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在地球上用什么方式可以看到黄道?为什么?

  笔者虽然是数学老师,但也是天文爱好者,对回答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谈一下自己看法,不当之处,留言点评探索。什么是黄道
  我们古代常说的"黄道吉日"就是指的黄道!所谓"黄道吉日",就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日子或时间节点。亦称"光道"。
  古人想象的太阳周年运行的轨道。即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大约公元前八十年左右,我国有了明确的黄道概念,而且进行了以黄道为基本大圆的天体位置量度。
  《后汉书.律历志中》引汉石申《星经》:"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去极二十五度(应为一百十五度)。"
  《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影)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新五代史·司天考一》:"黄道者,日轨也。其半在赤道内,半在赤道外,去极二十四度。"
  在地上测太阳日影,则得日照杆影二十四节气太极图。
  图 日照杆影二十四节气太极图
  图 天空"8"的日行迹+地上日影"太极图"
  所以,我们最终会得到这样一副图:天上的"8"字日行迹图和地上日影"太极图",当然了,实际上太阳一年的运动周期,导致出现的同步天象远不止这些,但是这两者是最明显的天文迹象了!在地球上用什么方式可以看到黄道
  我们以"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为例,看黄道、赤道的观测范围:
  图 黄道和赤道
  十二星次,因为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不同的视位置定的。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平分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太阳运行到某次就叫某某某节气(实际上二十四节气表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的位置。十二次对应十二宫。)
  图 西方黄道十二宫天象轨道、二十四节气图
  (黄线为黄道,红线为赤道)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西方黄道十二宫分布在"黄线"的环形轨道上,黄道十二星座位于中国"二十四节气"周围,图中的红线为天赤道(即地球赤道投影),春分点的测定需要黄道和天赤道的升交点才能观察到。
  图 黄道十二宫,黄道赤道图
  在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西方的"黄道坐标系"上空没有天赤道,也就没有天赤道的星座,自然无法测得"春分点",而黄道十二宫的"黄经0度"是以春分点开始的。
  图 十二宫在天球上运动动态图
  从这个动态图中可以看到黄道十二宫沿着黄道转动,在没有天球-赤道坐标系统的时候,西方是怎么绘制出全天空星象图的?!
  古代如何测"冬至、春秋分、夏至"呢?
  中国古代是知道"黄道"概念的,虽然,中国是"赤道坐标系",但因为观测"二分二至"就必然会知道"黄道","冬至点"的测定对于历法起始相当重要,不可能不知道,在中国西周时期已经有"二至"、"二分",这四个节气已经对四季作了初步的划分!
  但,奇怪的是,西方使用的"黄道坐标系",为什么却没有在历法当中使用"二十四节气",尤其是"二分二至",不知道这个概念,怎么知道四季?怎么定历法?怎么会有"黄道",甚至是"黄道坐标系"?不由得想问"黄道坐标系"真的是西方发明的吗?!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地轴)与其公转的轨道面成66°34′的倾斜。地球的自转同它公转之间的这种关系,天文学和地理学上通常用它的余角(23°26′),即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来表示。
  可是,这个交角现实中很难测得,怎么办呢?
  所以,我们需要"天球赤道坐标系",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现在再说一遍。
  简单的说,把天空想象成一个假想的大球,我们看到的天体都是这个大球上的投影,这个大球叫天球。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就是黄道,在地球上看去,就是太阳在天空中要经过的圆;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白道就是月球在天空中运行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
  图 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因此,将地球赤道投影在天球上,通过观察太阳与天赤道的相对位置来推算太阳与地赤道的相对关系。这样就能观测到冬至、春秋分、夏至。
  图 朔望月、春秋分、夏冬至、黄赤白道图
  所以,这个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倾斜,在地心天球上,则表现为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并被称为黄赤交角,又称"黄赤大距"。不过,遗憾的是只有中纬度地区才能观察到地球有"倾角"这一现象呢!一点感慨
  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星占、命理、医学等中都有相应描述,常有人说中医是玄学,其理论不可捉摸,这就是对中国传统的无知。
  而古代天文学的知识,在今天太少人知道了,明末顾炎武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土,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三十)。正因为如此,现在的很多中国人才不能理解中国的文化!
