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好评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

  《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国产剧,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作为一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的剧情可以说与历史完全不符,只不过是借用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上没有"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是《大明王朝1566》里面最重头的一场戏。故事开头严党和清流派就围绕"改稻为桑"进行激烈的博弈,随后司礼监、沈一石、海瑞、胡宗宪、高翰文等都卷入这一漩涡,搅动了整个朝局。
  "改稻为桑"的目的是弥补朝廷国库亏空。因为当时西洋人对东方的丝绸需求量很大,出价很高,所以向西方出口丝绸对整个大明王朝来说是一笔好生意。制作丝绸需要大量蚕丝,而浙江作为朝廷种桑大省产量严重不足,所以严党提出在浙江推行"改稻为桑"。因为种桑的收入远大于种田的收入,所以嘉靖就同意了这一看似完美的方案。就连科举正途出身的大才子高翰文都举双手赞成,并提出了"以改兼赈,两难自解"的策略。然而,"改稻为桑"真正推行起来,却远没有想象中这么顺利……
  改稻为桑
  在真实的历史上,根本就没有"改稻为桑"这回事。翻遍所有关于明朝历史的书籍,都没有"改稻为桑"这个词。如果硬要扯,"改稻为桑"倒是与明初实行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有点关系,但是很牵强,其目的和概念也大不相同。
  1368年,朱元璋曾发布硬性规定:
  凡农民家有四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棉各半亩。如果有田十亩以上,则种植面积加倍。
  这种做法在当时确实起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百姓衣食条件的作用。但是发展到后来,却让明朝的经济变得有些"脱实入虚",甚至动摇了"以农为本"的立国根基。嘉靖年间张居正、严世藩和赵贞吉都没有入阁
  张居正
  《大明王朝1566》的故事开头,张居正就是内阁成员,任兵部侍郎。但是在历史上,嘉靖时期的张居正一直在翰林院供职,后来担任国子监司业,成为裕王的侍讲侍读。直到隆庆元年,张居正才进入内阁。
  严世藩
  电视剧中的严世藩也一样,是朝廷的内阁阁员,任工部侍郎,被称之为"小阁老"。在严嵩年老力衰之后,严世藩成为事实上的严党核心。历史上的严世藩,单目失明,"短项肥体",但是青词写得极好,严嵩经常让严世蕃代写青词,深得嘉靖心意。自始至终,严世藩都没有进入过内阁。
  赵贞吉
  电视剧中的赵贞吉因为逢迎嘉靖会做官,被嘉靖钦点进入内阁,可谓平步青云。但是在历史上,赵贞吉并没有这么圆滑,恰恰相反,因他性格耿直、争强好胜,一直得不到重用。隆庆年间,赵贞吉才进入内阁,但是很快就因与高拱不和而致仕归乡。历史上没有吕芳和沈一石
  吕芳
  《大明王朝1566》中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但是塑造得却极为成功。吕芳陪伴嘉靖四十多年,为人正直、心地善良、心思缜密、聪明绝顶,最后得以善终。仔细想想,这么完美的一个人物,如果在历史上真实存在,那才叫不正常呢。历史上与吕芳最接近的人物是李芳,明穆宗隆庆帝时期的内官监太监,因为忠言进谏,惹怒了明穆宗朱载坖,被下入大狱。
  沈一石
  沈一石是《大明王朝1566》里的一个浙江首富,织造局的官商,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沈一石也是编剧刘和平最为钟爱的一个角色。临死之前,沈一石留下一封绝笔书: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历史上的胡宗宪污点很多、下场很惨
  《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胡宗宪,有大才、识大体、做大事、堪大任。他是浙直总督,主持东南抗倭大局,堪称国之柱石;他会做媳妇两头难,既不能让浙江百姓饿死,又不能违抗嘉靖圣意,还不愿背叛恩师严嵩,一个字:难!东南倭寇平定之后,胡宗宪致仕归乡。
  胡宗宪
  在真实的历史上,胡宗宪以俞大猷、戚继光、卢镗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作战方略,苦战数年,弭平倭患。胡宗宪对国家做出的历史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是不可磨灭的!
