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揭秘小米造车新战局降速失血,雷军残酷的最后一战!

  科技大佬似乎都有一个造车梦。
  近些年,百度、华为、阿里巴巴、联想、360、小米等科技巨头纷纷涌入新能源汽车赛道,投入资金数以十亿,乃至百亿计,都试图抢占这一未来战略制高点。
  "我愿意押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为了造车,小米创始人雷军近乎All in了全部。
  在雷军看来,如果不做汽车的话,小米未来将沦落为一家传统企业。其决定 "10年投入100亿美金,首期投资100亿元" 强势进击造车领域。
  事实上,当前小米帝国核心基座确实已隐现衰退迹象。
  首先从财报分析,2022年小米集团营收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滑;且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4.76亿元,同比下降286.31%,创近18个季度以来最低值调整后净利润为21.17亿元。
  而据IDC发布数据显示, 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2.994 亿部,同比下降18.6%,环比下降 1.2%;其中小米的智能手机四季度出货量为 3320 万部,同比下降26.3%,环比下降18.2%。
  更为严峻的是,小米集团现金流出现明显恶化迹象。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02亿元,而2019年-2021年同期(前三季度) 分别为139.08亿元、83.51亿元和-19.46亿元,下滑迹象非常明显。
  此外,小米现金储备规模也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2020年-2021年总现金分别为1080亿、1044亿,2022年前三季度大幅下滑到882.41亿。
  拯救金山,雷军年少成名;卖掉卓越,让他财务自由;创办小米,使他一跃成为互联网顶级大佬。2021年3月,51岁的雷军正式宣布小米造车,而这次创业很可能将是他 "人生最后一战"。
  造车无疑能让一家企业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但也极有可能让他一朝归零,名誉扫地。
  如今,距离官宣造车已经整整两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2022年比亚迪强势登顶全球新能源王者宝座;特斯拉持续发动凶猛价格战;一众新势力厮杀进入白热化。
  而小米汽车至少还需要一年多时间才能真正实现量产,小米汽车想 "后发制人" 难度不小。
  "中关村劳模" 叒次创业,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总会有人鼓掌,也有人拍砖。不管别人信不信,雷军始终笃信。2月9日,在小米集团投资日上,雷军再次放出豪言:"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
  但留给小米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如果不做汽车的话,小米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未来我们的产品构成依然只有手机和智能家电,我们就是一个传统企业了。"
  在雷军看来,小米造车是赢下未来10年之战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在互联网江湖,顶级玩家们普遍遵循着 "唯快不破" 的黄金法则。
  一般来说,行业第一和第二名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肆意生长,而大量腰部企业生存艰难, 甚至最终被市场淘汰。
  互联网模式是小米商业大厦的基石,2010年起,雷军携 "专注、极致、口碑、快" 七字秘诀,横扫创业圈,成为那个年代风光无限的明星。
  然而,汽车和互联网隔行如隔山,世界汽车工业经历百年风雨洗礼,如今转向电动化赛道,行业还未形成极为稳固的格局,而且 "智能化" 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但行业格局并未稳固,并不意味着成功很容易。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断拔高,留给雷军造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更多,而是日渐逼仄。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到1/4(25.6%) ,提前三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目标。2022年后三个月更是达到了30%左右,而这个数据在2021年1月仅为7%。
