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健澜科技发布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腾讯集团发展研究办公室协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月20日在京揭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陈建峰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分别宣读2020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学报社社长赵彦介绍了评选情况,腾讯集团副总裁陈发奋代表协办方致辞。
  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科学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
  人乳腺癌细胞。图源/CECIL H. FOX
  2月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宣布,一个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覆盖面最广泛的癌症全基因组分析,这有助于加深研究人员对癌症的认识,为开发出更高效的治疗方案铺平道路。
  这个被称为"泛癌症计划"的项目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旨在研究可导致癌症的变异基因,绘制出这些基因的全图谱,团队分析了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为癌症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基因数据。
  相关成果在当天以20多篇系列报告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及子刊上。
  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
  在这些90微米的液滴中,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图源/T. MILLER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5月8日在《科学》上发文,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达到普通植物的10倍。
  这种新的光合作用将为转基因作物打开新大门,创造出比现有品种生长速度更快的新品种。在世界人口激增的背景下,这对农业发展是一个福音。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
  蓝色为计算机预测的蛋白质结构,绿色为实验验证结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
  生物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深度学习程序AlphaFold能够精确预测其三维形状。
  长久以来,人们需要借助实验确定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现在,人工智能也有能力给出精确预测的计算方法,可能只要几天甚至半个小时。
  11月30日,在蛋白质预测结构挑战赛CASP上,AlphaFold程序在百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将深度学习与张力控制算法结合,并应用于结构和遗传数据,该深度学习网络利用目前已知的17万种解析完毕的蛋白质进行了训练。
  DeepMind有关研发团队表示,还将继续对AlphaFold展开训练,以便更好地解析更复杂的蛋白质结构。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一种新的催化剂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甲烷的希望。图源/MEHMETCAN
  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仿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化学燃料。现在,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这一方法是迄今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
  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如获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了这种新型催化剂,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光驱动催化剂,其效率和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在2010年遭受严重脊髓损伤后,伊恩·伯克哈特在他的运动皮层植入了微型芯片,将大脑电信号转到电脑上控制手臂,使其能够再次抓住和感觉物体。图源/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4月23日,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文,他们成功利用脑—机接口(BCI)系统帮一位瘫痪患者恢复了手部触觉。
  这项技术能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并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从而极大地优化受试者的运动功能。
  BCI系统在改进后成为首个同时恢复运动与触觉功能的系统,不仅能让受试者仅靠触觉就能感知到物体,还能够感知握持或捡拾物体时所需的压力。
  科研人员绘出迄今最大三维宇宙结构图
  右图中2D星系经过距离测量确定后,放置入3D星图中(左)图源/Imag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0日报道,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国际斯隆数字巡天调查(SDSS)项目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3D)结构图。
  绘出该图的是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项目,它是世界最大星系巡天项目"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一部分。最新成果建立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的数百名科研人员超过20年合作的基础上,由eBOSS项目耗费数年完成。
