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苏轼曾多次想自杀,谁能想得到?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时期最大的文学家,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词、文、赋乃至书法、绘画都自成一家,在美食界同样享有盛名,是少有的文艺全才。他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宋代最高等)。
  入仕后奋厉有用世之志,由于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苏轼先是反对王安石变法,后又反对司马光完全废除新法,由此两不讨好,毕生屡遭遇贬谪打击。但苏轼在外任时始终勤于政事,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是苏轼的底色,但同时他又兼备了老庄的超然态度,以及禅宗平常心的理念。这种执着于人生又超然物外的人生观,使得苏轼即使在逆境中也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生命力,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成为了后代人景仰的范式。
  而他与妻妾、兄弟、朋友,甚至是政敌的深情厚意,亦是后世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雅事。这些都与他天真活泼,正直可爱,慈悲豁达的人格魅力息息相关。
  在宋代,乃至整个历史长河的文人中,苏轼毫无疑问是最受后人欢迎的人。
  作者:秋吉鸟
  苏东坡,大名如雷贯耳,妇孺皆知。在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一直备受吹捧,道理很简单。就是在漫漫人生中,你总会遇到困境,而苏东坡最擅长的,就是教人如何与困境共生,在困境里开心地活下去。
  古人和今人的烦恼差不多,在烦恼面前,困惑其实也大同小异:
  豁达如苏东坡,也会在倒霉时给自己算命起卦,怨自己八字不好;豪迈如苏东坡,也会在遭遇飞来横祸时,恐惧狼狈,不知所措,瑟瑟发抖像一只被束待宰的鸡;国民偶像苏东坡,也会在被贬后,被故交避之如瘟神,写出的信石沉大海,无人敢回。
  他不是生来就豁达如仙,他有着我们有过的所有烦恼、情绪。只是他最终找到了一个无需再祈祷命运怜悯的解决办法,并且用天才的文字,告诉后来的你:我是怎么过来的,而你也可以像我这么活。 他用让人读之心头如暴雨洗尘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到头,无论顺境逆境,终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遇到人生的"斜风细雨"时"不须归",可以也应该以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通透与豁达,去接受,去包容,去热烈拥抱生活。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苏东坡。
  虎子无犬父
  苏轼曾经很认真地分析过自己为何这么倒霉,结论是,自己是摩羯座。
  他说得有理有据,还把同为摩羯座的韩愈拉下水,倒推出"是岁生者无富贵人"的结论。
  "吾平生遭口语无数,盖生时与韩退之(韩愈字退之)相似,我命宫在斗、牛之间,而退之身宫亦在焉。"
  韩愈一生屡次被贬,和苏轼确实颇有几分相似。
  但苏轼的命,谁又能说不好呢?
  他可是北宋最大的文学家,其诗、词、文、赋乃至书法、绘画,都自成一家,并达到了当时的最高造诣。
  连神宗皇帝都得意地说道:"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连李白的学问都没有苏轼深。
  而苏轼所生活的北宋,在中国文明史上又属于何种地位呢?有"教授中的教授"之称的民国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四舍五入一下,苏轼可称中华古今第一才子,比他还厉害的文化大家,要么还未出世,要么是在爽文杰克苏的小说里。
  我们现在来看,苏轼出生时,实在是集齐了一手好牌。
  苏轼的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而且这个老爹可不单单是个文章圣手,却更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端。
  苏洵
  苏洵早年并不好读书,甚至还曾因为学不会写诗作文而干脆辍学,游历四方去了。直到二十七岁才突然发奋读书,《三字经》里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就是在说苏洵。
  苏洵有天赋异禀,又有后天的四方游历,所以他与一般的儒生很不同,他最爱的书是儒家不喜的《战国策》。
  他向往战国,喜欢谈论兵法权谋,文章风格带着浓浓的战国策士之风,颇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而这些都与儒家提倡的为人应温厚忠实,治学应求正大宏旨的理念不同。
  他还不认同孔圣人的话,孔圣人说向上进言要用温柔敦厚的"讽谏",他偏说向上进言应该不拘一格,该刚烈时要刚烈,该直切时要直切,不必一定讽谏。
  这句话在今人看来好像是很简单的道理,甚至是正确的废话,但在那个儒学统治的时代里,苏洵的质疑,不可谓不勇,不可谓不异。
  挑战完孔子,他又挑战孟子,孟子提倡的要善养浩然正气,重义轻利,苏洵则公然肯定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利在则义存,利亡则义丧"。
  气得朱熹大骂:"苏文害正道,甚于佛老。"
  骂完古人,皇帝和朝廷,他也不打算放过。
  他生于北宋光景最好的"百年盛世"的顶峰里,当政者是以"仁"著称的宋仁宗。但他却大胆地批评北宋王朝的统治"因循"、"不振";将起义造反的农民领袖陈胜、吴广,比喻为反对暴政的商汤王,周武王。
  当时的北宋,虽是处于近百年无战事的承平年代,但和平的背后却是用越来越重的"岁币"买来的,国家财政已渐渐不堪重负。
  苏洵对这一国策极为不满,直接尖锐地讲它称之为"覆溺之道", 成名作《六国论》开篇第一句,就如秦剑一样刚烈而至,直指脏心,令人胆颤。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苏洵《六国论》
  文章里,用齐楚燕赵四国不能支援前方的韩魏对抗暴秦,来暗讽宋军将士在前方奋力拼杀,而朝廷却在后方苟安,甚至拆台的行径。
  文章最后,更以黄河滔天之势再度升华显志: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
  全篇充斥着浓烈的忧患意识,激切的慷慨意气,将胆、才、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苏洵写文章,往往注重史实,而轻圣人训,往往全文没有一句"子曰"、"诗云",却能拥有极强的说服力。
  清代学者就曾说过自己"受骗"的经历:
  "我以前也很喜欢看老苏的文章,可后来才渐渐发现不对劲,怎么我学的东西到他这里都变成错的东西了?我再研究才发现,原来是文笔越好,议论越畅快,就越能洗人脑,看他的文章,连我这种有学问的都被带偏,普通人看实在危险危险!"
