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有哪些大神级的文物修复案例?

  1】2007年,湖北一个古墓中,发现了一件极其罕见的宝物。为了让宝物顺利出土,现场下达了一个特别的命令:不许出声!
  这座汉代古墓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考古队赶到现场时,惊讶地发现古墓上有一个直径90厘米的盗洞。
  众人心下一凉:盗贼捷足先登,不知道墓中文物是否被洗劫一空?
  随着挖掘的深入,考古队越来越惊喜。墓地依旧保持完整,清理出193件随葬品,有漆器、化妆盒,还有大量的木俑,有男有女,或坐或立。如此种种,表明了墓地主人是一位贵族女性。
  最为让人喜出望外的是,在一堆令人眼花缭乱的文物中,考古队发现了一件从未出土过的珍贵文物。
  这就是盖在棺材上的丝绸,叫做"荒帷"。
  考古队并不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丝织品,可是往往因为年代久远,丝织品早已腐朽不堪,在空气和阳光进入古墓的一刹那,原本华美的丝织品就立即灰飞烟灭了。
  因此,考古队见到这件2000多年前的脆弱物品后,立即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进入古墓的考古队员,一律不许说话,甚至呼吸都得放缓,还得带上口罩,以免气流和唾液喷到荒帷上。
  为了避免紫外线的照射,考古队还专门为荒帷修建了一个临时的遮光建筑。
  棺材上覆盖的荒帷多达四层。经历了2000多年的岁月沧桑,这些远古的丝织品脆弱无比,即使是轻轻的触碰,都可能造成损伤。
  因为墓中积水很深,荒帷之间,荒帷和周围的物品之间已经发生了粘连,仿佛一堆烂泥一般。
  如何将这些荒帷一层一层地取下来,实在是让人大费脑筋的难题!
  为此,考古队延缓了考古步伐,特地制造了一批专用工具。
  专家们拿着圆滑的竹竿,沿着丝绸与棺木的缝隙,万分小心地将丝绸一层层剥离下来。每剥离一寸,专家们就将宣纸、海绵铺在丝绸上,并不断喷洒特殊的药水。
  在揭开荒帷的第三层时,丝绸表面出现一个白色的横卧人体影像,头、身体、四肢均清晰可见。
  当时,队员们兴奋不已,推测棺木中可能会有一个保存完整的千年古尸。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考古队用起重机将棺木取出,运送到博物馆后,才进行开棺。
  可是令人失望的是,棺木中都是黑色液体。别说尸体了,连骨骼都不见踪影,只有一颗并不完整的头骨隐约可辨。
  坚硬的骨骼都能够被时间融化到无影无踪,那些丝织品能够保存下来真是一个奇迹!
  不过,别以为荒帷取下来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些取下来的荒帷已经"腐烂成泥",似乎一口气喷上去都能化成灰,几乎无法辨识出本来面目。
  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专家们接下了修复荒帷这个棘手的活儿。
  在此之前,专家们研究出一种神奇的微生物发酵提取液,这些微生物能够"吃"掉丝织物里的有害物质,包括霉斑、结晶盐等,却不会破坏丝织物本身。
  他们将这种技术应用在荒帷的修复上,花费了三年多的时间,对荒帷进行清洗、加固、修补,才使荒帷有了第二次生命,重新熠熠发光。
  荒帷由鸟兽几何纹锦作缘、绢地乘云绣制成,锦绣合一,奢华无比。上面还有丝织品做成的锁形物,据称是辟邪之用。
  荒帷不仅展现出明艳靓丽的风采,还可以折叠、卷曲、随意拿取。这种鬼斧神工的修复技术,让人惊叹不已!
  2】1300年前唐朝的一天,一个女人望着新生的孩子,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她的丈夫眼含热泪,颤抖着双手为她戴上凤冠。
  这件凤冠华丽无比,无数的宝石发出耀目的光芒。而承载在上面的亲情和爱情,似乎为冰冷的墓地平添了一丝温暖的色彩。
  经过了千年岁月的侵蚀,这座墓地内部结构损坏得很严重。好在盗墓贼没有光顾过,青铜器、瓷器等文物依旧保持完整。
  墓主人的尸骨清晰可见,头颅边散落着绿松石、琥珀、珍珠、红宝石、贝壳、玛瑙、金银铜铁等装饰材料,依旧闪闪发光。
  原来连接宝石的那些细绳和固定件已经腐朽损坏,凤冠变成一堆零件,已经不再是本来的面目。
  为了能够尽量保持凤冠的原貌,考古队将凤冠整体打包带回博物馆。
  小心地剥离了散落在污泥中的各种宝石和碎片,大大小小共有380颗,最小的金珠子直径小于1毫米,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
  面对这些零件和碎片,专家们有些发愁,如何将它们修复完整呢?
  首先,先要将这些碎片进行去锈、清污工作。随后再进行整形、焊接、粘接......
  处理这些细小碎片的工艺难度非常大,当时德国的药水和仪器是最先进的。因此,中国专家邀请德国专家一起来进行文物修复。
  可是,专家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并不仅仅是工艺上的问题。而是如何还原历史,如何还原古人的设计和审美。
  当时恢复凤冠的依据仅仅是出土时的存留模样,每一颗细小碎片的位置和状态都被详细记录了下来。
  翻阅了大量文献后,根据其他类似的记载,专家们利用自己的经验,花费了8年时间,才把凤冠修复完整。
  墓中的一块墓志铭上,写道:"旷野兮生荒草,千秋万岁兮多悲风",记载了一位丈夫对妻子无尽的哀思!
