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古籍名句荀子名言合辑,文案人必备硬货,超值收藏一键get

  《荀子》 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 该书 旨在总结当时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况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1.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子·荣辱》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抱怨苍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
  2. 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 ——《荀子·大略》
  岁月不寒冷就无从知道松柏的坚毅挺拔,事情不危难就无从知道君子的志向远大。
  3.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
  路程即使很近,但不走就不能到达;事情即使很小,但不做就不能成功。
  4. 君子耳不听淫声,目不视邪色,口不出恶言 ——《荀子·乐论》
  所以君子耳朵不聆听淫荡的音乐,眼睛不注视女子的美貌,嘴巴不说出邪恶的语言。
  5.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
  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
  6.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荀子·劝学》
  没有精诚专一的志向,就不会有明辨是非的智慧;不能专心一志,苦干一番,也不会有显著的功绩。
  7.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荀子·天论》
  天不因为人憎恶寒冷就取消冬天,地不因为人憎恶辽远就缩小面积,君子不因为小人吵吵嚷嚷就停止他正义的行为。
  8.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天论》
  天道(自然规律)是持久不变的,它并不因为尧(那样仁德的君主)而存在,也不因为桀(那样残暴的君主)而消失。符合治理它的规律来适应它,就获得吉祥;用紊乱来适应它,就遭到凶灾。
  9.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 ——《荀子·非十二子》
  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10.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是恶的,善良的人是通过后天努力达到的。
  11. 多知而无亲,博学而无方,好多而无定者,君子不与。 ——《荀子·大略》
  知道得很多而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学习得很广而没有个主攻方向,喜欢学得很多而没有个确定目标的人,君子不和他结交。
  12.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荀子·大略》
  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13.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不能坚持到底,即使是朽木也不能折断。只要坚持不停地用刀刻,就算是金属玉石也可以雕出花饰。
  14. 浅不足与测深,愚不足与谋智,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正论》
  以浅陋的知识,不能料想到深远的见解;愚昧的人,不能与他商讨高深的学问;井底下的青蛙,不能与他共谈东海辽阔的快乐。
  15.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16.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荀子·劝学》
  这山如果藏有美玉那么它上面的花草树木就会显得特别的滋润有光泽,深潭里能孕育出明珠的话那么山崖也不会变的苍凉贫瘠。
  17. 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荀子·大略》
  有学问有教养的人都是送别人一些激励的话来作为礼物,庸俗的人都是送别人一些钱作为礼物。
  18.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荀子·天论》
  君子重视自身的努力,而不指望上天的恩赐,所以每天都能进步。
  19.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不去登高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不知道地有多深。
  20.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荀子·儒效》
  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21.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荀子·劝学》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
  22.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
  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朋友;一味对我阿谀奉承者,正是要败坏我的人。
  23.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
  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心里舒服很暖心。跟人讲话尖酸刻薄,就像被矛戟刺了一样,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
  24.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荀子·礼论》
  天地和谐,万物才能生长,阴阳相接,世界才能变化,人的天性和后天的礼义结合,天下才能得到治理。
  25.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荀子·非十二子》
  不被赞誉引诱,不因为诽谤感到恐惧;按照道义行事,正直无私地改正自己的过错。
  26.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荀子·荣辱》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
  27. 人之生不能无群 ——《荀子·富国》
  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
  28.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
  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
  29.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修身》
  不能因为自己生气就对别人过分的处罚,高兴了也不给别人过多的奖赏。
  30.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
  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或者桀的暴虐而改变。
  31. 笃志而体,君子也 ——《荀子·修身》
  有坚定的意志,为事业奋斗的人,就叫作君子。
  32.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荀子·大略》
  善于学习的人能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
  33.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荀子·非十二子》
  君子以不修德行为耻辱,不以发现不足为羞耻。
  34.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荀子·王制》
  天地生养君子,君子治理天地。
  3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36.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苟》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37.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荀子·荣辱》
  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38.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荀子·荣辱》
  凡是斗殴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认为别人是错的。
  39. 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荀子·性恶》
  不了解一个人看与他交往的朋友,就清楚了;不了解君主看看君主身边的近臣,就了解了。
  40.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荀子·仲尼》
  机智而又遵守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处;勇敢而又善于跟别人合作,就一定能胜利;学识渊博而又谦虚,就一定会有德才。
  41.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
  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
  42.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荀子·议兵》
  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
  43.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修身》
  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