  ——张伯行《唐宋八大家文钞•三苏文引》
  苏洵这种务实,善辩的纵横家气质,和敢于挑战圣训权威的胆气魄力,直接而深刻地影响了苏轼。
  而苏洵为苏轼选择的老师也很不简单。
  苏轼8岁即拜道士张易简为师,老道甚爱灵气逼人的少年苏轼,而苏轼也在这段启蒙中,始拂仙风,初练道骨,为日后写下"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类仙家文章打下了童子功。
  更幸运的是,苏轼有一个在《宋史》上留名的母亲——程夫人。
  程夫人是富商之女,嫁到祖上既没显贵,也没什么家财的苏家后,硬是靠自己操持了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没跟娘家要过一分钱。
  在那些苏洵四处游历不着家的岁月里,程夫人担起了教儿读书的重任。
  程夫人爱教苏轼读史,带他看古今往来,人事代谢,从中明得失,学义理。
  她不是教子"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是教儿子,"读书人切忌只为搏虚名而去。如果哪天你是为了正道真理而死的,我也会舍得,不会太过哀戚。"
  程夫人更重要的教育,是言传身教了一副慈悲心肠,苏轼曾经在笔记里记载过这么一件事:
  苏轼少年时,他的书房外院中有一些翠竹松柏,这些树引来了许多鸟儿筑巢。程夫人特地嘱咐了家里的小孩、奴仆,不准捕捉和惊扰鸟雀。
  几年下来,鸟巢把树枝都压弯了,低到人都能看见鸟巢里在孵的小鸟。
  而这一小片树林,简直成了鸟的天堂,甚至吸引了一种平时很少见,名叫桐花凤的鸟儿。而这样罕见的鸟竟也多达四五百只,还不怕人,就那么自由自在在苏家院子里嬉闹生活。街坊四邻都对这件事叹为观止。
  程夫人好义、好生的品行,对苏轼的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作为一个美食家,苏轼后来却一直在劝诫好朋友多吃素,别杀生。
  苏轼漂泊流浪一生,足迹遍及天涯海角,无论到哪里,他都能始终保持一颗悲悯之心,连对路边无人问的枯骨都心生悲悯。纵然穷困潦倒,他依旧能以在荒灾之年"岁活百个小儿",即救助那些被父母抛弃的婴孩,为"闲居一乐事"。即便是面对曾经排挤、迫害自己的仇人,同样能一笑了之,甚至好言宽慰。
  有父母如此,师友如此,还有一个一辈子既是兄弟又是知己的弟弟苏辙。
  苏轼的命,怎能说不好呢?
  太平宰相
  苏轼年方二十就一举登科,以无名小卒之身,让当时的文坛盟主惊呼:"三十年后就没人记得我欧阳修了"。
  嘉祐二年,公元1069年的皇榜,被称为"千年第一榜"。
  这张皇榜,一口气收录了唐宋八大家里的三家:苏轼、苏辙,曾巩 , 还有写下后世读书人经常拿来作标语的"读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学先驱张载 ,以及开创了统治中国千余年的程朱理学创始人,程颐程颢两兄弟。
  这张皇榜上,后来在《宋史》里立传的就有24位,仅仅是官拜宰相的有8人之多。 考官同样不简单,是宋朝等了快一百年才等来,把宋文从五代的"亡国文学"里解救出来的大家,欧阳修和梅尧臣。
  在这"千年第一榜"里,苏轼本该得第一,但他却得了个比第一名还有传奇感的第二名。据说,当年欧阳修看到苏轼的文章,以为这么漂亮的文笔,只有自己的学生曾巩写得出来,为避嫌,只给了个第二名。
  等揭开试卷的糊名后,发现上面赫然写着"眉山苏轼",身为文坛老盟主的欧阳修忍不住惊呼:"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苏辙也同样高中,仅仅稍逊色哥哥一等而已。
  两兄弟把宋仁宗高兴得心花怒放,跑回后宫去跟皇后兴奋地说道:"我给子孙找到了两个太平宰相。"
  这哪是屡试不第,天天发牢骚的韩愈所能比的。
  但苏轼自比韩愈,也有他的道理。
  宋仁宗的金口玉言,不但没有应验,还跑调得很离谱。别说做宰相了,苏轼连京官都没做几年,他大半生都在外地、边地做官。 临老了还被贬到海南这个只能吃老鼠、蝙蝠,甚至是蜜制鼠胎的荒岛上。海南,在当时是真正的天涯海角,贬官海南只稍微比死刑好一点而已,或者说生不如死。
  苏轼中了"千年第一榜"后不久,程夫人病逝,苏家兄弟回家服丧。丧期满后虽又考中了最优等,但没过多久,就再遭父丧。
  等到他服丧再满回到京师时,不仅赏识他的仁宗已经去世,他还迎面碰上了自己一生"悲剧的源头",就是那个几起几落,搅起了宋朝近百年党争风暴的大刺头——王安石。
  新上任的皇帝,是年仅20岁,心急气盛的宋神宗。柏杨对宋神宗的评价很高,说他是历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
  神宗英明,所以他也看到了太平盛世下的深重危机,求治之心非常急切,希望自己能像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一样,给北宋来了一场王安石变法,试图力挽狂澜。
  可儒雅之宋,毕竟不是虎狼之秦。正如此时34岁的苏轼,也不复十几年前的好运。
  很快,他就从最传奇的天子门生,变成王安石变法中最著名的受害者。
  接下来等待他的,唯有:贬!贬!贬!