  目前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通过理论分析和天文观测,科研人员此前对宇宙的远古历史和最近的膨胀史都有相当了解,但中间却存在一个约110亿年的认知缺口。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新成果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是宇宙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美研究人员在超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
  一种氢、硫和碳的化合物被压在两颗钻石之间,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图源/ADAM FENSTER
  10月16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在超高压下的一种氢化物材料中观察到室温超导现象,这一新突破让研究人员朝着创造出具有极优效率的电力系统迈进了一步。近年来超导研究的进展已表明,富氢材料在高压下可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23摄氏度左右。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将可实现零电阻的温度提高到了15摄氏度,这个效果在2670亿帕斯卡压力下的一个光化学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氢系统中被观察到,这个压力约是典型胎压的100万倍,并且达到了实验中实现的最高压力值。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人类视网膜。CRISPR疗法首次被直接用于人体,以治疗一名遗传性失明患者。
  一名遗传失明症患者成为接受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人体试验的第一人。据3月初英国《自然》网站报道,科学家首次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遗传性眼病——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
  LCA10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方法。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之称,在最新试验中,这种基因编辑系统的组件将被编码于病毒基因组中,然后直接注入患者眼睛的近光感受器细胞内。
  这项最新实验名为"光明"(BRILLIANCE),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专家马克·彭勒斯与美国Editas Medicine公司等携手开展,他们表示,此试验旨在测试该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导致LCA10的基因突变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引力波探测器发现迄今最强黑洞合并事件
  黑洞碰撞概念图。图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天文学家未曾想到的惊人发现——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此次黑洞合并最早被发现于2019年5月21日,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合并事件被命名为GW190521。
  这是上述引力波探测器今年第二次探测到非常规的黑洞合并事件。此次合并事件中,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85倍和66倍,合并后形成的新黑洞质量接近150个太阳。
  冷冻电镜技术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碍
  冷冻电镜揭示了去铁铁蛋白的原子细节。图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绘制出蛋白质最微小的部分,科学家通常需要使数百万个单个蛋白质分子排列成晶体,然后用X射线晶体学分析它们;或者快速冷冻蛋白质的副本,然后用电子轰击它们,这是一种低分辨率的方法,叫做冷冻电镜技术。
  在电子束技术、探测器和软件进一步的帮助下,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组研究人员将分辨率缩小到1.25埃或更小,这已经足以计算出单个原子的位置。
  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科学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
  人乳腺癌细胞。图源/CECIL H. FOX
  2月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宣布,一个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覆盖面最广泛的癌症全基因组分析,这有助于加深研究人员对癌症的认识,为开发出更高效的治疗方案铺平道路。
  这个被称为"泛癌症计划"的项目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旨在研究可导致癌症的变异基因,绘制出这些基因的全图谱,团队分析了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为癌症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基因数据。
  相关成果在当天以20多篇系列报告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及子刊上。
  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
  在这些90微米的液滴中,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图源/T. MILLER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5月8日在《科学》上发文,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达到普通植物的10倍。
  这种新的光合作用将为转基因作物打开新大门,创造出比现有品种生长速度更快的新品种。在世界人口激增的背景下,这对农业发展是一个福音。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
  蓝色为计算机预测的蛋白质结构,绿色为实验验证结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