  如果懂得中国古代基本的天文学知识,也就对很多中国文化能够有所理解了。方能知晓古人并不愚蠢,懂得古人的时空观念,也正是长期对天象的观测,才能发出"天人合一"这样的声音!
  星空和日月是古人认识宇宙的唯一手段,这一点上东方西方是有非常多相通点的,比如国外有黄道十二宫,中国有十二地支,中国有日晷,国外有Sundial,这种相似点不胜枚举,都是源于对相同的客观现象的观察。但不得不提的是,当西方能够将发展机械而获得的精确计时系统与其发展玻璃而获得的望远镜结合的时候(机械与玻璃都是源于教会修建主教堂的需求,钟楼与彩色窗户),在天体的认识上就将东方甩在了身后。
  参考文献:1.舞天玄姬,中国古代"天人合一"与日行迹(黄道);黄道、赤道的观测范围
  黄道是看不到的,只是理论上存在的一个虚拟的平面。
  我们现在来发挥想象力。首先我们要知道自己生存的地球是一个球形的,而宇宙是广袤巨大的。虽然宇宙是有限的,但由于地球在宇宙中实在太小了,我们可以把宇宙想象为无边无际。
  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存在着10万亿个星系和几千万亿亿颗恒星,我们太阳只是这几千万亿亿颗恒星的一颗普通恒星,地球只是太阳的一颗卫星行星,质量约太阳的33万分之一。
  我们还可以想象,以地球为中心,整个宇宙都包围着我们地球,因此我们把围绕着地球的宇宙这个球叫天球。
  地球就在这个天球的包裹中,每天自转一圈,每年围绕着太阳公转一圈。这样从地球的视角来看,就好像是天球和太阳都围绕着我们转,每天天球转一圈,太阳东升西落。
  这也是古代地心论的由来。
  在一年时间里,太阳就在以天球为背景的大屏幕上移动,一年正好移动一圈,从某颗恒星的位置转一圈又回到某颗恒星的位置。这样太阳在天球转一圈就形成了一个面,这个面把天球切成了两半,这个面就叫黄道面。恒星其实也在不停的运动,但由于距离我们太远,最近的也有几光年,这样它们的动与到我们的距离比较就很小了。
  这样看起来就变化极小,几千年都几乎没变化,古人们认为它们是永恒不动的,所以把它们叫恒星。
  这样人类在天球上就有了恒星为参照坐标,才能够把黄道画出来。
  简单的说,我们可以在纸上画一个圈,中间是太阳,圈线上穿着一个小球,那就是地球,这个圈就是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的轨道,把这个圈刷满黄色的颜料,这个黄色的面就是黄道。这样你就看到黄道了。
  我们还可以想象一下地球就像一个足球一样的自转着,这个自转有一个想象中的自转轴贯穿着地球南北两极,地球自转就是围绕着这个轴转的。自转的球都有一个表面点随着球的转动产生轨迹最长的圆周线,一个正圆的球这个最长圆周线平面与轴是成90度角的。地球自转也有这样一圈地表,这一圈就叫赤道。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没有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呈66°34‘的夹角,这样地球赤道与黄道就没有在同一面上,而是有一个23°26’度的夹角。
  别小看这个夹角,正是这个夹角,使地球接受太阳直射位置在地球上不断变化,形成了南北回归线,并由此产生了一年四季,气温冷热温暖交替,为生命的孕育和进化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地球之所以歪着脖子转,是因为刚诞生时与一颗约火星大小叫"忒伊亚"的行星相撞。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就此打住。
  欢迎讨论,感谢阅读。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是不道德的行为,敬请尊重作者劳动,感谢理解支持。
  地球上的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视路径,即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天球相交的大圆。黄道和天赤道成23度26分的角,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
  在宇宙中,地球作为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在不停地运动着,其运动是复杂的,但最基本的运动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地球本身绕自转轴自西向东旋转。地球的自转轴,简称地轴。地轴是假设的,但地球自转时,却仿佛有这根轴的存在。通过地心垂直于地轴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它与地球表面相割的大圆叫赤道。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半球。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其中,位于北半球的交点叫北极,位于南半球的交点叫南极。地球绕轴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接近正圆的椭圆。这个椭圆所构成的平面叫轨道平面,亦称黄道平面。地球一面绕轴自转,一面绕日公转。在这一过程中,地轴并不与公转的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相垂直,而是倾斜的,其夹角为66°34′。而地轴的倾斜方向在空间始终保持不变(平移),致使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相重合(不平行),而呈倾斜状态,其夹角是66°34′的余角,即23°26′。这个夹角叫黄赤交角。地轴的倾斜和倾斜的方向不变,还导致了地轴对太阳的不同倾向,使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北纬23°26′到南纬23°26′之间来回移动。移动的周期为一年。这样就造成了地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从而形成四季。
  题目所问,如果是指天文学而非"占算"概念的话,很好回答。
  "黄道",是人而且是古人,用眼睛长期观测加之记录,最终总结和概括出来的。
  什么是"黄道"?