  惹不起躲得起
  变法之初,苏轼就旗帜鲜明地反对。
  王安石变法,不仅初心立意很好,实际上也起到了富国强兵之效。
  可惜中国历史上历来重文轻武,宋朝尤其如此。
  轻武的后果很显而易见了,两宋几百年,只有两种时代,一种是"暂时用钱买到了和平"的时代,另一种则是"想用钱买和平没买到"的时代。
  王安石想要创造的,是"不用花钱也和平"的第三种时代。
  重文太过,导致的恶果则是士大夫阶层过于庞大,庞大到尾大不掉。
  "冗官"一直是宋朝的大问题,养这一大帮子人让国家财政吃力得很。何况这帮子士大夫还有另一个身份——大地主。
  他们利用手上的权力,从农民手里夺走了大量的土地,以4%的人口,占有了全国90%以上的土地,广大农民,沦为了士大夫们的农奴或家仆。大地主们还大量偷税漏税,于是豪强世族越来越富,国家却越来越穷。
  而王安石变法,就是为了强兵,富国。
  军队 没有战斗力,就加强军队训练,淘汰老弱残兵和落后武器。改革后的宋军,战力和过去简直判若两国,一举扭转了北宋被西夏钳制的被动局面,不仅创下了宋史上的唯一一次大胜,收复了大片失地,甚至还拓疆两千余里。
  国家 没钱,就清查全国耕地,这一查就查出三百六十万亩之多。还在中央设立 "计划部",确立了预算制度,每年为国家节省了40%的开支。经此一役,王安石就为国库攒下了能花20年的财政支出。
  百姓 没有耕地,还要饱受地主高利贷的盘剥,就建立政府贷款制度——青苗法:春种时由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秋收后农民再还钱给政府。
  王安石变法中,还有一些非常超前的设想,比如改革考试科目和学校课程,他把默写填空题考试,改为考查士子思考能力的议论文。 除了这些,王安石还在学校里开设了地理学、经济学、史学、法学、医学 等国家治理中的刚需专业。
  一切听起来都很不错,也得到了皇帝的大力支持。
  但变法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招来了旧党的激烈反对,而宋朝又从开国时就立下了要厚待士大夫的规矩。 神宗只能将反对者从中央贬到地方去做地方官。而新法的执行,靠的就是地方官。
  新法在基层执行落地时,就被旧党有意地扭曲,阳奉阴违,加上本就有人手段粗暴,操之过急。比如 "青苗法",从政府可贷款给穷人,变成强制贷款给穷人,搞得底层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还有非常复杂的政治斗争。新党不加辨别地大量提拔了表面上支持变法,其实只是政治投机,不顾百姓死活的新人。
  变法逐渐失控变味,富国最终变成了穷民。
  苏轼,坚定不移站在底层平民一边。
  穷民,正是苏轼最激烈反对的,也是他和王安石最根本的分歧所在。
  苏轼回京的第一年,先是以国子监考试官的身份,借着出考试试题的便利,出题讽刺变法。随后,他干脆洋洋洒洒写了一篇《上神宗皇帝书》驳斥新法,彻底得罪了新党。
  神宗记得仁宗对苏轼的赞扬,几次要重用,都被王安石阻止。王安石是新党的领袖,上行下效,新党的很多人把苏轼当成政敌,把和苏轼的分歧视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甚至不惜污蔑他贩卖私盐。
  就在新法全面执行的这一年,不堪排挤的苏轼,只能自求外调,去杭州做官了。
  值得注意的是,苏轼在地方上,对新法的执行并没有横加干扰,反而是着眼实际,有序推行,比很多新党人执行得还好。
  苏轼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飘零在各个地方。
  既然不能在京城高居庙堂,得到君王的器重,他就去地方为百姓谋福祉,书写他传奇的一生。
  千年明星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苏轼绝对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明星,而且一红就是一千多年。
  苏轼一生足迹遍布十四个省, 如今全国尚存的跟苏轼有关的纪念场所,就多达一百多处。 连他只做过五天太守的登州,都建有苏公祠。
  因为苏轼的魅力,实在难以拒绝,只要是苏轼去过的地方,都会很快成为天下人的神往的景点。他去到哪里,哪里就会因为他身价大涨,"一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他刚到任杭州没多久,就写下了这首让西湖封神的七绝: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京城虽好,好在天堂也不赖。苏轼在苏杭体会到了饮酒的乐趣,虽然酒量很差,却"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苏轼作书作画,皆非酒后不可,特别是在写大字或草书时。"吾醉后乘兴作数十字,觉酒气拂拂从之间出也。"
  东坡醉酒后写出的字,格外有灵气。书法大家黄庭坚,曾评苏轼醉后的字,是"笔落惊风雨",简直如神仙下凡。
  但玩归玩,闹归闹,苏轼为杭州的民众做了不少实事,以至于后来他因"乌台诗案"下狱时,杭州的百姓还自发为他设道场祈福。
  苏轼一生两入杭州,第一次他协助杭州太守修复了唐朝白居易建的钱塘六井,解决了百姓的饮水问题。后来,他再次主政杭州时,钱塘六井的水源地——西湖,已被大量的淤泥和葑草吞噬,沼泽化非常严重。若再不治理,恐怕不消多少年,这个"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就要香消玉殒,而杭州百姓的饮水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西湖原有长堤,是东西走向,南北方向却无堤,行人非常不便。刚好清理西湖挖出的葑草和淤泥无处堆放,他就作为建筑材料,再修建一条贯通南北的新长堤。
  长堤修成后,天性浪漫的苏大人,还在两边植芙蓉和杨柳。芙蓉柳丝能动人心,盘曲的树根能固堤岸,这么美的湖景,又怎能没有可供休憩驻足的凉亭,于是,他又沿途设计了9个凉亭供行人休憩。
  诗人苏轼,新建了一条充满了诗意的"苏堤",引来了无数迁客骚人会集于此,览物作文,最有名的恐怕是汪元量的这首《鹧鸪天》:
  潋滟湖光绿正肥,苏堤十里柳丝垂。
  轻便燕子低低舞,小巧莺儿恰恰啼。
  花似锦,酒成池。对花对酒两相宜。
