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中芯要达到台积电的技术水平,需要几年时间?

  在制造芯片的圆晶体代工领域,大陆的中芯国际,要达到甚至超过我国台湾台积电的技术水平,有3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是我国突破美国的阻挠,从荷兰的阿斯麦(ASML)公司获得目前最先进的EUV极紫外线光刻机。
  光刻机是制造芯片必不可少的设备,而目前7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都必须用到阿斯麦公司最先进的光刻机,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因为有阿斯麦最先进的光刻机,因此理论上可以制造出7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
  目前来说台积电在圆晶体代工领域,可以说是略胜三星和英特尔一筹,加上台积电只是代工厂,更让华为和苹果放心,因此它们的5纳米制程芯片目前都交由台积电代工。
  而且台积电3纳米制程的芯片工厂也已经破土动工了,未来3年内应该可以实现生产,而目前中芯国际才刚实现14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和台积电在芯片制造技术上差了好几代。
  据说中芯国际通过现有技术的创新,可以制造出和台积电7纳米制程性能接近的芯片,但真正量产也还要一段时间,至于7纳米以下制程的芯片,离开阿斯麦最先进的光刻机,中芯国际目前是无能为力了。
  本来中芯国际已经向阿斯麦公司订购了一台最先进的光刻机,如果按照合同这台机器早就应该到货了,但是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下,荷兰政府硬是不让放行。
  如果我国如果能让荷兰政府顶住美国压力放行的话,这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光刻机到货之后,在中芯国际两大联合执行董事之一的梁孟松带领下,中芯国际在5年内赶上台积电也不是不可能,要知道三星的圆晶体代工技术正是在梁孟松加盟后,才逐渐接近台积电的。
  现在美国为了打压华为,又出台使用了美国技术的公司,要向华为提供设备必须向美国商务部申请的规定,由于阿斯麦光刻机使用了美国的关源设备等技术,而中芯国际又和华为展开了密切的合作,因此中芯国际要拿到最先进的光刻机就更难了。
  其实中芯国际现有的生产工艺也用到了美国技术,因此按美国的规定的话,也需要向美国商务部申请向华为提供设备,但是我们肯定不会也不能理会美国的无理要求,所以技术的去美国化势在必行。
  当然美国也不没有掌握最先进的光刻机和芯片制程工艺,如果阿斯麦和台积电等公司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禁令,美国对此最终也是无可奈何的,毕竟禁了阿斯麦和台积电,美国一样生产不出最先进的芯片。
  但是由于美国积威已久,这些公司本身就比较亲美,大股东都是美国资本,荷兰也美国的忠实小弟,因此中芯国际要从阿斯麦公司获得最先进的光刻机这一途径,目前来看成功的希望非常渺茫。
  第二种途径,当然就是我国自研出媲美甚至超越阿斯麦公司的的光刻机了,我国在刻蚀机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如果攻克了光刻机这一难关,那么西方国家要在芯片上卡我们的脖子就很难了。
  只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光刻机和阿斯麦公司还有很大差距,在未来几年内,能够生产出可以制造7纳米芯片的光刻机就算不错了,而台积电也在不断进步,因此中芯国际要靠自研光刻机赶上台积电,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当然在压力下,我国的光刻机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好不过了,毕竟能生产光刻机我国还是有研发光刻机的基础的,如果投入大量资源和毅力的话,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难关,到时候就是这些跟美国为虎作伥的公司的死期了。
  第三种途径就是采用新的工艺和技术,正如阿斯麦公司采用新工艺,对日本光刻机公司实现弯道超车一样,实现对台积电的超越。
  尽管台积电等公司一再打破摩尔定律,将芯片的制程不断向前推进,但是继续向前推进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许多人估计推进到2纳米就很难再推进了,如果有新的更好的工艺取代现有技术的话,就有可能实现对台积电的弯道超车了。
  不过谁也说不准,新技术何时能突破和是否可行,毕每项技术的革新都需要承当失败的巨大风险的,因此中芯国际靠技术革新实现对台积电的弯道超车,在时间上谁也说不准。
  总之中芯国际要达到台积电等水平,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光刻机,要么是我们获得先进的光刻机,要么是我们研发出绕过光刻机的新工艺技术,不然中芯国际超越台积电无望,所以许多人觉得早日实现国家统一就好了。
  中芯国际14nm制程,台积电5nm制程
  前不久,中芯国际为华为海思半导体代工了14nm制程的麒麟710A芯片,标志着中芯国际已经实现大陆14nm从0到1的突破!
