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有人说黄忠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胜仗被捧上天,于禁一辈子只打了一场败仗被无限黑,对此你怎么看?

  只能说黄忠赢了一场不该赢的仗,于禁输了一场不该输的仗。
  当黄忠围定军山的时候,法正报于成都的意见是围城打援,歼灭更多曹军的援军和有生力量。并且,夏侯渊是大汉开国名将夏侯婴之后,曹操堂弟,其妻也是曹操之妹,早年曹操犯事,还是夏侯渊顶包让曹操躲过一劫。按理说曹操不应不救,所以围定军山就是为了打曹操援军,刘备也是在定军山周围埋伏重兵,只等曹操来援。
  而曹操就是曹操,深知定军山败局已定,再救属于送死,且曹操熟知定军山地形,山地险要,沟谷纵深,易设伏兵,倘若真如曹操对来史所说,徐晃会带兵三万救援,那么这三万人只能排纵队进入,那么入伏之后便会毫无还手之力,而弱派轻骑五千前去又无济于事,因此只好放弃救援。
  而黄忠捡了个便宜,就是攻下定军山后劝降夏侯渊不成,将其斩首。这一仗是法正精心设的局,没等来曹军援军,只好让黄忠捡一大功。
  于禁之败也非演义里的关羽掘开汉水水淹七军,正史里就是说"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当然,关羽是看准了这个机会灭掉了于禁部队。
  而于禁投降属于走投无路,对比庞德求死的意气风发,显得是有点无名将之风,连曹操也感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庞德跟于禁一起投降,或许也不会让于禁如此难堪。
  更为惨痛的是,于禁后来又投降了孙权,而孙权把于禁送回曹丕处,曹丕令其为曹操祭拜,在曹操墓碑前挂了一副巨画,画中是庞德大义凛然,求死心切,地上跪着于禁摇首祈降。何等的羞辱,不久之后,于禁便羞愧而死。
  三国黄忠原来并不是个老将?大器晚成的一代猛将黄汉升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志0019:大器晚成的一代猛将——黄忠
  黄忠是三国时代一员名将,位列蜀国五虎上将之一。
  在刘备攻打益州的时候作为先锋,战功显赫。
  在之后的汉中之战中,黄忠率兵攻打定军山,将曹军精锐之师打败,痛斩曹军名将夏侯渊,声名显赫。
  由此也留下了"黄忠出阵——不服老","老当益壮"等历史典故。
  历史上的真实黄忠,真如《三国演义》上所描述的,是一员须发皆白老将?他直到70多岁还能力拔山河,勇冠三军?
  其实,关于黄忠的生年,任何史料上都没有提及,只知道他是卒于公元220年,也就是定军山之战过后的一年。
  黄忠的年龄究竟如何?是否真的能划入"老将"的行列?我们还是根据史书上的记录,去大致推断一下。
  首先,关于黄忠"老"的历史出处,主要在于《三国志-蜀书-费诗传》中记载:刘备拿下益州过后,封赏众人。而黄忠论功封为右将军,同关羽张飞马超三人并列。高傲的关羽大怒,并大骂"我怎么能与这个老东西一个级别"……
  不过,关羽的原话是"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而"老兵"这个称呼,指的其实是"军龄"较老而非"年龄"较老。
  不然,关羽大可直接称其为"老叟"或"老匹夫",这才是古代骂老头子的"标准用语"。
  关羽之所以用"老兵"这个称谓,指的应该是黄忠入伍虽早,但在军事上毫无建树,也无任何名气。这种人完全不配和自己这种身经百战的元老将军相提并论。
  事实上,黄忠的战绩在之前确实没有记载,只知道他原本是刘表手下的中郎将,和刘表的侄子刘磐共同镇守长沙攸县。
  后来曹军南下,刘表病死,荆州本地大家族投靠曹操,黄忠也被任命为裨将军,仍然驻守攸县。
  随后的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败于孙刘联军之手,荆州诸郡被刘备趁虚而入占领,黄忠才随着韩玄等人一起,投到刘备的麾下……
  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上所描述的,关羽黄忠大战长沙,关羽拖刀之计义释黄忠、之后黄忠为报关羽不杀之恩、一箭射盔缨等情节,都是小说中虚构的。
  随刘备入川后,黄忠战绩倒是很多。
  不过,对于久居荆州的关羽来说,他无直接的感同身受,故而认为其功劳平庸,不配与自己齐名。
  关羽口中这个"老兵"的称谓,并不足以说明黄忠的年龄很大,甚至不见得能够证明黄忠的年龄比关羽大。
  史书上关于黄忠的战绩记载,也许更能说明黄忠的年龄问题:
  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中,黄忠的记载篇幅并不多,仅有寥寥300字不到,大多数都是战斗记录。
  先是跟随刘备进兵蜀中,再是自葭萌关折回进攻刘璋,然后在刘备占得益州过后,又率军前往定军山,与曹军大将夏侯渊张郃等对峙。
  而定军山这一战也成就了黄忠的历史威名,大获全胜并斩了夏侯渊,将曹操都气得个半死……
  在这些战斗记录中,明确提到了黄忠身先士卒,亲率大军勇闯敌营等细节(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所为。
  古人的平均年龄不过40来岁,能活到六七十就已经是个奇迹,所以才有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到这个年纪,还能气力不衰,像年轻人一样勇悍,亲自上阵破敌、斩杀敌将,几乎等同于天方夜谈……
  诚然,历史上有记载的老年武将领也不少。
  但他们所做的事情并非是披挂上阵杀敌斩将,而是在营帐中运筹帷幄,具体指挥部队的战略战术。
  不到生死关头,他们不可能像青壮年人一样,亲自拿起武器战斗。
  而按照史料记载,黄忠既然都能"经常冲锋陷阵",很明显他的年龄,还不足以划入"老将"的范畴。
  不过,黄忠的年龄应该也不会很年轻,既然关羽都能称其为老兵,证明其军龄应该不短。
  在成都武侯祠中有黄忠的塑像,虽然不是白发皓首,但胡须为黄色,面像也偏老。
  可以判定,黄忠投奔到刘备麾下的时候,应该已经是壮年之龄,和刘关张等人是同一个年龄段。这说明,黄忠之前在刘表麾下担任"中郎将"的时间也应该很长。
  那为什么之前的黄忠碌碌无为,而投奔刘备之后又能够突然爆发,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呢?