  妻子李倕,是唐朝宗室女,后来嫁给了直弘文馆学士候莫陈。
  墓志铭上有一句话"有子在于襁褓",因此李倕的死因被推断为难产去世。死时只有25岁,可谓是红颜薄命!
  这顶李倕凤冠被放在了陕西博物馆展览,它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为豪华的凤冠。这是凝聚了中国古人和现代人智慧的结晶,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赞叹!
  3】1970年,北京出土了一堆瓷器碎片,专家将它修补得完美无缺,可是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表示不可接受。
  这堆瓷器碎片是在北京旧鼓楼大街元朝遗址中,一口埋在地下的大缸中发现的。
  想来当年埋下时,都是完整的瓷器。缸口上还覆盖着瓦片。
  因为年代久远,瓷器被压成碎片,缸中混合着泥土,看不出原来的样貌。
  细心的考古学家将水缸一起运回了博物馆,用筛子细细筛掉泥土,将碎瓷片分拣了出来。
  最终,泥土中一共找出了几百片碎瓷片。专家又花了很多时间进行拼接,其中一个完整的元青花凤首扁壶造型独特,可谓是稀世珍宝。
  凤首扁壶由48片碎瓷片修复完成。壶口是凤嘴,壶身是凤翅,壶柄是凤尾,精美无比。
  可是美中不足的是,扁壶上有很多拼接的痕迹,看上去有些破旧。
  2004年,这个扁壶被送到上海博物馆一位古瓷修复专家手中,请他进行修复。
  要说这位专家的水平那真是高!他用现代高科技的环氧树脂,填补了壶身上的缝隙,再用高分子颜料喷涂底色,并绘画纹饰。
  13个月后,凤首扁壶简直脱胎换骨,完全看不出任何碎裂拼接的痕迹,崭新得宛若刚刚从瓷器作坊新鲜出炉。
  可是,这么完美无瑕的瓷器却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
  "这还是元朝遗址出土的文物吗?"
  "添加了如此多的现代材料,这根本就不是古代的东西了。"
  "陈旧和破损本身就是文物的特色,这样完美无瑕让文物失去了灵魂。"
  专家也不禁疑惑了,将文物修复得如此天衣无缝,到底是对还是错?
  无独有偶,1998年,新疆伊犁农民马忠在翻地时,无意中挖出一个瓷器,没想到它正好和北京出土的凤首扁壶是一对。
  北京的凤首扁壶是雌壶,新疆的凤首扁壶是雄壶。
  新疆的凤首扁壶出土时破损较小,壶嘴和壶把有缺损,却并未进行过修复,保留了壶的瑕疵。
  你更喜欢修复得完美的文物,还是保留原始风貌的文物呢?
  4】四十年代,一幅被八国联军从清朝宫廷中掳走的名画,突然出现在香港。周总理闻讯发出指示:不惜代价,抢救国宝!
  此画开价10万港币,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财政非常紧张。名画所有人主动降价,6万港币将此画出售给北京故宫博物馆。
  这是唐代大宰相韩滉所作《五牛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代表着中国古代书画最高艺术成就。
  这幅画从唐代流传下来,获得了许多皇帝和名家的青睐,纷纷在画作上题跋。比如同为书画名家的宋徽宗,宋元时期的书画大家赵孟頫,清代的乾隆皇帝不仅自己在画上题诗,还要求大臣们一个接一个在卷后题跋。
  可想而知,这幅画有多么珍贵!除了画作本身就是珍品,画上题跋也价值颇高。
  让人没想到的是,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再次出现在故宫博物馆的《五牛图》已经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虫蛀、霉斑遍布整幅画作,五头牛身上有多达几百个破洞,颜色也已经不可辨识。
  不知道是谁,为了拯救破损的画作,还曾经在破洞处进行了补纸,这一举动反而让画作破损得更为严重。
  修复《五牛图》的任务落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专家孙承枝先生的肩膀上。
  孙先生利用丰富的文物修复经验,对《五牛图》进行了清洗、揭纸、修复、上色、装裱等技术性极高的操作。
  修复完成后,《五牛图》无论是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都浑然天成,找不到修复的痕迹。
  《五牛图》中,画了5头状貌各异的牛,每头牛画得都极为精细,纤毫毕现,将《五牛图》放大来看,每一处细节都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可谓是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地步。
  艺术作品并不因为年代的久远而有丝毫逊色。这幅绘制于唐代的《五牛图》,与现代画家的画作比起来,仍旧技高一筹。
  ~~~~~~~~~~~~~~~~~~~~~~~~~~~~~~~~~~~
  欢迎关注@福小猫,和您一起追寻文物背后那些感人的故事
  提到大师级的文物修复案例自然而然就想30年如一日地在大英博物馆抢救文物的邱锦仙以及她修复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女史箴图》。
  修复后:《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一》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说起东晋顾恺之版的《女史箴图》,我们都知道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无论是艺术还是历史价值都称得上是无价之宝。