  但是,根据正史记载,胡宗宪的一生,污点也很多。《明史·卷二百零五·列传第九十三》记载:
  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久之,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帝大悦,将复用矣。
  历史上的胡宗宪交结权贵、趋炎附势,侵吞军饷、生活奢侈、好色,也是不争的事实,有"总督银山"之称。
  嘉靖四十一、四十四年,胡宗宪两度因"严嵩案"入狱。嘉靖四十四年十一月初三,胡宗宪在狱中写下: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然后自杀身亡,时年五十四岁。隆庆年间,朝廷为其平反。
  《大明王朝1566》这部优秀历史剧,是由张黎导演指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一班实力派演员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
  该剧的主线是讲述嘉靖帝(朱厚熜)与海瑞的故事,以此展开嘉靖三十九年的大明王朝的历史背景:当时嘉靖帝一意玄修,刚愎自用,将内阁推到朝前,退居幕后,把控着大明朝的经济、军事、政治的大权;以至于首辅严嵩逢迎上意,竖党专权、官场贪墨、民不聊生;一介举人海瑞,耿直如斯,为家、为国、为民,不惧强权,勇于向封建皇权发起挑战。
  通观全剧,该剧剧情紧凑,只言片语中都透露出官场种种的勾心斗角,大的方向是符合历史的,最终徐阶斗倒了首辅严嵩,取而代之,但毕竟是电视剧,为剧情饱满,或叙事铺垫,或塑造人物形象,难免虚拟出一些人或事,下面简单说一下该剧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其一:改稻为桑事件
  该剧开篇通过嘉靖三十九年腊月二十九,钦天监周云逸上书直谏"朝廷开支五度,官场贪墨横行,百姓苦不堪言,天怒人怨",遭到东厂提刑太监冯宝打死一事,扒出大明真实底裤:国库没钱。引出嘉靖帝、内阁大臣、司礼监的御前财政会议,以严嵩为首的严党与以徐阶为首的清流针锋相对,严嵩借张居正"开通海上商路,丝绸贸易"一话,提议改稻为桑,继续为嘉靖帝的挥霍填补财政窟窿,以维持皇帝尊严与严党利益。由此围绕着"改稻为桑"这一国策,开始了严党与清流的内斗。
  历史中明朝根本没有改稻为桑这一国策,该剧也是通过这一国策的执行,引出剧内各方势力与人员,借以推动剧情发展。
  其二:内阁顺序
  该剧中小阁老严世蕃,高拱、张居正、李春芳、陈以勤、赵贞吉都在嘉靖朝入阁拜相,实际中几人的入阁时间如下:
  严世蕃:从没入阁;
  高拱:隆庆(嘉靖的儿子)五年;
  张居正:隆庆六年;
  李春芳:隆庆二年;
  陈以勤:隆庆元年;
  赵贞吉:隆庆三年;
  其三:胡宗宪为人
  该剧中为胡宗宪搭建的人设是:"抗倭忠臣、老成谋国、清廉正直、忠于老师"。
  历史中胡宗宪的上位及为人却不能称为"清廉正直、忠于老师"。据明史记载:"帝(嘉靖)命张经为总督,李天宠抚浙江,又命侍郎赵文华督察军务。文华恃严嵩内援,恣甚。经、天宠不附也,独宗宪附之。文华大悦,因相与力排二人","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因文华结严嵩父子,岁遗金帛子女珍奇淫巧无数。文华死,宗宪结嵩益厚,威权震东南"。可见胡宗宪属严党无疑,执政东南,搜刮民财,眉上贪权,直至严党倒台,赋闲多年,还"以万寿节献秘术十四。"以谋求复出为官。
  但其中"抗倭忠臣、老成谋国"确实无可争议,胡宗宪自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到坐镇东南后,广纳人才、出奇计、并戮力抗击剿灭倭寇,妥妥的大明东南一柱、民族英雄。
  胡宗宪
  以上是史君个人观点,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必然存在许多的漏洞,主要是由于导演和编剧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研究员。在这里我稍微提几个漏洞:
  1.张居正和海瑞不是一路人
  剧中张居正向裕王力荐海瑞去浙江,平衡当地的势力。
  但是张居正一向用人都是重干吏循吏,轻视清流,而海瑞则是清流派的抗鼎人物,张居正断不可能为自己树此大敌。
  2.高翰文作为翰林官员不可能外放到杭州当知府
  剧中高翰文调任杭州知府,而且说是"宠遇",明显是贬官,"京官外放升半级"是自古已有的规矩,这是"明升暗降"。
  而且高翰文本身是翰林官员,他外调应该担任按察副使,掌管教育类的职位,绝无可能调任地方官员。
  3.赵贞吉的确进了内阁,但绝不会先担任南直隶巡抚。
  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赵贞吉从未外放巡抚一职,而是从翰林院慢慢升至内阁的。
  担任巡抚的任一般出自督察院。
  4.高翰文是探花,应被授予编修一职
  明朝制度,状元郎授修撰一职,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一职。
  所以剧中高翰文被授予修撰一职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不能用这么严格的要求去苛求一部影视作品,影视作品毕竟是文艺创作,不是真正的史实纪录片。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不错的国产历史正剧!