  据乘联会预测,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850万辆,渗透率攀升到36%。而小米首款汽车要到2024年上半年才正式量产,可以想象,那时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余留的可增长空间只会更小。
  要知道,2022年,仅比亚迪就卖出了186.85万辆新能源汽车,王传福喊出的2023年目标是400万辆。"钢铁侠" 马斯克对特斯拉2023年的目标销量是180万辆-200万辆。这两家企业就已经足够震慑任何一个对手。
  可以说,小米错失了占领山头的最佳时机,错过了行业最高速增长的红利期。而且,自2023年1月1日起,延续了长达13年之久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开始退出。
  2023年新年伊始,特斯拉率先发动了如此凶猛的价格战争:据24潮不完全统计,目前特斯拉发动的价格战至少已席卷全球十个国家。仅在1月6日-13日这短短的七天内,特斯拉就在中美英德等十个国家发动了价格战(降价) ,其中在7个国家的平均降幅在10%以上,降幅最大的是美国,平均下降14.70%。
  为了应对特斯价格战的冲击,国内市场降价风云再起。近日,小鹏汽车、问界等新能源车企纷纷加入降价大潮。其中小鹏汽车最高降3.6万元,问界降幅在3万元左右。
  可以说,残酷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
  除了未来小米还计划 "争取15-20年进入世界前五。" 对于 "2024年汽车量产是太晚" 的质疑,雷军则认为:时间刚刚好。
  按照他的逻辑,小米拥有 "三大法宝" 。一是,软硬件结合的互联网模式;二是,小米拥有强大的品牌和庞大的用户积累;第三,则是小米的智能生态系统。
  但仔细分析,这些只能称为既有优势,绝非 "制胜之匙"。
  雷军认为,电动汽车未来会演化为消费电子,小米全智能生态不能缺少汽车。"小米不做,就会被淘汰。"
  从手机到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智能办公再到生态智能的全场景,再加上未来的智能电动汽车,小米将完成居家、办公、出行的全面覆盖。
  而上一个高喊为生态造车的企业,名字叫 "乐视"。
  2022年10月19日,雷军在推特发文:"我相信未来在电动汽车市场非常成熟的时候,全球前五名的电动汽车品牌会拥有80%的市场,小米汽车想要成功就需要成为全球Top5,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才行。"
  这样野心显得有些奇幻,要知道2021年,全球只有丰田的销量能突破千万。2022年国内排行前七的企业年销量总和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贾跃亭曾为梦想 "窒息",雷军也需要为自己的 "进击之梦" 付出更多的波折。
  "10年投入100亿美金,首期投资100亿元。"2021年3月30日,小米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5个月后,小米汽车公司完成工商注册,该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亿元,雷军亲自担任法定代表。首个汽车制造工厂将落户北京亦庄。
  众所周知,新能源造车是一项极为烧钱的行当。蔚来创始人曾表示,汽车行业的门槛起步就是200亿元,"烧" 得起,亏得起,才有进入汽车行业的资格。而到了2021年年底,李斌又将200亿元的门槛提高到了400亿元。
  在去年的中国汽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Marketing与销售服务部总裁迟林春表示,过去3年,华为仅在汽车零部件研发上,就 "烧" 掉了217亿元,约合30亿美金,累计招募7000多名研发人员。
  余承东也曾坦言,华为造车一年花掉十几亿美元,汽车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作为人类工业的集大成者,一款汽车从研发到正式量产,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期间科研投入不能断,即便汽车量产实现销售,仍不能保证企业能够赚钱。华为和小康合作的赛力斯就是一个代表,虽然汽车大卖,但赛力斯亏损额还在不断加大。
  "10年100亿美金,首期100亿元" 的豪气不小,但高调入局后,小米研发支出显得颇为拘谨。
  2022年前三个季度,小米造车研发支出分别为4.25亿、6.11亿和8.29亿,合计18.65亿元。
  雷军在投资日上表示:"小米2022年汽车等新业务投入超过30亿元,汽车研发团队超2300人。今年投入将达到75-80亿元。"