  生物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深度学习程序AlphaFold能够精确预测其三维形状。
  长久以来,人们需要借助实验确定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现在,人工智能也有能力给出精确预测的计算方法,可能只要几天甚至半个小时。
  11月30日,在蛋白质预测结构挑战赛CASP上,AlphaFold程序在百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将深度学习与张力控制算法结合,并应用于结构和遗传数据,该深度学习网络利用目前已知的17万种解析完毕的蛋白质进行了训练。
  DeepMind有关研发团队表示,还将继续对AlphaFold展开训练,以便更好地解析更复杂的蛋白质结构。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一种新的催化剂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甲烷的希望。图源/MEHMETCAN
  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仿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化学燃料。现在,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这一方法是迄今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
  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如获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了这种新型催化剂,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光驱动催化剂,其效率和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在2010年遭受严重脊髓损伤后,伊恩·伯克哈特在他的运动皮层植入了微型芯片,将大脑电信号转到电脑上控制手臂,使其能够再次抓住和感觉物体。图源/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4月23日,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文,他们成功利用脑—机接口(BCI)系统帮一位瘫痪患者恢复了手部触觉。
  这项技术能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并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从而极大地优化受试者的运动功能。
  BCI系统在改进后成为首个同时恢复运动与触觉功能的系统,不仅能让受试者仅靠触觉就能感知到物体,还能够感知握持或捡拾物体时所需的压力。
  科研人员绘出迄今最大三维宇宙结构图
  右图中2D星系经过距离测量确定后,放置入3D星图中(左)图源/Imag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0日报道,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国际斯隆数字巡天调查(SDSS)项目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3D)结构图。
  绘出该图的是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项目,它是世界最大星系巡天项目"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一部分。最新成果建立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的数百名科研人员超过20年合作的基础上,由eBOSS项目耗费数年完成。
  目前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通过理论分析和天文观测,科研人员此前对宇宙的远古历史和最近的膨胀史都有相当了解,但中间却存在一个约110亿年的认知缺口。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新成果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是宇宙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美研究人员在超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
  一种氢、硫和碳的化合物被压在两颗钻石之间,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图源/ADAM FENSTER
  10月16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在超高压下的一种氢化物材料中观察到室温超导现象,这一新突破让研究人员朝着创造出具有极优效率的电力系统迈进了一步。近年来超导研究的进展已表明,富氢材料在高压下可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23摄氏度左右。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将可实现零电阻的温度提高到了15摄氏度,这个效果在2670亿帕斯卡压力下的一个光化学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氢系统中被观察到,这个压力约是典型胎压的100万倍,并且达到了实验中实现的最高压力值。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人类视网膜。CRISPR疗法首次被直接用于人体,以治疗一名遗传性失明患者。
  一名遗传失明症患者成为接受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人体试验的第一人。据3月初英国《自然》网站报道,科学家首次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遗传性眼病——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
  LCA10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方法。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之称,在最新试验中,这种基因编辑系统的组件将被编码于病毒基因组中,然后直接注入患者眼睛的近光感受器细胞内。
  这项最新实验名为"光明"(BRILLIANCE),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专家马克·彭勒斯与美国Editas Medicine公司等携手开展,他们表示,此试验旨在测试该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导致LCA10的基因突变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引力波探测器发现迄今最强黑洞合并事件
