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不瞒你说,网友才是我最熟悉的邻居

  十年前,网络聊天室流行时,有一句话风靡全球:"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十年后,这句话可以改写为:"同一栋楼里,不知道邻居是不是人。"
  打开摄像头,你就可以看到对面的网友是男是女、长什么样;但同住一栋楼的邻居,即使每天在电梯里碰面,也不知对方姓甚名谁。
  曾经的邻里情感正在慢慢消逝。小时候那个大人忙不过来时,主动邀请你来她家吃点心、过周末的邻居阿姨,如今到底去哪儿了?
  现在的邻居,
  都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2000年,《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上映。张大民的贫,从开头就显现出来:清晨去公厕倒夜壶,张大民端着屎盆子问邻居:"哎,古大妈,吃了吗?"
  这是2000年前后市民生活的日常:公共厕所、公用厨房、胡同口的小棋牌桌,隔音极差的薄墙板,把邻居们的生活和情感紧紧绑在一起。
  80年代的哈尔滨街头 / 小红书作者@竹鱼心理
  20年后,邻居则成为城市里"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在电梯里碰面、每晚在遛狗时相遇,但对方只是业主群里叫不出名字的ID,或者某个把车停错位置、半夜11点还在跳绳的"奇葩"。
  随着个人生活空间的扩大,传统的邻里关系也变了。2011年,《中国青年报》对4509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40.6%的人不熟悉自己的邻居,其中12.7%的人"根本不认识"自己的邻居[1]。
  当然,和邻居越来越不熟,不怪人心太冷漠。邻里关系的变化,不只是因为你们不再共用一个厨房、一个厕所,更是这些年来住宅社区的变化。
  在过去,工厂里的同事一起上班、一起吃饭、住一个院,孩子们还是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高中同学……
  宁夏银川,过去的家属院虽然破旧但人情味十足 / 小红书用户@siyyyyyyyyyy
  共享的生活空间,以及差不多的生活背景,再加上"铁饭碗"一端就是一辈子,让这些"大院""家属院"和"筒子楼",成为一个个封闭的小社会。
  就像《你好李焕英》里的年轻李焕英一样,她住在员工宿舍、吃在员工食堂,平常的业余活动是参加单位组织的排球比赛,看厂长儿子排的文艺汇演。这是上一代人生活的日常。
  直到20世纪末,福利分房制度正式取消,铁饭碗也越来越端不住了[2]。"九五"期间的人口公报显示,1999年,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全国有8200多万[3]。
  这8200万人,远离熟悉的"大院"、熟悉的邻居,前往陌生的城市。于是,2003年,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依然住在单位社区的人,只剩下40%了[4]。
  随着商品房的兴起,你和你邻居的共同点越来越少—— 生活方式、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念,都可能天差地别。
  重庆观音桥,居民楼和街道灯火通明,但是人情味却不像以前那么浓了 / 小红书作者@leochow24
  而且,就算同住一个小区,还有一大批人,是说走就走的租户。根据《2020中国青年租住生活蓝皮书》, 中国租房居住的人数已经达到2亿,其中绝大多数是流动人口[5]。  对许多租客来说,连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室友都没必要认识,更何况楼上楼下的邻居。
  这是属于贫嘴张大民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社会生活的单位从"小区"缩小到一个家庭、甚至个人,"蒸梨常共灶,浇薤亦同渠"的生活已经不再有继续的必要。
  那个在邻居阿姨家尽情晃摇椅、吃点心的周末,早就和你漫长的暑假一起,成为时代的眼泪了。
  没有了现实邻居,
  年轻人更爱"网上邻居"
  虽然和邻居越来越疏远,但孤独的人类在现代城市中找到了新的情感寄托,那就是互联网。
  在Windows 98中,有一个图标叫作"网上邻居"(Network Neighborhood)。点开以后,你可以看到局域网中的所有用户,这或许是赛博版的"天涯若比邻"。
  万维网取代了局域网,但"网上邻居"依然存在——当代年轻人,对着现实邻居自闭,却能和从没见过面的沙雕网友,在群聊里刷屏999+。
  如今,年轻人和邻居交流的方式,都在线上 / 小红书作者@雪糕车猫舍嘉仪
  一项有趣的研究解释了虚拟社区的功能:1990年代,《四驱兄弟》热播,许多90后都因此有了"四驱小子"梦。后来,一个叫香水的网友创办了一个以怀旧四驱车为主题的QQ群。
  研究者对这个QQ群进行了观察和访谈, 他们发现,所有网友进群聊的第一件事,不约而同都是回忆自己童年拥有的四驱车。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群友会以购买、装饰或改造迷你四驱车的方式,证明他们对四驱车的喜爱[6]。