  不过,相比较来看,小米不仅比不上华为每年 "十几亿美元" 的研发投入,也仅相当于蔚来的1/4,亦远低于理想和小鹏。
  如果小米所计划的,未来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那么每季度投资强度要达到2.5亿美元(17亿元) ,小米目前的研发投入,显然没有口号喊的那么响亮。
  雷军曾在 "人生最后一次创业" 的发言中表示,小米造车不靠任何融资,"公司拥有1080亿元现金(2020年底) 。造车,我们亏得起。" 时至今日,小米汽车都是小米集团全资所有,并未进行任何一笔融资。
  这意味着,小米造车将全部由集团托底,由集团其他业务输血。
  但当下,小米正面临巨大的困难之中。
  小米手机作为小米大厦的支柱,在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营收425 亿元,同比下滑了 11.1%,以4020万台出货量计算,每一部手机的价格只有1057元。而上年同期收入478亿元,出货量为4390万台,平均售价1089元。
  第三季度,小米手机的毛利率只有可怜的8.9%,而苹果2022财年硬件毛利率高达36%,创出历史新高。
  手机拖累整体业绩,小米集团营收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同比下滑;且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14.76亿元,同比下降286.31%,创近18个季度以来最低值。
  雷军曾承诺,小米硬件综合净利润率永远不会超过5%。他认为,高性价比和厚道的价格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甚至说 "贪恋高毛利将走向不归路。"
  但理想遭遇现实,再美好的承诺也会发生变化。在消费电子的寒冬中,连苹果都开始降价求销量,小米市场份额也开始大幅下降。
  Canalys发布的数据显示,小米在2022年的出货量近1.53 亿部,同比大降20%,市场份额卫13%,排名第三。
  到了2022年春节,他指出 "高端之路是小米成长的必由之路,是小米的生死之战。" 小米由此启动了全新的高端化战略——三年内拿下国产高端手机市场份额第一,产品和体验要全面对标iPhone。
  其实早在2019年,小米就开始了高端化战略,但时至今日,小米在高端市场的声量不增反降。产品始终在中低端打转,利润不济,更难说为汽车输血。
  另一方面,以小米为基座的 "资本生态" 开始坍塌,小米系企业IPO接连受阻,已上市的小米概念股也开始暴跌。随着互联网赛道整体趋冷,小米引领的互联网模式正在走下神坛。
  小米试图通过以及市场入股,二级市场增值获利的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至于雷军所说的 "1080亿元现金",则指的是现金总资源,包括在手现金、受限资金、定期存款、短期投资等等。
  但刨除借款等负债,不仅 "最后一战" 的汽车需要烧钱,"生死之战" 的高端化战略也需要付出不菲的投入。
  业绩恶化的同时,小米集团现金流出现明显恶化迹象。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5.02亿元,而2019年-2021年同期(前三季度) 分别为139.08亿元、83.51亿元和-19.46亿元,下滑迹象非常明显。
  此外,小米现金储备规模也在2020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萎缩,2020年-2021年总现金分别为1080亿、1044亿,2022年前三季度大幅下滑到882.41亿。
  问题是,如果手机的商业基座不够牢靠,小米造车也恐陷入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的窘境。
  对于造车,雷军选择了一条十分困难的路径,即全产业链+全栈自研,硬件上也要有所布局,整车要自己生产。
  而 "造车资质" 是悬在新势力头顶首要大难题。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闯入造车圈时,就遇到了十分尴尬的处境。
  2019年零跑斥资10多亿在金华建造工厂,但忙活了一阵,朱江明才发现自己没有造车资质。直到2020年底,零跑5.1亿收购了福建新福达汽车,才正式拿到了造车批文。
  前不久,牛创新能源就因为合作方大乘汽车的生产资质迟迟未能获得审批,而无奈濒临倒闭,号称神通的李一男也倒在了资质问题上。
  目前,新势力入局新能源汽车市场普遍通过两种路径。
  一种是代工模式,即自身把控研发和设计,制造则交给传统车企。蔚小理在早期囿于资金窘迫,分别选择和江淮汽车、海马汽车、重庆力帆合作,此后小鹏和理想纷纷选择自建工厂,蔚来则保持了 "代工" 模式。
  另一种,则是华为为代表的合作模式,传统车企负责生产制造,互联网企业提供智能化、自动化技术配置。华为和小康合作的赛力斯最为典型,作为华为的 "亲儿子",从设计、研发、智能化技术到下游渠道,华为都亲自给予大力支持,使得问界品牌成为一匹快速崛起的黑马。