  44.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荀子·儒效》
  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
  45.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荀子·致士》
  凡是没有根据的流言、没有根据的学说、没有根据的事情、没有根据的计谋、没有根据的赞誉,没有根据的诉说等等不是通过正当途径而是从四处传来的东西,君子对它们持慎重态度。
  46. 公生明,偏生暗 ——《荀子·不苟》
  公正就能明断是非,偏私必然断事昏庸。
  47.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荀子·富国》
  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48. 礼者,人道之极也。 ——《荀子·礼论》
  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
  49.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荀子·劝学》
  君子作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中。
  50.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哀公》
  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
  51.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荀子·不苟》
  君子尊崇别人第德行,赞扬别人第优点,并不是出于献媚;依照正义的标准,直接举出别人的过失,也不是诽谤挑剔。
  52.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荀子·儒效》
  只听到它而从未见到它,即使博学却有很多谬误,见到它而不知道它,即使有知识,必然狂妄。知道它却不实行,即使敦厚,必然困惑。
  53.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修身》
  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称为有智慧,而认为对的是错的,认为错的是对的,就成为愚蠢。
  54.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荀子·劝学》
  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
  55.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王制》
  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
  56. 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 ——《荀子·王霸》
  一个人的名声之高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功劳之大如天广地厚,覆载万物。
  57.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荀子·仲尼》
  君子顺应时代,该伸就伸,该屈就屈。
  58.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荀子·儒效》
  君子致力于内心的思想修养而对人谦虚辞让。
  59.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荀子·儒效》
  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学问到了实行就达到了极点。
  60.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儒效》
  聪明而又虚心请教,然后才能够成才。
  61.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荀子·劝学》
  君子住的地方必然会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以免染恶习)。
  6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63.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荀子·议兵》
  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怠慢了。
  64.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荀子·富国》
  老百姓贫穷则国家贫穷,老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富足。
  65.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荀子·修身》
  正确的就说是正确,错误的就说是错误,这就叫做正直。
  66.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
  拿好话赠给人,比任何珠宝都贵重;拿好话让人看,比任何色彩花纹都华美;拿好话让人听,比任何乐器都动听。
  67. 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
  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
  68.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69.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荀子·修身》
  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朋友。
  70. 养心莫善于诚 ——《荀子·不苟》
  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
  71.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荀子·修身》
  不停地迈步,瘸腿的鳖也能行程千里;堆土而不停止,高山也能累积而成。
  72.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荀子·宥坐》
  功劳再大,也要谦让,才会被认可。
  73.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荀子·非相》
  从近处知道远,从一就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就是说这个的。
  74.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荀子·大略》
  灾祸所产生的根源,都是产生于那些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地方,所以君子要及早消除它。
  75.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荀子·乐论》
  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琴、瑟来使人们心情快乐。
  76.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荀子·非相》
  从近处知道远,从一就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就是说这个的。
  77.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荀子·荣辱》
  短绳不可以用来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识不到家的人就不能和他论及圣人的言论。
  78.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荀子·劝学》
  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
  79. 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荀子·正名》
  有全面了解各家学说的明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表情;有无所不包的宽大肚量,却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
  80.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荀子·荣辱》
  和悦乐观的人总能长寿,多愁多虑的人不免早逝。
  81.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荀子·礼论》
  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界上的万物和人类,必须依靠圣人制定礼法,然后才能各得其位。
  82.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荀子·修身》
  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照自己;看到不好的行为,一定心怀恐惧地拿它来反省自己;善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坚定不移地爱好自己;不良的品行在自己身上,一定因此而被害似地痛恨自己。
  83.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荀子·仲尼》
  圆满时考虑不足,顺利时考虑艰难,安全时考虑危险。
  84.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荀子·王制》
  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动乱来源于小人。
  85.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荀子·修身》
  优秀的农人不因为水灾旱灾而不耕作,优秀的商人不因为市场上的的跌价而不去做生意。
  86.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荀子·劝学》
  螣蛇是一种龙,虽没有脚,但仅凭力大无穷这一强项,就能腾云驾雾,遨游太空。鼫鼠虽有五样技能:会飞、会跑、会打洞、会游泳、会爬树,结果还是生存不下去,被大自然灭绝了!