  黑洞碰撞概念图。图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天文学家未曾想到的惊人发现——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此次黑洞合并最早被发现于2019年5月21日,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合并事件被命名为GW190521。
  这是上述引力波探测器今年第二次探测到非常规的黑洞合并事件。此次合并事件中,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85倍和66倍,合并后形成的新黑洞质量接近150个太阳。
  冷冻电镜技术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碍
  冷冻电镜揭示了去铁铁蛋白的原子细节。图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绘制出蛋白质最微小的部分,科学家通常需要使数百万个单个蛋白质分子排列成晶体,然后用X射线晶体学分析它们;或者快速冷冻蛋白质的副本,然后用电子轰击它们,这是一种低分辨率的方法,叫做冷冻电镜技术。
  在电子束技术、探测器和软件进一步的帮助下,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组研究人员将分辨率缩小到1.25埃或更小,这已经足以计算出单个原子的位置。
  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科学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
  人乳腺癌细胞。图源/CECIL H. FOX
  2月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宣布,一个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覆盖面最广泛的癌症全基因组分析,这有助于加深研究人员对癌症的认识,为开发出更高效的治疗方案铺平道路。
  这个被称为"泛癌症计划"的项目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旨在研究可导致癌症的变异基因,绘制出这些基因的全图谱,团队分析了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为癌症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基因数据。
  相关成果在当天以20多篇系列报告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及子刊上。
  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
  在这些90微米的液滴中,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图源/T. MILLER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5月8日在《科学》上发文,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达到普通植物的10倍。
  这种新的光合作用将为转基因作物打开新大门,创造出比现有品种生长速度更快的新品种。在世界人口激增的背景下,这对农业发展是一个福音。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
  蓝色为计算机预测的蛋白质结构,绿色为实验验证结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
  生物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深度学习程序AlphaFold能够精确预测其三维形状。
  长久以来,人们需要借助实验确定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现在,人工智能也有能力给出精确预测的计算方法,可能只要几天甚至半个小时。
  11月30日,在蛋白质预测结构挑战赛CASP上,AlphaFold程序在百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将深度学习与张力控制算法结合,并应用于结构和遗传数据,该深度学习网络利用目前已知的17万种解析完毕的蛋白质进行了训练。
  DeepMind有关研发团队表示,还将继续对AlphaFold展开训练,以便更好地解析更复杂的蛋白质结构。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一种新的催化剂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甲烷的希望。图源/MEHMETCAN
  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仿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化学燃料。现在,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这一方法是迄今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
  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如获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了这种新型催化剂,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光驱动催化剂,其效率和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在2010年遭受严重脊髓损伤后,伊恩·伯克哈特在他的运动皮层植入了微型芯片,将大脑电信号转到电脑上控制手臂,使其能够再次抓住和感觉物体。图源/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4月23日,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文,他们成功利用脑—机接口(BCI)系统帮一位瘫痪患者恢复了手部触觉。
  这项技术能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并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从而极大地优化受试者的运动功能。
  BCI系统在改进后成为首个同时恢复运动与触觉功能的系统,不仅能让受试者仅靠触觉就能感知到物体,还能够感知握持或捡拾物体时所需的压力。
  科研人员绘出迄今最大三维宇宙结构图