  水边莫话长安事,且请卿卿吃蛤蜊。
  ——汪元量《鹧鸪天•潋滟湖光绿正肥》
  燕子低舞,莺儿恰啼,可爱得紧。
  西湖原本只是杭州人一个饮水的池子,无甚特别,却因苏轼的一诗一堤而成为名扬天下的文化名片。这只是苏大人无数创造中的其中一件而已。
  杭州任期满后,公元1075年,40岁的苏轼上书请求调到与弟弟苏辙邻近的地方做官,出任密州太守。
  就是让"老夫聊发少年狂"的那个密州。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同时也是那个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以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密州。千万别以为密州是什么滋养诗心的福地洞天,相反,苏轼初到密州,见到的就是人间地狱。
  苏轼刚上任时,密州正闹蝗灾。在当时,这可是非人力所能有所为的天灾。蝗灾之后,就是大饥荒。
  没有活路的百姓们,凶悍的上山为盗贼,怂的就只能卖儿鬻女,甚至直接将孩子抛弃,只为了让家里少一张嘴吃饭。密州路边随处可见盗贼留下的枯骨,和奄奄一息的婴孩。
  当朋友来信问苏太守这第一次当地方一把手的感觉可快活时,苏轼回复道: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绿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苏轼《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其二
  是谁劝我到这鬼地方啊,我是什么闲情逸致的心情都没了,带来的乐器和厨具都被尘封发霉了。最爱的酒还没来得及喝上几口,蝗虫扑面倒是遇到过好几回了。我这一天天的,不是磨刀进山追盗贼,就是满城捡那些被抛弃的小孩。这一把手当的,真是狼狈!
  不过,苏轼最大的特点就是,苦归苦,累归累,只要环境允许,他总是尽力有所作为,还能在苦中作乐。
  为了不让百姓因为贫苦而扔掉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苏轼想了一个办法,他筹措了一笔经费,告诉那些养不起婴儿的父母,只要不抛弃孩子,孩子出生的第一年每个月都可以在政府这里领六斗米。
  没有哪个父母舍得丢掉自己的孩子,扔掉孩子,只是迫于生存的无奈。苏轼出此对策还因为考虑到孩子刚出生时,父母与其之间的感情淡薄,只要能让他们多生活一段时间,日久生情,到那时就是要求他抛弃他都会不舍得。
  仅靠这一个方法,苏轼就救活了几千个婴儿。
  作为太守,苏轼自家的日子也不好过,"斋厨索然",挨饿是常事。本来申请到密州是为了离弟弟近一点,可以多相聚一些。怎奈总是忙于公事,到了中秋佳节,竟还是连面都没见到。
  中秋月圆,浊酒入愁肠,倍加思亲,于是,一首让后世中秋词尽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酣畅而出,流传已然千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首词之所以能成为中秋词里不可逾越的巅峰,正是里面有苏轼骨子里最重要的东西——真情真性。苏洵认为写文章一定是先有感情后有文字,"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苏轼受此影响,不可谓不深。
  苏轼毕生严格践行这一点,所以元好问评苏轼的词,说他"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一切发自胸臆,所以气象万千,可壮阔,可柔软,正如密州的某个夜里,他梦见了已辞世十年的亡妻,醒来后写下的那首后世最著名的悼亡词一样: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心中充沛着无限凄凉。但彼时,命运还只是请刚到不惑之年的苏轼,浅尝了一杯苦酒而已。
  密州任后还要再过三年,苏轼此生真正的苦难、顿悟、精彩、成就,才真正到来。
  乌台诗案
  从密州离任后,苏轼又先后担任徐州、湖州的知州。公元1079年,苏轼赴湖州做知州。一到任,就上了一篇《湖州谢上表》。
  本来只是一封走走流程的上任表,只要感激皇恩浩荡就可以了。可苏轼过于实在,忍不住在上表中发表了真情实感,在所难免流露出了一些抱怨的情绪,让人借题发挥,抓到了他"讥讽新政"的把柄。
  再加上苏轼在主政地方时,确实实事求是,写了不少反应新政给民众带来各种苦难的诗。以苏轼的才情,这些诗自然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苏轼的成败福祸,皆源于他的文名和巨大的流量。
  他生来就是一棵招风的大树。可却偏偏缺乏做大树的自觉,风不来招他,他自己都能先摇晃起来。总是直言不讳,要命的是文章又写得好,每写一首新作就天下传诵。这与儒家传统所讲究的韬光养晦、要知收敛的风气格格不入。真正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这样的人,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自然而然就是活靶子。
  神宗就钦点了苏轼,要拿这个刺儿头开刀。
  事实上,苏轼反对新法,只是反对那些伤害百姓的条款,对百姓有利的点,他都积极贯彻执行。
  但"党争"向来是只问立场,不问对错。好事者拿苏轼几首诗,说他讥讽朝政,对上不忠。湖州知州的椅子才刚坐了3个月,苏轼就在官衙里就被御史台的吏卒当场逮捕,押解到京师,下了御史台的监狱。因为御史台上终年有乌鸦栖息,故称乌台。苏轼入狱又被称为"乌台诗案"。
  苏轼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在监狱里写下了绝命诗。面对死亡,苏轼最舍不得的还是弟弟苏辙,身后的事情,他也只和弟弟说。
  "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苏轼《狱中寄子由·其一》
  事涉天下闻名的苏学士,来劝皇帝三思的人多如牛毛,又重如泰山。
  先是仁宗的曹皇后,如今的太皇太后,她带着神宗一起回忆当年仁宗皇帝对苏轼兄弟的赞叹,就差指着皇帝鼻子说一句:"你怎么敢的啊!"