  这就是我的想法啦~,有什么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电视剧要是完全跟历史相符就不叫电视剧了,也没有多少看的价值了,那就是史书或者叫纪录片了。
  电视剧做为一种新的文化载体,有着许多传统文化载体应该固有的属性,比如传播正能量,比如尊重历史等等。
  但是在历史学家眼里,电视剧对于历史的改编往往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在这些学者眼里,没有几个电视剧能称得上是历史正剧。
  我以为,电视剧关键在剧这个字,电视只是不同的变现形式,电影也一样,还有书籍等等。所以电视剧既然是戏剧的继承者,或者说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那么就有了改编历史,虚构情节的自由。
  所以,电视剧《大明王朝》肯定有好多地方与历史是有出入的,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作为一部传世之作,永久流芳。
  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情节跟历史是有出入的
  最大的故事基础:改稻为桑,历史上有,不过不是嘉靖年的事情,而是朱元璋的事情,况且那时候改稻为桑,进行的非常顺利,朱元璋命令田10亩者,必须有1亩半种桑,三亩种棉。政府予以税收优惠。
  而剧中却说改稻为桑,是嘉靖年间的事情,为了戏剧冲突,把改稻为桑的具体实施说成了严嵩一党为了贪腐,硬要贱买灾民的土地。
  同时大明王朝还有好多人物虚构,比如高翰文、云娘等等。
  还有对历史上有的人物,比如严嵩,胡宗宪、等等人物评价,也没有遵从历史的真正评价,而是为了剧情矛盾,塑造出了一个个形象饱满生动的艺术形象。
  《大明王朝》作为目前来说豆瓣评分第一名的电视剧,尽管有虚构的成分,但是他的精妙构思,权谋演绎,众多人物塑造,历史认识都有巨大的成就,
  所以说,《大明王朝》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当之无愧。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影视作品,必然存在许多的漏洞,准确的说任何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都不可能跟历史完全相符,只能最大程度的贴近各种文献资料,作为历史电影,拍出来大众都能认可,就不失为一个好作品,毕竟现在的观众都有正确的三观。主要是由于导演和编剧毕竟不是专业的历史学研究员。在这里我稍微提几个漏洞:
  1.张居正和海瑞不是一路人
  剧中张居正向裕王力荐海瑞去浙江,平衡当地的势力。
  但是张居正一向用人都是重干吏循吏,轻视清流,而海瑞则是清流派的抗鼎人物,张居正断不可能为自己树此大敌。
  2.高翰文作为翰林官员不可能外放到杭州当知府
  剧中高翰文调任杭州知府,而且说是"宠遇",明显是贬官,"京官外放升半级"是自古已有的规矩,这是"明升暗降"。
  而且高翰文本身是翰林官员,他外调应该担任按察副使,掌管教育类的职位,绝无可能调任地方官员。
  3.赵贞吉的确进了内阁,但绝不会先担任南直隶巡抚。
  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赵贞吉从未外放巡抚一职,而是从翰林院慢慢升至内阁的。
  担任巡抚的任一般出自督察院。
  1521年,15岁的朱厚熜捡到了大明王朝的帝位。
  当皇帝,有些人靠打赢,有些人纯躺赢。命运眷顾朱厚熜,养成了他的任性。
  明武宗朱厚照无子,驾崩后,皇位继承成了大问题。奉命拟遗诏的内阁杨廷和等人,从宗法、血缘的角度,选定了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作为继承人。
  杨廷和没有暴露出来的想法是,选一个年仅15岁的幼主,符合老臣们的利益。
  但谁也想不到,躺赢的朱厚熜并不好控制。
  这位后来的嘉靖皇帝,一即位,就发生了轰动朝野的"大礼议"。
  在当代人看来,大礼议是很无谓的一件事。说白了,就是朱厚熜一定要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为父母,大臣们非要他认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叔叔婶婶。
  就因为这,皇帝和文官集团刚了好几年。
  没办法,正统性是皇权稳定的根基,所以帝国最高层常常为了莫名其妙的正统问题,争吵不休,我们试着理解一下吧。
  在君臣正面刚的过程中,内阁首辅杨廷和四次封还御批,态度强硬到皇帝毫无办法,只能以"朕不当这个皇帝了"相要挟。
  渐渐地,天生是权斗高手的朱厚熜,摸到了与臣属斗争的门道:拉拢一派打另一派,在文官集团中培植、分化出不同的集团核心。
  张璁(后改名张孚敬)、桂萼等一批新贵,借着支持朱厚熜给自己的亲生父母上尊号,获得皇帝的火箭提拔,进入帝国文官集团的核心。