  可就是这么一件宝物却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被一个英国将军抢走了,而后可恶的他竟然以25英镑的价格将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由于当时英国文物家缺乏中国画知识,装裱《女史箴图》时,居然还按照日本画的方式,将它腰斩三截,并错误地在画卷上涂了一层酸性薄膜。
  这样十分错误的保存下,它的娇容渐渐被磨损,逐渐出现了明显的开裂、掉粉等情况。
  抢了我们的东西还亲手把它们毁了的英国人,却始终也找不到办法将其修好的办法。
  眼看再不修就没得救了成千古罪人了,他们便火速在2013年召集全球的学者和专家讨论如何修复《女史箴图》,最终决定不能重新装裱,只能在原画的基础上进行加固。
  但谁也不敢亲自在原画中操刀。因为稍有不慎的话,会加速这幅画的死亡。这幅珍贵的古画最后也只能交到了一个叫邱锦仙的中国人手中。
  修复前:《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一》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
  她费尽心思地研究需要用什么样的材料进行修复,因为画作有些地方的绢和托纸已经分开。
  连夜做实验后,最后她提出使用由淀粉糨糊和化学糨糊混合起来的混合糨糊制作出全新材料来进行修补。这样既能保证合适的黏度,又不会留下颜色。
  起初英国人还怕这个新材料会损害画,就将它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结果竟是非常理想。
  "古画修复是尽量保持文物的原状,延长寿命,出不得半点差池,每位修复师对待文物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过去老师傅们的教导让她一刻也不敢放松,每天不停地工作。
  她用这种材料在显微镜下为《女史箴图》进行修复,并用放大镜三寸三寸地添糨。
  接着,她用藤黄、朱砂和墨调配出适合的颜色,将残缺破洞处补好,也重描了一些褪色部分,让新添上去的颜色和原画本色一样。
  这样持续两个月之后终于将《女史箴图》修复完毕。邱锦仙自豪地说,现在的《女史箴图》非常牢固,再放上两三百年都没有问题。
  如今,游客们每年在中秋节、春节以及亚洲艺术节等重要日子就一睹真容。
  当英国人看到邱锦仙把他们想破脑子都没法子的画修好之后,不禁感叹,果然中国画还是需要中国人修复。
  但邱锦仙做这份工作却只是为了抢救中国文物,因为如果不修的话,那些文物可能就毁掉了。
  她也相信,只要这些文物一天还没被糟蹋,就有收回的可能!
  一位老奶奶在81岁的时候做过一次让人乐翻天的大神级文物修复。
  老奶奶名字叫塞西莉亚Cecilia Giménez,1927年生,西班牙萨拉戈萨人。
  她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和绘画爱好者,有在教堂画过一些小画的经验。
  2008年,81岁的她在西班牙萨拉戈萨地区Borja小镇教堂里发现一幅有点儿掉漆的耶稣小壁画。
  热心的老奶奶决定义务帮这个小教堂修复一下这幅圣象。
  壁画名字叫《Ecce Homo》,直接翻译大概是"这就是那个男人",约50*40厘米的大小,1930年由一位当地教师所画。
  老奶奶没有专业修复壁画的专业知识,也不知道在墙上修复壁画与在画布上画画有什么不一样,但一颗炽热并乐于助人的心让她决定帮忙修复这幅耶稣像。
  手起笔落,大功告成。
  并排对比一下:掉色的,老奶奶的和原来的样子。
  老奶奶动笔四年之后,就是2012年,她的修复作品被网友发现,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网络、报纸、电视台纷纷报道,从前名不经传的小镇教堂一下子火爆起来。老奶奶和她的耶稣像瞬间成为推特热搜,西班牙国内外媒体,甚至BBC都对此事展开报道。吃瓜群众更是玩嗨了!
  大众对老奶奶的修复褒贬不一,但普遍持支持的态度。有人说,她把一幅平平无奇的传统油画变成了波普艺术。
  在奶奶的作品火了之后,政府曾经考虑将壁画进行二次专业化的修复,但人民群众不干,要求政府保留奶奶的作品,并在很短时间内收集了2万个支持保护老奶奶作品的签名。
  最后,老奶奶的创作被保留下来,并有了新的名字,《Borja村的新"这就是那个男人"》。
  现在,这幅《Borja村的新"这就是那个男人"》地位已经远远超越之前的原作了,连防护板都装上了。
  从前安静的小镇因这次歪打正着的修复变得热闹起来,教堂也因此游人不绝。老奶奶的作品为小镇带来了不少旅游收益。听说教堂征收1欧元入场费,这些收益将用于支付护理院里几十位老人的费用,点赞!此外,还聘请了律师,办理了版权和营销协议。
  (网图侵删)
  关注"坐家",换个角度聊新闻。
  「大神级文物修复案例」该怎么理解???
  看了其他答主的回答,可能大家都认为,将一件工艺繁琐、制作精湛的文物修复完好如初,而且做到最高标准「修旧如旧」,就是【大神级案列】。
  我当然不否认这是【大神级】,但是,我提供另外一种角度的【大神级】,不是从【工艺】这个角度切入,而是从【学术价值】这方面来衡量!
  换句话说:即便用最古朴、简单的工艺修复了一件文物,但这件文物在如果在学术上的价值和影响力非同一般,这也是【大神级】。
  一件文物具备最逆天的价值和影响力有那些标准呢?我认为就是学界「大神」李学勤先生说的能「重建古史和学术史」的文物。
  如果修复这样的文物,并从文物上解读出的信息能改写历史,同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这就是【大神】中【大神】!