  还有毕生都在"捞哥哥"的苏辙,写了一篇言辞动人的奏表,表示愿意辞去官职为兄赎罪,只求皇帝饶苏轼一命。
  就连当时已经退休南京的王安石,都上书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在多年以后,苏轼在被贬汝州的路上,特地去拜访了告老还乡的王安石。苏轼都还没来得及换上官服,王安石早早就在江边等候他。一见这个斗了半辈子,又在关键时刻救了他一命的老宰辅,苏轼五味杂陈,作揖恭敬道:"今日子瞻斗胆穿着野服见丞相了"。
  哪知王安石哈哈大笑道:"这世间的俗礼,岂能适用我等二人?" 二人一道回府,相谈甚欢。告别时,王安石还感叹道:"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也许是王安石和曹太后的劝说起了作用,也可能是神宗不想背负杀名士的历史骂名,在经过了一百多天的牢狱折磨后,苏轼终逃死罪,被贬黄州,时年44岁。
  回忆在狱中的时光,苏轼说自己终日恐惧绝望如"待宰之鸡"。出狱后,美食家苏轼,再也不亲自杀生,别人送他的活物,他也都会放生。还常常写诗劝人不要杀生。
  想来,是那段在狱中的日子,让苏轼更加体会到了"待宰"的感觉是多么凄凉煎熬,对程夫人的慈悲好生,又多了不少深切的体悟。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最大的劫难。但被贬黄州,却才是他留名青史的关键转折点。从此以后,苏轼的生活只有一贬再贬,四海飘零。 晚年时,他曾给自己的画像题了一首小诗: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黄州、惠州、儋州,都是苏轼被贬黜,功名不得志的地方,却也是他迎来创作高峰的时期。所谓"文章憎命达",此话在天才苏轼身上,似乎尤其贴切。
  我们现在说起苏东坡,都说他豁达潇洒,好像他不会恐惧,不会沮丧,不会抑郁。
  其实不是。我们有的情绪,苏轼都有。不同的是,苏轼最终在一路的曲折中,完成了和解与救赎,找到了出路。
  事实上,初到黄州的苏轼,不只一次想过就此逃出官场,回乡下种田作老农,甚至多次想过自杀。在那段时间里,他不敢作诗,不敢填词,不敢给朋友写信,甚至不敢喝他最爱的酒,因为怕喝醉了之后说错什么话,又会惹祸上身。
  他每天蒙头大睡,一觉睡到太阳下山,等到傍晚才从床上爬起来,找个没人的地方散步。看着凉白的缺月,苏轼心中有无尽凄凉,感觉自己像落单的孤鸿: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孤鸿心中虽有无尽遗恨,但无论多么寂寞孤独,它依旧自有骄傲和坚守。这是夫子教的,君子固穷。
  唯一让他消遣放松的,就是跑到城南的安国寺泡温泉澡。泡在热腾腾的泉水中,微闭着双眼,时不时用热水搓搓脸,洗洗身上的风尘与疲惫,让情志得到顷刻的放松。
  可越放松,越是能感受到旷日持久的孤独,和飘摇无着的彷徨,他从未觉得人生如此无趣,日子如此难挨: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自幸庶几免矣。"
  ——苏轼《答李端叔书》
  名满天下堂堂苏学士,竟沦落到在边苦之地和山夫渔民杂处,时不时还会被路上偶遇的醉鬼推搡。不过慢慢的,他也觉得没人认识也挺好的,毕竟连往日的亲友,都会怕被他连累,不敢回复他的来信。所以写了几封没人回后,他索性也就不写了,直接和外界断了联系。
  苏轼也会陷于困境中彷徨无依,无法自拔。
  但苏轼和我们的区别不只是才智。
  还有他不会允许自己永远陷于痛苦之中,而是在痛苦中找到自洽的出路。
  东坡居士
  苏轼开始了自己的自救之路。他的这条自救之路,对今天的我们来说,都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脱困自救的第一步,就是先接受现实,然后找点事做。
  苏轼作为犯官来到黄州,没有俸禄,只有一点点实物。一家20口人,都在坐吃山空,马上就要无米下锅。解决生存问题,是他当下的第一要务。
  在好友马梦徳的帮助下,苏轼向官府申请到了城东的一块军营废弃的坡地。他从此就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做一个老农。
  低点的地方比较湿,种大麦;平点的地方干燥,种枣树。再留一小角视野开阔高地的盖间茅屋。当然不能少了竹子,可以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可是又怕竹根蔓延影响其它作物的生长,只好作罢。毕竟,不吃肉可以,什么都不吃,就活不下去了。
  有了这片地后,苏家全员齐上阵共劳作。绿油油的麦苗冒出土地的时候,这可比去安国寺泡热汤还治愈。
  苏轼找回了自己的豁达和信心,又开始写诗了,他一口气写了《东坡八首》,歌颂着丰收,记录了耕种的点滴。 他想起偶像白居易,当年也是在忠州的东坡垦地种花,所以他便把这块城东土地命名为东坡,如此一来也能和陶渊明的"斜川"遥遥相对,颇有情趣。他对这个想法很满意,此后遂自号"东坡居士"。
  劳作让苏轼这个天之骄子尝到了底层农家日日年年都要耕作的辛酸,但他的身体却也因劳作变得更加强健,精神也会也紧随其后。他已经没有开始那么抑郁了。