  《汉书.天文志》曰:"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通俗地说,"黄道",就是太阳在天空,古人认为是"天球"中,周年视运动的轨迹。
  因为是"轨迹",所以又是"看不到"的,只能计算和推算出来。
  中国的古人,什么时候有了"黄道"概念?
  过去认为,战国时代的石申夫和甘德的《石氏星经》,是最早记录"黄道"的古文献。
  其云:"黄道规牵牛初直斗二十度。"
  "黄道规",即"黄道圈";"牵牛初",则指太阳的"冬至点"。这是说,太阳走到"冬至点",其位置位于离斗宿"距星"二十度的地方。插一句,"距星",是古人长期作为观测对象的恒星。《汉书.天文志》记载的恒星有783颗,同时期的张衡,则记录多至2500颗。
  可知,古人观测太阳的运行,亦将恒星作为参考坐标。
  按照《石氏星经》的记述,这个"黄道",大约只适合于战国末年至秦汉时的"天象"。
  西汉初的刘向在《五纪论》的记载,则将"黄道"所符合的"天象"前推至到公元前五世纪。
  他说:"日月循黄道,南至牵牛,北至东井。"
  这是讲,"黄道"的南点,也就是"冬至点",位于牵牛。别看仅仅是"牵牛"和"牵牛初"一字之差,实际上反映着不同时期的太阳运行轨迹。
  古人在地面上的白天,向上望去,始终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这是没有变化的。
  但是春夏秋冬,太阳的升起时间和位置却又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通过每一天的细微差别表现出来的。
  概括地说,太阳的视运动,相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如果以恒星作为背景,每一天都向东移动约一度的"角距离",一年下来,恰好大致移行一圈。
  这一圈,就是黄道。
  这种观测,必须日日践行。而且,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又不是一年两年可以做到的。
  东汉王充《论衡.谈天》云:"二十八宿为日月舍,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矣。"
  古人在夜空中,确定了二十八个恒星群,命名为"二十八宿",就是把它们看作是日月运行"歇脚"的"驿站"。"宿"即"舍","宿舍"一词由此而来。
  社科院考古所冯时研究员团队,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至晚在公元前3500-前3000年,也就是距今5500-5000年的时候,中国上古先民已经形成了明确的"二十八宿"概念。这一推断的根本依据,是"赤道星官"与"赤道"吻合度的时间下限。
  也就是说,距今5500-5000年那个时候的古人,已经知道太阳和月亮,在不同的时间,会依次到这二十八个"站点""住宿"。可以证明的是,"二十八宿"就是沿着太阳"黄道"依次分布的。
  还可以证明的是,中国自古有"参(shen)商二星"神话。
  《左传.昭公元年》曰:"昔高辛氏有二子,长曰阙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阙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
  杜甫诗云:"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即以"参星"和"商星"永不见面比喻人之离别。
  "商星",是"二十八宿"中"东宫七宿"的"心宿二",甲骨卜辞中称为"火"或"大火"。"参星",则指"西宫白虎"。"商星"和"参星",恰好居于"黄道"的东西两端。
  即是说,古人认知"参商"二星的时候,不可能不掌握"黄道";换句话说,古人对这两星的了解,极可能属于观测"黄道"的结果。
  即便如此来算,中国先民对"黄道"的认知也已经有了3000多年的历史。
  这些认知,都是靠古人的肉眼长期观测取得的。东汉史官,始有铜制的"黄道仪",是在"赤道浑仪"增加"黄道圈",因此计算出的,是"赤经差"在"黄道"上的投影,得到的只是"似黄经"结果。
  "黄道",在古代人那里,是"天道"的一部分,于是必然与"君权神授"的"政.治天文观"相结合,皇帝走的官路,也叫"黄道"了。
  另外,"黄道",还是古代"星占"的重要理论支点。
  但无论如何,都必须为我们上古先民的睿智、坚韧自豪与喝彩!