  右图中2D星系经过距离测量确定后,放置入3D星图中(左)图源/Imag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0日报道,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国际斯隆数字巡天调查(SDSS)项目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3D)结构图。
  绘出该图的是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项目,它是世界最大星系巡天项目"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一部分。最新成果建立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的数百名科研人员超过20年合作的基础上,由eBOSS项目耗费数年完成。
  目前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通过理论分析和天文观测,科研人员此前对宇宙的远古历史和最近的膨胀史都有相当了解,但中间却存在一个约110亿年的认知缺口。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新成果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是宇宙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美研究人员在超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
  一种氢、硫和碳的化合物被压在两颗钻石之间,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图源/ADAM FENSTER
  10月16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在超高压下的一种氢化物材料中观察到室温超导现象,这一新突破让研究人员朝着创造出具有极优效率的电力系统迈进了一步。近年来超导研究的进展已表明,富氢材料在高压下可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23摄氏度左右。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将可实现零电阻的温度提高到了15摄氏度,这个效果在2670亿帕斯卡压力下的一个光化学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氢系统中被观察到,这个压力约是典型胎压的100万倍,并且达到了实验中实现的最高压力值。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人类视网膜。CRISPR疗法首次被直接用于人体,以治疗一名遗传性失明患者。
  一名遗传失明症患者成为接受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人体试验的第一人。据3月初英国《自然》网站报道,科学家首次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遗传性眼病——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
  LCA10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方法。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之称,在最新试验中,这种基因编辑系统的组件将被编码于病毒基因组中,然后直接注入患者眼睛的近光感受器细胞内。
  这项最新实验名为"光明"(BRILLIANCE),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专家马克·彭勒斯与美国Editas Medicine公司等携手开展,他们表示,此试验旨在测试该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导致LCA10的基因突变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引力波探测器发现迄今最强黑洞合并事件
  黑洞碰撞概念图。图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天文学家未曾想到的惊人发现——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此次黑洞合并最早被发现于2019年5月21日,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合并事件被命名为GW190521。
  这是上述引力波探测器今年第二次探测到非常规的黑洞合并事件。此次合并事件中,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85倍和66倍,合并后形成的新黑洞质量接近150个太阳。
  冷冻电镜技术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碍
  冷冻电镜揭示了去铁铁蛋白的原子细节。图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绘制出蛋白质最微小的部分,科学家通常需要使数百万个单个蛋白质分子排列成晶体,然后用X射线晶体学分析它们;或者快速冷冻蛋白质的副本,然后用电子轰击它们,这是一种低分辨率的方法,叫做冷冻电镜技术。
  在电子束技术、探测器和软件进一步的帮助下,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组研究人员将分辨率缩小到1.25埃或更小,这已经足以计算出单个原子的位置。
  。
  2020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1 科学界完成迄今最全面癌症基因组分析
  人乳腺癌细胞。图源/CECIL H. FOX
  2月5日,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宣布,一个国际团队完成了迄今覆盖面最广泛的癌症全基因组分析,这有助于加深研究人员对癌症的认识,为开发出更高效的治疗方案铺平道路。
  这个被称为"泛癌症计划"的项目由来自37个国家的1300多名科学家合作开展,旨在研究可导致癌症的变异基因,绘制出这些基因的全图谱,团队分析了38种不同类型肿瘤的2658个全基因组,为癌症研究获取了丰富的基因数据。
  相关成果在当天以20多篇系列报告的形式发表在《自然》杂志及子刊上。
  2 人造叶绿体研制成功
  在这些90微米的液滴中,叶绿体中的类囊体利用阳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化合物。图源/T. MILLER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陆地微生物研究所和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人员5月8日在《科学》上发文,他们通过将菠菜的"捕光器"与9种不同生物体的酶结合起来,制造了人造叶绿体。这种叶绿体可在细胞外工作、收集阳光,并利用由此产生的能量将二氧化碳转化成富含能量的分子。