  原因其实也不复杂。
  之前的黄忠一直被人排挤,没有战场表现的机会。
  三国志上明确记载过,黄忠是被刘表所任命的将领,让他和自己的侄儿共同镇守长沙攸县(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
  由此可以看出,黄忠在荆州地界,应该是属于刘表一系的武将,为荆州本土军事集团所不容。
  众所周知,荆州主要的军事力量,都是控制在如蔡瑁张允这类的大家族的手中,刘表手中并无军权。
  尽管在安顿荆州事务过后,刘表也曾作过一些努力,来收取军事指挥权(比如说任命刘备北伐,在博望坡破敌),但最终都是无功而返。
  提拔并任用黄忠等人作为武将,应该也是刘表试图控制荆州军队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黄忠既然是刘表的人,那么自然是不会受荆州军方的待见。黄忠长期被闲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刘备控制荆州以后,黄忠才借助机会脱颖而出,终于有了在战场上表现自己刚猛勇武的机会。
  由此也看得出,黄忠是个优秀的军人,也是个纯粹的军人。他的军事能力是一直都有的,只是始终没有发挥的空间。
  正应了那句老话,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黄忠是个有准备的人,也是个能够把握机会的人。
  这样我们才看到了,一位猛将在长期的郁郁不得志过后,突然在战场上的爆发,而且是足以名留青史的大爆发!
  不过,黄忠的命运也注定了如流星一样。短暂的灿烂过后,便是迅速的陨落。
  仅仅在定军山之战的高光时刻之后的一年,黄忠便阖然辞世,而且没有留下子嗣,唯一的儿子黄叙很早就夭折了……
  关于黄忠的死因,任何史料没有记载,是因为战场上的受伤,还是像马超一样的疾病,或是由于操劳过度?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英年早逝的多了去了,光三国时代就有郭嘉,法正,周瑜,鲁肃等,这些都是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也依然逃不开死神的召唤。
  而黄忠的地位比不了这些大人物,他的离世也大大影响了正处于上升期的蜀汉集团。
  刘备的麾下能征善战的猛将原本就不多,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
  试想要是黄忠能多活上些年,蜀汉帝国在之后的几次军事行动中的结果,就有可能改变。而诸葛亮在之后北伐的时候,也不至于在用人上如此捉襟见肘……
  就此,我们可以为黄忠这个人物打上一个总结:他应该并不算老,但确是大器晚成。他出场晚去世早,也称得上是英年早逝。年轻时代长期的闲置和排挤,并没有磨灭黄忠的志向。他一直在磨炼着自己,等待着机会的来临,而且最终也把握住了机会,走上了人生巅峰……
  看起来,历史上真实的黄忠,并非是老当益壮的代表,倒是可以作为一篇相当励志的典范故事……
  PS:黄忠是"五虎上将"中最早离世的,他加入刘备集团的时间较晚(仅仅比马超早),而且仅仅数年就去世,在史书上的记载篇幅也不大。不过,黄忠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是可以肯定的,不仅被追谥为"刚侯",还位列武侯祠武将廊中的第七位。而今,成都市依然有"黄忠路口","黄忠小区","黄忠村"等地名,人们走过这些以黄忠名字冠头的地方,还能在冥冥中感受到近两千年前的三国历史氛围…
  黄忠和于禁想比,确实是命好。他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默默无闻,不受重用,后来跟了刘备才开始水涨船高,被拜为讨虏将军,英雄得到了用武之地。在定军山一战中,他又恰好碰上了身为统帅,居然亲自带小兵在外面打野的夏侯渊。黄忠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一战斩了夏侯渊,功成名就。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黄忠被封后将军,与关羽、张飞、马超并列,高于魏延、赵云等其他诸将。随后不久,黄忠病死,没赶上刘备的夷陵惨败,算是保住了晚节,保住了一世英名。
  所以说啊,想知道什么叫命好,看看黄忠就知道了。
  相比于黄忠的命好,于禁简直就是破屋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遭打头风的倒霉蛋典型。所谓晚节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说的就是于禁这种人。
  至于说,为什么我们现在只要提到于禁,就要嘲笑他的晚节不保,而刻意的忽视他早年立下的赫赫战功。其实,这主要是三个方面汇合起来,导致的悲剧。
  第一、于禁晚节不保,他已经没有机会补救了。
  如果说,于禁年轻的时候栽个跟头,干了有损节操的事,这都没关系,后面还有大把的机会可以补救 。因为只要于禁还能干出点成绩,曹操还是会原谅他的。毕竟成王败寇嘛。当年威震逍遥津,杀的孙权胆战心惊的张辽不就是这样一个早年节操不行,晚节却非常好的典型代表么?
  同理,还有张郃、姜维、罗宪、黄权等,也都是这样的早年有投降行为,晚年节操爆表的代表。
  但是如果这个顺序倒过来,于禁早年的节操不错,但是晚节不保,那就肯定不行了。因为他没机会补救了!只能接受盖棺定论,这评价能好到哪里去?
  第二、庞德宁死不屈,反衬出了于禁的猥琐形象。
  点背不能怨社会,命苦不能怪主公。于禁的倒霉之处在于他的晚年实在是太点背了!关羽围攻樊城,曹操派人去救,但是没人敢去救。于是曹操亲点了于禁。
  主公让去的,于禁不想去也不能不去。最后被关羽打了个全军覆灭,一把老脸算是丢的干干净净。
  但这还不是最倒霉的,于禁更倒霉的是,他偏偏碰到了宁死不降的庞德。他的晚节不保,其实完全就是被庞德给反衬出来的。若是没有庞德宁死不屈的反衬,于禁的形象还不至于被贬的那么惨。这就好比当年关羽投降曹操,若是张飞在旁边,也来个宁死不降曹操,惨遭曹操杀害,那么关羽的名声比于禁肯定也好不到哪去。
  第三、曹操和曹丕父子俩,对于禁火上浇油,连番羞辱。
  于禁被活捉时,关羽没杀他。只要他一条老命还活着,他就还有那么一丢丢给自己挽回老脸的机会。
  然而,于禁惨就惨在,他投降时,曹操对他的评价不高。没多久,曹操就病死了。新登基的曹丕又是个坑货,继续在他身上踩。
  曹操对于禁的评价: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三国志·于禁传》
  曹丕对于禁的羞辱:帝(曹丕)使豫於陵屋画关羽战克、庞德愤怒、禁降服之状。(于)禁见,惭恚发病薨。——《三国志·于禁传》
  有曹操和曹丕两大扛把子的政治表态,于禁的老脸能好的哪去?