  世上本没有黄道,说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黄道。因此不管在哪里都看不见黄道!无论是地球上还是天球上,只有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就像做几何图形的辅助线一样。
  黄道是科学家为方便研究假想的天文名,它并没有实体,就像自转轴、天球、坐标系...先要知道什么是"地球黄道"?
  简单的说,黄道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地球赤道与它倾斜了23.5⁰,赤道与它的相交点就是春分与秋分。但建立在地心说的理论上,就是假设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旋转的那条轨迹。
  黄道一词古来有之,最早的记录是在战国时期的《石史星经》。东汉初期的刘向在《王纪论》中也有"日月循黄道"的记载。看来古人早已知道黄道就是太阳在地球上空运行的轨道。我们用什么方式能看到黄道?
  前文已说到,黄道是一个假想的太阳轨道平面,用眼睛是看不到的。既然是假想,那就只能用你聪明的大脑去想象,如果你动手能力强一点,可以用一张纸、一支笔将它画出来。
  既然黄道是太阳的轨迹,那先画个太阳(很多人不画太阳),这样更易理解,然后旁边画个地球,再画一个椭圆形为地球公转轨道,这条轨道与太阳连成一个盘状平面,就是黄道面。
  是不是很简单?廖廖几笔就画出来了,当然先要具备相关简单的天文知识,。
  如果这条黄道是存在的实体,那地球上只要有太阳晒到的地方就能看到,白天黑夜也能看到。黄道面的形成
  黄道面由太阳的运动而来,那整个太阳系都会有黄道,系内的天体都在这个面附近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
  在太阳系诞生初期,太阳刚刚形成,拖着巨大的盘状星云旋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凝聚成一个个的星球,同时也在太阳引力范围内公转。同时由于离心力与角动量等各种作用力,零散的星云及天体的运转轨迹变得更远,也慢慢太阳赤道面靠拢,在太阳风的吹拂下,较轻的气态星球被吹向远处,较重类地行星就留在太阳附近,一个星系就形成了。
  那么八大行星之一的地球也是绕太阳转,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就被人们称为黄道面,在地球上看就是太阳在天球上运转的轨道。
  "黄道吉日"是农耕生活的人们在春夏秋冬二十四节令中,为行事顺畅择一日"吉"而为之的仪式。故而,看二十四一节令的行程便是"黄道"。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同心结的"黄道吉日"。
  开门见山我的观点是在地球上我们用肉眼是很难看到的。
  黄道面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要想看到黄道必须先要了解黄道是什么?
  黄道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运行的路线。早在西汉的《甘石星经》中就明确提出"黄道规",古人说的"黄道"是指古人观察太阳在地球上一年的运行轨道,用以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变化。
  众所周知:地球一遍绕轴自转,一遍绕太阳公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称之为黄道平面,地球的自转轨道所在的平面称之为赤道平面,这两个平面的夹角称之为黄赤夹角。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展示图
  此外,我们要想看到黄道光,必须先要理解一个概念——黄道光。
  黄道光是一些不断环绕太阳的尘埃微粒反射太阳光而形成的。
  在地球的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的人于春季黄昏后在西方地平线上或于秋季黎明前在东方地平线上所看到的三角形光锥,黄道光是沿着黄道向上伸展,与地平线夹角正是黄赤夹角。
  黄道光很暗弱,必须具有良好的观测环境,才能看得到。
  黄道光
  看懂这张图,我们就能够看到黄道面了。
  图中三角形光锥就是黄道光,它所延伸的平面就是黄道面,我们所在的地面就是地平面,黄道光所在的平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就是黄赤夹角。
  总结: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天气,并且周围没有强光照射(没有光污染)的黄昏或者黎明,观察地平线上的三角形光锥,那么三角形光锥所在的平面就是黄道平面。另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随着科技发展,我们可以借助很多软件让我们很清晰地看到黄道,例如:星空APP
  如图所示:黄色椭圆所形成的平面就是黄道面,研究后你会发现太阳系八大行星都在同一个黄道面运行,其实这个黄道面就是相当于是太阳的"赤道面",我们八大行星都环绕着太阳的"赤道面"运行。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欢迎讨论!