  87.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话说小人这种人呢,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心不能得到,而等到他得到了以后呢,又担心会失去,所以终其一生都是忧心忡忡的,没有一天开心。
  88.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荀子·荣辱》
  武器再锋利也比不上恭敬简朴的良好品质对人的影响威力。
  89.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荀子·修身》
  作为君子(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有些事情即使做了后会身体劳累,但只要能够心安,就(应该)去做;有些事情即使做了也获得不了多少利益,但只要符合道义,就(应该)去做。
  90.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荀子·大略》
  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国家如果趋于衰败,一定轻视教师,教师不受到尊重,人就会放纵性情,人肆意放纵,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要受到破坏,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
  91.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荀子·王霸》
  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就荣耀。
  92.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荀子·王制》
  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
  93.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荀子·正论》
  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官职不相称,奖赏和功劳不相当,刑罚和罪过不相当,不吉利的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94.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荀子·致士》
  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还要有尊严的威信。
  95.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荀子·天论》
  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96.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荀子·大略》
  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
  97.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荀子·大略》
  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不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装成诚恳的样子来说话。
  98.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
  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做法,没有听过的计谋,君子都应该谨慎对待。
  99.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荀子·解蔽》
  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
  100. 真积力久则入。 ——《荀子·劝学》
  学问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
  101.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劝学》
  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
  102. 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 ——《荀子·强国》
  一个国家当它灭亡了的时候,才知道灭亡的原因,正像一个人,临死时才知道他为什么而死。
  103.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荀子·乐论》
  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
  104.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荀子·富国》
  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倾覆的国家。
  105.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荀子·劝学》
  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
  106.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 ——《荀子·大略》
  做君主的不能不谨慎地选择臣子,平民百姓(匹夫)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
  107.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大略》
  大事不会做,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
  108.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荀子·君道》
  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是肮脏邪恶者的祸害。