  这样,在短短几年之间,围绕着新皇帝亲生父母的尊号问题,帝国文官内部被人为分裂成不同的派别。
  虽然大议礼无关国计民生,但它却深刻地影响了明朝的历史进程。这一事件常被史学家形容为明朝历史的转折点,自此以后,原本尚可共进退的文官集团,一步步走入永无止境的分化、撕扯与内耗之中。
  可以说,晚明廷臣之间拉帮结派、相互攻讦的风气,在嘉靖初年就逐渐形成,而这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倾覆。难怪有些史家说,明朝非亡于崇祯,实亡于嘉靖。
  从嘉靖元年(1522年),到本文的主人公之一夏言登上权力巅峰时,仅10余年时间,内阁首辅如同走马灯,换了七八任。
  由于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内阁成为朝廷的中枢,首辅则是阁臣的首揆,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首辅的更替如此频繁,说明了政局的颠簸,权斗的激烈,以及结果的残酷。
  嘉靖朝45年的内阁权斗,在整个明朝历史上,是最为激烈的。
  但这远不是内阁争斗的终结。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确实守住了老朱家的皇权。明朝有过大权臣、大宦官,但前提都必须为皇帝服务,一旦对皇权的施展构成障碍,分分钟就会被碾成渣儿。
  在斗争哲学的影响下,嘉靖朝及以后的首辅,几乎没一个有好下场。
  因为从首辅的产生来看,它就不是一个正常的遴选机制,全是靠搞掉前任才能上位。
  这是皇帝想要的,一个权力制衡与内耗的内阁。唯有如此,皇帝才能在一片吵吵嚷嚷之中,独揽大权。
  铁板一块的内阁和文官集团,有利于提高决策和执行力,却容易对皇权独断形成威胁。
  当晚明的变局出现时,这套运行机制,以及内斗风气,严重拖垮了整个王朝。
  纷扰的内阁,最终与明朝的气数,一起走到历史的尽头。
  《大明王朝1566》确实是一部比较好看的历史剧,应该算做历史正剧,很少演义。但也有几处地方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入。
  一是万历皇帝朱翊钧真实的出生时间应该是在1564年,此时严嵩、严世蕃都早已倒台了,嘉靖皇帝是于1566年驾崩的,嘉靖帝在世时,万历帝才只有两岁,而剧中演的万历帝好像都有6至7岁的样子了,与事实不符。
  二是历史上嘉靖帝的儿子裕王也即后来的明穆宗朱载垕是一个非常庸懦无能的皇帝,而且嘉靖帝生前并未册立其为太子。但是在剧中将裕王表现的比较深沉、智慧,裕王府常常成为了与严党一派斗争的指挥部了,渲染了裕王的作用。
  三是历史上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门生,很大程度上是靠着严嵩的提携才爬到高位,应算做严嵩的死党一派,虽然胡宗宪在历史上是抗击倭寇的功臣,但是受到严嵩奸臣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这部剧中,胡宗宪完全是以一个正面角色出场,没有给人以奸臣的印象。
  你好!很高兴参与你问题的讨论,有不同意见可以可以交流
  1、赵贞吉官位与入阁时间
  电视剧中,赵贞吉是江苏巡抚,时而和胡宗宪作对,时而和胡宗宪合作,把和严嵩斗放在第一位,历史上的赵贞吉,却不是这个样子的。
  电视剧里有两个错误:第一,赵贞吉从来没有担任过江苏巡抚的职务,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礼部任职;第二,不是嘉靖让赵贞吉入阁的,赵贞吉确实入阁过,但是在嘉靖死后,隆庆皇帝继位后,赵贞吉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入阁。
  2、张居正严世藩入阁时间
  剧中有一幕情节,皇帝因为严党和徐党的内斗,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把严党和徐党的两大核心人物严世藩和张居正都赶出了内阁,这一幕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嘉靖一朝,张居正根本从来就没有入阁过,到了在隆庆皇帝元年,才以隆庆老师的地位、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才入的内阁,至于严世藩,压根就没有入阁过,一次都没有。
  3、掌印太监吕芳人物虚构
  嘉靖朝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是虚构的,纵观嘉靖一朝,并没有出现过这个人物,有人说吕芳的原型应该是大太监李芳,这个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历史上真实的李芳是隆庆皇帝时代,和电视剧里的吕芳完全不是一个时代,他不太可能是吕芳的原型。