  而台积电的7nm制程工艺早已经很成熟了,预计今年下半年为华为、苹果代工新一代5nm制程芯片麒麟1000(也有说法是叫麒麟1020芯片)、苹果A14芯片!
  中芯国际是14nm,台积电已经5nm制程,他们之间的技术差距到底有多大呢?
  在芯片制程工艺里,主要有两类制程工艺,分别为:主流制程节点(主节点),过渡制程节点(半节点)!
  90nm、65nm、45nm、32nm、22nm、16/14nm、10nm、7nm都是主节点,5nm和3nm也是主节点!
  而28nm、20nm、12nm、8nm都是半节点,是过渡性的芯片制程工艺节点!
  主节点的市场份额要远高于半节点的市场份额,但是有两个半节点比较特殊,那就是28nm制程和12nm制程;
  28nm是因为性价比超高,应用比较广泛;
  12nm制程很流行,是因为它被众多商家选用为中端芯片!在中端芯片市场,12nm制程的份额最高!
  中芯国际似乎正在攻坚12nm制程工艺,有消息称,中芯国际很有可能在2021年或2022年实现12nm制程芯片的量产?
  ……
  中芯国际14nm制程与台积电5nm制程之间,还差12nm半节点、10nm主节点、8nm半节点、7nm主节点;
  当然,8nm半节点是可以跳过的,可10nm制程是不容易跳过的;
  格罗方德曾宣称要跳过10nm制程,直接搞7nm制程,可最后还是放弃了!
  12nm制程比较适合中端机,中芯国际大概率是要拿下的,10nm又很难跳过去!
  所以,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的表面差距,是12nm制程、10nm、7nm制程;似乎就是3代的差距?
  如果不考虑光刻机的话,中芯国际需要5-10年才能实现7nm制程;
  可到那个时候,台积电2nm制程工艺都差不多完全成熟了!
  ……中芯国际比台积电少了EUV极紫外光刻机
  业界大都认为,想要搞定7nm制程,就必须要有EUV极紫外光刻机!
  全球范围内,只有荷兰阿斯麦ASML搞定了EUV光刻机(2019年,ASML出货了26台EUV光刻机);
  为了早一点向7nm制程进发,2018年中芯国际就已经花了1.2亿美元向ASML订购了一台EUV光刻机;不过,至今尚未收到货!
  为何台积电不缺EUV极紫外光刻机?
  因为2012年,台积电、三星、英特尔都参加了ASML的"客户联合投资专案",成为了ASML的股东;
  台积电持股5%左右,享有先进设备的优先采购权!
  ASML何时才会将EUV极紫外光刻机发货给中芯国际呢?
  ASML方面回应,并非不发货,正在申请新的许可;
  可ASML到底何时才会发货?谁敢保证呢?
  也许一两年,也许三五年,都有可能,甚至还要更久!
  ……
  其实,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主节点、半节点、EUV光刻机,还有高精尖人才队伍、营收、利润,都差很多!
  2020年Q1,在全球十大圆晶代工厂营收排名里,台积电高居全球第一,中芯国际跻身全球第五!
  从排名角度,似乎差距越来越小;
  可在营收层面,却是十几倍的关系!
  对于一家高科技公司来说,依靠外部输血,是能够快速发展,但核心还是要自身的营收利润高,才足以支持自身开展各种研发!
  所以,中芯国际需要达到台积电这个层级,至少也要10-20年,甚至还要更久!
  ……
  以上仅为浩子哥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
  喜欢的可以关注浩子哥,谢谢!