  以这个标准来看,王国维先生对分裂甲骨缀合修复和考证,就算一个案例。
  (被鲁迅讥讽「老实得像一块火腿」的王国维,平常人不懂学霸的世界)
  【甲骨缀合】是什么鬼?顾名思义,就是拼凑破碎的甲骨,简单的说一下背景和原因:第一,商纣失国埋卜,刻有卜辞的甲骨由于长埋地下数千年,出土时候有些绝对会分裂破碎。第二,我们知道,殷墟被发现以后,最开始并没有政府和公立学术机构介入,早期的甲骨文发掘,就是农民乱挖,一手出土信息尽遭破坏,甲骨被挖破也是必然的。最后,由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董作宾领导一个考古团队,可以说是【抢救性发掘】。第三,殷墟首先是古董商发现的,古董商开始是按片收购,安阳农民就将完整大块甲骨破坏成数片,能卖更多的钱。
  后来,古董商按「字」收购,有些造假者又在无字甲骨上刻甲骨文。
  无字甲骨起码还是在地下埋了几千年的商代遗物,有的农民真的很「坑爹」——直接去抓乌龟杀掉取壳,在地下埋几天,然后拿出来刻字,马上卖给蜂拥而至的古董商和学者。
  最好笑案例——上世纪著名的汉学家,加拿大学者兼传教士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在安阳大肆收购,就买了很多假货,有些龟壳放在箱子里一段时间,尼玛变臭了!才知道是假的。
  【歪果仁】就是【图样图森破】,我大天朝吃瓜群众,在「不明真相」和「眼睛雪亮」之间无缝衔接!有木有!!!
  第四,甲骨收藏分散,一片完整甲骨破碎成数瓣,可能被三个不同的人收藏,或者一片甲骨,分散见于多本图录之中。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日本、美国、英国,都有甲骨收藏,都是那个时候到安阳收购的。
  因此,甲骨文文献分散不集中,而且很多是支离破碎,对研究造成了巨大障碍。所以,对甲骨的缀合释读,辨伪,也就成为了甲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之一。 而王国维先生是开甲骨文缀合研究之先声的学者。
  他首开先河甲骨缀合,拼凑完整的两片甲骨如下图:
  【郭沫若《卜辞通纂》编号为276、277,《甲骨文合集》编号为32384——32385】
  你可能会说,这尼玛像小孩拼积木一样,我都能拼出来!
  是的,但是如果在数以万计的甲骨中,还不是实物,只是拓片,你能拼凑出来吗?
  好,就算你能拼出来,你能解读上面的重要历史信息吗?我为什么说这片甲骨的【大神级】中的【大神】,就在于上面的历史信息解读。
  「商人尚鬼」,在商代统治者看来,祭祀、占卜跳大神,是仅次于「战争、权力交接」的大事情,所谓的「国之大事,唯祠与戎」。
  商王一年中,几乎天天要祭祖占卜!
  所以,在甲骨卜辞中,存在着大量「祀谱」,记录的是祭祀先祖的时间、祭祀方式、祭品数量等内容。而这些祀谱严格按列祖列宗的次序排列,可看作是一种「变相家谱」。
  王国维所缀合的两片甲骨,正是刻有历代商王「祀谱」的卜辞,简直太重要了:
  卜辞上显示了从上甲到示癸的历代商王的正确顺序,为什么说是正确的?
  你想一下:你如果祭祖,你会不会把你爷爷当成你爸爸?你不会,古人也不会!
  商王在祖庙祭祀历代祖先的顺序:、
  王国维进行考证分析,写出了两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篇论文《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论文旁征博引,遍征钟鼎文(金石学)、先秦、秦汉经典(经学、历史学),与卜辞互勘(甲骨学),对商人的祖先先公、先王人物的传说进行了考证,还原了商王世系:
  重建古史:重建了商代历史中最重要的《商王世系表》,力证《史记殷本纪》的可靠性,除了几个商王次序有些颠倒,几乎完全一致,足见司马迁治学之严谨。 包括《史记》在内几种文献记载的商王世系与甲骨卜辞的比较:
  根据祀譜修訂後的「商王世系」:
  同时,对商王名号来历,演变进行了梳理,证明上古文献,如《尚书》的可靠性,甚至是稀奇古怪的《山海经》,都有「一面之事实」,具备史料价值。
  这些考证我就不细说,可以看我专栏文章:甲骨文中所见的大历史:周祭卜辞力证《史记 殷本纪》之可靠性:https://www.toutiao.com/i6464192435655279117/
  重建学术史:提出了【二重证据法】的经典研究范式: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互勘,传统考据与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
  虽说文人相轻,王国维先生的这两篇论文,同为【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是第一个阅读者,读后赞赏有加;
  民国【疑古派】学人,在当时声势之浩大,颠覆之剧烈无需赘言,【古史辩】一派的顾颉刚、钱玄同,很快诚服接受论文结论的;新文化运动旗手,同是【疑古派】的胡适先生——他举张东周以前的历史存而不论,留学美国的胡适,其实对王国维这种遗老遗少是看不起的(王国维是溥仪的上书房行走),后来也慢慢接受王国维的见解。
  后来学人,沿着王国维的这条道路走出【疑古时代】,特别是新中国之后,一系列伟大的考古发现,都主要以「二重证据法」进行研究,在天文、艺术、科学等各方面,颠覆了前辈学人的认识,构建出中华文明灿烂的上古史。
  王国维先生的这两篇论文网上很多,如果文言阅读尚可,最好读一下,看看王国维先生精彩的论证。别玩低级的【三字经、弟子规】国学班,那是骗人骗钱的把戏。
  另外,推荐王国维先生《古史新证》一书,收录了王国维先生十几篇经典论文,也就是他在清华国学院教书时候的教材,今天,《古史新证》是历史学、考古学的必读必修书目。
  今天看来,《古史新证》的结论,即便有些值得商榷,有些或有不周,但是论文体现的「独立思考,见解独特,材料详实」,依然是乾嘉考据学的典范之作。
  「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陈寅恪评价王国维先生「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恰如其分也!