  4、50万丝绸交易
  与海外的50万的丝绸交易也是假的,因为嘉靖45年从来没有开过海禁,没有正式的国际贸易,外国商人是不许进入内地的。
  5、"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这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而虚设的,虚拟这个国策的目的,是为了引出一系列人物上场做一个精彩表演,算是全剧的一个导火索。
  6、其他常识性错误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大明》变成了字太岳;形容孔神童的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张居正呛严世藩那段念成了"小时了了,大未必然";
  《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好评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
  这部剧所描述的封建王朝政治构架、权利逻辑在历史来说,都是错误的,没有哪一个中国王朝会像电视剧描述的那样运行。
  封建王朝的统治是建立在儒家思想上,运行的基本逻辑也是儒家的理论,很多人觉得儒家是表面的东西,深层次会有更重要的其他逻辑在起作用。皇帝是在用神秘的帝王心术来掌控朝政、驾驭群臣,而"纲常"只是表面的东西。
  而《大明王朝》中主要的剧情冲突都不符合明朝的史实,也没有一个皇帝如剧中嘉靖那样执掌朝政,皇帝居然任由臣子结党争斗,自己则从中制衡、驾驭,历代王朝没有不严禁朋党的。
  还有剧中的嘉靖容忍严党贪污,因为要靠他们敛财。实际上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忍臣下如此欺蒙。而能够在财政上挟制皇帝的臣子,权势都足以造反了。
  我们之所以要了解历史 ,是因为我们不是从旧石器时代一下跳进社会主义。之前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一部好的历史正剧,应该引导观众更好地认识历史,而不是轻佻地去虚无和架构。
  以上就是《《大明王朝1566》作为一部好评神剧,跟历史是否完全相符?》全部回答了。
  我是鹏城说,热爱明星八卦电视剧电影,励志做一个有态度的吃瓜人~推荐阅读:
  《家有儿女》竟隐藏了这么多明星,除了关晓彤,你还知道谁?
  冰柠檬官宣恋爱,《快乐星球》演员现状如何?
  时隔18年《粉红女郎》演员现状:2个皈依佛门,3个逆袭成影帝

二鬼战荆轲的故事历史开讲二鬼战荆轲的典故出自明代冯梦龙喻世明言当中。主要讲述了羊角哀左伯桃和荆轲之间的故事。在三观崩坏的当今社会,我觉得非常有教育意义。左伯桃为战国末期燕地人,自幼父母双亡,独自谋历史人物一李世雄故事甲申(1644)之变,清兵入关,明朝覆亡。世熊曾随他老师黄道周入武夷山避难。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帝位,唐王丞相黄道周曾推荐他任翰林博士。后黄道周战死,清兵入闽,唐王被俘。李世熊从此志愿军12个兵团司令员中,11位授上将衔以上,为什么他只授中将?在当今社会,每当提起志愿军三个字,我们都会想到那些为保卫国家而远赴朝鲜的战士们。他们是战场之上无畏的勇士,同样也是我们难以忘怀的对象。在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寒冷的土地事业单位2021年11月退休,这次加工资有的补吗?会补发2个月的增资额。这次事业单位工资调整,是基本工资调整,只是岗位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了,从2021年10月开始计发,人均调整大约300元左右。你2021年11月份退休,会拿到2个扯下车市疲软的遮羞布,襁褓中的极氪销量凭啥碾压蔚小理?请弯腰捡一下你破损的面具或脸极氪碾压谁了?2022年进入二月后,各大车企陆续公布了自己的年销量数据比如红旗汽车突破4。2万辆,蔚来交付9652台理想交付12268台小鹏交付1292混动车型和燃油版车型,哪个更划算?购车对于当下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消费市场,但是在这样情况下,一些城市购车却并不是那么顺畅,由于限购和限行等诸多政策因素,买肥肠怎么做好吃?特别的喜欢吃肥肠。肥肠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很多人可能不喜欢肥肠的那股味道,但是自己还是很喜欢吃肥肠的,在外面吃饭要是一些朋友之类的肯定就会要点肥肠这个菜,当然如果是一些谈生意之类中国古代的无解也无法回避之题土地兼并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一个难以治愈的顽疾。