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国学影视

海南周刊带你走进海洋,揭开海贝的秘密

  文本刊特约撰稿 方园
  海南岛周边的广袤海域生存着不计其数的海洋生物,贝类便是其中一种。位于琼海市潭门镇的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系统收藏了近万件南海海贝标本。围绕这一特色收藏,该博物馆于2019年推出了原创自然类展览"南海识贝",并于2020年和今年联合有关单位先后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办以"神奇宝‘贝’"为名的巡回展览。
  这几场展览举办期间,许多观众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海贝感到惊叹,充满奇趣的贝类世界令人大开眼界。
  贝类"家族"颇为庞大
  作为自然界的一大生物门类,软体动物是种类和数量极为丰富的一种无脊椎动物。它们中的大多数,柔软的身体外围长着坚硬的壳,因而又被人们统称为"贝类"。尽管如此,并非所有具有柔软身体和坚硬外壳的动物都是软体动物(贝类),比如寄居于须鲸皮肤上远远看上去有点像蒜头的桶冠鲸藤壶,也有坚硬的石灰质外壳,但它实际上和我们平时在菜市场看到的梭子蟹一样,属于节肢动物。
  据统计,地球上现有贝类12万余种,根据其身体结构可分为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双壳纲、头足纲七大类,前四类比较少见。
  龙种前凹梭螺。资料图
  腹足纲就是我们常说的"螺"。海南岛周边海域有一种体形迷你的龙种前凹梭螺,喜欢生活在柳珊瑚上。为了防御天敌,它们将自己打扮成柳珊瑚的模样,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海底的大砗磲。资料图
  双壳纲是大家眼中典型的"贝",顾名思义,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身体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枚贝壳。翡翠贻贝俗称青口,是我省沿海市县百姓餐桌上的常客。而有着"贝王"之称的大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纲生物,其长度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超200千克,寿命可超100年。
  翡翠贻贝。资料图
  头足纲包括章鱼、鱿鱼、乌贼等,它们神经系统集中,头部发达,是海洋中不可忽视的猎捕能手。比如,环蛸俗称蓝环章鱼,可分泌剧毒物质,身体上的蓝环闪烁是它们攻击前发出的警告。
  中华圆田螺。资料图
  根据生存环境,贝类也可分为陆贝(如蜗牛)、淡水贝(如田螺)、海贝三种,其中海贝"家族"最为庞大。因地处热带具有较好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同时拥有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等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南海成为中国四大海区中海贝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南海海贝种数占中国贝类种数的75%左右。
  海贝命名大有文章
  名字是人类为了认识世界而创造的一项了不起的发明。为了识别数以万计的海贝,分类学家为每种海贝取了独一无二的名字。这些名字就像我们户口簿上的姓名一样,具有鲜明的指向性。
  中国人的名字通常由姓和名两部分构成,海贝的名字也由两部分构成,即属名和种名。由拉丁文或拉丁化的词构成的"学名",是各种海贝唯一的身份代码。物种在被介绍到不同国家时,往往会被当地人使用本国语言取了本土化的名字,如翻车鲀,在日本叫曼波鱼,在英国叫太阳鱼,在中国叫翻车鱼。它的"学名"Mola mola全世界通用。
  目前,拉丁语是一门比较小众的语言,许多人看到用拉丁文书写的贝类名称,会感到如阅天书。不过,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命名,其实有规律可循。比如,大砗磲的拉丁文名称为Tridacna gigas,其中"gigas"意为"大的","Tridacna"意为"砗磲",分类学家依据这种砗磲的大小命名恰如其分。