  认同浩子哥看法的,请您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中芯国际目前量产的芯片制程工艺是14纳米,它从28纳米升级到14纳米用了4年时间,中间略去了22纳米制程。
  而台积电目前主打7纳米芯片,5纳米芯片也在今年实现量产,按照台积电计划,2022年将实现3纳米芯片的量产。
  14纳米到5纳米之间,还有10纳米和7纳米两个节点,如果没有外部阻力,中芯国际可在10年之内达到5纳米水平。
  台积电从16纳米制程到5纳米用了5年时间,英特尔从14纳米到7纳米用了6年时间,所以中芯最快也需要5年时间。
  这只是理论上的制程节点研发规律,在实际中需要有三方面保障,一是技术储备,二是设备储备,三是材料储备。
  上面说的只是中芯国际达到台积电目前水平的一个大概时间,要想实现弯道超车,笔者认为现阶段可能不太现实。
  中芯在发展的同时,台积电也在高歌猛进,其短期规划是在2025年实现2纳米制程芯片的量产,这个水平非常高。
  中芯与台积电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台积电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高端芯片市场,而中芯则是主打中低端芯片的市场。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台积电占据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而中芯的占有率仅有5%,从市场份额上便可看出技术差距。
  从技术方面来看,台积电非常注重技术储备和研发投入,2019年的营收为358亿美元,其中研发投入了30亿美元。
  研发投入占年营收的8.5%,这个占比是很高的,光是研发人员就有6000多人。
  而中芯国际在2019年的营收为31亿美元,不足台积电的十分之一,研发投入仅有6.8亿美元,不到台积电的25%。
  在芯片产业上,投入与产出大致是成正比的,这说的是有绝对硬实力的情况下,否则的话,高投入很可能打水漂。
  所以说,中芯要想加快芯片工艺研发速度,就必须要大力引进人才,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争取各路资金的支持。
  从制造设备来看,芯片制造需要很多专业设备,比如等离子刻蚀机、晶圆划片机等,其中光刻机的技术最为先进。
  目前高端光刻机也是制约中芯国际的一个大因素,2018年中芯就向荷兰ASML公司订购了一台7纳米EVA光刻机。
  但这台光刻机迟迟没有交货,就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高端光刻机,就算是新工艺被研发出来也难以量产。
  台积电在这方面没有任何掣肘,台积电、三星和英特尔都是荷兰ASML公司的股东,具有高端光刻机优先发货权。
  ASML公司与台积电的需求联动的,ASML公司会根据台积电的需求进行提前研发,这保障了台积电设备的先进性。
  目前国产光刻机量产的是90纳米,65纳米还未量产,28纳米刚突破研发瓶颈,与荷兰的高端光刻机差距约有20年。
  现在中芯急需的就算高端光刻机,这是一个极为掣肘的设备,需要尽快突破。
  从芯片材料来看,生产芯片的材料晶圆,被日本的信越、胜高,德国世创等五家企业垄断,12寸晶圆刚打破垄断。
  晶圆也是个比较薄弱的环节,一旦国外进口受阻,那么中芯的芯片就无法生产。还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也是弱项。
  由此可见,制约中芯国际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不少,想要达到台积电目前5纳米的工艺水平,确实具有很大的难度。
  据外媒报道,美国正在考虑是否要将中芯国际纳入"实体清单",中芯目前并没有好的反制手段,只能是伺机待发。
  一旦被列入"实体清单",那中芯的快速发展通道将被阻断,技术、设备、原材料的瓶颈问题将会凸显,不好应对。
  对于国内整个芯片产业来说,当下需要尽快建立起自己的完整产业链,包括设备、材料、软件、技术等各环节。
  只有拥有自己的产业链,才不会受制于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芯要想实现弯道超车可能很难,但达到台积电目前的水平只是时间问题,前提是没有阻力。
  这个时间快则5年,若是有外部阻力,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可能是10年。
  不错,台积电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我们也承认,他再先进未必永远先进,他实终美国人控制,什么荷兰自动光刻机,更先进,独霸世界,难道中国无法靠近吗?上帝的天平倾向中国,国家整体往上爬,如今真金白银说话的时代,没有真金白银敲不开的门,高铁才几年超越全世界,网络更不提了,世界不变万变,中国很多事湾道超车,神仙都无法预测,中国人的智慧谁能预料到再过几年变成什么样。
  应邀解答,中芯国际要达到台湾积电的技术水平,需要几年时间?