  平心而论,曹操、曹丕羞辱于禁,绝对是对他们父子俩人人品的一个真实写照。他们笑话于禁,也是在笑话他自己。毕竟于禁是曹魏的人,于禁的笑话也是曹魏政权的笑话。
  想当年,黄权降魏,糜芳降吴,刘备没有丝毫怪罪的意思,照样善待他们的家小,这如黄权所言,汉中王必知我之不得已而已。这才叫大气度。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 。……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三国志·黄权传》
  当年曹操也是个大气度的英雄,捉了关羽还舍得放。但是到了晚年,他也老糊涂了。至于曹丕,他虽然也是个人杰,但是跟刘备和早年的曹操相比,他还差了境界。
  总的来说吧,黄忠确实命好,他早年在刘表帐下几乎是默默无闻,跟了刘备后,凭借定军山一战斩了夏侯渊,官拜后将军。然后他死的也很及时,一生没有污点。
  反观于禁,他好像早年就把自己一辈子的好运气全部用完了似的。到了晚年,除了点背还是点背。
  樊城之战,别人不敢去,曹操硬要他去。打输了,他也很受伤,结果庞德的骨气硬气的不要不要的,简直不给他活路。被关羽俘虏后没多久,东吴偷袭了荆州,他又变成了孙权的战利品,一把老脸丢完了。
  然而,这都还不算完。最后曹操和曹丕又来了一个神助攻,等于是在于禁的伤口上撒盐,在已经是趴在地上喘气的于禁身上又狠狠的踹了两脚!于是乎,于禁的晚节也就彻底不保了。
  所以说,于禁一辈子只打一场败仗就被别人无限黑,这能赖谁?要赖就赖曹操、曹丕脑子有问题呗!连跟着自己三十年的老将都要落井下石,带头抹黑,这还能赖谁?
  你这么看,只是因为《三国演义》看多了。
  黄忠到死也不过是个后将军,爵位关内侯,比起于禁的左将军,假节钺(假节可以不经请示斩杀士卒,假节钺可认不经请示直接斩杀将领,这个权力非同一般),益寿亭侯差远了,黄忠无论地位、职位、功劳都无法和于禁相比。
  黄忠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在定军山斩杀曹操手下西部战线主帅夏侯渊,夏侯渊是曹操在关中地区的军事主帅,关中、汉中、陇右地区的最高军事首领,在定军山之战中,只率领数百人乘夜晚修补鹿角(防御工事),遭到黄忠的突袭,而被杀。
  黄忠杀夏侯渊,属于突袭,而且黄忠兵力数十倍夏侯渊,并非夏侯渊不敌黄忠,而是寡不敌众被杀。
  黄忠杀了夏侯渊,才一战成名,而之前的黄忠无论是名气,还是官职都比较低,简直是默默无闻,而一个武将成名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战场杀掉一个名气较大的敌方将领,而黄忠一生也唯有此功劳可载入史册,除此之外,并无特别的战绩。
  黄忠杀了夏侯渊,也并没有被捧上天,只是封了后将军,赐爵位关内侯,比起同时期的其它将领,并不是很高,在刘备阵营武将中也只能算名列第四。
  而于禁不同,于禁一生战功赫赫,追随曹操作战近三十年,讨吕布、破黄巾、击张绣、杀眭固、战袁绍、攻昌豨,成为曹操手下极少数能独自领兵作战的外姓将领,五子良将之首,假节钺,这个非常了不得,于禁是曹操手下唯一有假节钺权力的外姓将领,可以不经请示斩杀士卒和将领,如果于禁不是战功赫赫和忠心耿耿,是不可能会有这种待遇的。
  于禁的地位如此之高,结果在襄樊之战中被关羽击败而投降,正因为地位高,于禁的投降给曹魏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严重打击了军队的士气。而且同于禁一起与关羽作战的庞德却宁死不降,如此不同的对比,也让曹操集团认为庞德的名节比于禁要高。
  庞德最早是马超的部下,后来投降曹操,要知道庞德一个降将都宁死不降,而于禁一个跟随曹操近三十年的老将却投降,这让曹操难以理解,更严重的是由此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中国自古以来崇尚英雄,看不起投降变节之人,尤其是于禁这样地位高的将领,于禁的投降让他晚节不保,成为一生洗刷不掉的污点,而黑于禁的原因,就是在于禁的投降,跟于禁的功劳无关。
  适逢乱世,武夫当国,在后汉三国时期,曾涌现出了许多卓越的将领。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参照正史中魏国的五子良将,给蜀汉集团凑齐了"五虎上将",黄忠以老将的身份位列其中,同关羽、张飞、赵云、马超四人并驾齐驱,真可谓实属不易。
  如果据历史小说的描述,黄汉升虽然老迈,却能与关羽对阵,且有着百步穿杨的本领,故而也绝非泛泛之辈。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中,黄忠与关羽首次蒙面,便厮杀在一起。第一战中,两人斗了一百回合都难分胜负,而且黄忠刀法毫无破绽,连关羽都暗中钦佩:
  "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斗一百合,全无破绽。来日必用拖刀计,背砍赢之"——《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
  须知,当时黄忠已然年近六旬,而关羽却正值壮年。两人能斗一百回合而不分胜负,足见黄忠之勇。不过,黄忠的投降并非战败而降,是因魏延斩杀韩玄才引关羽入城。此后,黄忠躲在家中不出,是刘备数次想请才使其归顺的。不仅如此,黄忠投降时,还要求刘备厚葬了前主公韩玄。
  黄忠投靠刘备后,便被作为心腹,甚至在刘备进取西川时,所带两员大将就是黄忠和魏延。由此可知,黄忠在蜀汉的地位虽算不上头部,也能跻身一流。在黄忠的军旅生涯中,定军山一战斩杀曹操大将夏侯渊,可谓使之步入了人生的巅峰。也正因此战,后世才得知黄忠之名,小说家更是将其作为五虎上将来进行演绎,连一些戏曲也以此为蓝本,算是将黄忠"捧上了天"。
  与黄忠相比,曹操麾下的大将于禁,可谓是实打实的名将,他是正史中的五子良将,追随曹操近三十年。在此期间,于禁先后参与了征讨吕布、袁术、袁绍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屡立战功,深得曹操赏识。
  然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时,于禁统帅七路人马计三万人增援,参与襄樊之战。结果,适逢汉水暴涨,关羽乘机攻城,于禁投降关羽。此后,关羽遭东吴偷袭,败走麦城,于禁又流落东吴,后辗转回到曹营。
  一代名将兵败被俘,原本倒也算不得什么。可是,相比之下连庞德都力战而死,这个曹操的心腹大将,享有假节之权的五子良将,却屈膝投降了。更重要的,于禁投降关羽后,转了个圈儿又回到了曹营。曹操麾下猛将如云,自然对于禁非常鄙夷。最后,于禁羞愤而死。
  在《三国演义》中,对于禁的投降可谓是贬低到了一定程度。按罗贯中的描述,关羽获胜后,开始处置被擒的一干人等,其中不乏丑化于禁之词:
  禁拜伏于地,乞哀请命。关公曰:"汝怎敢抗吾?"禁曰:"上命差遣,身不由己。望君侯怜悯,誓以死报。"公绰髯笑曰:"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
  显然,作者对于禁颇为蔑视。尽管于禁当初投降的细节不得而知,但民间对于禁的贬低却在《三国演义》中有了充分的表露。