  ——————————————————————————————
  参考资料:
  1、李学勤,裘锡圭(2000),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
  2、王国维. (1919).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观堂集林(1959), 409-437.
  3、(汉)司马迁,史记 殷本纪:https://zh.wikisource.org/zh/%E5%8F%B2%E8%A8%98/%E5%8D%B7003
  4、陈以爱. (2008). 胡适对王国维"古史新证"的回应. 历史研究(6), 105-123.
  5、常玉芝. (1987). 商代周祭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页25
  6、王国维. (1994). 古史新证: 王国维最后的讲义.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7、尤柔螭(2011),甲骨文缀合(综述性文章),见《考古》网站
  http://www.kaogu.cn/cn/kaoguyuandi/kaogubaike/2013/1025/34252.html
  亦文亦物谈山西古迹艺术:山西古建筑界,那些神级别修复的故事为什么没人提?
  (感谢邀请,本文约1040字,阅读需用时4分钟)
  看到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提到了馆藏文物的修复工作如何如何。诚然,即使是央视品牌,目前也多是关注到可移动文物的修复情况,对于数量巨大,体量庞大的全国的不可移动文物而言,那些放在博物馆中的杯盘碗盏、青铜玉器似乎更需要匠人的精心雕琢,也更显工匠精神的伟大。
  但是实际上,不可移动文物,尤其是古建筑的修复更复杂,它们年代久远,动辄历史就七八百年;他们用料靡费,需要的木石方往往过巨;他们细节繁冗,要逐一登记在册,一一编号,且要体现修建如旧的原则。
  在多年走访山西古建筑的经历中,我也亲耳听到、亲眼看到不少经典的古建筑的修复案例,技艺非常高超,但似乎隐含在旅游景点的外在形象背后,专业度极强,无人知晓。
  山西省已经故去的著名古建筑专家柴泽俊先生,从事山西古建筑和地上文物的调查、修复工作凡50年,实地勘察和测绘过的古建筑达上千处,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外,更为重要的是在经验极度不丰富、资料极度缺乏的建国初期,主持了芮城永乐宫的整体搬迁、五台山南禅寺(中国最早的唐代建筑)、太原晋祠圣母殿(北宋建筑)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建筑代表作)等重量级国宝的修缮。
  1957年,当时仅涉足4年古建筑领域的柴泽也只有20出头,就负责了这座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元代古建筑瑰宝的搬迁工作,建筑上复原的难度不小,仅永乐宫数百平米的珍藏壁画搬迁难度就异常之高。
  当时,国家请到的捷克专家报价500万,几乎相当于晋南的全年财政收入,哪里干的起?周恩来总理提出让自己人搞,挑大梁的就是山西的古建专家柴泽俊。
  为配合搬迁,国家还调来了中央美院和华东美院的国画系高材生,他们采用最原始的临摹方法,在晋南地区驻足近1年之久。当时没有高清扫描,只能靠手眼临摹;而连大型设备都十分缺乏的50年代,依靠人工切割,大货车运走,异地整体重建的方式,就完成了永乐宫的搬迁,现在去参观的游客应是丝毫痕迹都看不出的,可见山西古建壁画修复技艺的鬼斧神工。
  朔州崇福寺为金代建筑,原作墙体倾斜,四壁晃动,斗拱、柱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经过重新加固后,已经开门迎客,就位于朔州市区,可谓原汁原味;太原晋祠圣母殿为标准的北宋建筑,于《营造法式》成书为同一年,因地质改变有着近乎30度的倾斜,也是后期修整处理过,这些建筑现在都完好无损的屹立在三晋大地上,熠熠生辉,更值得我们倾服瞻仰,不愧为人类历史上的修复奇迹。
  关注【亦文亦物】,自驾实地考察,看更多山西的顶级国宝文物、古迹艺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北京市的文物工作者组织了一个"文物清理拣选小组"。为了抢救和保护古代文物,小组成员分散到各个区县,每天在废品站、炼钢厂物资回收站等破烂堆里寻找有价值的"宝贝"。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间,拣选小组淘到不少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有一件国宝级的文物"班簋",就是从废品收购站捡回来的。国宝"班簋"是怎么发现的?