  除了因大小得名,还有一些海贝因纹样、图案得名。比如波纹滨螺和波纹巴非蛤的壳上都有波纹状纹样。其中,波纹巴非蛤即老百姓所说的花甲,是海南的一种常见海鲜产品。还有一些海贝的纹样与动物的斑纹相似,便以动物名为其名字的一部分,比如虎斑宝贝和虎斑乌贼。
  中国绿螂。资料图
  以"中国"为名的海贝
  许多物种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分类学家在给物种命名时有时也会融入地域特色。南海里分布着多种以"中国"或"中华"为名的海贝,如中国绿螂、中华衣笠螺、中国筛目贝等。
  中华衣笠螺。资料图
  中华衣笠螺又称缀壳螺,是一种非常喜欢"装扮"自己的海贝。为了进行伪装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它们经常在自己的斗笠状贝壳上粘上一些大小不一的小贝壳,看起来就像一顶斗笠上挂了许多吊坠。
  中国筛目贝。
  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二郎神杨戬有三只眼,他本领高强,通晓七十二般变化。大海中有一种"眼"多如筛的海贝,名为中国筛目贝。这种海贝也叫中华宝螺,大多生活在浅海珊瑚礁上,壳面平滑富有光泽,花纹亮丽,深受贝类爱好者、收藏者的喜爱。
  青蛤。资料图
  青蛤Cyclina sinensis(sinensis意为中国)是一种主要分布于我国海南、广东、广西沿海的经济贝类。有考古学证据表明,早在史前时期人类已经将青蛤作为食物。古人对青蛤的味道也早有研究,元代《至正四明续志》载:"(青蛤)壳口有紫晕者肥美"。其中原因是:成熟的青蛤虽然个头大肉多,但肉的口感偏老,未完全成熟的青蛤鲜嫩多汁,紫色的色带正是青蛤接近成熟时的特征。壳面呈绿色的中国绿螂,也被称为大头或大头蛏,是一种个头小但产量很大的海贝,颇受食客青睐。
  中国江珧。资料图
  人们在海底看到海贝时,它们通常处于平躺或匍匐前进的状态,但也有一种海贝喜欢把自己立着插入沙或泥沙中,向上开着口,以滤食海水中的浮游动物, 它们就是江珧,又称江瑶,俗称"带子"。江珧是重要的经济贝类,我国南方北方的海域均有出产,而中国江珧是市场上最常见的江珧品种。江珧的壳很大,多呈三角形、楔形或扇形。为了能稳立在海底,它们还会用自己的足丝将身体固定在海床上。这些富含蛋白质的足丝,犹如蚕丝,有人将它纺成丝线,用来刺绣或制作编织物。
  说到江珧,不得不提瑶柱。瑶柱即江珧闭壳肌的干制品,因味道鲜美而被列为"海八珍"之一。苏轼云:"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瑶柱、河豚鱼近之耳。"《本草从新》称瑶柱能"下气调中,利五脏,疗消渴",也有专家认为,瑶柱含丰富蛋白质和少量碘质,其功效与海藻、海带接近。
  在几何学中有一种三角形叫不等边三角形,而在海贝中,有一种蛤叫不等蛤。顾名思义,不等蛤指的是两片贝壳长得不均等不对称的蛤。不等蛤一侧的贝壳上有孔,足丝可由此穿过并附着在外物上。不等蛤的贝壳形状不规则,但颜色却很亮丽,散发着珍珠般的光泽。
  中国不等蛤。资料图
  不等蛤种类较少,在我国仅可见到中国不等蛤、难解不等蛤等少数几种。中国不等蛤喜欢在硬物上安家,比如石头表面、贝壳上。除了中国不等蛤,海南沿海的红树林里还生活着难解不等蛤。这种海贝的贝壳形状多变,可以说是"住"在哪里就长成啥样,比如附着在细窄的红树树干上的难解不等蛤,身形也较为细窄。
  海贝是文艺界的宠儿
  翻阅人类文明史,我们不时可以看到海贝或深或浅的影子。今人将最为心爱之物称为宝贝,仅从此处亦可看出"贝"在古人心中的重要位置。
  从史前时期开始,海贝就是人类最喜爱的食物之一,它们从古至今滋养着人类。它们的外壳被爱好者们收藏起来,视作珍宝,被作为早期货币或被加工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古时候,对于在内陆生活的人们而言,包括海贝在内的海洋物产稀有而珍贵。因价值不菲、产量可观、大小适中又便于携带等特点,货贝和环纹货贝成为古时人们最常用的贝币品种。以贝为币甚至影响到了汉字造字,直至今日,我们的日常用语中仍有许多以"贝"为偏旁部首的汉字,比如赚、赠、账、货、贡、费等,它们的字义大都与钱有关。
  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出土的鹦鹉螺杯。资料图