  109.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子·天论》
  如果能够加强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就算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
  110.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111.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荀子·修身》
  老师是身正仪端,并重视情感礼仪的人。
  112. 恶之者众则危。 ——《荀子·正论》
  憎恨他的人众多,他就危险了。
  113.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荀子·天论》
  小人却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专去幻想天的恩赐。
  114. 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荀子·王制》
  两个同样高贵的人不能互相侍奉,两个同样卑贱的人不能互相役使,这是合乎自然的道理。
  115. 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 ——《荀子·臣道》
  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
  116.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荀子·大略》
  国家兴旺发达的征兆是尊师重道。
  117. 务本节用财无极。 ——《荀子·成相》
  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118.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荀子·解蔽》
  人的通病往往都是被局部的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全面的正确的道理。警戒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拘泥于片面的成见。
  119.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荀子·荣辱》
  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120.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
  121.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荀子·修身》
  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快乐的事就让给别人。
  122.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荀子·儒效》
  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在行为上能抑制感情然后才能有好的品质,聪明并且善于请教别人然后才能成为有才干的人。
  123. 良医之门多病人 ——《荀子·法行》
  好医生门前总是有很多来求医看病的人。
  124.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荀子·天论》
  老子只知道抱朴守拙等这些道理,只知道委曲求全,不知道积极进取。
  125.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荀子·乐论》
  轻视礼制与道义而崇尚勇敢与武力,贫穷的就盗窃,富裕的就贼害他人。
  126.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 ——《荀子·修身》
  礼义道德是人们应当遵循的行为基本规范,教师则是正确理解礼义道德的人。
  127. 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 ——《荀子·不苟》
  如果显贵,就会骄横而不公正;如果困窘,就会自暴自弃而志趣卑下。
  128. 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荀子·乐论》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它感化人也是十分迅速的。
  129. 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 ——《荀子·儒效》
  没有学问和道德的人,总以私利为前提的人,都是失败者啊。
  130.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非十二子》
  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害怕。
  131. 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荀子·正名》
  有全面了解各家学说的明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表情;有无所不包的宽大肚量,却没有自夸美德的神色。
  132.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知者。 ——《荀子·大略》
  滚动的球体掉进凹陷处会停止,谣言传到明白人那里就平息。没有根据的话,传到有头脑的人那里就不能再流传了。
  133.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 ——《荀子·大略》
  士大夫如果有善妒的朋友,那么贤明的朋友就会变得不和他亲近。
  134. 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荀子·非相》
  拿好话让 人听,比任何乐器都动听。
  135.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本性,是人天生的材质;人为,是盛大的礼法文理。没有本性,那么礼法文理就没有地方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本始的天性就不能自己变得美起来。