  在黄州,苏轼交上了一些新朋友,时不时地叫上大伙儿到东坡的茅屋里饮酒。借着美酒,抒发胸臆,苏轼对人生的体悟也渐深、渐豁达了起来,开始思考这种白首为功名的人生,意义究竟几何: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榖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少年时的道骨仙风,在这首词里勾出了一幅夜阑人静的听江图。据说这首词写完后,就有传闻说苏轼真的乘着"小舟从此逝"了,吓得黄州太守赶紧亲自去找。苏轼罪责在身,他有监管之责。苏轼跑了,他可吃罪不起。
  苏轼当然不会跑。是大家小看了苏轼。
  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是虔诚的佛教徒。苏轼少年时,在进京赶考的路上,就已经做了一首参悟了因缘的诗, "人生到处知何似,恰如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寄东西。"
  人的际遇,就像飞鸿偶然在雪上留下的足迹,纯属偶然。这一刻留下,下一刻消失。一起都系于因缘,无常多变,不由人做主。
  信仰,在闲时,可能只是一种帮你认识世界的工具。但在精神困苦时,它就会成为你超度苦海的舟楫。
  到了黄州后,苏轼更加认真地研读起佛经来。
  在佛理的启发下,他坦然平和地面对当下的困厄,并始终抱着悲悯和慈善的念头,布施众生。
  他还时不时去安国寺找长老,学习修禅打坐。
  修禅,是为了修定,定就是帮你排除杂念,带着你进入内心更幽深的所在去,从而更达本质,更生智慧,无欲见真。
  何谓真?《金刚经》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佛家认为万物都因宿缘而聚合,缘深则长久,缘浅则短暂,不应过分执着。
  读经和坐禅,教会了苏轼在困境中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有一回,苏轼和家人一起走在半路上,天空突降大雨,同行的人狼狈逃窜,唯有他吟啸徐行。
  彼时的苏轼,早已能够在人生路上的风雨中,泰然自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风也好,雨也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平和与悲悯。
  逍遥游
  苏轼最爱看《庄子》。他曾说"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读庄子,像见到了知音。
  如果说佛家的理论让苏轼停止纠结"为啥我这么倒霉",那庄子的齐物论,则帮助苏轼明白,"倒霉和走运,其实没有区别",从而使他走向了真正的逍遥自在。
  庄子觉得,所谓的贵贱、贫富、大小、远近、高低……都没有本质的区别,无非是视角不同而已。
  苏轼无疑是完全认同庄子的。
  苏轼生不逢时,一生都被党争的漩涡所困扰。苏轼一生遭遇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乌台诗案"。第二次则是59岁被贬惠州,62岁被贬海南,直到65岁才遇赦北归。
  在苏轼50岁这年,雄心勃勃的神宗最终含恨去世,哲宗登基后,朝堂又回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的手里。一夜之间,天翻地覆,新法几乎全被废弃。
  但苏轼并没有因此受益,因为他又站出来反对。他认为新法中一些对国计民生有好处的措施,不应被废止。苏轼又被视为新党,在短暂的回京做了几年京官后,苏轼又被以"文字讥讽先朝"的罪名,贬谪惠州。
  惠州比黄州更加偏远,但此时的苏轼,早已能够超然物外。他的心情比当初被贬黄州时,平和很多,也轻松很多。他吃到当地的荔枝很好吃,欣喜之下写下: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惠州一绝·食荔枝》
  本来是要贬他去惠州受苦的,他却活得如此逍遥快活,这让朝堂上的权贵们如何受得了。
  再遭贬,直接被赶出了大陆,贬到了海南。
  漂洋过海时,苏轼环顾着大海一片茫茫无际,心情于是十分悲怆。他想着自己这一去,必定客死他乡无疑,断没有再回大陆的希望。
  在海南,他想到了庄子。
  所谓的大陆和海岛,也是要看你以什么尺度去衡量而已。
  如果从天上看,即便是九州之大,不也是全浮在海面上吗?海南固然是个岛,但中原大陆又何尝不是一个岛呢?
  就像一只爬在稻草上的蚂蚁。如果倒一盆水在地上,让稻草浮起来,那蚂蚁看到这一片茫茫的积水,肯定也会感觉像漂浮在茫茫大海上,它也会不知道自己会漂浮到哪里去。
  可没过一会儿,积水干了,蚂蚁照样能回到地上。它看见它的伙伴,也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到:"刚刚我差点以为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你了!谁知道只是一眨眼的功夫,我的眼前就又出现了四通八达的大道!"