  这件事无法预测,也许3,5年,也许十年,才能赶上台积电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芯片的设计最开始是手绘的。但是随着芯片里的电路越来越复杂,人们纷纷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让计算机代替人们来检查设计中的那些不合理的地方,设计师只需要在关键节点上操作即可,这种技术,就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只不过现在采取的技术更先进,中国如果能够实现弯道超车。
  第一,可以采取紧跟超越方式。
  第二,可以采取以新材料为基础,实现超越。
  第三,就是以量子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芯片研究实现突破。
  无论哪一个率先实现,都可以实现中国芯片技术的总体超越,具体时间无法预测,但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相信中国科技人员会完成,半导体技术的自我创造,和超越的理想,这个理想,是可以在中国人生长的这片土地上实现的
  目前我国在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即使是那些国产化率非常低的产品,都有国产厂家在做,并且大多都已经在产线开始应用了。
  但最核心的芯片方面,还不能指望7nm以下的工艺了,现在很多都还处于28-90nm的层次摸索着。
  这跟台积电、三星这种顶端的霸主差了可能不止10年。
  目前最牛的中芯国际也只是能做到在14nm的基础上做优化,其最新推出的"N+1"、"N+2"工艺制程一定程度上相当于7nm工艺,但实际离真正的7nm还有不小差距。
  并且14nm的在去年底才刚刚量产,现在还在产能爬坡阶段,真正开始放量要到今年年底。
  在12英寸和8英寸晶圆产能上,中芯国际为国内第一,全球第四大纯晶圆代工厂,就代工华为芯片而言,国内或许再无其二。
  但中芯国际也已经被美国制裁,其在2018年就向ASML定制的EUA光刻机因为被美国封锁,到现在还不能收到货,导致其技术上限被封锁,预计2-3年内到达技术上限了。
  如果搞不到更高端的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很可能就要长期停留在7nm的天花板了。
  另一方面,无论是EUA光刻机的国产化,还是7nm及以下的芯片研发,对于目前中国的研发水平来说,短期内都是可望不可即的难点,这并不是钱能烧得出来的。光刻机的关键在于配件高达五千多家 而且还都是顶级的 这些顶级的配件商都控制在美国手中 所以不管日本还是荷兰都不敢卖给中国 ,中国想做光刻机就首先要突破配件这件事 不然做出来的光刻机 也是劣质的 。
  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攻克EUV光刻机的时间至少要在2030年以后,那么这对于中芯国际来说,将是非常尴尬的局面。
  半导体行业发展的第一波浪潮,是家用电脑驱动的。最显著的指标就是90年代和00年代大家都在谈论电脑芯片,满嘴都是"奔腾","酷睿"和"双核",倒还真没几个人在90年代和00年代初就大谈"海思麒麟"和"高通骁龙"的,因为你不能讨论一个当时还不存在的东西。
  由此可见,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市场,没了市场上的亿万消费者的贡献,谁来摊平动辄高达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成本呢?ASML崛起的背后,是台积电、英特尔、IBM和三星的巨量投资,而当时的大陆半导体企业,根本没钱去资助ASML的研发活动。
  80年代和90年代,我们穷,没钱消费,家用电脑一直到2000年都是个稀罕玩意儿。1995年,台积电的市值145亿美元,而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也才不到800亿美元。
  以当时我们的消费力,不可能撑起那些需要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巨兽。就算我们当时也上了车,诞生了许许多多的芯片企业,谁来为他们的研发买单呢?
  21世纪初,当台积电、IBM和英特尔开始琢磨把干式光刻机升级成为现在主流的浸润式光刻机的时候,我们的干式光刻机才刚刚立项。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
  芯片毕竟不是原子弹。
  原子弹是架在脖子上的刀片,搞不出原子弹,就要时刻面临核讹诈,腰杆子就直不起来,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芯片,则像是银行的催款单,虽然迟早有一天要来,但在银行上门之前,日子都是太平的。
  有一说一,ASML光刻机之类的设备当然是我们现在得不到的好东西,
  但我们缺少的,远远不是这些。
  我们缺少什么
  说实话,人才、技术我们都缺,并且两者不能割裂来看。
  人才研究了技术,技术形成了设备,设备训练了人才。这是一个封闭的循环。我们现在没有先进的技术,是因为我们的半导体人才缺少。
  根据《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2019》,到今年,我国需要72万名集成电路相关的人才,而现在我国的从业者不过40万,缺口达到了32万。
  中芯国际要达台积电技术的水平,或者需要十年。
  中芯国际大家都不用我介绍了吧?说他是国内半导体一哥一点都不为过,但要与台积电比起来,中芯国际还是差了不少!
  台积电的实力有多强?
  台积电在先进制程技术、特殊制程技术,以及先进封装技术的发展上持续领先全球集成电路制造服务领域,2019年的市场占有率为52%。
  现在全球能代工5nm芯片的工厂台积电是全球独一家!目前台积电的主要营收,就来自于这些世界上赫赫有名的芯片设计公司们,根据财报猜测(因为台积电不透露客户具体名单),目前台积电前两大客户分别是苹果与华为海思!
