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被关小黑屋48小时,剥夺所有感觉是种怎样的体验?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图源:pixabay
  撰文 | Mirror
  自出生起,我们就在源源不断地接收感官刺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塑造了我们的喜怒哀乐。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人开始追求更强烈的刺激,比如不停刷手机、看恐怖片、玩极限运动,另一些人则厌倦了被信息洪流裹挟,想要寻求清净。
  不必隐居,实验室就可以为你打造孤绝的隔离状态,但结果恐怕不会是你想要的。
  科学家一直很好奇失去感官刺激会对人造成怎样的影响,于是设计了一系列感官剥夺实验 (sensory deprivation) ,即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受试者五感中的一种或几种,观察受试者的表现。
  唐纳德·赫布的感觉剥夺实验
  上世纪50年代,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首先尝试了感觉剥夺实验。他们让14名大学生志愿者连续2~3天待在隔离室中,戴上只能觉察明暗的半透明护目镜,堵上耳朵,并用手套和护腕来隔绝触感 。实验期间,除了吃饭和上厕所,他们都不能离开屋子。
  怎么能放过这么好的睡觉机会?
  失去刺激的受试者很快昏昏欲睡,但睡多了还是会醒过来。这时候就要想办法打发无聊。
  虽然大脑失去了信息输入,但它还是能自由运转的。受试者们开始在想象中徜徉、自己给自己出题、玩脑力游戏。
  到这里都还算正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受试者纷纷出现了幻觉 :从简单的几何图形,到立体的人和物,甚至一整个场景:
  "一排戴着黑帽子、张着嘴的黄色小矮人;一队扛着麻袋在雪地里果断前行的松鼠走到了想象中的雪地之外;史前动物在丛林里散步。"
  有的幻象是从平面到立体,还有的会旋转。这些有趣的场景成了无聊中仅有的乐趣,但有的也会给受试者带来困扰。
  这些幻象在研究者与受试者对话时不会消失,但是在受试者进行数学运算等复杂任务时会很快消失 。
  这一奇异现象的发现,使感觉剥夺实验成了50~60年代的研究热点。
  1961年,科学家约翰·佐拜克发现,如果让幽禁的受试者想象自己熟悉的场景和面孔,他们眼前也会出现逼真的景象,甚至觉得比现实中的更鲜活 。这种现象在实验第二天或第三天更容易发生,并且随幽禁时间的延长愈发突显。
  60年代的一项感觉剥夺实验,很少有人能忍受超过12小时 。| 图源:DAVID PORTIGAL AND CO., COURTESY OF UNIVERSITY OF MANITOBA ARCHIVES
  但和今天的网络热点一样,这波热潮逐渐冷却,而且有些人认为这样的实验不人道,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新进展。
  近年来,又有科学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在一项仅剥夺视觉的实验中,13名自愿的受试者被蒙眼96小时后,其中10名出现了幻觉 ,发生时间大多在第二天,持续仅几秒或几分钟,但有一人持续了一整天。
  这些幻觉并非出自他们的有意想象,也不受他们的控制。
  图源:pixabay
  一些受试者分享自己的幻觉时,如同在描述奇幻电影——蝴蝶变成晚霞,又变成水獭,再变成鲜花。
  这种现象让研究者联想到了"邦纳综合征 ",这是一种出现在视觉障碍者中的幻觉症状。然而,和幽闭带来的幻觉一样,我们对这一领域依然知之甚少。
  如此奇幻的经历,你是不是也蠢蠢欲动地想尝试?但和吃云南野生菌一样,任何美妙的幻觉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这幻觉是惊喜还是惊吓还不一定。