  直到今天,也有网友晒儿时的四驱车队,称其为"传家宝" / 小红书作者@kong9043
  研究者认为,正是因为这个QQ群的存在,使得个人记忆成为了"属于集体的共同经验",最终成为了社会的一部分[6]。对于80、90后来说,这是一种和邻居一样珍贵的情感。
  事实上,不管是热门的追星、电竞,还是更加小众的摇滚、二次元或"三坑"服饰,都可以找到类似四驱车QQ群的虚拟社群。这样的虚拟兴趣社区,最终也会演变为线下的大型活动。
  比如,近些年来在各地井喷的音乐节,本质就是大型网友面基现场:两个穿着乐队T恤摇旗、喝酒的大哥,可能昨天还只是朋友圈点赞之交。漫展、演唱会和体育赛事,也是同样的道理。
  音乐节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面基的场合 / 小红书作者@城市情报官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费舍尔就提出: 现代城市的居民,更有可能超出邻里范围和地域局限,靠兴趣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这种"小圈子"其实取代了原来社区的作用[7]。
  所以, 并不是"邻居"在消失,而是他们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于你的生活中。  比如,小红书的"熟人节",也是靠志趣相投而形成的趣缘关系,来限时复刻一个线下的"社区"。
  来到熟人节现场,你会觉得,这个活动看起来有点"随便":它在居民区的地下防空洞里举办,你要在晾衣架挂着的被单上、草丛里的路标上,找到去往场馆的路。
  被单上的路标 / 小红书作者@Lsme
  场地按兴趣分为33个空间,包括了"吃喝我熟""咖啡我熟""运动我熟""读书我熟"等不同互动主题,有的区域像厨房,有的区域像商店,还有的地方就是几个人围着一张桌子"扯闲磕"。
  就连活动的邀请函都是一个放在蒸笼里的红薯,充满了社区爱心小队送温暖的味道。
  邀请函被做成了"小"蒸笼里的"红薯" / 小红书作者@city tent
  但来到熟人节的不是现实邻居,而是在小红书上互相眼熟了好久的"网上邻居"。各场地的主理人,是相关兴趣领域的标杆内容创作者。
  "播客我熟"请到的就是"随机波动"电台。主播适野、建国终于真人出镜,还在熟人节现场录了一期播客。她们小红书主页的Repo里,有粉丝评论:"建国拥有四十岁的声音和十四岁的脸。"
  "随机波动"录制现场 / 小红书作者@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
  网络上抽象的ID,终于变成真实、具体的人,在线下见面、聊天和拥抱,感受彼此间真实的联结。
  那些活在屏幕后、镜头里的生活,也终于呈现在你我面前,成为我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天气慢慢热了,我们慢慢熟了
  《生活大爆炸》里,四个科学怪人聚在一起的日常,是用旁人听不懂的公式推导一切,以及组团打电子游戏,下谢耳朵发明的飞行棋。
  这群人有些怪异、但又足够有趣的生活碎片,成为许多人的梦想。这部剧集也因此连年包揽艾美奖,成为《老友记》后最受欢迎的美剧之一。
  我们所向往的生活,无非是和相熟的人一起做有趣的事。 而在小红书的社区熟人节,千万种有趣的生活方式汇集在一起,构成了社区的千百种姿态。
  人们在熟人节上拍照留念 / 小红书
  与其说它是一个涉及家居、旅游、艺术、造型和运动等多方面的文化市集,不如说它是 一次大型的、沉浸式的"生活方式展览"。  你在这里可以触达许多人真实的生活。
  比如在看书我熟空间,只有书店一样密集陈列的书架,以及供人阅读的小桌子。这里的气氛可能有点"反常"——别的空间都吵吵闹闹,只有在这里连说话都忍不住压低声音。
  看书我熟空间 / 小红书
  早见青野、雪梨的自律生活等主理人正在带着来这里参观的人一起看书,唯一需要发言的时候,就是定期开始的读书会。
  这里的气氛有点像现代版的"存在主义咖啡馆":萨特、波伏娃和雷蒙·阿隆带着他们的朋友,一面谈天说地,一面喝着特饮杏子鸡尾酒。这里没有汗水、荷尔蒙与生活琐碎,只有无数灵感的碎片,正在谈话间一闪而过。
  而在手作我熟、变美我熟、潮流运动我熟等空间里,气氛活跃多了。这里有人教授旗袍盘扣做法或簇绒布工艺,有人现场帮忙一次性染发、编发,甚至还有室内攀岩装置。
  人们在活动空间里做手工 / 小红书作者@烤肉君
  住在附近小区的小朋友也会来"游戏我熟"玩一局拳皇。刚刚同居的情侣,拎着菜篮子来逛旧物交易市场,甚至会点开小红书,发布这次"饭后遛弯"的特殊体验。
  线上和线下的生活在此处交汇。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在一天之内,体验到无数种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
  社区熟人节项目的负责人哔莫说,这次活动是把线上的小红书社区"搬"到了线下居民区,而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小红书都是这样一个多元的、充满惊喜和意外的社区: 它不仅能容纳美妆穿搭种草,更有年轻人们不加修饰的丰富生活。