  但目前来看,小米选择了最难走的 "自建工厂+自主研发+自己获取生产资质" 的道路。
  2021年11月底,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小米签订《合作协议》,小米汽车项目预计总投资630亿元,一期和二期产能分别为15万辆,两期共年产30万辆的整车工厂。
  按照计划,一期计划于2022年4月开工,2023年6月竣工;二期计划于2024年3月开工,2025年3月竣工。目前来看,小米汽车工厂是小米造车耗资最为巨大的工程。
  根据现行政策,我国实行汽车生产资质公告准入制,要想申请制造资质,必须要经过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有关部门的行政许可,拥有 "通关文牒" 才能制造汽车。
  按照《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发放,要考量项目所在省份产能利用率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项目股东的实力,以及项目规模、效益和产品的先进性等,流程复杂,难度不小。
  首先,代工这条路随着《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通过并购已有资质企业成为了新势力普遍选择的路径。而且,据传发改委可能要收紧审批权限,相应的审批提高了审批级别。
  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去年就特别提出,引导重点地区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整车企业要突出重点布局,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现有基地达到合理规模之前,不再新增产能布点。
  从国家部位的表态,行政审批的趋严,都在加大小米获取造车批文的难度。
  收购拥有整车生产资质的公司,再转移到异地生产的路径,目前存在不小的难度。
  小米造车资质至今悬而未决,此前有传言称小米预计将在今年6-7月获得造车牌照。彭博也曾报道,由于取得独立造车许可证有所延误,小米选择和北汽集团商谈合作的相关事宜。
  多方来看,对于小米来讲,收购一张北京当地的造车资质似乎是最好的选择。亦有消息称,"北京特批,注销了宝沃的资质给了小米。"
  但这些传言一直没有得到官方认证,造车资质也成为悬在小米头顶的 "达摩克利斯之剑"。
  去年,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 "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 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 "米粉们" 可能要失望了,从各个渠道的消息来看,小米首款车价格可能在30万以上。比如《晚点》曾披露,小米第一款车名为Modena摩德纳,分为26万-30万元区间,和35万元以上两个版本。第二款量产车名为Le mans勒芒。但该篇稿件已被删除。
  而且,作为打头阵的产品,15万以下的价格显然无法做到 "惊艳"。因此,小米造车极有可能走了一条和手机相反的道路,即从高端入手再切入中低端市场。
  手机厂商跨界造车的先行者中,华为渠道为问界品牌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既不用重新搭建渠道,又可以重复利用,节约成本。
  雷军对此也表示认可,他指出,小米过去3年建立的线下一万家门店对小米汽车的营销很有帮助。"小米100%持有小米汽车,汽车销售是对小米资源的复用,将带来巨大助力。"
  但需要指出的但是,更换频率较快的手机和高价低频更换的汽车,需求痛点有很大不同,追求极致性价比的 "米粉" 可能汽车购买群体的需求点不能重合,所以自称拥有的5.64亿月活用户,可能无法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小鹏、问界纷纷跟进。与此同时,不约而同得推出更加低廉的车型,这让本已经趋于饱和的中低端市场更加残酷。
  "迟到" 的小米一登陆游戏界面,无疑就将开启 "Hard模式"。
  目前,在30-50万元的细分市场,除了面对蔚小理,还要应对传统巨头BBA的挑战。要知道,30万以上的市场容量本来就不多。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30万以上乘用车销量占比仅11.2%,这其中BBA等传统燃油车瓜分了近7成。2022年全年乘用车销量2054.3万辆,乐观预计,留给新势力争夺的高端市场也就是每年70万辆,每月6万辆的容量。别忘了,他们还要跟特斯拉以及高端化转型的比亚迪扳手腕。
  杀红了眼的市场里靠什么突围?雷军给出的答案是 "自动驾驶"。