  1972年七月,呼玉衡、华以武师徒二人来到位于通州的北京有色金属回收站,想看看这里即将回炉的金属废料堆里有什么让人"心动的东西"。
  七月的天气又闷又热,临近中午时,徒弟华以武在废铜烂铁中翻腾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青铜残件,他兴奋的抱出来让师傅看。
  呼玉衡定晴一看,这件残器上的纹饰和隐隐约约的文字十分特殊,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件古代重要的青铜器。可是,这件青铜器残损太严重了,废料堆里应该还有散落的残片。于是,师徒二人把这堆破铜烂铁翻了个遍,又找到一些与青铜器相似的碎片。而后,用一只化纤袋子装好,带回清理拣选小组。
  在清理拣选小组办公室里,著名的青铜器鉴定专家程长新仔细看了这件青铜残器,经过分析考证,程长新认为这是一件有长铭文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
  此时的簋整体被毁成大小不一的碎片,程长新担心废料堆里可能还会有遗落的残片,就与呼玉衡又返回废品站,将那堆等待回炉的破铜烂铁又翻腾一遍,果然又找到几块碎片。
  这件从废品站寻找到的青铜器,经过拼接和对铭文的辨认,专家们确定这是流传有序的清宫旧藏"班簋"。身世高贵的班簋为何流落到废品收购站?
  簋,最初在商周时期是盛食品的器具,后来演变成祭祀中的礼器。在古代,天子和王公贵族们在重大庆典或大事件中,以铸鼎和簋等礼器,并铸刻铭文纪念。
  这件青铜班簋高22.5厘米,口径25.7厘米,圆腹,有四个半环形兽首耳,底部是内卷象鼻形足,簋体铸有精致兽面纹饰。腹内有清晰可辨的198个铭文。通过铭文得知,这件班簋的主人是距今3000年前周穆王时的一名贵族毛伯。
  铭文大意是:某年八月,周王命令毛伯率领军队讨伐东国严戎,吴伯为左师,吕伯为右师,三年平定了东国…,毛班为此制作这件簋作为纪念。
  据史料记载,班簋在北宋时期出土,并被各朝各代皇宫所收藏。清朝时乾隆皇帝非常珍爱这件"重器",藏于宫内秘不示人。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皇宫内的班簋被侵略者抢掠,后被贩卖。收藏这件青铜重器的人深知这件国宝的份量,不敢轻易示人,直到六十年代的"破四旧",这件青铜班簋沦落到废品回收站。大神级的修复,班簋死而复生。
  (废品回收站捡回来时的模样)
  修复残损的青铜器班簋,是一项纯技术绝活的任务。
  1973年6月,这件青铜器被送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修复厂,厂长蔡瑞芬将这青铜器的修复任务交给了赵振茂先生。
  赵先生对文物的修复工作经验丰富,他接受这项工作后,查阅了班簋的大量资料,反复核对班簋的残片,经过整形、翻模补配、对接纹饰、跳焊焊接、钢錾雕刻、做旧等多道工序修复。有时候,要把簋体放在腿上,一手扶簋,一手焊接,工作量之大,常人难以想象。
  簋的整体修复完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做旧,即把新补的青铜碎片要与3000年前的青铜器纹饰、衔接、色调统一一致,需要用特殊的沙抛工艺处理。最终,这件尊贵、典雅的班簋在历时几个月后修复完成。
  如今,班簋入藏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它从即将回炉的废品回收站被发现,到从残片修复成完整的青铜"重器,这一路走来,历经沧桑和富有传奇色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的,秦始皇兵马俑的修复工作就是。
  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这座丰碑作倒伏状,两千多年的历史积尘已经把它们压成碎片。如何让这个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奇迹完整挺立起来,当时全世界也没有人曾经面对过这么大的难题。
  呈倒伏状的兵马俑
  修复后的兵马俑
  兵马俑军阵的原型是一个天下无敌的农夫军团,拓开了秦帝国的万里版图。同时代的工匠以雕塑形式凝定了他们的雄姿。后世的工匠们能够让久已"粉身碎骨"的兵马俑恢复原身吗?
  马宇成为最早接触这项工作的群体成员之一。兵马俑深埋两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环境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平衡关系,突然出土,是他们存身环境的巨大改变。为了避免环境变化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一号坑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大量修复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
  夏季,马宇工作过程就是不断用热汗洗头、洗脸
  每到夏季来临,覆盖着大棚的兵马俑坑就成了"大蒸笼", 坑内的温度往往达到40度以上。工作过程就是一直在用热汗洗头洗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再湿。这时汗水是聚合兵马俑碎片的第一粘合剂。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燥热而失去专业化的冷静心和职业化的敬畏心。
  由于年代久远,兵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复人员用刮刀清理的时候,既要刮净泥土,又要保证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极为较劲。为了练就这项技艺,马宇在修复兵马俑之前, 花了两年时间,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术刀不停地磨练手感,走了上千万刀,才把握住毫厘之间的分寸。
  在碎片堆里拼接兵马俑的过程中,只要有一块陶片位置出现错误,整个拼接过程就必须重来。拼接难度最大的是那些体积小、图案较少的陶片,为了一块陶片, 马宇有时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复预演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正因为这样,一件兵马俑的修复才往往需要耗时一年,甚至更久。