  说直白一点,台积电之所以强势,是因为台积电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而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比技术还赚钱的生意了。
  中芯国际的实力多强?
  以中芯国际目前领导班子都是台积电旧人来说,技术方面采到台积电专利的可能性很大,几年前中芯国际就被告到赔10%股权让渡给台积电。
  从技术方面来说,中芯国际目前没有多少自己的核心技术,台积电都玩到了5nm,而中芯国际的7nm良品率都还不怎么高。
  中芯国际生产能力有,但没有设备,比如光刻机。 没有更先进的设备,就得开发其他工艺,可行是可行,但浪费很多时间,而且替代工艺性能也比不了正统。
  但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中芯国际又获得了差不多200亿资金上的扶持。这意味着咱们要大力发展自己的"中国芯"!
  中芯国际有没有追上台积电的可能?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台积电当年也是从一家小公司做起来的。
  虽然目前中芯国际获得了资金上的扶持,但其实有了钱还不够,还得需要人才。然而现在制造业的工资实在一言难尽,半导体不是一个像互联网一样资金注入后很快能得到回报的行业,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底蕴积累的,之前日本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就当前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差距来说,乐观一点,5年时间能追上!当然了,最坏的打算就是需要10年时间乃至20年!
  结论:虽然我们现在半导体行业遭到美国的限制,但也并非全是坏事。中国半导体产业固然痛苦,美国相关企业也绝不好过。同时这样反而会进一步刺激中国努力实现高端科技自主化!我们应该坚信,没有任何困难能打倒我们,只有我们战胜一切!
  除非发生再一次"工业革命",不然中芯永远不可能达到台积电的技术水平。
  其实中芯的光刻机并没有落后台积电太多,除了EUV光刻机以外,其他型号光刻机中芯都有;事实上台积电还曾经用193的光刻机做到了N7,一直到N5和N7puls才改用EUV的。
  然而中芯目前最挣钱的是还是40NM,28NM截止2020年6月,只能贡献总营收的6.5%,14NM则只能贡献1%。
  芯片领域最重要的不是光刻机,而是制程技术。
  什么叫制程技术?
  简单粗暴来说就是生产芯片的流程和工艺,制程技术工艺这才是台积电真正领先中芯的地方。
  而制程技术工艺的改进,一方面需要海量的高技术人才,一方面需要海量的订单。
  这个所谓的高技术人才,不是只一两个,几十个,而是几千个。
  我曾经和某位从台积电被中芯挖过来的总监一块吃个饭,吃饭的时候我们就问他,芯片制造(FAB)和芯片设计(fabless)的区别,这位大佬就用海思来打比方。
  他说海思设计麒麟,核心团队大概1000人,花费3亿美元,5年时间基本上就可以保证成功,就算不成功,追加的预算和时间也不会太多;而如果中芯想要追上台积电(2018年)的进度,那么核心团队至少需要4000人,最乐观估计是10年,花钱就不好说了,而且还不保证能成功。
  目前芯片设计IC起薪是25万,最高60万人民币;而FAB,中芯2015年给硕士起薪是12万人民币。
  说实话,以目前中芯的效益,根本开不起25万年薪这种高薪(平均薪水),而制程技术追赶也不是一两年,而是以十年为单位的。
  再说直白点,如果中芯给4000人的团队每人开35万年薪,花十年时间追赶台积电14NM制程技术工艺,估计成功几率比较大,但是中芯目前的营收开不起这么高的薪水。
  实话实说,中芯跳槽率在全球芯片制造厂都算高的。
  所以我们看到,别说14NM,就是28NM芯片一直到2020年,也只能给中芯贡献6.5%的收入。
  作为对比,2020年,台积电28NM芯片贡献了11%的营收。要知道台积电2020年主要营收来自7NM和5NM,即使这样,台积电28NM制程工艺也比中芯先进得多。
  28NM芯片可用不到EUV光刻机。
  对于中国芯的问题,我一点都不担心,我深信中华民族的才能智慧。
  水不击不跃,人不激不奋,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经历过无数次的灭顶的灾难,但是华夏民族都挺过来了,并且依然傲立在东方的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当下中国在飞速发展,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崛起让美帝国主义畏惧,并疯狂的阻挡遏制,特别是近期,美国及其走狗更加疯狂挑衅打压中国,并且封锁世界对华为岀售芯片,但是中国人民有志气,打不倒,压不侉,不岀三年,什么台积电将成为历史,一个世界最尖端的中国芯将隆重登场。