  裸盖菇中含有致幻毒素,切勿尝试 | 图源:Wikipedia
  2008年,伊恩·罗宾斯教授在一个地下核掩体中进行感觉剥夺实验。6名志愿者分别被单独隔离在一个黑暗的小房间中,戴上播放白噪音的耳机 ,房间里除了床和桌椅什么也没有。
  用来隔离的小房间和器具 | 图源:BBC《彻底隔离》
  其中一组的感觉剥夺更彻底,他们被要求戴上仅能感光的眼罩,还要穿上阻断触觉的护套 (护套在实验后期因引起不适而摘除)。
  感觉剥夺实验装备 | 图源:BBC《彻底隔离》
  实验开始前,心理学家为他们做了一系列测试,用来评估大脑中央执行系统 (central executive) 的综合能力。包括:
  视觉记忆测试:看一幅画,并在30分钟后凭记忆画出。  信息处理测试:说出一系列颜色单词本身的颜色,比如绿色墨水写的"Red",要说绿色而不是红色。  语言流畅度测试:如报出尽可能多的以某字母开头的单词。  事物分类能力测试:如一分钟举出尽可能多的动物。  语言暗示测试:听一则故事,并在30分钟后回答相关问题,但提问者会有意误导对方,需要受试者甄别。
  实验开始前,大家的各项测试结果都不错。
  实验前的记忆测试结果(左) | 图源:BBC《彻底隔离》
  接下来48小时的禁闭中,他们不出意外地经历了焦躁不安、自娱自乐、作息混乱和幻觉(蛇、牡蛎等等)。
  受试者在房间里不停踱步 | 图源:BBC《彻底隔离》
  实验结束后,再重复同类测试,所有人的表现都无一例外地变差了,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不想思考 的问题。
  实验后的记忆测试结果(上) | 图源:BBC《彻底隔离》
  在信息处理测试 中尤其如此——他们对颜色单词倾向于直接读出,识别颜色的速度变慢,最慢的比先前多花了69%的时间,并且错误率也非常高 。
  所以脑子停转久了真的会变傻
  研究者最关注的是语言暗示测试 。在这项测试中,一些受试者变得更容易受暗示信息误导 。比如当提问者问是A还是B的选项(A、B都是错误的)时,他们不再像先前那样指出故事里并没有A和B,而是接受了提问者的误导,或者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
  有趣的是,男性在这方面变差得比女性更明显,但仅有两名女性受试者并不具有说服力。
  这样的结果令研究者开始担忧,那些经过长时间单独监禁的嫌疑犯或证人在被审讯时可能会更容易被误导 ,动摇自己原本的认知,而给出不可靠的证词。
  美国中情局(CIA)曾利用感觉剥夺进行审讯。 | 图源:pixabay
  上述实验中,受试者禁闭不到1天,就已经感觉自己在经历酷刑 ,可想而知,监禁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会是多么残酷的折磨。
  BBC地平线栏目采访了两名有过长时间监禁经历的受害者:大学讲师布莱恩·基南曾被扣为人质,在无窗的地下室中被囚禁了七八个月 ;
  巴里·卡里杰曾被误判为杀人凶手,在狭小阴暗的单人牢房里断断续续呆了18年 才因新证据得以释放(美国法律规定一次单独监禁不能超过15天,中间必须至少隔4天)。
  监禁期间,他们的精神状态被逼到极限,不停踱步或摇晃身体,靠消耗想象力来填补空虚,甚至还怀疑自己是否还活着 。随着监禁时间的延长,他们的幻觉也变得越来越夸张 。布莱恩描述了其中一次骇人的幻觉:
  图源:pixabay
  "我孤身一人在荒漠当中,闷热难耐,忽然间又感到寒冷刺骨的风刮过,仿佛正在刮掉我身上的肉,最后只剩空骨架。"
  布莱恩还经历过交响乐般的幻听,一开始他还觉得有趣,但乐曲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音量也越来越大。逼得布莱恩用头撞墙,试图摆脱这些声音。
  大脑的正常运转离不开适度的刺激,长时间失去感官刺激后,便开始自己创造幻觉。
  回归自由后,布莱恩花了好几个月时间才开始适应正常生活。而被监禁18年的巴里觉得自己对时间已经完全失去概念,无法判断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不能处理包含太多信息的任务;难以忍受在拥挤街道上开车……即使在出狱10年后依然如此 。