  黄忠被盛赞,固然有斩杀夏侯渊的因素,而同样曾投降过的他,却忠心侍主,最后为刘备战死;可于禁投降关羽后,却像个笑话一般又回到了曹营,接连失节的他,自然也容易被人瞧不起。因此,两人的一褒一贬,倒也不仅仅是战胜或是战败的问题,于禁是输在了气节上。
  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曾有一句名言: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了并不可怕,但失去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节,则必将被世人所唾弃。于禁打了一场败仗便被黑,并非黑他领军能力不行,而在于他的军人气节也随之一败涂地。而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一役之所以被后人传颂,更在于黄忠彰显出的那种"马革裹尸而还"的军人气节。所以在后世演义中,黄忠备受褒扬,至于被演义"捧上天",更在于黄忠为人忠义。老而弥坚,忠勇无双
  首先来谈谈黄忠的"名字"吧,这是三国群英中我最为欣赏的一个名字。
  黄忠,字汉升。"汉升",如旭日东升,即有汉室兴复之意。之所以用这个"字",想必和黄忠所处的汉末乱世是分不开的。名"忠",这意味了什么?可见黄忠及其父辈的愿望便是希望能以忠贞之心来兴复汉室,结束乱世纷争。
  历史上,黄忠定军山阵斩夏侯渊,确实成就了其威名,但更多的也许在于黄忠的军人气节。《三国志》中关于黄忠的记载并不多,但有句话却至关重要:
  "自葭萌受任,还攻刘璋,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
  这说明了黄忠是一个怎样的将领?身先士卒,为图国之大业,当以马革裹尸而还矣。
  黄忠的年龄一直以来都是个谜,演义中描述黄忠在60随时才跟随刘备,到阵斩夏侯渊时,已年过七旬,这个在现今看来似乎有点玄乎。但黄忠以老而弥坚的形象闻名后世也绝非空穴来风。关羽曾言:"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从中我们可以推断黄忠的年龄至少应在关羽之上,有人说"老兵"指军龄而非年龄,这个我不这么认为,从军入伍是一件光荣的事,尽管关羽傲慢,不至于看不起经验丰富的老兵。关羽和黄忠都是在公元220年逝世的,时关羽年60,而黄忠应在60之上,公元219年,黄忠斩杀夏侯渊,一个年过六旬的老将尚能如此,又怎不让后人称道呢?战败不可怕,没了气节则遗臭万年
  于禁在曹操时期所处的地位不容多说,"五子良将"之首,第一位授予"假节钺"的将领,其地位更在宗亲将领夏侯渊,曹洪之辈之上。
  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樊城,于禁受命领军救援,后兵败被俘。时副将庞德宁死不屈,而作为主帅的于禁却选择了苟且偷生,世人为之震惊,很难想象作为曹魏一代名将的于禁竟会如此。时曹操感慨:"于禁跟从我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于禁投降,与他当时所处的地位实在太不相符了,一个军人该有的气节随之荡然无存。
  关羽被杀后,于禁又沦为了孙吴的俘虏,受尽屈辱,几经辗转,于公元221年重回魏国,不久羞愧抑郁病逝。
  于禁被黑,实在情理之中,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尊严,不能没有气节!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在三国时期,有两位将军的命运让大家感到惊异。他们就是刘备阵营的黄忠,与曹操阵营的于禁。他们两人都是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命运遭到了巨大的转折。可是,两人的命运转折截然不同,一位光芒四射,一位却受人鄙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这种情况?
  一、在刘备手下晚年绽放异彩的黄忠。
  黄忠是刘备手下的大将之一,他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超越了赵云,成为重号将军之一的后将军。诸葛亮和关羽对此还表示了异议,但是刘备依然力排众议,让黄忠担任了这个重要的职位。这不但是对黄忠功绩的肯定,也是对他的能力的肯定。
  黄忠是在刘备夺取荆州南部的时候加入刘备阵营的,在当时黄忠已经是一员白发苍苍的老将了。在此之前,黄忠籍籍无名,只是担任中郎将、代理裨将军这样的军职。没有人重视过黄忠,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刘备。刘备在众人中发现了黄忠的才能,将他提拔起来,带领在身边。在夺取西川的战役中,黄忠是最早和刘备入川的大将之一。
  在夺取西川的战斗中,黄忠展现了自己的才能。他在战斗中常常冲锋在前,首先突破敌阵。由于他的战功,在刘备夺取西川后,晋封他为讨虏将军。而黄忠最辉煌的时刻,是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战役中。在这一次战役中,黄忠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在战场上斩杀了曹军的主将夏侯渊。
  史书对这一段的历史记载得十分精彩。夏侯渊字妙才,是曹操最信任的大将之一。而且夏侯渊作战机智勇敢,在平定关中和汉中的战役中,表现出众。连当时的名将马超,也由于无法抵抗夏侯渊的逼迫,只得从西凉避入汉中。这样一员智勇双全的将领,再加上又是曹操的亲族,曹操自然对他倚重有加。曹操在打下汉中后,回关东的时候,就把汉中交给了夏侯渊来守卫。
  夏侯渊在守卫汉中的初期,对抗刘备的攻击。他的部下几次打败刘备派来的军队,使得刘备只得亲自率领主力来争夺汉中。当时刘备的处境十分困难,被迫动员了西川的所有人力、物力来进行这场对自己生死攸关的战役。
  而这场战役最关键的战斗,就是定军山之战。在这场战斗中,夏侯渊亲自率领军队出战,与刘备交手。史书上记载,夏侯渊的兵马十分精锐,但是刘备的军马在黄忠的激励下,针锋相对地与之硬拼。形容黄忠的军队是金鼓震天,欢声动谷。这里用欢声一词,就可以让我们想到当时黄忠和他的部下兴高采烈,争先奋战的情景。结果就是在这一战中,黄忠斩了夏侯渊,把夏侯渊的军队打得大败。
  黄忠在战场上阵斩对方的主将,在三国的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这一仗奠定了刘备夺取汉中的胜局。因此,当曹操亲自率军来增援的时候,刘备自信地说,曹操就算亲自来,也没有什么用了,我必然会得到汉中了。果然曹操求战不得,只能灰溜溜的撤退了。
  黄忠斩了夏侯渊,给三国的整个形势带来了连锁反应。夏侯渊一死,曹操和夏侯惇又身体有病,这使得曹仁镇守的襄樊在遭到关羽攻击的时候,曹操因为没有信任的大将,无法派出大批的援军。曹操只能把援军分批投入战场,让关羽有了各个击破的机会。如果不是东吴袭击了关羽的后方,襄樊的战局还很难预料。这都是黄忠斩了夏侯渊带来的后果。
