支持,而想要获得数据就得用特定的设备才行,天文学需要望远镜,高能物理需要对撞机。21世纪的今天,科学尤其是基础科学,已经不再是牛顿时代依靠简陋装置就能推科学家在银河系发现超70颗漂浮的行星12月29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天文学家们在银河系的一个附近区域发现了超70颗新的自由漂浮的行星。这是单一群体中发现的此类行星的最大样本,它几乎是整个天空中已知数量的两倍,这些行星研究发现电场调控磁流体可创造复杂的可控耗散模式阿尔托大学的研究人员表明,纳米粒子悬浮液可以作为一个简单的模型来研究更复杂的非平衡系统(如活细胞)中的图案和结构的形成。这个新系统不仅将成为研究模式化过程的宝贵工具,而且还具有广泛四个著名的美丽星云大图欣赏Eagle,OmegaNebula,Trifid和Lagoon这四个星云以其令人惊叹的美丽而闻名鹰状星云(包含创世之柱),欧米茄星云,三叶星云,以及泻湖星云。在20世纪50年代,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对这些星云中的一些恒星进行了粗略的距离测量,并能研究人员首次探测到系外行星磁场12月16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期刊的一份研究,第一次探测到一颗系外行星上的磁场,并发现这颗行星上磁场与其大气化学成分的关系与现有的行星发展理论不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