  136. 形相虽恶而心术善,无害为君子也 ——《荀子·非相》
  术正而心顺,立身处世的方法正确而思想又顺应了它,那么形体相貌即使丑陋而思想和立身处世的方法是好的,也不会妨碍他成为君子。
  137.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荀子·不苟》
  公正会产生聪明,偏私会产生愚昧;端正谨慎会产生通达,欺诈虚伪会产生闭塞;真诚老实会产生神明,大言自夸会产生糊涂。
  138.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荀子·大略》
  上天育民,并不是为了君主,但上天立君主,却是要他为人民做事的。
  139. 刑当罪则威,不当罪则侮 ——《荀子·君子》
  量刑得当,就能显示法律的威力;定罪不当,就是对法律的轻慢。
  140. 国者,天下之大器也,重任也 ——《荀子·王霸》
  治国是极为重大的事,一定要认真选择立国之道和治国之人。
  141.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荀子·修身》
  志向远大就能傲视富贵之人,把道义看得重就能藐视王公贵子。
  142. 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荀子·君道》
  根据品德好坏而确定地位高低,衡量才能大小而授予相应官职。
  143. 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荀子·法行》
  君子要从小展望将来,就要学习;老的时候不想死不瞑目,就要去教育下一代人;富有的时候要想到万一穷困的情形,则帮助正在穷困的人。
  144. 材悫者常安利,荡悍者常危害 ——《荀子·荣辱》
  有才能而又谨慎的人常常安全得利,放荡凶悍的人常常危险受害。
  145. 天下者、大具也,不可以小人有也,不可以小道得也 ——《荀子·正论》
  天下是个大器具,不可能让德才低劣的小人占有,不可能依靠歪门邪道来取得,不可能凭借较小的力量来维护。
  146. 友者、所以相有也。道不同,何以相有也? ——《荀子·大略》
  朋友,不是因为你需要他才喜欢他,而是因为他需要你,才喜欢他;朋友,如果追求的方向不同,用什么来互通有无呢?
  147. 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荀子·修身》
  好的品行在身,就感到坚定自信,自己必定喜欢;不好的品行在身,就感到全身污浊,自己必定讨厌。
  148. 罪至重而刑至轻,庸人不知恶矣,乱莫大焉。 ——《荀子·正论》
  罪行很重,但刑罚很轻,平常人就不懂得犯罪的害处,这样量刑,就会出大乱子。
  149. 道存则国存,道亡则国亡。 ——《荀子·君道》
  一个国家存在仁政,则这个国家才能常存,若仁政消失了,那么这个国家离灭亡也不远了。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衣食给养齐备而活动适时,那么天就不能使他生病;遵循规律而不出差错,那么天就不能使他遭殃。
  150. 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视,道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
  君子对于自己的子女,喜爱他们而不表现在脸上,使唤他们而不优以辞色,用道理诱导他们而不强制压服。
  151. 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荀子·仲尼》
  年轻的侍奉年长的,卑贱的侍奉高贵的,无才能的侍奉有才能的就是天经地义的。
  152.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者也。 ——《荀子·礼论》
  所谓礼,就是截断长的接续短的,减少有余的补充不足的,表达敬与爱的文明,并养成坚持仁义的美德。
  153.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禹。宜于时通,利以处穷,礼信是也。 ——《荀子·修身》
  君子有无往而不善之道,用它来治气养生,则寿命可追随彭祖;用它来修养品德,那名声就可同尧、禹相比。既适宜于通达之时,也适宜于窘困之时的,只有礼和信。
  154.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荀子·王制》
  对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不必依照级别次序提拔;对不称职不合格的人,不能等片刻而要立即罢免。
  155. 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荀子·富国》
  万物并存于宇宙之中而形体各不相同,它们不能主动地迎合人们的需要却对人都有用,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156. 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荀子·成相》
  不知警惕,还要重犯错误;拒绝规劝,坚持错误,必然让坏人钻空子。
  157.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荀子·劝学》
  懈怠疏忽忘记了做人准则,就会招祸。
  158. 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荀子·大略》
  仁义礼善对于人,就好像财物粮食对于家庭一样重要。
  159. 无分者,人之大害也; 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 ——《荀子·富国》
  所以没有等级名分,是人类的大灾难;有等级名分,是天下的根本利益所在。
  160.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荀子·正名》
  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了的,人们相约以此命名这一实物,一旦为社会所承认,固定下来大家一直沿用,这一命名就被认为是此实物的名称了。
  161. 知贤之为明,辅贤之谓能,勉之强之,其福必长。 ——《荀子·解蔽》
  能够识别贤良的叫做明,能够辅助贤良的叫做能,在这方面勤奋努力,他的幸福一定长久。
  162. 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荀子·王霸》
  根本安定,那么国家就稳固;根本动荡,那么国家就危急。
  163. 聚敛者,召寇、肥敌、亡国、危身之道也 ——《荀子·王制》