  在他看来,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候都不晚。"我们的能力在电子、用户体验的运维上,电动汽车都在我们的点上。"
  对于小米汽车的盈利问题,雷军依然认为关键在软件。雷军表示,小米汽车长期和小米手机一样,除了硬件利润,更在意软件利润。"汽车以往可以整合销售、售后服务、充电桩,未来汽车可以整合的服务会越来越多。"
  去年8月,雷军喊出 "小米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他指出自动驾驶是智能汽车决胜的关键,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要全栈自研。
  小米自动驾驶项目一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该阶段将规划140辆车在全国进行测试。
  目前披露出的信息来看,小米测试车装备了高阶激光雷达,芯片和算法方面自然也向高端靠拢。
  但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已经先行一步,其和吉利合作的集度汽车量产车预计在2023 年下半年交付。
  对于自动驾驶和所谓的AI算法,真实的购买情况才更有说服力。
  据Troy Teslike数据,全球购买FSD的特斯拉车主占比仅有十分之一,中国车主选购FSD的比例只有1%-2%。Troy Teslike在全球1.7万名特斯拉车主的调查显示,特斯拉FSD功能包的使用率只有约11%。
  目前,自动驾驶事故频发,而后续车主和车企争吵甚至付诸公堂的不在少数,这些都影响着人们购买智能汽车的欲望。米粉们购买小米手机可能会为情怀买单,但购买汽车时就必须考虑安全。
  从本质上来说,汽车就是把人或者货物从A点运输到B点的交通工具。目前,价格、续航、安全、舒适度还是人们购车时首要考虑的因素,而过度倚重自动驾驶,或者把汽车包装成 "消费电子" 为噱头,则就是南辕北辙。
  "迟到" 的小米,必须要为一场残酷的战争做好准备了。

医药,走到破晓时刻?除了延续昨日热情的信创板块,今天的盘面上生物医药板块也是来势汹汹SHS创新药指数收盘上涨3。83,疫苗生科指数亦上涨3。25(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1013),尽显这匹传统理财直播9月理财直播降温,一线调研直播受热捧9月理财直播摘要支付宝理财直播9月共130家机构在支付宝理财直播平台开展1461场直播。平均每家机构月均直播11。2场,场均观看量为12。5万场。天天基金直播间9月共115家机构在移民去新加坡的都快被忽悠瘸了我是老徐。前几天国内创投圈红人张颖的一条朋友圈火了,内容是他说感觉认识的投资人企业家好像都在新加坡。实际上,这不是他的错觉。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新加坡富豪榜前十名,有一半都是来自中国内逼近99万亿!美国美元仍要加息,中国真的应该站出来减免债务下个月即将迎来全球经济头部国家的峰会G20,一般来说除了老大聚首以外就是下面的各行业负责人开会,今天上午就是20国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开会。焦点之一就是债务问题,根据国际金融研究所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提供低成本资金扩大制造业需求原创20221012经济日报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金地集团28。4亿元公司债本息款已支付,今年已无到期公开债务2022年10月13日,金地集团将15金地01本息合计约28。4亿元,全额存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指定银行账户。该笔债券本息兑付完成后,金地集团年内到期境内外债务即将全部足摩托车电动化,一场千亿美元的新战争钛媒体深度当汽车行业全面转向电动化后,两轮摩托车行业的电动化趋势正在变得清晰。前不久,全球最大摩托车生产制造商本田宣布,将在2040年代中期停产两轮汽油车,新车转换为纯电动(EV)摩托车。本又有12家上市公司发布三季预报,11家三季报净利润预增今天(12日)又有12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三季报预告和业绩报告,11家上市公司净利润将预增,陕西金叶先达股份爱玛科技和海信视像,预计三季度净利润增幅排名靠前。陕西金叶发布业绩预告,预如何应对婴儿频繁夜醒?首次做家长的最大困惑就是怎么应对婴儿在夜间频繁醒来。有的家长选择喂奶来安慰孩子,有的选择抱起来哄但问题是坚持几夜可以,每天如此不禁觉得很疲劳,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孩子不频繁醒来呢?首重要提示接送小孩上下学,你可要注意这些问题!开学一个多月了你们家的小孩是由谁接送呢?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接送孩子的任务就落在了老人身上但部分老人交通意识较淡薄由此带来了不少交通安全隐患闯红灯2021年在福建莆田的某个路口,一老人图集无痛分娩麻醉术可将产妇8分的痛感降低到3分,整体普及率只有30据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主任介绍,在医学的疼痛指数上,顺产疼痛位列第二,仅次于烧伤灼痛。据统计,约有44的母亲在第一次分娩时疼痛难忍,甚至达到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地步。如果主观上将分