  正是因为黄忠的功劳,在刘备封他为后将军的时候,诸葛亮虽然有异议也只能拿关羽做借口。而且还加了个前提,那就是黄忠建立的功勋,连张飞和马超都没有异议。不过,刘备还是封了黄忠做了后将军,肯定了黄忠的功绩和能力。
  二、在曹操手下晚节不保的于禁。
  于禁是曹操最器重的外姓将领,五子良将之一。我们仅仅从于禁在曹操将领中的待遇,就能够看到曹操对他的信任。于禁是曹操的重号将军里的左将军,并且是唯一拥有假节钺权力的将领。拥有假节钺权力的武将,就拥有了先斩后奏的权力。在刘备阵营,也只有关羽才有这样的权力。
  于禁受此殊荣也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荣耀也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才获得的。曹操有识人之明,他重用于禁,也当然是看重了于禁的才能和品质。于禁最大的特点,就是治军严整,纪律严明。而且于禁又能忍辱负重,不徇私情。这些品格更是得到了曹操的赞赏,因此曹操对于禁也是信任有加,倍加器重。
  在于禁的战争生涯中,为曹操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于禁最有名的两件事,却不是因为战功。一件是在宛城之败的时候,于禁能够保持自己军队的完整,井井有条的撤退。而在途中于禁又征讨趁火打劫平民的溃兵,遭到了溃兵的诬告。于禁不理会这些,先安营扎寨,稳定战局后再见曹操禀告。这种行事的方式,让曹操赞叹他有超过古代名将的品质。
  另一件是他的过去的朋友昌豨背叛曹操,于禁去讨伐他。昌豨向于禁投降,大家都认为于禁应该将昌豨送交曹操处理。可于禁说按照曹操的命令,被包围后投降的人不赦免。于禁以奉法行令是对上级办事的态度这个理由,按照曹操的军令将昌豨斩首。在斩昌豨的时候,于禁还亲自前去痛哭流涕的送行。
  由于于禁的这些品质,他成为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将领。在襄樊之战中,为了救援被关羽围攻的曹仁,曹操派出了率领七军曹军的于禁。这七军人马有三万人,是曹操时外姓将领率领人马数量的极限了。但是,由于于禁根本就不是关羽的对手,他的兵马被关羽水淹七军,连同他自己都做了关羽的俘虏。
  于禁在被俘后,往日的那些刚毅威重的做派一扫而光。与宁死不屈的庞德相对照,于禁对关羽屈膝求降。关羽看不起于禁,将他和曹军俘虏送到荆州。后来孙权夺取荆州的时候,他又落在孙权的手中。直到曹丕称帝的时候,于禁才被孙权送回曹魏那里。
  于禁在回到曹魏的时候,已经是须发尽白,形容憔悴,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就算是这样,曹丕也没有放过他。曹丕先是安慰了于禁一番,然后假借派于禁出使东吴,让于禁先去拜谒曹操陵墓。曹丕先让人将于禁在襄樊之战中的表现画在陵室中,于禁看到自己当年的丑态,实在无法承受,回去就病死了。曹丕还给于禁一个恶谥,厉侯。三、两者的命运为何会如此迥然不同。
  那么,黄忠一辈子籍籍无名,只是老年打了一个胜仗就备受赞誉。而于禁打了一辈子的胜仗,仅仅到了老年只是打了一个败仗,就遭到了大家的唾弃。两人的幸与不幸,为何有如此的天渊之别呢?
  其实,这里面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对自己操守的坚持。黄忠并非一个无能之人,但是他却被埋没了大半辈子,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在刘表统治下的荆州,不需要黄忠这样的人出人头地。他不是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没有什么后台,虽然有出众的武艺,在别人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再加上刘表自己没有进取之心,他和他的部下都是得过且过之辈。在他统治下的荆州,像诸葛亮那样的有识之士都只能去种地,更何况黄忠这样的人。因此,黄忠只有在荆州混一个无足轻重的军职罢了。当曹操到来的时候,对黄忠这样的老将也没有看到眼里,给了他一个虚职就把他打发了。
  按理说,一个人如果落得像黄忠这样的人生,那么就默默无闻地度过此生就算了。但是,刘备的到来,让老年的黄忠焕发了青春,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那么,黄忠能够建立建立这些功勋,除了刘备的提拔重用,还有着黄忠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黄忠没有坚守自己的信念,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他应该早就丢下自己的武艺,成为一个庸庸碌碌的人。这样的人连世事都不会理会,更不会去战场建功立业了。我们可以从这里想到,在黄忠的大半辈子,他的心灵在忍受着什么样的煎熬。他在坚守着自己的信念,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他还要忍受着现实的落差,去等待不可预知的机会。直到刘备的到来,黄忠才等到了机会,实现了他的理想。
  至于说于禁的下场,则是他放弃了自己的信念。我们看于禁的前半生,他以坚毅威重著称,在整个曹营上下,也因此而畏惧他三分。可是,就是这个以坚持原则著称的人,在襄樊之战中战败被俘,却让大家都大跌眼镜。在大家的心目中,像于禁这样一个平日里以道德原则约束自己和大家的人,肯定会威武不屈,慷慨赴死,可是他却向关羽屈膝投降了。
  相比宁死不屈的庞德,于禁的所作所为更是让人不齿。在得知当时情况的时候,连曹操都不由得发出感慨,说自己和于禁相知三十年,谁知道在面临危难的时候,表现竟然还比不上庞德。这使得大家对于禁的看法一落千丈,可以说是于禁自己毁掉了自己的形象。
  于禁的一生,一直在讲求原则,可是当他遇到危难的时候,却在生死之间抛弃了自己的信念。他因为坚持信念受到曹操的重用,得到大家的敬畏,可是到了最后,他却抛弃了它,这怎么会不让大家鄙夷他呢?打了败仗并不可耻,但是失去毕生信念的于禁却生不如死。结语:
  黄忠和于禁作为各自阵营的重要将领,都为自己的阵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人生的最后时期,黄忠因为斩了夏侯渊而备受推崇,而于禁因为战败投降而遭受鄙夷。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胜负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双方对自己坚守信念的态度。
  黄忠一直对自己的人生保持着希望,他从来没有放弃建功立业的信念。这种信念,是他在平淡的生活中坚持的力量源泉。正是因为这个原因,黄忠才能在老年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武艺,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风貌。他不但能够在战场冲锋陷阵,还可以去战场建立不朽的功勋。