  精致或者朴素、活泼或者安静、仪式感或是平常心,都只是他们生活的不同侧面。
  社区最重要的是人。《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里说过:"街道上的陌生人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资源。"[8] 正是这些素昧平生的人,他们的闲聊、分享与行动,让城市充满活力。
  在"咖啡我熟"空间里,聚集着一群咖啡爱好者。毛毛咖啡的卞阿姨,儿子是一位智力障碍患者。为了帮助孩子和社会建立联系,她开了这间咖啡厅。
  周五,卞阿姨和其他"咖啡我熟"主理人"混熟"后,研发了一杯港式冻柠茶。她把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拉到一边,悄悄地说:"第一杯只给你喝哦。"
  毛毛咖啡的墙上贴满了小红书作者为该店创作的海报 / 小红书作者@凌一
  在这个120小时的限定"社区"里,这样温暖的故事正在时时刻刻发生。
  就像《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咖啡馆,我们一定需要一个地方,用来把时间"浪费"在与朋友真实的相处中,邀请他来参与你人生中每一个重要的时刻。
  这也是小红书举办这次熟人节的初心:打破线上线下的隔阂,让 "真诚分享、友好互动"  的社区价值贯穿我们现实与网络的双重生活。
  游客参加线下分享 / 小红书
  这不是一个只有拍照只P自己的塑料姐妹聚会,也不是一个只能打卡发朋友圈的静态背景板。真正的"熟人节",是许多真诚热情的人聚在这里,主动展示生活的一千个侧面,让所有琐碎的、温暖的、充满奇思妙想的瞬间,都变得滚烫而有意义。
  贫嘴张大民的旧日子已经不再。但我们拥有的,却是一个更多元、更自由、更广阔的"社区":你可以主动选择和什么样的人"混熟"、和什么样的生活"混熟",拥有一些真实的欢笑、拥抱与眼泪,让未曾谋面的"网上邻居"们参与你的生活。
  老舍的短篇小说《邻居们》是这样结尾的:"第二天是星期日,杨先生在院中收拾花草,明先生在屋里修补窗户。世界上仿佛很平安,人类似乎有了相互的了解。"
  庆幸的是,在小红书,成为这样的"邻居"更加简单: 每一种生活不仅可以被了解,更可以被热爱。
  而你要做的只是——找到热爱所在,以及愿意与你慢慢混熟、一路同行的人。

NASA将再次向宇宙发送信息,科学家表示担忧,为何我们还要发?前些天,英国科学家表示,有关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计划将地球信息发送到外太空的计划公之于众,这也引起了各界的关注。目前,NASA领导的研究团队正在支持并推进一项名为银河系灯塔的计划,作直径1。28万千米!未来如果人类把地球挖穿,会发生什么?人类不仅有上天的梦,还有探索地球内部结构的梦,而想要实现这个梦想,就得不停地向下钻孔,直到钻穿地球为止。1952年,美国率先提出了莫霍计划,准备钻探到地球内部的莫霍面。1961年,巴瑶族人出现人类正在进化的证据,未来会有新人类诞生吗?综述很多人对进化这个词都有很深的误解,大家知道地球万物为适应环境都在不断进化,可怎么才符合心中的进化预期呢?生命从海洋迁往陆地,这是一次完整的进化人类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这又是一突破燃料密度极限核聚变基本定律修订来源科技日报突破燃料密度极限核聚变基本定律修订有望增加未来聚变装置输出能量科技日报北京5月18日电(记者刘霞)来自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等的国际科研团队,修订了核聚变领域研究一个基本的新定律解开了核聚变能源的枷锁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物理学家们在一个大型的欧洲合作项目中修订了一个基本定律,该定律在过去三十多年里一直是等离子体和聚变研究的基础,甚至支配着ITER等大型项目的设计。锂金属有望成为全固态电池的最终阳极材料据报道,日本东北大学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组织的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的复合氢化物锂超离子导体。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设计氢簇(复合阴离子)结构实现的这一新材料,对锂金属显示出了极高的稳定性,新研究发现磁性石墨烯能在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切换!博科园本文为物理学类研究人员发现,某些超薄磁性材料可以在高压下从绝缘体切换到导体,这一现象可能会用于下一代电子产品和存储设备的开发。由剑桥大学(UniversityofCambri洞察号发现的火星蘑菇和机遇号的火星蓝莓有关系吗?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拍到火星上的蘑菇了,早在2004年5月机遇号火星探测车就在奋进陨石坑附近发现了弹珠状蓝色物体!照片传回地球后,被形象地称为火星蓝莓!