  除了有实用价值,海贝还在建筑学、美学、数学等领域启迪着人类的创造与创作。比如,江苏邳州煎药庙西晋墓曾出土鹦鹉螺杯,即古人使用鹦鹉螺壳外包铜鎏金制成的杯子,这个杯子是一件高等级的随葬品。出现在北方内陆墓葬中的海贝,是当时陆海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上海自然博物馆的设计灵感也来自鹦鹉螺,因建筑顶部分布有大面积的公共绿化空间,该博物馆又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绿螺"。
  荷兰画家巴尔萨泽·凡·德·阿斯特的画作《花瓶中的花与贝壳和昆虫》。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静物画中,贝壳是主角之一。荷兰画家巴尔萨泽·凡·德·阿斯特绘制的《花、贝壳与昆虫静物画》,画面中出现了芋螺、骨螺等多种海贝。
  新中国成立后,脱胎于螺钿工艺的贝雕技艺在我国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沿海省份有了新的发展。各地贝雕匠人吸收牙雕、玉雕、木雕、国画等众家之长,推出了贝雕摆件、贝雕画等多种精美的工艺品。在各方的努力下,贝雕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海南也有了贝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新的海贝故事正在被书写。
  延伸阅读>>
  地球上现有贝类12万余种
  根据生存环境可分为3类:陆贝 淡水贝 海贝
  根据身体结构可分为7类:无板纲 单板纲 多板纲 掘足纲 腹足纲 双壳纲 头足纲
  大砗磲是世界上最大的双壳纲生物,其长度可达120厘米,体重可超200千克,寿命可超100年。
  文字整理/罗安明

元宇宙体验来袭!烟台黄渤海新区宇宙探索馆规划设计敲定来源烟台日报大小新闻一个神秘的天外来物,降落在公园的椭圆形草地中,走进科幻的场馆,开启一场触摸星辰探索宇宙的科技之旅日前,宇宙探索馆规划设计敲定,该建筑位于烟台黄渤海新区八角湾会展从古塔内发现的一只大碗,30年没人管,竟是价值过亿的珍贵文物!每一个文物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我们在了解文物,感叹古人智慧的同时,也感叹其发现过程的传奇性。今天,我们说的文物,是在一个古塔上发现的。011956年,苏州一考古队从古塔内发现一只FBI终于出手了,趁拜登两口子外出时抄家,又发现6份秘密文件短短不到半年,FBI突袭搜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豪宅海湖庄园的事,正在现任总统拜登身上上演。FBI已经搜查了他位于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市的私人住所,5个月前特朗普遭到了纽约检方的讯问,并身为什么流浪地球能够改编成SLG游戏?赶在流浪地球2上映首日,流浪地球手游也曝光了。大年初一,少女前线开发商散爆网络公布了流浪地球授权手游的消息。流浪地球手游官方账号连续发布了数条微博,介绍了这款游戏的部分世界观和游戏公元前6598年哈雷彗星撞地球之(五)八十垱遗址支脚纹1彭头山人发现在容器上作的纹章,很是有局限形,无法准确表现彗星罚地和大洪水,故又作支脚纹来表现彗星罚地和大洪水。彭头山人要将纹章作在陶釜支架上,是因为陶釜支架是陶釜之脚,而心历元年6几十年前合肥一大槐树下发现金银窖藏出土银筷子55双发现人获奖励1955年10月,在安徽省合肥市小南门内距离原孔庙大成殿约3。5米的地方,一棵直径约0。45米的古槐树的树根底部发现一个用铜盘覆盖的陶瓮。出土金银器102件其中55双银筷子。合肥市星链卫星已经有292颗脱轨,能如期完成星座部署吗?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一直很关注星链卫星的发射和运行,他统计了每次发射后,脱离轨道的星链卫星数量。可以看到算上最近的一次星链2。4发射,星链卫星一共发射了68次,数量是3717颗。正月初二,一起观赏!走,一起去看2023年首场星月童话海报制作冯娟2023年首场星月童话即将浪漫上演。天文科普专家介绍,1月22日和23日的日落后不久,在西南方低空,太阳系的两颗行星金星与土星会离得非月球虽然我已经死了但岁数也不能乱写啊?最近一则消息引起了大家的疑惑月球的年龄只有是20。3亿岁?之前不是说跟地球差不多大么?还有消息说中国科学家为月球延寿8亿年,又是怎么回事?正确说法应该是20。3亿年其实是中国科学家玉兔陪你过大年丨玉兔二号在月球如何行走?