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东西问百岁天文学泰斗韩天芑中国天文何以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

  (东西问)百岁天文学泰斗韩天芑:中国天文何以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
  中新社武汉4月3日电 题:百岁天文学泰斗韩天芑:中国天文何以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
  作者 武一力 张芹
  在超过三千年时间里,中国连续不断地记录着各种天文现象。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编制了100多种天文历法,也发明了大量的天文仪器。如今,中国天文学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的眼界更加开阔、能力更强大。
  今年百岁的韩天芑,是中国著名的大地天文学家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的开创者之一,见证了中国天文七十余年发展。近日,韩天芑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回望中国天文从"肉眼观星"到"凝望苍穹"的历程。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有哪些天文学成就领先世界,至今依然产生影响?
  韩天芑:西汉的彗星帛书、唐朝遗留的星图、宋代记载的客星……中国历代留下数以千计的天文观测资料,时至今日仍在为现代天文学研究贡献力量。
  中国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就已萌芽,从夏朝开始就设有专职的天文官,从事较长期、系统的观测,同时对分散零星的天文知识搜集整理。到了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天文学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体系。历法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部分,它不单纯是计算朔望、二十四节气和安置闰月等编撰日历的工作,还包括日月食和行星位置的计算等一系列方位天文的课题,类似编算现在的天文年历。
  河南登封市的古观星台,建于元代初年,迄今已近80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台。中新社发 周沁军 摄
  中国古历采用阴阳合历,以太阳的运动周期作为年,以月亮圆缺周期作为月,以闰月来协调年和月的关系。古人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又分成24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况,与农牧业生产密切相关,这是非常了不起和复杂的推算。
  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时节,山东荣成农民栽种红薯(俗称:地瓜)。中新社发 杨志礼 摄
  正如《周易》所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天象观测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另一项主要内容,其中包括天象观测的方法、仪器和记录。自古以来,中国保存下来的有关日食、月食、月掩星、太阳黑子、流星、彗星、新星等丰富的记录,是现代天文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中新社记者:明清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科学大规模传入中国。以利玛窦为代表的来华西人带来西方天文学知识,与中国传统的天文学产生了哪些碰撞与融合?
  韩天芑:虽然中国自古就有天文研究,但那时只有两个目的,一是农业生产,二是占卜。中国古代天文讲究"天人合一",观天象是为了预知吉凶祸福,所谓的"天文",好似"算命占卜"的工具,不能算是真正的自然科学研究。
  16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接踵来华,他们同时带来了许多欧洲科学知识,包括西方天文学,这带动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西方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崇祯历书》的刊行。这是一本西方古典天文学百科全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这部著作是中国学者研究天文学的主要教材。此外,传教士还引进了许多天文仪器,如望远镜等。
  徐光启编纂的崇祯历书。中新社发 黄冬 摄
  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开始真正研究天文现象、天文规律,脱离"吉凶祸福",回归自然科学范畴。如今,中国天文研究持续发展。2011年开始建设、2016年落成启用的"中国天眼"已面向世界开放,并取得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科技创新的一张代表性"名片"。
  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中新社记者:1953年底,中国开始使用进口的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进行天文测量。您提出的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方法,实现天文测时的半自动化记录,为何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
  韩天芑:1953年底,中国开始使用进口的仪器——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为黄河进行一等天文测量。30岁的我参加了这个项目。在外国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大地测量组一众师友很快掌握了当时被称为世界最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的使用技术。
  每当夜幕降临,星星出现,就是我们最忙碌之时。观星、测点、记数、计算、绘图……50公里一个点,我们要在短期内完成近百个测点的任务,昼夜兼程,任务繁重。威尔特T4全能经纬仪虽然"全能",但手工操作比较复杂,计算繁琐,作业时间长,当时苏联几十年都未能解决这些难题。于是,我开始思考能不能在洋设备上想点"新办法"。多次计算后我们成功了,工效提高5倍多。这个计算方式得到当时的国家测绘总局肯定,被编进"天文测量细则"中。
  黄河天文测量任务完成后,50年代末期,我提出T4全能经纬仪利用接触测微器按双星等高法测时的方法,实现天文测时的半自动化记录,大大地提高了测时精度,被天文界称为"中国的金格尔法"。这项科研成果,一直被中国测绘部门用作施测高精度天文坐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此期间,我们还组织编算了中国大地天文测量的2628颗恒星平位置表、金格尔星对表、天文基本点测定的最优技术方案等,为天文界专家所关注。
  年轻的韩天芑正在进行天文观测工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见证了中国天文学从一穷二白、肉眼观星,到建立起完整的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的过程。最初的中国天文研究存在哪些困难?