  修复工作者用自己的人生时光作为粘合剂,把破碎的历史拼接成型,当威武列队的兵马俑军阵为全世界所敬仰的时候,马宇和同事们真切体会到了使命的价值。
  马宇参与了近20年来秦始皇兵马俑修复工作的各个阶段, 兵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铠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马宇修复的。
  两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马宇手中获得了第二次艺术生命,形象讲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现代修复者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秦代工匠们的手艺,与前辈们的工匠精神融通。这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是神圣静默中的过心交流。
  马宇和他的团队在四年前的一次清理陶片的过程中,马宇意外发现陶片背后有纹路,仔细清理之后,纹理渐渐清晰起来,是一个指纹痕迹, 这应该是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在制作兵马俑时留下的,随后更多的指纹被发现,这让马宇兴奋不已。
  马宇相信,指纹可以成为解开古老技艺的直观途径之一,虽然他现在还无法找到答案,但这项后继有人的事业一定会让历史袒露更多的内在秘密,文明的内涵将因此而无限丰富地延展下去。
  没有哪两块碎片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一尊兵马俑雕像的拼接问题是相同的。于是,每一块拼接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的块体比对都是新问题的研判。在貌似重复中不断应对新问题,修复者把这份工匠式劳作变成了艺术和学问。他们也因此成为国家文化使命的有力承担者。
  我说的是考古界大神级的骚作,在河南安阳高陵发现的魏武王古墓。考古大神们曾经闹出笑话,陵墓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儿童尸骨。专家们考证是儿童时的魏武王。这个段子成为考古界的笑话。
  在考古中因为利益的驱使,有很多奇葩的操作和造假,也就是行业那所谓的埋地雷,这是最让人不齿不允许的。
  文物考古和文物鉴定收藏,也有很多滥竽充数鱼目混珠,坑蒙拐骗造假的事情时常爆出。
  还有一些专门从事造假和制作赝品的高手,在很多地区就有制作假青铜器皿文物,和临摹复制古画造假的人,有一些大师级的也从事,临摹复制名贵古画赝品的活动,都是因为金钱利益的诱惑。
  1980年在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出土的秦铜车马算一个,它是我国一级文物,是我国考古史上出土的体型最大、结构最复杂、系驾关系最完整古代车马,被誉为"青铜之冠",现在收藏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秦铜车马两乘车出土时,因为原本的腐朽严重,上面的填土塌陷,两辆铜车损失非常严重,碎成3000多片。据《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统计,一号车有碎片1325片,2号车有碎片1685片,破洞316处,裂缝55处。
  1983年,二号铜车马修复完成,1988年4月,一号铜车马修复完成。经过8年的精心修复,终于在1989年展出。秦铜车马,按照秦代真人车马1:2比例制作,整体用青铜铸造,由3500余个零部件用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活铰连接等多种工艺组装而成。(部分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艺屿EYESVOT |虚拟现实与数学模型
  用虚拟现实和数学模型修复残缺的艺术
  艺术家Andrea Mantegna在15世纪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多瓦的Eremitani教堂绘制壁画。教堂可追溯至文艺复兴时期。
  1944年,一场轰炸袭击几乎完全摧毁帕多瓦教堂壁画,
  大约88,000块小石膏从废墟中救出,一位数学家设法将它们重新拼凑在一起。
  德国人的严谨在此展现,
  位于德国慕尼黑的数学家Massimo Fornasier团队创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帮助查找大约88,000个碎片的原始位置。
  尽管如此,这些只占原来的10%。看不见的90%画了什么,看起来像黑白底片。
  Erimitani教堂的外观
  战后重建了教堂,但有些墙壁仍然是白色的。
  原始壁画的看起来是黑白的,但是,研究人员使用这些碎片作为色彩参考。这张特写照片显示了一个细节...
  研究人员可以用它们的软件,匹配几个壁画片段。
  他们还利用物理学原理为旧的黑白照片添加色彩。
  没有数学家团队创建的算法,重建壁画几乎是不可能的。
  许多碎片并不比硬币大。这是修复的照片...
  用颜色对壁画虚拟重建。
  这一组图像显示虚拟颜色的修复步奏。最左边的图像是现在的恢复面貌,然后依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图像,以计算模拟缺失的颜色。
  颜色渲染,虚拟重建的效果图全貌。
  现在的可以看到原始壁画面积的10%左右恢复的样子。但恢复并没有让每个人都感到高兴。意大利颇具影响力的日报Corriere della Sera的批评者将其描述为虚假的修复。
  实际上,至少研究人员使用碎片作为参考,将壁画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如今,艺术爱好者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虚拟复原图,真得感谢科技和技术人员,
  答友有人说到甲骨的修复,我十分佩服修复家的匠人精神,以上这个例子,希望给我国文物修复者一点启示吧。
  艺屿EYESVOT ,山与君与你分享所思所感!