  搜刮财货,只能招来盗寇,使敌人得利,是一条亡失国家、危及于身的绝路。
  164.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王制》
  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
  165.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荀子·强国》
  一个人的命运决定于天数,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决定于礼法。
  166. 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 ——《荀子·王制》
  马惊恐车,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在车上;平民百姓惊恐政事,那么君子就不能安坐政位。
  167. 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荀子·不苟》
  因此行动起来就必然失足,干了就必然受辱,这是片面性害了他们而造成的祸患啊。
  168.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天论》
  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而赞美它,哪里比得上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而利用它呢?
  169. 主道明则下安,主道幽则下危。故下安则贵上,下危则贱上。 ——《荀子·正论》
  所以君主的统治措施以明朗为有利而以阴暗为不利,以公开为有利而以隐蔽为不利。君主的统治措施公开明朗,那么臣民就安逸;君主的统治措施陰暗不明,那么臣民就危险。臣民安逸,就会尊重君主;臣民危险,就会鄙视君主。
  170. 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 ——《荀子·性恶》
  一个人虽有好的素质,又有较好的辨别能力,但一定还要找到贤师并师从他,选择良友并结交他。
  171. 凡知说,有益于理者,为之;无益于理者,舍之。 ——《荀子·儒效》
  凡是事情和行为,有益于治理的就做它,无益于治理的就不做它,这叫做正确地处理事情。
  172. 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富国》
  所以君主必然谨慎地修养其和顺,节制支流,开拓其源,而且随时斟酌情况。
  173. 主闇于上,臣诈于下,灭亡无日 ——《荀子·君道》
  君主昏庸于上,臣子欺诈于下,灭亡就要不了几天了。
  174. 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 ——《荀子·非相》
  好话劝说别人,比送他刺绣锦衣还要美。
  175. 谏争辅拂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 ——《荀子·臣道》
  劝谏、苦诤、辅助、匡正的人,是维护国家政权的大臣,是国君的宝贵财富,是英明的君主所尊敬优待的。
  176. 乐者,所以道乐也,金石丝竹,所以道德也;乐行而民乡方矣。 ——《荀子·乐论》
  音乐是用来引导快乐的,金石丝竹之声,是用来引导道德的。音乐得到推行人们就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177. 夫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乐中平则民和而不流,乐肃庄则民齐而不乱。 ——《荀子·乐论》
  音乐生于人心,感人的力量最深,改变人的情感也最快,所以先王非常谨慎地制定音乐。音乐中正平和,百姓就和睦而不至于淫放,音乐严肃庄重,百姓就整齐而不陷于纷乱。
  178. 鸟穷则啄, 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荀子·哀公》
  指人在走投无路之时会丧失理智,不顾礼法地乱来。
  179.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荀子·议兵》
  爱护人民的国家强盛,不爱护人民的国家衰弱。
  180.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荀子·大略》
  士大夫如果有善妒的朋友,那么贤明的朋友就会变得不和他亲近,君主如果有对君主不利的臣子,那么贤明的臣子就不会来辅佐君王。
  181. 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 ——《荀子·天论》
  经过历代都相沿不变的东西,足以作为一贯适用的原则。朝代有兴衰变化,但都是用一贯的原则来适应。整理出一贯的原则来,社会就不会混乱。不懂得这个一贯的原则,就不知道如何去适应事物的变化。
  182. 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荀子·王制》
  对于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183. 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 ——《荀子·天论》
  期望时令而坐待它给人类以恩赐,还不如适应时令的变化而使用它为人类造福。
  184. 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荀子·王霸》
  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就荣耀。
  185. 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 ——《荀子·王制》
  用人不把有德才的人同无德无能的人混杂起来,英雄豪杰就会闻风而来;是非的标准界限分明,国家就能得到治理。
  186. 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 ——《荀子·君道》
  作为君主的人,热爱百姓国家才会安定;喜爱德才兼备的人国家才会荣耀,两个都没做到,国家必亡。
  187. 唯明主为能爱其所爱,闇主则必危其所爱。 ——《荀子·君道》
  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爱护他所宠爱的人,昏庸的君主就必然会危害他所宠爱的人。
  188. 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 ——《荀子·儒效》