  赤道是与太阳光平衡的,只有黄道与太阳倾斜,才能有一年四季,太阳扫过子午线才会时间不会变。
  黄赤交角的存在,或者说黄道的存在,是因为太阳带着太阳系,在围绕它的中心在旋转,地球不仅受太阳引力(旋转形成赤道面),还受太阳系中心的引力(赤道面被扭动形成黄道面)。所以,单纯看太阳系内,太阳和地球的变化,看不出黄道,还要看太阳系外,看北极星与地球的角度变化和太阳与地球的角度变化的对比差。
  日有中道(七政日居中)中为土为黄为黄帝。故称黄道!

梦幻西游如果倒闭了,那些值钱的东西网易会赔偿给玩家吗?早啊!悟空大家好,我是博主,一位03年的内测玩家,17年梦幻骨灰玩家。点关注,不迷路首先看到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第一反应是震惊的,为什么?原因有以下几点1梦幻西游基本是不存在倒闭现象东北菜虽不在八大菜系之列,却为何能名扬天下?我不是东北人,但喜欢吃东北菜,原因有三。第一,东北菜养人。东北菜朴实无华,用料实在,食材虽不稀奇,但都是实实在在的健康食材,白菜土豆萝卜,大肉大鱼大骨头,吃了几千年了,人的胃口已经兰州八大碗指的是哪些菜?蒸酥肉需用蒸笼蒸到肉软。其特点是色泽红亮,咸鲜微辣。肉是肥而不腻,嫩而不糜,五香味浓郁。红烧肘子选用带皮去骨的猪肘子为主料,经过水煮,过油,蒸制而成,成品色泽红润明亮,造型优美大方有人说一万元游戏本玩游戏不如六千元台式机好,是这样的么?这么说吧,除了便携性,笔记本在台式机面前都是弟中弟的存在。我就举例几个19年卖一万的笔记本和六千的台式机之间的差别把。惠普17。6寸的暗夜精灵,1060的显卡联想17。6寸神舟稍微你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何看法?正常职业。人人都有一份职业,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选择了一份职业就应爱岗敬业,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奉献。对自己对良心负责。有一个曾做过教师的人说教师这工作军官转业和自主择业,哪个更好?哨兵小虎第607条回答。转业和自主择业是军官退役的两种选择方式,也是大多数军官的最终归宿。首先,小虎向大家介绍下什么是转业和自主择业。1。转业(计划安置)。转业是军官从军队岗位退役为什么说曹云金何伟出走是必然?先说结论是必然结果。当然我一直很反对何云伟曹云金出走才成就了岳云鹏这种说法,其实岳云鹏这种类型化演员,在德云社转型过程中是必要的,即使何云伟曹云金没有离开,岳云鹏也会被郭德纲推到第WE的队长是腿哥957,那么LPL其他战队的队长是谁?解读游戏,品味生活,大家好,我是小良众所周知,LOL各个俱乐部战队都设有队长一职,队长的担任着必须具有宏观操控能力,对于全局比赛具有掌控能力,并且要有不错的应变能力。今天小良给大家和平精英中新训练场里哪有信号枪?我是志强,一名游戏创作者。和平精英的训练场是没有信号枪的,只有实战游戏中有(不包括娱乐模式和团队竞技)给个采纳,谢谢啦!大家好,我是吸文儿经过我多次探寻,训练场内是没有信号枪刷新的11年小牛夺冠为何被有些人称为21世纪最有含金量的冠军?导语201011赛季的NBA总决赛上达拉斯小牛队以大比分42战胜迈阿密热火队,获得总冠军,这也是小牛队史上的第一个总冠军,诺维斯基也凭借6场总决赛比赛场均26分9。7篮板2助攻的数西安回民街为什么能成为旅游必去的地方?文化游,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古迹文博等等方面去感受一个城市,自然也离不开当地美食文化。在西安市中心钟楼向西100多米穿过鼓楼门洞,有一条西安回民历史街区。区内有大小形态各异年代不一的1