  大脑包含复杂的神经网络 | 图源:pixabay
  研究者推测,既然增加外界刺激能在大脑中建立起更紧密的突触连接,感觉剥夺也可能导致原有的连接变弱或断开 。极端的感官剥夺无疑会对身心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不过,短时间内一定程度地限制感官活动也有其积极意义。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许多人希望自己能暂时抽离繁杂的信息。睡觉毫无疑问是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则是保持大脑意识清醒,但不再接收外界信息。
  隔离箱
  60年代初,研究人员为感觉剥夺实验专门设计了一种隔离箱 (isolation tank) ,里面装满可以让人漂浮起来的盐水,温度与人的体温接近,水箱关上后隔音、隔光。现在,这种仪器多被用于冥想和疗养,在里面呆上几十分钟,体验者会感到放松,甚至灵感迸发,但也有人觉得难以忍受,它的实际效果仍存在争议。
  其实,对现代人来说,根本不必关小黑屋,断网就足以列入"当代十大酷刑"。
  不过瘾?关注微信公众号"把科学带回家",把有趣有料的科普一网打尽!
  无标注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储存于石墨:
  https://shimo.im/docs/HjrXgRQ3D3YvKJ8r

日本正研究将竹纤维用于卫星零部件IT之家5月16日消息,日本共同社5月16日报道,大分大学正在与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开展共同研究,争取把从大分县产竹子里抽取的纤维用于人造卫星的零部件。与以往材料相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我们经常在一些科学视频和文章下看到这样的评论,比如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甚至声称这句话是爱因斯坦说的,还指出很多科学家在晚年开始研究神学。爱因斯坦真的说过这句话吗?神学真的是科学的尽头天文学家外星文明在39光年外建造了一个巨大的纪念碑行星系的特殊轨道模式可能是一种信标。外星文明距离我们可能只有39光年?NASAJPLCaltech在茫茫宇宙中想要向外界宣示自己的存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以光速向外发送信息,效再创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浮空艇升空9032米,这意味着什么?又是一个好消息!在5月15日凌晨,我国又创下了一项全新的世界纪录我国自主研发的浮空艇,以平均30米每分钟的速度,在持续上升3个小时后,终于达到了9032米的上升高度,这是什么概念呢9032米!我国创造浮空艇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5月15日凌晨1时许,极目一号型浮空艇从海拔4270米的中科院珠峰站附近发放场地升空。4时40分,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4762米,创造了海拔9032米的大气科学观测世界纪录。执行此次月食是从哪一边开始的你知道是右边还是左边?你知道月食是从哪边开始的吗?月食从东方开始,因为月球从西向东绕地球运行。所以月球的东(右)侧首先进入地球的阴影。也就是说,月亮的右侧首先变暗。但是当我们站在地球上观察月食时,由于我太阳系出事了?神秘气泡包裹住了太阳系,什么时候开始的?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系更大,而科学家发现,我们的太阳系正好位于太空中一个相对空的区域的中心。这个空腔的粒子密度极低,至少比我们银河系中星际介质的平均密度低10倍,但同时它包含一层薄薄你知道吗?为啥深海有这么多巨兽?