  换个角度去看,去思考,豁然开朗。
  林语堂评苏轼,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因为他无论去到哪里都能发现美,无论是吃多差劲的食物,游多普通的山水,面对多日常琐碎的小事物,他都能从中发现道理,得到快乐。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哺糟啜醇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苏轼《超然台记》
  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在逆境中找到出路。这就是苏轼的伟大之处。
  到了所有人都避之不及,野蛮的海南岛,苏轼依然觉得这片瘴疠之地,其实"风土极佳,人亦不恶"。
  到海南时,苏轼已经是一个62岁的老人。彼时的海南岛,食肉的机会很少,苏轼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白水煮青菜,连调料都没有。
  但即便如此,苏轼也能看到"白水煮青菜"的好处,那就是有"自然之味"。
  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作为当代大儒,在海南岛的苏轼,最终成了后世士子的精神领袖。
  "天其以我为箕子,要使此意留到荒"。
  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以贤明著称。为了躲避纣王的迫害,他逃到了朝鲜,在那里开垦教化,最后被当地人推为国君,史称"箕子朝鲜"。
  在料想自己此生应该无缘再回到大陆之后,苏轼不是沮丧地等待死亡,而是将此当作自己的"天命",并认为这是老天有意要他在这里传播文明的种子。
  所以,苏轼在海南劝民农桑,移风易俗。他设帐教学,许多人为此不远千里追到儋州,听苏轼讲学,让海南诞生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
  后来,姜唐佐骄傲地用一句题诗,表达了对苏轼的崇高敬意:"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虽然姜唐佐最后没能高中进士,但苏轼却当之无愧地成为海南人文兴盛的开世功臣:
  "宋苏文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琼台旧事录》
  唯有深爱
  如果我们认真读苏轼,会被他永远充沛的生命力感动。
  深究背后的原因,因为他永远深爱着所遇到的一切。
  狎妓是宋朝名士最时尚的潮流。苏轼是最大的名士,但他却选择了深情。
  苏轼一生有二妻一妾,第一人妻子,就是"十年生死两茫茫"的主人王弗, 她陪少年苏轼读书,交友,做小吏,在苏轼忘形时泼冷水,在苏轼被小人蒙蔽时打预防针,可惜年寿不永,二人只相伴了11年,她就化作了苏轼心口永远的朱砂痣。
  王弗去世后,苏轼迎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闰之 。这位夫人虽没有王弗聪慧通诗书,却是个贤惠温柔,永远陪伴着、支持着苏轼的战友。
  苏轼爱浪漫,她就用理性勤俭持家来互补。苏轼喜欢交朋友,她就给予充分的自由;苏轼半生飘零,四海为家,她就无怨无悔,默默相陪。
  富贵也好,贫困也罢,她总是不惊不喜。苏轼显达了她照样勤俭,苏轼落魄了她跟着一起下地种田。
  她虽爱极了苏轼,却也时刻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并陪着苏轼走过了最长的一段岁月。
  大才如苏轼,却没有过多的诗词写给王闰之。但在她死后,苏轼在悼文中写到: "我日归哉,行返丘园。曾不少须,弃我而先。孰迎我门,孰馈我田。已矣奈何,泪尽目干。旅殡国门,我实少恩。惟有同穴,尚蹈此言。"
  说好一起归隐眉州老家的呢?你为何弃我而去?就算有一天我能归隐田园,还有谁能陪着我?现在可倒好,我眼泪也哭干了。只有等我死后,咱俩埋在一起,就当是履行了诺言吧。
  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最深的情。宛若他们相伴的时光。
  苏轼钟爱的妾室,就是王朝云 ,她最懂苏轼。
  相传苏轼又一天晚饭后,和几个丫鬟散步。
  他轻拍着啤酒肚,回头问丫鬟:"你们说我这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有人说是满腹经纶,也有人说全是智慧。
  只有朝云说"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苏轼听罢,哈哈大笑。
  王朝云入苏家时,只是一个12岁的小侍婢。从此一生,不离不弃。
  晚年的苏轼差点被赶出了中国大陆,被贬到了荒无人烟的惠州。只有朝云随身相伴,既照顾他的起居,也帮他排忧解闷,说唱诗词。
  只可惜好景不长,34岁的朝云病死惠州。
  直到现在,惠州的朝云墓前还挂着苏轼亲手写的一副对联:
  "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
  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从一个命如飘萍的侍婢,到成为苏大学士的红颜知音,她的生命梦幻如泡影,却短暂得如露如电。
  苏轼和苏辙的兄弟情同样让人动容。
  苏辙与苏轼,性格相去甚远。苏辙是弟弟,现实中更像是兄长。为人行事成熟稳重,时时照看着苏轼,为他周旋。反而是苏轼,一生百无顾忌,天真洒脱,似乎从来都没长大,没受到过现实的沾染。
  即便性格迥异,苏辙毕生都爱极了这个总是给他带来无尽麻烦的哥哥。每次见到哥哥,苏辙就苦口婆心地劝。等哥哥真的卷进麻烦里时,苏辙从来都是不计代价,义无反顾地救。
  如此反复,从无怨尤。而苏轼也将自己毕生喜怒哀乐的一丝一毫,都分享给了苏辙。他只拿了对苏辙深情的万一,便写就了那首冠绝古今的中秋词。
  《宋史》是这样记载这段兄弟情的:
  "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
  关于苏轼,民国时期的大师林语堂对他如此评价: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论:用深情的爱,爱着人生所遇到的一切。
  因为爱,会让我们变得心胸宽大,可以在这个可能没那么友好的世界里,发现美。
  当你拥有宽广的审美眼光时,你不仅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宠辱不惊,你还能登高望远,举首高歌,以逸怀浩气,拥抱大千世界。任世界风云变幻,境遇如何,你自心安如归。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世道多有不公,人生多有不顺,如何才能同困境和平相处,保持内心的平和?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还喜欢苏轼。
  宋徽宗即位后,终于结束了旷日持久的新旧党争。苏轼也逢大赦。
  公元1101年,66岁的苏轼得以从海南岛渡海北归。可惜还没有到达京城,这位旷世奇才却因病逝于常州。
  临终前,佛友维琳在东坡耳边大声喊道:"别忘了要去往西方极乐世界!" 。苏轼微弱地回答道:"极乐世界可能有,但不知如何前往,空想有什么用。"
  维琳更大声地跟苏轼说:"越是这样越要努力想!"