  中芯要达到台积电的技术水平需要几年?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要回答这问题不是今年我中芯小学一年级,台积电大学三年级这样简单一算就能算出来。
  台积电至所以在生产芯片上在世界居较领先地位,取决于先进的光刻机和掌握使用光刻机的团队。
  而先进的光刻机并不是台湾生产的,而是从荷兰阿斯麦公司购买的,而使用光刻机的团队第一代人也是经荷兰阿斯麦公司培训出来的,再经过在使用过程中,技术人员,操作人员不断提高才有现在台积电的水平。假如荷兰没卖给台积电不断升级的光刻机等设备,就不会有台积电公司,更谈不上台积电水平了。所以先具有光刻机是目前生产芯片必要条件。
  中芯也准备从荷兰阿斯麦公司购买光刻机,由于美国的阻绕,荷兰比较听美国大哥的话,购买之事一直不能成交交货。
  而由于台积电只是一个代工厂,对美国和其他国家沒有威胁,没有购买、消化、赶超的目的。
  我国芯片生产主要设备光刻机靠直接购买这条路己走不通,我们只能换个思路,从荷兰阿斯麦公司或世界各国生产光刻机的设计、制造人才进行引进。如有了这些人才我们就不需要向别国购买光刻机或担心别国不卖给我们,我们自己生产。
  另一途径,引进人才与国内这方面人才结合组成团队,发明创造能代替光刻机的新工艺新设备。
  我们中芯国际两联合执行董事之一梁孟松先生,原来就是台积电的,并在离开台积电后加入韩国三星时,就使三星圆晶体加工技术提升。
  关于引进人才方面,我在原企业就发生过,改革开放后国家批下来二台西德生产的先进的贴片机,一台批给研究所,一台批给我公司用于生产,当年每台四十万美元,这在当时买一台进口设备算最贵的,而且需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才能买。为此我公司组织了由总工程师为组长,今后操作此设备工程师为组员的小组前往西德该公司,这位今后操作贴片机的工程师在参观该企业贴片机时,却发现了贴片机还存在的问题。
  参观完,该企业有关人员想法与这位工程师单独交谈,明确表示希望他加入该公司,并开出了极丰厚的各方面条件,并承诺负责办理一切手续,所用费用一切由德方负责。我公司这位工程师返沪后不久就飞往了西德。
  我说这事目的就是,我们有关企业要善于及时发现企业急需的人才,想尽一切办法引进来。
  我们中国人并不笨,只要在每个团队中引进几位人才,不久就能形成团队研发和生产能力。
  有人会说这太繁锁了,还是依靠自己力量自己研发出来,我不否定这样在经过若干年后或许会研发出来,但这里有时间速度和成本问题。
  不少人把高端设备的设计生产当成绝大多数中低端产品,经过我们各方努力也能设计生产出来,但少数高端设备技术就不一定也用此办法能行了。
  中芯要达到台积电的水平,取决于我们能设计生产的途径和思路,如一直不变,荷兰有关企业不肯卖给我们,我们什么时间能自己制造出来,而且荷兰阿斯麦公司与台积电不会停下来等我们,他们也会不断升级提高。
  目前而言,中芯是中国内地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未来,中芯的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半导体研发、制造和服务公司。最近中芯国际正式宣布,破冰成功碾压7NM工艺,虽然工艺上要比之前繁琐很多很多,但是整体的成本也下降了20%左右。另外,中芯SN1 项目即将建成。这是国内第一条 14nm 工艺生产线,建成后产能可达 3.5 万片晶圆 / 月 ( SN2 产能也是一样 ) ,未来还会继续升级到更先进的工艺,将提大地提升国内 14nm 及以下工艺的制造能力。
  台积电成立于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专业积体电路制造服务(晶圆代工foundry)企业。2019年10月,在福布斯全球数字经济100强榜排第19位。同时,台积电在智能手机领域的收入占比最高,达49%。其次是高性能计算机领域,占比达30%。在高级芯片生产领域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虽然只是代工厂但是全球能代工5nm芯片的工厂只有台积电一家。其他公司负责设计芯片,台积电负责生产。