  看重名声,不能靠勾结他人去争得,不能靠吹嘘得来,不能靠权力威胁得来。
  189.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 ——《荀子·王霸》
  让农民质朴地尽力耕作,不要太疲于奔命,则不会错过农时,也不会失去肥沃的土壤。所有做事的人都这样专心的尽职尽责,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不会荒废。
  190. 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荀子·儒效》
  儒者在朝内做官就会使政治美善,如果生活在民间就会使风俗淳美。
  191.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 ——《荀子·礼论》
  丧礼,就是用生前的样子去装饰死者,大致模仿他活着的时候的样子把死者送走。所以侍奉死者如同生者,侍奉死去的人如同他活着的时候,对于生死存亡都能按照礼的规定来做。
  192. 刑称罪,则治;不称罪,则乱。 ——《荀子·正论》
  犯的罪和所受的刑罚相称,社会就太平;量刑与所犯的罪过不相称,社会就会出现混乱。
  193. 以小人尚民而威,以非所取于民而巧,是伤国之大灾也。 ——《荀子·王霸》
  以小人来超越人民而作威作服,用非法的手段对取之于民而巧取豪夺,这就是伤害国家的大灾祸。
  194. 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 ——《荀子·富国》
  使国家富足的途径:节约费用,使民众富裕,并妥善贮藏那多余的粮食财物。
  195. 君有妒臣,则贤人不至。 ——《荀子·大略》
  君主如果有对君主不利的臣子,那么贤明的臣子就不会来辅佐君王。
  196. 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于己斯亡。 ——《荀子·儒效》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197.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荀子·天论》
  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利。
  198. 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
  音乐,是圣人所喜欢的,它可以改善人心,它的声音感人至深,容易移风易俗,所以先王用礼乐来引导百姓而使其和睦。
  199. 治则衍及百姓,乱则不足及王公。 ——《荀子·君道》
  国家安定,那么百姓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国家混乱,那么王公贵族就会变得贫困。
  200. 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荀子·儒效》
  人要不断地求索才能有所收获,不断地实践才能有所成就。
  201. 争之则失,让之则至 ——《荀子·儒效》
  争抢名誉就会丧失名誉,礼让名誉就会得到名誉。
  202. 大巧在所不为,大智在所不虑。 ——《荀子·天论》
  最大的技巧在于有些事情不去做,最大的智慧在于不考虑不应该考虑的问题。
  203. 妻子具而孝衰于亲 ——《荀子·性恶》
  妻子和子女都在,那么在孝顺父母方面就会懈怠。
  204. 不利而利之,不如利而后利之之利也。 ——《荀子·富国》
  不给人民利益,反而所取于民,不如先使他们得利,然后再从他们身上索取更为有利。
  205. "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 ——《荀子·大略》
  道义和利益,是人们所需要的两样东西。
  206. 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荀子·大略》
  人们对正义的追求胜过对财富的追求,便是太平之世;对财富的追求胜过对正义的追求,便是衰乱之世。
  207. 上公正,则下易直矣。 ——《荀子·正论》
  君主公正无私,那么臣民就坦荡正直了。
  208. 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荀子·君道》
  为公家效劳的道路就畅通了而谋私的门径就被堵住了,为公的原则昌明了而谋私的事情就止息了。
  209. 欲观千岁则数今日,欲知亿万则审一二 ——《荀子·非相》
  若想要了解千年的历史,就要观察现在;若想要了解成亿万,要先从一二数起。
  210.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馀食也 ——《荀子·王制》
  春天耕种、夏天锄草、秋天收获、冬天储藏,这四件事都不丧失时机,所以五谷不断地生长而老百姓有多余的粮食。
  211. 以卵投石,以指挠沸 ——《荀子·议兵》
  好像用鸡蛋掷石头、用手指搅开水。
  212.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以道义为先而以利益为后就会得到光荣,以利益为先而以道义为后就会受到耻辱。
  213.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荀子·子道》
  顺从正道而不顺从君主,顺从道义不顺从父亲。
  214. 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荀子·宥坐》
  白芷兰草长在深山老林之中,不会因为没有人赏识就不香了。
  215. 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 ——《荀子·非十二子》
  以道德不修为耻,而不以被人污蔑为耻;以不讲信义为耻,而不以不被人信任为耻;以没有能力为耻,而不以没有得到任用为耻。
  216. 处官久者士妒之,禄厚者 民怨之 ——《荀子·尧问》
  做官长久的人,士人就会嫉妒他;俸禄丰厚的人,民众就会怨恨他。
  217.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 ——《荀子·儒效》
  把土堆起来可以成山,把水蓄起来可以成海。
  218. 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 ——《荀子·议兵》
  如果弓箭不协调,就算是是后裔也无法用它来射中微小的目标;如果六匹马不协调一致,那么造父就无法依靠他们到达远处。
  219.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 ——《荀子·儒效》