海洋深处,极其寒冷的地方,生活着一些体积巨大的海洋生物,它们大多为无脊椎动物。鱿鱼海蜘蛛蠕虫等多种动物能长到让世界各地其它物种相形见绌,这种现象叫做巨大化。资料显示,亚南极水域的大宇宙脉动,量子杠杆(二)量子位于高维空间的部分具有质量特性,质量是一种静的力量,倾向于让宇宙走入有序,合而为一。量子位于三维空间的部分具有能量特性,能量是一种动的力量,倾向于让宇宙更加无序,丰富多彩。三维宇宙为何有光速限制?当速度无限接近光速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宇宙中的光速是每秒30万公里,那么光速是不变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光速不变理论,即真空中光速在任何参考系下是恒定不变的,而且任何物体的速按照太阳系行星到太阳的真实距离来画太阳系,会怎么样?想法很不错,但是,这个只能一直是个想法,永远无法实现,因为这不是难不难的问题,而是在宇宙的空间里面,基本上无法容纳真实距离比例。假设我们用一个直径为1毫米的球代表木星,以太阳直径约
中广欧特斯,承晋启渝,接展而来!8月16日,中广欧特斯参展的2020山西(太原)暖通展览会圆满落幕。在为期3天的展会上,中广欧特斯携旗下超级中央空调零感系列双子星代地暖空调一体机大匹数超低温商用两联供机组中央净水中广欧特斯之夜2020第七届泰山论坛绿商晚宴璀璨绽放美酒天籁吟月光,珍馐佳酿歌盛昌。9月19日晚,河北石家庄,伴随着美伦婀娜的舞蹈,2020第七届泰山论坛绿商年会商务晚宴中广欧特斯之夜璀璨绽放。作为国内新能源行业较具规模的商务晚宴,双黄蛋!中广欧特斯获中国暖通空调产业双项至高荣誉9月2324日,2020中国暖通空调产业发展峰会暨中国冷暖智造颁奖盛典在上海举行。中广电器应邀参会,与行业专家及企业共同围绕冷暖智造新变局主题,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上下游发展情况产水展寻宝中广欧特斯携旗下家商用产品全家福出席8月31日上午9时,2020上海国际水处理展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开馆,中国航天事业战略合作伙伴8年蝉联行业领军品牌中广欧特斯携旗下家商用全套健康产品出席,致力于倡导用好水好生活,速览!中广欧特斯一周简讯(9。139。19)中广欧特斯西南大区会议圆满落幕9月15日至16日,中广欧特斯西南大区优秀经销商年中峰会暨新品发布会,于广西桂林如期举行。中广欧特斯两净事业部副总顾家斌品牌运营部经理卢尚有大项目部工速览!一周简讯2020年中广欧特斯山东区域经销商年中峰会暨新品发布会顺利召开8月19日20日,中广欧特斯山东区域优秀经销商年中峰会暨新品发布会在山东齐河隆重召开,400余名经销商共聚一厅,公司高中广电器技工大比武匠心制造,再创辉煌!为响应2020中广电器生产表彰大会上提出的匠心制造,再创辉煌号召,近日,中广电器举行电工找茬及火焰钎焊比武大赛,通过比赛,检验技工的能力,同时选拔最优秀的人才作为技术储备。尽精微,广而告之中广欧特斯荣获绿商联盟战略合作伙伴殊荣9月20日,2020第七届泰山论坛绿商年会颁奖盛典在河北石家庄盛大绽放。行业领军品牌中广欧特斯,凭借多年来与绿商群体的紧密合作以及在赋能绿商方面做出的众多贡献,在此次绿商年会上荣获中广欧特斯豫北运营中心市场启动会圆满举行9月22日,中广电器旗下王炸品牌中广欧特斯豫北运营中心市场启动会在河南安阳正式召开。中广电器西北大区营销总监张书峰品牌运营部负责人卢尚有河南省区经理王慧河南省区副经理殷中洲中广欧特中广欧特斯内蒙古10万平米和林商圈采暖项目剖析内蒙古的极端环境,最冷的北边,冬季气温普遍在30。恶劣的气候环境,极大程度地限制了空气源热泵的采暖效率。十年的内蒙市场浮浮沉沉,大浪淘沙,多少热泵企业对这里望而却步。中广欧特斯专为中广欧特斯在逆行成长2020年度盛典中包揽四项大奖11月1820日,由i传媒等举办的逆行成长2020年度盛典于江苏常州中吴宾馆举行,中广电器应邀参会。在这次暖通空调及舒适智能产业渠道商大会舒适家居营销管理人嘉年华以及产业创新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