  而于禁在他的前半生,一直以坚持原则著称。他能够以古之名将的标准约束自己,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信念,使得他成为曹操器重的将领,曹营上下敬畏的人。可是,他在晚年打了一次败仗,就抛弃了他一生坚守的信念,向关羽屈膝投降。于禁曾经凭借着他坚持原则的信念在曹军中出人头地,可是在生死关头,他连新近加入曹营的庞德都比不上。当于禁抛弃他的信念的时候,他就成为了行尸走肉,遭受大家的鄙夷。在经过生不如死的煎熬后,于禁在临死前,不知是否会为当时自己的苟且偷生而追悔万分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首先要说一下,黄忠可不止打了一次胜仗,而于禁的败仗也不是一次。至于为什么他们的评价差距这么大,只能说于禁时运不济了。
  说起黄忠和于禁,大家肯定都会想起黄忠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于禁樊城之战被关羽水淹七军杀了一个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投降。不过黄忠和于禁都是戎马一生,绝非只有这两次战斗而已。
  黄忠原本是刘表的部下,担任中郎将之职,和刘表的侄子刘磐一起镇守长沙攸县。曹操占据荆州时,黄忠被封为代理裨将军。刘备夺取荆州以后,黄忠又归顺了刘备。
  在益州之战时,黄忠"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为刘备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所以刘备夺取益州以后,就将黄忠封为讨虏将军,和关羽、张飞并列。可见黄忠这一阶段打了不少胜仗,不然不会得到这么快的升迁,绝不是只在定军山打了一次胜仗。
  相比之下,于禁的战斗经历要丰富得多。鲍信镇压黄巾军时,他就已经从军。曹操接管衮州以后,他又跟随曹操,在讨吕布、征黄巾等战斗中屡建战功。因此深得曹操的信任,成为曹操最信任的外姓大将,常常单独领兵,独当一面。
  像官渡之战前,曹操亲自率军东征刘备,就命于禁驻守延津,牵制袁绍。于禁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挡住了袁军的攻势,还找机会击破袁军三十多屯,斩杀、擒获袁军数千,招降了何茂、王摩等人。
  绍攻禁,禁坚守,绍不能拔。复与乐进等将步骑五千,击绍别营,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馀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馀人。
  然而于禁也打过败仗。根据《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后,曹操亲自征讨河北,刘备趁机北上。夏侯惇、于禁、李典等人率军迎击。刘备在博望布下伏兵以后假装撤退。曹军追击时,伏兵杀出,夏侯惇、于禁猝不及防,被杀得大败。所幸李典带军接应,才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结局。
  所以于禁打的败仗至少有两次。
  之所以大家觉得黄忠只打了一次胜仗,于禁只打了一次败仗,只是因为定军山之战和水淹七军之战太有名。
  定军山之战是汉中之战的决定性战役。此前刘备在和曹军的战斗中屡次失败,损兵折将。直到定军山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以后,战局彻底扭转,刘备最终击败了曹操,夺取了汉中。黄忠也因此战名动天下。
  而水淹七军之战关羽一举歼灭曹军数万人,威震华夏,许昌震动,曹操都差点要迁都一避关羽锋芒,也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战斗之一。于禁虽然在这次战斗中是失败的一方,但是也连带出名了。
  当然,于禁之所以被黑得这么严重,主要是因为他是曹操信任多年的大将,结果战败被俘时却卑躬屈膝向关羽投降。而和他一起被俘的庞德却不肯屈服,最终被杀。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曹操也感叹于禁跟了自己三十年,表现却不如庞德。
  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有了这个对比,于禁的名声自然就不好了。
  更糟糕的是于禁最后被关在荆州,东吴夺取荆州以后,将他放回了魏国。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改换门庭的也是常事,如果能在新主人手下建功立业,那么至少也可以说一句"良禽择木而栖"。于禁却回了老东家,这么一来就尴尬了。
  曹丕还不厚道的让人在高陵画上水淹七军,庞德怒而不屈,于禁降服的景象,活活把于禁羞死,再也没了洗刷名声的机会,就只能被人黑了。
  凡事我们不能只看数量,更要看质量,打仗尤其如此。
  首先,黄忠并不是凭借定军山一战才扬名立万的。
  在刘备入蜀的过程中,黄忠"常先登陷陈,勇毅冠三军"。在平定益州后,他被拜为讨虏将军。
  讨虏将军,是东汉末期的杂号将军之一。公元200年,孙策被刺杀后,孙权接管了江东;为了表示拉拢之意,曹操上表汉献帝,授予孙权这个头衔:"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并且,孙家三位大佬在朝廷这里的军职都是一样的套路:孙坚——破虏将军,孙策——讨逆将军,孙权——讨虏将军。《三国志》中,用了"孙破虏讨逆传",来作为孙坚、孙策父子传记的名称。
  刘备以大汉正统为旗帜,在拿下益州后,把这个名号封给了立下战功的黄忠。能跟孙权享用同样的军职,由此可见,黄忠的地位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次,我们姑且就当黄忠由于定军山之战才扬名立万。但在历史上,靠着一战吹一辈子的案例,实在太多了。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70年,赵国的税务官赵奢自告奋勇率军迎敌,在阏与之战中击败秦军,挫败了秦人绕过上党地区攻击赵国的战略图谋。回师后,他被赵王封为马服君,跟廉颇、蔺相如同一个级别。而在现有的史料中,赵奢一生中值得称道的战绩貌似只有这一场;他的名声之大,以至于赵王敢任用他的儿子赵括担纲长平之战的主帅;
  公元前36年,东汉西域都护府副校尉陈汤假传圣旨,集合汉军、附属国军队4万人,长途奔袭躲在康居境内的郅支城,杀掉匈奴郅支单于,其后将其首级送到长安城,并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此战后,不顺从汉王朝的匈奴势力被除掉,大汉威严远播,有力的稳定了西域局势。而除此之外,陈汤并没有其他著名战绩;
  中唐名将李愬,虽是李晟之子,但起初只是担任了太子詹事这一文职。公元816年,唐朝廷平定淮西进展不顺,李愬被火线提拔为西路唐军统帅。第二年十月初十,李愬率领9000精兵,以大雪为掩护,强行军数十里偷袭了淮西军的老巢蔡州,以斩首战的方式,一举平定了淮西之乱;后来他虽然也有大败李师道的战绩,但千百年来,"李愬雪夜入蔡州",一直被视为奇袭战的经典案例为人们津津乐道。
  ......