  研究人员希望他们制造的加强版光合作用系统,最终能将二氧化碳直接转化成有用的化学物质,或者使转基因植物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达到普通植物的10倍。
  这种新的光合作用将为转基因作物打开新大门,创造出比现有品种生长速度更快的新品种。在世界人口激增的背景下,这对农业发展是一个福音。
  3 人工智能首次成功解析蛋白质结构
  蓝色为计算机预测的蛋白质结构,绿色为实验验证结果,二者相似度非常高。
  生物学界最大的挑战之一——蛋白质三维结构解析如今有望被破解。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开发的深度学习程序AlphaFold能够精确预测其三维形状。
  长久以来,人们需要借助实验确定完整的蛋白质结构,这些方法往往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而现在,人工智能也有能力给出精确预测的计算方法,可能只要几天甚至半个小时。
  11月30日,在蛋白质预测结构挑战赛CASP上,AlphaFold程序在百余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将深度学习与张力控制算法结合,并应用于结构和遗传数据,该深度学习网络利用目前已知的17万种解析完毕的蛋白质进行了训练。
  DeepMind有关研发团队表示,还将继续对AlphaFold展开训练,以便更好地解析更复杂的蛋白质结构。
  4 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变为甲烷
  一种新的催化剂增加了利用可再生能源产生甲烷的希望。图源/MEHMETCAN
  研究人员一直试图模仿光合作用,利用太阳的能量制造化学燃料。现在,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型铜-铁基催化剂,可借助光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这一方法是迄今最接近人造光合作用的方法。
  研究人员称,新催化剂如获进一步改良,将降低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依赖。1月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了这种新型催化剂,作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光驱动催化剂,其效率和产量是有史以来最高的。
  5 脑-机接口技术助瘫痪男子重获触觉
  在2010年遭受严重脊髓损伤后,伊恩·伯克哈特在他的运动皮层植入了微型芯片,将大脑电信号转到电脑上控制手臂,使其能够再次抓住和感觉物体。图源/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4月23日,美国巴泰尔科研中心和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团队在《细胞》上发文,他们成功利用脑—机接口(BCI)系统帮一位瘫痪患者恢复了手部触觉。
  这项技术能捕捉到人所无法感知的微弱神经信号,并通过发回受试者大脑的人工感觉反馈来增强这些信号,从而极大地优化受试者的运动功能。
  BCI系统在改进后成为首个同时恢复运动与触觉功能的系统,不仅能让受试者仅靠触觉就能感知到物体,还能够感知握持或捡拾物体时所需的压力。
  6 科研人员绘出迄今最大三维宇宙结构图
  右图中2D星系经过距离测量确定后,放置入3D星图中(左)图源/Image: 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7月20日报道,在对400多万个星系和蕴含巨大能量的超亮类星体进行分析后,国际斯隆数字巡天调查(SDSS)项目发布了迄今最大的宇宙三维(3D)结构图。
  绘出该图的是多国科研人员组成的"扩展重子振荡光谱巡天(eBOSS)"项目,它是世界最大星系巡天项目"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一部分。最新成果建立在世界各地数十家机构的数百名科研人员超过20年合作的基础上,由eBOSS项目耗费数年完成。
  目前理论认为宇宙产生于约138亿年前的大爆炸。通过理论分析和天文观测,科研人员此前对宇宙的远古历史和最近的膨胀史都有相当了解,但中间却存在一个约110亿年的认知缺口。有关研究人员表示,新成果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是宇宙学领域的重大进展。
  7 美研究人员在超高压下实现室温超导
  一种氢、硫和碳的化合物被压在两颗钻石之间,在室温下实现超导。图源/ADAM FENSTER
  10月16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该团队在超高压下的一种氢化物材料中观察到室温超导现象,这一新突破让研究人员朝着创造出具有极优效率的电力系统迈进了一步。近年来超导研究的进展已表明,富氢材料在高压下可将超导温度提高至零下23摄氏度左右。
  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将可实现零电阻的温度提高到了15摄氏度,这个效果在2670亿帕斯卡压力下的一个光化学合成三元含碳硫化氢系统中被观察到,这个压力约是典型胎压的100万倍,并且达到了实验中实现的最高压力值。
  8 "基因魔剪"首次直接用于人体试验
  人类视网膜。CRISPR疗法首次被直接用于人体,以治疗一名遗传性失明患者。
  一名遗传失明症患者成为接受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人体试验的第一人。据3月初英国《自然》网站报道,科学家首次开展临床试验,将CRISPR-Cas9基因疗法直接用于人体,治疗遗传性眼病——莱伯氏先天性黑蒙症(LCA10)。
  LCA10是导致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目前尚无治疗方法。CRISPR-Cas9有"基因魔剪"之称,在最新试验中,这种基因编辑系统的组件将被编码于病毒基因组中,然后直接注入患者眼睛的近光感受器细胞内。
  这项最新实验名为"光明"(BRILLIANCE),由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遗传性视网膜疾病专家马克·彭勒斯与美国Editas Medicine公司等携手开展,他们表示,此试验旨在测试该基因编辑技术移除导致LCA10的基因突变的能力,具有里程碑意义。
  9 引力波探测器发现迄今最强黑洞合并事件
  黑洞碰撞概念图。图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了天文学家未曾想到的惊人发现——迄今为止我们所知的最大规模的黑洞合并事件。9月2日,《物理评论快报》和《天体物理学期刊快报》分别上线文章,介绍了这项发现。
  此次黑洞合并最早被发现于2019年5月21日,合并产生的引力波被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意大利室女座干涉仪(Virgo)探测到,合并事件被命名为GW190521。