其实如果要将它称为火星最早发现岩石微生物证据地球出现生命的时间或比以前认为的早3亿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研究团队发现,地球上第一个生命至少出现在37。5亿年前,比以前认为的早了大约3亿年。这一发现是基于对一块岩石中微生物化石的分析,这块岩石的年龄估计在37自然中国开始搜寻地球2。0自然杂志在4月12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开始搜寻地球2。0(ChinaishatchingaplantofindEarth2。0)的报道下面是报道内容的节选在将机器人送上月球登陆火星从数千万年到四十五亿年,地球年龄如何得到越来越精准的测量?万物有始有终,我们脚下的大地也不例外,为了得到准确的地球年龄,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这也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数年轮的方法来判断一些植物的年龄,通
彗星和小行星中的老大相比,谁更大?有史以来最大的彗星伯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也被称为C2014UN271,直径在62至124英里(100至200公里)之间。伯纳迪内利伯恩斯坦彗星我们先来看一张图片,加深一下彗星的印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狼火山再次苏醒烟尘冲上3800米云霄加拉帕戈斯群岛火山喷发的光芒被NOAANASA苏米NPP卫星上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套件(VIIRS)捕捉到。当地时间2022年1月7日凌晨1点20分(UTC7点20分),VIIRS在韦伯望远镜在太空中飞驰的画面中小行星充当照片炸弹据CNET报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目前正处于自我发现的阶段,因为它在太空中旅行并展开了各个部分,比如它巨大的遮阳罩。赫特福德大学的Bayfordbury天文台在这个关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全新的星云大多数今日宇宙的读者都熟悉星云。它们是被附近恒星辐射照亮的气态结构,它们是自然界中最美丽的形式之一。在奠定基础的业余天文学家的帮助下,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双星周围发现了一种新型星研究发现火星上的冰可能会融化成液态水早在2008年,美国宇航局(NASA)就宣布凤凰号(Phoenix)登陆器已经确认火星表面附近存在水冰。现在一组研究人员重新审视了凤凰号的发现,并将其与来自美国宇航局火星勘测轨道飞从地球出发,我们能抵达宇宙边缘吗?是什么在限制人类吗?宇宙边缘宇宙是一个抽象的实体,它就是一切,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源自宇宙的演化,人类和地球是宇宙物质演化过程中的一个巧合,我们的存在对于宇宙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生命是巧合诞生的有78亿人类仅占地球生命的万分之一?所有物种占比这张图一目了然我们的星球上大约有870万个物种,其中超过四分之一生活在水中。大部分人可能还是很难理解870万这么大的数字意味着多大的生命体量,也很难真正体会到地球不可思议的生命多样性广度。因为你真宇宙大片!两名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互拍,照片背景是地球不止拍照,他们还有这些任务出差太空超过两个月的三位中国航天英雄,8月20日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任务啦!随着直播视频的图像传来,也让我们所有人再次被震撼从太空视角看地球自转两名出舱航天员在太空中互拍照片背景就是你不知道的地球那些事一地球的直径约为12。7万公里,大小相当于158个海王星,165个海王星,1830个土星,1130万个太阳。二截止至今,地球的年龄为46亿年,而人类这一物种的年龄约为20万年。三从科学家从地球上获得小行星Psyche表面温度的最高分辨率测量值据外媒报道,对美国宇航局(NASA)打算在2026年访问的小行星灵神星(Psyche)的毫米波长发射的仔细检查,产生了该天体表面温度的最高分辨率测量值,为其表面特性提供了新的见解。宇宙的高维度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离穿越还有多远?能实现吗?这也许是一期会让你脑洞大开的视频,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三维世界,但是你是否想知道四维世界,五维世界,六维世界,以及十维世界,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离下一个维度的空间,还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