  韩天芑:1960年5月,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团队接到了去"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进行天文测量的任务。我们从甘肃省兰州市乘"解放牌"卡车出发,历时11天抵达拉萨。克服高原反应,在拉萨奋战30多个星夜,不断进行测量科研,首次解决了天文方位角测定中的人仪差问题,为研究分析天文大地网提供依据,并建起高原上第一个天文基本点。
  接着,我们前往海拔4000—5000多米的羊八井、沱沱河、昆仑山等处施测一批天文点,历时5个多月,成功完成任务,填补当时中国天文测量史上的一项空白。
  1962年底,我带领团队筹建武昌时辰站。准确的世界时,是测定地面经度和方位角所必需的基本依据,而经度和方位角的测定是大地测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精密地图的编制、边界线的测定、矿山勘探、水利资源的开发、远程航空与航海、人造卫星的观测等,都需要有准确的世界时。因此,筹建武昌时辰站,对中国提高世界时的授时工作有重大价值。接受任务后,我们查阅分析了大量中外资料,开始着手设计、施工队伍的选择等工作。
  经过一年多时间,武昌时辰站保质保量提前竣工。多年天文测时、用钟守时、以无线电讯号播出、授时台收录时号的实践证明,武昌时辰站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我们还利用武昌时辰站,从事中国综合时号改正楼、地球自转等研究,在国内首先提出在星表系统差中应计入固体潮效应的改正,为中国综合时刻系统的建立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作出贡献。1980年的中国国际地球自转联测中,武昌时辰站与国内其他天文台的经典光学仪器的观测精度达到了国际最好水平,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青年时期的韩天芑。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供图
  中新社记者:追星筑梦七十载,您对当代青年有什么建议?
  韩天芑:我一直在观测星空,测量经纬度,宇宙之浩瀚,星球之恒定,科研之孤独,时常提醒地上的人,视野必须宽广,不为一朝一夕而喜悲起落。我一生从中国天文学的一穷二白、肉眼观星,走到今天建立起完整、必要的大地天文学理论和技术基础,相信总有更明亮的星空等待着我们,无论周遭多么黑暗,将观测镜伸远一些,扩展一些,必能看到光亮。
  今年我100岁了。这100年间,恰逢几次物理学、天文学、测绘学科技浪潮。技术革新,可以把科研的准确度和想象力带上新台阶,当然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方向。疫情以来,就算是我这个年纪,也感受到了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健康码、线上外卖、买菜、问诊、开药,每个人的生活背后,是数字生态蓬勃而起,而这注定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既然新的机遇已经出现,就一定要去尝试,牢牢把握。
  天空时明时暗,人生有起有落。当我们放长远些去看,星光总是璀璨的多,人生也是曲折向上。(完)
  受访者简介:
  韩天芑,中国著名大地天文学和天文地球动力学家,中国天文大地测量学科开创者之一。1923年2月11日生于浙江省象山县海台村,1943年10月考入中央测绘学校大地测量系学习,在世界时服务、地球自转变化和恒星光干涉技术的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曾任中国天文学会常务理事和天文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以及中国测绘学会理事、测绘学报编委等职。

邮票上的军史祝贺八一建军节每年的8月1日为八一建军节,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八一建军节诞生于1933年,她的第一个节日庆祝活动是在中央苏区首府江西瑞金举行的。1933年6月26日,中共苏区中央局发出了日本集邮家安藤裕先生的黑便士邮集欣赏文集邮博物馆前些日子,日本英国切手研究会寄来了几期今年的会刊,其中有一期(2021年3月出版的第235期)刊登了日本集邮家安藤裕先生(HIROSHIANDO)的黑便士邮集的部分展片造谣袁隆平对转基因的态度,你还不够资格最近看见某自媒体发表网民admin写的一篇不伦不类的评论,对袁隆平先生的意见予以曲解造谣,字里行间充满了极度偏见。这是他预设立场,戴着有色眼镜对袁隆平的话进行了歪解。众所周知,袁隆研究转基因的人,自己吃不吃?这类提问,我懒得回复转基因从研究上市需要多少年?吴孔明院士至少20年以上2013年10月21日,吴孔明院士表示,转基因若存在风险,就不能上市,若没有风险,我们为什么不能使用这种技术?我家吃的油就是转基2008年雪灾,广州火车站面临的一场惊心大决战在多年的春运经历当中,广州火车站遭遇了两次客流急剧增加的大事件。1998年春运时正逢湖南大雪,北上线路被断,广深线塌方又使得南下列车无法通行,数十万乘客滞留广州火车站广场。好在3天斯诺登揭秘过转基因吗?