  赵奢、陈汤、李愬,都是典型的凭借一场胜仗而被"捧上天"。数量虽然重要,但质量更关键,虽然只是一场战斗,对大局的走向足够关键、在后世的影响足够深远,那就够人家吹一辈子了。黄忠立功的汉中之战,也是这种性质。
  刘备之所以主动发起汉中之战,是因为这里关系着蜀汉势力的生死存亡:"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因此,他不惜亲自出马,带着头号谋士法正以及一众军中骨干出征,几乎压上了自己的老底。
  而当时被曹操委以重任、留镇汉中的,是亲信中的亲信——夏侯渊。
  曹氏、夏侯氏世代姻亲,他们俩人还是连襟。当初曹操违法,夏侯渊曾仗义的替他背锅,俩人的交情进一步得到增进。曹操陈留起兵后,夏侯家族第一时间赶来捧场,夏侯渊也迅速崭露头角。
  夏侯渊极具军事天赋,尤其擅长奔袭战。他几乎参与了曹操的所有重大战役,并且多次独当一面、率军平定叛乱;长途奔袭、击溃韩遂的经典案例尤其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当张鲁投降后,曹操刻意安排了军功卓著、威震陇右的夏侯渊留守汉中。
  汉中之战爆发后,双方互有胜负、相持不下。而这一局面的改变,正是以夏侯渊战死为分水岭。
  公元219年,刘备移师至地势更高的定军山,吸引夏侯渊前来争夺。其后他采取猛攻张郃的策略,分散了夏侯渊的兵力;紧接着纵火烧毁曹营鹿角,抓住夏侯渊带人修补工事的契机,派讨虏将军黄忠居高临下突袭,夏侯渊当场阵亡。
  主将夏侯渊战死后,曹军迅速溃败,"军中扰扰......渊军大败" ;益州刺史赵颙等,也被黄忠军斩杀。汉中地区的曹军在张郃的率领下退守阳平关。
  此战后,刘备掌握了汉中争夺战的主动权,这也是他志得意满地说出:"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的底气所在。
  因此,定军山一战,黄忠虽不是指挥,但由于他诛杀了曹操阵营的统帅夏侯渊、直接导致曹军溃败,从而推动了汉中战局的扭转。从正史来看,这一战绩,确实够让他跻身五虎上将之列。
  反观于禁,则是相反的典型:风光了一辈子,却在最关键的战斗中掉了链子。
  除曹、夏侯之外,曹营中的异姓将领中,于禁是曹操眼前的头号红人。
  在公元190年,当时的曹操势单力薄,于禁就跟随时任济北相的鲍信,成了曹操的忠实拥护者。鲍信死后,于禁死心塌地的跟着曹操。他持军严整、骁勇善战,为人威严、公正无私,为曹操四处征战、功勋赫赫。
  所谓日久见人心,曹操对于这位忠心的老伙计极为信赖,称其远胜古代名将。公元216年,曹操被册封为魏王后,对部下按功封赏,于禁被封为左将军,享受"假节钺"的特权,也就是可以替代曹操行使权力。
  襄樊之战的爆发,恰好是在汉中之战之后,曹操的心里自然是憋了一股子气。得知曹仁被关羽围攻后,曹操派出自己信任的于禁带领七军前去救援樊城。
  于禁等军抵达后,曹仁让他们驻扎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由此可见,曹仁虽长期驻扎樊城,但对当地的气候、地势、水文情况掌握得极其糟糕。其后汉水暴涨、"水淹七军",早有准备的关羽则趁机坐着大船进攻,于禁、庞德等人全军覆没、狼狈不堪。
  此次失利,第一责任人其实应该是曹仁。但随后于禁的表现,成功的转移了大家的视线。
  面对得意洋洋的关羽,跟随曹操不久的庞德铁骨铮铮、力战而死;追随了曹操30年的老伙计于禁则毫无骨气的举手投降。 曹操百感交集、哀叹许久,话语中吐露出深深的无奈:"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
  也难怪曹操如此伤感:不久前,自己的亲人、军中的左膀右臂夏侯渊战死,关中丢失,曹营上下备受打击;此时关羽来势汹汹,如果自己再落败,队伍还怎么带?这个时候,正是需要于禁这种铁杆亲信、军中老将带头血战到死、提升士气。没想到他却贪生怕死,对敌人摇尾乞怜,如何让曹操不生气?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后来曹丕要故意羞辱于禁了:你当初让我们曹家下不了台,如今还指望我会对你既往不咎?
  一句话形容于禁被后世"无限黑"的原因:曹操最需要他死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苟活。
  伪君子的下场
  于禁说起来也是曹操非常重视的大将,位列曹营五子良将之一。想当初张绣叛乱,曹操另一亲信大将夏侯惇部下的青州军作乱,于禁毅然挥军弹压,随后张绣兵追曹操,他不先见曹操(问安请示),却坚壁整军,反击张绣——旁人眼里这有"谋反"嫌疑,可雄才大略/心胸宽广的曹操却称赞这是"有古名将之风"的举措。再后来昌豨降而后反,曹操派于禁等剿灭。昌豨失败后去找于禁投降,他认为和于禁是旧交朋友,投他可能会得到帮助。但于禁把昌豨杀了。杀之前有一番冠冕堂皇的言辞:你们未必不晓得曹董的命令嗦?被包围才投降的人(不是主动,所以)不能免罪。遵行并执行法令,是事奉君上的气节,老豨虽然是我的老朋友,但我咋能够因此而对曹董事长不忠呢!"还跑去和昌豨诀别假吧意思流了几滴眼泪:兄弟,不是我不帮你,我是在执法!
  曹董倒也觉得这是忠诚表现,所以更加重用他。
  哪晓得天道循环,后来他自己被关二哥水淹七军,也是被围而投降——做了他自己先前鄙视的"失节"之人。
  而另一个从马超阵营投奔曹营没好久的庞德,反而宁死不屈。这一对比让老司机 曹操都惊掉下巴:于禁跟我三十年,危急关头还不如庞德!