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千家万户中国年,玉兔陪你过大年。今年春节,玉兔二号继续在月球进行着它的工作。1500米,在地球上看可能不算什么,但在月球上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那么玉兔二号在3过年玉兔二号成绩优异静待小伙伴到来央视网消息今年是中国传统的兔年,在国人的心目中,最著名的一只兔子一定是那只来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玉兔。中国航天就有这样一只玉兔,同样居住在月亮上,它就是我国探月工程中的玉兔二号月球
抵抗沙俄的战争(4)沙俄建的阿尔巴津鬼堡顺治年间清军的反击,粉碎了沙俄占领黑龙江中下游的计划。军事行动是一方面,清廷还采取了将大量住在黑龙江上游的少数民族,内迁到牡丹江,松花江,嫩江等地区的政策。对不对的先放一边儿,这主古代没有指纹识别技术,为何犯人画押要按手印?古人智慧令人佩服当我们要签署一些重要的文件或是合同时,经常会附带摁上自己的指纹,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一样的,摁上指纹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能够证明签字人的身份,具有很高的法律效力。不过我们在很多本周餐饮大事件抖音外卖内测,美团2023年黑珍珠餐厅指南发布本周,餐饮行业发生了哪些大小事件,我们一探究竟!1。有消息称,多家品牌正受邀参与抖音外卖内测近期,有消息称抖音将于3月1日上线全国外卖服务,且有品牌负责人表示收到参与相关业务的内测浅谈车辆检测站软件硬件构成车辆检测站自从开放民营之后,社会上的检测站就多起来了,方便了老百姓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里只从软硬件方面说说我所知道的,几个月在车检站的学习还差的远,欢迎砖家批评指正。首先Block3Dv1。0发布!多年以后会开启多少人的编程之路?自从2022年6月2日发布第一个测试版,已经过去了整整8个月。软件的开发过程很顺利,没有遇到特别棘手的技术难题,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把软件设计的既简洁又灵活。简洁是为了降低学习门槛灵活一次赌气会造成多大损失?赵构岳飞关系破裂的开始1,赵构出尔反尔绍兴七年,宋高宗赵构准备对淮河防线做重大调整守江必守淮,防务必须加强,以策周全。打算换下从来没打过胜仗的刘光世,把他的淮西军五万余人交给岳飞这位收复襄阳六郡,声望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它是什么以及它如何改变了苏联?文慢纪硬核说编辑慢纪硬核说引言到1921年左右时,俄罗斯的经济已因战时共产主义的影响而瘫痪。社会主义的开局并不顺利,弗拉基米尔列宁开始关注不幸的经济状况。1917年布尔什维克革命后野史宰相请朱元璋来家中喝酒,朱元璋走到一半,下令,满门抄斩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他从乞丐出身,一步步建立起自己的军队统一了全国,并建立了明朝,开创了明朝的很多先例和制度。他的身上有太多事情值得后人研究和讨论,但其中最为让人津津乐道名人故事(君子的争与不争)梁启超和陈寅恪之间的友谊是一种深厚的友谊,他们在学术上可能有分歧,但在生活中仍然相互支持和尊重,他们之间的友谊令人敬佩。国学四导师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从左至右)陈寅恪学贯中西跟载淳没啥关系的同治十三年一口气看完跟载淳没啥关系的同治十三年。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是大清入关后的第八位皇帝,在位13年,年号同治!1856出生的爱新觉罗载淳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皇帝的长子,清文宗爱新开罗养鸽人埃及人与鸽子的渊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以前,埃及人已经把野生鸽训练为家鸽了,公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人就开始用鸽子传递书信。在开罗很多楼房的楼顶