  苏轼又是那样豁达地轻轻笑着,他说:"勉强想就不对了",随后安详长逝。
  是啊,怎么能勉强?勉强了,就不自如了。
  ▽
  ▼
  本文为 国馆 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  丘吉鸟

俞敏洪25万套课桌椅捐给农村光运费就花了近6000万新东方成功转型电商带货之后,创始人俞敏洪近段时间在网络上的人气高涨。近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俞敏洪再次提及捐献课桌椅的事情。日前,俞敏洪在由亚布力论坛承办的德胜门大讲堂上发表演讲。首届GBIC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首届GBIC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黄爱弟摄中新网广州3月3日电(郭军黄爱弟)3月3日,2023年GBIC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如何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多方农夫山泉公布新一届董事监事候选人名单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鲁佳3月3日晚间,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获悉,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夫山泉)发布新一届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候选人名单。公告显示,换届后钟睒睒将继续担任董事长兼总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抓住机会来改变世界?1983年,乔布斯对时任百事可乐公司总裁的斯卡利说到。1982年底,时任苹果公司总裁的迈克马库拉表示,太累了,不想干了。马库拉有自己2022云南各区县GDP沾益超文山,马龙连超10县,昆明6地进入前十经过大神的整理,云南129个区县市的GDP全部出炉。这是云南省所有区县市的GDP成绩单,能够直观地反映云南省各州市县域经济的活跃程度,对云南省县域经济的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云南省G广州南沙打造精明增长的高质量样本新华社广州3月3日电(记者陈凯星马晓澄周颖)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这是广州市南沙区定下的2023年发展目标。高速增长背后,王瑜出任青银金租董事长获批中国网财经3月3日讯今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批复信息显示,王瑜出任青银金租董事长一职,获青岛银保监局核准,批复时间为2023年3月2日。以下是相关批复正文青银保监复202344号青岛美国对华大基因等28个中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外交部表示坚决反对财经晚6点财经新闻外交部回应美国对28个中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据环球网报道,针对美国商务部近日以国家安全为由对28个中国实体实施出口限制一事,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周五表示,这是美国捏造借口不择手段突发!涉嫌严重违法警花凌娅被查,吸毒,预感不妙主动投案自首今天突然株洲市公安局原党委委员副局长,现任株洲市公安局二级高级警长凌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的新闻冲上了热搜,然而她的事件更是让人汗颜,让人咂舌,百思不得其解,令人匪夷所思。大3部影片定档520,你最想看哪一部现代快报讯(记者李艺蘅丁梦莎)近日,由小松菜奈坂口健太郎主演的电影余生那些年官宣定档5月20日,至此今年520档已有3部新片定档,其余两部分别是国产爱情片请别相信她和这么多年。你最对比赌王最美千金何超莲三任男友,才发现窦骁颜值情商应该排第一近日,演员窦骁和赌王最美千金何超莲好事将近的消息冲上热搜。苦熬四年的窦骁终于是熬出了头!给这段关系结了个果。豪门女婿的头衔看来是要坐实了!而在窦骁没遇到赌王女儿何超莲之前,何超莲曾
两会好声音丨朱修林委员做好规划打造品牌,点亮湖南夜经济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1月14日讯(全媒体记者黄亚苹王智芳)夜经济作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增添城市经济发展新活力,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市民生活的重要商业资源。在今年省两会期间生成int数组的日期节约下位机流量损耗,使用int传递日期。CalendarcalendarCalendar。getInstance()calendar。setTime(newDate())Syste中材国际36亿收购关联公司,标的资产业绩承诺却低于历史业绩记者胡振明编辑1月12日晚间,中材国际(600970。SH)披露公告称,其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事项获得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审核有条件通过,公司股票于2023年1月13日持续补贴,政策护航,氢能电解槽的春天刚刚到来作者星空下的烤包子编辑菠菜的星空排版星空下的泡芙如果是全球能源未来将如何转型,不同学者可能会众说纷纭,但是笔者相信,绿色二字肯定是永恒不变的主题。而在绿色能源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最近良木六个月用手机完成三十多万字初稿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中华民族正是由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样普通家庭组成的。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奋力拼搏,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与传承,汇成了滔滔不绝延绵不断的历史长河,形企业Windows设备出现开始菜单和任务栏快捷方式消失问题IT之家1月13日消息,微软表示,其正在调查Windows中的一个问题,该问题导致开始菜单或任务栏中的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消失。今天上午,多名IT管理员在Twitter和Reddit上苹果AppStore上架14年已赚取1250亿美元佣金IT之家1月13日消息,苹果公司日前发布公告,表示AppStore自2008年推出以来,苹果已经累计向开发者支付了3200亿美元(约2。16万亿元人民币)。这也意味着苹果在过去14迎来盐湖提锂的春天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层论坛(2022)上,王传福表示,我国锂资源可以满足全国3亿多台汽车全面电动化需求。不过,王传福这句话只能对一半。因为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厂商腾讯QQmacOS正式版6。9。5发布支持多帐号快捷登录和管理IT之家1月13日消息,腾讯QQmacOS版全新升级QQNT架构后,今日迎来6。9。5正式版更新,带来多帐号快捷登录和管理支持。更新日志1支持多帐号快捷登录和管理2支持字体大小设置阿里新加坡总部建成让网友痛心我们抛弃了马云选择了司马南司马南抨击马云作为曾经创业者以及众多青年的偶像,马云在近几年逐渐走下神坛,更是受到司马南等网络红人的大肆攻击。在阿里因为二选一被罚184亿以及蚂蚁上市失败的风雨飘摇之际,司马南更是1888万天价彩礼是编的?知乎封!全国彩礼江西才排第4?上百个亲戚,每人给10万红包,价值数千万的房产要过户到女方名下,亲朋好友坐头等舱来观礼近日,知乎上关于1888万天价彩礼的帖子引发了网友的关注。网友控诉高价彩礼的同时,也开始怀疑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