  再回过头来看他在工作中的为人:禁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由是赏赐特重。然以法御下,不甚得士众心(《三国志 · 于禁传》) ——做事情太"显得"一板一眼,结果曹操倒是喜欢了,但他的同僚下属就很看不惯,不喜欢他。很难说他是不是那种为了往上爬只注重讨上司喜欢、不顾及别人看法的人。
  所以他的结局很悲催:关二哥被东吴打败后,他又转被俘虏,后来东吴把他送还曹魏。等形销骨立/白胡子喇撒的他回去,他过去得罪过的人当然都在看他笑话,加上那个有文人气质的魏帝曹丕就很看不惯他的为人,所以嘴头也假吧意思安慰他,没关系,古时候不是有荀林父、孟明视领军战败,后来又崛起复仇嘛……还给他封了个"安远将军"的官儿。还没等他从羞愧/自责/不安中醒过来,曹丕就安排他去拜谒曹操墓地,一进去他就看到一组《水淹七军》的动画片,更可恶的是把他和庞德一死一降的"情节"又加锣鼓又添彩的表现出来。
  窝心气闷又分辨不得的于将军回去没多久就死了。
  其实古往今来,平理说,投降不是件丢人事——只要是力尽而为不是看风使舵。但他自己先把事做绝/把话说绝了,没想到反给自己挖了个大坑坑。
  黄忠呢,也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虽然领军就打了定军山斩夏侯渊一个胜仗,但人家除自身武艺了得——大刀舞的圆、弓箭射得远而外,还忠心耿耿啊,所以黄大爷莫得啥拿跟别人说闲话的行为。
  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所以说,做人要实在,尽量别虚伪。
  虚伪的人/不管别人只顾自己往上爬的人总有一天是要栽的。

还买千元机?有请中端机四卷王拼价格拼性能爱拼才会赢手机中国导购如果你现在想要换手机,我们劝你,千元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建议还是考虑现在市面上几款表现比较好的中端机。因为现在的中端机市场实在是有点卷,对于消费者2000元以内,5款12256GB大内存手机,性能强价格香,再用3年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今天分享,2000元以内,5款12256GB大内存手机,性能强价格香,能再用3年。第一款oppok10参考价格13月换新机,这四款12512G手机,性能强劲,长久流畅不卡顿如果您喜欢,可以点击上面的关注二字。后续会为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今天分享3月换新机,这四款12512G手机,性能强劲,长久流畅不卡顿第一款iQOONeo6SE参考价格2489元中国摩托车队征战达喀尔历史(一)凯越完赛群情起一切起源自南方2023年的达喀尔拉力赛对于中国拉力爱好者来说显然具备特殊意义,1月15日这天,我国参加达喀尔的车手全部顺利通过第十四赛段。至此,四辆汽车六辆摩托车均已完成这场对机械与肉体的双重考邵阳经开区召开2023年度安委会和消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红网时刻新闻3月9日讯(通讯员肖薇)3月8日,邵阳经开区召开2023年度安委会和消安委第一次全体会议,贯彻落实近期全国全省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近期安全生林则徐与左宗棠的忘年之交,即使只有一面之缘林则徐生于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比左宗棠长27岁,但二人之间颇有缘分,有着共同的追求和相同的理念。二人是近代中国历史上地主阶级抵抗派改革派的典型代表,在国防和发展方面志趣相投支持广西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本报记者李银雁以柳州为支撑,东盟为突破口,支持广西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姚佐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姚佐国际劳动妇女节特别策划闫卓冬残奥会冠军的慈母柔情与巾帼力量中国轮椅冰壶队的闫卓,是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闫家场村走出的冬残奥会冠军。一年前,她和队友们通力协作,夺得了北京冬残奥会轮椅冰壶项目的金牌。走下领奖台,闫卓在过去的一年里成为了妻子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与日本淑德大学交流合作国际化办学迎来新机遇红网时刻新闻记者潘锦通讯员杨爽长沙报道从湖南长沙,到非洲安哥拉的罗安达,再到日本的千叶县,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步履不停,为湘企出海湘品出境写下生动注脚。春风拂面,草长莺姚明被查结果揭晓,中国女篮获奖!辽篮双子星发烧,马布里或离任头条创作挑战赛中国篮协在2023年三八妇女节这天,向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的中国女篮送上祝福,并勉励姑娘们继续努力,2024年巴黎奥运会再创辉煌。眼下大部分队员都在征战WC大平原(三百一十一)野望(组诗)野望(组诗)文张恒春野叙事群星落在湖面上,激起波澜不觉又陷入时间的坍塌暮色已近,水鸟隐于岸边初见的黛色一行行树回归视野对岸是晚钓的人,正加紧收起鱼竿春野的沟壑里,芦苇修正姿态像牧羊
一只流浪小狗每天早上在小广场溜达的流浪狗浪浪我对非人类的一切动物都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和躲避。它们爬行,却有一双灵动的眼睛。这眼睛像人一样充满思想和意蕴或哀怨或愁思或焦虑或闲适或渴慕或愤怒或抗争种洪学智两度被授予上将军衔,两次担任总后勤部部长,敢于为彭德怀仗义执言文何立波2006年11月20日,洪学智将军在北京逝世。洪学智一生中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这在我军历史上仅此一例,在国外也没有先例,这充分反映了将军在军内的重要地位,也使他的一生充满传稳健前行敏捷集团连续15年蝉联广东地产资信20强11月1日,第二十一届(2022年度)广东地产资信20强和第十二届(20212022年度)深圳地产资信10强线上发布会在广州成功举行。会上正式发布新一届广东地产资信20强榜单。凭借广州对16527名次密接解除隔离11月12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海珠区市疾控中心的相关负责同志通报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情况。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银河期货连续三年开展海南五指山橡胶保险期货试点中证网讯(记者马爽)近日,由银河期货主导,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承保的海南省五指山市天然橡胶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进入理赔环节。据介绍,2022年是银河期货连续第三年与贾探春为何会记住贾琏的生日?薛宝钗说不出口的半句话里有答案红楼梦第63回细读贾探春牢记贾琏生日,薛宝钗一语点破真相,叹人生来来往往皆为权,恨世事纷纷攘攘只为利。贾府人多,生日自然多。贾宝玉过生日当天,贾探春细论众人生日,说出大家的寿辰。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公布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通知指出,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剪一段时光情书园地创造话题剪一段时光文大三毕业寂月流霜菊花敛疏云清空轻卷帘落花逝水三更寒烟波轩上叹流年一篷衰草几分寂寥任岁月悄然了季节凭芳华暗淡了红颜愁时光飞长叹韶华流短凄风吹散了昔日的缠心人生如沙漏,倏忽中年两鬓秋人生如沙漏,倏忽中年两鬓秋。终日乾乾不言苦,到头,一纸空文满腹愁。常想时间是一味良药,能让人自渡,再难忘的人或事在时间面前终将释怀。光阴的巷口谁还没有过年少轻狂,谁还没有经过命运的饱暖思淫欲,我对现在的人生有一些浅浅的思考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人世间里的一段话从你出生的那一刻,端什么碗,吃什么饭,经历什么事,什么时候和谁结婚,都是定数,别太难为自己,顺其自然就好。人生的剧本你早在天堂看了,你之所以选择这如何度过业余时间决定了你人生的高度什么是业余时间?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业余时间是指通过一定的学习工作或其他活动所产生的时间。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个人的生活。时间是一切生命之源,是最好的医生,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