湘中姓氏五十一(隆回滩头吉祥公刘氏第一总述及承信公应麒房)该族属湘中巨族三文五吉刘氏,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至宋时,文斌公五子陆续自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圳上徙居楚南,长子吉祥公居邵阳县永成二都槲木山,今隆回县滩头镇槲木山次子吉茂居新化,三子绿色出行遭遇挑战?新能源汽车市场遇阻,传统燃油车逆袭来袭!新能源汽车市场一度蓬勃发展,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但近期市场却出现波动,传统燃油车强势回归。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遇阻?这场逆袭又将何去何从?本文将为您揭开这一现象背后的不要误读中国制造,中国制造大有可为3月25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上,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表示,最近一段时期,一些产业看上去有孔雀东南飞的迹象,转移到了东南亚等地区。这是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长远看未必是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项目签约额近40亿元峰会现场国际竹藤中心供图中新网肇庆3月27日电(记者程景伟)中国(广宁)竹产业创新发展峰会3月25日至27日在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举行。峰会期间,国际竹藤中心与广宁县人民政府签署了竹不许停火!波兰警告中国别调和俄乌冲突,称中国不是好调停人虽然中国从促进和平以及负责任大国的角度出发,努力劝和促谈,争取以政治方式和平解决已经持续一年多的俄乌冲突,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及其跟班却仍然在拱火递刀,不仅加大力度持续向乌克兰输李现扶完热巴扶杨紫许凯晒腹肌宋轶吃一口金晨带饭微博之夜趣事多头条创作挑战赛3月25日2022年度微博之夜在上海举行。各路明星争奇斗艳百花齐放,为我们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的同时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事儿,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杨幂佟丽娅金晨宋轶许凯欧阳北美票房疾速追杀4票房口碑双飘红中新社洛杉矶3月26日电(记者张朔)好莱坞明星基努里维斯主演的疾速追杀4(JohnWickChapter4)首映票房与口碑双飘红,轻松赢得最新一期北美周末票房排行榜冠军。据票房统计郭冬临春晚一句10个河南9个骗,惹上麻烦,他凭啥瞧不起河南?河南老乡是我见过最淳朴民风最好的地方。这篇文章我们也只是站在相对客观中立的角度来讲一讲,郭冬临曾经因为一句话,差点毁掉自己春晚以及演艺生涯的暗黑经历。在此之前,我需要确定基调,我从一分钟快速了解2022微博之夜头条创作挑战赛大家好,欢迎来到烂片观众室我是不爱看烂片的诸葛小乔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2022年度微博之夜那些看点微博之夜是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动旨在表彰和颁发微博年度荣誉奖项同时也是一激流时代一部商业纪录片的底色,还是对精神层面的理解李翔见到团队时说的第一句话是现在生活里头,观点太多,事实太少在朋友圈和各种文章里是一片岁月静好,其实大家冷暖自知。身心上的围困,在商业这块是非常直接的,不来虚的。纪录片激流时代总导刘诗诗杨幂下班后继续聊天,一张图见证真闺蜜无误!刘诗诗杨幂不只登台手牵手。演艺圈有不少知名闺蜜党,其中杨幂和刘诗诗因2009年合作仙侠剧仙剑奇侠传3成为好友,还被网友封为诗幂CP,虽然中间因工作与竞争关系逐渐少了互动,但近年两人
2023年起,考驾迎来四项好消息,没考驾照的人别等了不知不觉间,已经来到了2023年,国内汽车市场在去年拿到了可观的成绩,不管是销量还是用回顾口碑,都走上了全新的高度,新能源汽车和燃油汽车齐头并进,相关人士预计2023年的国内汽车销利用机器学习对有机反应机理进行分类利用机器学习对有机反应机理进行分类文章出处JordiBurs,IgorLarrosa。Organicreactionmechanismclassificationusingmach中英微软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ChatGPT本文选自经济学人2023年1月23日的文章原文标题HowwillSatyaNadellahandleMicrosoftsChatGPTmoment?1Hehasspentacare助产的方法自然分娩的产程过长会严重消耗准妈妈的体力,最终可能导致胎儿缺氧。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准妈妈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调整身体状态和心情,以加快产程。1保持直立当宫缩发作时,尽量保持直立的姿势iPhone14ProMax小米13双持!备用机iPhone11ProMax,正式再见了以前,我是一手用着iPhone14ProMax,一手拿着iPhone11ProMax作为备用机。但是,这两款手机的重量都不轻。所以,很多时候出门,带着iPhone11ProMax和流浪地球二的Moss用意何在?一心毁灭人类,却又提供信息Moss信息MOSS它给自己取的名字,负责管理空间站事务,是流浪地球计划与火种计划的监督者和执行者。MOSS没有生命期限,没有认知局限,剔除了感性思维意识,唯独保留高级算法。mos2023年跨境电商必须重视!金税四期驾到,财税合规刻不容缓!01hr金税四期即将上线!2022下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对金税四期的建设尤为重视,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就曾在多个会议上提出,金税四期将在2022年建成,2023年投入使用,我国的税务青春期黑猩猩和人类青少年谁更容易冲动?研究结果真意外!青春期对于黑猩猩和人类来说都很难人类的青少年并不完全以安静著称。大脑中未发育完全的外侧前额叶皮层(vmPFC),其作用有点像高速服务区,这会使青少年更容易冲动从而做出危险行为,包括支持足协!粤媒广州队一年赢不了5场,留在中超会影响联赛质量中国足球目前还处于冰期,外界对于中国足协的不满声已经越来越大,自陈戌源上任的不到4年时间内,中国足协几乎都在被外界批评,支持的声音非常少。如今在这个时期,粤媒站出来支持足协的一个决4胜0负!湖人正式完成横扫,珍妮巴斯有意引进2210老将北京时间1月27日,NBA常规赛已经开启第八十三天左右,其中科尔表示,斯蒂芬库里这情况被驱逐是必然的,知道不能再犯同样错误,麦克米兰透露,整场我们的老鹰大个子都在攻击禁区,下半场防开普勒22b会是人类移民的第二家园吗?Kepler22b是第一颗确认位于宜居带的行星,宜居带是一颗恒星周围的区域,行星表面可能存在液态水,这是由美国宇航局的开普勒任务发现的。艺术家对新发现的类地行星开普勒22b的印象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