评转基因专家极力回避的问题如果没有转基因,地球上还都是类人猿。近期看见一位老朋友,网名叫做zhenyam铭悦的人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叫做转基因专家极力回避的问题。题目起得很是有气魄,说得好像他本人认识转基因澳洲开飞英美亚洲,新增第三国返澳对于大家来说,澳洲国境只是模糊有个时间线,可能在1112月开启,但是一直都没有一个准确时间。这个时间今天来了!刚刚,每日邮报报道,澳航消息来了!12月18日起重启国际航班,届时,澳今天是世界卫生日文张华东今天(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WorldHealthDay,也有人翻译成世界健康日),是1948年成立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周年纪念日。世卫组织每年都为世界卫生日选定一美国每小时再次报告1000多例新的新型冠状病例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翰霍普金斯大学截至周三的一周数据的分析,美国每小时再次报告1000多例新的冠状病毒感染。全国平均每天约有25,300例新发病例,比6月22日当周的每天11,300外星人真的有人见过吗?当年震惊世界的UFO三大事件,真假难辨在地球之外是否有外星人,人们看到的ufo真相到底是什么?凤凰城事件,罗斯维尔事件,伦德山接触事件,他们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今天就给大家说说纪录片ufo。1997年在美国的利亚桑纳州凤您知道世界著名的五大邮集都是哪些吗?文张华东去年笔者在给亚洲邮学家读者群和沙鱼涌邮史俱乐部讲英国皇家邮学会150年风云史时,曾提及了乔治五世的皇家邮集(TheRoyalPhilatelicCollection),皇家
倍美e店二代店全面升级,加速布局全国市场倍美e店NO。1023店即将于6月10日在福建福州盛大开业。这是于两周内在福建开设的第三家倍美e店!标志着倍美新视商全国线下消费投资创新体验店已然全面打开福建市场,是倍美全国发展版八闽大地,文化金融倍美e店NO。1026店盛大开业2021年5月30日,坐落于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燕南街道水坝路199号的倍美e店NO。1026店盛大开业,标志着倍美新视商在全国线下发展布局战略版图上又开辟了新的领地。福建永安市隶属2021年5月9日,倍美全国市场培训会议圆满结束上午10点,培训会议如期进行。商学院马彩君老师就选择大公倍美的16个理由做了精彩的阐述和详细的讲解,与在场会员进行了实时互动,尽管与会人数较多,室内温度升高,却没有影响会员们的会议梁和生负氧离子书法通过欧盟环保检测,大公和生佛艺术品行市走高近日,由著名书法家梁和生博士创作的负氧离子书画在获得中国国家检测以后又通过了欧盟REACH高度关注物质环保检测!共检测了219项全部达标通过!为梁和生书画艺术品标准成型环保检测出口人民政协网领导莅临倍美新视商参观指导2021年6月10日,人民政协网多位领导莅临我司参观指导工作。大公倍美高层领导带领公司骨干成员进行了热情的接待。参观公司办公区观摩梁和生书画艺术品人民政协网各位领导首先参观了我司环傍海燕城,跨界视商热烈祝贺倍美e店NO。1029店开业大吉傍海燕城,跨界视商。位于福建省永安市燕南街道绿洲嘉园倍美e店NO。1029店盛大开业!标志着倍美新视商在福建的发展版图又迈向一个新的里程。永安,又名燕城。因永安市境内九龙溪与巴溪汇中国已成为航天强国,航天事业成就举世瞩目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573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大公倍美把握时代脉搏,共享艺术金融市场会议在杭州召开2021年5月31日,把握时代脉搏,共享艺术金融大公倍美杭州运营中心市场会议在杭州盛大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倍美市场团队近200人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针对当下艺术品金融市场形势,倍美新视商倍美e店NO。1005店主黄军英专访有这样一位独立睿智的女性,在事业的奋斗道路上坚定不移,不甘平庸,专注认真,在倍美市场开发过程中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倍美新视商全国市场线下培训大会召开期间,我们特别邀请到她,为大家迪拜酋长奉上阿联酋永久居住权金卡,背后的真实原因是阿联酋副总统兼迪拜酋长昨日发了个twitter,宣布了一个金卡计划,声称对阿联酋投资者企业家优秀科研人才等提供永久居住权。新闻一出来,迪拜全酋通(dibaiqqt)小编虽然有点意料阿联酋因天气原因推迟火星探测器发射,小小的国家大大的梦想2020年有短短几周时间,太阳地球和火星成一条直线,地球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最短,不到5400万公里,这种情况直到2022年才会再次出现。因此2020年恰逢火星发射窗口期,全球将有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