  在芯片制造领域,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按现有的技术,中芯与台积电不在一个梯队,至少相差20年。但如果按照发展的眼光看,中芯起步比台积电晚了13年,有差距是正常的,但近几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对我国的先进技术实行"卡脖子",为了应对局势的变化,国内在大国重器等先进科学技术方面日益加大投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这里面成功的不少。中芯集团近年来受到了资金的追捧,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国家也予以政策大力支持。在加上中芯不拘一格引进高精尖人才,逐步缩小与台积电的差距。
  要相信,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力量,越是在形势不利的环境下,越是反弹的更高。当年通信行业的华为,早期没有一样核心技术,用任正非的说法是"逼上梁山",不一样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内硬是披荆斩棘,成为目前5G领域的领跑者,远远地将当年的巨头抛的远远的。况且,技术的革新速度非常之快,各种先进技术更新迭代可能应按月来计。谁能广纳人才并善用人才谁就能拥有最先进的技术。所以,如果一定要说中芯达到台积电的技术水平,需要多长时间,我的答案是乐观的估计应该是5年之内。

如何拯救发际线?记住这几点,或许还有救当代年轻人之殇,不再是你变胖变黑了,而是你的发际线好像后移了,懂的都懂望着日渐后移的发际线,有人不禁调侃起来就我这发际线在清朝起码是个阿哥面对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网络上吐槽热度,大这些女星的透视装才是真的好看!蒋勤勤仙气,宁静狂野,翁虹妖娆透视装是一种时髦的穿衣风格,其特征为着装者不穿或尽量少穿内衣,仅穿质地轻薄透明或镂空的外套。正所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年女明星们对于大众的心理拿捏真是恰到好处。下面就欢度国庆丨这个假期,收获不一样的快乐!国庆假期即将结束在这7天时间里战友们在娱乐放松的同时不忘读书充电让我们跟随小编的镜头去看看他们不一样的收获吧活着读书心得用了两天的时间,一口气把余华的活着看完,边看边止不住地流泪。这6个底层思维,决定了你的人生格局精读君通识词典已上线19902000词条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282天在这个快节奏生活的时代,我们平凡的普通人,似乎都成了拼命旋转的陀螺,从早到晚,马不停蹄,事情似乎永远金秋的凰翔古镇金秋十月,秋意渐浓。秋菊绽放,灿灿发黄。樊河流水,奔腾不息。孕育文明,滋养凰翔。宁静夜晚,灯火通明。宽阔大道,不见一人。疫情防控,足不出户。齐心战疫,静待佳音!自古逢秋悲寂寥。一场体温正常,核酸正常,精神失常今朝有酒今朝醉,生活不能太疲惫。不要用耳朵恋爱啊,真正对你好的全是细节。体温正常,核酸正常,精神失常。夜是越熬越精神,人是越活越孤独。爱是形容词,但与我无关,所以不是必需品。我一直抄书151,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明天会更好快乐的国庆假期结束了,今天恢复正常的工作,我也要恢复正常的更新了。前面停下来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一直追求把自己的账号经营成一个高质量的有思想有内涵有共鸣的账号,希望自己输出的内容是关于孟婆,你知道多少,今天九月十三,孟婆圣诞一提起孟婆,无人不知,说起孟婆汤,更是人人皆知。喝了孟婆汤这一世的记忆全都抹去,一切都重新来过,以往的爱恨情仇,烦恼忧伤全都忘却。但是关于孟婆你知道多少?相传人死之后,过了鬼门关,无名域的另一个我无名的我在召唤着地球上的我,我同样也在召唤那个我。无不知道那是哪里,一个乌漆嘛黑的地方,我想。不耀眼的天堂,举目皆同。看不见一丝光亮,也没有空气,更没有水,有的是漂浮不定的悬浮物。读了这15句秋日诗词,你才知道诗人笔下的秋天,究竟有多美秋天真的如一些作家所说的那样,是枯黄的开始,是凋敝的象征,是萧条的标志?其实不然,秋天是美丽的优雅的从容的。秋天像一个温暖的使者,撩拨得人心痒痒它不像夏天那样炎热,惹得人心烦燥也不来世的红尘没有我(小敏)如果有一天我的生命病入膏肓请不要为我悲伤我的岁月里有酸甜苦辣那些花样的年华,那些如歌的旋律必将迸发出更长久的共鸣我将带着更多的梦偏向远方偏向我没有到达过的地方我亲手栽下的那棵树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