而造成土地兼并问题无解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封建中央政权的软弱则是造成土地兼并问题的直接原因。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条条大路通大唐!中国历史上的外交强者,凸显大国风范!引言唐朝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占有浓重笔墨的一个朝代,唐朝经济发达,国力强盛,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唐朝当时开明对外的政治政策,对各国经济文化政治上影响极大,现在很多国家都有唐朝文德宗时期宰相选择发生了变化,不以贤良为准宰相无权,难以有所作为。同时,这一问题也反映出德宗朝的任相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德宗初即位时,拔摧宰相,任人唯贤。史载上属意宰辅,唯贤是择,故求人于不次之地,因此当张涉向德宗盛赞乔琳又一名厅官落马!离谱升官,当了19年处干,履历完美得无语!写在前面反贪打虎再添新战果!又一厅级干部突然落马被查!2023年3月份以来,尤其是两会以后,国家各级纪委监委掀起打虎高潮,上打老虎,下拍苍蝇如果,把落马被查的中管干部看作大老虎的话
房地产造富时代退潮后,普通老百姓下一个暴富机会在哪里呢?我认为过去现在将来普通百姓都没有暴富的机会,只有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的好日子。我认为房地产造福的时代退潮后,农业农村将会产生暴富的机会。首先,种地不是不挣钱,而是不科学的种植不挣钱。其亿联银行与长江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均为5。45,选择哪个更合适?亿联银行是一家互联网银行。2016年12月27日获得银监会的批复。亿联银行的名称是吉林亿联银行也就是说这家银行是从吉林发起的。这样的一家民营银行为什么这样的引人注目,甚至网上有报道青岛有什么待遇比较好的公司?道师先问一句啥叫待遇比较好?有的人觉得月入8000就叫比较好,而有的人觉得月入20000都不算好,还有的人觉得月入5000但是考勤不严格按时上下班就是待遇非常好了!青岛的状态其实很刚从监狱释放出来,面试好几家公司,都不要我上班,怎么办?你刚从监狱出来,存在着和社会的暂时脱节,并且身心和状态还没有完全调整到最佳,这个时候去面试只会处处碰壁。有前科固然是有绊脚石,但很多没有前科的人,不也是照样面试碰壁吗?我弟弟失业一乐山市身份证买大佛景区门票有优惠吗?感谢邀请!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去银行存款就送礼品,银行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大方?现在到了年底,各大银行又准备开展揽储大战了,为了吸收更多的存款,满足流动性需求以及考核需求,各大银行都会使出各种办法吸收更多的存款,比如提高存款利率,赠送存款礼品,享受VIP服务等华为公司的员工福利是中国所有民营企业最好的吗?华为公司的员工福利不能说是中国所有民营企业最好的,这个说法太绝对了,只是因为华为一直处于聚光灯下,所以大家都很关注,按照我了解的,华为公司的员工福利只能说在业界一般,但其绝对的制度在国企工作30年,单位现在协商买断工龄,3000年该走吗?首先,要看单位是在什么情况下买断工龄?是全员职工买断工龄还是部分职工买断工龄?是由于国企转制买断工龄还是优化企业职工队伍而买断工龄?企业买断工龄的不同情形,有不同的结果。题主所述是有一份工作,年薪有100万,要求必须在这个岗位上连续工作20年,你会接受吗?只要这份工作是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就心情舒畅,能量满满,绝对可以坚守20年。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一部电影的桥段,一位身价千亿的富婆要跟男主结婚20年,婚姻期间男主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男主在深圳富士康上班交了十年最低档社保,现在要辞工回老家,那么社保该怎么办?给你提供两种参考办法。第一种是放弃社保。这样很不划算,账户里面的钱自己用不了,以后老了丧失劳动能力了也不会领到退休工资。暂时的好处是可以不用被社保折腾,来回跑腿。第二种是延续社保。米其林成都餐厅发布,被评论为餐饮行业眯眯眼的出现,你怎么看?一个世界上最大最丰富最出精品菜肴的国家去推崇一个西方人的餐饮标准,叫人莫名其妙。真正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米其林餐饮标准,我看过,就是设施设备与服务及菜品超精细化。几乎没有瑕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