cos第08期一起来欣赏这盛世美颜吧王者荣耀嫦娥露花倒影出镜玥颜queen摄影爱拍照的西瓜呱呱呱后期清洺www嫦娥是王者荣耀中的第89位英雄角色。其定位是法坦,不仅有不错的生存能力,还有很强的消耗能力和限制能力。适合王者中最牛的三个技能,压制必然上榜,秘术。散堪称最强生存技能大家好我是指尖,老玩家都经历过被一些英雄打到没脾气的对局吧,有一些英雄的技能是极难反制的,作为对抗方会非常头疼,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那么在你看来,王者荣耀中有哪些技能是最难反制的马斯克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首富?马斯克是一个成功的连续创业者马斯克身上一直有一个标签,那就是连续创业者,并且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连续创业者所创办的每一家公司基本上都已经获得了成功,并且这些公司的创新元素都是非常明显的(经济)三亚落实自贸港政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税额超12亿元新华社三亚9月30日电(记者赵颖全王存福)记者日前从三亚市税务局获悉,三亚落实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低税率和个人所得税低税负政策,今年已办理减免税额超12亿元。在自贸港企业所得税低税率方9月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超80亿已出现不足1折出售现象年内监管开出16张相关罚单财联社9月30日讯(实习记者哈力克)近日,交通银行厦门分行发布不良贷款转让公告,拟转让某建材有限公司2笔不良贷款。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9月以来,已有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建设银海底捞首位女服务员杨利娟小学学历,17岁入职,42岁身价125亿打工女皇,最牛服务员随着海底捞管理层的大震荡,现年44岁的杨利娟成为了公司的新任CEO,也让这个女人身上的光环越来越多,作为连续多年霸占中国餐饮界龙头品牌的海底捞,一直以来都受到极煜森资本国产医疗机器人的一地鸡毛以下文章来源于一聊Med,作者安静的郎中太阳底下无新事。作为医疗行业的一棵草,在当下郁郁葱葱的国产医疗之林里,还是会时常迷路,看不清很多产品。这个看不清,很多时候倒不是技术,而是逻预计2025年汽车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规模达30亿美元来源中国经济网郭跃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电池回收再利用市场规模将达到30亿美元。作为核心部件之一,电池组的报废回收再利用过程,也是电动汽车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之一核电项目将给莱阳带来哪些影响莱阳清洁能源基地项目(马家泊)今年正式启动,这是一个由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投资1295亿元的核电项目,建设周期为20222033年。核电建设是国家投资的超大项目,大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和消费金融扩内需大有可为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商业银行汽车金融企业消费金融企业等提升金融服务的能力,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如何看待地摊经济再升温?近日,地摊经济再度成为热词,跃入公众眼帘。9月22日,上海发布20年来首次进行全面修改的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不再要求全面禁止路边摊,在规定不得擅自占用道路桥梁等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