再现2分外援!前NBA总冠军成员6场仅38分CBA不欢迎这样的球员CBA再现单场2分外援,这一次是广厦的库克,而且他还是连续两场都是2分,这是前NBA总冠军外援吗?12月28日,广厦击败青岛,本场比赛虽然孙铭徽因为腰伤缺阵,不过迎来复出第二战的胡巴黎难夺欧冠!姆巴佩目空一切,藐视内马尔顶撞梅西,未主动道歉巴黎圣日耳曼,虽然拥有姆巴佩梅西和内马尔的无敌三叉戟组合,但依旧还是无法获得欧冠冠军。姆巴佩到底有多嚣张?在2018年夺得大力神杯之后,姆巴佩渐渐迷失了自我,开始变得狂妄自大,目空率领大巴黎赢球后姆巴佩谈起梅西和阿根廷队的疯狂庆祝京报体育记者赵晓松姆巴佩不仅场上表现出色,赛后发言同样极具大将风度。北京时间12月29日凌晨,本赛季法甲联赛第16轮上演一场焦点对决,巴黎圣日耳曼队在主场凭借姆巴佩最后时刻罚入的点场均451110,带队6连胜!抱歉詹姆斯,你的全明星票王悬了过去的十几年时间,詹姆斯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荣誉的不断积累,超强的实力,以及超高的人格魅力,让詹姆斯的粉丝越来越多。他已经9次在全明星球迷投票环节,当选票王,这一纪录追平了乔丹,詹勇士休赛期到底亏了赚了?出走三将新赛季出场总数还不如迪维琴佐卫冕冠军金州勇士如今19胜18负位列西部第九,无疑是让大多数人大跌眼镜,让支持者们失望。但如今,批评他们休赛期引援不力的声音却越来越少。在去年夺冠后的休赛期,他们虽然保留了库追汤嘴勇士112107逆转爵士,普尔263,迪文岑佐1942,杰罗姆1772今天上午1100NBA常规赛爵士队客场挑战勇士队,其首发阵容为康利克拉克森范德比尔特马尔卡宁奥利尼克,勇士队汤普森轮休,首发阵容为普尔迪文岑佐兰姆追梦格林卢尼。双方第一节开战,卢尼奥运冠军之城保定建成全国首个冠军博物馆,填补河北空白全国首个冠军博物馆开馆。燕赵晚报讯(融媒体记者石英杰通讯员何睦)从奥林匹克冠军之城纪念奖杯到体操世界冠军范晔的奖牌从武医宗师郑怀贤在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表演的飞叉到奥运冠军钱红庞学习语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今天的中国,是紧密联系世界的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始终如一珍视和平和发展,始终如一珍惜朋友和伙伴,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努力为人类和以儆效尤!NBA开出重磅罚单!2队11名球员,禁赛人数创历史之最昨天活塞对阵魔术的比赛里,双方爆发了大规模冲突。魔术球员大瓦格纳在退防过程中,由于动作过大,引发了对手不满。活塞前锋迪亚洛首当其冲,用凶狠的推搡给予回应。后卫海斯也不甘示弱,看到迪广东男篮给年轻的同曦上课,徐杰教育林葳,细节决定胜负广东男篮迎战联盟新势力南京同曦,面对这支潜力军团,广东男篮展现出强大的比赛掌控能力。有些南京球迷也许会不服气,认为和广东队打的难解难分,甚至有机会取得比赛的胜利,其实并非如此。本场一文汇总!2022年最值得关注的20款耳机!时光荏苒,2022年即将告一段落,回顾这一年,各大音频品牌相继推出多款颇具竞争力的耳机新品,音质降噪佩戴舒适度等方面较上一代产品进一步提升,部分型号成为2022年TWS真无线耳机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