  这是上述引力波探测器今年第二次探测到非常规的黑洞合并事件。此次合并事件中,两个黑洞的质量分别是太阳的85倍和66倍,合并后形成的新黑洞质量接近150个太阳。
  10 冷冻电镜技术突破原子分辨率障碍
  冷冻电镜揭示了去铁铁蛋白的原子细节。图源/PAUL EMSLEY
  如果想绘制出蛋白质最微小的部分,科学家通常需要使数百万个单个蛋白质分子排列成晶体,然后用X射线晶体学分析它们;或者快速冷冻蛋白质的副本,然后用电子轰击它们,这是一种低分辨率的方法,叫做冷冻电镜技术。
  在电子束技术、探测器和软件进一步的帮助下,来自英国和德国的两组研究人员将分辨率缩小到1.25埃或更小,这已经足以计算出单个原子的位置。
  增强的分辨率或使更多的结构生物学家选择使用冷冻电镜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只适用于异常坚硬的蛋白质。下一步,研究人员将努力在刚性较小、较大的蛋白质复合物(如剪接体)中达到类似清晰程度的分辨率。相关论文于10月21日发表在《自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皇马宣布对西甲提起诉讼8月12日星期四,俱乐部大会将讨论西甲与CVC投资基金的交易。据国家报报道,将有42家俱乐部(20家来自大联盟俱乐部,22家来自第二联赛俱乐部)将参加大会。要完成交易,您必须获得至梅西开始在Psg训练PSG的阿根廷前锋莱昂内尔梅西在巴黎俱乐部开始训练。视频在Instagram团队页面上发布。PSG的下一场比赛将在主场对阵斯特拉斯布尔,作为法国联赛的一部分。早些时候,梅西与巴黎俱Psg计划在2022年合并梅西和罗纳尔多巴黎圣日耳曼管理层正在考虑与莱昂内尔梅西一起收购尤文图斯前锋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据阿斯报报道,PSG准备免费让前锋基里安姆巴佩进入皇家马德里。同时,俱乐部将能够以自由球员的身份与梅西已经在讨论与Psg的接触周四晚上,官方宣布莱昂内尔梅西和巴塞罗那的道路不一致。双方未能就新合同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吉安卢卡迪马尔齐奥透露,与莱昂内尔梅西的可能合同已经开始讨论PSG。有人指出,谈判应该很艰足球大世界曼联可以拦截莱昂内尔梅西。切尔西将向朱尔斯昆德提出新的报价。塞尔吉奥阿圭罗对巴塞罗那的首秀被推迟到11月。周二英国媒体的谣言和八卦评论。曼联可能试图在最后一刻拦截即将转会到PSG的拜仁回应莱昂内尔梅西可能签约的问题拜仁体育总监哈桑萨利哈米季奇回答了阿根廷前锋莱昂内尔梅西可能转会的问题。不幸的是,梅西的签约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参加谈判。即使没有转会费,梅西的签约也不可想象,萨利哈米季奇马尔卡援巴塞罗那在甘珀杯比赛中击败尤文图斯昨天,8月8日星期日,在甘珀杯的比赛中,巴塞罗那战胜了尤文图斯。比赛在巴塞罗那的约翰克鲁伊夫竞技场举行,以30的比分结束,加泰罗尼亚人获胜。巴塞罗那第44次赢得甘珀杯。比赛第3分钟Psg宣布莱昂内尔梅西转会前巴塞罗那和PSG前锋罗纳尔迪尼奥评论了前锋莱昂内尔梅西转会PSG的问题。8月10日,巴黎俱乐部正式宣布签下这位34岁的阿根廷人。与这位足球运动员的合同将持续到2023年,有可能再阿圭罗不会离开巴塞罗那,尽管梅西已经离开前锋塞尔吉奥阿圭罗不会离开巴塞罗那,马尔卡报道。消息人士说,阿根廷前锋将留在俱乐部,即使他离开莱昂内尔梅西。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阿圭罗希望离开巴萨,因为俱乐部没有兑现与梅西比赛的承诺Psg确认梅西转会拥有PSG的哈里发本哈马德阿勒萨尼的家人在他的Twitter账户上说,俱乐部和前锋莱昂内尔梅西之间的谈判已经结束,这位足球运动员不久将抵达球队的位置。梅西与一些俱乐部谈判是不正确的兹拉坦易卜拉希莫维奇将错过意甲赛季的开始米兰前锋兹拉坦易卜拉希莫维奇继续从伤病中恢复过来,这让他错过了上赛季的结束。6月,这位39岁的球员接受了左膝关节镜手术。恢复进展顺利,但罗索内里医疗总部决定不强迫前锋返回。据拉加泽
渭河源据说大禹治水传说,最摸得着走的通的地方渭河源是一个专属的称谓,和全国各省遍地开花的桃花源不同,渭河源被人们确定在甘肃省定西市的渭源县内,这个事实没有任何争议。渭河其实有三源,居中是发源于渭源西南五竹山的清源河,南源是发安徽绩溪靠近浙江临安的乡村公路边,有人说像是张家界的景色安徽绩溪到浙江临安的倒上线自驾乡道从浙江临安到安徽绩溪,有一条较少有人走的自驾乡村小路,路况很不错,道路在河谷之间穿行,沿途可以经过许多旅游景区,整条路线如风景长廊一般,这里山谷翠皇家雪兰莪,有个普通游客也能亲手铸造首饰的DIY工坊游客可亲手铸造首饰的工坊在距离马来西亚吉隆坡不远的皇家雪兰莪锡制品工厂,有一个游客可亲自动手DIY制作心仪首饰的体验工坊。有些游客随着旅行团,来到过这里,敲打锡碗手工艺,却不知还有太平洋边隧道悬崖度假胜地,萨尔瓦多之精华美景萨尔瓦多是中美洲最小的国家萨尔瓦多是中美洲面积的最小的国家,萨尔瓦多国土面积只有2。139万平方公里,另一个很小的中美洲国家伯利兹是2。2966万平方公里,萨尔瓦多以微弱数字差别成甘肃有座山的名字叫分水岭,丝路雪山第一峰秦岭昆仑祁连等都是中国著名的分水岭,都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山脉,这些重量级的山脉才会有机会被成为分水岭。而在甘肃的定西,却有一座山头,地名也叫分水岭,而且还还特别知名,司机经过这里酒店平台用大数据杀熟,这是长期存在的,旅行家与之搏斗经验总结这篇文章不是软文,而是篇心得作为一个携程酒店平台已是白金贵宾等级的旅行者来说,住过了世界上很多奇幻酒店,其实对于酒店平台大数据杀熟,其实已经是见怪不怪,我不是土豪,我其实很在乎酒店比美张掖丹霞,冬春季才有的河西走廊上一抹亮色,嘉峪关黑山湖甘肃的冰上丹霞黑山湖丹霞地貌在中国分布的十分广泛,而能够看到的水上冰上丹霞却不多见,只有在冬春季,湖面封冻丹霞的时候才能看到,这种冰上丹霞地貌,和张掖的丹霞感觉很不同,使用航拍才能隧道海滩,颠覆萨尔瓦多作为世界最危险的国家之一印象的旅游胜地中国人要去次萨尔瓦多不容易前往中美洲的萨尔瓦多共和国(TheRepublicofElSalvador)旅行,这是一个常被冠以世界上最危险的国家之一的国度,因为有黑帮的势力存在,有很凉州植物园,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露天赌场河西走廊上的武威名城武威是河西走廊上的关键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它因汉武帝彰显大汉帝国军队武功军威而得名,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曾有六个王朝在这里建都(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这家庭院不穿古装就不让进园子,景区工作员穿的都像小主江西婺源的文化园熹园,如果访客不穿着古装,还就是真的不让进庭院。这里规定,白天进入庭院所有人必须穿着古装,就连保安都是带刀侍卫装扮,里面工作人员都穿古装,且服饰很华丽,女孩们不是昭嘉峪关景区门票三件套,是鸡肋组合还是奇绝搭配嘉峪关门票三件套,其实是个奇绝的组合嘉峪关景区的门票,其实是一张多个景点的套票,包括了嘉峪关关城景区长城第一墩景区,以及悬壁长城景区。很多游客以为只有嘉峪关关城城楼值得前去,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