  不管做什么事情,对于原则有好处,就做;反之,就不做,这就叫正确处理事情。

我以为自己忘记了,但还是梦到你热爱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戴望舒烦忧上周特别忙碌,北京的天气也灰沉沉,大风时而吹出的一个蓝天,很快又被尘雾遮挡起来。日子一天天兵荒马乱地过,一件事烈焰边上的一颗小透明你觉得这是月亮吗?这颗酷似月亮的星星,有着太阳系行星中最柔软,也最被寄希望充满生命的名字水星。它并不是蓝色的,上面当然也没有充盈着水。水星与自己的名字唯一的契合点在于,它就像是太阳去年我这么说给妳希望你有高跟鞋也有跑鞋,喝茶也喝酒。希望你有独立果敢的朋友,也有意气风发的对手。希望你对过往情深意重,但下了决心就不回头。希望你对理想抵死执着,但当下却无急迫神色。希望你特别美她只是画巨大的树叶热爱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愿生如夏花般绚烂而死如秋叶般静美泰戈尔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爱科学,有人爱动漫,有人爱音乐,也有人只爱吃好吃的。爱艺术的人里有人热衷研究理论,有人喜欢拿它很多人问我,你是怎么运营这个公众号的呀撰稿人手记有人认真阅读真是一件幸运的事会时不时发布的撰稿人手记看看大家都在问什么我再毫无保留地分享这个小众媒体的故事唯一撰稿人你们是几个人在经营这个公众号呢?一个人啊,所以写文章的是我,联系第二弹普通的生活也可以过得很宇宙啊开放我的收藏清单做一名骄傲的宇宙系青年如果你wow我会知道,嗯,这个人跟我有同类属性IFICOULDGIVEYOUTHEMOON英国品牌EclecticEccentricity专营光是念出这些星星的名字,就想喝一杯然后躺进吊床里凝视群星热爱未知,比如宇宙和清晨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郭沫若天上的街市明末清初有一位非常著名学者的顾炎武,在他的日知录里有一段写道三代以上发呆一分钟,看看那些灵动的瞬间在艺术中最难的就是有所言说,却又静默无声俯瞰冰岛ZackSecklerFreshDiveTeresacFreitasLucaTombolini生活中的小俏皮PeechayaBurr想看城市漆黑一片,夜空布满星辰和盘踞怪异的云团这个故事我以前说过。上世纪90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停电袭击了旧金山市。摄人的黑夜中,当地警方在短时间内连续收到多起惊慌失措的报案,报案人不约而同地提到夜空中盘踞着怪异的云团。而后卖掉Myspace后,他带着5。8亿美金旅居世界,如今成为专业摄影师看他们人生的光找寻能追逐的影子你可曾想过若人生不必再受工作与金钱的牵制,自己理想的生活会是什么吗?如果还未考虑过,或许可以看看Myspace创办人TomAnderson选择的退休人小众又有趣,逛几间不一般的美术馆Thepurposeofartiswashingthedustofdailylifeoffoursouls上个月,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迎来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改造。取
突然消失的文明巴蜀文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蜀道的尽头,曾经摇曳着一只光彩夺目而又神秘莫测的王国之舟。虽然人们能够在战国以后的古籍中,看到这只王国之舟在挣扎中沉没的片段,却无法看清它所拥有的千年辉煌。海远古祖先的玩具巨石阵在英格兰南部的一处旷野上,矗立着一座山巨石横成的国形石林,那就是举世闻名的史前建筑遗迹三石阵。它是不列颠群高上最著名的历史遗迹,不仅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前往探索它的奥秘,也让越来越多竹林七贤刘伶祭酒晋人刘伶嗜酒如命,终日大醉。其妻不堪忍受,一怒之下砸毁酒瓮。刘伶酒瘾难挡苦苦求之。妻涕泣劝曰饮酒过量有伤身体,请务必戒之。刘伶答称此言甚善,但我自己没法戒除,只有在祭祀鬼神时痛誓一明代天启大爆炸之迷我们都知道,原子弹是一种极具杀伤力的武器,可以在瞬间造成数万人的伤亡,把一个城市夷为平地。世界上首次使用原子弹的是美国,1945年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个实战原子弹,是人类最早使用这种喜马拉雅山雪怪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很多怪兽,他们有的一直存在于传说中,从来没有人亲眼所见,有的则有人有幸目睹过他们的真容,从而使传说中的它们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而喜马拉雅山雪怪如同神农架野人一样神秘莫奥迪AR概念车无人机大灯奥迪黑科技无人机给汽车照明,这是由奥迪新发布的概念车,从外观看,车辆粗犷奔放,很符合越野车的气质。整车尺寸长4150mm,宽2150mm,高1670mm。车舱采用大面积的玻璃设计,世界最严监狱越狱者噩梦这是世界上最为严厉的监狱之一,他关押着上百个黑帮老大毒枭与连环杀人犯,而这些犯人也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在这里随时都要面临突如其来的全面检查,任何一个角落都不可能藏下带有威胁的物品。昔日海军强国如今造一艘潜艇都难要问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拥有强大的海军,你有可能会说美国英国俄罗斯和中国,但是你知道吗?西班牙海军曾经也是一只称霸世界的海上传奇,就连美国海军都曾被西班牙围堵在家门口不敢出港,但今时不俄罗斯喷火坦克坦克是陆战之王,被称为战场上横冲直撞的霸王龙。随着科学的发展,坦克又衍生出了一个新的品种,那就是喷火坦克。在二战期间,喷火坦克可以直接穿过地雷区,摧毁敌人的堡垒。1998年,俄罗斯俄罗斯海军四大金刚俄罗斯海军战斗力严重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年辉煌一时的北方舰队已默默不会,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跟中美两国的海军没有办法比较,但俄罗斯海军还是有能拿得出手的装备的。比如吃人怪鱼解密亚马逊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二长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那到底什么是食人鱼呢?其实也就是食人昌,俗名叫食人鱼,原产南美亚马逊河,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